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吃饭
站着吃饭更有利健康?谈谈不同的吃饭习惯

站着吃饭更有利健康?谈谈不同的吃饭习惯

饮食文化 2021-08-04
十一出游 糖友下馆子怎么点菜

十一出游 糖友下馆子怎么点菜

  很多糖友问我,控制好血糖是不是就得做苦行僧,是不是只能开水煮白菜,还不能放太多调料。其实糖友,并非就要和红烧肉、狮子头绝缘,如果控制好食物的总量和种类,偶尔下次餐馆也无妨。这里教给大家一些点菜技巧。   煮和炖别多吃。很多人认为煮出来的菜清淡,但是实际上,由于烹饪时间延长,很可能导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被破坏。同时,在餐馆里常见的水煮鱼和乱炖等菜可能过油过咸,因此不建议糖友常吃这些菜。  红烧、勾芡类以及拌沙拉酱的菜品,控制总量下可少吃。虽然沙拉酱的脂肪含量较高,但在摄入油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加一些在菜中调味。一般来说,2—3克淀粉就足够一个汤勾芡的量,对糖友的影响不大,但是如果勾芡中淀粉比较稠,应当计入主食的量。当然,带有这些词汇的菜以及煎炸食品最好还是少吃,以避免总摄入量超标。  炒菜注意做法再吃。作为常用的烹饪方法,我们推荐在炒菜时应当“急火快炒”,这样更利于对于菜中维生素的保留。秋季时,糖友摄入足够的维生素能够降低皮肤干裂、口腔溃疡的发生风险。  蒜煮熟吃应计入主食量。蒜有很好的抗氧化、增强抵抗力的作用。虽然并没有明确证据表明蒜能够降血糖,但由于糖尿病人一旦生病,康复起来比一般人困难,因此吃一些蒜对于糖友是有好处的。需要注意的是,平常生吃一两瓣蒜没关系,但是如果和菜一起做熟吃,应当计入糖尿病人的主食量中。  凉拌菜可以多吃。对于糖友来说,这是一种比较推荐的烹饪方法。一般而言,凉拌菜中的油、盐等调味料放的并不多,因此其中的脂肪和钠的总量较容易控制。凉拌前建议将菜用热水焯一下,这样更加卫生。同时,食材中的草酸、嘌呤等对糖尿病人健康不利的成分都是水溶性的,焯一下能够去掉这些成分。蒸菜作为一种热菜的做法,在加水少,盐分和油控制得当的情况下,营养不容易流失,因此也是一种糖尿病人可以选择的做法。  总的来说,糖尿病人因其病情、用药、身体状况等不同,营养状况应当参照营养医师的指导,重要的不单纯是一次两次某种食物的摄入,而是一定时间内摄入的总量。一个食谱不能一直使用,因为血糖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应当关注自己的血糖和体重变化,有条件的情况下,至少在两周内去一次医院,咨询营养医师,看是否需要调整饮食。 //   指导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主任 洪忠新(责任编辑:王健淇)

