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也个:—–昨天 (2)明个:—-明天 (3)前儿:前天 (4)后儿:后天 (5)年四(si):去年 (6)麻麻亮、麻明儿—-黎明 (7)制哒da—–这里,这边 (8)阿打:哪里 (9)大圆:周围、附近 (10)雾哒wuda—–那里,那边 (11) wei回—–那次 (12)额 —–我 (13)撒:是头的意思。 (14)胳肢窝—–腋窝 (15)脖项 póhàng:脖子 (16) 胳膊拐拐:肘。 (17)克齐盖—–膝盖 (18) 厥(jue)—-脚 (19)圪蹴——蹲着 (20)沟子—-人、猪、牛等的屁股, (21)“沟子蹲”:跌倒了。 (22)“沟子客”意阳奉阴违的人。 (23)舔沟子:巴结。 (24)“尖尖沟子”坐不住:爱动的人。 (25)莫咪眼:事情没门。 (26)顺眼:好看。 (27)嘛眼:麻烦。 (28)伤眼:难看。 (29)玩心眼:勾心斗角。 (30)瞪白眼:死不认账。 (31)干瞪眼:束手无策。 (32)翻白眼:另眼看。 (33)害红眼:盼人穷。 (34)白眼狼:不讲亲情。 (35)死心眼:不灵活。 (36)电棒—–日光灯 (37)缸缸—–茶杯 (38)电壶—–保温瓶 (39)瓦瓮——瓦缸 (40)措措:簸箕 (41)现把:现金。 (42)长虫—-蛇 (43)咕嘟—-骨头 (44)死巴牛:蟑螂 (45)门道:门楼内。 (46)道道:一则为“横杠”;二则为通道。(47) 门口:门外。 (48)(擦擦)cācā—-口袋 (49)耳瓜——-耳光 (50) 六—–绿 (51)碎娃-小孩子 (52)月娃—婴儿 (53)麻米儿:不讲理、不明事理的女人 (54)啬(seī)皮:吝啬鬼 (55) 瓜熊——傻瓜,白痴 (56)人来疯:小孩当有客人在时难缠之意。 (57)“屋里人”:关中人,常把已婚妇人叫“屋里人”。 把男人叫做“外头人。 (58)二百五——半吊子。 (59)莫嘛达:没问题。 (60)乡党: 指乡里,同乡人。 (61)biangbiang面:是关中人爱吃的面食,这种面条特点是宽而薄,口感很好,面条像裤带就是指这种面条。 (62)(孩)hái:鞋。 (63)买亥——-买鞋 (64)富儿:裤子。 (65)谝:聊天,说话 (66)试合:试一试 (67)一案子起:一边去 (68)(咥)die:吃的意思,有时引申为打别人时也叫咥。 (69)列远:一边去 (70)花搅:开玩笑、恶作剧、取笑 (71)日决—–批评,训斥。 (72)包:不,例如“你包社列”就“是你别 (73)日弄人:故意整人 (74)合适:满意 (75)糟怪:撒谎 (76)怯火:害怕。 (77)“日它列”——表示东西坏了。 (78)扎势:摆架子,打肿脸充胖子 (79)批干——多管闲事 (多嘴) (80)谝一哈—–聊天,说话 (81)揍啥-干啥 (82)绊跤—摔倒了,摔交。同栽个“前爬扑”。相反的则是“绊了个仰bang朝上”。 (83)木了:吓呆了,做动词又兼有害怕之意。 (84)磳(zeng):厉害。这人磳的很。 (85)“克哩吗嚓”——是快些的意思 (86)难畅:困难,不容易办的 (87)产活:好,舒服 ;也指衣服刚好合适 (88)木乱:不舒服、不适,思绪烦乱 (89)骚轻:热情过分,讨好献媚之嫌 ;也有狂、张狂的意思。 (90)“倭也” 指人漂亮,娇美。如:“你看伢小伙娶的媳妇多倭也!”;指事情办停当,令人满意。如:“那人心细,活做和倭也,没啥弹嫌的”!;指屋舍整洁入眼。如“你呀娃把屋拾掇得倭也!” (91)马卡:差劲 (92)罢啦:一般,还行、过得去 (93) 麻达:麻烦、问题 (94)幕囊:做事不利索 (95)细法:细致、仔细 (96)立马:立即、立刻。 (97) “嫽”(liao)杂咧:很好,很美 (98)扑西来海:邋遢、不整洁、不干净 (99)次吗愣登:不机灵,迟钝 (100)克里马擦: 快点 (101)疙瘩马西一和滩:乱七八糟一大堆 (102)恓惶—–可怜 (103) 丧(三声)眼: 没有眼色,丢人的意思 (104)毕啦 : 完蛋了,指事态无可挽回。 (105)都成怂啦:都成什么样了啊? (106)忒:很好,很棒 (107) 迷着哩-不开窍 (108)能?(chua):chua在本地属于不文明用语,但加上“能”意思就是“能干什么”形容某人无能,办事不力。如:日八?chua—–一般特指不大好的意思,同于“没眉眼”。 (109)知不到- 不知道 (110)咋咧吗—怎么了 (111)怪米式眼—–奇怪,难看 (112)难缠—–困难,不容易办的 (113)黑红不论—–无论如何 (114)么法—-无可奈何,没办法 (115)指屁吹灯:言不堪用之意。 (116)卜当:可怜之意。 (117)含地—–(吃盐)咸地 (118)嘎:是钱,如:值嘎,发嘎(119)把“船”:念“栓(shuan)”; (120)把“就”:念“奏(zou)”; (121)把“我”:念“饿(e)”; (122)憋:吃撑着了。 (123)眼窝:眼睛 (124)朴稀赖嗨(pu、xi、lai、hai)—不爱收拾,不爱好的意思。他的同意词有“啦利 啦 撒(la、li、la、sa) (125)扎势:爱装腔做势,讲排场 (126)三槌两梆子—快捷、利索的意思。他的同义词:克里马擦 (127)吹牛—说大话。他的同意词还有“吹牛皮”、“胡吹冒撂”。 (128)促轰人——捧场。 (129) 稀忽儿——差一点、很悬忽的意思。 (130)喔(o)——那的意思。 那个人,叫喔(o)个 人。 (131)失塌——坏了的意思。如:东西坏了叫失塌哩;事办砸了叫办失塌哩。塌:坍塌烂了的意思。 (132)踅(xue)磨——指有企图地现场勘查活动即(133)“踩点”,一般有点不太光明正大的意思。如:失窃后的人,常说的那句话“贼早在喔(wo)达都踅摸几回了” (134)(?)cuan——香。 (135)膈应——难受,心里不舒服。 (136)(巧)qiao——麻雀。 (137)贼——心眼多。wo(那)人贼的很。 (138)年传:说话 (139)遭怪:说谎 (140)迷瞪——睡一会儿
刘邦,即汉高祖,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汉五年,刘邦在垓下之战中击败西楚霸王项羽,随即率领诸侯军以风卷残云之势歼灭项羽残部,在诸侯和大功臣的拥立下,即皇帝位于定陶汜水之阳。刘邦即皇帝位之后,却没有定都他的大本营关中,而是定都在洛阳,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关中离刘邦的故乡丰沛太远了。 刘邦在丰沛起家之前,曾做过沛县的泗水亭长,做亭长时,刘邦就去过咸阳,咸阳就在关中,从丰沛到咸阳,实在是太远了,所以一些年之后,刘邦为沛县送刑徒到关中,刚送到丰邑西边大泽时,就跑了一些人,刘邦计算了一下,照着那样的速度跑下去,不用等到关中,刑徒就跑光了。虽然刘邦后来靠着关中击败项羽,关中也成了刘邦的大本营,但刘邦不是关中人,刘邦部下的将军也大多不是关中人,考虑到大家的思乡之情,刘邦就没把都城定在关中。定都洛阳之后,曾有人建议刘邦迁都关中,刘邦问群臣意见,他的将军大多是函谷关以东的人,将军们都反对迁都关中,这就很明显了,这充分说明,他们跟项羽一样,不想离故乡太远。 其次,刘邦想跟周王室一较高下。 在刘邦把都城定在洛阳之后,一个叫娄敬的小官求见刘邦,刘邦虽是皇帝,但却没什么架子,小官求见,刘邦也见了。娄敬一见到刘邦,就问刘邦,陛下定都洛阳,是想跟周王室“比隆”吗?刘邦没有迟疑,直接给出了肯定回答。听到刘邦的回答,娄敬直言不讳地指出,刘邦得天下和周王室得天下的路径完全不同,周王室是靠着世代积累的恩德和民心,才击败了商纣王,而刘邦主要是靠强大的武力破秦灭楚,一旦刘邦或刘邦后人的武力不再是天下第一,就会有人重复刘邦当年的故事,那时候,洛阳那样的地盘根本不足以守住,而关中易守难攻,即便有人谋反,只要中央决策机构没有失灵,完全可以靠地利、资源、人口优势迅速平叛。刘邦认为娄敬说得对,便打算迁都,后来又征求了张良的意见,终于迁都关中。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为什么有个外号叫“铜马帝”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新朝末年,刘秀跟随大哥刘縯起兵并加入绿林军。刘縯、刘秀兄弟凭借过人的才能很快跻身绿林军的核心领导层,刘秀更是著名的昆阳大战立下盖世功勋。可是过人的功绩却给刘氏兄弟招来了大祸。 因为刘氏兄弟的能力强、功劳大,所以其他绿林军领袖担心这两兄弟(主要是刘)当皇帝后不好控制,便拥立没什么功劳的刘玄称帝,是为更始帝。刘縯对此极为不满,与更始帝的矛盾迅速激化。 更始元年(23年),刘縯被更始帝所杀,刘秀的处境也岌岌可危。为了保命,刘秀想尽办法掩盖对大哥之死的悲痛与对更始帝的不满。最终被刘秀骗过的更始帝派他镇慰河北州郡,算是死里逃生。 然而镇慰河北对刘秀是才出死地又入危局,当时河北有众多强大的割据势力,而刘秀却只有一根更始帝给的节杖,以至于被打得满地图跑。后来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刘秀总算是在河北站稳了脚跟。 站稳脚跟之后,刘秀将河北的根据势力全部击败并收编。在刘秀收编的河北割据势力中,规模最大的就是以起义农民为主的铜马军。收编铜马军让刘秀获得了几十万人,一跃成为天下最强的势力之一。 