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分海军大国或海军弱国海警一般干多少年。海军大国,比如现在的美国,或者上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其退役的舰艇如果是正常退役,往往先存放一段时间,一则备用,一旦发生大规模战斗就可以立刻使用,尤其是在二战刚结束的时候。 (美军樟脑丸舰队,此图中大部分都是护航航母,有一些就卖了) 也有需要尽快减少舰队规模的比如英国,好多新船直接给拆了(没错,皇家海军最大的敌人是工党) (没几年就拆解了的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如果更着急,可能会直接作为靶舰击沉,比如1922年各国造了一半的战列舰们,也算是一种技术验证,验证装甲防御能力。而现代的更多只是靶子,毕竟现代军舰除了航母基本硬防御力都很糟糕。 (作为靶舰被击沉的美军驱逐舰) 一些功勋舰会予以保留成为博物馆。比如本社头条号的小编游美国系列即对于美国各种功勋舰的游览游记。 (波士顿南部的战舰湾,当然阿拉巴马级和北卡罗来纳级的战列舰留下来更多的是为四艘随时可能恢复服役状态的衣阿华级保留一部分配件。)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二手船莫过于我们的辽宁舰。当然这不算是退役舰,而我们的一些退役驱护舰也开始卖给国外,如奥斯曼号护卫舰等。美国就更多了,多少佩里花落他家啊。 很多年前李金斗有个相声说买了辆破车,有句话叫“几手了我不知道,反正到第九手的时候苏联还没解体呢”说起来这个相声也十几二十年了,虽然这就是个段子,但是对于各国海军而言,确实也有这个问题,大国的老船,对于小国而言也还是有战斗力的。且不论美苏确实有一些我们也还看得上眼的货,就是我们的军迷都看不上眼的035, 不也卖给孟加拉了? 海上军舰的最快航速能到多少? 海面上最快的军舰毫无疑问非地效翼飞行器莫属,其最大速度能达到几百节,节是海军节舰艇的速度单位,一节等于1海里/小时,一海里的概念是超过1.8公里,过去大航海时代,“节”的代号是英文“Knot”,是指地球子午线上纬度1分的长度,由于地球略呈椭球体状,不同纬度处的1分弧度略有差异。在赤道上1海里约等于1843米;纬度45°处约等于1852.2 米,两极约等于1861.6 米。1929年国际水文地理学会议,通过用1分平均长度1852米作为1海里;1948年国际人命安全会议承认,1852米或6O76.115英尺为1海里,故国际上采用1852米为标准海里长度。中国承认这一标准,用代号“M”表示。 所谓翼地效应,指的是一种使飞行器诱导阻力减小,同时能获得比空中飞行更高升阻比的流体力学效应:当运动的飞行器掉到距地面(或水面)很近时,整个飞行器体的上下压力差增大,升力会陡然增加,这就是所谓地效翼。 而就地效翼飞行器来说,这还要从前苏联当年的里海怪物说起,前苏联早于1923年已开始研究地效翼飞行器。同年,尤里耶夫展开有关研究。1935年,苏联的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亦开始有关研究。二次大战后,各国纷纷加入研究,但大多无果,只有苏联坚持下来。当时苏联有两家设计局研制地效翼飞行器,分别是别里也夫飞机设计局和阿列克谢耶夫中央设计局。前者主要研发水上飞机,后者则制造船只。阿列克谢耶夫中央设计局的地效飞行器主要是军事用途。它可以用来发射导弹、反潜和突击登陆。1963年,设计局的伏尔加工厂应海军要求,开始建造地效飞行器。1966年,飞行器首飞成功,体积亦不断扩大。西方国家到了80年代初,才透过侦察卫星发现这种飞行器。由于飞行器非常大型,且又在里海航行,所以绰号是“里海怪物”。“里海怪物”的最大起飞重量接近500吨,航程接近8000公里,能携载200吨搭载物,速度可以超过800公里/小时,而就我国目前研制的地效翼飞行器而言,和前苏联的大型化还有很大差距,速度也远远不如前苏联的里海怪物!End!