疾病调理 2021-08-03
经常一个人吃饭有危害

经常一个人吃饭有危害

  张女士最近总是胃痛,稍微吃多一点就觉得胃胀,吃了胃药也不见缓解。来到哈医大四院消化内科门诊,一查胃镜,居然得了胃溃疡。张女士纳闷了,自己一向三餐及时,早餐也吃,自认为在饮食习惯上还是非常好的,为什么会得胃病呢?我详细问诊后发现,原来张女士性格内向,且由于丈夫在国外读博士,常年独自一人吃饭。她得胃病主要是常年一个人吃饭造成的。   一个人吃饭很伤胃  一家团圆享受晚餐,或与要好的朋友、情人一起进餐,气氛融洽,就能拥有轻松的心情,使消化更完全;独自一人吃饭,或在吃饭同时看报、想心事,就 容易产生烦恼、焦虑、气愤等各种情绪,从而影响胃肠消化功能的运转。尤其当一个人情绪紧张时,胃肠的血管会加剧收缩,阻碍其活动,并抑制消化液的分泌,从 而为胃病埋下隐患。  胃壁上的黏膜会不断分泌黏液,以保护胃壁免于遭受胃液的侵蚀。情绪紧张时,通过胃壁的血管便会收缩,血液循环变慢,黏液的分泌也较慢,而胃液的分泌却并未减少,因而易导致胃壁穿透,造成胃溃疡。  所以,我们建议:改掉一个人吃饭的习惯,并在用餐时保持轻松、快乐的情绪;工作时间,最好和同事一起吃午饭,并改变就餐时讨论工作的习惯;下班 回家一定要和家人共餐一顿,如果是单身,则建议一边听听欢快的音乐。不要想心事、读报纸,以免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导致胃病的发生。  要养胃,遵守这个时间表  7∶00晨起一杯温开水。  晨起漱洗完毕后喝半杯到一杯温开水,可以补充流失的水分,促进胃肠蠕动,帮助胃肠做好接受早餐的准备。  8∶00早餐最佳时间。  早餐最好在起床后1小时,与午餐间隔4小时。长期不吃早餐易导致营养失衡,同时增加患胆结石的风险。  12∶00午饭后别马上午睡。  午饭时间要尽量充裕,不要飞快吃完饭马上投入工作中。吃完饭最好能安静待一会儿,保证血液大量流向胃肠道,使其正常工作。另外,午餐吃完后不宜马上午睡,最好休息一会儿再睡。  14∶00饭后一支烟,提早见神仙。  吸烟会使血管收缩,胃的保护能力变差。同时,烟碱、尼古丁等毒物也会进入唾液,这些均可导致胃溃疡。  16∶00加餐最养胃。  下午如果觉得饿,可以适量补充一点点心水果,长期空腹容易导致胃溃疡和胃肠功能紊乱。  19∶00晚餐后站立半小时。  有胃食道反流的人,尽量不要饭后躺着或坐下,这样胃酸会反流到食道,使症状加剧。餐后最好站半小时,但不要做剧烈运动,否则容易消化不良。  20∶00餐后1小时别做“沙发土豆”。  这是脂肪最容易堆积的时候,尽量不要坐在电视前当“沙发土豆”,可以散步或慢跑。 //   22∶00睡前尽量别进食。  睡前喝牛奶并不是所有人的“养生良方”。这样会刺激胃酸和胆汁的分泌,胃不好的人最好睡前不要进食。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饮食文化 2021-08-03
一起说说吃饭的那些事

一起说说吃饭的那些事

  网上关于饭前饭后不能做的事流传很广。比如针对很多人认为最养生的饭前喝汤,就有观点认为多喝消化不良。此外,饭后吃梨有助于排出致癌物质、饭前吃甜点可抑制食欲等说法也传得玄乎。有道理吗?   饭前喝汤易消化不良?  说法:“饭前喝汤,苗条又健康”等民间说法一直让很多人都青睐于饭前喝汤,原因是可以增强饱腹感,起到减肥作用。不过“饭前喝汤不利于消化”的担心又让人对此感到纠结,原因是会冲淡胃酸,影响消化。  专家点评: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其实,不管是饭前还是饭后,对于正常人来说,喝一小碗影响都不大。如果想减肥,那就选择在饭前20分钟内喝汤。对于胃动力不足的人来说,不管饭前饭后都要少喝。(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院院长  吕宾)  饭后吃梨排出致癌物质?  说法:梨有止咳、润肺凉心、消炎降火、解痰毒酒毒之功效,帮助器官排毒、净化机体。调查显示,吸烟或者吃烤肉后在体内聚集的强致癌物质多环芳香烃,在吃梨后会显著降低,特别是喝了加热过的梨汁。  专家点评: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解毒的功效,研究表明我国的梨不仅营养丰富、食用安全,还具有抗氧化、防癌抗癌、对抗重金属毒性等多种作用。但梨性寒,脾胃阳气亏虚患者要慎食,最好是两餐之间或餐前吃。(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  佘世锋) //   饭前吃甜点有助减肥?  说法:一种名为葡糖激酶的脑蛋白能跟踪记录身体摄入的葡萄糖总量,在饭前吃点富含葡萄糖的食物,大脑就会收到讯息,了解体内已摄入足够的葡萄糖,将有效阻止人们暴饮暴食,帮助减肥。    专家点评: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再没有比糖更让人上瘾的配料了,饭前吃甜点不仅不能帮助抑制食欲,还会诱惑进食,发生“享乐性贪食”,因此饭前甜点不仅不能帮助减肥,反而可能致使人更快地肥胖。低血糖患者则可在饭前适当吃些甜点。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饮食文化 2021-08-03
吃饭养生法:细嚼慢咽的八大好处

