乙肝的检查项目很多,然而我们只知道去医院之后医生会让我们做很多检查,拿着厚厚的检查结果,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代表了什么,接下来就请专家为我们介绍一下乙肝两对半全阴性说明什么问题。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分之一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 乙型肝炎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性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肝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HCC)。 我国于2006年进行的乙型肝炎流行病毒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9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有症状需要治疗的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2000多万。 专家指出,乙肝两对半全阴性说明没有感染乙肝病毒,但是体内也没有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说明是健康人,但也属于乙肝病毒的易感人群。假如跟乙肝患者接触,要比有抗体的人和乙肝患者接触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大很多。此时需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继而使机体产生乙肝保护性抗体、有效抵抗乙肝病毒的侵袭,从而起到预防感染乙肝的目的。 接种乙肝疫苗种一般都需要三针,建议三针打完后再查一次乙肝两对半,看体内是否已经产生抗体。假如检测结果乙肝表面抗体HBsAb呈阳性,说明体内有抗乙肝抗体,能有效的防御乙肝病毒的侵害,也是接种乙肝疫苗成功的标志。但是假如没有产生乙肝抗体,则要重新进行补种了。 乙肝两对半检查全阴性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通过上面的介绍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乙肝的检查项目还有很多,需要了解的也很多,我们需要了解一些乙肝的知识,这样在出现乙肝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不知道该怎么办。
现在的白领们,上班累了就喜欢喝杯咖啡提提神,很多人都喜欢喝咖啡,那么喝咖啡好不好呢?对正常人来说喝咖啡可能没什么,如果是乙肝病人,喝咖啡会带来怎么样的后果呢?乙肝病人可不可以喝咖啡呢?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 乙肝的危害很大,所以我们在治疗乙肝的同时还需要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比如喝咖啡,乙肝患者可以喝咖啡吗? 在希腊语种,咖啡的意思就是“力量与热情”,这也正说明了咖啡的功效。据统计,若是每日喝两杯或两杯以上咖啡或是茶水的人更是健康,他们患肝脏类疾病的概率比每日不喝或只喝一杯咖啡的人要低一半。 我们知道,乙肝是诱发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原因,多数肝硬化、肝癌患者都有乙肝病史。一个课题小组曾对咖啡与肝癌的关系作了一个研究,研究者们推断,咖啡能使肝脏酶活跃起来,从而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细胞。但是,研究小组并不能确保喝咖啡能预防肝癌。他们指明,有些人因为各种消化疾病或肝脏疾病不适合喝咖啡,这种情况不包括在研究数据之内。 据统计,若是每日喝两杯或两杯以上咖啡或是茶水的人更是健康,他们患肝脏类疾病的概率比每日不喝或只喝一杯咖啡的人要低一半。咖啡因也许便是咖啡或者茶叶能预防肝病的关键,保持肝脏健康的诀窍在于每日保持一定咖啡因的吸收,若是一次喝得过多的话或许会增大其他疾病的危险。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切记咖啡不宜与茶、牛奶一起喝。因牛奶含磷高,可影响铁的吸收。茶和咖啡中的鞣酸可使铁的吸收减少75%。因此,乙肝患者可以喝咖啡,但不要喝得太多,也不要与茶或者牛奶一起喝。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乙肝患者是可以喝咖啡的,但是在喝咖啡的时候需要注意不要与茶和牛奶一起喝,专家提醒,虽然咖啡对乙肝患者没有坏处,但是喝咖啡一定要是量,不能没有节制的喝。
