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关节
长期跑步膝盖保护有窍门 三个小动作保护膝关节

长期跑步膝盖保护有窍门 三个小动作保护膝关节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运动爱好者不断增加,运动后出现膝关节疼痛的患者越来越多,为什么这些运动爱好者会出现膝关节疼痛呢?下面跟随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了解一下吧! 最近,跑了半年马拉松的汪先生因膝关节疼痛来到医院骨关节运动专科就诊。从医院获悉,通过磁共振检查,汪先生被诊断为膝关节面软骨损伤,半月板变性,关节少量积液,目前,通过系统治疗,汪先生的疼痛感消失。 38岁的汪先生半年前因肥胖开始跑步减肥,每天坚持跑3到5公里,运动量比较大,跑前没做拉伸,跑后也没做放松运动,刚刚开始跑完后就感觉膝关节微微疼痛,有酸胀不适感,自认为是运动后肌肉酸痛未就医,并且一直坚持跑步,近段时间膝关节疼痛越来越明显,不做运动也感觉疼痛不适,尤以上下楼梯为明显,遂来医院骨关节运动专科就诊。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屈伸关节,是维持我们基本行动力的关键,在运动时承受着整个上半身和大腿的重量,膝关节都在尽可能地帮我们吸收震动,分散压力和减缓冲击。而运动是否会损伤膝关节,取决于自身的年龄、体重、走路或跑步姿势、运动量、下肢肌肉力量以及膝关节自身情况等因素。那么体重过重且肌肉力量不够;膝关节曾经受过外伤或者先天发育异常的人群是不适宜做长跑运动的。 像汪先生这种运动后出现膝关节疼痛,首先要明确到底是器质性损伤还是功能性损伤。目前,磁共振是对骨关节肌腱、韧带、关节软骨的最佳检查方法,具有无辐射、图像清晰、诊断准确率高的特点。如果磁共振检查正常,则膝关节疼痛多是功能性损伤所致,需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配合力量锻炼与拉伸进行修整和恢复。如果磁共振检查结果异常,则多为器质性损伤,需在专业的运动医学的医务人员指导下治疗。 像汪先生这种经常跑马拉松的爱好者一定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譬如控制体重;强化下肢及核心肌群的锻炼;纠正跑姿,跑前拉伸,跑后放松,还要定期检查膝关节,防止不经意间出现的膝关节劳损。此外,选择适当的装备,控制运动量也对预防膝关节疾病有一定效果。总而言之,只有正确的运动姿势,良好的运动习惯,科学的锻炼,才能收获真正的健康。 长期跑步膝盖保护有窍门 1、控制跑步姿态。对于普通跑步者来讲,良好的跑步姿态可以减少跑步时膝关节的损害。正确的跑步姿势是上半身保持稳定,下半身保持足够伸展,小腿和脚一定要在膝盖之前,脚落地时,膝关节略微弯曲。 2、跑步前要做热身运动。很多运动损伤都是发生在运动的初期,此时身体还没有彻底适应运动状态。所以一定要先进行运动热身,使身体各部分伸展开来,人体的膝关节在活动前也需要有个适应的过程,后续才能更好地运动。 3、量力而行。遵循循序渐进。跑步时的感觉非常重要,主要是指肌肉和身体的疲倦程度。如果身体十分疲惫,最好不要超负荷运动,等慢慢适应状态后再加量。 4、加强肌肉训练。腿部尤其是大腿肌肉的强壮能够对膝关节提供相应的保护,尤其是股四头肌和阔筋膜张肌。练习大腿肌肉有很多种方式,比如箭步蹲、深蹲、爬楼梯、靠墙静蹲。 5、尽量选择较为柔软的地面进行运动。利用塑胶跑道或平坦柏油路,以避免运动过程中地面对膝关节的冲击过大。 三个小动作保护膝关节 蹲马步。保持5秒,重复20次,保证膝盖的方向在第一脚趾和第二脚趾之间。 弓步压腿。双肩及背部放松,一只脚向前迈一步,脚跟着地,屈膝90度,大腿与地面平行,另一腿也屈膝90度,脚尖着地,同时保持身体直立,双脚各做10次。 倒退步。背对离地20厘米的台阶前,单腿站在台阶上,脚尖指向正前方,另一脚膝盖始终不弯曲。保持身体平衡,然后回到起始位置,双脚各做10次。