吃饭养生法:细嚼慢咽的八大好处

  吃饭能养生你知道吗?当然知道啦,民以食为天,不吃饭,人不饿死了。不不不,其实简单吃饭还能延年益寿呢!但总的离不开4个字:细嚼慢咽。   细嚼慢咽的好处?1、控制体重  通过饮食能够得到健康身体,但是,更多的人想到的还是饱腹,的确,食物的摄取对于饱腹很重要,一般来说,大脑神经接收到饱腹的信号需要20分钟,不少人在很短的时间里进行吃饭,会过多的摄取食物,造成肥胖是常见的情况。  而当进行细嚼慢咽能够有效的延长用餐时间,不断的刺激饱腹神经,这样就会让大脑接收到吃饱的信号,从而能够有效的停止进食,有助于控制体重。  细嚼慢咽的好处?2、清洁口腔  食物进入到口腔中,会造口腔中留下残留物,这些残留物有些会在饭后漱口的过程中及时的排出,有些则不能,这样会在口腔中造成大量的细菌。  而在吃饭的时候,细嚼慢咽的进行咀嚼能够分泌出很多唾液,这些唾液一方面能够继续帮助身体进行消化,把口腔中的食物排出,另一方面,则是这些唾液中含有溶菌酶、抗菌因子,可以及时有效的阻止细菌在口腔中停留、繁殖,对于口腔中伤口有很好的治愈功效。  细嚼慢咽的好处?3、预防癌症  食物进入口腔中,需要进行消化,在这消化过程中,唾液能够很好的参与其中。唾液是有氧化功能的,对于清除身体中自由基有很好的帮助,能够及时有效的把致癌物质进行分解,在这分解过程中有效减少了癌症的发生。  细嚼慢咽的好处?4、保护牙齿  快速的吃饭对于牙齿也是有伤害的,这是因为食物进入口腔中咀嚼的速度加快,同时,会大大的减少咀嚼的次数,导致下颚发生退化,从而造成牙床变得非常脆弱。 //   而当采用细嚼慢咽的方式,能够很好的锻炼下颚的力量,促进牙床的发育。多多的进行咀嚼还能够促进牙龈部位的血液循环,从而有效的保健身体。  细嚼慢咽的好处?5、保护肠胃  细嚼慢咽能够有效的促进胃液的分泌,食物在细嚼慢咽的过程中会被磨得越来越细,有助于消化、吸收,从而减轻了肠胃的负担,细嚼慢咽还能够增加唾液的分泌,其中的消化酶在这过程中会有助于消化,形成保护胃部的薄膜,这些都是能够保护好肠胃的。

饮食文化 2021-08-03
吃饭这7种习惯最伤身,但是很多人每天都在犯!

吃饭这7种习惯最伤身,但是很多人每天都在犯!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孔子先森说过这样的一句话:食不言,寝不语。意思就是说,当你切换到吃饭和睡觉模式的时候,安静做事别说话。然而,寝不语还好,要是与人共餐,恐怕多数人无法做到食不言。可是呢,这古人的话是有养生道理的。   为何要食不言?  吃饭说话,其实有不少坏处。  一是食之无味。一边吃饭一边说话,会让你的注意力放在对话的内容上,而不在食物上。吃东西就变成了一种机械动作,不仅享受不到它的美味,还会对你的食欲造成一些影响。  二是阻碍进食。如果大家都默默吃饭,就你自己说个不停,吃饭必然会慢人一截,那么结果是大家都吃完了,然后默默地看着你,或者玩手机,等你吃完。  三是影响消化。有的人哦,一开始吃饭的时候经常说话,吃饭吃得慢,后来看见大家都差不多吃完了,为了赶上大家,最后就会加快进食过程,这样狼吞虎咽极容易影响消化,而且还会给胃造成负担。  四是影响形象。其实吃饭不说话,是对饭菜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因为有的时候自己一口饭菜还没咽下就说话,难免会有饭粒喷出来,这样有损形象的事,不干最好。  五是容易呛到。在人的咽喉有一块会厌软骨,会厌软骨在人吃东西时会把气管口盖住,人在吃饭时食物顺着咽喉向食道滑去,如在此时说话会厌软骨便会打开,食物便会滑入气管,然后让你呛到,引发剧烈咳嗽,有时还会引起反胃。  所以,吃饭就全神贯注点,别走神,有什么话吃完饭再说。  这还没完呢,其实吃饭岂止不宜说话,还有另外许多个“不宜”。  吃饭不宜做的6件事  1、不宜玩手机  边吃饭边玩手机吧,有着和说话相似的坏处。直接后果就是解决午餐的时间延长,而饭菜变凉又影响了食物的口感,总的来说这一餐不太美妙。在寒冷的冬天,又吃着冷饭冷菜,你的胃可要不高兴了啊。  2、不宜吃太快  即使再饿,也请慢一点,当然不是让你变成乌龟慢。吃饭太快,对食物的营养吸收率就相对低一些,遇着烫的东西就会烫伤某些部位。  况且,大脑摄食中枢感知饱的信息需要时间,如果你在它感知前已经进食了一大部分食物,那么很可能食过量。吃太多又不运动,很容易长胖滴。  吃饭细嚼慢咽比较好,利于消化,而且能让你充分感受食物的味道。  3、不宜吃太饱  无论早中晚餐,都不应吃太饱,否则会撑的难受。而且毫无节制的饮食会使我们的胃、肠等消化系统时时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上顿的食物还没消化完,下顿的食物又填满了胃部。而人的消化系统需要定时休息,才能保持正常的工作。  建议大家吃饭吃七分饱,既不会觉得饿,又不至于吃太饱那么难受。而且可以让身体较好地消化吸收营养,避免造成肥胖。  4、不宜互夹菜  有些时候,主人为表示自己的好客之道,吃着吃着会夹菜到客人的碗里,让他们尝尝自己的手艺。如果是遇上小九这样有点小洁癖的人,可能就会在心里给个白眼了。  用进过嘴的筷子,又夹菜给别人吃,这样多不卫生,细菌可是会通过筷子传播的哦。主人最好不要有胃病啊、幽门螺杆菌感染之类的问题,否则就是害了客人了。  另外,就算在自家吃饭,也尽量不要用自己吃的筷子去夹菜,因为你不能保证筷子上没有唾液。最好准备一双公筷,这样虽然麻烦了点,但是卫生呀。  5、不宜挑(偏)食  挑食是个极大的坏习惯,然而很多小孩子,甚至成年人会有。排除因过敏而不吃某些食物之外的理由,其他基本都不成立。嘴挑就嘴挑,不能怪食物味道奇怪。  小九有个堂妹,真的是挑食届的翘楚。如果这餐没有她爱吃的菜,就会不吃饭,死活不听劝。而如果有她爱吃的菜,就恨不得扒光盘底。这样长期饱一顿饥一顿,不仅会造成营养失衡,影响发育,而且易造成胃肠功能,及相关营养缺失造成的疾病。  6、不宜错过任何一餐饭 //   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许多人觉得,这一顿不吃,下顿多吃点,就能补回来。但事实上,不吃一餐饭就会产生不利于身体的后果,如果经常不吃,那会对健康造成更多严重后果。比如情绪受影响、专注度减低、肠胃出问题、吃得更多变得更胖等。  无论多忙,都应该抽出时间吃完一餐饭。这样你才有能量去完成手头的工作。业百科weixinnc.com(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饮食文化 2021-08-02
边看电视边吃饭易长胖

