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民族
兰州拉面是哪个民族

兰州拉面是哪个民族

兰州拉面是回族食品,因此是回族的。兰州拉面又称兰州清汤牛肉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是甘肃省兰州地区的风味小吃,兰州拉面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得到美誉“中华第一面”。 兰州拉面是哪个民族 兰州拉面始于清朝嘉庆年间,进入兰州后陈和声、马宝仔等人以“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五黄(面条黄亮)”统一了兰州牛肉面的标准。 兰州拉面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蜚声中外,打入了全国各地,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食客的好评和荣誉。 兰州拉面店大部分是回族人开的,回族人信奉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徒称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叫做清真寺,所以兰州拉面大部分是清真的。

生活妙招 2021-11-06
跳孔雀舞与游客泼水嬉戏的是哪个民族

跳孔雀舞与游客泼水嬉戏的是哪个民族

傣族。孔雀舞是傣族的传统舞蹈,而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每年都会举行的传统节日,在节庆期间,傣族人民会相互泼水送祝福,同时游客也会参与进来,非常的热闹。 跳孔雀舞与游客泼水嬉戏的是哪个民族 傣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等地。 傣族的泼水节时间一般在清明节后的4月13日至15日举行,除了相互泼水送祝福以外还有举行拜佛、赛龙舟、放高升、点孔明灯等活动。 傣族的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关,除了泼水节,还有关门节、开门节、花街节等。

生活妙招 2021-11-06
赛龙舟是哪个民族的

赛龙舟是哪个民族的

赛龙舟是汉族的一个传统民俗活动,相传是为了纪念战国诗人屈原而举行的,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普遍存在于我国南方地区。赛龙舟这一民俗活动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的由来和民俗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由上古时期祭龙演变而来,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起源于纪念屈原。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洗药草水、放纸龙等等。 端午节的习俗不仅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还流传到了朝鲜、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等邻国。

生活妙招 2021-11-06
少数民族都有哪些民族

少数民族都有哪些民族

少数民族有壮族、满族、回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藏族、蒙古族、侗族、布依族、瑶族、苗族、白族、朝鲜族、哈尼族、黎族、哈萨克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东乡族、仡佬族、拉祜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土族、仫佬族、锡伯族等55个民族。 少数民族都有哪些民族 少数民族是指多民族国家中除了主体民族以外的其它民族。 少数民族广泛分布于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等省市自治区,其中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中国少数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其中著名的有傣族泼水节、壮族祭龙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花山节等等。

生活妙招 2021-11-06
云南少数民族有哪些

云南少数民族有哪些

云南少数民族有25个,分别是阿昌族,白族,布朗族,布依族,傣族,德昂族,独龙族,哈尼族,回族,景颇族,基诺族,拉祜族,满族,苗族,蒙古族,纳西族,怒族,水族,藏族,佤族,瑶族,彝族,壮族,普米族,傈僳族。 云南 云南简称云或滇,中国23个省之一,位于西南地区,省会是昆明。云南东部与贵州、广西为邻,北部与四川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 云南省总面积39.4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8位。云南是全国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云南省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入选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和文旅大省。

生活妙招 2021-11-06
斗牛会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风俗

斗牛会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风俗

斗牛会是苗族和侗族的风俗。斗牛会,又称为斗牛节,苗族的斗牛节一般在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举行,侗族的斗牛节一般在每年农历的二月或八月里逢“亥”的日子里举行。 斗牛会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风俗 苗族人民喜爱斗牛,以水牛相斗的方式,展示苗家敬牛、爱牛、拜牛的特性,每年秋收后,有特定的斗牛节,苗家的斗牛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耕牛兼斗牛,另一种是专业斗牛。 斗牛节是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也是他们喜爱的活动之一,不过南北侗乡的礼仪各异,南部地区多以逢“亥”那天为斗牛节,北部地区在九月初九那天开始斗牛。

