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气散寒佳品-乌药乌药是一种纺锤形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用药部位为块根乌药的功效与作用。在民间传说中,有刘阮天台山采乌药遇仙的故事。 乌药性温味辛,归肺、脾、肾、膀胱经。 具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消炎抑菌、疏气解郁、驱虫消食、消肿止痛、调理脾胃等功效。 据相关文献记载: 1、《校注妇人良方》缩泉丸:与益智仁、山药等同用,治肾阳不足、膀胱虚冷之小便频数、小儿遗尿。 2、《医学发明》天台乌药散:治寒疝腹痛,多与小茴香、青皮、高良姜等同用。 3、《和剂局方》小乌沉汤:治胸腹胁肋闷痛,常配香附、甘草等同用。特别提醒下,如果有女性痛经的朋友,服用乌药可以调理改善宫寒、气滞引起的痛经情况。 禁忌:乌药性温,可以散寒,疏气,因此有气虚之症、内热、阴虚火旺的人忌用。 养生保健,三分治七分养,记得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哦 胃胀不消化,适合吃哪些中成药? 胃胀不消化,适合吃哪些中成药? 看到这个问题时,笔者在想,是直接给大家呈上一堆胃药呢,还是先科普一下胃胀的常识,再对症荐药呢?思来想去,我还是不能一股脑地罗列出一堆胃药,那样就失去了健康科普的意义!并且,用药如同射击,要有的放矢,目标精准,切记盲目!就拿“胃胀”这个问题来说,不分清胃胀的原因,稀里糊涂用药,结果恐怕会事倍功半! 其实,胃胀有多种起因: 首先,幽门螺杆菌与肿瘤能引起胃胀。所以建议:如果朋友有胃不舒服,最好先抽时间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C13、14的呼气检测与胃镜等),在排除幽门螺杆菌与其它实质性病变的前提,再根据具体症状酌情选用中成药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其次,从中医角度讲,食积、气滞、脏腑不和(肝胃不和、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都能引起胃胀。表面上看,这三者的确有一定的连带关系。食积能导致气滞,气滞能导致脏腑不和。 这时,估计有的朋友就会说了,既然它们有“扯耳腮动”的关系,那么,是胃药就都治胃胀呗?何必要较真呢?事实则不然! 打个比方:两人因同一庄案件而犯法,那么定有一主犯与一从犯,并且等待两者的刑罚自然有重有轻!病机也是类似的道理。食积与气滞并存,必然有一主与一次。而不同的药物也有不同的专攻。比如,消食药重点针对食积,理气药重点针对气滞。所以,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下面,我就对应病机给大家举两个中成药的例子: 例一、消导化积药:此类药主要用于食积停滞。比如:保和丸:【成分】:焦山楂、炒六神曲、炒麦芽、炒莱菔子、制半夏、陈皮、茯苓、连翘 【功效】: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病机解析】:由于人的饮食不节等原因,导滞胃的消化功能失常,并出现食积,水谷不化,宿食内停等症。食物堆积必将阻塞气道并伴有气机不畅而出现胃胀的情形。这时治则就需要消食导滞的药。 【方 解】 :焦山楂、炒六神曲、炒麦芽、炒莱菔子都是消食、化积、和胃的药。四药合璧来协同增效;莱菔子不但能消食还能除胀,制半夏能降气止呕,陈皮能行气宽中,此三药在整方中配合消食药来疏通气道;另外,连翘能利尿,茯苓能利水渗湿,此两药共为佐使来完成泻浊与利水的任务。这样,整方配伍以消食为主,理气为辅,泻浊利水为佐使,合情合理地发挥了消食、导滞、和胃的功效。 【病症的典型表现】:胃脘部胀满,嗳气吞酸,排便后,胀满感减轻等。 【注意事项】:对于肝病、心、肾功能不全所导致的饮食不化、脘腹胀满者慎用此药;身体虚弱的老、弱、妇、孺慎用此药。 例二、理气药:此类药主要用于治疗气病。比如:胃苏颗粒:【成分】: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槟榔、炙鸡内金。 【功效】:理气消胀,和胃止痛。用于气滞型胃脘痛,症见胃脘胀痛、窜及两肋,得嗳气或矢气则舒缓,情绪郁怒会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等;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见上述症候者。 【方解】:紫苏梗能理气宽中;香附则被李时珍誉为“气病之总司,妇科之主帅”;陈皮也能理气宽中;香橼也善疏肝理气和中;佛手能理气和中;枳壳理气宽中,行气消胀;槟榔也能消积、行气;鸡内金能消食化积。 无需多言,一大片的理气药”汇聚一堂”,充分彰显了整药的理气消胀之能,再配以消食的鸡内金,其又共显和胃止痛之效。 【病症的典型表现】:胃脘处胀气,并且有气窜至两肋骨处的胀痛感,嗳气或放气后胃胀、痛感有缓解。总之是气胀的感觉很强烈。 【注意事项】:脾胃阴虚或肝胃郁火胃痛者慎用。老、弱、妇、孺及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用药遵医嘱。 以上是针对食积与气滞两种类型分别列举的典型中成药。此外还有针对肝气不舒而产生胃胀的和解药。比如柴胡舒肝丸(其具体方解与功效,建议大家参照阅读笔者的另一篇相关问答,这里就不再赘述)。 关注执业中药师“药文汇”,分享客观严谨的医药健康常识。
