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果
【果子木】浓香原味曲奇做法大全

【果子木】浓香原味曲奇做法大全

1 准备好材料们~ 2 黄油切薄片软化至室温。冬天太冷的话可以隔温水稍微热一下 3 把糖粉都倒入软化好的黄油里 4 把黄油和糖粉先混合一下,这样打发的时候不会到处飞粉~ 5 打蛋器中速打发到微微发白~不要偷懒啊 6 白砂糖放进去继续打~ 7 鸡蛋打成蛋液后分三四次加入打发的黄油里~ 8 这就是打好的样子啦~像奶油的感觉一样 9 加入低筋粉搅拌均匀,加入适量的牛奶 10 装入裱花袋里,可以实验一下,以能顺利挤出为最佳。硬了可以在加奶,软了可以再加低筋粉 11 烤箱180度预热5分钟,小曲奇们在安安静静的等待进烤箱啦 12 烤箱依旧180度,烤10-15分钟。以微微上色为标准 13 吃吧

上海小吃 2022-11-27
芒果冰淇淋做法大全

芒果冰淇淋做法大全

1 3个蛋黄.130克细砂糖.400ML牛奶全部倒入奶锅,并搅拌均匀 2 把奶锅用小火加热并不断搅拌,直到奶锅里的液体受热后开始有沸腾的趋势,立即离火 3 离火后,立即倒入全部的冷的淡奶油,并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香草精和一点点盐,并让它彻底冷却 4 把芒果去皮去核后称重,然后放入食品处理机,搅打成芒果泥(多打一会儿,将果肉内的纤维全部打碎,冰淇淋才会细腻)。在芒果泥里加入柠檬汁和剩下的45克细砂糖,搅拌均匀,放进冰箱冷藏1个小时 5 等第三步的混合物彻底冷却后,将冷藏好的芒果泥倒入,并用打蛋器搅打均匀 6 搅匀以后的冰淇淋液,放进冰箱冷冻。(因为这个分量比较多,所以我分装到了两个大碗里,这样之后的搅打比较方便) 7 冰淇淋液冷冻到开始结冰以后,取出来,用电动打蛋器搅打片刻,重新放入冰箱。之后,每隔半个小时取出来搅打一次 8 重复这个过程,搅打4次以上,再将冰淇淋彻底冻硬,冰淇淋就做好了。图中是最后一次搅打的状态,此时冰淇淋已经差不多快要冻硬