(1)初始治疗不考虑耐药 患者从治疗初始就要选用快速强效降病毒、极低耐药率的治疗方式。临床观察表明,耐药率高会阻碍乙肝的长期治疗,抵消抗病毒的效果,导致病情反复、恶化等不良后果;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将限制未来的治疗选择,让患者陷入“耐药—换药—再耐药”的恶性循环,严重打击患者的治疗信心。大量临床数据显示,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是一种公认的强效抗病毒,耐药发生率低的手段。 (2)认知盲点,忽视耐药 目前,耐药问题已成为影响乙肝患者得到持续有效治疗的隐形屏障。但由于部分乙肝患者的认知局限,在初始治疗时就对耐药问题缺乏重视,使原本可以顺利的病情控制过程平添暗礁。 耐药不仅会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还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经济和时间成本。仅专家门诊、住院治疗、耐药检测等费用,就会对每位患者在耐药发生后的第一年,造成约4000元人民币的额外费用,而且这些还不包括治疗药物本身的费用、患者就医的交通费、误工费等。而患者增加原有的门诊访视和实验室检查的频率,无疑也增加了额外的时间成本。 而且,当乙肝患者出现耐药后,即便更换药物,加大剂量,也摆脱不了“耐药、换药、再耐药”的恶性循环,导致病毒加速复制,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不仅使病情恶化,也将治疗周期无限后延,使治疗负担不断增加。 对策:耐药的产生与多因素有关,除药物本身发生耐药的几率不同外,盲目停药再用药也是诱发耐药的原因之一,乙肝患者应尽早意识到耐药问题的重要性,在初始治疗时听从医生的安排,认真、坚持用药,选择高耐药基因屏障和强效抑制病毒的药物,均可以降低耐药风险,保障持续疗效。 (3)害怕耐药,很多人因为耐药就不治疗了 耐药是很多药物长期使用都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段预防和减少耐药的发生,不能因此就不治疗。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要定期检查,如果用药半年病毒不能下降到一定程度的话,一般不能下降到每毫升血10000个病毒以下,就要考虑加药或者换药,不等耐药出现就抢先处理。不能随意停药或者改变药量,停停吃吃对病毒施加的压力不够,就很容易耐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选择抗病毒作用强、耐药性低的药物。有数据表明,108名核苷初治的慢性乙肝患者使用博路定(恩替卡韦片)长达5年,93%的患者的病毒载量降到不可测水平(<300拷贝/毫升),在临床研究的第5年中,没有新的耐药情况发生,5年累计耐药发生率为1.2%。 对策:耐药是很多药物长期使用都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段预防和减少耐药的发生,不能因此就不治疗。不能随意停药或者改变药量,停停吃吃对病毒施加的压力不够,就很容易耐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选择抗病毒作用强、耐药性低的药物。 目前耐药率最低的核苷类药物是恩替卡韦,因此我国的防治指南中都将其推荐为一线药物。另外,一项最新临床试验数据表明,慢性乙肝患者在接受恩替卡韦治疗3-7年后,可持续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还能显著减轻肝脏炎症,逆转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所以,选择抗病毒药物也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以及经济承受能力等。如果是育龄青年、近期有怀孕计划的患者不推荐用核苷类药物,因为这类药难以在短期内停药。 (4)抗病毒治疗担心病毒变异 一些患者虽乙肝病毒-DNA的滴度很高,肝功能也长期异常,但由于过分地恐惧病毒变异而不敢使用抗病毒药。这就使病毒在患者的体内不断地复制,肝细胞坏死持续存在,肝功能长期异常,其结果是导致肝脏内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肝硬化)或由于增生过度而导致肝癌。 其实,病毒变异是很正常的现象,没有什么可怕的。世界上的所有生物都会发生变异。这是因为,人类要用药物去抑制病毒的生长,而病毒本身也要不断地适应环境。例如,流感病毒每年都发生变异,但每年人们都会制造出新的疫苗来。同样,细菌也会发生变异。例如,患者在使用一段时间青霉素后,就会对其产生耐药性。因此,患者一旦对某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应及时改用其他的药物继续治疗。 