在收编铜马军期间,刘秀正式与更始帝决裂。正因如此,当时被更始帝统治的关中地区便给刘秀起了外号叫做“铜马帝”,意思是依靠铜马军起家的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中女人 主题曲 名 叫—女子 十七呀十八呀,小女子我呀,擦粉又戴花呀拉手手亲口口歌词; 二十七二十八,我和哥哥呀,苞谷地里玩耍耍、骑马马; 三十七三十八,扑里扑通生娃娃; 四十七四十八,我的哥哥呀,把我撇下咧,我干哭没办法, 哎呀哎呀呀,哎呀哎呀呀。 ============ 片尾曲叫‘说好不分手’ 太阳摸着月亮的脸, 荷花漂在那渭水旁, 忧伤飘在了嘴唇上, 三九天 不下雪;六月六 柳丝长。 大风吹来你走不走,说什么也要拉住你的手, 说好不分手,说好不分手, 咱俩亲口口、拉手手,亲口口、拉手手。 苦乐村官电视剧演唱的歌曲? 电视剧《苦乐村官》演唱的歌曲是《亲口口拉手手》,是由云飞、王二妮演唱的一首歌曲。 《亲口口拉手手》 演唱:云飞、王二妮 一对对绵羊 并呀么并排排走 哥哥能什么时候 拉着那妹妹的手 哥哥你有情 妹妹我有意 你有情来我有意 咱二人不分离 三月里桃花花开 妹妹你走过来 蓝袄袄那个红鞋鞋 站到哥哥跟前前来 想你呀真想你 实实地想死个你 睡到半夜我梦见你 梦见咱俩一搭搭里 我要拉你的手 还要亲你的口 拉手手亲口口 咱们俩个圪捞捞里走 想你呀真想你 实实地想死个你 睡到半夜我梦见你 梦见咱俩一搭搭里 我要拉你的手 还要亲你的口 拉手手亲口口 咱们俩个圪捞捞里走 我要拉你的手 还要亲你的口 拉手手亲口口 咱们俩个圪捞捞里走 拉手手亲口口 咱们俩个一搭搭走 扩展资料: 《拉手手亲口口》是歌手云飞和王二妮演唱的一首对唱歌曲,发行于2013年,收藏在专辑《云飞传奇中》。 2017年5月27日,云飞来到榆林市神木县,参加这里的“城古·天汉坊”群星演唱会,与王二妮合唱的一首《拉手手亲口口》 云飞,1978年8月27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歌唱家,北京歌剧舞剧院独唱演员。
知道的太多了,保守的说,不下百首,唐宋豪放、婉约大家都有好诗词奉献,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丛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王建的“冷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苏轼的“明月几时有中秋的古诗?把酒问青天”,喜欢曹雪芹的“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太多了,不能一一枚举,读来就是一种享受。 中秋赏月我会说什么样的古诗 楼主下面就是赏月的了 希望你喜欢。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搅团是陕西的农家特色美食搅团的做法,通俗来讲它就是一道“用杂面搅出来的浆糊”。具体详细的搅团来历并没有很清晰的记录,有过的一段传说是诸葛亮在西北屯兵(也就是现在陕西岐山)的时候,因为久攻不下,但同时又不想撤兵,士兵在清闲的时候,就在当地大力开展农业,来保证军需粮草的充足。因为经常吃面食,士兵们都有些厌倦,为了调节大家的情绪诸葛亮就发明了这道美食,起名为水围城,也就是现在的搅团。搅团做法比较单一,但吃法却有很多种,甚至可以花样翻新。最常见的吃法就是水围城,就是趁热将锅中的搅团盛出来一团放入碗中,再浇上调好的酸汤,放上油泼辣子,顺着汤搅匀,吃的时候要从碗边开始吃,夹一筷子在喝口汤,味道真是美。配着搅团来吃的酸汤种类有很多中,有用地道的萝卜缨渍而成的,可以渍成酸菜的配着搅团一起吃,为搅团增色不少。 做好的搅团非常软和,除过做成水围城热吃,也可以放凉拌着来吃,热搅团一出锅,舀出来一些晾于案板上,等到其冷却下来的时候,直接用刀将已经变凉的搅团切成薄条,像拌凉粉一样,直接拌着吃。在之前搅团只有玉米面的,那时候白面非常的精贵,很少用来做这种杂粮饭。现在搅团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白面的,另一种就是玉米面的,就西安当地人而言玉米面做成的搅团口感要胜于白面做的,玉米面更筋滑,白面比较软和,不过两者的味道也都是不错的。 陕西关中苞谷面搅团怎么做? 陕西关中苞谷面搅团怎么做? 谢谢悟空小秘书! 陕西关中苞谷面搅团是陕西关中人最爱吃的一道家常便饭,也是美食,做法简单。