生活妙招 2021-11-06
笪姓氏是哪个民族

笪姓氏是哪个民族

笪姓主要是回族的姓氏。笪姓源流之一是出自回族,由回族中的答姓更改而来,主要分布在湖北钟祥、仙桃、襄樊、襄阳、河南南阳等地。答姓是回族的重要姓氏,答姓四世祖答失蛮于明洪武年间迁居湖北省钟祥,成为湖北回族答姓的先祖。 笪姓氏是哪个民族 笪姓另外两个源流:得姓源于西汉,改姓所得,笪氏主要居住在今江苏句容,安徽,江西等地。 源自朱姓,避祸改姓。始祖明惠宗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朔江而上避难于安庆府桐城,归隐山水,后局势所迫出家为僧。归隐期间在民间结婚生子,后代为避人耳目,改姓笪姓。

生活妙招 2021-11-06
少数民族的杰出人物

少数民族的杰出人物

少数民族的杰出人物有瓦氏夫人、黄现璠、冼恒汉、廖汉生等。瓦氏夫人,本姓岑,名花,壮族,归顺直隶州人,土官岑璋之女,明代抗倭女英雄。为保国安民立下了战功,被明嘉靖皇帝封为二品夫人。 少数民族的杰出人物 黄现璠,原名甘锦英,壮族,祖籍广西扶绥县。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民族学奠基人之一。 冼恒汉,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人。壮族。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廖汉生,土家族,湖南省桑植县人。廖汉生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

生活妙招 2021-11-06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

基本信息 名称:贵州民族大学 网址:gzmu.edu.cn 分类:大学 网站简介 贵州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5月17日,隶属贵州省人民政府,是新中国创建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贵州省重点建设高校,是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高校, 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高等院校。 关键词 贵州民族大学 温馨提示 业百科weixinnc.com为您提供的[贵州民族大学]信息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本站实际控制,在2024.03.31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补充修改内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网址导航 2021-07-12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基本信息 名称:云南民族大学 网址:ynni.edu.cn 分类:大学 网站简介 云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培养各民族高级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坐落于四季如春、风景秀丽的中国昆明,前身是云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8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4月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 关键词 云南民族大学 温馨提示 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为您提供的[云南民族大学]信息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本站实际控制,在2024.03.31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补充修改内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网址导航 2021-07-12
民族扎染工艺

民族扎染工艺

民族扎染工艺 扎染的艺由手工针缝扎,用植物染料反复染制而成,产品不仅色彩鲜艳、永不褪色,而且对皮肤有消炎保健作用,克服了现代化学染料有害人体健康的副作用。 大理白族扎染是白族人民的传统民间工艺产品,该产品集文化、艺术为一体,其花形图案以规则的几何纹样组成,布局严谨饱满,多取材于动、植物形象和历代王宫贵族的服饰图案,充满生活气息。 其扎染分为扎花和浸染两个环节。扎花是以缝为主、缝扎结合的手工扎花方法,具有表现范围广泛、刻画细腻、变幻无穷的特点:浸染采用手工反复浸染工艺,形成以花形为中心,变幻玄妙的多层次晕纹,凝重素雅,古朴雅致。 大理白族扎染以纯棉布、丝绵绸、麻纱、金丝绒、灯芯绒等为面料,目前除保留传统的土靛染蓝底白花品种外,又开发出彩色扎染的新品种。产品有匹色布、桌巾、门帘、服装、民族包、帽子、手巾、围巾、枕巾、床单等上百个品种。 巍山彝族扎染采用天然植物染料,发挥传统民间扎花工艺特色,做工精致、当然精美、图案新颖多变,具有古朴、典雅、自然、大方的特点,既有较高明的艺术欣赏价值,又有较强的实用性。 彝族扎染有蓝染、彩染、贴花等系列产品。制成品有台布、壁挂、门帘、衣服、裙、帽、包、地毯及各种面料。用户可根据各种图案花布,用来制作衣裙、围腰、被面、床单、门窗、窗帘、桌椅帽等。用扎染制作的衣裙、床单、门窗、窗帘穿在身上,挂在室内,别一番古朴、典雅的风味。