这个问题问的好大啊一个军正规编制多少人,现代军舰根据排水量和用途的不同,其舰上配置的战斗人员数量也不相同,最少的可能就是个位数,最多的可能需要4000-5000人。要说到具体人员配置情况大致如下: 1、炮艇/巡逻艇/护卫艇/猎潜艇; 这种级别排水量一般在500吨以下,承担着内河、湖泊或者近岸海域的防卫巡逻任务,主要装备轻武器或者小口径舰炮,只有一些极少数型号会配置导弹,所配置的人员一般就是在50-80人之间。极少数排水量在100吨以下的炮艇,可能就只配置几个人就可以操作了。 2、轻型护卫舰 这一级别排水量大致在500-1500吨左右,算是一种轻型多面手舰艇,配置导弹、小口径火炮、鱼雷等,具有完善但是却很基础的反舰、防空、反潜等能力,部分型号还会配置直升机甲板以及机库。这样的舰艇配置人员也比较少,一般在60-80人左右。 3、护卫舰 相比于轻型护卫舰,这一级别护卫舰的吨位一般在3000-5000吨左右,在大国海军中属于二流舰艇,而在一些中小国家海军中可能就是主力舰艇了。护卫舰一般配置完善的防空导弹、反舰导弹、鱼雷、火炮、直升机等武器装备,还配置了完善的雷达、声呐等探测系统,作战能力已经相当不错了。这种级别人员编制一般在150-200人之间。 4、驱逐舰 驱逐舰是当今各国海军中比较普遍的主力舰只,主流标准应该要配置区域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中远程反舰导弹/巡航导弹、速射炮、大口径主炮、反潜直升机、鱼雷等武备,还要配置相控阵雷达系统,从而构成相当强悍的作战能力,排水量一般在5000-12000吨之间,人员编制一般在300-400名。 5、两栖攻击舰 两栖攻击舰属于直通甲板型的大型水面舰艇,配置直升机、气垫船,可以进行垂直立体化的登陆作战,排水量一般在20000-40000吨之间,舰员编制就比较多了,一般在1000-1500人之间,同时还具备搭载1500人左右的登陆作战人员。 6、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吨位变化幅度比较大,小的有1万多吨的,大的有近10万吨的,以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为例,舰上人员编制3200人,同时配置航空作战人员以及编队指挥人员1500人左右,也就是说这一级别航母上实际搭载着近5000人各类作战人员,应该是目前海军舰艇中人员配置最多的舰艇。 大致上就谈到这吧,海军舰艇的种类很多,每种类型的舰艇又有排水量上的差异,总的来说人员编制数量和排水量相关,排水量越大,当然编制人员也就越多,反之则越少。毕竟一艘军舰要想能够操作,并且具有作战能力,还是需要大量专业的海军官兵进行操作的,人数太少了,备份方面都有问题。 这个问题呢就回答到这里吧。 如想了解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老鹰航空坚持原创回答,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袭;回答中引用的部分图片素材来自互联网,如侵则删;他人请勿抄袭,发现必举报
为什么现在的军舰不取消舰炮冈八郎? 其实并不是不想取消,而是不能取消。 谁都知道,如今的海战已经是导弹的天下,根本不用指望舰炮能起多大作用。 导弹能在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千米外解决战斗,舰炮不行。 苏式的AK130舰炮只能堪堪打个30千米,西方喜欢的“传家宝”奥托梅拉76mm差不多也是这个数,也就美帝MK45 127mm的5英寸舰炮能打到39千米。 舰炮射击起来,还要考虑仰角、气象、速度、波涛等等很多因素,其实非常麻烦,有计算机辅助也一样。 现代舰炮的威力也不行,口径太小,装药远不如反舰导弹的战斗部,很难对军舰予以重创。 它们还有巨大的弹药库和供弹系统,占据了船上相当大的空间,降低了生存率。 所以,今天军舰上的舰炮有时候确实很尴尬,就像二战时期潜艇的甲板炮一样,说没用又有用,说有用又真没啥大用。 不取消舰炮,最主要的原因是便宜,关键时刻能顶事儿。 导弹是好,但导弹奇贵无比,不可能凡事都用导弹解决。 打二三十亿的军舰当然用导弹,可碰上海盗的小舢板或武装分子的快艇呢?还不如速射舰炮好使对不对? 而且,一艘军舰的导弹数量有限,总得有个备份武器。 