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菌类蔬菜估计大家可能都比较爱吃金针菇吧,真的很不错的,尤其吃火锅的时候真的是一大好蔬菜啊,今天就给大家说说金针菇栽培的病虫害防治: (一)常见的几种杂菌病害 1.细菌性根腐病 病原菌为肠杆菌,欧文氏杆菌属,杆状,周生鞭毛。侵染初期,在培养基表面,菇丛中浸出白色混浊的液滴。使菇柄很快腐烂,褐变成麦芽糖色,最后呈黑褐色,发黏变臭。产生根腐病的根本原因是把带菌的水直接喷到菇体上,由于菇丛很密,表面面积很大,呼吸作用很强,水分不能及时散失,就产生热量,病原菌便在适温条件下大量繁殖生长,产生根腐病。防治的主要方法是,禁止将水喷到菇体上。一旦发病,要立即采收,对菌床进行喷施1‰多菌灵处理。 2.霉菌污染 霉菌是金针菇的大敌。冬季生料栽培金针菇为害最严重的属木霉和青霉。 木霉有许多种,如绿色木霉、康氏木霉、多孢木霉等。易与青霉混合发生,外观颜色略不同,青霉感染色较深,呈蓝绿色,而木霉色浅,多呈绿色或铜绿色。经培养后,用显微镜观察,木霉的菌丝有横隔,蔓延生长,形成平的菌落,菌丝无色,向上伸出直立的分生孢子梗,孢子梗再分支成两个相对的侧支,最后形成小梗,小梗的顶端有成簇的分生孢子。菇床上一旦发生木霉,会很快延伸到子实体上。 青霉,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很广,极易感染。条件适宜经1~2d孢子萌发成菌丝,并很快发育成白色菌丝体。初期难以辨认,直到长出许多绿色孢子并在培养料表面看到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蓝绿色污染区时,才能被发现。一旦发生蔓延极快。常发生在第一潮菇以后。 菌床上发生霉菌污染后,要尽快挖除带菌的培养基。加强菇床通风,出菇期间不要把水喷到菇体上,防止菇丛染上细菌病害并由于提高床温而诱发霉菌繁殖。 (二)常见害虫菇蚊、菇蝇和螨类 这些害虫多发生在生产后期,因为栽培前期温度较低,不易发生这些害虫。防治的办法,是生产后期(菇房温度提高到18℃以上时),可预防性在菇房内喷施一些杀虫、杀螨剂。 (三)病虫综合防治措施 掌握金针菇与杂菌的生长规律,采取一系列积极的生态防治手段。 1.低温栽培 几乎所有的杂菌的孢子、芽孢或其休眠体,都要在24℃以上才能萌发。而金针菇菌丝体在7~11℃的低温条件下生长良好,加之金针菇又是低温结实性菌类,因此金针菇具备低温栽培的条件。而低温栽培是防治病虫害的最重要手段。 2.低湿养菌 金针菇菌丝在料水比1:0.5~1:0.9条件下仍能继续生长,在料水比为1:1~1:1.5时,生长较快,不易污染其他杂菌,而料水比达到1:2.1时,金针菇菌丝停止生长,并全部污染杂菌。这是由于培养料水分过多,一则冲淡了菌体细胞原生质浓度,使之抵抗力下降,易染杂菌,二则培养料水分过多,会造成空气不足,使菌丝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导致菌丝早衰而染菌。所以在拌料时掌握好料水比;菌丝生长期间,培养室空气湿度要适合;出菇期间,不要将水喷到菇床上,这些低湿培菌措施可使菌丝生长旺盛,菇体生长健壮,而杂菌得到控制。 3.添加营养物质 麦麸、玉米粉、米糠等不仅是金针菇生育的良好营养剂,而各种杂菌对其也非常喜爱。有人认为,添加这些营养物质,由于它含有淀粉和可溶性糖分等营养,易被杂菌利用,常造成污染。我们认为在低温栽培前提下,加大菌种用量,可使金针菇在丰富的营养物质中短期内就会占领菌床。多次实验与生产实践证明,添加粮食类营养的培养基比纯棉籽壳培养基成活率高,菌丝占床快。注意前提是低温,如果环境温度超过15℃,就不要添加上述营养物质。
我们在栽培鸡腿菇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各种虫害和病害,那么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下如何去防治: 一、鸡腿菇病害 1.胡桃肉状菌(又名假¨木耳¨)是鸡腿菇栽培中易发生的一种恶性传染病。发病初期多在覆土层内产生浓密白色棉絮状菌丝。继而在土表层发生大小不等类似木耳形状的子实体,挖开发病部位培养料会发出浓烈的漂白粉味,鸡腿菇茵丝自溶,培养料发黑。防治方法:①严格挑选菌种,凡发现有疑点的菌种坚持不用。②覆土必须取表士20厘米以下的土,并严格消毒。③用浓石灰水局部灌淋,并停止供水,待局部泥土发白后,小心搬出远离深埋。 2.白色石膏霉 该病是由培养料偏酸而引发的病害。一般在下种后10-15天内发生,初期在覆盖表面形成大小不一的白斑块,状如石灰粉。老熟时斑块变粉红色,并可见到黄色粉状孢子团。挖开培养料有浓重的恶臭味,鸡腿菇菌丝死亡腐烂。 防治方法:①培养料发酵时添加5%的石灰粉,调节 pH值为8.l5。②局部用500倍多菌灵或5%的石碳酸喷洒。③加强通风,降低畦面的空气湿度。 3.鬼伞类竞争性杂菌 该杂茵孢子是混在稻草等原料中进人菇床,5一10 天床面便出现大量的鬼伞菌与鸡腿菇争夺营养。其子实体腐解后流出墨汁样孢子液,继代极快。防治方法:①选用新鲜干燥的稻草作培养料,并采取2次发酵,以杀灭鬼伞孢子。②发现鬼伞菌应及时在未开伞前摘除,并深埋。 二、鸡腿菇虫害 1.螨类 螨的种类较多,主要危害菌丝和子实体,虫口密度大时,鸡腿菇无法形成子实体。螨类来源于稻草、禽畜粪便,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繁殖极快。 防治方法:①栽培场地在使用前要认真清理杂物,并用敌敌畏喷杀1次。②培养发酵温度达到55℃时,料堆表面用2000倍克螨特喷杀。③菇场定期喷洒1000倍敌敌畏或2000倍卡死特。 2.菇蝇 菇蝇不但危害鸡腿菇子实体,而且是传播杂菌的祸首。被危害的培养料呈糠状,有恶臭味,并见蛆虫爬动,菌丝被吃掉。防治方法:①用0.l%的鱼藤精喷洒地面及四周。②用1500倍除虫菊或3000倍2.5%氯氰菊脂喷杀。③保持场地通风、清洁。 3.跳甲虫 该虫是栽培环境过于潮湿,卫生条件差的指标害虫。常群集在菌盖底部的菌膜及料中,被害子实体发红并流出粘液,失去商品价值。防治方法:①改善栽培场地卫生条件,防止积水,过于潮湿。②用0.l%的鱼藤精或除虫菊脂喷杀。