民间工艺 2015-11-11 16:31:25  
不为人知的世界10大奇异民族

不为人知的世界10大奇异民族

不为人知的世界10大奇异民族 1、盲族 在墨西哥马德雷山区的原始森林里,至今还隐居着一个奇怪的部族——“盲族”:顾名思义,部落里的300多人全部都是瞎子。这些盲人并非先天失明,刚出生的时候也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过了3个月后就逐渐失明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对这一奇特的现象,科学家们经过不断探索,最后终于发现,原来是当地的一种尾线虫在作怪,这种尾线虫是通过黑蝇叮咬人体后,进入血液中繁殖的,而人眼是尾线虫集中繁殖的地方,这就使视觉神经受到损害而造成了失明。 2、哑巴族 在南美洲玻利维亚西部丛林中,居住着一支印第安族的克楞加人。他们以狩猎为主,仍过着原始生活,令人奇怪的是,这个部落没有一个人会说话,全部都是哑巴,互相之间的交流只是靠一些简单的手势来完成。 3、只喝血不吃肉的民族 在内亚北部至马里南部一片沙漠地带的雷迪菜菜族,至今仍过着原始生活,以畜牧业为主,主要饲养骆驼。这个民族常将牲畜的静脉割破,抽出一定的血液后饮用,而不是杀死牲畜,待其伤口愈合后还可以再次取血。 4、懒人族 在马来西亚半岛被原始森林覆盖的高地上,有一个土著人的村庄。这里的土著人既不耕地种庄稼,也不去猎取野兽,而完全靠政府每月一次的空投食物、日用品来维持生活,没有了政府的救济,他们就无法生存下去,这可真是一个不爱劳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人族”。 5、小人族-筚格米人 在非洲中部刚果共和国、加蓬、喀麦隆3国边境的深山密林里,至今仍生活着一支几乎与世隔绝的原始部落。他们是筚格米人,世界上身体最矮的人种,俗称“小人族”。该族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只有1.42米—1.45米,女人一般比男人矮10厘米左右。 6、狗面族 在菲律宾的吕宋岛和马来半岛上,有一个脸型像狗的民族,称为“狗面族”,他们的身材也十分矮小,一般不超过1.5米,男女几乎全裸着身体。他们会使用弓箭狩猎,并采集野果、蜂蜜。 7、蓝血奥坎基查尔人 在智利的奥坎基查尔族人生活在海拔6500米、终年积雪的奥坎基查尔峰山区,从事种种繁重的体力劳动,繁衍生息。由于这里的空气含氧量稀少,人体运送氧气的血红蛋白只有在氧气充足时才呈现红色,当严重缺氧且持续时间较长时,血红蛋白就会变成蓝色或青紫色。所以,奥坎基查尔人的血液有时候是蓝色的,被称为独一无二的“蓝色人”。 8、最“严肃”的民族-费达族人 在斯里兰卡的费达族人恐怕是世界上最“严肃”的民族了,他们从来不会笑,也没有笑脸,人们曾经多次想用令人捧腹的滑稽节目来使他们笑,结果也是白费劲。费达族人为什么不会笑呢?原来他们是天生没有“笑的神经”和“笑的功能”。看来老天对他们真是不公。 9、社会大同民族-布须曼人 在非洲的卡拉哈里沙漠中,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布须曼人,这个民族没有财产观念,从不占别人的便宜,什么东西都要平分。 10、最健康长寿民族-洪扎族 在喜马拉雅山深谷里,聚集着一个全世界最健康的民族——洪扎族。这个民族约有6万多人,他们与世隔绝,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个个健康无病,平均寿命在100岁以上。

