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寰(1890年-1972年),原名瑞廷,字显臣、显承,广西马平人。民国时广西军阀。曾在刘古香办的马邑两等小学堂读书,继入桂林广西优级师范学堂学习,受革命思想影响,参加反清爱国活动。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介3生平简历4人物经历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刘震寰别名:刘瑞廷 字显臣、显承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西马平出生日期:1890年逝世日期:1972年职业:广西军阀毕业院校:广西优级师范学校主要成就:驱逐陈炯明出广州,又击败沈鸿英军 武昌起义后在柳州起义,任右江国民军第一支队司令 人物简介2 刘震寰(1890年-1972年),原名瑞廷,字显臣、显承,广西马平人。刘震寰是民国期间一个反复无常的人物,参加中国同盟会,是柳州辛亥革命重要成员;响应“二次革命”,起兵讨袁;失败后依附广西督军、旧桂系军阀头子陈炳焜;而后通粤反桂,当上大元帅府委任的桂军总司令;随后又联滇反粤,公开叛乱,终被击溃而逃亡香港。刘震寰毕业于广西优级师范学校,191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清宣统二年(1910年)被派回柳州工作。武昌起义后在柳州起义,任右江国民军第一支队司令。翌年被任命为广西陆军第五路帮统。1913年3月,刘古香任广西第五军统领时,任帮统。二次革命中在柳州担任讨袁军总司令,以失败告终。兵败后逃往香港、日本,1915年返国后任粤桂联军总司令。1917年投奔旧桂系陈炳焜,被任命为广西巡防营副司令。1920年,暗地与粤军相通,被委为广西陆军第一师师长。1921年,粤桂战争中倒戈反桂,结束了旧桂系对广西的统治,翌 生平简历3 刘震寰原名瑞廷,字显臣,小名八三,人称“八三哥”。生于1890年,马平县(今柳江县)基隆村人。1907年入马邑两等小学堂读书,1909年考入桂林广西优级师范学校。他受革命思潮感染,回柳后拿出家财,暗中联络会党,组织民军;并常深入马平、来宾、象州等地,联络绿林,以图举事。1911年赴广州联系革命志士,经刘古香介绍加入同盟会,旋即回柳继续活动。1910年夏,他已组织和收编了一批会党绿林武装,与柯汉资、钱权等人筹划柳州武装起义,拟定在秋季祭孔日待清政府官员于北关外(今广场路一带)举行祭孔活动时,突袭柳州。已将上千民军集结于北郊长塘屯伦村待命。不料被当地劣绅刘扬辉向清政府密报,被迫中止计划,将各队民军疏散转移1911年11月9日,柳州响应武昌革命,发动起义。刘震寰是参与组织者之一。他同柳州同盟会革命党人率领敢死队冲进柳州清政府各衙门,逼迫道台、知府、知县、总兵交出军政大权和官印,宣布柳州独立,成立右 人物经历4 刘震寰(1890—1972)原名刘瑞廷,字显臣。柳江人。曾在刘古香办的马邑两等小学堂读书,继入桂林广西优级师范学堂学习,受革命思想影响,参加反清爱国活动。清宣统元年(1909)在广州由刘古香介绍加入同盟会。次年奉派回柳州工作,其变卖田产充作运动绿林、组织民军的经费。武昌起义后组织民军包围柳州城,配合城内同盟会员冲进衙署,强迫清吏交印离境。柳州于九月十九日(11.9)宣布独立,成立右江国民军总机关,任第一支队司令,于是柳州成为广西唯一由同盟会掌权的地区。1912年任桂系第五军帮统,为实际军事负责人。1913年主张响应“二次革命”,宣布柳州独立,自任柳州护国讨袁军司令。陆荣廷得密报兵临城下,讨袁军溃散,其潜逃香港。1917年被陈炳焜收用,任广西巡防营副司令,驻防平乐,逐步扩张兵力,东山再起。1920年奉调梧州,1921年粤桂两军在梧州交战时倒戈策应粤军,使粤军不战而克梧州,继而直入广西驱逐陆荣廷
刘震(1915年3月3日—1992年8月20日),男,原名刘幼安。湖北省孝感孝昌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奠基人之一。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中央军委委员,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荣誉成就4主要作品5人物评价6人物轶事7后世纪念 基本资料1 姓名:刘震别名:原名刘幼安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北省孝昌县出生日期:1915年3月3日逝世日期:1992年8月20日职业: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毕业院校:红军大学第一期,军事学院战役系宗教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品:《刘震回忆录》军衔:上将 人物生平2 1915年3月3日,刘震出生在湖北省孝感孝昌县的小悟乡刘家嘴一农民家庭。在贫寒的家庭环境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1930年3、4月间,孝感东北部的革命运动迅猛发展,刘震在这个时候参加了赤卫军。在斗争中,刘震逐渐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真正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1931年9月加入红军,被分配到陂孝县红军游击大队当战士。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春,刘震被调到鄂东北道委特务4大队1分队1班当战士。