拿美国的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煮栗子,它装备的MK-41垂发单元为前32后64坑,早期有三个单元还装了装弹吊机。 这些单元坑里装填的弹种非常丰富,有“战斧”巡航导弹,“标准”-2对空导弹,“鱼叉”反舰导弹,“阿斯洛克”制导鱼雷,“标准-3”反导弹,甚至“海麻雀”的多联装发射箱, 所以别看发射单元的窟窿多,可涉及到驱逐舰执行各种任务的各种弹种,这点载弹也就刚好够用。 不然为什么以前老美的军舰会空1-3窟窿放装填机呢?还不是因为冷战时期成天担忧打世界大战。 今天的世界比过去太平多了,军舰是发射单元装多少算多少,根本懒得在舰上换弹了。 有门主炮还是很关键的,不可能凡事都用导弹,总还得有些干粗活的。 还有,万一遭遇到意料之外的情况,比如导弹系统失灵失控,遭遇到敌方的电子对抗呢? 这时候,能顶上去的就只有舰炮了。 假如战时发射单元被重创击毁呢? 同样,也只能靠舰炮顶上去,否则连逃跑都会心惊肉跳,对方一艘鱼雷艇贴过来你都束手无策。 再就是一些杂活情况。 比如说吓人啦,还有攻击非武装船舶、轰炸陆地,甚至防空、反鱼雷,主炮都可以劳动一下。 为什么说“吓人”呢?因为舰炮确实能传达威慑力。 各国海军在索马里巡航的时候,有些海盗就因为导弹驱逐舰上有炮,一般不敢动之。 但那些没有炮的军舰,比如补给舰、油料补给舰,都有黑蜀黍打主意。 比如2009年3月30日的德军补给舰“FGS Spessart”遇袭事件,索马里海盗们在凌晨袭击了这艘军舰,后来靠自家巴登·符腾堡级护卫舰“莱茵兰-普法尔茨”拿舰炮解围。 同年10月7日,法国海军18000吨的油料补给舰也遭遇了索马里海盗,在进行加油作业时被海盗拿RPG和突击步枪袭击,直到其它法国军舰赶来。 吉布提的海盗甚至胆敢袭击美军的LSD 48 阿什兰号(Ashland),这艘庞大的惠德贝岛级船坞登陆舰虽然蹲满了美国大兵,却没有可怖的炮管子,让海盗们误认为运输船。 当然,阿什兰号并不是真的没炮,美军很快就把海盗的快艇给炸飞了。 如果吓都吓不住,那当然是直接拿炮送海盗们上西天,这时候速射主炮是最好的办事工具。 最后总结一下现代军舰保留舰炮的理由: 1.打击海盗:用昂贵的导弹去炸一艘小破船是没有意义的,但各种口径的舰炮却相当适合干这事儿。 2.对岸轰炸:舰炮可以在合适的时候参与对岸打击,如两栖登陆时,军舰的炮火支援相当于在海上假设了榴弹炮的阵地。 3.警告威胁:舰炮的外表比埋藏在发射管内的导弹更具威慑力,而且舰炮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进行鸣炮示威,如前段时间俄海军赶走越线的英海军那样。 4.防空作战:实际上今天军舰的主炮都可以拿来防空,在火控计算机和雷达的辅助下,它们能取得惊人的效果,比担当最后防线的近防炮更远更狠。 5.海上作战:如果一艘军舰希望拼杀到最后一刻,那么舰炮可能就是陪伴它到最后的武器。如果军舰对付的是无武装船舶,使用舰炮比使用导弹更经济。 就是这样。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萨镇冰,座落在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是福建省唯一一所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公办高等职业院校,是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学院占地面积600多亩,设有航海技术系、轮机工程系、汽车运用工程系等14个教学单位。开设了涵盖当今公路、海运等领域技术与管理专业及新兴的经济社会建设急需的63个专业,在校生13000多人。 学院其溯源最早的前身校为创办于1866年的中国近代官办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福建船政学堂,曾培养出如严复、詹天佑、邓世昌、陈季同、萨镇冰等众多的仁人志士和民族英雄。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三类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C档)。 清末海军军舰从哪些国家购买? 