这样的治疗不仅起不到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而且还可能加速耐药的发生,甚至使病毒的复制反弹,导致乙肝加重。这是因为目前一些抗乙肝病毒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服药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弱或停止了;停药后,乙肝病毒会重新活跃。因此,一定要坚持按时服药和长期治疗,达到一个持续抑制病毒的效果,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病毒变异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人类要用药物去抑制病毒的生长,而病毒本身也要去适应环境以便生存。一旦病毒对一种药物耐药后,可再选用其他药物继续治疗。如果积极治疗,使病毒很快受到抑制,肝细胞坏死停止,肝功能好转,就阻止了肝纤维化的进展,为进一步的治疗或等待更有效的药物出现赢得了时间。 (5)担心突变,逃避治疗 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选择的药物有干扰素α和核苷类药拉米夫定。但是,拉米夫定也有其局限性,一部分患者在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后6-9个月产生耐药。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拉米夫定过程中出现的耐药,不是拉米夫定药物诱导的结果,而是药物选择的一种结局。有些患者因为对于是否出现变异和耐药十分担心,以至于排斥应用拉米夫定这一主要的抗肝炎病毒药物,从而失去了治疗时机,这是不应该的。
近年来乙肝患者越来越多,乙肝需要做的检查很多,但是很多乙肝患者都不知道自己该做哪些检查,这些检查有什么作用,检查前应该注意什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乙肝两对半检查的注意事项和作用。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分之一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 乙肝两对半检查是检查患者体内病毒的基本情况,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的血清指标,主要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及乙肝核心抗体五项指标,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为了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的精准性,检查者一定要了解乙肝两对半检查的注意事项。 专家指出,一般情况下,去查乙肝两对半前不能喝酒;不可乱吃药,尤其是对肝脏有损害的药;另外检查乙肝两对半之前,一定不能熬夜,因为熬夜会影响人体整个血液的循环,从而在抽血检查的时候,会导致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出现误差。 专家指出,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有阳性不一定都是乙肝。第二项为阳性的人,说明患者自身就存在抗体,只要乙肝病毒想侵入,它就会发起反攻,对人体健康是有保护作用的。第五项为阳性,说明曾经被乙肝病毒感染过,但由于自身体质好,免疫力强,使乙肝病毒无法伤及要害,只要在生活中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强有力的抵抗力。 专家提醒: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为大小三阳不能反映病情轻重和传染性强弱。乙肝患者具体的病情还要做乙肝病毒DNA、乙肝病毒变异耐药和肝功能的检查,再根据综合结果来分析病毒侵害的程度和传染性强度。 乙肝两对半检查一定要去大型正规的肝病医院,这样才能保证检查结果的精准性,才能规矩检查结果正规适合的治疗方法。专家提醒,乙肝的传染性很强,我们一定要做好乙肝的预防工作,避免它带给我们的危害。