世界奇观 2015-11-05 10:02:12  
世界罕见袖珍民族,8岁即发育成熟

世界罕见袖珍民族,8岁即发育成熟

世界罕见袖珍民族,8岁即发育成熟 非洲俾格米人又称尼格利罗人(Negrillo),是非洲中部热带森林地区的民族,被称为非洲的“袖珍民族”,成年人平均身高1.30米至1.40米。 俾格米人在世界上濒临灭绝,8岁时即发育成熟,可以结婚。 她们主要分布在扎伊尔、刚果、加蓬、喀麦隆、中非、卢旺达、布隆迪、乌干达和安哥拉,崇尚森林,男子狩猎,女子采集,没有私有观念,财产归集体所有,血统按父系计算,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 如今,中部非洲各国政府已相继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改变生活方式,走出森林,参加现代社会生活。但是,绝大多数俾格米人仍然依恋祖先的生活方式,喜欢继续过封闭的原始生活。

世界奇观 2015-10-22 15:00:01  
藏族的民族风俗习惯

藏族的民族风俗习惯

藏族的民族风俗习惯 藏族的民族风俗习惯 献哈达 献哈达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当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献哈达时,客人应躬腰接受;走进普通藏民的家,切记不可用脚踩门槛;要称呼人名时,一般在名字后面加“啦”字,以示对对方的敬重、亲切。主人如请客人落座,可盘腿而坐,切勿伸直双腿,脚底向人;接受礼物,用双手接。此外,不能随便用手去抚摸藏族人的头顶。 寺庙 西藏对游客开放的很多寺庙都是藏传佛教寺庙,藏民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所以,在转经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时针方向行走。而少数的苯教寺庙,转经的方向正好相反,应该逆时针行走。同时,在寺庙佛殿之内,不可大声喧哗和随意触摸佛像,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更不能在佛殿内进行录像、照相等。 西藏作为一个宗教信仰比较广泛的地方,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细节也跟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很多藏族老者在转经的时候,身后会跟着一些挂着红绸子的羊,这种被称做放生羊,不可对这些羊进行骚扰。 三口一杯 三口一杯是藏民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一种礼节。三口一杯的程序大概为这样:客人先用右手无名指沾点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弹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宝),然后小喝一口,主人会把杯子倒满,再喝一口,主人又会把杯子倒满,这样喝完三次,最后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伸舌头 藏族人伸舌头是一种谦逊和尊重对方的行为,而不是对他人不敬。双手合十表示对客人的祝福。 藏族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与汉族有很大的不同。 在称呼藏族朋友的时候,可以在后面加一个“啦”字,“啦”是敬称,这样显得尊重他,特别是初次见面的朋友,切忌直呼其名,这是很不礼貌的。到藏民家做客时,在室内要盘腿端坐,脚底不要朝着人,不要东张西望。 藏族禁忌杀生,佛教徒在这方面更为严格。虽他们也吃牛羊肉,但不亲手宰杀。藏族人不吃驴肉、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还不吃鱼肉。 喝酥油茶时,不要急急忙忙的去接,主人会把茶双手捧到你面前,这时才能接过来喝。另外不要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巴掌。 到寺院、佛塔等宗教场所参观时,必须从左往右绕行(到苯教寺庙需从右边绕行),不要跨越法器、火盆等。另外转经筒,经轮不能逆时针转动。 不要随便摸藏族人的头,这点非常重要。在藏族的传统文化中,除了高僧和长辈外,别人是不可以随便摸自己的头的。这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请大家牢记。 到寺庙参观,不要吸烟、摸佛像、翻经书等。对于喇嘛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不得动手抚摸。遇到寺庙内举行法事活动,要保持安静。不要在寺庙内和寺庙附近大声喧哗,更不能打猎和杀生。 还需要注意一些其他的小细节,比如不要用印有藏文的纸擦东西;到藏族同胞家做客,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不能混杂而坐;看到门口生一堆火,或者门口插上树枝,上面贴一红布条,这表示这户人家里病人,切勿进入。