上海小吃 2022-11-27
如果想避免安史之乱的发生,唐玄宗应该怎么做?-趣历史网

如果想避免安史之乱的发生,唐玄宗应该怎么做?-趣历史网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阻止安史之乱,这个问题其实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唐玄宗本人穿越回去了,或者当时有人告诉他安史之乱的相关细节,然后唐玄宗马上把安禄山处死。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唐玄宗自然是任何一个时间点,都能轻易阻止安史之乱的发生了。  另一种是单纯从历史的角度考虑。也就是说,假如没有什么穿越之类的东西,单纯只是让唐玄宗换个思维,对安禄山或者下面的大臣心生警惕。  这种情况下,唐玄宗阻止安禄山反叛,这是有可能的。但是他绝对不可能阻止安史之乱,或者说是一场超大规模的叛乱。除非他放弃当时唐朝四分之三左右的地盘,或者他成为一个唐朝版的瓦特,在开元年间搞出蒸汽机。  因为历史上真正的安史之乱,从来就不是单纯因为一个边关大将,忽然想反叛,然后导致整个国家忽然由盛转衰的历史。当然,在绝大多数人眼里,可能确实是这样的。不过历史上安史之乱发生的真实原因,其实并不是安禄山本人想叛乱,而是唐朝中期剧烈的土地兼并,导致底层老百姓活得越来越难,老百姓想要叛乱了。  想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简单来说一下唐朝施行的一个叫‘均田制’的制度,要不然我们很难理解安史之乱的真实原因。  话说在南北朝中期的时候,北方的北魏政权,这时候已经统一了整个北方了。但是此时的北魏政府,却谈不上高枕无忧。除了南方虎视眈眈的南朝,北方随时可能南下的柔然铁骑之外,还有一个最让北魏政府头疼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北魏的内部矛盾。  但是在北魏内部,不光胡汉矛盾问题非常严重,而且很多底层百姓,因为常年受北魏贵族的压迫,经常性起义造反。这些问题,导致北魏政府特别头疼,而且内耗极为严重。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北魏出了一个姓冯的太后。这个冯太后,就是那个进行汉化改革的北魏孝文帝的奶奶。要说这位冯太后也是个猛人,她老公死得早,儿子死得也早,导致她作为一个女人,不得不两次在老公和儿子死后,出来主持北魏的大局。  而冯太后主持北魏大局的时候,同样也面对了这些问题。以往的北魏皇帝,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都是简单粗暴,直接派兵镇压,靠武力来维持现状。但是冯太后掌权的时候,却换了一个女性的思路。  冯太后开始想:为啥北魏的这些老百姓,天天不好好过日子,老是想着要造反呢?  简单调研一番之后,冯太后得出一个结论:原来并不是老百姓喜欢造反,而是因为老百姓手里没有土地,只能给那些贵族打工。而那些贵族对老百姓压榨得太狠了,导致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所以只能造反。  得到这个结论之后,冯太后觉得很意外。土地?这玩意儿不是到处都是吗?南北朝时期老是打仗,到处都是无主的荒地。为啥老百姓不随便找一块荒地,然后自己老老实实种地过日子呢?  然后,下面的官员告诉她,这不现实!因为按照当时的制度,老百姓就算开垦了无主的皇帝,很快也会被那些鲜卑贵族给夺走。朝廷直接发给他们土地也不行,因为用不了多久,老百姓手里的土地,还是会被那些贵族和有钱人买走,甚至可能连买都不用买了,直接硬抢也行。  这个时候,冯太后和身边的那些谋士,就想出了一个新的办法。  既然如此,那国家是不是可以直接弄一些土地,租给这些没有土地的老百姓种地呢?只要有了土地,这些老百姓就能活得下去了,以后不是就不会造反了吗?  冯太后大概怎么都没想到,她这个堪称‘灵机一动’的想法,无意间竟然成了古代封建王朝,解决土地问题的一个模块化的办法。后来,北魏政府彻底完善了这套制度。而这套制度,就被后世称之为均田制。  所谓均田制,简单来说,就是国家把之前因为战乱荒废的那些土地,全都收归国有,然后租种给那些平民。如此一来,老百姓就有土地耕种了,自然就不会造反了。  接下来,当北魏开始施行这个政策之后,大家逐渐发现,这套制度真的很不错,确实能够解决问题。  所以,不光北魏施行了这套制度,北魏灭亡之后,接下来的西魏、北周、隋、唐这四个政权,都延续了这套制度。而到了唐朝的时候,随着唐朝前两代皇帝,逐渐扫平天下,中原地区彻底恢复了和平,这套制度的优越性,也彻底展现了出来。  和之前的几个政权不一样,之前的北魏、西魏和北周,虽然也施行了均田制,但都属于地方政权,没法发挥出这套制度的最大优越性。至于隋朝,因为时间太短,也很难展现均田制全部的优越性。唯有唐朝,和平的时间比较强,最大程度上让均田制的优越性发挥出来了。  均田制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可以让底层老百姓,暂时性的摆脱土地兼并的问题。要知道,在封建王朝,因为土地是私有的,所以土地兼并这个问题,基本上是无解的。但是均田制却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延缓这个问题出现。因为均田制的体系之下,很多土地是国家的,这部分土地是不能被兼并的。所以,这就等于是国家用这部分土地,给底层百姓兜底了,不会让老百姓出现没有活路的情况。  正是因为这个优势,唐朝后来彻底起飞。因为内部矛盾比较小,生产力比较强。所以,哪怕唐朝后来高层常年动荡,但是下面的百姓却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唐朝也就慢慢发展成所谓的‘巨唐’了。  以上所说的这些,看似和安史之乱没什么原因。但实际上,这些,恰恰是安史之乱发生的历史背景。  随着唐朝逐渐发展成巨唐,接下来,到了唐玄宗在位时期,因为高层内斗没了,所以唐朝就出现了所谓的‘开元盛世’,国家到了最美好的一个阶段。在中国历史上,能称得上是盛世的时代,绝对不多。而唐朝的开元盛世,绝对算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美好的一个时代了。  但在这个盛世的背后,几个隐藏的危机,却伴随而来了。  首先,因为国家地盘太大,导致唐朝不得不在边境设置常驻军团。在此之前,唐朝一直都是先从中原内部征兵,然后运到边境去站岗。  但是随着唐朝地盘越来越大,这个法子也越来越不好用。毕竟,按照当时的运输速度,如果中亚那边要打仗,唐朝先从长安周围征兵,然后再走到中亚,估计这一路至少得小半年的时间。等唐朝军队到了之后,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后来唐玄宗在位的时候,不得不逐渐在边境设置常设军团。有了常设军团,不断往边境运输补给也很困难,所以就必须让军队在边境开荒种地。有了土地之后,那就得让负责领兵的将领,手里增加一项财政权和屯田的权力。  到了这个时候,唐朝边境的将领,手里权力已经有点过大了。粮食,钱,军队,完全一把抓。此时的边军将领,其实已经有自立一方的资格了。  与此同时,唐朝的均田制,则是开始逐渐崩坏了。  均田制这个事,其实也不能怨唐玄宗。要知道,当时唐朝已经开国近百年了,按照均田制的制度,很多人连续四五代人,都在同一块土地上耕种。虽然这块土地,名义上是国家的,但是到了唐玄宗时代,国家再想把土地收回来,已经没那么容易了。  如此,土地问题开始进一步固化,国家能够分配的土地,越来越少。而得不到土地的老百姓,开始越来越多了。  而在边境,因为边境军队有屯田的权力,所以边军将领,就能利用这个机会,让下面的士兵,为自己开垦私田。然后利用私田的产出,再去养一些私兵。如此一来,边军将领就开始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  对此,唐玄宗其实都很清楚,但是到了晚年之后,唐玄宗已经找不出更好的制度,来解决眼下的困境了。而且,如果他想解决问题,就势必要从根本上动唐朝的根本制度。这种改革,对于唐朝来说,无疑是一场大手术。要是此时唐朝正处于覆灭的边缘,或许唐玄宗还有这个魄力。但是既然现在天下太平,唐玄宗自然不会让自己没事找事了。当然,唐玄宗也不是什么都没做。至少,他每次选择作为边军将领的人选,都慎之又慎,一定是自己非常信任的。  包括安禄山。  安禄山最开始能上位,其实也是因为他得到了唐玄宗的信任。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安禄山其实也没想过造反。他想要的,只是更多的权力和地位而已。  如此,在这套制度之下,问题开始越来越多。隐藏在盛世之下的矛盾,开始逐渐变成一座火山,随时可以被彻底引爆。而接下来,引爆所有矛盾的,就是安禄山和中央的矛盾。随着安禄山起兵造反,那些没有土地的老百姓,或者被安禄山豢养的私兵,开始纷纷跟着安禄山造反,这才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  但是说实话,当时在叛军眼里,他们并不觉得安禄山是坏人,他们甚至觉得,安禄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是他们的救命恩人。因为安禄山让他们可以很好地活下去,而且有了翻身的希望。  如果没有安禄山造反,他们只能被那些边疆将领,或者各地的地主压迫。一生努力工作种地,但是自己得到的却很少,没有任何希望。  这就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全部背景了。  从这个历史背景当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哪怕没有安禄山,也会有张禄山或者李禄山起兵造反,结果还是一样的。就算唐玄宗能提前预知安禄山要造反,及时杀了安禄山,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多只是能把叛乱爆发的时间推迟。  只要问题不解决,迟早有爆发的那一天。  那从唐玄宗的角度来说,到底怎么做,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安史之乱的爆发呢?  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其实有两个方法。一是唐玄宗主动放弃大片土地,收缩地盘,放弃当时唐朝一多半的土地。如此一来,唐朝可以不用再施行节度使制度,恢复以往的府兵制,而且府兵制还能运转得比较正常。  这样一来,没有了手握重兵的节度使,安史之乱自然就不大可能发生了。接下来,唐玄宗再想办法解决土地问题,让底层老百姓有翻身的机会,这就能彻底解决问题了。不过,后者显然更难。因为在封建王朝的体系之下,想要解决土地问题,基本不可能。  第二个办法,就是唐玄宗发明蒸汽机,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开始之后,工业开始占社会生产的主流地位,底层百姓哪怕没有土地,也能在工厂当中生存。但这样一来,唐朝恐怕就要提前步入资本主义阶段了。  这两个方法,不管哪一个,其实都不可能真的实现。所以,哪怕真的有现代人,穿越回唐朝,告诉唐玄宗安史之乱的事情,也不可能真正杜绝安史之乱这种事情的发生。因为只要根本问题没解决,杀了安禄山,还有后来者,还是会爆发类似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1-26
明朝如果没有灭亡,能否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趣历史网