象甲虫是一种有害的昆虫,它会危害多种植物的生长,很多人对它并了解,也不知道它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基实国内的象甲虫多寄生在药用植物五倍子上面,在有些地区人们会把象甲虫当成五倍子。其实两者并不是同一种存在,下面是我对象甲虫具体功效与作用的介绍,有兴趣可以重点了解一下。 象甲虫的功效与作用 象甲虫没有什么好的功效,平旱它以吸食植物的汁液为生,会对多种植物的生长形成严重伤害,人们发现它以后多会及时喷施药物,以此来保障植物的健康生长。它是一种对人类对植物都有害的存在。 象甲虫宿主的功效 1、止吐 象甲虫虽然是一种害虫,但它寄生的五倍子却是一种药用功效出色的中药材,它对人类高发的恶心呕吐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平时需要时可以把五倍子二个与甘草适量一起研成细末,用米汤送服,每次服用量最多不要超过半钱。 2、止泻 止泻也是象甲虫宿主的重要作用,平时人们出现热痢时可以把它五倍子与枯矾一起研末服用。出现泻痢不止时则可台把五倍子一两研成细末,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然后直接服用。 3、治疗牙痛 象甲虫的宿主对人类的牙痛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平时治疗时呆以把它五倍子一两放在瓦片上培干,再研成细末,把花椒炒熟以后研成细末,与五倍子粉末放在一起调匀,然后加冷水调匀直接外敷在疼痛的牙齿上就可以。 4、治疗口疮 象甲虫的寄生植物还能清热解毒也能消肿止痛,平时人们出现口舌生疮时可以直接把五倍子研成细末加清水冲调以后慢慢含漱,一天可以使用多次,能让症状很快好转。
九香虫很多人都不了解,只知道它是一种中药材,却不知道它的药用价值有多高,更不知道它使用时有哪些禁忌。九香虫来源于椿科昆虫九香虫,是这种昆虫的全体,它在自然界中也叫臭屁虫。它药用价值特别高,一会我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同时也会把它使用禁忌写出来告诉大家。 药用价值 1、药用功效 九香虫入药以后味咸性温,能入肝经和肾经,温肾壮阳与行气止痛是它最重要的药用功效,平时它可以用于男性肾虚阳痿以及人类的腰膝酸软还有能脾虚等常见病的治疗,治疗功效特别明显。 2、补肾壮阳 补肾壮阳是九香虫入药以后的主要功效,平时男性出现肾虚阳痿时,可以取九香虫30克,放在油锅中炒熟,然后再加入适量花椒粉或食用盐,草原以后取出直接嚼食,或者用白酒送服,就能起到温肾壮阳的重要作用,能让男性的阳痿症状明显好转。 3、补益肝肾 九香虫入药以后对人类的肝肾都有明显滋补作用,能缓解肝肾虚损,对人类因肝肾不足引发的脾虚少食以及腹部胀痛还有消化不良等症状都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平时需要时可以把九香虫三十克与杜仲二十五克以及白术十五克加陈皮十二克一起煎制服用,每天服用一次就可以。 4、理气止痛 理气止痛也是中药九香虫的重要作用, 平时人们出现气滞腹痛或者腰腿痛等不良症状时,可以直接用九香虫泡酒喝,泡酒时要把九香虫拍碎,再放到白酒中浸泡,十五天以后取出服用,能理气止痛,也能补肾壮阳。 九香虫的使用禁忌 九香虫药用价值特别高,使用时禁忌不多,只是那些阴虚阳亢的人群不宜服用九香虫。
臭板虫就是生活中常见的臭大姐,它也叫放屁虫,有刺鼻的臭味,平时以食用植物叶子为生,这种臭板虫全身可以入药,人们把它收取以后经过加工干燥就能入药,可以温肾壮阳也能理气止痛,那么臭板虫的药用价值还有哪些呢?一会我就具体告诉大家。 1、药用成分 臭板虫中含有多种天然的药用成分,特别是硬脂酸和油酸以及棕榈酸等物质的含量特别高,另外它还含有一些维生素和蛋白质,平时它除了可以入药以后还可以直接食用,用它制成的食品在越南和老拗都十分常见。 2、止痛 止痛是臭板虫的重要作用之一,平时人们出现胃痛和胃绞痛等不良症状时,都能用臭板虫进行治疗,可以把臭板虫放在锅中炒制,然后取出研成碎末状,每次取五克,直接用温水送服,每天服用1到2次就可以。 3、消炎 消炎也是臭板虫的药用价值之一,平时人们出现扁桃体炎引发肿痛时,可以直接用臭板虫进行治疗,治疗时可以把它研成碎末,直接外敷的肿痛的部位上,也可以把炒制以后的臭板虫加清水煎至以后服用药液,都能让肿痛的症状很快消退。 4、通经活络 臭板虫入药以后能通经活络,它能有效治疗人类的关节肿痛和腰膝酸痛,治疗时需要取臭板虫,三两就全蝎二两,把它们研成细末以后加蜂蜜调匀,制成一钱重的药丸,每次服用半丸一天服用两次就可以。另外人们出现肝胃不和或者气滞腹痛等不良症状时,也能能臭板虫进行治疗,治疗功效也相当明显。