运动健身 2019-08-21 15:31:04  
膝关节应该合理使用而不是省着点用 生命在于运动

膝关节应该合理使用而不是省着点用 生命在于运动

时下,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健身运动,由此带来的运动损伤也有所增加,诸如“跑步膝”“网球肘”等。于是有人提出,关节的寿命是有限的,要“省着点用”。医师认为,没有“关节要省着点用”这样的说法。运动是必须的,膝关节应该合理使用,而不是省着点用。下面跟随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了解一下吧! 运动应该张弛有道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人而言,是必需的。膝关节的运动,涉及到肌肉、肌腱、软骨等组织,这些组织的强健与否,也同样影响着膝关节的功能健康。 人体的肌肉都是相互拮抗的,如果一部分肌肉处在屈曲、放松的状态,那么相对应的肌肉就处在拉伸、紧张的状态。这就是为什么人在睡软垫床的时候感觉很舒服,但第二天会感觉身体很累,而睡硬板床的时候,当时感觉并不舒服,但是第二天却感觉很舒服。 之所以睡软垫床的时候会感觉很舒服,是因为躯干的屈肌都处于放松状态,但是长时间躺在软垫床上,屈肌在长时间放松的同时,意味着对侧的伸肌一直处于拉伸的状态,起床后反而会觉得浑身酸胀不舒服。而睡硬板床的时候,躯干肌肉累了就自然而然会调整身体的位置,不断地翻身,伸肌和屈肌就会交替休息。第二天起床的时候,就会感觉身体很舒服。 所以,我们平时做康复训练的时候,也要让伸肌和屈肌交替休息。真正有利于肌肉放松休息的方式是,有节律的收缩和放松。膝关节也是如此,周围肌肉长时间保持同一状态,反而更容易疲惫,应该经常活动,交替变换姿势,所谓张弛有道。 软骨需要经常“挤压” 对于骨关节而言,运动也是必需的。关节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便于人的活动。如果不活动,关节就会退化,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运动时对骨关节产生适当的冲击力,肌肉适当地收缩与松弛,对软骨是有益的。如果剧烈的冲击超过其承受能力,软骨就容易老化。但是如果不运动,软骨也容易老化、变性。软骨的营养依靠关节液一点点地渗透滋润,所以对于软骨而言,最好的营养方式就是给予一定的挤压。比如慢跑、快走、慢走等这种程度的运动,产生的挤压就比较合适。 长期不用,关节软骨就会退化。有些人平时一动不动,慢慢肥胖之后,想要减肥了,突然开始运动,很容易损伤关节。因此,适度适量地、持之以恒地运动,对膝关节是有益处的。 不同年龄段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 运动是健康的基础,每个人都需要运动,区别在于选择怎样的运动方式,包括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不同的运动方式对膝关节会造成不同的影响, 什么年龄段做什么年龄段的运动。有些天生体质特别好的人,关节、韧带、肌腱等的机能都特别好,可能到了六七十岁仍能进行较强的运动,但是大部分人到了这个年龄段就已经不适合做剧烈运动了。很多运动员到了三四十岁就退役了,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热爱运动了,而是因为身体机能到了一定的年龄段就承受不了高强度的运动了。 “膝关节的半月板从20岁以后,就开始慢慢老化、变性了。”专家介绍说,“好比一个橡皮垫放在阳光下晒,就会逐渐脱水、变干。”年轻的时候,我们从高处跳下,膝关节的半月板能够承受这一冲击力;而到了三四十岁,从同样的高度跳下来,同样的冲击力,半月板可能就会破裂。所以,从运动角度来讲,什么样的年龄段适合什么样的运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方式应该做适当调整,可以选择打羽毛球、游泳等对抗性不强的运动。 对于膝关节而言,特别推荐游泳运动。哪怕是不会游泳的人,也可以在水中做划水动作或在水中行走,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强肌力。而且由于水的浮力,体重给膝关节带来的负荷也相对减少。