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是一种四季常青的灌木,它的根茎部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可以治疗人类的多种疾病。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种中药的神奇功效,小编特意把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介绍给大家。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1、土茯苓对人类中常见的心肌缺血很好的治疗功效,因为这种中药可以提高人体血液中丙二醛的含量,使人体血液流动速度增加,从而减轻了心肌缺血者的痛苦。 2、土茯苓是出色的妇科用药,常用于女性的外阴骚痒和外阴潮湿以及白带量多等妇科疾病,经临床证明,治疗效果还是十分出色的。 3、土茯苓具防治人类动脉硬化的作用,科学家从土茯苓的提取物中发现了大量的皂甙成分,这种物质在人体血液中的作用很大,它可以不影响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的同时,减少血管中粥状斑块的出现,从而避免了人们动脉硬化情况的发生。 土茯苓的食用方法 1、用土茯苓煮粥是它的食用方法之一,大家可以取十五克的土茯苓、加入二十克栗子和十颗大枣,然后再放入一百克的粳米,一起煮成粥状,然后食用,对人们的脾胃虚弱很好的保健功效。 2、泡制茯苓酒然后饮用也是土茯苓的食用方法之一,人们可以取六十克土茯苓、二十颗枣和当归、枸杞各二十克一起放入到一千五百克的白酒之中,然后密封十五天,就可以开瓶饮用了,这种茯苓酒对人们的肾脏很好的滋补作用。
茯苓的别名很多,的地方称之为云苓、的地方称之为松苓、还的地方人们把它叫做茯灵,不过不论是那种名称,我们都知道它们都是茯苓,都具茯苓的功效与作用。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哪些呢?我们今天来介绍一下。 茯苓的功效 如果你服用过茯苓,那么就一定会对它的功效记忆犹深。茯苓不论什么季节都可以食用,因此被人们成为四季神药。茯苓的功效也非常广泛,可以与多种药材一起使用,从而发挥更多的疗效,治疗的病症也是非常之多,不论是风、湿、还是温寒,诸多病症都可以用茯苓得到治疗。 茯苓的作用 1、茯苓具消肿利水的作用 很多人容易患上浮肿的病症,那么你可以服用茯苓来治疗,因为茯苓具非常效的利水消肿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你消除病症恢复健康。 2、茯苓具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体弱多病的人,一般就是因为免疫力降低了,这时候,你可以经常服用一些茯苓,过一断时间之后,你会感到身体变得非常健壮,这就是茯苓发挥作用了。 3、茯苓具降血压、降血糖的作用 如果你是高血压患者或者是糖尿病患者,那么,你不妨服用茯苓来治疗一下,因为茯苓不但具降血糖的作用,还可以降低血压。 4、茯苓具防治癌症的作用 癌症患者,也可以经常服用茯苓,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从而延长生命,战胜疾病。
土茯苓以根入药,根茎呈现扁扁的圆柱形,表面凹凸不平。很多人并不了解土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就常常用来作食疗之用,这是很不可取的,只了解了土茯苓的功效和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药用价值。 土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土茯苓的功效 1、土茯苓可以解毒利湿,汞中毒也能够缓解,梅毒患者可通过食用土茯苓缓解症状,汞中毒患者也可以用土茯苓治疗。 2、热淋患者可以用土茯苓治疗,土茯苓对于湿疹湿疮也很疗效,一般与蒲公英、车前子、木桶等中药一起入药。 3、痈疮红肿的病人,可以用土茯苓治疗,可以把土茯苓粉碎为细末,然后入药消肿。 土茯苓的医药作用 1、土茯苓具抗癌作用。 2、土茯苓具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 3、土茯苓具受体阻滞作用。 4、土茯苓可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5、土茯苓具镇痛作用。 6、土茯苓具利尿作用。 7、土茯苓具解除急性棉酚中毒的作用。
茯苓这个名词相信很多人听说过,但是却对它没一点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需要使用到它的,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介绍一下,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让大家都对它的关知识都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如果以后需要使用的时候,就可以一清二楚了,让自己更加放心使用。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1.现在很多的老年人都是高血压的症状,如果血压高到一定的程度,那么对于人身的就会一定的威胁的,患者可以食用茯苓来降低血压哦,在医学上也很多添加茯苓所制作成的药品,患者也可以购买。 2.现在很多人身体素质都是非常差的,特别是小孩了,大多数的小孩了都在家里,不出去外面活动,作为父母,你们可以使用茯苓煮汤或是炖一些食物给他们吃,可以效地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哦,提高抵抗力。 3.使用茯苓可以利于消除水肿哦,如果觉得自己精神不定,那也可以食用茯苓,它可以起到安神的作用哦。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食用适量的茯苓是可以起到健脾胃的效果的,对于癌症的防止也是很好的抵抗作用。 使用茯苓小提示 1.在使用茯苓的时候,可以使用它来煲汤哦,也可以使用它来炖补品,但是大家要控制它的使用量哦,如果一次性使用太多,那么会影响效果的。 2.使用茯苓的时候,大家记得不要与它药性相克的食物一起使用哦,不然很容易造成身体不适的。 3.对于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的患者,你们是不适宜使用的哦,不然对你们的身体会很大的伤害的。