饮食对乙肝的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患者早已康复,如果饮食不合理只会让病情更加严重,那么乙肝患者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饮食应该注意什么呢?专家就乙肝饮食注意事项做了介绍。 1、乙肝患者饮食宜清淡。炒菜少放油,少食生冷、刺激性食品,戒烟戒酒。 2、乙肝饮食结构要均衡、合理,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纤维素。乙肝饮食要低脂肪、低糖(过多的糖进入人体内易转化为脂肪)、高蛋白。多吃豆制品、牛肉、鸡肉、鱼肉等。 3、乙肝饮食要适当,乙肝患者消化功能减弱,进食过饱常导致消化不良,也加重肝脏负担。乙肝患者不宜吃烧烤、腌制食品。 此外,芝麻、花生、大豆、菜子、玉米、葵花子、椰子等食品及植物油、蛋黄、牛奶等,可为乙肝患者提供脂肪酸,补充热量,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鱼、虾、贝类,牛、羊、猪的瘦肉、禽蛋类等,可补充蛋白质,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补充机体代谢消耗。 乙肝患者还要少吃醋,酸入肝,肝病时宜少食酸。临床中发现,肝炎急性期患者要求喝点醋调味,中药五味子、乌梅、山楂等都有明显酸味,对多数乙肝患者有降低转氨酶的效果。但是,一旦食用过量,超过一定限度,有可能不利于肝细胞的再生修复,所以医生提醒乙肝患者不能吃太多醋!酸能入肝,多食有害,少量调理,当作载体,不无好处。如乙肝携带者每天喝醋l00毫升,疗程相应延长;有人使用五味子粉降酶,常引起吞酸烧心,影响食欲,停用五味子后,转氨酶有一半左右的人反跳。除了醋还有五味子、乌梅、山楂、食醋入药时,都不宜过量使用。 另外,乙肝患者吃海鲜也要特别注意,海鲜的蛋白含量很高,约占总重量的15%-24%,由于所含的结缔组织少,是一类比较容易消化吸收的动物性蛋白来源。从补充蛋白角度来说,肝炎、肝硬化病人吃一些海鲜是没有害处的。但是,在一些海产品中,尤其是在鱼油中含有较多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这些物质可以降低血小板凝集,使血液凝固时间延长,对于肝硬化病人有出血倾向来说就要慎重。另外,海产品中的一些蛋白成分对某些人来说是过敏成分,所以过敏体质的肝病病人,吃海鲜也要注意。 合理的饮食对乙肝的治疗有帮助,但是只是饮食上注意还是不能治愈乙肝的,所以乙肝患者还是要积极的进行治疗的。专家提醒,乙肝的治疗一定要去专业正规的肝病医院,注意饮食,做好乙肝的保健和预防工作。
不少乙肝患者,不论自己病情轻重,总喜欢长年累月吃点“保肝药”,自认为既然是保肝药,长期坚持服用有益无害。其实不然,如果保肝药使用不当,例如不对症、疗程过长、剂量偏大都会有害无益。 所谓“保肝药”,是指能够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解毒能力的药物。通常来说,可以将 “ 保肝药 ” 细分为:保肝降黄、保肝降酶、保肝解毒等几类,每种肝病、每个肝炎患者都有各自不同的情况,在使用“保肝药”时首先要搞清患者自身的情况,对症下药。如慢性乙肝患者,处于发病阶段,转移酶、黄疸中度升高,此时使用保肝降酶、降黄药物,如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茵栀黄注射液等等,比较对症;如果仅仅是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使用这些药物就不合适了。对于强效降酶药物,如联苯双酯、甘利欣等使用更要注意,长期用药有一定不良反应,它们都有类激素样效应,一旦停药,可能引起肝功反弹。所以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逐渐减量停药,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因此“保肝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患者不能擅自选用。 一些肝炎患者,治病往往存在多吃药、吃好药的错误心理。“保肝药”同样需要在肝脏内代谢,在使用时,不但要选对药,而且还得按一定的疗程使用。否则,长期不合理使用“保肝药”,只能加重肝脏负担,往往使病情加重,有的还会打乱机体正常的免疫机能,致使病变恶化。 “保肝药”实际是各种肝病的通用药物,主要起辅助治疗作用,并非根本性治疗措施。在治疗肝病时,还要根据该病主因,寻根溯源,比如病毒性肝炎,用“保肝药”并不能消灭肝炎病毒,如果只保肝不抗病毒,并不能从根本上保肝。
乙肝病毒携带者过度用药的后果十分严重。我国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以每年3%-4.5%的速度增长。使用中药治疗乙肝是我国特色之一,但是绝大多数的中药自身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良反应,治疗乙肝的中药复方千差万别,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不少乙肝患者在盲目使用中药复方后,病情加重甚至于恶化的事例。 事实上,乙肝病毒携带者原本是不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但是不少患者都在使用这样或那样的治疗,其中包括拉米夫定。一个患者使用拉米夫定年均花费应该是6000元左右,整个疗程长达数年,也就是说每个患者可能支出都要超过万元。如果我国一亿多乙肝病毒携带者都来尝试一下这种治疗,那将意味着万亿元的支出,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其实,这些支出很可能没有什么收获,因为乙肝患者机体尚处于免疫麻痹状态,对于这些治疗不产生应答,用药实际就是一种浪费。 对策: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做出正确决定。劝告患者进行观察,定期检查,暂时不进行特殊的抗病毒治疗。