对于年龄大不方便游泳者,可以慢走、快走、慢跑。老年人不适合长距离奔跑或打篮球等一些跳跃性的运动。因为跳跃的过程对半月板软骨的冲击力比较大,对于已经老化的半月板来说可能难以承受这种冲击力,容易造成损伤,导致半月板破裂。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 膝关节炎的发病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每个人能承受的运动强度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那么,如何判断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呢? 可以根据自己运动后的感觉来判断。如果白天运动后,晚上睡觉的时候膝关节没有不舒服的症状,不影响休息,这个运动量就是合适的。如果运动后出现膝关节疼痛,这是一种预警症状,说明这种运动已经不太适合这一年龄段了,需要调整运动方式。如果在同样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下,偶尔出现一次膝关节疼痛,比如一年最多发生一两次这种情况,那么还是可以保持这样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 总之,运动强度的把握要靠自己的感受。运动后没有明显的酸胀痛、不影响睡眠、不影响日常生活就可以。如果运动后多次发生酸胀疼痛、影响睡眠甚至影响生活,实际上就是身体在预警,告诉你运动已经超负荷了。 运动方式因病而异 常听人说,下楼、下坡对膝关节的冲击最大、损伤最大,所以下楼最好坐电梯,下山最好选择缆车。事实真的如此吗? 不同的运动方式,冲击力作用于不同的部位。有些关节炎患者确实在下楼、下坡的时候疼痛加剧,或出现“打软腿”的现象,那么这些人就不适合这类活动;但也有些膝关节炎患者下楼、下坡的时候并没有不适,也就没有必要禁止这类活动。 某些运动方式导致膝关节不适的时候,应该做合理的调整,而不是放弃运动。比如膝关节前方疼痛,可能是髌骨软骨炎,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再做蹬自行车的运动,尽量减少上楼、爬山、半蹲等,因为这些运动或动作会对髌骨产生较大的压力,增加髌骨损伤的几率。但可以进行快慢走等对髌骨压力小的运动,以减少对髌骨的损伤。一旦出现膝关节痛,还是应该先去医院骨科就诊,让专科医生来判断究竟是哪一部位的损伤,让专科医生帮助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膝关节肌肉锻炼要使大腿强壮,首要发展大腿正前方的股四头肌,股四头肌是人体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之一,功能是使膝关节伸直,也可屈髋关节,以维持人体直立姿势,股四头肌收缩时拉动膝上肌腱并使膝伸直,人就是主要用这块肌肉来行走和奔跑,可见其对于膝关节的重要性。 锻炼股四头肌有哪些方法呢? 非负重直腿抬高训练 仰卧,膝关节尽量伸直,大腿前方股四头肌收缩,尽量背伸踝关节,缓慢抬起整个下肢离床面约15厘米,保持5秒钟后缓慢直腿放下,10次一组,每天100~200次,左右腿可交替练习。 静蹲练习 背靠墙,双足分开与肩同宽,足跟距离墙壁40-50厘米,保持小腿长轴与地面垂直,上身不要贴住墙壁不要前倾,一般大腿与小腿之间的夹角不宜少于90度;时间长短因人而异,每次蹲到股四头肌(大腿肌肉前部)发酸,无法坚持算一次,然后起身休息1-2分钟,再重复进行,每天练习30分钟。单次静蹲可坚持5分钟以上者,重复4-6次为宜。 床上辅助等张收缩训练 1、仰卧床上,双膝并拢屈曲90度,保健侧膝关节屈曲90度,患侧膝关节缓慢伸保持5秒,缓慢放下,每日50~100次。 2、 坐在床边,双膝关节自然垂下,双手抱大腿,尽量背伸踝关节,然后双膝关节伸直保持5秒钟后缓慢落下,每日50~100次。 此外,要锻炼膝关节还可尝试倒走的方法。倒走是骨科一种特殊的物理治疗方式,倒走时,双腿不能像前行时一样自然弯曲,于是增加了膝关节及周围组织的压力,因此倒走可以锻炼膝关节周围组织,提高其承受重力和韧性。倒走时要挺胸抬头,目视前方,双手可以叉腰,也可以随着步伐自然摆动。倒走时要先以脚尖着地,再用脚掌或脚后跟着地。