边看电视边吃饭易长胖

  俗话说吃饭皇帝大,边看电视边吃饭,小心愈吃愈胖。平常该怎么吃才能不发胖,可能是许多人的困扰,专家建议民众,吃饭时最好专心吃、细嚼慢咽,若吃饭时一下滑手机、一下看电视,很容易导致肥胖,甚至消化不良,且饭后容易吃更多点心。   专家表示,用餐时分心作任何事都会增加热量摄取。吃饭时分心看电视、滑手机或玩电动,相较于专心吃饭者,饭后容易吃更多点心。而美国研究进一步比较吃饭看电视比听音乐,平均多吃255.5大卡。 //   此外,分心吃饭的人,大脑也较不易适时产生饱足感,容易在一餐内吃入较多量的食物而导致肥胖,因此建议民众戒掉吃饭配电视的坏习惯,除可缩短吃饭时间外,也可减少过量饮食增加肥胖的风。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饮食文化 2021-07-31
吃饭为什么要细嚼慢咽 有什么好处?

吃饭为什么要细嚼慢咽 有什么好处?

  吃饭为什么要细嚼慢咽?怎样吃饭最健康呢?我国自古以来的医学家都很注重细嚼慢咽,如今的快节奏生活造就很多人吃饭都是狼吞虎咽的,对健康是有一定影响的,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细嚼慢咽有什么好处吧!   细嚼慢咽更有利于消化。能让食物更温和柔软,进入肠胃之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  细嚼慢咽可以减少胃肠的负担。使唾液中的淀粉酶对食物中的淀粉成分进行化学性消化,主要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  细嚼慢咽可以减慢血糖上升的速度。人的血糖值从开始吃饭15分钟后上升,30分钟达到峰值。当血糖达到峰值的时候,大脑相应的神经中枢就会反馈出“吃饱”的信号给肠胃,使食欲降低,停止进食活动。如果吃得太快,血糖还来不及升高,大脑信号来不及反馈之前就已经进食了过量的食物,久而久之容易导致高血糖、高血脂症、肥胖等疾病的发生,也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引起肠胃疾病。 //   细嚼慢咽让食物更安全。在咀嚼的过程中唾液和食物搅合在一起,唾液中的溶菌酶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  细嚼慢咽可以增强记忆力。咀嚼能牵动面部肌肉,促进头部血液循环,还能刺激脑部主管记忆力的部分。对于儿童来说,多咀嚼能促进大脑发育;对中年人来说,则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对老年人来说,则可以预防大脑功能衰退和老年痴呆症。  细嚼慢咽还可以预防口腔疾病。吃饭时反复咀嚼可使口腔中分泌出充足的唾液,而唾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及免疫球蛋白,不但有助于消化吸收,还可以杀菌和预防口腔疾病。