大家对乙肝并不陌生,但是对乙肝转氨酶应该都不是太清楚,转氨酶代表肝脏的损伤程度,对乙肝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乙肝转氨酶正常值代表了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专家的介绍。 转氨酶是催化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氨基转移的一类酶。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组织和微生物中,心肌、脑、肝、肾等动物组织以及绿豆芽中含量较高。转氨酶参与氨基酸的分解和合成。 乙肝转氨酶正常值,反映肝功能的试验很多,其中反映肝细胞损伤的,以丙氨酸转氨酶(简称 ALT或 GPT)最敏感。血清 ALT活力的正常值为25~40赖氏单位。增高幅度低于正常上限2~3倍时,为轻度增高;大于正常上限5~10倍时,为明显增高;但是,增高的幅度并不与病情轻重程度成正比。另一种转氨酶,叫作天冬氨酸转氨酶(简称AST或GOT),它对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性次于ALT,但它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程度,如AST呈明显增高,且大于ALT增高的幅度时,则提示肝损伤的程度较重。 γ-谷氨酸转氨酶(简称 γ-GT或GGT,γ为希腊文字母,音译为伽玛)对急性肝损伤的敏感性不如 ALT,但对某些慢性肝损伤的敏感性却优于 ALT.例如,急性肝炎恢复期有残留病变,或慢性肝炎、肝硬化呈隐匿性进展时,ALT可正常,但 γ-GT却居高不下;酒精性肝损伤、肝硬化癌变时,γ-GT亦呈明显增高。故检查血清中 γ-GT,可弥补 ALT单项检查之不足,两者配合检查,既可早期发现急性肝损伤,又可追踪慢性肝病是否呈隐匿性进展或癌变。 急性肝损伤时(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ALT常呈明显增高;肝脏以外的疾病,如心脏病、肺炎、胆囊炎、胰腺炎、肾炎以及其他局部感染等,均可引起 ALT轻度增高。故ALT轻度增高时,须在排除其他疾病基础上,才能考虑为肝病。切不可只根据一次ALT轻度增高的检查,就给患者戴上肝炎的帽子.另外,慢性肝炎、肝硬化呈隐匿性进展时,ALT可以正常,所以 ALT正常时,并不能排除肝病。 健康是每个人的财富,拥有健康,即拥有美好幸福的生活,健康的前提就是要对自己的身体有清楚的认识,及时合理治疗,正确用药,不延误病情,还要具备对疾病的基本认识。 乙肝转氨酶一是对肝脏功能的检测,它可能看出肝脏的损伤程度。专家指出,治疗乙肝要避免盲目治疗,切勿轻信土方偏方,治疗乙肝要科学规范治疗,治疗乙肝一定要到信誉高、条件好的专业大型医院。
喝酒是在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不管是同学聚会还是公司聚会,酒都是必不可少的,酒是现代社会人们不可缺少的东西了,那么乙肝患者喝酒好吗?喝酒会给乙肝患者带来哪些影响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乙肝患者应该无条件地戒酒,既往有饮酒习惯的乙肝患者应该坚决戒酒,新近发现的乙肝患者以后也应该不再饮酒。因为,无论饮酒量大小,无论饮用的是白酒还是红酒或啤酒,对于本来已受乙肝病毒侵害的肝脏来说,都是一种雪上加霜的打击。酒精可以引起一系列病变,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与酒精性肝硬变,这三型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和饮酒史长短、饮酒量多少及营养状况有关,可单独出现,但多混合存在 。 酒精性脂肪肝是早期病变 ,常无明显症状,可有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肝大质软,偶见轻度黄疸,戒酒3—6周后多可逆转;酒精性肝炎多有症状加重,很似病毒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可见黄疸加深,甚至呈肝内胆汁淤积,或伴有发热、脾肿大、腹水,重症者有肝功能衰竭的表现,但如能及时治疗尚可逆转;晚期进入不可逆转的酒精性肝硬变阶段,可表现为典型的肝硬化。 