补脾最好的中成药有哪些补脾健脾第一中药? 补脾没有最好的中成药,只有在对症用药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1.脾虚即脾气虚。中医学认为,脾气虚是指脾气不足,运化失职,以食少、腹胀、便溏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具有补脾作用的中成药有多种,中医补脾以辨证论治为前提,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和病症采取不同的中成药治疗。脾虚可由不同病因所致,如久病、食积、情志内伤等,用药时要考虑这些因素选取不同药物;又因脏腑相互影响,患者多不会表现为单纯的脾虚,比如会出现脾肾两虚,肝郁脾虚,心脾两虚,选方用药时也要顾及这些兼证。 3.中医治疗脾虚除使用中成药外,还可采用中药内服、针灸等多种方法。此处仅简单介绍几种中成药的使用情况。 (1)补脾消食片:补脾健胃,消食化滞;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腹泻,食欲减退。 (2)补脾益肠丸:益气养血,温阳行气,涩肠止泻;用于脾虚气滞所致的泄泻,症见腹胀疼痛、肠鸣泄泻、黏液血便;以及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见上述证候者。 (3)补脾益肾口服液:补肾助阳,益气养阴;用于肾阳不足或肾阴阳两虚证,症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头晕耳鸣。 (4)六君子丸:补脾益气,燥湿化痰;用于脾胃虚弱,食量不多,气虚痰多,腹胀便溏。 (5)逍遥丸:疏肝养血,健脾和中。治肝郁血虚,五心烦热,或往来寒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悸颊赤,口燥咽干,胸闷胁痛,食少嗜卧,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 (6)归脾丸: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本内容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谷丰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脾胃不好,吃什么药比较好? 你好,作为一个养生少女,想给大家分享一些养生干货!要知道,适合脾虚的药有许多,每一种药都有各自的特点,不是脾虚的人用什么中成药最好,而是你最适合用哪种药,只有用对的药才能对症,一般人自己不能很好地辨别自己的体质,这就是中医大夫的职责所在了。 在中医看来,脾是我们的后天之本,主运化,可以将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那么想要治疗脾虚,就一定要根据具体的脾功能失常的状态,选择不同的中成药。参苓白术丸——如果是单纯的脾运化功能失调,患者经常出现浑身无力,大便溏稀等脾虚证的表现,可以选用参苓白术丸这类健脾益气的中成药。 补中益气丸——如果经常头脑昏沉,困倦乏力等脾不升清的症状,如果还是因为体力劳动导致的脾虚,可以选择此药。 此外,如果是因为脾虚导致的人体统帅气血不足,还可以通过人生健脾丸改善脾虚症状。如果是因为脾虚引起失眠多梦,担惊受怕,脑力劳动过度者,适合归脾丸。 另外,脾虚除了吃药的方法,还可以使用疏通经络的方式,按揉脾经阴陵泉到三阴交位置同时配合艾灸天枢穴。 有条件还可以用中药外敷。 亲爱的朋友,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点个赞呗~~谢谢您!喜欢中医的可以关注我哦!带你养生~
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和制药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药在治疗脂肪肝的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中药是中医治疗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方式,主要分为中成药、中药单方、中药复方等。 治疗脂肪肝的中成药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中成药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精华,它有副作用小的优点。治疗脂肪肝中成药很多,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中成药。 1.越鞠丸 【组成】香附、川芎、栀子、苍术、六神曲。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9克,每日2~3次 【功效主治】理气宽中,解郁消胀。