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公元前25年-公元41年),字次伯,东汉荆州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西南)人,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叔父,公元22年(地皇三年)十月,随刘縯、刘秀兄弟在舂陵起兵,刘玄称帝后被封为国三老。刘秀称帝之后,先后封为广阳王、赵王、赵公。去世之后追谥赵孝王。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轶事典故4历史评价5亲属成员6史籍记载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刘良别名:刘次伯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西南)出生日期:公元前25年逝世日期:公元41年职业:官员,王侯主要成就:抚养刘秀谥号:孝 人物生平2 刘良在西汉汉平帝时期被郡县推举为孝廉,曾经担任过萧县的县令。公元3年(元始三年),刘良的兄长刘钦去世,他的儿子刘縯、刘仲、刘秀年龄都很小不能自立,刘良作为叔父承担起抚养他们的责任,把他们照顾得很好。王莽末年,爆发了绿林大起义,天下大乱,刘縯、刘秀兄弟也准备扯旗起兵,恢复汉室江山。等到起兵的时候,刘秀去见刘良,把事情告诉了他,刘良一听,勃然大怒。他对刘秀说:“文叔,你和你大哥伯升的志向操守一向不同。现在伯升给家里带来灭门的危险,你不但不阻止,竟然还与他同谋造反!”但刘氏兄弟并没有听从刘良的劝阻,在公元22年(地皇三年)十月,正式起兵反莽,刘良迫不得已也带着全家参加了起义,并随部队一路打到小长安。在小长安汉军遭到王莽前队大夫酎阜、属正梁丘赐的伏击,汉军大败,舂陵刘氏宗族有数十人死于阵中,刘良的妻子和两个儿子也在这一仗中被杀。刘縯、刘秀因为势单力孤,率领舂陵军加入了绿林军,随后绿林诸将决定拥立刘氏 轶事典故3 刘秀年少丧父,由是刘良抚养大的,所以刘秀称帝之后,对刘良尊崇有加,封赏皆厚,甚至很多时候对他法外容情。公元35年(建武十一年)六月,中郎将来歙在武都郡河池县军中被刺身亡。六月二十七日,来歙的灵柩抵京,刘秀亲自率领百官到城外迎接灵柩。刘秀扶柩进城之后,公卿百官也随之入城,刘良的车马与右中郎将张邯的车马相逢在城门中,因道路狭窄,交通阻塞。刘良十分生气,他大声呵斥张邯,让他旋车让道,又将管理城门的门候(专职守城门官)岑尊召去斥责了一顿。这一事件引起朝野大哗,担任司隶校尉的鲍永上奏弹劾刘良:刘良是诸侯藩臣,蒙皇上恩宠入侍朝中,但他明知门候是后皇上任命的六百石级别的朝廷命官,还肆意责骂,迫使他在京都大道上叩头认罪,刘良一点也没有藩臣之礼,这是对皇上的大不敬。但刘秀并没有对刘良有任何惩罚。刘良有一个好朋友叫李子春,曾做过琅琊国国相,卸职后回到家乡怀县,李家是怀县的豪强大户,李子春的两上孙子杀了人也没人敢 历史评价4 《后汉书》:“光武兄弟少孤,刘良抚循甚笃。” 亲属成员5 太祖:刘邦,汉高祖烈祖:刘恒,汉文帝天祖:刘启,汉景帝高祖:刘发,长沙定王曾祖:刘买,舂陵节侯祖父:刘外,郁林太守父亲:刘回,巨鹿都尉哥哥:刘钦,南顿令侄子:刘縯,齐武王;刘仲,鲁哀王;刘秀,光武帝。儿子:刘栩,赵节王(在位四十年),初袭赵公,公元43年(建武十九年)闰四月二十五日,晋为赵王。孙子:刘商,赵顷王(在位二十三年)曾孙:刘宏,赵靖王(在位十二年)玄孙:刘乾,赵惠王(在位四十八年)来孙:刘豫,赵怀王晜孙:刘赦,赵献王仍孙:刘珪,初承袭赵王,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徙封为博陵王。曹丕篡汉之后,改封为崇德侯。 史籍记载6 《后汉书》《东观汉记》有传,《资治通鉴注》、《资治通鉴》有相关事迹记载。