饮酒是否引起肝损害,这要看饮酒量及饮酒年限。无论白酒、黄酒、啤酒长期大量的饮用必然对身体造成危害。如果每日饮酒80--150克(每日饮酒量毫升数乘 以所含酒精的百分比,大致可计算出其克数)连续5年即可造成肝损害。大量饮酒在20年以上,40--50%会发生肝硬化。单次饮酒过量(超过50--70 克)可致急性酒精中毒。 是否造成肝脏损害还受到下面因素的影响: 1、女性对乙醇的易感性比男性高,酗酒的女性患肝硬化的发生率是男性的一倍。母亲酗酒可造成婴儿酒精中毒综合症。 2、由于遗传的原因,不同人体对乙醇代谢有差异。 3、营养缺乏可加重肝损害。 4、酒精性肝病患者易于感染乙肝病毒;乙肝病毒感染者增加了酒精性肝病的发生。 不管是不是乙肝患者,都不应该过量饮酒。乙肝患者更不能饮酒,饮酒会让乙肝病情恶化,导致严重的后果。专家提醒,得了乙肝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及时检查治疗,还要做好肝脏的保健措施。
乙肝的检查项目很多,乙肝两对半检查就是其中一项检查项目,很多人对乙肝两对半检查的目的和所要表达的含义都不是很了解,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认识,给患者治疗带来影响,专家就乙肝两对半检查误区有哪些作出如下解释。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分之一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 乙肝两对半检查存在的误区: 一、误认为乙肝两对半检查就是定性检查,乙肝五项检查和乙肝五项定量检查是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乙肝两对半的检查分为定量和定性检查,具体的检查结果需要专业医生来分析。 二、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有阳性就是得了肝病,许多人一看到肝病两对半化验单上有红色的号就认为是得了肝病,肝病两对半检查结果阳性并非都是得了肝病,第二项为阳性的人说明他自身就存在抗体只要肝病病毒想侵入它就会发起反攻对人体健康是有保护作用的。 三、误以为乙肝两对半检查需要空腹,这是我们经常能看到做乙肝两对半检查朋友问的问题,其实乙肝两对半检查要空腹,这是一个错误,乙肝两对半检测并不需要空腹,只有做肝功能B超检查等检查是才需要空腹。 四、误以为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就是大小三阳,生活中很多的患者总是把大三阳和小三阳作为病情轻重和转染性强弱的标志,肝病大三阳和肝病小三阳只是反映了肝病患者体内数目的多少,并不能反映病情的轻重和传染性的强弱。想要具体的确定病情还要进行HBVDNA和肝功能的检查结果来判定。 乙肝两对半检查的误区就是这么多,乙肝患者要对乙肝各项检查都有一定的了解。乙肝患者就要提高意识,患者在检查和治疗时一定要选好的肝病医院。最后专家提醒,对于乙肝预防是关键,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做好乙肝的预防工作。
如果您家里的小孩得了乙肝,您一定会非常着急,想知道该怎么治疗,其实儿童得了乙肝不仅要及时的进行治疗,还要在生活中做好乙肝的保健工作,那么,儿童乙肝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呢? 1、儿童乙肝病毒携带者饮食应低盐,一日不宜超过3克食盐。 2、小孩禁用含脂肪较高的肉类及油煎炸食品;不宜食用粗粮及易胀气的食物;避免食用含纤维较多的蔬菜,如芹菜,韭菜等及较酸的水果,如柠檬及不成熟的水果等;烹调菜肴时,不能用咖哩、辣椒、芥末等具有强刺激性的调味品。 3、一般主张多吃些含脂肪较少的瘦肉、鱼、禽、蛋、乳类、豆制品,及纤维含量较少的蔬菜,如黄瓜、嫩油莱等,水果如成熟的苹果、橘子等。 儿童乙肝患者抗病毒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合理安排,有些儿童乙肝患者肝功能显示正常,但长期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吃的很多体重不但不见增长反而下降,还有一些乙肝病毒阳性携带者,也会出现这种情况,面对这些情况,很多家长会以为孩子是由于营养不良采导致了食欲不振,于是选择各种补品给孩子进补,其实大可不必,下面提供几种调养身体的秘方: 马兰头菜粥:这种粥有清热解毒、降火、补肝补脾、健胃的作用。在小儿肝炎的恢复期,喝这种粥对身体尤其有好处,具体做法如下:选择鲜嫩的马兰头菜15克,洗净切碎、粳米50克,调味品少许。首先将粳米洗净,放入砂锅,再加入两碗水,微火加热,煮至米烂粥稠时,再加入马兰头菜及少量的调味品,再继续煮,直到煮熟为止,趁热喝粥,早晚各一次,连续食用几天。 山栀蛋肉鸡骨草汤:这种汤有补虚安神,败火解毒的功效。