运动健身 2019-06-21 14:12:43  
日行万步真能带来健康益处吗 三种走路姿势更伤害膝关节

日行万步真能带来健康益处吗 三种走路姿势更伤害膝关节

经常散步或能产生很多健康益处,包括降低心脏病、2型糖尿病和抑郁症的风险等,最重要的是,散步是免费的,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散步,对大多数人而言,将其融入生活更加容易一些;我们经常会听到,1万步是人们每天需要散步的黄金数字,那么我们真的需要日行万步吗?和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一起来看看吧。 日行万步从何而来? “万步走”的概念最初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提出来的,并没有真正的证据支持这一目标,相反,其却成为了销售计步器的一种营销策略。直到进入21世纪,当2001年这一概念由澳大利亚健康促进的研究人员重新提出并审视时,研究人员才鼓励人们更加活跃。基于一些已经积累的研究证据,包括澳大利亚指导方针在内的全球很多体育锻炼指导方针都推荐人们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这相当于大多数日子里每天进行30分钟多锻炼,半小时的活动量相当于我们以适度的步数走3000-4000步。 在澳大利亚,平均每个成年人每天会走7400步,因此额外再走3000-4000步就能很快达到1万步的目标。 并不能一刀切 当然了,有些人每天积累的步数要少得多,比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上班一族等,而有些人却积累的更多,比如儿童、跑步者和一些蓝领工人等,因此1万步的目标或许并不适合所有人。设定一个较少步数的目标是可以的,只要每天尝试增加3000-4000步,这意味着我们就能够完成每天30分钟的步行。 分析每日步数和健康效益的很多研究主要都是横断面的研究,这意味着其仅仅关注的是一个点/快照,并不是随着时间推移来观察步数的变化如何影响人群机体的健康;因此,我们所说的“反向因果关联”(reverse causality)可能就会发生,因此相比每天更多步数来提高健康效益而言,更加健康也会让我们步行更多。尽管如此,很多研究也发现,更多步数与更好的健康后果直接相关。 多项研究表明,即使参与者步行不足1万步,其健康状况也会有所改善,比如一项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报告就指出,每天步行超过5000步的人群要比步行不足5000步的人群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低。另一项研究则表明,每天步行5000步的女性过重和高血压的风险会明显降低。 多多益善 然而很多研究表明,走的越多越能改善机体的健康效益,2010年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报告指出,人群每天步行每增加1000步,其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就会降低10%。而2015年一项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表明,每天增加1000步会降低6%的全因过早死亡风险,每天步行至少1万步的人群其过早死亡的风险会降低46%。 2017年一项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表明,步数越高的人群,其住院的时间越短;因此步数越多,其所带来的健康效益似乎就越大。 更进一步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没有任何公共卫生指南是完全适合每个人的,公共卫生的信息是针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应该低估简单公共健康信息的力量,1万步是一个很容易记住的目标,我们也可以很容易地衡量和评估其进展,我们可以使用活动跟踪器等一些程序/工具来跟踪每天走路的进度。 通过增加每天的步数来增加机体的活动水平是非常值得的,即使1万步并不是正确的目标,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尽可能保持活跃,努力走1万步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三种走路姿势更伤害膝关节 1. 驼背型 这类人不仅背部弯曲,连肩膀和脖子也习惯性地往前伸。现代人由于经常使用电脑,大部分时间身体都向前倾,时间长了,后背的肌肉就会变得僵硬,脊椎的S型随之发生改变。为了支撑沉重的头部重量,脖子及腰部便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久而久之容易导致肩膀酸痛、腰痛和大腿肌肉痛。 2. 反腰型 这种走姿乍看之下背脊挺得很直,显得很有精神,但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这类人的腰部是朝后方反折的,这多是由于腹肌及背肌力量不平衡所致,常见于腹肌力量较为薄弱的女性。用这种方式走路,腰部容易产生沉重、疲劳感。 3. 螃蟹型 特点是走路时腿朝外弯,常见于腿部肌肉特别粗壮的男性及骨盆松弛的女性。这种走路方式一般与骨骼歪斜有关,时间长了容易导致膝盖和髋关节疼痛。因此,这类人走路时应尽量让脚尖朝前迈出。

