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是道教名称,即是民间俗称的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因为中元节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七月半是多种农作物成熟的时节,古人按照民间惯例需要用新稻米等来祭祖,向祖先报告秋成。 什么叫中元节?为什么要过中元节? 中元节,又名七月半、吉祥月、盂兰盆节、斋孤等,不过在我国不同的地区,节日的时间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北方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而华南地区则在农历七月十四。 中元节的习俗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中元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
中元节的祭祀时间一般在农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三十日之间,择日举办祭祀活动。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时分举行。由于各地习俗略有差异,因此过中元节的方式和时间也有差别。北方在七月十五过中元节,华南地区在七月十四过中元节。 中元节的祭祀时间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称其为盂兰盆节。中元节的主要习俗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七月是吉祥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民间会用新稻米作祭品,向祖先报告秋成。中元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中元节不能出门是因为中元节被民间称为鬼节,民间认为这一天鬼门关大开,死去的人都会回到人世,所以一般民间习俗都认为农历七月十五最好别出门以免冲撞到亡灵。 中元节为什么不能出门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后期的“七月半”习俗,可以说是世俗、道教与佛教的融合。 七月十四祭祖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是分属于民间俗信、道教与佛教的说法,三者呈并列关系,而非一个节日的三个不同名称。
中元节的习俗有放河灯、吃鸭子、祭祖、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由于每个地方都有着不一样的民俗文化,所以在不同地区会以不同的方式和习俗来纪念这一个节日。 中元节有哪些习俗 中元节与清明节、寒衣节并称为三大鬼节。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节日。 中元节的时间在我国北方地区是农历七月十五,而在华南地区是七月十四。
不同地区的人们风俗习惯不同,中元节烧纸的时间有所差异。有的会在七月十四日或者七月十五日晚,即中元节提前或后一天烧纸,有的地区从七月初十开始一直到七月十五日,即中元节前四天和后一天烧纸。 中元节前后几天可以烧纸 祭祀祖先是中元节的一大主题,在湖南,七月初十开始,家家焚香烧纸,有的在门外跪拜接祖宗,到了七月十四日或十五日晚,在门外烧包。 烧包,又可称为荐包,是用锡箔制作成金锭、银锭和纸折成的冥香、冥衣等,封包火化,以供死去的先辈在冥中使用。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的中元节称为盂兰盆节,一般设在七月十五日,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祀亡魂、焚纸锭等。
中元节的风俗 中元节的禁忌 中元节的禁忌 在我国古代,相传在“中元节”(鬼节)这一天鬼门关大开,死去的人会来到人间游荡,因此活着的人在这一天要准备一些祭品拜祭冤魂。而自宋代延续至今,不同地方的中元节已然不再是统一的在农历7月15这一天,而是在7月11到7月15。而不同的地方却有着相同的鬼节禁忌。下文中的“好兄弟”是古人对亡魂的敬称。 一:床头挂风铃 风铃的声音很特别,很多人都喜欢,而鬼兄弟同样喜欢这样的声音。传说如果在床头挂风铃的话,很容易招来好兄弟,而顺道的,他看到熟睡的你会做出些什么来都是情不自禁。 二:夜游 八字轻的人在鬼节这一天千万不要夜游,因为这一天鬼门关大开,幽魂孤鬼都出来游荡,如果让他看到了阴气沉重的你,说不定会把你误认为是同伴,将你邀请回家做客。 三:非特定场合烧冥纸 冥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在鬼节这一天大多数人们都会提前为路过的好兄弟烧些纸钱,然后等到隔天再来收拾残局。因此,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通常都会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千万不可以在非特定场合时间烧冥纸。 四:偷吃祭品 在鬼节这一天人们会为鬼兄弟准备一些祭品,因此这些是属于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五:晚上晒衣服 在鬼节当天晚上最好不要在外面晾衣服,因为当好兄弟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六:喊名字 如果不得已在鬼节当天晚上还在外面的朋友要小心了,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好兄弟记住你的名字。 七:游泳 鬼节这一天忌下水,此时好兄弟会和你玩鬼抬脚的游戏,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八:乱看 俗话说人不犯鬼鬼不犯人,他们难得出来一趟自然是兴奋异常的。好兄弟喜欢躲起来吓人,万一乱看被吓到了,就是他们入侵你最好的时候。 九:榕树放在家门口 在八卦灵异学中,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好兄弟的最爱,除非你希望好兄弟来家里坐坐,最好不要再家门口摆放榕树。 十:熬夜 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尤其是在中元节这一天。 十一:靠墙 好兄弟平时喜欢依附在冰凉的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十二:捡路边的钱 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十三:轻易的回头 当这一天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好兄弟。 十四:不能随地勾肩搭背 人的身上有3把火,头顶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灭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 十五:拖鞋头朝床的方向 好兄弟会看鞋头的方向来判断生人在哪里,如果鞋头朝床头摆,那麼好兄弟就会上床和你一起睡。 十六:筷子插在饭中央 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在这一天尤其忌讳。 十七:一个人 一个人容易引起好兄弟的觊觎,因为他会觉得你跟他一样都是独自一个,如果可以做伴的话会更好。 十八:晚上拍照 此举动容易将灵界的朋友一起拍进来,然后带回家,鬼节这一天在家对着镜子自拍更是危险,因为鬼兄弟很有可能会从镜子里面出来。 十九:玩碟仙 平常时刻玩碟仙就很容易发生事情,更何况在这鬼节时分。 二十:拖鞋整齐的放床边 在外旅行时,拖鞋整齐的放在床边,会招来灵界朋友的好奇,造成鬼压床,而在鬼节这一天更是如此。 二十一:吹口哨 口哨与铃铛的声音对于鬼兄弟来说是同样的声音,听到这样的声音他们通常都会认为是他的伙伴在召唤自己。而如果最后他看到的人是完全陌生的你,则很容易动怒,而后…… 二十二:忌披头散发睡觉 鬼月时,到处都是在外游荡的孤魂野鬼,如果披头散发,小心被它们误认为同类,硬要叫你起来聊天。 二十三:生理期的禁忌 民间认为妇女同胞在生理期间身体不洁,诸如动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场观看,以免触犯神灵,导致不幸,或使得工事无法顺利进行。 二十四:忌说鬼字 中元普渡这一天,鬼魂几乎倾巢而出,无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会的现场,肯定是“鬼”满为患。所以在中元普渡时,最好谨言慎行,除了忌说“鬼”字之外,也别口不择言胡乱说话,小心鬼魂就在你身边! 二十五:乱踩冥纸 冥纸是献给鬼魂的祭品,在焚烧时,鬼魂们会聚集在旁边抢拾,如果你在焚烧冥纸的时候乱踩乱跳,难保不会阻碍到它们的行动,鬼魂们生气之余,自然会对你不利。
佛教本土化之范本——中元节 在老北京,中元节是个很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不仅北京如此,全国各地都如此。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同时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传统节日 “盂兰盆节”名称的来历 传统“中元节”是农历7月15日,源自佛教典籍,讲的是目莲在阴间看到去世的母亲受饿鬼纠缠,无法进食,便向佛祖求救,佛祖感其孝心,授予《盂兰盆经》,许其每年7月15日设素筵供母享用,以后传承开来,遂成“盂兰盆节”的传统。可以说,中元节是佛教中国化的范本。 主要祭祀活动 中元普渡 中元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 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 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此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 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