如果小儿肝炎长期未愈,眼里血丝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喝这种汤会有意想不到的疗效。具体做法如下:瘦猪肉25克,鸡骨草、山栀根各15克,鸡蛋两个,将鸡蛋、猪肉、鸡骨草、山栀根都洗净,一起下锅,再加入两碗水,煮到七八成熟时,将蛋壳拍碎,继续加热,直到水只剩一碗时滤掉药渣,留汁及蛋、肉食用。 儿童乙肝不宜多吃色素食品:幼儿过多的食用色素,会刺激神经系统,易引发多动症,还可能导致慢性中毒,干扰正常的代谢功能,引起腹胀、腹痛、消化不良、胃炎和尿路结石等疾病。 另外专家建议,乙肝饮食不宜多吃罐头:幼儿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机体的解毒、抗病能力不强。罐头里往往有防腐剂、添加剂、香料、食用色素等,这些东西对成人影响不大,但对幼儿身体健康却有很大影响。经常吃罐头,会影响体内各种代谢功能及酶的活性,诱发种种疾病。 儿童由于年龄小,很多事情都不懂,所以家长要对他们的健康多关注。儿童得了乙肝在饮食方面的护理是不能忽视的,儿童由于年龄小,嘴比较馋,所有家长要注意,不能让他们吃一些不健康的食物。
不少慢性乙肝患者盲目迷信中药,认为中药安全有效,甚至相信游医的所谓秘方,不仅耽误了及时治疗,有的还因为药物的毒性而加重了肝损害。适当运用中药有助于乙肝治疗,但许多中药虽然被发现有抗病毒作用,但缺乏严格的验证,尚未被公认。盲目迷信中药或秘方,不及时使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可能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西医降低病毒载量的效果快,中医对慢性乙肝的治疗则侧重在保肝、护肝、改善生活质量上,能够保护肝脏不硬化,反弹力度小。 正确观念:二者各有侧重。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意思是当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分泌出一种特异的免疫球蛋白G,就是表面抗体,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异地结合,然后在体内与人体的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下,可以把病毒清除掉,保护人体不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故称表面抗体为保护性抗体。 有了表面抗体,证明人已产生了免疫力。人自然感染后或注射乙肝疫苗后,均可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产生表面抗体。如果在医院检查出来乙肝表面抗体不是阳性的话,这个时候就需要注射乙肝疫苗了。
很多人在感染乙肝之后,感觉整个世界都塌了,但是也有很多病友一直保持良好的心态,按时吃药,有的人甚至经历了好几十年,都没有发病,那么小编就从他们的身上总结了如下经验,希望能帮助乙肝病友们控制病情,防止乙肝进展,早日康复! 1、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新生活的开始! 在遵从医嘱进行积极只来哦的同时,良好的生活习惯更是锦上添花的事情。这不仅是有利于病情的康复,也是对新生活的改善的开始。保持良好的心情,适时的作息,合理的营养,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清淡低脂,戒烟禁酒,减轻肝脏负担,一身轻松。 2、定期检查是对身体的负责! 治疗一段时间之后,或者停药之后,一定要定期做检查来检测身体的情况,很多时候病情紧张都是在不知不觉中的,如果能做到这些,是对自己身体的负责,当然检查项目包括肝功能全项、乙肝血清病毒标志(即乙肝两对半和乙肝病毒DNA检查)、甲胎蛋白、B超检查。发现异常时一定要及时咨询医生。 3、远离烟酒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 烟酒不用说,乙肝患者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远离他们,我们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中的更加美好的事情,而且对身体好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4、不乱用药不人云亦云! 很多人在听说乙肝之后乱了生活的节奏,每日天天关注特效药、偏方、保健品,而对医生说的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这里小编格外强调,一定要遵循医嘱,乱服药只会加重身体负担,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就得不偿失了! 最后希望大家能早日康复,战胜病魔!