明朝如果没有灭亡,能否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趣历史网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1586年,明朝万历十四年,这一年,对于已经开国两百多年的明王朝来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  从这一年开始,万历皇帝开始不上朝了。而且,这个不上朝的状态,将一直持续三十多年。  在万历不上朝的这三十多年里,明朝出现了无数奇葩的事情。比如,皇帝不上朝,但是却可以遥控百官办公。皇帝不上朝,但是三次大型战争,入朝抗倭、宁夏之役和播州之役,全都以明朝的胜利而结束。因为皇帝懒政怠政,导致万历后期朝廷内部很多官位出现空缺,朝廷对民间的管束开始松动,甚至一度出现了所谓的万历资本主义萌芽。  这真是一个神奇的时代。  对于万历皇帝这个人,很多历史爱好者,都曾经有过很大的争议。有的人认为,明朝实亡于万历,正是因为万历的懒政怠政,让明朝彻底腐朽了。也有人认为,明朝其实是在万历时期开启了崭新的一页。如果明朝不亡的话,甚至有可能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逐步实行君主立宪制!  客观来说,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我们必须承认,基本不可能。  因为如果我们深入研究一下万历时代,我们就会发现,万历时代的明朝,和当时的西方其实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应该算是英国了。英国自从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彻底走上了君主立宪制的道路,一直到今天都是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君主立宪制其实是相对发达的一种政治体系,至少英国后来的强大,确实是因为君主立宪制的功劳。  但是,想要实现君主立宪制,就必须满足一个前提条件。  那就是资产阶级足够强大。  资产阶级足够强大,就有足够的力量去反抗封建时代的统治阶级,然后进行革命。而且我们会发现,双方决战的时间越往后,革命就会更加彻底。因为越往后,社会生产力越高,资产阶级拥有的力量越强,就越能够压倒统治阶级。英国的资产阶级反抗的时间较早,这时还没有开始工业革命。所以,英国资产阶级反抗的结果,就是逼迫君主妥协,从君主手里夺取大部分权力,从而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再之后的美国,因为此时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所以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更加彻底,直接就没有国王的存在。  而如果这种革命,是源自于统治阶级内部的话,那最后基本上只能以失败告终。比如清朝末年,慈禧其实也想搞君主立宪制,但是这位老佛爷又不愿意放权,最后搞得权力还是在清朝高层手中。这种结果,显然不能让大家满意,所以后来清朝就亡了。  那么,如果明朝不灭亡的话,万历时期形成的资本主义萌芽,能否发展壮大,直至推动明朝开始革命,推行君主立宪制呢?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但是可能性极小。  首先,古代中国是一个相对自给自足的文明。古代中国漫长的历史当中,男耕女织的生活,一直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形式。在这种形式下,人们可以自己通过劳动满足自己,而不是必须要去市场上交易,来满足自己的生存所需。没有交易和市场,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生存土壤较为薄弱。  所以,明朝末年的时候,哪怕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苗头,出现了大商家雇佣劳动者的情况。但是接下来,脆弱的资本主义萌芽将要面对的,是中国几千年来传统习惯的阻力。这种阻力,其实才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不起来的根本原因。  其次,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之所以会出现,其实和当时明朝高层的不作为有很大关系。正是因为当时明朝对地方的管理不再严格,所以很多地方才会出现这种资本主义萌芽的趋势。但实际上,如果按照明朝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的话,资本主义想要发芽,那就太难了。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思想,也是限制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大障碍。如果想要实现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首先需要掌握一定的力量,能够保护自己,甚至可以和皇权抗衡。但是显然,在明朝的时候,就算那些大商家再怎么壮大,也不可能拥有这种力量。  所以,就算明朝不亡,想要发展出资本主义社会,也是很难的。历史是有惯性的,中国在封建社会体系下的历史太长,导致历史惯性也大的惊人。就算后来李自成成功登基,或者清朝成功实现八王议政,同样只是治标不治本。明朝想要实现君主立宪制,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1-25
蜀汉五虎上将中如果魏延能入选,关羽会是什么表现?-趣历史网