晚清在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订购的“海圻号”轻型巡洋舰,但这已经比也是在这家船厂制造的“致远号”巡洋舰大了一倍(1887年,排水量2300吨),仅隔了十几年就有这样的变化,这也反映出,当时的造舰技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支撑下已经是“日新月异”了! 晚清指的应当是甲午战争后到辛亥革命这段时间。 甲午海战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巨额赔款、割让台澎…大大的刺激的清政府,虽然没有改变任何政治上的腐朽、经济上的极度衰败…但也意识到了海防的重要性,筹措资金开始了第二次购舰,分别从甲午战争以前就购买过军舰的英德厂家重新订购的快速巡洋舰,一共有二级五舰。 程光壁率领的“海圻号”环球航行,抵达纽约。 1896年从英国订购海天级:海天号 、海圻号,它们排水量4500吨,装备203毫米口径火炮2门布置在艏艉,舰舷两侧布置10门120毫米速射炮,航速24节…“海天级”二舰在当时属于先进的巡洋舰,海天、海圻二舰是晚清海军的绝对主力,在维护国家海权方面要比它们的先辈好的多! “海圻号”舰艉的203 毫米主炮,在射速和弹药性能上都超过了甲午海战时“定远舰”(德国伏尔铿船厂建造)的305毫米主炮。 1899年意大利企图抢占浙江的三门湾,清政府研究认为意大利不过是二流列强国家,海军实力不强大并且远隔重洋作战…所以决心与意大利对抗,强硬的派出海天、海圻二舰开赴三门湾海域与意大利军舰对峙…鉴于清政府的强硬态度,加之意大利军舰面对“海天”、海圻二舰没有胜算,也就放弃了无理要求…三门湾对峙的胜利,是晚清政府为数不多的外交在军事为后盾条件下取得的结果。 “海圻号”1911年作“环球航行”:参加了英皇的加冕、访问了美洲,甚至处理了墨西哥排华事件,在访问途中辛亥革命爆发了,“海圻号”官兵随即起义…。 “海圻号”最后的光荣是在抗战期间,1937年9月25日,为了阻挡日军军舰进入长江威胁武汉,“海圻号”在江阴水域自沉,也是为抗战做出了最后的贡献,自沉前它的舰炮被拆下并布置在江阴炮台,炮击过朔江而上的日寇军舰。 图片上是晚清海军在德国订购的“海容级”快速巡洋舰,排水量2950吨,舰上安装了三门150毫米口径火炮前二后一布置在艏艉,两舷布置6门105毫米口径速射炮,还有其他47毫米速射炮几门,该级舰一共三艘:海容、海筹、海琛。 我国近现代海军的先驱萨镇冰,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与刘步蟾、方伯谦…等人一起留学过英国。 总得来说,晚清末年购置的“海天级”、“海容级”这二级五舰在当时算是先进的战舰,在北洋水师幸存的将领叶祖珪,萨镇冰等人的领导下部分的、勉强的维护了一点国家海权,还算没完全丢了清廷海军的脸面,这在当时晚清所处的国际地位也是尽力了。 日本“三笠号”战列舰,东乡平八郎的旗舰,参加了著名的“对马海战”。 虽说晚清海军在重建上略有所为,但也应当看到晚清末年是世界列强海军大发展的时期,在“巨舰大炮”的建设海军思想指导下,世界列强不遗余力的狂建大型主力战舰,就拿清廷的宿敌日本海军来说,甲午战争后更是为了争夺远东霸权(击败沙俄)不但购买巨舰,在拥有了近代工业后也自行建造了不少排水量较大的战舰。 图片上就是为了对抗沙俄远东舰队在1902年建成的“三笠号”战列舰,排水量超过了15000吨,三倍于“海天级”!不但装备了305毫米口径火炮,还安装了德国克虏伯公司使用“碱性平炉”冶炼出来防弹钢板,还有当时最先进的无线电通讯设备,该舰服役以后成了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在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的指挥下,在“对马海峡”击败了沙俄海军从波罗的海驰援的队…。 国运强,海军强!这是近现代海军发展史上的真理,晚清海军虽说购置了几艘较新型的战舰,但是与当时的英美日…等列强海军相比较差距就是“鸿沟”,没有国力的支撑想要建设强大海军、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当然现在只等出海啦下水,现在没人说下水吧?