中医诊断疾病通常需要望闻问切,西医诊断疾病则需要视触叩听,总体而言,看患者的面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致分析患者的病情。像乙肝患者就会有许多常见的症状,其中面部症状是乙肝的典型症状表现,其实这些乙肝患者的面部症状表现也是我们平常人都会有的症状,出现以下三种症状有极大可能是患上乙肝了! 一、面容枯黄黯淡 医学上将乙肝患者面部出现的这个特征称为肝病面容,这是由于肝功能减退,导致黑色素生成增多所致。患者的面部皮肤色泽逐渐变暗,脸色发黑没有光泽且弹性差,皮肤干燥、粗糙,甚至出现古铜色面容;有的患者的面部或鼻尖部甚至出现细小的毛细血管扩张。 但是睡眠不足,营养不良或者其他疾病导致的血氧含量降低,如肺炎,心力衰竭,气喘、便秘、腹痛腹泻等都可以引起面色暗淡。所以建议最好到医院检查一下肝功能和B超,以查明自己是否患有乙肝。 二、眼睛浑浊发黄 乙肝的另一个典型面部症状就是眼睛发黄,这主要是由于黄疸造成的。但是其他疾病也会有黄疸的症状出现,患者也有眼睛发黄的症状,像是胆道梗阻、胰头癌、肝癌等可引起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增高导致阻塞性黄疸;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恶性疟疾会引起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导致溶血性黄疸。所以一旦发现有这种症状建议先不要惊慌,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诊断乙肝才是关键。 三、黑眼圈严重 乙肝患者之所以会有黑眼圈这种症状,主要是由于其眼周围的色素沉着而导致的。但是其他的肝病,如慢性肝病,尤其是肝功能长期不正常、肝肿大者,黑眼圈往往都会存在。如果面部、眼眶周围有色素沉着,那么就会呈现出黑眼圈。另外,长期劳累、工作生活压力大、睡眠不足都会导致黑眼圈的形成。所以是否患有乙肝需要做相关检查,如乙肝两对半检查、肝功能检查、B超等。 以上这些三种面部症状,虽然是乙肝的典型症状,但是同样也是乙肝症状的误区,平时健康的人一旦出现这些症状,一定不能忽视,虽然不一定是患上乙肝,但是积极的到医院检查对于其他疾病的发现也有一定的帮助!加强科学检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乙肝很重要,这样才可将乙肝拒之门外。
对于任何一种疾病而言,都可能会出现有明显症状和无明显症状两种情况。众所周知,乙肝患者的常见症状有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疼痛等,当出现这些常见症状时,患者一般都会马上去医院就诊。然而一部分乙肝患者仅有一些不明显症状甚至没有任何症状,那么这类患者还需要定期复查吗? 之所以会没有症状的情况,是因为这些乙肝患者的病情还处于免疫耐受期,其体内的免疫细胞还不能识别和攻击乙肝病毒,而这一时期的乙肝病毒尚没有肝毒性,不会直接造成肝脏的损伤使其出现肝炎的症状。乙肝患者的这段无症状期可能会维持1~2年,甚至会维持终生。而且,这类患者的乙肝在缓慢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过程中,一般也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相关症状。 但是,即使乙肝患者没有出现任何肝炎症状,其肝脏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和纤维化改变。乙肝患者的病情有可能一直持续地发展着,并有可能在长期地发展之后突然爆发。平时并没有自觉症状的乙肝患者在体检中却突然被查出患了肝癌的病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由此可见,乙肝患者不管有没有出现肝炎的症状都必须定期进行复查,并应密切注意病情的变化,最好每半年至一年做一次肝脏的B超检查和肝功能检查,以观察其是否出现了肝硬化、肝癌等情况。如果乙肝患者的肝脏经做B超检查出现了异常,应进一步做甲胎蛋白检查,以便做出确切的诊断。 另外,当乙肝患者只出现了一些不明显的肝炎症状时,如果只凭这些症状进行诊断也可能造成误诊。例如,肝区疼痛一般是由于肝脏的炎症反应或肝脏内的异物在迅速生长的过程中刺激了患者的肝包膜和膈肌所引起的,而这种疼痛在不同人的身上疼痛的部位不一样。一般的乙肝患者常有右上腹(肝区)疼痛,而少数的乙肝患者会由于肝脏压迫了膈肌而出现放射性疼痛,此时该患者会感觉腰背和肩胛部疼痛。如果仅凭这一症状进行诊断,极有可能会造成误诊。 肝健康网温馨提示:如果明确患有乙肝并一直维持着无症状的状态,千万不要忽视,一定要定期检查肝脏功能及实质性变化。另外,如果乙肝患者只出现一些不明显症状的话,也要请专业的医生明确病情,千万不能自行判断,进而耽误病情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