蜀汉五虎上将中如果魏延能入选,关羽会是什么表现?-趣历史网

  五虎上将,出自于《三国演义》,是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刘备拿下益州,称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赵云为翊军将军,因陈寿在《三国志》中将五人共同列为一传,姑且称为“五虎上将”。  关羽得知黄忠与自己同列,非常不满,说大丈夫不与老兵为伍,试想,如果魏延取代黄忠,位列五虎上将,关羽还会不满吗?  关羽不满黄忠为后将军的理由是,黄忠是一个老兵。  《三国志 费诗传》记载: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既然说是老兵,就说明在关羽眼里,黄忠没有什么战功,年纪又大,关羽看不起。不肯接受刘备的任命,后来,费诗说,君侯您和汉中王就像一个人,在汉中王眼里,其他人能比得上你吗?关羽这才接受任命。  事实上,黄忠虽然老一点,但是,人家战功也大,每次冲锋陷阵,黄忠都是冲在最前面,勇冠三军,定军山一战,刀斩夏侯渊,立下大功,封后将军完全够资格。  试想,如果把黄忠换成魏延,关羽能满意吗?  我想,关羽应该是满意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是什么?  首先,魏延不是老兵,人家年轻,血气方刚,其次,魏延是有战功的,正史记载,魏延带着部下跟随刘备进入益州,多次立下战功,被刘备封为牙门将军。  《三国志 魏延传》记载: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如果这个理由还不够充分,那么,还有一个理由可以证明关羽不会有意见。  那就是魏延被刘备任命为汉中太守,镇守军事要地汉中,当时,连张飞都以为会派自己,结果刘备却任命了魏延,如此重要的任务,关羽也没有说不满的话。  要知道,对刘备来说,军事要地汉中的重要性仅次于荆州,按理来说,张飞应该是不二人选,但是,刘备偏偏选了魏延,关羽没有说什么,可见,他也是认可魏延的。  以魏延的勇猛和军事才能,魏延完全有资格位列五虎上将。  如果按演义中说的,那就更有意思了,黄忠被封为五虎上将,关羽说,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云长问曰:“汉中王封我何爵?”诗曰:“五虎大将之首。”云长问:“那五虎将?”诗曰:“关、张、赵、马、黄是也。”云长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遂不肯受印。  那要是黄忠换成魏延,关羽就更不会反对了,因为关羽率军攻打长沙,是魏延砍死韩玄,献城投降关羽的,魏延和关羽的关系好着呢,根本就不会反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1-25
如果朱祁镇没有发动“夺门之变”,那么朱祁钰死了之后谁当皇帝?-趣历史网