适合于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炎所致的胸脘痞闷、腹中胀满、嗳气吞酸。 【注意事项】①忌生冷及油腻难消化的食物。②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③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④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⑤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⑥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⑦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⑧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2.逍遥丸 【组成】当归、柴胡、茯苓、白术、甘草等。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每日1~2次,每次6~9克;大蜜丸,每日2次,每次1丸:浓缩丸,每日3次,每次8丸;冲剂,开水冲服,每日2~3次,每次6克,或遵医嘱;合剂,每日2次,每次10~15毫升,用时摇匀;口服液,每日2次,每次10毫升。 【功效主治】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逍遥丸对肝气郁积型脂肪肝患者尤为适宜。 【注意事项】①孕妇服用时请向医生咨询。②忌食寒凉、生冷食物。③服本药时不宜与感冒药同时服用。④服用本药期间注意调节情志,不宜生气着急。⑤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⑥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脂必妥片 【组成】本品主要成分为红曲等天然药物,经现代科技精制而成。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3片。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用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及由此引起的头晕、头痛、胸闷、胸痛、肢体麻木、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等症。 4.血脂康胶囊 【组成】血脂康胶囊系以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为依据,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 【用法用量】口服,早、晚饭后1次,每次2粒,或遵医嘱。 【功效主治】本胶囊制剂能稳定而综合地调节异常血脂,对高脂血症、脂肪肝、冠心病以及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②长期服用应注意检查肌酸磷酸激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③服用抗凝血药物的患者,应适当调整抗凝血药物的剂量。 5.复方益肝丸 【组成】茵陈、板蓝根、龙胆、野菊花、蒲公英、山豆根、垂盆草、蝉蜕、苦杏仁、人工牛黄、夏枯草、车前子、土茯苓、胡黄连、牡丹皮、丹参、红花、大黄、香附、青皮、枳壳、槟榔、鸡内金、人参、桂枝、五味子、柴胡、炙甘草。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克,一日3次。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疏肝理脾,化瘀散结,用于湿热毒蕴的脂肪肝患者。 【注意】勿空腹服用,孕妇禁用。 6.木香顺气丸 【组成】木香、砂仁、香附(醋制)、槟榔、甘草、陈皮等。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6~9克,每日2~3次。 【功效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用于湿浊阻滞气机所致的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注意事项】中气不足、胃阴亏乏者忌用。孕妇慎服。忌食生冷油腻之物。 7.香砂枳术丸 【组成】木香、枳实(麸炒)、砂仁、白术(麸炒)。 【用法用量】每次10克,每日2次。 【功效主治】健脾开胃,行气消痞。适用于脾虚气滞,脘腹痞闷,食欲缺乏,大便溏者,本药剂对脾气虚弱型脂肪肝患者尤为适宜。 【注意事项】在服用本丸期间,忌食生冷食物。 8.香砂六君子丸 【组成】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9克,每日2~3次。 【功效主治】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适合于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炎所致的胸脘胀闷,呕吐泄泻。 【注意事项】①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②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③小儿、年老体弱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④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⑤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生或药师。