无论什么食物都是有副作用的,而我们在种植蔬菜还是菌类食物中都会遇到各种虫害的,那么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香菇的虫害防治方法: 1、保护接种口 接种口是病虫染菌最容易侵染的部位之一,这几年接种期间,菇蚊为害猖獗。因此,要求全部封蜡或贴纸胶保护,也可套袋保护。香菇虫害防治方法 2、第一次刺也刺孔放气 ,应将以铁钉刺孔的方法,改变为细针刺孔。刺孔部位和深度不变,但刺孔数量可适当增加 3、化学保护 在刺孔前一天及刺孔后一周内,选用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制的“农用蚊香”。杀灭堆放场所的菇蚊成虫,降低虫口密度。 非居室堆放场所也可用杀虫剂兑水喷雾。可选用3斤装的手持喷雾器,与居室相连的堆放场所,可选菊脂类低毒农药,如杀灭菊脂、溴腈菊脂、甲腈菊脂等,最好用一次性卫生杀虫剂,如雷达、枪手、灭害灵等。要注意人畜安全。 4、为害斑的治疗 早期受害的菌棒,为害斑将以菌虫混发的形成不断扩展,往往造成整段毁坏。因此,早检查、早治疗是降低损失的重要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结合翻堆或平时操作,认真检查菌棒,接种口或刺孔单位如果发现局部变黑色,应及时选出处理。处理方法是将变黑部分(即为害斑)彻底挖除,用相同品种的菌块填补,再用塑料宽胶带封绑。用于填补的菌块,可从废弃的菌筒中选取,但要求菌块完好、无感染。 5、其他防治措施 除以上方法外,有条件的农户可以装纱门、纱窗防虫,还可以用潮湿的废菌棒加农药诱杀。 6、改善栽培环境 栽培环境的恶化也是近年菇蚊及其他病虫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改善栽培环境应做到如下几点: ①老旧菇棚及时拆迁,推广使用遮阳网; ②菌棒进棚前应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杀虫灭菌; ③废菌糠集中处理,可成堆沤制后作肥料使用,堆面泼浇5%的石灰水,沤制时间为两个月; ④菇棚或堆放场所周边环境要求保持清洁,及时清理生活垃圾、动物粪便、污泥浊水或废弃菌棒等。
如果我们在种植香菇的过程中,想让香菇得到更好的生长,就一定要做好防治虫害的工作,那么今天为大家整理了香菇虫害的种类和防治方法: ①螨类: 又名红蜘蛛,无触角、无翅、无复眼,身体不分节。潜藏在厩肥、饼粉、饲料、培养料内,取食香菇菌丝、幼菇、成熟菇、贮藏干菇,还给栽培者和消费者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防治方法:一旦发现螨害的菌种马上检除,并进行高温药物处理,发生螨害的菌种不能继续用作繁殖的栽培种。对发生过螨害的菌种培养室用敌敌畏、磷化铝、磷化钙进行熏杀;菌种放置前用20%三氯杀螨砜可湿性粉0.25公斤加40%乐果0.25公斤或可湿性硫磺1~2.5公斤,再对水250公斤喷洒菇棚。当温度低于25℃时,改用20%的三氯杀螨砜可湿性粉0.25公斤、加25%菊乐合酯0.25公斤,再对水250公斤喷雾即可。菌种培养期间,用500克药粉处理200瓶菌种或20平方米培养场,每25-30天处理1次;轻微螨害的栽培种在使用前1~2天可用蘸有少许50%敌敌畏的棉花球塞入种瓶内以熏杀螨虫;螨害较重的菌种应在报废的同时及时用杀螨剂进行喷杀。香菇虫害 ②线虫: 是一种粉红色线状蠕虫,体长1毫米左右,繁殖很快。蛀食香菇子实体,并带细菌造成烂菇,致使小菇蕾萎缩和死亡。线虫发生时用1%生石灰与1%食盐水浸泡菌袋12小时即可杀灭。 ③跳虫: 又叫香灰虫,米灰虫。幼虫白色。成虫灰蓝色,弹跳如蚤,繁殖很快,常聚集在接种穴周围或菌柄和菌褶交界处。为害菌丝,致使菇蕾和菇体枯萎死亡。若发现跳虫,可用除虫菊脂类药物杀灭。 ④蛞蝓: 俗称粘粘虫,成虫体长5~8厘米,虫体呈灰白色,头尾稍尖,腹部能分泌粘液,爬行后呈白色薄层液迹。白天潜伏在阴暗潮湿处,夜间出来咬食菌伞、菌褶,有时还藏在菌褶中蛀食。发现虫害后,可用1%菜饼液或用5%食盐液喷洒;在蛞蝓经常活动的地方撒生石灰或白碱,沾在蛞蝓体上即死,也可人工捕杀。 ⑤香菇蛾: 幼虫体白色头黑色,长7~8毫米,成虫长0.5~0.6厘米,前翅暗褐,后翅黄褐,触角丝状,躯干黄乳白色。香菇蛾一年可繁殖4代,其幼虫可成年轮番生息在菇木内,造成死穴增多,影响菌丝蔓延,使菇木利用率下降,产量减少。成虫在干香菇上产卵,如遇干菇含水量较高,卵即孵化成成虫,初期多居于菌褶内或香菇碎屑中,侵害香菇盖面,使香菇失去商品价值。 防治方法:防止干香菇被侵食比较困难,最重要的是将香菇含水量保持在13%以下。香菇烘干后及时套入二层塑料袋装进铝膜纸箱,包装箱密封前,最好放进一些氯化钙等吸湿剂,可以长期保存香菇不受侵害。梅雨季节应定期检查,一旦发现返潮,应及时烘烤。如干香菇已受到香菇蛾的侵害,可用二硫化碳或氯化苦熏蒸,每15公斤干菇内放入5毫升的二硫化碳,即可杀灭香菇蛾的幼虫或成虫。二硫化碳易燃,熏蒸时应注意防火。氯化苦有强烈刺激臭味,渗透性很强,具有较强的杀虫力。 ⑥甲虫类: 甲虫类害虫大多属于鞘翅目昆虫,常见的有赤拟谷盗、脊胸露尾虫。这两种成虫体长均在2~4毫米,体扁平,背部有光泽,触角11节,末端3节膨大。赤拟谷盗虫呈椭圆形,赤褐色至黑褐色,复眼黑色;脊胸露尾虫深黑色或黄褐色,复眼圆形,呈褐色,翅末端平截,腹部两节背板外露,俗称露尾虫。这两种甲虫的幼虫均咬食用褶和香菇,影响香菇品质,成虫潜伏于菌褶内产卵。 防治方法:同香菇蛾。一旦发生大量虫害,可将香菇置于60℃烘干室2-3小时,即可杀死害虫。