如果朱祁镇没有发动“夺门之变”,那么朱祁钰死了之后谁当皇帝?-趣历史网

  众所周知在朱祁钰病重的时候,叫门天子朱祁镇发动了“夺门之变”,顺利的从太上皇变回了皇帝。那么要是没有“夺门之变”,朱祁钰死后,会是朱祁镇当皇帝吗?  按道理来说,朱祁镇不应该当皇帝。因为尽管朱祁钰没有儿子,但他是皇帝,皇帝仍然可以指定一个继承人。指定谁都好过指定那个被囚禁了八年的兄弟,可惜朱祁钰只有一个儿子,要是儿子还在,怎么样都是轮不到朱祁镇的。但是,在朱祁钰统治的早期,在他让他的儿子朱见济成为王子之前,大明朝还有一个另一个太子,就是朱见深。  朱见深是朱祁镇的儿子,当初朱祁镇自作聪明,导致了土木堡之变的发生,整个朝野都震动了。为了朝廷的稳定,孙太后立为皇弟朱祁钰为皇帝,立朱祁镇三岁的儿子为太子,实现了各派势力的平衡。  于谦是北京保卫战胜利的最大功臣。朱祁钰也获得了巨大的声誉,并在此基础上逐渐稳固了皇位。此后,他努力赢得朝臣的支持,废除了他的侄子朱见深,把他变为沂王,并让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朱见济早死后,太子的位置就空缺了。因为思念儿子,朱祁钰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差。眼看他时日无多,他的继任者问题越来越迫在眉睫。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朱见深这个有着最密切血缘关系的侄子是最合理的王位继承人。然而,朝廷中有不同的意见,一些人主张立襄王世子、朱祁钰的堂弟朱祁镛继位。这显然是受朱祁钰的授意,可见他们兄弟之间感情不好,朱祁钰宁可把皇位给堂弟,都不愿意给自己哥哥的儿子,说白了就是不愿还政于朱祁镇一系。但是这个决议不占据道德优势,所以即使皇帝暗中支持也很难占上风。而“夺门之变”就发生在争论未决的时候。  如果“夺门之变”不发生,最大可能就是沂王朱见深继位,朱祁钰病入膏肓,就算支持襄王世子朱祁镛也没用,他在朝中毫无根基,而且距离太远,鞭长莫及。  朱祁镇名为太上皇,实际不过一介囚徒,何况还有土木堡之变这么大的污点在,如果是和平手段,他绝无可能重新当上皇帝。但朱见深是朱祁镇的亲儿子,那时也不过十岁光景,多年生活的心惊胆战,也没什么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根本无法管理国家。所以说,按照实际情况来看的话,就算是朱祁钰下旨让朱见深继承皇位,最后实际掌权的人还是朱祁镇,只能说,朱祁镇确实是有点子天赋在身上的,不管时局怎么变化,他都注定了要当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1-23
探索北宋统一战争的经过,最终结果如何?-趣历史网