现介绍操作程序如下: 一,食材:新磨苞谷面500克,菠菜500克,小点儿胡萝卜一个,食用油25克,盐、南德调料各适量,葱、姜蒜油泼辣子、香油各适量(根据自己口味喜好定量),浆水或醋大半碗。 二,做法: 1,做菜: (1)把菠菜,胡萝卜,葱,姜,蒜拨皮拣择、清洗干净备用。 (2)将葱、姜、蒜切碎备用,胡萝卜切丝,菠菜切小段放滚水里焯2分钟捞出控干。 (3)热锅注油,放入葱,姜和蒜末各一半,翻炒出香味,放胡萝卜菠菜入锅,翻搅,加南德调料,继续翻炒,加盐,至熟出锅。 2,准备搅团水: (1)有人喜欢吃浆水,那就炝浆水。准备一碗浆水,想吃浆水菜了,捞点菜切碎,放浆水里,把炒菜锅洗净擦干,开火,热锅注油,把浆水和菜倒进锅里,烧开,加适量盐和南德调料少许,出锅即好。锅洗净擦干。 (2)喜欢吃醋就做醋水。给锅里倒少许油,放少许花椒粒翻炒,加适量醋熬煮一会儿,再加水继续熬煮,待香味出来,加盐,调料,关火,捞出花椒粒即可。 3,做搅团: (1)给厚底儿锅里倒两碗清水,打火烧开。 (2)碗里盛100克苞谷面,给面碗里加凉水,用筷子搅拌均匀成面糊。 (3)等水大开时,一手拿舀饭勺搅,一手拿面水碗,徐徐倒入滚水锅里,使面糊均匀与水融合成稠点儿的面糊,盖上锅盖等锅开。特别注意,别溢锅。 (4)面糊烧开了,就开始给面糊里撒面。一手均匀地撒苞谷面,一手不停地搅拌,不能起疙瘩,直到成为更稠的糊状,停止撒面,继续搅拌,没有疙瘩,且绵细光滑,稍有弹性时,把锅边沿的搅团用锅铲清理净,把勺子铲子都清理干净,铲下的搅团放进锅里,再搅三分钟,再清理,盖锅盖,用小伙烧开,关火。 (5)打开锅盖再搅,均匀光软能弹动时停搅。搅团做好了。 4,吃搅团: (1)拿稍大点的碗,给碗里盛半碗浆水或醋水。 (2)给搅团水的碗里舀搅团,圆圆一团搅团,能在水中活动为宜。 (3)给搅团碗里放点油泼辣子,香油,蒜末姜末和炒好的菠菜胡萝卜。 (4)这样的搅团叫“水围城”,吃时,用筷子夹小块儿,一块儿一块儿吃。温热,香辣,很好吃。愿意了,给碗里放些热臊子,更好吃。 说明:(1)做搅团时,最好用陕西关中产的苞谷,自磨的苞谷面粉,筋道、滑爽,口感好。 (2)蔬菜种类、荤素、调料等都可按照自己的喜好调配,以好吃美味香爽为好。 (3)苞谷也叫玉米,营养丰富,对身体健康特别有利,希望大家常吃苞谷及其产品。 (4)个人观点,希望朋友们喜欢,谢谢阅读,请多提宝贵意见。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关中秋节的古诗。——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翻译: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2、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翻译: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3、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翻译: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4、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翻译:我们离别的太久了,已经过去七次中秋了。
陕西关中在古代号称中原之龙首中原是指哪些地方,是最早被称为中原的地方。 《诗经·小雅》中讲:“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把这四句话翻译成现代文就是:漆水和沮水流淌过的地域,就是天子居住的地方,看这一望无际的中原,真好大啊! 漆水和沮水均在陕西关中平原,天子之所,就是周天子居住的镐京,即关中平原,也就是说,这里的”中原”指的是陕西的关中地区。 古代关于关中就是”中原”和“中国”的出处很多: 明•缪希雍《葬经翼》:“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 《三国演义》:“蜀兵已到祁山,入寇中原,卿安忍坐视乎”?(祁山位于甘肃省陇南、天水一带,兵临祁山即意味着侵犯中原地区)。 诸葛亮•《出师表》:“北定中原,还于旧都”。(蜀国位于秦岭山脉之南,这里的“中原”指的是关中,旧都指西汉都城长安)。 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关中,中原一大形胜之地”。 宋•薛季宣《浪语集》:“论中原形势,常以关中为诸夏首”。 