我国航母可是一次下水,不像印度自己建造的航母,造了个底壳就下水让船台,然后又上船台,再下水,咱们不这么折腾。2017年4月26日下水之后,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航母就一直在舾装,也就是安装舱内设施,挡焰板,阻拦索,近防炮,指挥塔安装雷达等设备,等这一切完工,就将进行出海海试了。 当然,在海试之前,还会有各分系统的试验,比如发动机动力试验,看蒸汽发动机系统是否正常运转,发电系统试验,各电气系统试验,机械系统,比如飞机升降机,弹药升降机,挡焰板等等是否工作正常,阻拦索系统当然属其中。 基础系统完成试验以后,还有雷达,电子战系统完工试验,武器系统试验,这都属于系泊试验范畴,再之后,就是舰上物品上舰,比如战机拖车,弹药车,大量生活用品,比如洗衣机,餐具,舰员使用的设施等装舰,航母出海试验之前,这些基础设施都应该到位。随着舾装工程,系泊试验的完成,出海的工厂试验就要开始了。 工厂试验,指的是造船厂对航母这艘船的航行能力进行试验,慢车,快车,高速转弯等等,这些船舶航行方面的指标要在试验中达标,所以,大家看到的航母第一次出海试验,并不会进行舰载机起降等试验,而是试验船本身,在这之后的试验中,才会试验雷达电子系统和武器系统,航母起降系统,然后才会有舰载机配合试验,不过,从我国16辽宁舰的试验来看,新航母试验基于辽宁舰的基础,将会速度很快,而辽宁舰培养好的舰员和舰载机部队,将会很快成为新航母部队成员,辽宁舰作为试验航母,为我国航母作战部队的建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航母等大型舰艇,是怎么下水的? 一般大型舰艇如航母等,采用的是重力下水、牵引下水和漂浮式下水三种方式。而重力下水、牵引下水一般是在建造舰艇的底部有滑行轨道,当需要下水时采用船体的自身重力或者大型外力牵引,然后顺着轨道滑入水中。 而漂浮式下水则要建造船坞水闸,下水时将水用水泵或者其它的方式注入船坞,使船在水上浮起下水。 漂浮式下水是造船坞常见的下水方式,适用于超大型舰船。国际上多采用此下水方式,如美国的尼米兹级、福特级,还有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都采用这种方式下水。
以前都说一个强大的国家绝对有一个强大的海军,当我们看到一支包含了多种不同舰艇以编队形式航行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些动则几千吨、几万吨的大型军舰都是怎么下水的呢下水?其实根据舰艇下水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船台后退下水、船台侧滑下水、船台垂直下水、、固定船坞下水、浮船坞下水这几种下水方式。船台后退式下水:这种下水方式是最为普遍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下水方式,其最大的优点就是整个船台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军舰建造完成后依靠重力自行滑入水中,所以被很多造船厂所采用。在整个建造过程中军舰分段在船台的斜向滑道上组装完成后,拆掉固定装置后,军舰直接在重力的作用下滑向水中。至于为什么是后退式下水而非前进式下水,是因为很多军舰的船艏位置都装有精密的声呐等设备,所以为了保障其安全都会选择船尾方向后退下水,当然这种下水方式也有缺点就是,为了保护船尾的螺旋桨在后退下水时不会被冲击损坏,都是选择在船舶下水后再在水下安装螺旋桨。 船台侧滑下水:后退式下水虽然结构简单、普遍,但是对于场地占地面积过大也是个问题,特别是对于下水滑道位置的安全吃水深度有一定限制,所有有些船厂会选择另外一种下水方式—-船台侧滑下水,这种下水方式和后退式下水建造和下水过程基本一致,只是下水时方向不一样罢了。 船台垂直下水:这种下水方式初期建造成本比较高,所以并不是很普遍,但是这种下水方式有很多优点,比如其下水过程稳定,不会对军舰造成伤害,而且适用于某些室内建造的军舰下水,比如一些涉密或者高端军舰在室内建造完成后,通过平板移动车等形式从室内转移到室外的船台后,船台下沉到海水中,船舶自动浮起后被拖轮拖出。而且其相比后退式或者侧滑式下水方式不能安装螺旋桨或者声呐而言,其可以全部安装完毕后整体下水,省略了舾装时水下安装的麻烦,所以特别适用于某些大型军舰、潜艇或者配备了推进吊舱的军舰,比如我国055型导弹驱逐舰首舰和英国的机敏级核潜艇就是选择船台垂直下水方式。