刘良女,出生于1482年,死于1527年,亦称李凤,明代山西大同梅龙镇人。大同第一美女。《明实录》与《稗说》的记载完全不相同,第一种说法是成为了太原晋王府乐工杨腾的妻子,第二种说法是成为武宗一生中最宠爱的女人。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介3相关史料4艺术形象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刘良女别名:李凤姐国籍:中国(明代)民族:汉族出生地:山西大同出生日期:1482年逝世日期:1526年相关记载:《明实录》《稗说》 人物简介2 关于明武宗和刘良女相识的经过,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明实录》中记载刘良女是太原晋王府乐工杨腾的妻子。武宗游幸山西时,派人到太原索要女乐,得到了刘良女。武宗喜她色艺俱佳,就从榆林带回了豹房。将刘良女安置在西苑太液池腾沼殿中,号称夫人,俗呼为刘娘娘。《稗说》则讲述了另一个版本的爱情故事。刘良女是大同代王府上有名的歌姬,武宗曾假扮低级军官出入于王府的教坊,因而得以认识刘氏。当时武宗在这样的风月场所中并不太引人注意,别人还以为他只是个普通的军官而已,但是刘氏慧眼识珠,认定他不是个平常人,就对他另眼相看。武宗记住了这个刘氏,后来派人将其接到北京。这就成了后来著名戏曲《游龙戏凤》的故事框架,只不过刘氏变成了李凤姐。武宗下江南时,刘氏一直陪伴在身旁,多次一同出现在臣民面前。武宗在南京赏赐寺庙幡幢上都要写上自己和刘氏的名字,刘氏也成为武宗一生中最宠爱的女人。 相关史料3 《彤管拾遗》刘美人,亦称刘夫人,太原民刘良之女,(世称美人名良女,非是)晋王府乐户杨腾名下妓也。正德十二年,上幸大同,驻跸偏头关,遍索女乐于太原。美人偕众妓杂进,上遥见美人,悦其色。及聆讴,大喜。遂从榆林还,再召之,载以归,命为美人,大见宠幸。初居豹房,后渐入西内专寝。饮食起居,必与偕,言事辄听。左右或触上怒,阴求之,辄一笑而解。江彬诸近幸,虽甚贵倨,见必触首,以母事之。呼之曰刘娘娘。后上将南征,阴移美人至潞河,约驾先发,而随以他舟迎美人。美人脱一簪赠上行,且以为信,曰:见簪而后赴。上藏簪衣间,过芦沟,驰马失簪。大索数日不获去。及至临清州,上遣中使召美人,美人辞曰:“不见簪非信,不敢赴。”上乃独乘舸昼夜行,傍徨至张家湾亲迎美人,载而南。(原评曰:此千载韵事,且出自《实录》,而旧史以异词讳之,殊不必然。)当上发临清时仓卒,内外从官无知者。既而有数人追及之,亦寥甚。民船争榜,见上舟,不能避,抵触 艺术形象4 据清吴炽昌笔记小说《客窗闲话》所载明武宗遗事,“帝在宣化,有女子李凤姐者,年十四五,有殊姿。其父设酒肆,以凤姐当垆。是时父适在外,帝微行而过之,见其丰神绰约,国色无双,不禁迷眩。入肆沽饮,凤姐送酒来,帝以为娼妓之流,突起抱入室。凤姐惊喊,帝急掩其口曰:‘朕为天子,苟从我,富贵立至。’先是凤姐恒梦身变明珠,为苍龙攫取,骇化烟云而散。闻言顿悟,任帝阖户解襦狎之,落红殷褥,实处子也。帝大悦。时李父闻喊趋救,门已闭矣,惟闻宝钗声颤,佩玉铿鸣,其女气促音嘶,若不胜强暴者。急奔告卡兵,蜂拥而入。见帝拔关出,兵士伏谒。叱令将凤姐归豹房,爵其父三品卿,赐黄金千两。欲封凤姐为嫔妃。命其自择,凤姐固辞曰:‘臣妾福薄命贱,不应显贵,恐于身为利。今以贱躯事至尊,曷胜荣幸之至。伏愿陛下早回宫阙,以万几为念,则妾心安,较爵赏犹荣矣。’帝颔之,因睹凤姐玄衣玄裳,益显娇媚,故不强易宫装。凤姐于枕畔筵前委婉屡劝,帝乃择日还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