下面让小编来给您介绍下茯苓的作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哦。 茯苓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 茯苓的作用和功效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剂。 1、开胃汤。 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2、茯苓薏米粥。 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3、茯苓薏米饼。 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4、茯苓陈皮姜汁茶。 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呕吐。
土茯苓的功效有哪些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仔细的学习下这个知识吧。 土茯苓 【别名】冷饭团、硬饭头、红土苓、土萆薢、山牛、土苓、山硬硬、饭团根、山猪粪、毛尾薯、山遗粮、山奇良。 【采制】 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肝、胃经。 土茯苓的功效 【功能主治】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拘挛疼痛、瘰疬、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60g;或入丸、散。或蒸露;或酿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禁忌】肝肾阴虚者慎服。忌犯铁器,服时忌茶。 【备注】 (1)用本品治梅毒,可配合金银花、白鲜皮、威灵仙、甘草等同用。现临床上主要用于湿热疮毒,常与白鲜皮、地肤子、苦参、苍术等配伍同用。此外,本品近年来在临床上用治钩端螺旋体病,有一定疗效。 (2)该品对于治疗痛风也有一定疗效 除湿,解毒,通利关节。 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下面让小编来给您具体的讲解下茯苓的作用与功效吧,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哦。 茯苓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哪些?中医认为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 茯苓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剂。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5.抗癌。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相信大家对于茯苓的副作用了解的并不是很多吧,下面和小编一起来学习下吧。 茯苓 白茯苓,就是去皮的茯苓块。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它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这种药品性味平和,是可以作食物服用的,长期吃没什么副作用。民间就有用它与其它杂粮混在一起做粥吃,药膳中这味药是少不了的。我国食用茯苓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 茯苓临床应用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茯苓的副作用 1、阴虚火旺,口干咽燥者不宜用。 2、老年肾虚,小便过多,尿频遗精者慎用。
对于土茯苓的副作用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呢?明白这个知识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哦。 土茯苓 土茯苓的副作用有哪些?中医称,有些人会对土茯苓中药过敏,服完含有土茯苓的药物会引发皮肤瘙痒,产生丘疹。 土茯苓的副作用 肝肾阴亏者慎服。土茯苓的中药后致过敏,周身皮肤瘙痒,并起散在性大小红斑丘疹。原方去土茯苓后不发生过敏症状,如再加土茯苓则过敏症状又出现。 ①《万氏家抄方》:“不犯铁器。” ②《纲目》:“服时忌茶。” ③《本草从新》:“肝肾阴亏者勿服。” 土茯苓的治病偏方分享: 1、治杨梅疮毒:土茯苓一两或五钱,水酒浓煎服。(《滇南本草》) 2、治杨梅风十年二十年,筋骨风泡肿痛:土茯苓三斤,川椒二钱,甘草三钱,黑铅一斤,青藤三钱。将药用袋盛,以好酒煮服之妙。(《赤水玄珠》) 3、治血淋:土茯苓、茶根各五钱。水煎服,白糖为引。(《江西草药》) 4、治风湿骨痛,疮疡肿毒:土茯苓一斤,去皮,和猪肉炖烂,分数次连滓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5、治风气痛及风毒疮癣:土茯苓(不犯铁器)八两。石臼内捣为细末,糯米一斗,蒸熟,白酒药造成醇酒用,酒与糟俱可食。(《万氏家抄方》土茯苓酒) 6、治大毒疮红肿,未成即滥:土茯苓,为细末,好醋调敷。(《滇南本草》) 7、治瘰疬溃烂:冷饭团,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须多食为妙。忌铁器、发物。(《积德堂经验方》) 8、治皮炎:土茯苓二至三两。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 9、治妇人红崩、白带:土茯苓,水煨,引用红沙糖治红崩,白沙糖治白带。(《滇南本草》) 10、治小儿疳积面黄肌瘦,肚子大,烦躁爱哭,啼哭无声,不想吃东西,大便失调,皮肤粗糙:土茯苓三钱,野棉花根三钱。研细末,加猪肝二两与水炖服,或米汤冲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11、治瘿瘤:土茯苓五钱,金锁银开、黄药子各三钱,白毛藤五钱,乌蔹莓根、蒲公英各四钱,甘草、