固定船坞下水:固定船坞下水一般适用于吨位较大的几万吨级大型船舶下水,因为这类几万吨级的大型船舶自身重量都比较大,所以为了保证其安全下水,都会直接选择在船坞内建造成功后,给船坞内注水后再打开坞门,完成下水的大型船舶依靠拖轮从船坞内使出前往舾装码头等待进一步建造,比如我们大家熟悉的航母基本都是采用这种下水方式。当然有些时候如果需要大批量建造一型军舰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提高造船效率,也会在一个不急用的大型船坞内,通过隔板将整个大船坞分割成好几个小船坞,然后在每个小船坞内同时建造多艘军舰,最后再拆掉这些隔板,军舰和航母一样通过注水后驶出船坞。浮船坞下水:对于有些军舰比如潜艇而言,因为其建造过程基本都是选择在室内进行,建造完成后通过平板移动等方式转移到室外的垂直下水船台或者浮船坞内,然后浮船坞注水下沉,潜艇浮起后被拖轮拖出完成整个下水流程。当然浮船坞使用更多的还是舰艇维修时,特别是对于某些突发动力故障不能航行的军舰而言,浮船坞的出现可以通过自航或者拖航的方式抵达出事军舰处,让后托起整个军舰并现场实施动力抢修或者将其运回船厂检修。同时对于某些维修保养时间很长的军舰,浮船坞可以根据需求航行到任意地点,不会对空间紧张的船厂码头形成排挤。
雷达对目标进行照射,基本上就等于目标已经被军舰上的雷达锁定了,只要下达攻击命令,军舰上的武器就可以随时开火飞机雷达照人的后果!这就相当于你和敌人已经面对面,雷达照射就表示你已经举枪瞄准了敌人,剩下的就是扣动扳机的事情。 何为军舰雷达照射军舰上面的雷达照射,一般指的就是武器的火控雷达(另外还有搜索雷达),比如舰炮和导弹等等。装备雷达的武器,需要在攻击之前,对目标进行锁定然后才能发射,锁定的前提就是需要通过雷达发射雷达波束,它的功率强大,这样目标反射的雷达信号也是非常清晰的,然后火控雷达的接收机接收到反射的信号,输送都处理器对其进行相应处理,这样目标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等等信息,就会被计算出来,然后反馈到武器上面。并且这样的照射在武器开火之前,是持续不断的。另外就是被照射目标也非常的清楚自己被对方雷达照射了,一些设备会发出提示。 一般情况下,火控雷达是不开机的,除非军舰上面的预警雷达发现了目标,需要进行攻击。前面也说过了,火控雷达的功率也是很强的,开机也是很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所以火控雷达大部分时间是不开机的。当然训练时候,肯定是需要开机的,相当于模拟攻击。 雷达照射影响现在雷达照射,已经有了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进行威慑。这在国际上,也是被使用过的,算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警告了,意思就是:我已经锁定你,如果你继续侵犯,我方将发动攻击!一般被照射的目标,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会选择退出冲突区域。 另外,当目标被雷达照射,也许会产生一种误判,让对方以为自己要被攻击,可能会采取极端的行为,进行反击,这样后果就非常严重。 就比如去年(2018年),日本和韩国之间就爆发了严重的军舰雷达照射飞机事件。当时韩国海军军舰正在执行救援任务,日本的一架巡逻机靠近韩国的军舰,飞的很低,双方距离也很近,飞机上巨大螺旋桨的轰鸣声,严重影响了韩国海军军舰的救援行动,同时这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挑衅行为。韩国方面或许是为了驱逐日本的飞机,开启了火控雷达,直接照射了日本飞机,吓得日本飞机马上就飞走了。事后日本强烈抗议韩国军舰的雷达照射行为,说此举是非常危险的行为,韩国则解释是开启搜索雷达,是为了搜寻失踪的渔船,一时间吵得不可开交,双方关系很紧张,连它们的主子美国都劝不住。 所以雷达照射,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军事行为,一般在和平时期很少使用!