风俗习惯 2016-03-09 08:19:12  
中秋节的起源与我国各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

中秋节的起源与我国各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

中秋节的起源与我国各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之一,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每逢中秋,家人要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天上月圆,人间也要团圆。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 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少数民族的中秋习俗 黎族——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互赠月饼、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川流不息。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展对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机挑寻未来的伴侣。 广西侗族——广西侗族有“行月”的习俗。中秋夜临,各山寨的芦笙歌舞队,踏着一路月光,行至临近山寨,和那儿的寨民相聚赏月,赛歌赛舞,彻夜长欢。 云南德昂族——云南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的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槟榔、送茶订下婚约。 云南彝族——云南彝族过中秋的传统习俗是“跳月”。入夜,该族各个村寨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在山村中的开阔地,一个个束腰披纱的姑娘们和头缠布带的小伙子们以及老头、老太太、小娃子们都激情地载歌载舞,尤其是那些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得为之动情动容,越发显得妩媚皎洁。 总之,中秋节不仅是一个温暖浪漫、阖家团圆的日子,也是我国各民族歌舞风情文化的再现。在这个节日里,月饼作为传统的中秋文化,在不同年代演绎着不同的内涵和风情,而月饼的变化,也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与延续,并折射着时代的发展。

风俗习惯 2015-11-13 16:56:15  
德昂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德昂族的来历