探索北宋统一战争的经过,最终结果如何?-趣历史网

  北宋统一战争,是宋朝建立后,对五代十国剩余的割据政权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北汉的统一战争。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北宋建隆三年至太平兴国四年(962—979年),宋以先易后难、先南后北方的方针,主要包括慕容延钊、李处耘率军平定武平周保权(963年),同时荆南高继冲主动投降归顺;王全斌率军平定后蜀孟昶(965年);宋太祖率军征讨北汉(968年);潘美率军平定南汉刘鋹(970年);曹彬、潘美率军平定南唐李煜(975年);之后,吴越钱俶、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主动投降归顺(978年);宋太宗率军平定北汉刘继元(979年)。  北宋并没有完全统一古代中国,但也基本统一古代中国。二次讨伐辽国失败,幽云十六州和辽西、辽东还在契丹手中。党项李继迁及其后代后来控制了夏州、灵州、河西走廊,建立了西夏。交州建立的交趾国,也只是成为宋朝的藩属国,即越南的独立。  经过  袭占荆湖  荆南、湖南地处长江中游要冲,南北相邻,又东临南唐,西接后蜀,南靠南汉。占领荆、湖,即可割裂江南诸国,为各个击破创造条件。为此,宋廷决定寻机出兵荆、湖。  建隆三年(962年)十月,武平节度使周行逢病死,十一岁的周保权继位。衡州刺史张文表乘机兵变,占领潭州(治湖南长沙),威逼朗州(治武陵,湖南常德)。周保权为讨张文表,向北宋求援。赵匡胤决定以假途灭虢方略,出师湖南、假道荆南,以达一箭双雕的目的。乾德元年(963年)正月,命山南东道节度使慕容延钊为湖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枢密副使李处耘为都监,率十州兵以助湖南讨张文表为名,借道荆南。  二月初九,慕容延钊暗遣李处耘率数千轻骑,攻占江陵(属湖北)城,迫节度使高继冲降,荆南遂亡。时周保权已干息内乱,知宋欲图湖南,为阻宋军南下,命指挥使张从富领兵阻截。  二月底,宋军水陆并进,突破三江口(南岳阳北),缴获战船七百艘,占领岳州(治巴陵,今湖南岳阳)。三月初十,占领朗州,周保权被俘,湖南遂平。  攻灭后蜀  宋平荆池后,即部署攻蜀。后蜀主孟昶闻讯,欲依托川陕险要地势,严兵拒守,同时遣使约北汉共同反宋。宋太祖获后蜀叛将赵彦韬,得知蜀军兵力部署,遂下令出兵。  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命分兵两路:北路以忠武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都部署,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崔彦进为副都部署,率步骑三万出凤州(治梁泉,陕西凤县东北风州镇),沿嘉陵江南下;东路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刘廷让为副都部署,率步骑两万出归州(治湖北秭归),溯长江西进。两路分进合击,约期会攻成都。孟昶得知,命王昭远为北面行营都统,率兵数万北上扼守利州(治绵谷,四川广元)、剑门(四川剑阁东北)等关隘。  宋马军都指挥使史延德率军乘胜进攻西县,击溃蜀军,擒韩保正、李进等,继越三泉(今宁强西北阳平关),直趋嘉川(今四川旺苍嘉川镇),俘杀甚众。韩、李余部为阻宋军南进,烧断栈道,退保葭萌(今剑阁东北)。时王昭远、赵崇韬率军据守利州城及其以北的大、小漫天寨诸要点,阻击宋军。利州在嘉陵江东岸,群山环绕,地形险峻,是入蜀的咽喉要地。王全斌鉴于栈道断绝,难以直进。 [48] 命崔彦进率兵一部抢修栈道,进克小漫天寨;自率主力由嘉川东南的罗川狭径迂回南进。两路军于深度(小漫天寨南嘉陵江渡口)会师,并夺占桥梁。旋又分兵三路夹攻大漫天寨,大败蜀军精锐,俘义州刺史王审超等。王昭远、赵崇韬率兵出战,三战皆败,遂于桔柏津(今广元西南嘉陵江渡口)渡江,焚浮桥,退保剑门。十二月,北路军占领利州。 乾德三年(965年)正月初,宋军突破剑门险要,大败蜀军,俘王昭远,继占领剑州(治普安,四川剑阁)。  东路宋军方面,乾德二年(964年)十二月下旬,刘光义率东路军,入三峡,连破三会(今四川巫山东北)、巫山等寨,杀蜀将南光海等,擒战棹都指挥使袁德弘,歼水、步军1.2万余人,夺战舰 200余艘,乘胜向夔州急进。夔州为巴东之咽吭,蜀军于城东设锁江浮桥,上置木栅三重,夹江列炮,防御甚严。刘光义军进至浮桥东30里处,为避实击虚,舍舟登陆,夺取浮桥,水陆配合,一举攻破蜀军防线。夔州节度使高彦俦认为宋军涉险远来,利在速战,当坚壁固守。监军武守谦不从,率所部千余人贸然出战,大败而归。宋马军都指挥使张廷翰率军追击,突入城内。高彦俦力战失败自焚。宋军占领夔州后,沿江西上,收降万、开、忠、遂(今四川万县市、开县、忠县、遂宁)等州,直逼成都。  乾德三年(965年)正月初,孟昶闻王昭远等败,惊惧之余,遂命素不习武的太子孟玄喆为元帅,率甲兵万余,增援后蜀的重要屏障剑门。时宋北路军已占剑州(今剑阁)以北的益光(今广元西南昭化镇)。王全斌知剑门天险,不易强攻,命史延德率兵一部,经城东南来苏小径迂回至剑门南,自率主力从正面进攻。王昭远闻宋军将至,仅以偏将守剑门,自率主力退保汉源坡(今剑门东南)。宋军前后夹击,速克剑门,并趋汉源坡。王昭远惊惧,战守无方。赵崇韬布阵迎战,战败被俘,损兵万余。王昭远亦被宋追兵俘获。正月十九日,后主孟昶见大势已去,举城降,后蜀亡。  灭亡南汉  荆湖、后蜀灭亡后,南唐、吴越臣服,唯南汉主刘鋹拒绝附宋。开宝二年(969年)六月,宋太祖以右补阙王明为荆湖转运使,做出战物资准备。  开宝三年(970年)九月初一,命潭州防御使潘美为贺州道行营兵马都部署,率十州兵长驱南下,中间突破,直趋贺州(治临贺,广西贺县东南贺街)。潘美声言沿贺水东取兴王府(广州),以诱歼南汉军主力。及刘鋹派大将伍彦柔率舟师溯郁江、贺水西上增援,宋军伏击获胜,杀伍彦柔,占领贺州。  十二月,进至韶州(治曲江,广东韶关),南汉都统李承渥率兵十万于莲花峰(韶关东南)下,列象阵迎击宋军,宋军以强弓劲弩破其阵,占领韶州。  