健康常识 2020-01-11 15:34:18  
扭伤脚是先冷敷还是热敷 不同关节扭伤处理方法不同

扭伤脚是先冷敷还是热敷 不同关节扭伤处理方法不同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扭伤或者摔伤后,拿个热毛巾敷在疼痛部位,感觉这样会舒服些,但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受热后毛细血管扩张,出血会更多。那意外扭伤脚后怎么办?扭脚后24小时之内,最适合冷敷。因为此时肌肉损伤,血管处于开放状态,进行冷敷,不仅可以促进血管收缩,止血促凝,还可以缓解疼痛。扭伤24小时后,此时血管已经停止出血,这时用热敷,能够起到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促进扭伤组织尽快恢复。下面和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一起来看看吧。 扭伤后首先要禁止关节活动,同时要进行局部按摩和冷敷,尽量在扭伤几分钟之内冷敷。用冰袋或者凉湿毛巾冷敷。冷敷能够促进局部的血管收缩,减少内出血,减轻局部软组织肿胀、疼痛及痉挛,同时冷敷降低局部温度后减少局部的血液循环,降低血管通透性,对于止血消肿具有良好的效果。如果身边没有冰袋,可以用凉水浸湿毛巾敷在扭伤脚的部位。冷敷时间一般在半个小时,中间停一个小时后进行第二次冷敷。 扭伤24小时后可以热敷。热敷一般使用暖袋或者热毛巾直接敷在扭伤部位,另外也可以用热醋、热酒等进行热敷,起到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通过热敷可以让受伤部位的血管舒张,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受伤部位代谢速度,提升组织自愈力。此外,热敷可以增加软组织的延展性,降低关节僵硬及肌肉痉挛的几率,可以缓解疼痛,减轻水肿,但是一定要注意热敷时间不能太长,每天两次,每次在20分钟即可。 不同关节扭伤 处理方法不同 关节扭伤多见于青少年的运动损伤以及体力劳动者的工作伤,最常发生于踝关节、手腕部及下腰部。如果关节扭伤发生在下腰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闪腰岔气”。关节扭伤的常见症状有疼痛、肿胀、关节活动不灵等,其中疼痛是每个关节扭伤的病人都会出现的症状,而肿胀、皮肤青紫、关节不能转动则是扭伤的常见表现。 对于不同部位的关节扭伤,其治疗原则也不一样,下面就介绍一下最常见的几种关节扭伤及其急救措施: 1。手指扭伤:生活中,许多不经意的行为都会引起手指扭伤,如打篮球、嬉闹、做家务等。发生手指扭伤时,病人会有触电样的疼痛且会突然停止活动。对于手指扭伤的病人,伤后应该立即停止活动,且应马上对受伤的手指进行冷敷,**用冰块。 如果没有冰块,也可用干净的湿布冷敷。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使血管收缩,从而减轻受损部位的肿胀。具体做法是:将手指泡在冰水中约15分钟左右,然后用冷湿布包敷,再用胶布把手指固定在伸直位置。应切记,这时一定要检查手指的活动度。如果手指的伸直、弯曲都受到限制或者末节手指呈下垂样,则可能是发生了撕脱性骨折。 2。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扭伤是人们全身关节扭伤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种,其中尤以青少年发生这种扭伤为最多。发生踝关节扭伤后,首先要绝对休息,用枕头把小腿垫高,以利于静脉血液回流,促使瘀血消散。同时应注意保护脚部,一定不要用力揉搓受伤部位。 然后可以用毛巾包裹冰块外敷在受伤处,每次敷10~20分钟,每隔6小时敷一次。若皮肤受伤不严重,48小时后可以用热毛巾外敷,以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和组织间隙渗出液的尽快吸收,从而减轻疼痛。另外可用茶水、黄酒或蛋清等把云南白药或七厘散调和成糊状外敷在伤处,然后进行包扎,每日换药2~3次。 这对于促进瘀血消散,也有较好的效果。为防止再次发生踝关节扭伤,可把鞋底外侧后半段垫高0。5厘米。为保护韧带可佩带护膝2~3周。 3。腰部扭伤:腰部扭伤是由于腰部突然受到过度牵拉而造成的撕裂性伤害,常发生于患者突然转身、弯腰搬重物或抬重物用力不均的时候。 腰部受伤时,病人会感到腰部有闪裂痛。当此之时,病人要静养,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镇静,不要过多地活动。这时,如果病人急忙跑去医院就诊就会促使病情加重。腰扭伤后也要对受伤部位进行冷敷,冷敷1~2天后可以改用热毛巾湿敷。另外,腰扭伤的病人**睡硬板床,扎宽腰带,并注意锻炼腰背肌。 腰扭伤后如果处理不当会使腰伤反复发作,也有可能发展成腰椎间盘脱出。 总之,无论是发生了以上哪种关节扭伤,在扭伤的急性期,患者都不可以让受伤部位随意活动,否则会因软组织得不到充分的修复,而使新鲜扭伤变成陈旧扭伤,使疼痛、瘀肿不易消退。另外,如果疼痛较严重,可以服用活血止痛药。 预防 从医学的角度考虑,主动预防运动损伤与损伤后及时、正确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有效预防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训练方法要合理。要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和运动技术,科学地增加运动量。 二、准备活动要充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少运动损伤是由于准备活动不足造成的。因此,在训练前做好准备活动十分必要。 三、注意间隔放松。在训练中,每组练习之后为了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劳,防止由于局部负担过重而出现的运动伤,组与组之间的间隔放松非常重要。 四、防止局部负担过重。训练中运动量过分集中,会造成机体局部负担过重而引起运动伤。 五、加强易伤部位肌肉力量练习。据统计,在运动实践中,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运动伤最为多见。因此,加强易伤部位的肌肉练习,对于防止损伤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健康常识 2019-08-23 14:21:50  
爬楼梯是否会伤关节 合理爬楼梯爬山需做好热身运动