在香菇生产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发现香菇有病害或者虫害的话,没有及时进行防治的话,可能后果真的很严重的额,那么今天就给大家说说香菇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一、 杂菌危害: 生长在香菇上的杂菌很多,主要有木霉、青霉、毛霉等。 1、木霉:木霉又称为绿霉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残体、土壤和空气中。木霉靠孢子传播,常借助气流、水滴、昆虫、原料、工具及操作人员的手、衣服等为媒介,侵入培养基内,一旦条件适宜就萌发繁殖为害。当生产环境不清洁、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接种操作不严格,且处于高温高湿条件时,就给木霉侵染造成良机,尤其是多年的菇场和老菇房,常是木霉猖獗危害的场所。 危害香菇生长的所有杂菌中,木霉威胁最大。木霉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它本身能分泌毒素,抑制香菇菌丝生长。木霉能生长在生长势减弱的香菇菌丝体上,使香菇组织细胞溶解死亡。木霉在4~42℃范围内都能生长,孢子萌发喜高湿环境,侵害香菇培养基时,初期为白色棉絮状,后期变为绿色。菌种如果被木霉危害,必须报废,即使轻度感病的菌种也应弃之不惜。 2、链霉:又叫链孢霉。生长初期呈绒毛状,白色或灰色,生长后期呈粉红色、黄色。大量分生孢子堆集成团时,外观与猴头菌子实体相似,链孢霉主要以分生孢子传播为害,是高温季节发生的最重要杂菌。链孢霉菌丝顽强有力,有快速繁殖的特性,一旦大发生,便是灭顶之灾,其后果是菌种、培养袋或培养块成批报废。所以必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3、毛霉:毛霉又叫黑霉、长毛霉,菌丝初期白色,后灰白色至黑色,说明孢子囊大量成熟。该菌在土壤、粪便、禾草及空气中到处存在。在温度较高、湿度大、通风不良的条件下发生率高。生长速度明显高于香菇菌丝,毛霉菌丝体每日可延伸3厘米左右。毛霉在香菇菌丝体培养期间侵染时,蔓延速度快,数日内便能布满基质,而受害的香菇菌丝则生长缓慢,步履艰难,尽管最终仍能伸达基质各处,但香菇菌丝已无正常浓白色,而是呈灰黄色。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基质中使用了霉变的原料,接种环境含毛霉孢子多,在闷湿环境中进行菌丝培养等等。 杂菌防治: ①培养料先经堆制发酵,利用多种高温型微生物所产生的生物热杀死害虫和中低温菌类,减少污染源。 ②快速装袋灭菌。配制后的培养偏酸性,适于各种微生物生长与繁殖,所以应尽量在5小时内装完毕,灭菌时要求在4—6小时使温度上升到100℃。 ③培养室降温、通风,可以减少杂菌污染,提高接种成品率。如要防止木霉的污染,可把接种后的菌袋先在16℃下培①养,这时香菇菌丝可以生长,而木霉的孢子难以萌发,菌丝生长缓慢(木霉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待香菇菌丝体在培养料表面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再逐步提高温度,最后在25℃下培养到菌丝体长满全袋。如一开始就在25℃下培养,有利木霉菌丝的生长,则杂菌污染率就高。 ④局部污染的菌袋,可注射20%甲醛溶液或5%石碳酸,以控制污染点的扩散。对蛞蝓、白蚁的防治,可参照段木栽培的防治方法进行。对跳虫的防治,在出菇期可用0.1敌敌畏拌少量蜂蜜诱杀,或用0.1%鱼藤精或150—200倍除虫菊液喷洒。 二、虫害: 常见的害虫有菇蚊、菇蝇、螨类、蛞蝓、跳虫、白蚁等。 1、菇蝇:成虫和幼虫都喜欢取食潮湿、腐烂、发臭的食物,有较强的趋化性和趋腐性。可取食菌丝和子实体。①可随培养料进入菇房,也可随菇房通风进入菇房。菇房的菇香味和烂菇味对菇蝇都有很强的吸引力。菇蝇繁殖力极强,一只雌蝇可产卵300粒。菇蝇以幼虫为害。在料中为害菌丝,从基部侵入菌柄,蛀食子实体,严重时将整个菇体食为海绵状。 防治:菇蝇在不同时期应采用不同方法。出菇前有菌蛆大量发生,可用敌敌畏按0.90千克/100平方米的量进行熏蒸,同时在每个培养块上再喷0.15千克的1%氯化钾或氯化钠溶液(可用5%食盐水代替);出菇后有菌蛆为害可喷鱼藤精、除虫菌酯,烟碱等低毒农药。(烟碱可自制:取0.50千克烟梗,加水5千克煮沸后取溶液喷洒).此外还应加强通风,调节棚内温湿度来恶化害虫生存环境,达到防治其为害的目的。 2、菇蚊: 菇蚊喜欢在潮湿、肮脏的环境繁衍,香菇真菌的菌丝是菇蚊的最好食料之一。其危害方式主要是咬食菌丝,破坏菌丝的正常生长,导致菌丝衰弱或死亡,同时给其它杂菌的浸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一些竞争性杂菌在菇蚊的危害斑上大量繁殖并产生抗菌素,引发病害而进一步破坏香菇菌丝,造成危害的恶性循环。此外,跳虫、螨虫、线虫等也趁机在菇蚊的咬斑内大量繁殖危害,加重危害程度。虫病的综合危害造成香菇的菌丝自溶,培养基松散,黑水横流。据观察菇蚊的幼虫在人造菇木内危害2—3周后变硬化蛹,蛹经过3—7天羽化为成虫飞出。成虫交尾后很快产卵,每只雌虫约产卵10—300粒。菇段因受害后所产生的特殊气味,对菇蚊的成虫有很强的诱集性,因而菇蚊往往又会回到病斑上产卵,引起下一个世代对香菇的危害。 防治:①及时清理废旧培养料。香菇采收过程中应及时将废弃的菇木挑出集中堆放处理,采收结束应马上将全部菇木离架脱袋,集中堆放,并彻底打扫菇棚。