开宝四年(971年)正月,宋军攻克英(广东英德)、雄(治浈昌,广东南雄)州。二月,进至马径(广州北),以火攻破南汉招讨使郭崇岳六万兵,继攻陷兴王府,刘鋹降,南汉灭亡。  攻灭南唐  宋灭南汉后,南唐后主李煜,明臣服以求自保,暗备战以防宋军进攻。宋太祖志在统一江南。经两年准备,于开宝七年(974年)九月,命宣徽南院使曹彬为升州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偕都监潘美,统领十万大军出荆南,调吴越军出杭州(屑浙江)北上策应;并遣王明牵制湖口(属江西)南唐军,保障主力东进。  十月十八日,曹彬率军顺长江东下,水陆并进,攻破池州(治秋浦,安徽贵池),占领采石(安徽当涂北)。于十一月中旬,在采石架通长江浮桥,保障大军渡江,继续向东推进。  开宝八年(975年)正月初三,宋军破溧水(属江苏),继与十万南唐军激战于秦淮河(江苏南京西),大败南唐军,直逼江宁(江苏南京)城,在西路王明军和东路吴越军配合下,全歼南唐神卫军都虞侯朱令赟率领的十万救援军,于十一月二十七日攻破江宁,李煜降,南唐灭亡。  灭亡北汉  宋统一江南后,实力倍增。太宗赵光义决心继承太祖遗志,集兵攻灭北汉。鉴于北汉依附于辽,太祖曾三次出征北汉,皆败于出援辽军,遂制定围城打援、先退辽军、后取太原的方略,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亲率大军出征:命宣徽南院使潘美为北路招讨制置使,率军围攻太原;以云州观察使郭进为石岭关都部署,孟玄喆为镇州驻泊兵马都钤辖,分别扼守石岭关(山西阳曲东北关城)、镇州(治真定,河北正定),待击辽援。  十五日,太宗率主力一部出镇州直趋太原。北汉主急乞兵于辽。辽以南府宰相耶律沙为都统,冀王耶律敌烈为监军,出东路,另以大同节度使耶律善补率军出北路,分路进援北汉。三月十六日,耶律敌烈于石岭关遭宋军突击,大败身亡。未几,北路辽军亦被击退。四月中旬,宋军扫清外围,集兵数十万猛攻太原。北汉主刘继元被迫于五月初六举城出降,北汉亡。  结果  中原统一  北宋统一战争历时十八年,北宋先后消灭南平(荆南)、后蜀、南汉三国,又于开宝八年(975年)击败了势力较为强大的南唐。此后,吴越与福建、漳泉等地的地方势力纷纷“纳土”于宋朝,后灭北汉基本统一全国。 [29] 结束了自唐朝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南北方主要地区的统一。  地区动荡  北宋建立之后,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重新进行了统一中国的战争,这无疑是进步的行动。但同时必须看到,北宋的统一战争,也和历史上许多封建王朝的统一战争一样,它的军队不可避免地带有不同程变的掠夺性。比如四川地区的动荡。  随着宋军在四川的暴行不断加剧,群众性的反抗斗争不时发生。“时‘盗’四起”的记载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乾德三年(965年),后蜀溃兵上官进等在梓州(四川三台县)集“亡命三千”,村民起而应之者竟有数万 。接着,在绵州(四川绵阳县)又爆发了全师雄为首的反宋斗争,起而响应的有睦州(四川仁寿县)袁廷裕、资州(四川资中县)黄永浦、普州(四川安岳县)刘硬弓、昌州(四川大足县)杨德晖等。全师雄被推为“兴蜀大王”,军队号“兴国军”,有众10万,除少数降兵外,基本成分是“村民”。 这场斗争波及四川地区的17个州。全师雄于乾德四年(966年)十二月病死,大规模的起义斗争才被宋军镇压下去,但其余波一直坚持到乾德五年(967年)四月,战争横跨三个年头,给宋军以沉重打击和教训,这和后蜀对宋的战争,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川地区此时发生之反宋斗争,归根到底是宋军的暴行引起的,宋军的暴行则应归咎于赵匡撤在统一过程中的一些错误政策。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当宋军伐蜀时,赵匡胤为了鼓舞士气,曾对大将王全斌等说:“凡克城寨,止籍其器甲、自粮,悉以钱帛分给战士,吾所欲得者,其土地耳。” 《宋史·卷二百五十九·刘延让传》也记载说:“初出师也,太祖命之日:'所得具当倾格藏为肤赏战士,国家所收淮疆土耳。’故人皆效命,所至成功。”由此可见,赵匡胤给将兵的命令,连一句整顿军纪的话都没有,其主要精神就是强调宋政府只要求得到土地,其他一切都不管了,名义上是将财物赏军,实际上是放任将兵掠夺。显然,这种暗示性的命令,就是宋军在四川地区公开抢劫的根据。赵匡胤灭后蜀的目的达到了,但同时却造成了严重的恶果。  关于宋军入蜀的种种暴行,可以说史不绝书。《东都事略·卷二十·王仁赡传》记载:“仁胎平蜀,坐没入生口(奴隶)、财货、杀降兵,致蜀土扰乱。……初,大将王全斌贪财货,不取军政,‘寇盗’充斥。”《宋史·卷二百五十五·王全斌传》也记载他。“专杀降兵,檀开公努,豪夺妇女,广纳财货,敛万民之怨磋,致群`盗’之充斥”。如此等等,就是四川人民反宋斗争的基本原因。  影响  北宋统一战争结束了自唐朝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南北方主要地区的统一,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北宋王朝统一战争所以能取得胜利,其军事上的原因,一是先南后北战略方略符合当时南弱北强的情势,二是宋太祖、太宗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战法,抓住战机,充分准备,巧妙用兵,获得胜利,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很重要地位。北宋基本统一了古代中国,为社会安定和发展南北经济文化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1-21
水培牛油果,虽然无法结出果实,但乐趣满满