下面要给大家介绍下关于茯苓皮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小编讲的。 茯苓皮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 茯苓皮的功效与作用一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剂。 (一)开胃汤。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二)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三)茯苓薏米饼。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四)茯苓陈皮姜汁茶。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呕吐。 茯苓皮的功效与作用二 1.利尿作用 2.抗菌作用:茯苓的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茯苓对用试管法的抑菌试验结果是无抑菌作用。茯苓的乙醇提取物在体外能杀死钩端螺旋体,但水煎液无效。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另对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 4. 抗肿瘤作用 5.茯苓多糖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5.1 增加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5.2有抗胸腺萎缩及抗脾脏增大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5.3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茯苓多糖体能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即增强细胞免疫反应,并因此而激活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督系统,这与其抗肿瘤活性密切相关。 6.对血液系统的影响:6.1.能使环磷酰胺所致大白鼠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6.2.含水溶性小分子多糖的茯苓水提液能使离体健康人红细胞2,3一DPG水平上升约25%,并能有效地延缓温育过程中2,3一DPG的耗竭;静脉给药小鼠整体2,3一DPG水平显着上升。6.3.茯苓水煎剂皮下注射给药和灌胃给药均可使小鼠血浆皮质酮明显升高。 7.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茯苓煎剂按5-10g/kg 腹腔注射,对预先给与咖啡因或未给与咖啡因的小鼠,均有镇静作用。茯苓与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茯苓煎剂(10g/kg)未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用40g/kg的剂量则使麻醉时间较对照组更显着延长,随着剂量的加大,镇静指数也随之增加。这种协同作用,可能是由于它们的中枢抑制作用所致,也可能是妨碍了戊巴比妥的分解与排泄而致麻醉时间延长。 8.其它作用 8.1.乙醇提取物有使兔血糖先升高后下降的作用。 8.2.茯苓的水,乙醇及乙醚提取物对离体蛙心都有增强心脏收缩以及加速心率的作用。 8.3. 茯苓体内外均明显抑制MAO-B活性。 8.4.羧甲基茯苓多糖(100mg/kg/天)腹腔注射、12天,可对抗60Co r 射线对小鼠末稍白细胞的抑制作用,使肝匀浆细胞色素P一450含量减少,硫喷妥钠的中枢抑制作用加强。
茯苓有什么药用价值呢?下面让小编告诉您吧,希望大家能够仔细的阅读下。 茯苓 性味归经 【性味】甘、淡,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温,味淡。” 【归经】归心、肺、脾、肾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大阴,足大阳、少阳经。” ②《本草蒙筌》:“入膀胱、肾、肺。”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小肠三经。” ④《本草经疏》:“入手足少阴,手太阳,足太阴、阳明经。” 茯苓的药用价值 【功效】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各家论述 【本草语录】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⑨陶弘景:“茯苓,白色者补,赤色者利。” ⑩《本草衍义》:“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 ⑾《用药心法》:“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 ⑿《汤液本草》:“茯苓,伐肾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涩能利之,与车前子相似,虽利小便而不走气。酒浸与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真。”
下面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土茯苓的作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小编讲的知识。 土茯苓 常绿攀缘状灌木。茎无刺。叶互生,薄革质,长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5~12cm,宽1~5cm,先端渐尖,全缘,下面通常绿色,有时略有白粉,基出脉3条;有卷须。花单性异株,腋生伞形花序;花被片6,内轮细小,白色或黄绿色;雄花雄蕊6;雌花具退化雄蕊,子房上位。浆果球形,红色,外被白粉。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坡或林下。主产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四川。 产镇江、宜兴、深阳,野生山坡灌丛中;分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 土茯苓的功效 除湿,解毒,通利关节。 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1、梅毒。用土茯苓四两、皂角子七个,煎水代茶饮。 2、骨挛痈漏(筋骨疼痛,溃烂成痈,积年累月,终身成为废疾)。用土茯苓一两,有热加黄苓、黄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煎水代茶饮。又方:用土茯苓四两、四物汤一两、皂角子七个、川椒四十九粒、灯心七根,煎水代茶饮。 3、瘰疬溃烂。用土茯苓切片,或研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内吃下。 土茯苓的服用禁忌 肝肾阴亏者慎服。土茯苓的中药后致过敏,周身皮肤瘙痒,并起散在性大小红斑丘疹。原方去土茯苓后不发生过敏症状,如再加土茯苓则过敏症状又出现。