德昂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德昂族的来历

德昂族,现有人口1.5万(1990年),为云南独有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潞西县与镇康县,少数散居于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耿马等地,与傣族、景颇族、佤族等民族杂居在一起。 德昂族有什么风俗习惯?中国少数民族德昂族的来历习俗 德昂族的民族历史 德昂族是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渊源于古代的濮人。唐宋时期被称为“朴子”、“茫人”,元明时期被称为“金齿”、“蒲人”。 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居住在怒江两岸,是开发保山、德宏一带较早的民族。史书记载的茫蛮部落就是德昂族的先民,隋唐时称为“茫蛮”、“扑子蛮”、“望苴子蛮”,他们先后臣服于汉、晋王朝及南召、大理国,元以后成为傣族土司的属民。德昂族绝大多数与景颇、汉、僳僳、傣等民族交错分寨杂居,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清代史书称之为“崩龙”,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识别时沿用了这个名称。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1985年9月21日起更名为“德昂族”。 德昂族的民族食俗 德昂族原名“崩龙族”。1985年正式改名为德昂族。是中国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荞子、薯类等,擅长种茶。 德昂族绝大多数以大米为主食,部分地区杂以包谷和薯类。均以蒸焖而食,擅长制作各种粮食制品,如豌豆粉 豆腐 米粉 年糕 粑粑 汤圆等。 德昂族饮食比较考究,用料较为广泛。擅长煮、炖、拌、舂等技法,口味酸辣中带甜。蔬菜种类繁多,竹笋是四季不断的蔬菜之一,除鲜吃外,多加工成酸笋或干笋食用。 其他蔬菜的食用,都习惯于在煮炖时配酸笋。酸笋用途十分广泛,即使在炖鸡 炒肉或烹鱼时都要加酸笋 味。受当地汉族的影响许多汉族风味的腌菜 腐乳也是德昂族餐桌上常 的小菜。主要特色菜有:凉拌番木瓜、凉拌挑手鱼、竹筒捣菜、脆皮冬瓜、勒浪等。 饮浓茶,这是德昂族成年男子和老年妇女的嗜好。传说从古老的时候起就有这种习俗。因此,德昂族各家各户都习惯在自己住宅周围或村寨附近栽培一些茶树,采摘的茶叶系士法加工,主要供自己消费,有剩余时携人市场与其他民族交易。 茶在德昂族民间不仅是常备的饮料,也是馈赠亲友的最好礼品。在日常生活中,德昂族离不开茶,婚丧嫁娶。探亲访友,都以茶作为礼品,“茶到意到”。 如参加婚礼时,要送一包扎有十字红线的茶叶;参加葬礼则送一包用竹蔑或竹麻拦腰捆扎的茶叶。到德昂族人家做客,好客的主人将客人迎上竹楼后,会捧出一杯杯烤得焦香的浓茶递到客人手中。 德昂人嗜茶成瘾,他们说一天不喝茶,混身都没劲。只有喝下一杯浓浓的热茶,才能提起精神,也饮“酸茶”,又称湿茶,古称谷茶或沽茶。味酸涩,能生津解渴。并有解暑清热,消食的作用。这种茶是用刚摘下的新鲜茶叶密封在竹筒里发酵后制成。 酸茶叶也可直接嚼食,味微酸,微苦而回味甘甜。德昂人认为这种茶可以解热散毒。干茶和酸茶在当地集市上都可买到,通常由年长的德昂妇女出售,它们被为“蔑宁”,在德昂语中,这是“茶妈妈”的意思。 腌茶一般在雨季,鲜叶采下后立即放入灰泥缸内,压满为止,然后用很重的盖子压紧。数月后将茶取出,与其它香料相拌后食用。 也有用陶缸腌茶的,采回的鲜嫩茶叶洗净,加上辣椒,盐巴拌和后,放入陶缸内压紧盖严,存放几个月后,即成为“腌茶”,取出当菜食用。也有用作零食嚼用。 德昂族的节庆 独特的“泼水节” 德昂族人民普遍信奉小乘佛教。每年除过“进洼”(关门节)、“出洼”(开门节)节外,还要欢度泼水节。 德昂族的泼水节多在公历4月中旬左右举行,一般3-5天。临近节日,人们忙着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龙、水桶等泼水工具。老年信徒们齐集佛寺,搭建泼水节时为释迦牟尼雕像洗尘的小屋和水龙。节日清晨,人们身着盛装,前往佛寺供佛,听佛念经。并在佛寺周围堆沙造塔,然后把佛像抬到寺院中的洗尘小屋中,举行为佛洗尘仪式。