饮食文化 2021-07-31
进餐过快危害大!这才是健康进食新标准

进餐过快危害大!这才是健康进食新标准

  近日,网络上发起了一项名为“你能1分钟吃掉一片吐司吗”的活动。很快,很多人便发现1分钟只能吃掉几口就被哽住了。而为了节省更多时间来工作的年轻人更是几分钟之内就解决掉一餐。那么进食过快会给身体带来怎样的危害呢?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健康进餐呢?一起来看看。   ▲进食过快不仅变胖还生病  1.容易发胖  大脑摄食中枢感知饱的信息需要时间,而口腔和胃里消化出来的少量小分子对于食欲的控制至关重要。因此,过快进餐的数量是不由大脑控制的,只能由胃的机械感受器来感知。然而,等到胃觉得饱胀的时候,饮食已经明显超过身体需求了。  有研究证实,同样数量的食物,嚼得少、吃得快,会更容易饥饿。饥饿感不仅妨碍工作效率,下一餐也容易多吃,甚至两餐之间会主动寻求高热量的零食、点心、饮料来充饥,从而容易发胖。  2.有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对于淀粉类主食,如果快速吃完,血糖上升的速度会加快,从而给胰腺带来巨大压力。这对于预防糖尿病很不利。而淀粉食物加肉类会让血脂的控制变得更难。如果运动不足,35岁之后非常容易患上脂肪肝、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  3.患癌症风险增大  口腔的咀嚼具有重要意义,唾液的充分搅拌能够消灭有毒有害物质。如果省略这一步势必会增加致癌物质作用的危险。而对于淀粉类食物本就既不能供应促进致癌物排出的膳食纤维,也不能供应预防癌症所必需的抗氧化成分。长此以往,癌症风险会增大。  ▲如何健康进餐?  健康进餐意味着好的进餐习惯,那么以下这些小窍门可以帮助你如何健康进餐。  1.吃饭时挺直腰背  人们吃饭时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很容易含胸驼背,殊不知,这会使食道和胃部受压,影响消化。此外,在矮桌前吃饭、坐在沙发上以及蹲着吃饭,都会造成腹部受压,影响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久而久之可引发胃病,影响心肺功能。  2.特别饿时喝点粥  人在极度饥饿时食欲特别强,看到什么都想吃。其实,此刻胃肠消化功能已经受损,如果大吃大喝很容易造成食滞。特别饿时,应少量进食一些半流质食物,如粥、汤或米线,然后再慢慢恢复正常饮食。  3.两餐间隔4至6小时  两餐间隔太长或太短都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太长会引起高度饥饿感,影响劳动和工作效率;间隔时间太短,消化器官得不到适当的休息,影响食欲和消化。一般来说,混合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大约是4至5小时。因此,两餐间隔4至6小时比较合适。  4.先吃爱吃的食物  先吃自己喜爱的食物,这会让你在情绪上获得满足。愉快的心情能较快地产生饱腹感,可避免吃得太多。 //   5.饭后别马上用脑  饭后,体内的血液会集中流向消化器官,大脑相对缺血,此时用脑会引起精神紧张、记忆力下降等问题,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因此,一定要在饭后休息半小时以上再进入工作状态。听听音乐、散散步都是不错的选择。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饮食文化 2021-07-31
人一天吃多少饭健康合理

人一天吃多少饭健康合理

  保持健康体重,把握食物的量很重要。美国“活得坚强”网站最新载文,刊出美国“精准营养”机构推出的简单易行的“双手控制食物热量新指南”。该指南指出,手的大小与身体大小、肌肉及骨骼等密切相关。因而,每个人的双手其实就是极具个性化的食物摄入量最佳“量器”。   1.蛋白质:男女每餐摄入量分别为2个掌心和1个掌心大小,其量应与掌心大小及厚度相当(图①)。包括肉类、鱼类、鸡蛋、奶制品及豆类等。 //   2.蔬菜:男女每餐摄入量分别为2拳和1拳大小,蔬菜的厚度及直径与拳头相当(图②)。包括西兰花、菠菜、生菜、胡萝卜等。  3.碳水化合物:男女每餐摄入量分别为一捧和半捧(图③)。包括谷类食物、淀粉类食物等。  4.脂肪:男女每餐摄入量分别为2个拇指和1个拇指大小(图④)。包括食用植物油、黄油、坚果油和植物种子等。