废料堆应远离下一批菇木的发菌场所,堆内泼洒50%的石灰水消毒,然后在堆面喷洒200倍敌敌畏液后加塑料薄膜覆盖,既可促进废料发酵腐熟又可杀虫灭菌。废料堆放40天以上后可作大田作物有机肥使用。 ②保持发菌场外和出菇场地清洁。堆放前发菌场所和菇棚(包括人造菇木堆放地及周边环境)要进行彻底清扫,并用石灰粉或漂白粉等消毒杀虫灭菌。菇木要疏排,及时翻堆,及时刺孔通气,加强管理,提高菇木的自身抗病虫能力. ③正确掌握防除菇蚊的方法。我县主要采用喷雾、注射、挖除、诱杀四种方法防治菇蚊。 ④喷雾是杀死菇蚊的关键措施,通过喷雾杀虫可及时杀死成虫,大大降低成虫产卵量。杀成虫可用菇类专用杀虫剂菇虫净,该药具有触杀和胃毒双重作用,且药效持久,一般在刺孔通气前喷一次到剥袋时(花菇除外)再喷一次即可有效杜绝成虫再产卵。 ⑤对在筒袋内危害的菇蚊幼虫可选用300倍敌敌畏液注射病斑,每厘米直径注射0.5-1毫升,不可过量。 ⑥挖除病斑,剔尽黑色木屑然后涂上石灰水,同时及时烧毁或深埋剔除下来的病斑木屑。 ⑦根据菇蚊对旧病斑的趋性,在人造菇木堆放场所选留部分菇蚊危害较重的菇木作诱饵,筒内施少量3%呋喃丹颗粒剂,诱集菇蚊产卵后将其集中杀灭。 3、螨类: 螨类包括红蜘蛛、菌虱。其发生环境主要潜藏在厩肥、饲料和培养料内,鸡窝畜舍,谷物仓库或环境条件差,腐殖质丰富的场所,往往有大量的螨类存在。螨类非常微小,发生初期常被忽视,一旦爆发易酿成大灾。螨类在香菇生产的各个阶段均可能造成为害,取食香菇菌丝体及子实体。培养基发螨害后,接种部位的菌种块不萌发或萌发后菌丝外观稀疏暗淡,并逐渐萎缩,严重时培养料中的菌丝会被全部吃光,造成栽培失败。 防治:搞好培菌场所的环境卫生,可有效地杜绝螨害的发生。对发生螨害的培菌室,在重新使用前用敌敌畏等药物熏蒸杀螨。菌丝体培养期间可喷洒1000倍液的三氯杀螨醇或500倍液的克螨特效果较好。子实体培育期间不宜用药,否则菇体易产生药害,食用后危害人体健康。 对蜗牛、蛞蝓等害虫,可于清晨或傍晚进行人工捕杀。对白蚁可用亚砒酸(亚砷酸、砒霜、信石)60%、滑石粉40%;或亚砒酸46%、水扬酸15%、氧化铁5%的混合药粉撒施在蚁道、蚁巢上防治。
蛹虫草了也叫北冬虫夏草,是一种营养价值特别高的保健食材,它与真正的冬虫夏草不同,这种食材可以人工培育,而且主要出产于中国的北方地区。不过它的保健功效也很出色,下面我会带大家对它做一个具体的了解。 1、防癌抗癌 蛹虫草是一种防癌抗癌作用特别明显的中药材,它含有的虫草素是一种天然的抗癌成分,这种物质不但能抑制癌细胞生成,还能抑制人体内病毒的活性,也能抑制癌细胞再生,平时经常食用防癌抗癌的作用特别明显。 2、保护心血管 蛹虫草对人类的心血管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它含有的虫草酸,是一种天然抗氧化成分,它不但能软化血管,还能清除血液中的胆固醇能增加血管弹性,促进血液循环,它对人类高发的动脉硬化与血栓以及脑溢血等常见疾病,都有明显预防作用。 3、润肺平喘 蛹虫草味甘性温,能入肺经,它具有润肺平喘的重要作用,它含有的虫草素对人体内的结核杆菌和引发肺部感染的多种病菌,都有明显抑制和消除作用。除此以外,虫草酸和虫草多糖还能修复人体受损的肺细胞,它特别适合那些患有肺结核和哮喘以及气管炎的人群食用。 4、增强身体抗病能力 蛹虫草还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它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硒的含量比较高,这种物质不但能促进人体代谢,还能增强人体组织细胞活性,也能促进人体内免疫球蛋白再生,平时人们食用以后可以身体的免疫功能提高,人类身体的抗病能力也能随之提高。
在栽培玉米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的病害,那么今天就给大家说说玉米病害应该如何进行防治? 玉米小斑病: 一般7月份的降雨量大小和小斑病的发病程度呈正相关,当病株率达70%时,病叶率才开始自下而上的发展;降雨早,病株率上升早;反之就晚。在病株率70%、病叶率20%时,若遇见中到大雨后,15天左右暴发。当病株率100%、病叶率30%时,又遇连阴雨天气,就要进行防治。先摘除玉米底部1-2片病叶集中销毁;喷洒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500倍液,或代森锰锌800倍液等。 玉米大斑病: 选择当地主栽品种和长势好的玉米田,采取五点取样,检查每点的病株数、单株叶片数和严重度。一般病株率达100%、病叶率30%时,有降雨过程,即可进行防治。可喷洒12%绿乳铜等。 玉米圆斑病: 选择抗病品种,采取五点取样,每点查10株,检查病株率和单株病叶数。一般在抽果穗吐丝盛期喷药防治,用25%粉锈宁500-800倍液。 玉米黑粉病: 发现病瘤要及时割除。 玉米病毒病 有玉米粗缩和矮花叶病(花叶条纹病),该病毒是由灰飞虱和蚜虫传播的,而田间的灰飞虱、蚜虫的多少与田间杂草的多少密切相关,而灰飞虱、蚜虫带毒的多少又与小麦丛矮病发生轻重有相关关系,所以可依据小麦丛矮病发生程度来判断玉米病毒病的发生程度。在防治上主要是消灭杂草和防虫来预防玉米病毒病的严重发生。在田间调查中,发现可疑病株,应立即拔除,并喷杀毒剂控制,如5%菌毒清等。 玉米螟: 注意田间卵孵化差度和幼虫危害情况,并抓住关键时期,对第一代玉米螟进行撒颗粒剂防治。可用Bt乳剂制成颗粒剂或用白僵菌颗粒剂等撒入玉米大喇叭口内,杀死初孵幼虫。 玉米灯蛾: 危害玉米田的主要有红缘灯蛾。在7月下旬开始调查100株上的卵数和幼虫数量,当发现500株玉米有2块卵,或被咬粒的果穗达15%以上时,立即进行防治。灯蛾初孵幼虫有集中危害的习性,在玉米吐丝后幼虫较多,可组织人工捉虫,或喷药防治。