1932年8月,在河南光山柳林河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6月,中共鄂东北道委特务4大队改编为红25军手枪团,刘震在1分队1班当战士。1934年5月,担任224团1营1连指导员。1934年11月,红25军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名义,开始了长征。刘震从224团调到225团,任1营1连指导员。在长征途中,认真执行上级命令,率领部队完成了上级赋予的战斗任务。因在战斗中指挥有 荣誉成就3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奠基人之一。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中央军委委员,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主要作品4 著有《刘震回忆录》(1990年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还参与编辑了《星火燎原》(解放军出版社)。 人物评价5 刘震上将是我军一员能征善战的猛将,素以勇挑重担、敢打恶仗、敢啃“硬骨头”的顽强战斗作风而享誉军内外。尤其是在东北战场上,他率领的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打得敌军望风而逃,被誉为“东北猛虎军”。抗美援朝战场上,刘震指挥年轻的志愿军空军重创水平一流的美国空军,引得美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将军不由惊呼:“中国共产党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一。”(徐海东)刘震同志戎马一生,战功卓著。他虽然和我们永别了,但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他的功绩将永垂青史。人民不会忘记这位百战功高的战将。(人民日报)刘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位叱咤风云的将军。他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岁担任团政委,21岁担任师政委,30岁被任命为纵队司令员。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时,年仅40岁的他成为当时57位上将中最年轻的一位。(广州日报) 人物轶事6 参与筹建辽沈战役纪念馆198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厅字【1985】139号)《关于修建辽沈战役纪念馆的批复》,同意在锦州修建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1986年4月8日,中共中央组织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关于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组任字【1986】36号),任命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刘震为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委员,直接参与领导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的建设工作。刘震同志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召开的全部四次会议,参与审定了建筑设计方案、陈列大纲细目、陈列艺术设计方案和《攻克锦州》全景画创作样稿,协助解决了资金不足等建馆工作中的各种重大难题,为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的顺利落成做出了重要贡献。1986年7月10日,刘震同志参加了在辽沈战役烈士陵园举行的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建设奠基典礼。1988年10月31日,上午9时28分, 后世纪念7 200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际,江苏省泗阳县在人民公园(又称泗阳爱园烈士陵园)昭忠祠(泗阳县革命历史陈列馆)前,隆重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人民空军的奠基人之一”刘震将军铜像落成揭幕仪式,以此缅怀刘震将军在泗阳生活和战斗的光辉历程。泗阳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王岭,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副秘书长、江南诗词学会秘书长孙家轩,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江南诗词学会会长邵黎黎,刘震将军次子刘卫平大校等出席仪式。《一将难求——四野名将录》:著名军事文学作家张正隆继《枪杆子1949》之后推出的又一军事雄文。书名取自元曲“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他再次深度抒写四野战史,首次聚焦四野名将——梁兴初、李天佑、丁盛、钟伟、胡奇才、韩先楚、刘震、邓华、贺晋年、黄永胜、刘亚楼、解方、苏静、吴克华、李作鹏、徐国夫等人的军事生涯。战争亲历者的口述史,首次公开发表来自于四野名将后人的百余幅珍贵老照片。于