健康饮食 2021-07-31
吃饭的时候,每一口食物多咀嚼,对身体有好处

吃饭的时候,每一口食物多咀嚼,对身体有好处

  关于吃饭的问题,各种说法都有,什么减肥不能吃米饭、什么这样吃饭最健康、什么一个人吃饭会造成营养失衡……其中有一点让小编非常耿耿于怀:每一口食物要咀嚼20-40下才能咽下去,这样吃才能保证身体减肥,甚至还能减肥。难道是因为在嘴里把饭嚼成粥的缘故?   吃饭要咀嚼20-40下,这样的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这样吃饭真的有减肥吗?嚼着嚼着就忘记次数了怎么办?  小编要说,吃饭的时候,每一口食物多咀嚼,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  1、确实能减肥  同样一碗米饭,100克,大约是116大卡热量。5分钟快速吃完,和20分钟细嚼慢咽地吃完,热量并不会变化。  我们的大脑感知“饱”的神经中枢,与胃传递出来的“饱”的信息不是同步的,也就是说,胃已经到吃到7分饱的时候,大脑收到并反馈给你的信息是5分饱,而胃已经吃到10分饱的时候,大脑接收并反馈你的信息才7分饱,如果我们吃饭吃得过快,胃里传递的“饱”的信息与大脑中感知并反馈的“饱”的信息的时间差就会更大。所以为什么我们总是会不知不觉吃撑了。  当你用每一口饭咀嚼多次的“慢吃”方式吃完一碗饭,你的胃能够及时给大脑传递你是否吃饱了的信息,这样就不会让你的大脑误判你还没有吃饱而让你继续吃到吃撑了。  所以说,吃饭的时候,每一口饮食多咀嚼几次,能让你每餐饭少吃一点,当然就能减肥了。  2、有助消化。  我们的胃是很强大的,你的食物哪怕不咀嚼直接咽下去,胃也能给你消化了,像有的人吃面条,直接往嘴里倒,也没见他消化不了呢。但是,在吃饭的时候多咀嚼,可以增加唾液的分泌,分泌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它与食物充分混合,可以帮助食物的消化,增进营养的吸收,这样食物进入胃里,也会减轻胃部的消化负担,要消化一些已经被咀嚼得碎了的食物,自然要比消化完整的一块食物更轻松。  3、强健咬肌  对于老年人来说,年纪增加身体器官功能衰退,因此需要做一些运动去减缓衰退。而对于口腔的咀嚼功能来说,每次吃饭的时候多咀嚼几次,即可以控制自己不要吃得太饱,咀嚼的时候还能带动脸部两旁的肌肉运动,按摩牙龈、锻炼颌骨和牙齿,强化我们的咬肌,可谓是一举几得。  至于每一口食物是不是真的要咀嚼到20次以上呢,其实还是按自己的情况来看,如果你本来就在吃粥,一口粥汤汤水水地包在嘴里想咀嚼20次也不能够啊。至于数着数着忘记了,那就忘记了吧,最重要的是养成每一口食物都多咀嚼的习惯。 // 业百科weixinnc.com(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饮食文化 2021-07-30
吃饭只吃七分饱健康又减肥哦!

吃饭只吃七分饱健康又减肥哦!

  吃饭只吃七分饱是最健康的,吃饭只吃七分饱还能有利于控制体重,保持身材。想要成功减肥,就不能少了运动跟饮食,饮食可是很重要的哦!那饮食这方面怎样注意我们才能减肥成功呢?   吃饭只吃七分饱最减肥  人体对饮食的消化、吸收、输送,主要依靠脾胃来完成,进食恰到好处,则脾胃消化、吸收功能运转正常,人体及时得到营养供应,能够保障各种生理功能活动。  吃七分饱就可以保证营养摄入,只要长期坚持,不仅有助控制体重,还有利于身体健康。而反过来,吃太饱不仅仅是长肥发胖这么简单,还会撑出病。  吃到七分饱是什么感觉? //   七分饱应当是这样一个感觉:胃里还没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有所下降,主动进食的速度也明显变慢,但习惯性地还想多吃,可如果把食物撤走,换个话题,很快就会忘记吃东西。此外,八分饱时,胃里感觉满了,但再吃几口也不痛苦;九分饱时,还能勉强吃几口,但每一口都是负担,觉得胃里已经胀满;十分饱时,就是一口都吃不下了,多吃一口都痛苦。  人们摸索自己七分饱的饭量,需要一个不断感受和调整的过程。有一个标准需要牢记,那就是如果吃饭时间相对规律、固定,这顿吃了七分饱,第二餐之前是不会提前饥饿的。也就是说,如果提前饿了,就意味着没吃到七分饱,可以适当再增加一点饭量。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适量减少外出吃自助餐的机会,一旦吃自助餐,就会把自己吃撑,长期饱食会加重肠胃的负担,而且饱食过后人体容易犯困没精神,长期饱食还会造成骨质疏松等等的现象。