今天给大家介绍介绍玉米粘虫的症状以及防治方法: 玉米粘虫简介 玉米粘虫:(Mythimnaseparata walker)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剃枝虫、五色虫。 幼虫:幼虫头顶有八字形黑纹,头部褐色黄褐色至红褐色,2~3龄幼虫黄褐至灰褐色,或带暗红色,4龄以上的幼虫多是黑色或灰黑色。身上有五条背线,所以又叫五色虫。腹足外侧有黑褐纹,气门上有明显的白线。蛹红褐色。 成虫:体长17-20毫米,淡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深。前翅有两个土黄色圆斑,外侧圆斑的下方有一小白点,白点两侧[1]各有一小黑点,翅顶角有1条深褐色斜纹。 卵:馒头形稍带光泽,初产时白色,颜色逐渐加深,将近孵化时黑色。 玉米粘虫防治技术要点 幼虫防治重发区需要普遍防治,一般发生区需要及时挑治。 玉米粘虫是一种远距离迁飞性害虫,每年春季由南方省份迁入我省,为害拔节孕穗期的小麦。5月下旬后期,我省发生的粘虫迁往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为害。秋季随着气温下降,北方地区发生的玉米粘虫随高空气流回迁南方,一部分可能迁入我省玉米产区,对我省秋季玉米生产形成一定威胁。今年7月中下旬以来,玉米粘虫在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玉米田相继大面积发生。预计8月底至9月上旬北方玉米产区发生的三代粘虫有可能一部分迁入我省玉米产区,形成我省四代粘虫发生的虫源基数。今年我省夏玉米播种期长,生育期不整齐,中迟熟夏玉米食料条件及秋季气候条件有利于四代粘虫发生为害,预计我省中迟熟夏玉米粘虫将存在中等发生的可能,低龄幼虫高峰期预计出现在9月上中旬。 技术意见提出,对成虫防治,要利用粘虫成虫趋光、趋化性,采用糖醋液、性诱捕器、杀虫灯等无公害防治技术诱杀成虫,以减少成虫产卵量,降低田间虫口密度。幼虫的防治时间,全省大部分地区为9月上中旬,防治对象田为中迟熟夏玉米田,防治指标为玉米田虫口密度30头/百株。防治时亩用50%锌硫磷乳油75-100克、或40%毒死蜱(乐斯本)乳油75-100克、或20%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1000倍液,对水40公斤均匀喷雾。[2] 玉米粘虫危害 玉米粘虫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为害症状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1~2龄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3龄以上幼虫危害叶片后呈现不规则的缺刻,暴食时,可吃光叶片。大发生时将玉米叶片吃光,只剩叶脉,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当一块田玉米被吃光,幼虫常成群列纵队迁到另一块田为害,故又名“行军虫”。一般地势低、玉米植株高矮不齐、杂草丛生的田块受害重。 玉米粘虫成因 降水过程较多,土壤及空气湿度大,气象条件非常利于夏玉米田块粘虫的发生危害。陕西省气象农业遥感中心近期的调查结果显示,粘虫主要发生在临渭区、蒲城县、富平县、咸阳北五县一带及商洛局部。省植保站最新测报结果,全省玉米粘虫发生面积375万亩,其中67万亩重度发生,受害株率达到80%左右。为此,气象部门发布喷药适宜条件等级预报,全省大部区域未来短期内较适宜喷药作业,关中东部适宜开展喷药作业。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自江淮流域迁飞而来,不能在陕西越冬,因此具有偶发性和爆发性的特点 玉米粘虫生长 玉米粘虫为杂食性暴食害虫。危害最严重。我国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危害。1症状识别钻虫与地老虎同属夜蛾科的害虫,一生分为四个阶段,成虫、卵、幼虫和蛹。豁虫的幼虫裸露在植株表面取食为害。1一2龄幼虫多隐藏在作物心叶或叶鞘中,昼夜取食,但食量很小,啃食叶肉残留表皮,造成半透明的小条斑。5一6龄幼虫为暴食阶段,蚕食叶片,啃食穗轴。2形态特征成虫淡灰色或淡黄褐色,雌成虫体长18一20毫米,雄成虫体长16一18毫米。卵半球形,有光泽,卵产在植物的枯叶或嫩叶端部的皱缝间。初孵幼虫灰褐色,2一3龄幼虫取食嫩叶时,身体前部或大部呈绿色或灰绿色。老熟幼虫体长38毫米,头红褐色,头盖有网纹,两侧有褐色粗纵纹,略呈八字形,外侧有褐色网纹,体色由淡绿至浓黑,变化甚大,在大发生时背面常呈黑色,腹面淡污色,背中线白色,亚背线与气门上线之间稍带蓝色。蛹体长约20毫米,红褐色,有光泽。3发生规律乱虫无滞育现象,只要条件适宜,可连续繁育。世代数和发生期因地区、气候而异。我国从北到南一年可发生2一8代。 粘虫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7mm,翅展36—40mm。头部与胸部灰褐色,腹部暗褐色。前翅灰黄褐色、黄色或橙色,变化很多;内横线往往只现几个黑点,环纹与肾纹褐黄色,界限不显著,肾纹 后端有一个白点,其两侧各有一个黑点;外横线为一列黑点;亚缘线自顶角内斜至Mz;缘线为一列黑点。