专家解答:中成药方便实用,比较适宜脂肪肝的治疗。但在家庭保管中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适量。适当储备中成药,家庭自备中成药不宜太多适量为宜。 2.注意使用日期。药品的使用期与药品的有效期概念不同。药品的使用期是指储存一定时间后,质量发生变化的药品所规定的使用期限,到期检查合格还可继续使用;中成药保管妥当,使用期一般可适当延长。药品的有效期是指药品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能够保证质量的期限。 3.注意外包装检查。购药时注意外包装检查,观察包装盒(袋)有无破损、水渍、内外包装的说明是否一致,内包装封口是否严密。 4.妥善存储。家庭用药应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玻璃橱、抽屉、药箱内),避免日光直射、高温、潮湿。如家庭用药更换了包装瓶,一定要加药品标签,写清药名、规格、用量等。 5.防止变质污染。中药口服液、糖浆剂、合剂开瓶后要及时用完,未用完的应放阴凉处存放(最好冰箱保存),并尽快用完,以免发霉、发酵变质。如药品出现变色、有气泡、变味等,不可再服用。
用中成药养颜不要太盲目 用中成药养颜不要太盲目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成药也不能像食品一样长期服用。有些爱美的人士喜欢用中成药养颜。其实,中成药也是一种药物,过量使用可能会损害身体健康,起到反效果。因此,爱美的人们不要迷信中成药养颜的说法。 专家指出,养颜类药品特别是含有大黄、芒硝等配方的中成药,消费者切不可无病买来保健美容,否则可能损害身体健康,起到相反的作用。有些人因长期服用养颜类中成药而导致了药物性肠炎。这是因为这些养颜类中成药中大都含有大黄等主要配方,而大黄性味苦寒,久服损伤脾胃,还可引发黑肠并肾结石、膀胱结石等病症。 研究规定,含大黄属(大黄根)等植物药的生药、生药配制品及提取物,只能短期用于便秘,而不能用来助消化、净血、减轻体重等,连续服用不得超过1至2周。而有些企业为了牟利,一般未标注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有些中成药产品甚至在没有任何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大胆地在包装上打上“常服有益健康”的字样。 可见,中成药并不是最佳的养颜妙方。美容养颜的最好办法是健康的心态、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锻炼,切不可轻信有什么灵丹妙药。
四种中成药吃了让你更美 四种中成药吃了让你更美 下面的四种中成药都有着很长的历史,被多个朝代的中医临床检验过了,它们用在保健美容上,可以将说明书上的每天两次或者三次,变成每天一次,剂量上相当于治疗剂量的三分之一。四种中成药都是补脾的,而脾虚是气色不好、皮肤憔悴、身体变形的内在原因。 五苓散: 五苓散也是针对脾虚引起的水肿,针对的人火力更弱一点儿,这种人不仅不爱喝水,尤其不敢喝冷水。五苓散可以用“补中益气丸”配合“参苓白术丸”替代,借前者的温补之力增加后者的利水效果,每天服用一到两次,到症状减轻就可以酌减或者停用了。 人参归脾丸: 也是针对脾虚的人,主要表现在失眠。他们多是脑力劳动者,除了失眠,也会有消化能力弱、容易疲劳等症状。人参归脾丸不是安眠药,它是通过补血来安神,改变失眠状态。这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所以,不要等到晚上睡觉前吃,可以每日吃三次,如果情况不严重,可以吃治疗量的一半,坚持吃到睡眠情况改善。 参苓白术丸: 能通过补脾而利消肿。如果年过四十,总是面部有些水肿,喝了水就要小便,而且总是觉得不解渴的人,可以用这个药试试。参苓白术丸中有可以健脾的,还有可以利水的成分,因为药性很平和,脾虚的人可以长期吃,至少保持每天一次的量。 补中益气丸: 针对的是容易疲劳,总觉得有气无力的人。身材可能是消瘦的,面色也发黄或者偏白,这种人适合把补中益气丸当保健药吃。补中益气丸每天吃一次,可以坚持吃到症状改善。