水培牛油果,虽然无法结出果实,但乐趣满满

2022-11-20
果醋三鲜做法大全

果醋三鲜做法大全

1 食材洗净后,分别将胡萝卜和莴笋皮削去 2 再用销果刀把胡萝卜和莴笋肉消除薄片来 3 把2装入碗中,用凉白开冲一遍,沥干水分后倒入果醋腌渍 4 豆腐皮改刀成两指宽大小 5 放入开水中焯 6 用凉白开过冷河,沥干水分 7 把豆腐皮放入步骤3里,滴入几滴香油,拌匀即可食用 8 装盘时做个造型,上桌时更有食用

家常菜 2022-11-19
芒果蜜汁排骨做法大全

芒果蜜汁排骨做法大全

1 西红柿洗净、切块,芒果肉切小块,青椒切块,姜、葱、蒜切粒 2 排骨冷水下锅,煮去血水,捞出 3 放入蚝油、老抽、料酒腌制30分钟 4 锅里放油,放入姜、葱、蒜爆香 5 放入排骨,翻炒匀 6 倒入热水,水量不要太多,没过排骨即可,盖上锅盖,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7 排骨煮至酥软时,放入青辣椒,稍翻炒 8 放入西红柿稍翻炒,调入盐、鸡精、蜂蜜,翻炒匀 9 放入芒果翻炒几下即可关火 10 装盘

家常菜 2022-11-19
果酱山药泥做法大全

果酱山药泥做法大全

1 山药洗净切段,放入蒸锅蒸30分钟至山药软烂。 2 取出放入碗里捣成泥,加入蜂蜜拌匀 3 樱桃去核捣成酱。 4 山将果酱浇在山药泥上即可

家常菜 2022-11-19
果香山药泥做法大全

果香山药泥做法大全

1 山药洗干净,上锅蒸至绵软 2 蒸好的山药去皮 3 去好皮的山药捣成山药泥 4 取出一部分山药泥,加少许细砂糖和抹茶粉,搅匀,制成绿色的山药泥 5 用白色的山药泥做成向日葵的花型 6 用绿色的山药泥做成枝干和叶子的形状 7 把白色的山药泥装在裱花袋里,在叶子上描出脉络的形状 8 把菠萝果酱涂在花朵叶子上面,蓝莓果酱装在裱花袋里在花心描出图案即可

家常菜 2022-11-19
果酱铁棍山药泥做法大全

果酱铁棍山药泥做法大全

1 山药去皮,切成段,蒸大概25分钟左右 2 将山药捣成泥,加入一大勺炼乳,搅拌均匀 3 用裱花袋将山药泥裱成小塔,或者用保鲜袋剪一小口挤成一小堆,再用叉子划几条花纹 4 再倒上自己喜欢的果酱,即可食用

家常菜 2022-11-19
百香果山药泥做法大全

百香果山药泥做法大全

1 准备材料,山药清洗一下 2 把清洗好的山药切段,放蒸锅蒸熟 3 趁热把山药皮去掉,煤气开小火,放入不粘锅内,按压成泥 4 加黄油,让山药泥和黄油充分混合均匀 5 像这样子差不多了 6 取一个凤梨酥模具,放入山药泥,压平定型 7 脱膜,浇上百香果酱,可以开吃了

家常菜 2022-11-19
腰果百合炒芹菜做法大全

腰果百合炒芹菜做法大全

0 一、前期准备 1 百合提前浸泡半天,挑选百合,有黑色的部分选出或者用剪刀修剪 2 西芹洗净,用刨丝器将表皮的棱削掉,斜着切成段 3 锅子烧开水,将芹菜放入,焯水1分钟,捞出,投凉二、制作过程 4 锅子烧热,倒植物油,中小火将腰果炒至金黄色;另起锅子烧热,倒油,放入葱碎爆香,放入焯过水的芹菜 5 放入百合,放入炒香的腰果,再加盐 6 煸炒过后,放入调好的水淀粉,煸炒至芹菜表面挂均匀晶莹的汁,加入适量的鸡粉,出锅即可

粤菜大全 2022-11-19
无花果紫菜汤做法大全

无花果紫菜汤做法大全

1 根据人数准备好无花果和紫菜 2 无花果洗干净切块,紫菜剪短,用清水洗干净 3 清水里加入一汤匙植物油、放入紫菜、盐半小匙,煮滚约3分钟 4 加入无花果,煮滚约2分钟,放入少许素味精就完成了

粤菜大全 2022-11-19
< 51 52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