饮食文化 2021-07-29
边吃饭边说话最易卡喉

边吃饭边说话最易卡喉

  13日下午,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病房里,38岁的周先生回想起龙虾滑进气管一事,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前一天晚7时许,在饭桌上,周先生正拿着一只小龙虾吸吮龙虾汁,哪知道,饭桌一朋友正在讲笑话,他一乐,小龙虾就滑进喉咙了,由于起初并无不适症状,周先生侥幸地以为小龙虾只是被吞进了食道,然而他很快感觉到胸闷气堵,于是赶往医院就诊,通过CT检查,医生在周先生右侧主支气管的位置发现了被吸进去的小龙虾,经救治,最终让其体内的小龙虾“吐”了出来。   边吃饭边说话很容易卡喉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胸心外科主任薛涛教授表示,在以往接诊过类似的病人中80%都是男性,这是因为男性在吃饭时往往狼吞虎咽,咀嚼不充分,或者是边吃饭边说话、喝酒,没有女性那么细心,很容易被鱼刺、骨头等异物卡住。  专家提醒,在吃带刺或骨头的食物时,细嚼慢咽,吞咽时不要说话。一旦卡住,应尽快到医院取出,通过吞饭团、喝醋等土方法更是不可取。通常如果异物卡住食道,通过内镜取出就可以了,但如果是和其他食物搅在一块,很容易卡在食管的狭窄段而引起梗阻,这时就需要通过手术取出了。  成人卡喉可先自己做急救  福建省立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钱欣医生说,若碰到气道梗阻,而周围又没有人可以帮忙,市民可自救。第一种方式是:一手握拳抵于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内向上冲压勒压4~6次。 //   第二种方式是:将上腹抵压在椅背、桌边和栏杆等坚硬处,连续弯腰挤压腹部4~6次,可以连续反复挤压数次。  他介绍,如病人怀孕或过度肥胖,则实施“立位胸部冲击法”,冲击部位在胸部中央(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交界点),也是一手握拳抵住胸骨中部,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内向上冲击按压4~6次。待感觉食物被冲向口腔后,再咳嗽吐出。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饮食文化 2021-07-29
吃饭有点仪式感

吃饭有点仪式感

  你有没有发现,同样的一块饼,如果切成一瓣一瓣的吃,比直接吃整张饼,似乎更美味,心情也更愉悦。没错,这就是仪式感带来的结果。结婚要有仪式感,吃饭同样应该有仪式感,哪怕每周只有一次。   和食物玩游戏  很多小朋友吃东西的时候,经常就给自己制作一些乐趣。比如,吃一块普通的饼干都要扭一扭,泡一泡,然后才肯开心地吃下去。喝一袋牛奶也要郑重其事地倒到杯子里。  我们吃东西的时候也可以多点类似的“仪式感”,整个馒头吃不下,切成片中间夹几片黄瓜,甚至加一个煎鸡蛋,都可以,瞬间对吃馒头的欲望就会更加强烈。吃水果的时候,切成小块,浇上酸奶,放到透明杯里,吃的同时也赏心悦目。  平时遇到喜欢的餐盘、桌布、餐桌摆饰等都可以买一些,日常吃饭就可以用得到。然后再美美地拍几张照片,心情也会跟着美起来。  餐前说声谢谢  很多幼儿园的小朋友被教洗完手关掉水龙头后,要跟它说“谢谢水龙头”,那我们吃饭的时候,也应该跟做饭的人说一声“谢谢”。  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大家都很忙,连吃饭时也不忘拿着手机或工作或看视频,大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此的家庭氛围,即便餐餐做得健康,由于缺少了“爱的味道”,也会让美食索然无味。不妨制定一个家庭用餐小规则:用餐时,谁都不许拿手机,专心吃饭。西方的影视剧里时常有他们在用餐前祈祷的画面,虽然这是一种宗教仪式感,但任何时候,保持一颗感恩的心,专心地和家人一起分享美食,分享一天工作和学习中的点点滴滴,也是促进家庭和睦、增加彼此感情的甜蜜素。  多陪爸妈做饭 //   每次去爸妈家都会提前告知两位老人,到家后基本一桌饭菜都准备好了,吃完饭就走了。后来我有几次“突击”回家,陪着他们去菜市场逛逛,听听他们说说最近哪些菜便宜了,哪些菜又涨价了,最近超市里有种以前没吃过的菜等等,让他们也获得一些教我们时候的“满足感”。回家和他们一起下厨试菜,切磋手艺,再开一小瓶红酒碰杯喝一小杯,享受这种快乐。饭后一起散散步聊聊天,也很惬意。  这些小小的“仪式感感”,不费很大力气就可以做到,如果周一到周五没时间这样做,没关系,周六日也总是可以找到时间来给自己放个小假来完成,从吃饭的点滴中提高幸福指数。  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饮食文化 2021-07-29
“一个人吃饭”成新趋势