信徒们将最清洁的水倒入水龙中,水由龙口流出,顺龙口与小屋间的竹水槽流向佛像,洒遍佛像全身。然后,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手持鲜花,蘸水轻轻地洒向周围的人群,向大家祝福,祝贺新年的开始。这时,人们开始兴奋起来,纷纷互相祝贺新年。在象脚鼓乐和歌声中,年轻人将水筒高高举过头顶,将水滴洒在老年人的手上,祝愿他们生活快乐、健康长寿。老人们则伸出双手,将水捧在手中,口念祝词,为年轻人道喜、祝福。这种仪式之后,人们便以象脚鼓为前导,排成长队,拥向泉边、河畔,唱歌、跳舞,互相追逐、泼水。从头到脚,全身湿透。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都高兴异常,笑声朗朗。 泼水节既是德昂族人民欢度新年的典礼,又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寻找心上人的好时机。但与傣族的“丢包”不同,德昂族流行一种赠竹篮习俗。节日之前,小伙子要悄悄地编织几个漂亮的竹篮子,并乘夜深人静串姑娘时,将篮子分别送给自己所中意的姑娘。最漂亮的那只,要送给自己最喜爱的姑娘,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意,试探对方的反应。因此,这时每个姑娘往往都能收到好几个竹篮,然而姑娘究竟钟情于谁呢?这就要看泼水节那天姑娘背的是谁送她的那只竹篮了。到了这一天,姑娘们人人都背上了一个精致美观的竹篮,但究竟是谁的呢?这下可忙坏了小伙子们,他们睁圆双眼,紧盯着姑娘们身上的竹篮,仔细辩认着心上人所背的是否是自己送给她的那只竹篮。对对情人相遇后,便互相尽情地泼水,嬉戏,以表达自己激动、喜悦的心情。 关门节和开门节 德昂族的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从傣历的九月十五日开始,寺院里的佛爷停业外出,净居念经,群众则以食物、鲜花、钱物供佛,每七天小供一次,虔诚的老年信徒,住在佛寺听大佛爷讲经,直到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开门节)为此,开门节后,僧侣即可外出。 烧白柴节 烧白柴这天,各家要杀鸡备酒,全寨共聚一餐,各家还要制作各式糯米糕点,用芭蕉叶包好,蒸熟并随身携带相互赠送,相互品尝各家的风味,新婚夫妻要带上加糖的年糕到本寨头人和长辈家中告拜。 德昂族的民族婚丧习俗 德昂族的青年在婚姻缔结上有一定的自主权。做父母的也比较尊重儿女心愿。 依照德昂族的风俗习惯,德昂族的男女青年一旦爱情成熟。男方家则要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届时,女方家也要请一个媒人坐陪。提亲时,男方家的媒人提一台芭蕉、一包茶叶、两条干咸鱼给女方家父母作开门礼。若女方的父母同意这门亲事,男方家还要提同样的礼物送给姑娘甚至女方家村寨的族长、长者,以取得族长、长者们的同意。 而且,德昂族的结婚聘礼也只是一些象征性的礼品,接新娘的人们的背萝里装着约一公斤多草烟,四碗大米,还有媒人带的八元钱,六元给爹娘,两元给内亲,哪怕人再多,即使每人只能分到几分钱也不能再向男家多要。这结婚聘礼恐怕是最少的了。办完了聘礼,方可迎娶新娘。迎亲时,新郎在伴郎、媒人的陪同下去迎接新娘,在进入新娘村落时,鸣枪数响,表示娶亲人员已到。 新娘梳装打扮完毕离娘家时,由舅母,姐妹及本寨未婚青年送行,并将女方家长陪嫁的衣服,锄头,镰刀等嫁妆,以及女方赠给男方父母的衣服等带往男家。新娘到新郎家,登梯上竹楼时,双脚一定要踩在专门置于楼梯脚下的石块上,表示他们的婚姻像磐石一样坚固长久。新媳妇上楼时,婆婆要给她洒谷花,撒花仪式结束,新娘步上晒台,跟在婆婆后面进入新房。男方事先请好的“安长”(有文化的先生)随即在火塘边为他们主持婚礼,安长念经并祈求佛祖赐给幸福。祝新婚夫妇百年偕老。婚礼千毕,开始宴客,同时新娘分别拜见男方长辈亲戚,赠送糯米粑及新娘平时织成的缀有红、绿、黄等色的绒球小布袋等礼物,长者受拜后要还礼,用铜钱时是五十文,用半开(云南银币)时则给一至二文,解放后一般是一、二元人民币。晚上,村寨里男女青年齐聚新娘家的厢房对歌,唱调子,往往要唱到鸡鸣方散。次日,新郎陪新娘回娘家,送去男家赠给女方父母、兄弟、姐妹的衣物等。若新娘是本寨人,亦可当天返回夫家。 德昂族的家庭,由于所处地区及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而有些差别,但基本上是两种类型,一是住居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一带的小家庭类型;一是住居临沧地区的镇康、耿马等县的具有大家庭到小家庭过渡特征的类型。