宋•陆游:“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 元•方回《瀛奎律髓》:“金陵可以北望中原唐都长安,故太白以浮云遮蔽,不见长安为愁焉”。 清•王猷定《四照堂诗文集》:“以通漕实关中,为经理中原之首”。 后来“中原”一词所包含的意义和地域不断延伸和扩大,把广大汉人居住的地方也称为中原,把在广大汉人居住的地方建立的王朝称为中原王朝。 但古代“中原”不论怎么变化,陕西关中中原龙首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 须要注意的是,古代“中原”多指政治意义上的天下之中,即指一个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和现在在地理位置上可能处于中间地域意义上的“中原”有着本质的区别。 所以,谈到中原,不能把古代中原和现代中原混为一谈,也不能把中原文化简单的看成就是河南文化,所谓《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极其荒谬,就根本站不住脚!
L代表零线l是火线还是零线,N代表火线。电工常识:低压电工常识u端钮(或插孔)选择要正确:红色测试棒连结线要接到红色端钮上(或标有“+”号的插孔内),黑色测试棒连结线要接到黑色端钮上(或标有“-”号的插孔内)。有的万用表备有交直流电压为2500V的测量端钮,使用时黑色测试棒仍接黑色端钮,而红色测试棒接到2500V的端钮上。uu转换开关位置选择要正确:根据测量对象转换开关转到相应的位置,有的万用表面板上有两个转换开关,一个选择测量种类,一个选择测量量程。使用时应先选择测量种类,然后选择测量量程。uu量程选择要合适:根据被测量的大致范围,将转换开关转至适当的量限上,若测量电压或电流时,最好使指针指在量程的1/2至2/3的范围内,这样读数较为准确。uu正确进行读数:在万用表的标度盘上有很多标度尺,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被测对象。因此测量时在对应的标度尺上读数的同时也应注意标度尺读数和量程档的配合,以避免差错。u欧姆档的正确使用:l选择合适的倍率档:测量电阻时,倍率档的选择应以使指针停留在刻度线较稀的部分为宜,指针越接近标度尺的中间部分,读数越准确,越向左、刻度线越密,读数的准确度越差。l凋零:测量电阻之前,应将两根测试棒碰在一起,同时转动“调零旋钮”,使指针刚好指在欧姆标度尺的零位上,这一步骤称为欧姆档调零。每换一次欧姆档,测量电阻之前都要重复这一步骤,从而保证了测量的准确性,如果指针不能调到零位,说明电池电压不足,需要更换。l不能带电测量电阻:测量电阻时万用表是电池供电的,被测电阻决不能带电,以免损坏表头。l注意节省干电池:在使用欧姆档间歇中,不要让两根测试棒短接,以免浪费电池。2.3.3万用表的使用时的注意事项u使用万用表时要注意手不可触及测试棒的金属部分,以保证安全和测量的准确度。u在测量较高电压或大电流时,不能带电转动转换开关,否则有可能使开关烧坏。u万用表用完以后,应将转换开关转到“空档”或“OFF”档,表示已关断。有的表没有上述两档时可转向交流电压最高量程档,以防下次测量时疏忽而损坏万用表。u平时要养成正确使用万用表的习惯,每当测试棒接触被测线路前应再一次全面检查,看看各部分位置是否有误,确实没有问题时再进行测量。
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现在的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共五市一区,总面积约55623平方公里。 关中是指现在什么地方 关中又叫八百里秦川、秦中,南部是秦岭山脉,区域有渭河穿过,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 关中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战国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后因郑国渠的修建,成为物产丰富、帝王建都的宝地。 现在的关中,一般是指陕西中部秦岭以北,子午岭、黄龙山以南,陇山以东,潼关以西的区域。