“一个人吃饭”成新趋势

  澳大利亚一家订餐服务公司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独自外出就餐的人数越来越多,仅去年一年就增加了27%。尤其是新南威尔士州,有超过40%的人表示喜欢独自用餐,其次是维多利亚州,32.56%,昆士兰州14.1%,西澳大利亚9.05%,南澳大利亚3.61%。   澳大利亚餐馆和餐饮协会首席执行官朱莉安娜·佩恩表示,独自用餐在澳大利亚的咖啡馆和餐馆中越来越受欢迎。餐饮企业为迎合这一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专门设置了一人就餐区,并提供优美的用餐环境供食客自拍。  一家餐饮公司的总经理贾里德查普曼向媒体解释说,以前如果你单独一个人就餐,往往会被看成异类,而现代社会因为社交媒体和网络的发达,为用户提供了维系友谊的多钟方式和渠道,各种社交平台的流行也为单人就餐提供了新鲜元素。比如在澳洲,许多单人食客喜欢在一人就餐区自拍,并且在照片分享平台上发布美食图片。这样既享受了独处的时光,也能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生活。 //   从餐厅经营者的角度来说,这种消费习惯非常受他们欢迎,因为独自用餐比群体用餐时间更短,他们能迅速吃完离开,腾出餐桌给其他顾客。一位在悉尼繁华地带开餐馆的老板波茨表示:“我们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座位给单独就餐的食客,让他们处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我们还精心挑选背景音乐,让用餐者不会感到孤单。而且提供一站式服务,有助于职场人士就餐小憩。”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独自用餐等于孤独没朋友”的刻板思维发生了明显改变,“一张桌子”已经成为澳大利亚顾客常见的要求。悉尼一家婚庆公司的主管内森·裘克表示:“工作时,我会选择最简单的就餐方式。不需要等待朋友来,也无需在食物选择上耽误时间。况且,只有独处时,大脑才是最放松的状态。我才能静下心思考工作中的问题。”业百科weixinnc.com(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饮食文化 2021-07-29
在规定时间内吃饭更易减肥

在规定时间内吃饭更易减肥

  大学最新研究显示,不吃早餐确实能减肥,这是治疗澳大利亚人肥胖和脂肪肝等疾病的好方法。   据报道,研究是在澳莫纳什大学进行的。研究得出结论,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吃饭,要比每日计算摄入的卡路里量更容易减肥。研究还发现,卡路里的摄入、运动水平、饥饿水平和生活质量等因素,在早晨节食和不节食的两组人中差别不大。  饱受非酗酒型脂肪肝困扰的32位病人,从晚上8点至第二天中午不进食,不摄入任何能量,结果发现他们在最初的12周内成功减肥。全澳一共有超过550万澳人患有脂肪肝,该研究成了他们的福音。研究称,这些节食的患者的腰围还变细了,腰围变细被医疗专家认为是缓解肝脏损伤的特征。  墨尔本肠胃病学家霍奇(Alex Hodge)参与了这次的研究。他说,此前类似的实验曾经被应用于动物,不过新结论暗示澳人的肥胖病症有了希望。他说:“实验研究显示,限制饮食,不限制卡路里,可以防止动物患上脂肪肝。虽然这次参与研究的澳人人数不多,但间歇性的禁食,确实对于健康有利。当正常饮食、计算能量摄入的参与试验者,也进行12周的间歇禁食操作后,也出现了明显的肝状况改善。” //   报道称,这些禁食者的内脏脂肪、胰岛素耐受性、血压和其它肝脏损伤程度都有所改善。  但是,据澳大利亚营养协会高级营养学家何丽甘(Aloysa Hourigan)说,减肥只是健康的一个组成部分,某些营养的缺失会在长期禁食中展现出来。

健康饮食 2021-07-29
<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