茯苓是一种中草药药材,可紧用茯苓来煮粥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茯苓粥的材料和做法步骤吧。茯苓粥的材料和做法步骤 1.茯苓粥的功效 茯苓粥是一种药粥,有更好的保健作用,茯苓粥不半时营养价值很高,同时还有很多的药用功效的,茯苓粥可以健脾补中,同时也有很好的利水渗湿的作用,有很好的安神养心的功效,可以用茯苓粥来治疗慢性肝炎和脾胃虚弱对于腹泻、烦躁失眠等症状也是有好处的,茯苓粥是一种可以长期吃的一种养生粥。 2.茯苓粥的材料 茯苓,粳米,红枣。 3.茯苓粥的做法和步骤 1)先要提前准备好茯苓粥的材料,三十克的茯苓,一百克的粳米,二十枚红枣。要先把茯苓清洗干净,我砶再搞成碎状备用,然后再把红枣清洗干净,可以把红枣切开. 2)然后再把梳取出来,再放进锅里用文火煮开,然后再把粳米清洗干净,然后再倒进锅里,和红枣一起用小火煮,再加上碎茯苓,然后再慢慢煮,直到茯苓粥煮熟了,就可以加入蜂蜜一起服用了。
关于白茯苓粥不知道大家都知道怎么做没有,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希望大家喜欢。 白茯苓粥 白茯苓粥 菜系及功效:脾调养食谱 水肿食谱 利尿食谱 减肥菜谱 健脾开胃食谱 胃炎食谱 白茯苓粥的口味 原本味 工艺:煮 白茯苓粥的制作材料 主料:粳米100克 辅料:茯苓15克 调料:味精1克,盐2克,胡椒粉1克 教您白茯苓粥怎么做,如何做白茯苓粥才好吃 白茯苓粥的做法 先将淘洗干净的粳米入锅,加入白茯苓粉和水1000毫升,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炎熬煮成稀粥,加入味精、精盐和胡椒粉即成。 小帖士-健康提示: 1. 健脾益胃,利水肿。 2. 适用于老年性浮肿、肥胖症、脾虚水肿、泄泻、小便不利等。 3. 凡阴虚无湿或老年人脱肛和小便多者不宜服。 小帖士-食物相克 粳米:唐•孟诜:“粳米不可同马肉食,发瘤疾。不可和苍耳食,令人卒心痛。” 清•王盂英:“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 茯苓:茯苓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忌米醋。
对于茯苓粥不知道大家在平时有没有听说过呢?没听说过的朋友请看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的。 茯苓粥 茯苓粥的材料 主料:粳米100克, 辅料:茯苓30克,枣(干)30克 茯苓粥的做法 先将红枣文火煮烂,连汤放入粳米粥内,加茯苓粉再煮粉沸即成。 用法;每日服2次,可酌加红糖。 茯苓粥的小诀窍 健康提示: 效用:健脾补中,利水渗温,安神养心。适用于慢性肝炎、脾胃虚弱、腹泻、烦燥失眠等症。 脾调养药膳 食物相克: 粳米:唐•孟诜:“粳米不可同马肉食,发瘤疾。不可和苍耳食,令人卒心痛。” 清•王盂英:“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 茯苓:茯苓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忌米醋。三苏长寿秘方:“茯苓粥” 此药粥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弟弟苏辙发现的。苏辙少时多病,夏则脾不胜食,秋则肺不胜寒,久服药不愈。一次,他在和朋友交谈中得知,练气功、食茯苓可治此病。于是他按照朋友所说的做了一年,果然痊愈了。 此后,他认真研究《神农本草经》等医学著作,并制作了“茯苓粥”。后把此方告诉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全家服用。 具体方法:取茯苓15克,同粳米50克煮粥,每天1剂,清晨空腹服。 功效 茯苓性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可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的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此外,还有镇静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可以缓解因肥胖、平日饮食不节导致的痛风,或者局部肌肉、关节轻微的疼痛。另外还兼有美容作用。是个既简单又有药用价值的膳食
相信很少朋友有听过茯苓益智仁粥吧,下面让小编给您具体的讲解一下。 茯苓益智仁粥 流涎属中医的“滞颐”,是唾液不自主地流出口外的一种症象。可因唾液分泌过多,吞咽障碍,或闭口不全所致,或因口腔炎症导致流涎。中医认为是由于脾胃积热和脾胃虚寒所致。茯苓益智仁粥的知识介绍 来源:《补要袖珍小儿方论》 原料:益智仁、白茯苓、糯米各30~50克。 茯苓益智仁粥的做法 将益智仁和白茯苓研为细末,再用糯米煮粥,然后调入药末,稍煮片刻,待粥稠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2次,温热服。连用5~7日。茯苓益智仁粥的功效 功效:益脾暖肾固气。适用于小儿流涎及小儿遗尿。 注意事项:脾胃积热者不宜用。 茯苓为多孔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茯苓含有p一茯苓聚糖、乙酰茯苓酸、茯苓酸、树胶、甲壳质、蛋白质、脂肪、固醇、卵磷脂、葡萄糖、腺嘌呤、组氨酸、胆碱、p一茯苓聚糖分解酶、脂肪酶、蛋白酶等成分。 药草功效 茯苓性昧甘,淡,平,具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功效,适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腹泻、遗精、早泄、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等症。 现代医学研究,尾一茯苓聚糖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经常服用可增强人体抗病、抗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