爬楼梯是否会伤关节 合理爬楼梯爬山需做好热身运动

膝盖是人体中较为重要的部位,也是比较复杂的关节,因为人们在直立时,膝盖承受了大部分的重量,因此长时间的使用也容易磨损,是人体发病率最高的关节,膝关节疾病的原因多种多样,不仅会因为关节内的各种隐患,还有可能因为外在的因素导致。人们常说爬楼梯容易伤害膝关节,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下面和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从解剖学来看,膝关节附近的肌肉和软骨组织是人体较为薄弱的地方,上下骨骼所支撑的重量占了身体的百分之九十左右,因此在运动过程中膝关节最容易受伤,爬楼梯作为常见的健身运动,对身体的好处虽然很多,比如说可以锻炼我们的心肺以及身体肌肉的协调,但是害处也是有的。 有医生称爬山是最笨的运动,因为爬山和爬楼梯一样,都属于负重运动,从腰部到脚掌承受了自己身体的全部重量,膝关节在爬山爬楼梯时还要不断的弯曲,磨损可想而知而且这种磨损是不可以被外力修复的,这也是老年人关节容易疼痛的原因之一,因此老年人最好不要出现过多的此类运动。 相信很多的人都对上山容易下山难深有感触,因为上山时人们承担的只是自己的体重,下山时除了自己的体重外,重力做的是加速运动,因此想要保持平衡就需要额外承受重力的向下冲的力。这样对膝关节的磨损也就更大了,而且力量掌握不好就会出现危险。 当然爬山和爬楼梯不能相互对换,因为爬楼梯时人体急速向上向下,运动负荷较大,这是因为楼梯基本是垂直状态,而爬山是一点一点向上,运动负荷相对于爬楼梯较小。 怎么样去合理的爬楼梯爬山? 首先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比如拉伸揉捏腿部肌肉和膝关节,促进关节润滑液的分泌。还可以准备护膝和合适的鞋子。 然后是运动途中要适度,速度和运动量都要合理安排,放松心态,感到酸痛就休息,享受运动带来的愉快。 尽量挑选泥土路,选择泥土路和盘山公路比水泥路和水泥台阶对膝关节更加友好。 在运动后进行一些轻缓的运动,让膝关节自然放松,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膝关节。 相比于爬山和爬楼梯这些运动,膝关节薄弱人群最适合的运动是游泳和骑单车。相对于爬楼梯,老年人更适合缓慢的爬山运动。 爬楼梯锻炼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一是如果为身体过于肥胖的人,在爬楼梯时对膝关节的压力更大些,因此一定要掌握好速度与持续时间的关系。开始时,应采取慢速,坚持一段时间,可以逐步加快速度或延长时间,但是不能过于剧烈,否则会增加心肺负担。 二是在爬楼梯的过程中发现不适,应立即停止锻炼。三是如果膝盖有陈旧性损伤的人,尽可能不要进行爬楼梯的锻炼。 要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 一是下楼时,为了防止膝关节承受压力增大,应前脚掌先着地,再过渡到全脚掌着地,以缓冲膝关节的压力。 二是爬楼梯后可对膝关节局部按摩。 三是平时最好常做下蹲、起立及静力半蹲等练习,使膝关节得到充分的运动,防止其僵硬强直。 相信注意预防关节损伤及多做些注意保护性运动,经常爬楼梯锻炼的你身体会越来越好的。

健康常识 2019-08-12 09:32:20  
冬季请护好你的膝关节

冬季请护好你的膝关节

冬季请护好你的膝关节 冬天里膝关节疼痛的最常见原因,是受冻和温度剧变。最经典的例子是,由温度地区迁徙到寒冷地区,往往会在冬天出现膝关节疼痛,这是由于生活环境变化导致温差巨大。膝盖长时间受冻,冷暖交替,也会导致冬天出现疼痛。因此,在冬天里一定要注意对膝盖进行保暖,不要做“忘穿秋裤的瓜娃子”。 膝盖受过伤,冬天也会出现疼痛,这是很多有旧伤的人最痛苦的毛病了。这种情况,可以用镊子夹住棉球蘸酒精,点燃后把棉球快速在膝盖疼痛处滚擦,酒精烧干了再蘸,感觉烫人了,就移开一会再继续,每次滚擦15分钟以上。这种方法效果很好的,军医治士兵扭伤等都用这样的方法。这种方法只要手法快,不会烧伤的。 如果有风湿,在冬天里膝盖疼痛,也可以用上文里的酒精烫擦法,还可以做拔罐。拔罐最好是进行拔火罐,比那种抽气式的负压拔罐效果要好。当然,有风湿的人,平时一定要注意膝盖的保暖,这才是关键。 如果是关节炎导致冬天里膝盖疼痛,除了求医,还可以自己做护理减轻疼痛。银器鸡蛋热敷可以缓解关节炎导致的膝盖疼痛,具体做法是:煮一个鸡蛋(不要破壳),熟透后捞起,连着蛋壳用锋利的刀对半劈开,去掉蛋黄,然后在鸡蛋中间夹一个小银器,再用毛巾包裹住鸡蛋,然后放到开水里烫一下,就在膝盖疼痛处滚擦,等毛巾凉后,再烫热重新擦;烫擦了一会,就打开毛巾和鸡蛋,看到银器表面变黑色了,找棉麻布擦亮银器,再继续进行热敷;一直热敷到银器不变黑色即可,这样热敷后,能有效缓解疼痛。 风湿和关节炎导致的膝盖疼痛,按摩和针灸也可以缓解。这个需要找专业的针灸医生或是按摩师了,一般自己是无法完成的。 不管哪种情况造成的膝盖疼痛,冬天里热敷是很有效的缓解方法。可以每天睡前用热毛巾敷裹,至少热敷十五分钟以上。如果有条件,最好用姜蓉加烧酒烧热水泡膝盖,这样不但能缓解膝盖疼痛,还能缓解疲劳。 冬天活动少,静坐或躺卧,加上低温,很容易导致膝盖血液运行不畅,也可能造成或加剧膝盖疼痛。因而,只要天气和时间允许,应该每天做一定的运动,对于膝盖来说,主要是蹲下站立和压腿即可。如果天气好,可以散步,但跑步就没必要了,膝盖疼痛还去跑步,很容易伤着膝盖的。