中国茶叶基本知识有哪些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茶叶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树最早出现于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西双版纳地区。但是有部分学者认为茶树的原产地在印度,理由是印度有野生茶树,而中国没有。但他们不知中国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而且还有“茶树王”。 中国茶叶基本知识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药学专著,自战国时代写起,成书于西汉年间。这部书以传说的形式,搜集自远古以来,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药物知识,其中有这样的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据考证:这里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说,远在上古时代,传说中的炎帝,亲口尝过百草,以便从中发现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内多次中毒。但由于服用茶叶而得救。这虽然是传说,带有明显的夸张成份,但也可从中得知,人类利用茶叶,可能是从药用开始的。 据考察,“茶”字最早出现在《百声大师碑》和《怀晖碑》中,时间大约在唐朝中期,公元806年到公元820年前后,在此之前,“茶”是用多义字“荼”表示的。 “茶”字的基本意义是“苦菜”,上古时期人们对茶还缺乏认识,仅仅根据它的味道,把它归于苦菜一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当人们认识到它与一般苦菜的区别及其特殊功能时,单独表示它的新字也就产生了。 茶与粮食,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可是,“由于气候等原因,当地并不产茶,官府为了增强控制少数民族的力量,对茶叶的供给采取限量,直接分配的办法,以求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与此同时,官府不仅控制茶叶的供应,而且,以少量的茶,交换多数的战马,给兄弟民族带来沉重的负担,这就是历史上的“茶马互市”。 茶叶作为一种饮料,从唐朝开始,流传到我国西北各个少数民族地区,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了茶这种植物,最先利用了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如我国史籍所载,在未知饮茶前,“古人夏则饮水,冬则饮汤”,恒以温汤生水解渴。以茶为饮则改变了人们喝生水的陋习,较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至于茶在欧美一带,被认为“无疑是东方赐予西方的最好礼物”,“欧洲若无茶与咖啡之传入,饮酒必定更加无度”,“茶给人类的好处无法估计”,“我确信茶是人类的救主之一”,“是伟大的慰藉品”等等。世界各国饮茶及茶的生产和贸易,除朝鲜、日本以及中亚、西亚一带是唐朝前后就从中国传入者外,其他多是16世纪以后,特别是近200年以来才传入发展起来的。 茯砖茶约在1860年前后问世,600多年前,茯茶只能够在咸阳生产。史书上有记载,加工茯茶茶叶有三个离不开,一个是离不开泾河的水,二是离不开咸阳的气候,三是离不开城阳寨的手,即天时、地利、人和。[3] 普洱茶是历史以来形成的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云南原产地的大叶种晒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两个系列:直接再加工为成品的生普和经过人工速成发酵后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紧压茶两类;成品后都还持续进行着自然陈化过程,具有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普洱茶是用优良品种云南大叶种的鲜叶制成,也叫作普洱散茶。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俗称象猪肝色。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独特的陈香味儿,有“美容茶”之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