后翅暗褐色,向基部色渐淡。卵长约0.5mm,半球形,初产白色渐变黄色,有光泽。卵粒单层排列成行成块。老熟幼虫体长38mm。头红褐色,头盖有网纹,额扁,两侧有褐色粗纵纹,略呈八字形,外侧有褐色网纹。体色由淡绿至浓黑,变化甚大(常因食料和环境不同而有变 化);在大发生时背面常呈黑色,腹面淡污色,背中线白色,亚背线与气门上线之间稍带蓝色,气门线与气门下线之间粉红色至灰白色。腹足外侧有黑褐色宽纵带,足的先端有半环式黑褐色趾钩。蛹长约19mm;红褐色;腹部5—7节背面前缘各有一列齿状点刻;臀棘上有刺4根,中央2根粗大,两侧的细短刺略弯。 [5] 粘虫天敌消失....... 辽宁发生了严重三代粘虫灾害,灾害发生的密度和分布范围为20年来罕见。截至12日,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200万亩。 针对严峻的防控形势,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全省统一组织,及时采取科学灭虫办法,把虫灾损失降到最低,坚决防止蔓延,并决定下拨专项灭虫资金1000万元人民币。全省各地已经开展了大规模防控行动,组织大量人员实施拉网式普查,及时发布预警,并出动1.4万余人,近8000台机械装备在一线防治,日防治作业面积余70万亩。
今天没事给大家说说玉米地下虫害的防治方法: (1)金针虫 金针虫为害,田间缺苗断垄严重。金针虫钻蛀玉米苗的茎基部,地上部玉米心叶枯心,还咬根茎,根茎形成乱麻状,幼苗萎蔫死亡。发生为害盛期在7月中旬。 如何调查确认是否有金针虫?请查看玉米苗,如刚出现萎蔫,马上扒开根围土,可能金针虫正钻在玉米茎基部,或就在土中,还没有转移为害。当为害株率高时就需要用药。 防治建议:用2.8%百树菊酯(盛菊)乳油20~25毫升/桶水,喷施在玉米根围土表;用20%速杀硫磷水剂500毫升/亩,随水灌入,或拌成40千克药土,撒在玉米根围,再浇一小水。 (2)耕葵粉蚧 耕葵粉蚧主要生存在玉米根部,形状为扁扁的椭圆形,好似潮虫,体长0.2~0.5厘米,身被白粉。为害根引起腐烂,刺吸植株汁液,使植株矮化不长,下叶叶缘枯死。好像缺肥水。因此往往被误诊。农户应对植株矮,不长,叶缘干枯的植株及时检查根部,如果根部有白色絮状物和小白虫,就是发生了耕葵粉蚧。 防治建议:48%乐斯本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或40%乙酰甲胺磷乳油,亩用500毫升。或用以上药剂兑水后拌成药土,撒在玉米根围,然后浇水,间隔10天再防一次。还可以用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灌根。 (3)二点委夜蛾 幼虫躲藏于麦秸之下,并且易与地老虎混淆,咬食或钻蛀玉米根茎,引起玉米萎蔫死亡或倒伏死亡。幼虫为害时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 防治建议:第一撒毒饵,亩用4~5千克炒香的麦麸后或粉碎后炒香的棉籽饼,与兑少量水的敌百虫(胃毒作用,兼有触杀作用)或毒死蜱(触杀、胃毒、熏蒸作用)500克拌成毒饵,于傍晚顺垄撒在玉米苗边。第二用毒沙,亩用敌敌畏300~500毫升拌25千克细沙土,于早晨顺垄撒在玉米苗边,防效较好。 (4)
今天给大家具体说说玉米地下害虫防治方法: 一、药剂拌种 (一)可用50%辛硫磷或50%甲胺磷乳剂1.0公斤,兑水20公斤,拌种500公斤。 (二)用种衣剂拌种要选择好药剂,效果好,药效长,提高保苗率10%以上。拌种要按说明进行,注意浓度和时间,以免伤害种子,影响芽率。 二、化学防治 (一) 土壤处理: 1、种子在不包衣情况下,可用甲拌磷每亩1.5公斤与底肥混合施入种300公斤,堆闷3到4小时后即可播种,能同时防治
今天给大家说说玉米粘虫的防治方法,大家好好看看遇到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一)危害作物种类: 在我市主要危害玉米、高粱等禾谷类秋粮作物。是我国禾谷类作物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的迁飞性害虫。国内除新疆未见报道外,其它各省区均有分布。发生严重时,常常在一夜之间把玉米苗吃光,造成缺苗断垄,甚至翻犁复种。 (二)发生危害习性及规律: 成虫昼伏夜出,多在小麦中下部枯黄叶尖、叶鞘内产卵,单雌产卵1000—2000粒。成虫对糖醋液和黑光灯有较强趋性。幼虫多在早晚活动,即早晨日出到10点以前和傍晚前后。喜食禾本科作物和杂草,食量逐龄增长,五至六龄为暴食阶段,具有群集危害、暴食、杂食的特点,幼虫常常群集迁移危害,故又名“行军虫”。一、二龄幼虫仅啃食叶肉成天窗,三龄以后沿叶缘蚕食成缺刻,危害严重时吃光大部叶片,只残留很短的中脉。幼虫受惊有假死和潜入土中的习性。 粘虫在我地一年发生三代,以第二代危害夏玉米为主。由于粘虫在北纬33度以北地区任何虫态都不能越冬,我市春季出现的大量成虫系由南方迁飞所至。 粘虫是一种比较喜好潮湿而怕高温和干旱的害虫,但雨量过多,特别是暴雨或暴风雨的袭击,粘虫数量常显著下降。粘虫产卵最适温度一般为19-22℃,适宜的田间相对湿度是75%以上 ,温度低于15℃或者高于25℃,产卵数量明显减少, 遇到高温低湿的气候条件,产卵量会更少。幼虫不耐高温和低湿,气温19—23℃,相对湿度50%—80%最有利。当温度高达35℃或相对湿度降低到18%时,初孵化的幼虫都不能成活。