健康常识 2017-12-03 17:34:50  
如何保护自己的髋关节

如何保护自己的髋关节

如何保护自己的髋关节 髋关节的疼痛主要是由于下背部到臀部和大腿的肌肉的拉伸引起的。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大多数的人都会有髋关节的骨关节炎。一个有着轻度或者中度关节炎的女人可以从她的平时的锻炼中获益匪浅。先去看一下医生来评价一下你的髋关节的疼痛程度,看看哪种运动会适合你。如果你的髋关节疼痛辐射到你的腿的前面或者疼痛让你觉得难以忍受,以下的运动是专门为你准备的。对于轻微的疼痛或者不舒服,要着重于提高你的整个髋关节部位的韧性和力量。以下的运动可以帮助你的达到这个目标。 1、揉膝 取坐位,小腿屈伸均可,将两手搓热,分别放在两膝关节处,用手按揉,左、右各30次,以膝部感觉微热为佳。 2、塑身:活跃女人的舒缓减痛运动操 仰面躺在地上,膝盖弯曲,把你的右脚交叉放在你的左膝盖上,把你的双手抓住你的左膝盖后面,把它靠向你的胸前,直到你的右臀部的地方有种深深的拉伸的感觉。为了更深的伸展,用你的右胳膊肘把你抬起你的膝盖推开。慢慢的深呼吸,保持这个动作30秒钟,每侧身体做这个伸展运动4次。 3、靠墙蹲伏运动 在离墙大概18英尺的地方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保持你的头和背部抵住墙,往下滑动你的身体,直到你的膝盖成大概45度角,保持这个动作60秒钟。重复做3次。在你的膝盖回到初始位置的时候,把你的身体像下滑,直到你的身体处于站立和蹲伏之间的位置,一共做15次,但是不要蹲得太深,把你的髋关节低于你的膝盖的位置。 4、抱膝贴胸 直立位或仰卧位,全身放松。抬起右腿,屈膝,然后双手抱膝,用力使膝关节最大限度地贴近胸部,稍停,松开双手,右腿恢复成原来状态。接着再抬左腿,动作与右腿相同,各做10至15次。 5、扭膝旋转 两腿并拢,屈膝半蹲,两手扶膝,轻轻转动膝部,可以先从左至右转动,再从右至左转动,各自转动或交替转动10至15次。注意动作要轻而缓慢,不可过快、过猛。 6、屈膝下蹲 两腿开立,与肩同宽,双手扶膝,缓缓下蹲。下蹲时,臀部要尽量贴紧小腿,稍停片刻,再缓缓起立,如此做5至10次,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增加腿部力量。 冬季膝盖冷怎么办? 1、膝冷时拨揉伏兔穴 伏兔穴属足阳明胃经,功擅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散寒止痛。主治腰疼膝冷,下肢麻痹。膝盖冷痛时可以用大拇指拨揉伏兔穴,使局部酸胀感明显,有发热下行最佳。还可施以艾灸加强疗效。(伏兔穴在大腿外侧,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的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处。) 2、注意保暖 膝关节遇到寒冷,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气寒冷时应注意保暖,必要时戴上护膝,防止膝关节受凉。白天可以加厚衣裤,局部可以带松紧适宜的护膝,如果护膝带的太紧,反而会阻碍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重病情。晚上可以用棉花和棉布做一截厚长裤筒,穿在膝关节处,裤筒不宜太紧,以舒适为度,两头用棉布带轻轻系紧,不松动就可以了。 3、合理饮食 多补充维生素E,多吃含烟酸的食物和B族维生素,能扩张末梢血管。多吃坚果、胡萝卜等温热性食物,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冰品或喝冷饮。适当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芥末等可促进血液循环。坚持按时吃饭,不要偏食、过度减肥,让身体储存些适量的脂肪,可帮助维持体温。 4、不接触冷水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要随时留意气象预报,在寒潮袭来或者天气变化的时侯加强防寒保暖,并尽可能不接触冷水。专家特别提醒一些爱美的女士,在寒凉的天气不要穿裙子,某些风湿性膝关节炎,其实也是一种冻出来的“裙装病”,当气温低于16℃,就要及时加衣,甚至要穿护膝套,保护膝关节了。

