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拥有两幅面孔,这两面孔截然不同,可以说互为反面。一副是阴鸷枭狠,一副是慈眉善目,前者用来对待官员,后者用来面对百姓。 朱元璋的阴骘枭狠,不必多说,为整治贪官污吏,朱元璋制定史上最惨无人道的酷刑,如剥皮揎草等等,让人不寒而栗。不仅对待贪官污吏,凡可能威胁其地位的权贵勋臣,乃至其亲属好友、门生故吏,均遭到朱元璋的残酷镇压。 而另一方面,他却体恤民情,爱惜民力,极可能地满足百姓生存上的需求,下令在全国各地设立福利机构,以救济那些贫苦孤弱无依之人。朱元璋也非常关爱老者,洪武十九年,便曾下诏颁布天下,“若贫无产业年八十以上者,月给米五斗、肉五斤、酒三斗,九十以上者,岁加赐帛一匹、絮一斤”,给全国的老人发放福利。 朱元璋之所以拥有两副面孔,与他早年的生活息息相关。朱元璋出身贫寒,深知民间疾苦,深受贪官污吏欺压,因此,他对贪官污吏有种刻骨铭心的仇恨,即使做了皇帝,还是对官僚集团充满不信任,却对曾经与之朝夕相处的平民百姓有种天然的亲切感。 因此,朱元璋的治国政策,也是偏向平民百姓,不仅在生活上给予平民百姓照顾,也尽可能地让平民百姓参与国家治理。 朱元璋拥有底层百姓的朴素情怀,十分敬老,认为他们阅历丰富,处事公道,所以,下令在全国各地挑选一批具有见识才干,德高望重的老人做官,主要担任乡里基层干部,号为乡老人,负责乡里民事纠纷、宣扬教化等朝廷无法直接管理的事务。 当时,各地官员每三年便要入京朝见朱元璋一次,为了检验乡老人的工作成绩,了解基层状况,朱元璋下令让乡老人们跟随官员入京,并接受朱元璋的召见和询问。与官员一样,乡老人也要接受考核,称职者留任,低劣者罢免,甚至惩罚,而优秀者,则可能受到重赏。 洪武初年,便有一位优秀的乡老人,受到朱元璋的破格提拔。此人名叫金大节,今浙江海盐县澉浦镇人,有一年,他跟随当地官员入京朝见朱元璋。朱元璋召见官员后,便亲自招待金大节等全国乡老人,向他打探基层情况。 由于当时明朝建立不久,各地流寇作乱此起彼伏,朱元璋为了解基层治安状况,也为考验这些乡老人的胆识和应对能力,于是问道:“现在还有人造反吗?” 这个问题虽然简单,却不好如何回答,如果回答还有人造反,岂不是说明天下尚未太平,或者有影射朱元璋不得人心之嫌?但如果回答没有人造反,天下盗贼已平,万一有人造反,这岂不是欺君之罪?况且,谁能保证自己所在的区域没有流寇? 因此,在场的乡老人虽多,却无人敢回答,除了有一个例外。这个例外便是金大节,当全场静默气氛越来越压抑的时候,他大声说了八个字:“捕获已尽,唯恐复生!”意思是说,虽然盗贼已经诛灭殆尽,无人造反,但朝廷仍然不可掉以轻心,以免死灰复燃。 这个回答,言简意赅,且无懈可击,既称赞了天下太平,又没有落下把柄,因为金大节已经提到唯恐复生,即使将来有人造反,也不能说他欺君。朱元璋非常高兴,认为金大节有胆识且应变能力强,与那些唯唯诺诺之辈截然不同,于是下令升金大节为知府(上异之,即擢为知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大家好嫪毐和赵姬,我是一名喜欢阅读历史的学者。下面是我的观点,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关注。 赵姬和吕不韦早有私情,但是随着秦始皇一日日成长,吕不韦就开始担心了。他担心自己和赵姬的奸情有一日被长大的秦始皇发现,自己必将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他就把嫪毐送入宫陪伴赵姬,来顶替自己的位置。赵姬十分喜欢这个男宠,所以后来嫪毐权力越来越大,这也是吕不韦没有想到的。关于赵姬有没有参与嫪毐作乱,我认为是没有的,原因如下: 一、嫪毐的地位 嫪毐只是吕不韦送给赵姬的男宠,只是供赵姬享乐之用。嫪毐能有后面的地位,是因为宫中寂寞,任何女人都受不了这独处深宫的孤独之苦,所以才会有赵姬对嫪毐的宠信,换句话说,是太依赖嫪毐这个男人了。 二、赵姬与嬴政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赵姬与嬴政是母子关系。虎毒且不食子,赵姬没有任何理由去帮自己的男宠叛乱自己的亲生骨肉。血溶于水的关系,不是轻易能够放弃的。换言之,假设她帮嫪毐推翻了嬴政的帝王,赵姬本人又能够得到什么好处?嫪毐还能够对自己唯命是从吗?想必这一点,她作为一个女人,比谁都清楚。 三、赵姬是个不懂政治的女人 在秦王成年之前,按照律法,赵姬的权力是秦国最高的。然后她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先后吕不韦和嫪毐都有私情。嫪毐本只是个男宠,然而作为太后的赵姬不仅让他富贵,让他权倾朝野,举国不得安宁。从这一点来看,赵姬根本一点不懂政治,赵姬只是想要个男宠,让他富贵即可,何必让他参与朝政?一个不懂政治的女人,谈何参与反叛,还是反叛自己的儿子,只不过是个被人利用的可怜女人罢了。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如果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讨论,觉得有帮助的朋友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