刘震东,抗日爱国将领。少时入私塾读书。后因家贫辍学,随父攻雕花木工,兼习书法、绘画。后入沂水县衙做事。刘震东1918年只身去东北投奉军。后编入国民党军队。历任营长、团长。曾一度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深受张学良器重,后被任命为保定警备司令。曾任东北军7师6旅旅长,15师中将师长,东北军总司令部中将参议,东北边防军总司令部中将主任参事,义勇军5军团总指挥,察哈尔抗日同盟军骑兵挺进军1军2旅旅长,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第2挺进军23师师长,西北“督剿”专员,西安行营参议兼总务处长,5战区高参兼2路游击司令。1938年2月18日于日军板垣师团从青岛登陆,分两路进攻欲占领临沂,直取徐州。在山东莒县城墙督战时,被日军击中头部,身亡殉国。后被追赠中将军衔。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目录 1基本资料 2生平经历3人物评价4革命干部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刘震东外文名:Liu Zhendong别名:曦洲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沂水(沂南县张庄)出生日期:1893年逝世日期:1938年2月22日职业: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战区司令部高级参谋兼第2路游击司令毕业院校:东北讲武堂,保定军校信仰:三民主义主要成就: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东北民众救国会创始人 生平经历2 刘震东在东北军界供职期间,历任文书、排、连、营、团、旅、师长、第三四方面联合军后方警备司令。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刘在辽北、吉林、赤峰、开鲁一带组织抗日队伍,自任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五军团总指挥。刘震东在少年时代曾读过几年私塾,学习成绩优异,得到老师的赞赏。后因生活所迫辍学,随父做木工,1917年2月入县立师范传习所,1918年3月毕业,在沂水县衙做事。为穷人写状子告权贵,被迫闯关东。时值二十五岁他背井离乡只身逃荒去东北。开始在辽宁省的大连、沈阳一带,以卖字和为人代写快信糊口。后经人介绍入奉军为上士文书。由于他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办事机谨,被选送军校,与张学良同年入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升任排、连、营、团长等职。1925年11月间,奉军第三军军长郭松龄,不满张作霖、杨宇霆的专横统治和同日本勾结,秘密与冯玉祥结合,组织了东北国民军司令部,刘震东为郭松龄第五旅旅长(少将)。郭松龄倒戈失败后,由于张学良的说 人物评价3 刘震东将军为国捐躯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宣传队在临沂为他召开了追悼大会。同年3月9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徐州为刘震东将军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勉励我军台儿庄将士向抗日英烈学习,英勇杀敌。1938年3月26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参战人员萧芳洲撰写题为《刘震东殉国与莒城战役》的长篇报道纪念抗日英雄刘震东将军。同年12月,在重庆举行范筑先、刘震东等21位抗日烈士追悼会,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等人为烈士送了花圈和挽联。挽辞为:“战事方酣忍看多士丧亡显其忠勇,吾侪尚在誓必长期抗战还我山河。”1938年3月9日国民革命政府追赠刘震东将军陆军中将。1985年5月,为纪念抗日胜利四十周年,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研究室编写的《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重要战役介绍》一书中,介绍了六十四名阵亡将领的生平,刘震东将军就是其中的一位。 革命干部4 刘震东,原名长春,灌云县侍庄乡刘庄村人。幼年就读私塾,后入小学,肄业于省立第八师范学校。40年代初,曾在革命先烈吴辟初家任塾师,思想进步。灌云南岗乡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投身革命,出任潘洼初级小学校长。民国32年(1943)8月,和民主政权教师一道参加秋训营学习,后被县教育科任命为南岗区中心小学副校长。解放战争期间,南岗划归东海县,曾一度任民政股长。民国36年,蒋介石发动内战,南岗地区被敌人占领28天,他随地方武装转移到涵洋河一带,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民国37年任灌云县文教科长,次年任伊山区区长。1952年春,中共灌云县委责成他在县城伊山他办灌云县初级师范,初以灌云师训班为基础,招收初中班,后学校逐渐发展壮大为县第一所完全中学——灌云中学。他首任校长,在职15个春秋。他历尽艰辛,使学校越办越趋完善。1967年离休,1989年逝世,享年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