健康常识 2017-11-24 11:37:02  
醋泡生姜的功效 治疗关节炎还能益寿延年

醋泡生姜的功效 治疗关节炎还能益寿延年

醋泡生姜,又名还魂汤,是一种养生的方法,也是一道养生小菜,具有养胃、减肥、防脱发,防止慢性病,提升人体阳气的功效。因长时间浸泡在醋中,所以口味较酸。小菜好做不麻烦,今天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就来教大伙怎么做,一起来看看吧! 醋泡生姜的功效: 1、醋泡生姜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等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生姜具有解毒杀菌的作用,日常我们在吃松花蛋或鱼蟹等水产时,通常会放上一些姜末、姜汁。人体在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生理功能时,会产生一种有害物质氧自由基,促使机体发生癌症和衰老。生姜中的姜辣素进入体内后,能产生一种抗氧化本酶,它有很强的对付氧自由基的本领,比维生素E还要强得多。所以,吃姜能抗衰老,老年人常吃生姜可除“老年斑”。 2、醋泡生姜的提取物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血管运动中枢及交感神经的反射性兴奋,促进血液循环,振奋胃功能,达到健胃、止痛、发汗、解热的作用。姜的挥发油能增强胃液的分泌和肠壁的蠕动,从而帮助消化;生姜中分离出来的姜烯、姜酮的混合物有明显的止呕吐作用。 3、醋泡生姜提取液具有显著抑制皮肤真菌和杀来头阴道滴虫的功效,可治疗各种痈肿疮毒。 4、生姜有抑制癌细胞活性、降低癌的毒害作用。 5、醋泡生姜还可防脱发、生发。用生姜浓缩萃取液或者直接用生姜涂抹头发,其中的姜辣素、姜烯油等成分,可以使头部皮肤血液循环正常化,促进头皮新陈代谢,活化毛囊组织,有效地防止脱发、白发,刺激新发生长,并可抑制头皮痒,强化发根。有人用生姜直接涂抹头部斑秃患处,连续几天,秃发处可生出新发。含有生姜成分的洗发水,有清洁头皮、祛除头屑、防治脱发等功效。特别在冬天,用来洗头并配合头皮按摩,感觉轻松暖和。 醋泡生姜的制作方法: 1、先把生姜切成薄片。最好使用鲜姜,鲜姜有非常好的药用功效,还可以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姜片不用切得太厚,但一定要切得均匀。 2、醋要选用原香醋,如果用醋精和勾兑醋则起不到中医所讲的作用。 3、把切好的姜放到瓶子里,随后把醋倒入瓶里,注意,这个瓶子一定要洗干净,瓶子里面不能有油,以免生姜变质;醋一定要没过姜片,不能让姜片露出来,随后把这瓶用醋泡的姜片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储存。一周以后就可以每天吃2~4片鲜姜,有非常好的降血脂、辅助治疗关节炎的作用。长期服用,到老了不受伤,而且还能益寿延年。

食物营养 2019-04-02 14:46:33  
关节炎怎么办 治疗关节炎偏方介绍

关节炎怎么办 治疗关节炎偏方介绍

 关节炎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是生活中的一种高发疾病,初期只是关节疼痛,严重以后会让人们出现行动困难,让人们痛苦不堪,那么关节炎应该怎么办呢?其实得了关节炎以后除了可以用药物治疗以外,还可以试着用一些小偏方,使用以后也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接下来我就带大家看看治疗关节炎的小偏方有哪些。 关节炎怎么办 小偏方治疗关节炎 1、苍耳叶外敷 平时治疗关节炎时可以用苍耳叶进行外敷,具体用法是把新鲜的苍耳叶捣碎,然后用塑料包起来直接外敷在疼痛的部位上,干燥以后更换新药,连续使用就能让关节炎好转。 2、臭椿树叶治关节炎 臭椿树叶对人类的关节炎也有良好的治疗功效,在治疗的时候,要把两百五十克臭椿树叶加入一千克清水,煎制取出汁液,加入醋酸一百五十克,趁热清洗疼痛的关节部位,每天一到两次,二十天为个疗程。 3、夏枯草治关节炎 夏枯草对人类关节炎治疗效果也比较明显,在治疗时可以取夏枯草五十克,食用盐一千克,把夏枯草放在醋中浸泡三个小时,然后入锅煮开,取出以后先熏蒸疼痛的关节,然后再清洗,每次大约需要二十分钟,每天两次,每次煎制的药液可以反复使用两天。

中药知识 2015-12-05 11:12:29
<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