德宏州的父系小家庭,父亲是一家之长,主持家庭事务,妇女处于从属地位。这里的小家庭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单位,多为父母、夫妇、子女三代,一般是长子结婚后,即在老家周围选择一块适当的地方另建新居,建立小家庭。另立门户的长子、次子,家长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给一部分猪、牛等财产作为生产垫本,没有平均分配家产的习惯,主要依靠小家庭去独立经营。幼子留守老家,赡养父母,继承财产。而大家庭到小家庭过渡类型的家庭是处于父系小家庭和父系大家庭(也称家族,公社)并存状态。即在经济上已独立的小家庭,并不立刻离开大家庭这个母体去建立单户住宅,仍共同住居在一幢大屋里,维系着相互间的互助合作关系。 德昂族的丧葬有自己的习谷,除佛爷(和尚)实行火葬外,一般群众都是土葬。各村有公共墓地,只要是同一村的正常死亡者均可葬入。没有姓氏界限,也不分头人与百姓,不过他们的坟向与其他民族不同,不是顺山向,而是横山向埋葬。按德昂族的习惯,人将死时要把事前准备好的一枚银币放入口中,意思是给死者的灵魂到阴曹地府过河时用的摆渡费。人一旦断气,其家属即在门外对空鸣放三枪,向亲戚朋友和邻居报丧。 这时,近亲、家族、村寨邻居闻迅后,纷纷奔赴死者家中帮助料理丧事,同时亲友们各自带些米和菜之类,有的还提着肉,拎着干巴之类。妇女们首先帮助背水,煮饭,男人们则忙着给死者准备棺木。棺木一般根据死者家属的经济情况决定,经济情况好一点的,就请汉族或本民族的木工师傅做一具汉族式的棺木,经济条件差一点的人家,则由亲友帮助砍一株大树,取下根部一段,弄成大、小两半,中间枢空,制成简单的棺木。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就是砍几株大龙竹,剖成竹片编一具竹棺材。在准备棺木的同时,一部分人便用一种特定的树叶蘸水洗涤尸体,穿上衣服,然后入棺。入棺后即请佛爷(和尚)择吉日安葬,停尸家中一般不超过三日,在这期间每日须请佛爷念经超度,祷祝死者的魂进入西方极乐世界。 出殡时,棺材小头朝前,大头朝后(即死人的脚朝前,头朝后),意思是要亡魂向前走,不能倒回来,送葬队伍从寨子出发直到山上的公共墓地,一路上连续不断的鸣枪,意思是通知土地神。有死者的魂来了。埋葬完后,由长老念祷词,说明死者和活人走的是两条路,死了的去阴间找归宿,活着的好好回家,长老念完祷词之后,各人拿一树枝拂身,表示扫除身上的邪气,就可转身回寨子,返回时不能转头向后看。葬后七日,死者家属再请佛爷念一次经,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超度死者及早转世投生,并嘱咐他来世也要变人。 德昂族的宗教习俗 德昂族信仰小乘佛教。村村寨寨到处都是佛寺和佛塔,佛塔造型与傣族佛塔略有不同。也有把小男孩送到佛寺当一段时间的和尚的传统。 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一般选在春季,届时要杀猪、杀鸡,由祭司画纸龙,众人叩拜,然后一起饮酒野餐,醉酒后相互打骂,发泄平时相互之间的不满。此间不许别人劝阻,直到双方斗得精疲力尽为止,第二天再相互道歉。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壮族 ·满族 ·回族 ·苗族 ·维吾尔族 ·土家族 ·彝族 ·蒙古族 ·藏族 ·布依族 ·侗族 ·瑶族 ·朝鲜族 ·白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黎族 ·傣族 ·畲族 ·傈僳族 ·仡佬族 ·东乡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水族 ·佤族 ·纳西族 ·羌族 ·土族 ·仫佬族 ·锡伯族 ·柯尔克孜族 ·达斡尔族 ·景颇族 ·毛南族 ·撒拉族 ·布朗族 ·塔吉克族 ·阿昌族 ·普米族 ·鄂温克族 ·怒族 ·京族 ·基诺族 ·德昂族 ·保安族 ·俄罗斯族 ·裕固族 ·乌兹别克族 ·门巴族 ·鄂伦春族 ·独龙族 ·塔塔尔族 ·赫哲族 ·珞巴族 ·汉族

风俗习惯 2013-11-19 18:42:09  
<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