军舰金刚鹦鹉的寿命有多久?军舰金刚鹦鹉的价格 军舰金刚鹦鹉的寿命有多久? 金刚鹦鹉吃果仁及果实,亦喜欢咬嚼不同的物件。牠们的行为显示出高度的智力,而牠们需要持续的智力启发(intellectualstimulation)才能满足其天生的好奇心。 有人说金刚鹦鹉能生存至100岁,但准确的说法是平均50岁寿命,较大的金刚鹦鹉可达65岁。将金刚鹦鹉作宠物应视为终生承诺,因为金刚鹦鹉长寿,而且甚至可能比饲主长命。野外金刚鹦鹉实行一夫一妻制,终生只会有一个伴侣。而人工饲养的金刚鹦鹉则只会忠诚于其饲主。宠物金刚鹦鹉像人一样需要恒常的互动、照料及爱心。缺乏关怀及照顾会导致心理及生理的痛苦,牠们可能会不再歌唱,或出现拔羽症等行为问题。 小孩在没有成年人适当的指导下,不适宜接触金刚鹦鹉。所有金刚鹦鹉都有强而有力的巨喙,可对小孩或成年人做成相当大的伤害。金刚鹦鹉是非常敏感的动物,需要受到尊重及悉心的照料。金刚鹦鹉的叫声非常响亮,可传到很远的距离。所以,金刚鹦鹉是难以饲养的鸟类,饲养于家居之前必须慎重考虑。 野外的鹦鹉通常会进食果实、种子及果仁,不同季节会有不同种类的食物供鹦鹉食用,因此,野外的鹦鹉可得到多种的食物及均衡的营养。但于人工饲养的环境下,饲主通常只给予葵花籽、花生,并不时给予蔬菜水果,但这样并不能提供均衡及足够的营养,长时间喂食会导致健康问题。 军舰金刚鹦鹉的价格 金刚鹦鹉是国家级保护动物,市面上是不能出售的。即便可以让大家找打也要看清楚是否是真的的军舰金刚鹦鹉。 军金刚鹦鹉曾经大量分布于从墨西哥到阿根廷的地区。1995年前,分布于墨西哥,从索诺拉州中部发生在格雷罗州太平洋坡,东新莱昂州和塔毛利帕斯州到圣路易斯波托a)和杜兰戈,莫雷洛斯州。2007在玻利维亚和阿根廷西北部的许多地区已经绝迹,尤其是在墨西哥(从韦拉克鲁斯州和伊达尔戈大西洋一侧几乎灭绝)。2012在玻利维亚南部的21个已知有物种的地区,评估总数共有37只。在墨西哥,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的物种数量正面临持续下降的威胁,并预期会进一步的消亡。
军舰金刚鹦鹉的简介 军舰金刚鹦鹉的产地 军舰金刚鹦鹉的简介 军金刚鹦鹉(学名:Aramilitaris):产于美洲热带地区,中文名称是其英文名称“MilitaryMacaw”的翻译。英文名称的起源是因为第一批进口欧洲的这个鹦鹉品称,多半是由军事人员运送,所以此鹦鹉被命名为军金刚鹦鹉。属大型攀禽。食谱由许多果实和花朵组成,食量大,有力的喙可将坚果啄开,用钝舌吸出果肉。产于美洲热带地区,在悬崖边上或大树上筑巢。比较容易接受人的训练,和其他种类的鹦鹉能够友好相处,但也会咬其他动物和陌生人。寿命最长可达65年。 军金刚鹦鹉身长70-71厘米,翼展99-110厘米,体重900-1100克,寿命60年。体羽大部份为青绿色,前额与上鸟喙基之间有半圈鲜红色的羽毛,脸部的裸皮为浅红色,当兴奋或是激动的时候裸皮会变成深粉红色。脸颊边缘和下巴为橄榄棕色以及黑棕色,尾巴内侧和飞行羽为橄榄黄,鸟喙为黑色,虹膜为浅黄色。军金刚鹦鹉有3种亚种,外表仅有少许的差异。墨西哥绿军金刚鹦鹉与军金刚鹦鹉相似,但是红色与绿色的羽毛毛色略深,玻利维亚绿金刚鹦鹉则是喉部呈红褐色。 军舰金刚鹦鹉的产地 军舰金刚鹦鹉栖息于潮湿的森林,峡谷和山麓。巢通常建在悬崖边上或在大树上。大多数军金刚鹦鹉在海拔500至1500米的的高度活动。不同地区的军金刚鹦鹉,其生境也不同,有的居住于潮湿的低地森林、长满树的山丘及峡谷;而在墨西哥,军金刚鹦鹉栖息于干燥或半干燥的树林、河岸的潮湿低地,或季节性地移居至茂密的棘林。 成对活动,繁殖期外可见一群8-40只的家族成员一起活动,不喜生活于潮湿的热带雨林,主要食用无花果、棕榈树果实等水果,浆果、种子、核果和蔬菜等食物。刚引进人工饲养的军金刚鹦鹉非常害羞,但能很快适应新环境与饲主,常常发出吵杂的嘶叫声,繁殖期外可与其它大型金刚鹦鹉饲养在一起,喜爱洗澡,啃咬力强,须定期提供新鲜树枝或玩具供咬嚼。 分布于阿根廷、玻利维亚多民族国家、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墨西哥、秘鲁、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