一般水浇地、前茬小麦多肥密植的田块以及麦垄间播田,小麦、玉米共生期长的田块,由于食源充足,温湿度适宜,有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生长发育,田间虫口密度就大,危害相对就重。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影响粘虫发生的环境因子很多,主要受气候、食料营养、天敌和农业生产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大发生时因食物缺乏或环境不适有成群结队迁移危害的习性。降雨和温湿度变化是影响黏虫发生的重要因素。温暖高湿,禾本科植物丰富有利于粘虫发生;水肥条件好、长势茂密的田块虫害重;干旱或连续阴雨不利其发生。 (四)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硬茬播种的田块,待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浅耕灭茬,破坏玉米粘虫的栖息环境,降低虫源。 2、人工捕杀:玉米出苗后,在幼虫取食的早晚人工捏杀幼虫。 3、化学防治: (1)、毒饵诱杀:亩用90%敌百虫100克兑适量水,拌在1.5公斤炒香的麸皮上制成毒饵,于傍晚时分顺着玉米行撒施,进行诱杀。 (2)、叶面喷雾:亩用2.5%敌杀死、2.5%功夫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20-30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灭幼脲3号1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3)、撒施毒土:亩用40%辛硫磷乳油75-100克适量加水,拌砂土40-50公斤扬撒于玉米心叶内,即可保护天敌,又可兼防玉米螟。 在玉米粘虫的防治过程中,要及时掌握当地植保部门发布的虫情监测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尽量把玉米粘虫防治在三龄以前。防治时间一般选择早晚幼虫取食的高发时间;喷药部位尽量施药在玉米心叶。
众所周知,冬虫夏草是一种十分名贵的滋补性中药材,他在市场上的售价比黄金还要高,人们购买以后都要小心保存,而且在食用时都想尽可能让它发挥最大功效,但是冬虫夏草怎么吃效果最好呢?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看看下面小编对它吃法的具体介绍。 冬虫夏草瘦肉粥 1、冬虫夏草可以和瘦肉一起做粥喝,平时制作时需要准备冬虫夏草3到5条,新鲜猪肉50克,淮山药15克,大米一百克。 2、把准备好的冬虫夏草洗干净,怀山药洗干净以后,去掉外皮,剁成碎末,然后再把瘦猪肉洗净以后也切成肉末,最后把大米淘洗干净,然后与其他食材一起入锅,加适量清水熬制成粥。 3、冬虫夏草瘦肉粥做好以后,能补精气,也能益脾胃,而且能有效缓解人体虚损,特别适合那些患有肺结核和身体虚喘,以及久病体虚的人群食用。 冬虫夏草炖鸡 1、冬虫夏草炖鸡也是它的常见吃法之一,在用他炖鸡时,除了准备冬虫夏草三克以外,还要准备等35克生姜,三片,百合十克,沙参15克,新鲜老母鸡一只。 2、把老母鸡处理干净以后,剁成块状,然后放在沸水中焯,烫一下,去掉血水,取出以后沥净水份,然后再放入汤锅中,加入准备好的冬虫夏草、百合和沙参与党参,最后放入生姜和清水,用大火烧开。 3、等锅烧开以后再调小火力,慢慢炖制三个小时,这时锅中的鸡肉就能熟透,取出以后吃鸡肉喝汤就能补肾益肺,也能益气养阴,最适合那些失眠心悸以及气短的人群食用。
很多人都听说过,冬虫夏草是一种十分名贵的中药材,它在市场上的售价曾经一度超过黄金。冬虫夏草每年产量特别低,只出产在云南和西藏的高寒地带,很多人都没有见过真正的冬虫夏草,更不知道冬虫夏草应该怎么吃。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走进冬虫夏草,了解冬虫夏草的食用方法有哪些。 1、泡水喝 冬虫夏草平时可以直接泡水喝,需要时可以取1到2根虫草放在茶杯中,直接用沸水冲泡,每次放入的虫草可以反复冲泡4到5次,在最后要把茶杯中的虫草直接放在嘴中吃下去。 2、炖着吃 平时在家中炖制肉类食材时,特别是炖排骨或者炖羊肉时,都可以加入适量的冬虫夏草,而且它搭配不同的肉类食材,起到了滋补功效也不一样,要缓解身体虚弱,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3、磨粉食用 平时冬虫夏草还可以磨成粉末,装入胶囊中随身携带,方便人们随时随地食用冬虫夏草,但是冬虫夏草在磨制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损失。而且营养成分会有所流失,它并不是冬虫夏草最理想的食用方法。 4、熬粥 冬虫夏草还能用来熬粥喝,平时制作时可以把冬虫夏草洗净,再把大米淘洗干净,与虫草一起入锅,加清水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慢慢熬制一段时间,等大米变得软糯以后取出食用就可以。 5、泡酒 冬虫夏草泡酒也是它的常见食用方法之一,平时可以取虫草十到二十克,把它研碎以后泡入到五百克白酒中,密封保存,十五天以后自制药酒就能泡好,每天取出十克直接饮用就可以,这种用冬虫夏草泡制的药酒,既能通经活血,又能缓解身体虚弱,还能预防风湿关节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