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永(1922.10~2007.08),男,河北省高阳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中共安徽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党组副书记,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原副主任。享受省长级医疗待遇离休干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侯永国籍:中国出生地:河北省高阳县出生日期:1922年10月15日逝世日期:2007年8月5日职业:原中共安徽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信仰:共产主义性别:男 人物生平2 侯永,1922年10月15日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194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4月至1945年8月先后在村抗日救国会、高阳县青年抗日救国会、安新县青年抗日救国会、冀中九分区武委会、北岳区党委农村调查组、区党委组织部、晋察冀分局组织部工作,先后任主任、秘书、部长、主任、冀中青救会参加延安反法西斯青年代表大会代表、组员、干事。1945年9月至1950年9月,先后在晋察冀中央局组织部、中央华北局组织部、河北获鹿县委工作,任干事、秘书,县委副书记、书记。1950年10月至1966年12月,先后在政务院华北事务部办公厅、华北行政委员会主席秘书室、中央华北地区工作部办公室、中央书记处第四办公室工会组、中央办公厅群众工作组、中央西北局调查研究室工作,任秘书、主任、副主任、副组长、副主任。1967年1月因“文化大革命”受冲击被迫停止工作。1975年9月至1978年12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秘书长、自 人物评价3 侯永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他都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将个人生死、得失置之度外,对党忠心耿耿,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克服敌后抗战的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组织宣传发动群众,与日寇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在解放战争时期,带领获鹿县人民,深入开展土地改革,发展生产,积极支援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以后,侯永同志服从党的需要,先后在中央和地方的多个部门担任领导职务,他恪尽职守,勤奋工作,为党的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粉碎“四人帮”以后,侯永同志担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协助省主要领导分管安徽的对外宣传和对外贸易工作。他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树立安徽良好的对外形象和发展安徽对外经济
侯永奎,北昆演员。直隶(今河北)饶阳人。幼年从师学艺。工武生。十五岁登台。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赴日本演出昆剧。后参加荣庆社,演出于京津一带。建国后,任北方昆曲剧院教员、艺委会副主任。以演《林冲夜奔》、《单刀会》、《武松打虎》、《虎牢关》等戏著称。 目录 1基本资料 23昆曲演员4著名戏段5拜师 基本资料1 中文名:侯永奎国籍:中国出生地:河北饶阳出生日期:1911年9月26日逝世日期:1981年6月22日职业:北昆演员代表作品:《林冲夜奔》等 2 侯永奎,男,北方昆曲演员。河北饶阳人。从郝振基、陶显庭、王益友、张文生等学戏。演武生。十五岁登台,以《夜奔》、《打虎》、《蜈蚣岭》、《虎牢关》等剧著称。后拜名武生尚和玉为师,艺事精进。1928年随韩世昌东渡日本演出数月。此后又曾与荀慧生、童芷苓等人合作演出昆剧和京剧。在天津与郝振基、陶显庭、马祥麟组织“荣庆社”,演出于京津一带,有“活林冲”之称。解放后,先后参加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实验歌剧院、中国舞蹈学校、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古典舞并担任导演。1957年北方昆曲剧院成立,任教师和艺委副主任,除传统剧目外,还演出了新编历史剧《文成公主》、《吴越春秋》等。1958年在《红霞》一剧中,成功地创造了红军赤卫队长赵志刚的形象,为昆曲推陈出新做出了范例。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诞辰:1912年,农历壬子年。 昆曲演员3 侯永奎便装照侯永奎,男,北方昆曲演员。原是河北省玉田县人,父亲侯益才以后在河北省饶田县千民庄安家落户。祖辈原是满族,贫农家庭。父亲侯益才和叔叔侯益太在1887年入河北玉田益和昆弋科班学艺,都是河北昆弋著名演员。母亲系河北省饶田县人,家庭妇女,汉族。侯永奎先生七八岁开始随父亲在昆弋班社学艺,先后师从郝振基、陶显庭、王益友、张文生、张荫山等著名昆弋演员。在众多明师的教授和父亲、叔叔的指导下,勤奋刻苦,打下了坚实的武功基础。当时,河北昆弋相当兴盛,尤以武生、花脸为主的剧目倍受广大老百姓的欢迎。所以,昆弋界对武生演员的选择也格外严格。侯永奎先生嗓音高亢、响亮,体形高大、灵活,加上聪明、内秀,很有灵气,大家一致认为他具备学习武生的条件,并可兼学花脸。 著名戏段4 侯永奎先生所学的开蒙戏为《芦花荡》,由王益友教授,以后王益友又陆续教授他《夜奔》、《探庄》、《雅观楼》、《夜巡》、《蜈蚣岭》、《打虎》等戏。陶显庭先生教授他《单刀会》、《斩秦琪》、《华容道》、《麒麟阁》、《倒铜旗》、《闹昆阳》、《钗钏大审》、《兴龙会》、《功勋会》、《闹花园》、《别母乱箭》、《对刀步战》、《火判》、《通天犀》等戏。郝振基先生教授他《安天会》等猴戏。他还曾向其他几位老师学习,并加工了很多昆曲优秀传统剧目。侯永奎先生一边学习一边参加演出,这使他的技术突飞猛进,年纪虽小,但已初露锋芒,14岁那年在保定演出《芦花荡》大受欢迎。王益友先生感到他确是可教之材,大有发展前途,于是格外器重,精心培养。就这样,在王益友先生和其他老师的栽培下,侯永奎先生逐一将短打、长靠武生、花脸戏都掌握之外,还学了文、武老生戏,成了一个能唱、能做、能翻、能打,各方面都比较全面的演员。他15岁使已在河北一带演红, 拜师5 后拜名武生尚和玉为师,艺事精进。1928年随韩世昌东渡日本演出数月。此后又曾与荀慧生、童芷苓等人合作演出昆剧和京剧。在天津与郝振基、陶显庭、马祥麟组织“荣庆社”,演出于京津一带,有“活林冲”之称。解放后,先后参加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实验歌剧院、中国舞蹈学校、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古典舞并担任导演。1957年北方昆曲剧院成立,任教师和艺委副主任,除传统剧目外,还演出了新编历史剧《文成公主》、《吴越春秋》等。1958年在《红霞》一剧中,成功地创造了红军赤卫队长赵志刚的形象,为昆曲推陈出新做出了范例。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享年70岁,学艺、演艺生涯近50年。出生:1911年9月26日,宣统三年(辛亥)八月初五日;逝世:1981年6月22日,农历辛酉年五月廿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