多数人对于中成药存在“中成药无毒或毒性小”的错误认识,实际上,众多中成药也存在着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下面跟随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了解一下吧! 中成药不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万能药,误用滥用药物不仅会延误病情,还可能产生不良反应,造成药源性伤害。很多人人在购买非处方中成药时,缺少对药物的正确认识,更容易错误用药。 感冒时,更多人选择的是喝水七天好,不吃药一个星期好。当症状比较严重时,很多人也会选择买中成药来吃,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等等,这些非处方的感冒类中成药容易买到,但是适用症却不同,你用对了吗? 感冒清热颗粒 感冒清热颗粒主要成分是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功能是疏风散寒,解表清热,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鼻涕流清、咳嗽咽干。感冒清热颗粒不宜久服,风热感冒者要慎服。 板蓝根 板蓝根颗粒是单味中药构成,有抗病毒的作用,煎剂或水浸液对多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很多人喜欢喝板蓝根预防感冒,其实,板蓝根性寒味苦,适用于体内邪热所致的风热感冒,不适用于风寒感冒,而且,对于脾胃虚弱、体质虚寒的人更不适用。 藿香正气胶囊 藿香正气颊囊主要是广藿香、白术(炒)、厚朴(姜制)、法半夏、紫苏叶、白芷、陈皮、茯苓、桔梗、甘草、大枣、大腹皮、生姜构成。其主要功能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对于头痛昏重、呕吐泄泻的胃肠型感冒适用,但是不适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感冒,而且藿香正气胶囊含有较大量的理气化湿中药,孕妇禁用。 治感冒的中成药,是我国民间的常用药物,用它治疗感冒,方便易行,深受欢迎。但用中成药治疗感冒,决不能盲目滥用,必须根据中医理论,辨证选用。用之得当,功效神奇;使用不当,不但无效,甚或适得其反,使病情加重。现将中医对感冒的辨证分型及应选用的中成药,简述如下: 一、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多稀白痰;苔薄白,脉浮。应选用发散风寒的辛温解表药。如九味羌活丸,或参苏理肺丸、通宜理肺丸,不能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误用会加重病情,或迁延不愈。 二、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宜胀,咽喉红作痛(或胀痛),或口干欲饮,咳嗽,咯痰黄稠,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应用清热宣肺的辛凉解表药,如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不能选用羌活丸、理肺丸,误用会引起体温升高,咽痛加重。 三、感寒湿滞:外用风寒表证,发热严守恶寒,体温不高,头痛。内有痰湿中阻,胃脘满闷,恶心呕吐,腹痛泻下。可选用解表化湿的药物;藿香正气丸或藿香正气水。不可用保和丸、山楂丸。 四、表里双感:壮热憎寒,头痛目眩,口苦口干,咽喉肿痛,或咳呕喘满,大便秘结,小便赤涩。应选用表里双解,解表清里药,如防风通圣丸。 五、气虚感冒:身体素虚,抵抗力低,平时易出汗,不耐风寒。证风身倦乏力,食欲不振,轻度发烧,鼻流清涕,常缠绵日久不愈,或反复感冒。此型不应专事疏散,用一般感冒药疗效不好,当扶正祛邪,益气解表。可用补中益气丸治之。 总之,中成药不是补药,也不是万能药,不正确的服药也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要对非处方的中成药有正确的认识,在自己不知道该吃哪种药的情况下,应该去咨询专业的医师或药师,合理、安全、有效的用药。
脾肾阳虚是困扰现代人的一种普遍性疾病。因为人体的负荷往往超过一定的限度。所以身体阳气虚弱不足,如果这种虚弱持续时间更久,会导致脾,肾阳气严重不足的情况。长此以往,会引发身体多方面出现问题,严重的威胁我们的健康和日常生活。所以我们需要使用一些中成药进行调理,那么哪些是我们应该吃的呢?从下文一起了解下吧。 脾肾阳虚吃什么中成药 1、桂枝防风煎汤送服肾气丸 这种中成药方便容易携带,所以即便是出远门也很容易随身携带。我们都知道,脾肾阳虚的一些症状反应,比如会出现胃肠道虚弱从而出现腹泻或者便秘这两种极端的情况,影响我们的肠胃道健康,饮食方面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对身体也是大大不利的,而通过食用这种药丸,情况却可以得到大大的缓解。 2、苏叶生姜煎汤送服右归丸 比起上面这种药丸来说,下面的这种药丸可能起效没那么快,但是效果还是很显著的。而且起效慢的原因也是因为药性的相对微弱,所以对于身体的副作用也更小,对于一些原本胃肠道功能就弱化的人来说,是比较适合的,食用起来不会伤害我们的肝脏和肾脏。 3、复方补骨脂冲剂 介绍了两种药丸,接下来的这一种是冲剂,味道有些清苦,但也是治病的良药,可以对我们的肠胃道健康起到调理的作用。而且中成药的好处就是可以从根本上来解决一些身体出现的疾病。达到固本培元的目的,所以我们平时也可以选择食用他们进行调理哦,可以帮助你改善脾肾阳虚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