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画出一棵树,接下来画出一个小孩;画出框架,画上小树,再写出标题;然后开始勾边,最后进行上色就完成了。
简笔画可以让孩子对美术绘画有基本认识,能对事物进行概括,用简单的东西画出图形来,同时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造型力和创意能力,每逢节假日的时候老师就会布置让同学们画一幅手抄报,那怎样来画一幅好看的手抄报呢?1、用铅笔打草稿,右下方写快乐劳动四个字;2、画上一些树做装饰,草稿就完成了,用尺子画上图形;3、给手抄报上色。
微信表情包来啦,很有创意的又很开心的幽默感爆棚的表情总是会欢乐多多,快乐多多的哦。
今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个特殊的节日。因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生尽量不外出。北京市大兴区枣园小学德育处结合工作计划制定了五一活动方案,号召全校学生在放假期间做家长的小帮手,进行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劳动体验,人人争做最美劳动者。 全校学生积极响应,参加各种形式的劳动活动。低年级开展“我是妈妈小帮手”活动。学生自己收拾玩具、收拾图书。帮助妈妈摘菜、拎东西等。中年级学生自己洗内衣,做日常的简单家务。高年级学生为妈妈包饺子、淘米做饭、管理自己的小菜园。学生们通过劳动感受家长的辛苦付出,从而更珍惜劳动成果。 北京市大兴区枣园小学通过活动,学生们在亲历劳动过程中,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的良好习惯,培养尊重普通劳动者,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和幸福美好的生活。为了充分发挥劳动实践育人的功能,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依托劳动锻炼学生生活能力,修炼个人意志品格,我校初中部设计开展了暑期劳动实践课程。 勤做家务 学会感恩 赞美劳动 有“画”要说 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落地“双减”政策,江外在行动中。
毛泽东在延安与农民交谈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顽固派在陕甘宁边区周围修筑了五道封锁线,隔断了边区和外界的交通,使边区的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困难。为了粉碎国民政府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党中央发出了“自力更生”的号召,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陕甘宁边区开展起来了。 这天,警卫班的战士们正在杨家岭毛泽东住的窑洞附近召开生产动员会。会上,战士们个个摩拳擦掌,表示要大干一场,争当生产模范。这热烈的气氛惊动了毛泽东,只见他快步从窑洞里走了出来。 “你们在开生产动员会,这很好嘛!”毛泽东来到了战士中间,满面笑容地说,“党中央号召我们开展生产运动,克服眼前的经济困难,减轻人民的负担,我们可要带好这个头!” 毛泽东双手叉着腰,环顾着两旁的山坡,充满信心地说:“杨家岭上的土地足够我们种植瓜果蔬菜了。我们还可以养猪,解决自己的吃肉问题。假如再能搞一个合作社,那我们大家的日常生活用品也不用发愁了。”说到这儿,毛泽东爽朗地笑了。 战士们被毛泽东这么一说,仿佛看到了满山满坡菜绿瓜黄的丰收景象,于是群情更加激奋。大家围在一起,出谋划策,商量怎样开荒种地,怎样引水浇田,并决定几天以后正式开工。 到了开工那天,天刚蒙蒙亮,战士们就扛着钁头下地了。战士们经过毛泽东住的窑洞门口,看到里面灯光仍然亮着,大家都知道主席又熬夜了,所以谁也不忍心去叫他。大家蹑手蹑脚地从门口走过,生怕打搅了主席,不料还是被毛泽东听到了。没一会儿工夫,只见毛泽东扛着钁头找来了,他边走边说道:“不是说好了给我一块地吗?我的一份在哪儿呢?” “主席,您考虑革命大事,非常劳累,这开荒种地的小事就不用参加了。您的活,我们加把劲就都完成了。”战士们异口同声地说。 “不行!不行!开荒种地是党的号召,我也不应该例外。” 在毛泽东的一再坚持下,大家只好在临河不远处给他划出了一亩来地。 毛泽东分到责任田后,对这一“争”来的土地十分珍惜,只要一空下来,他就去挖地。战士们发现后,一齐赶来帮忙,毛泽东总是坚持自己完成。他说:“你们有你们的生产计划,我有我的生产任务,这块地,你们挖了叫我挖什么呢?别看我的年纪比你们大,我还敢与你们比一比,看谁的田种得好!” 此后,毛泽东硬是忙里偷闲,一钁头一钁头地把地挖好,又垒了一个小水坝,将河水引到地里。不久,地里便栽上了黄瓜、辣椒和西红柿。毛泽东又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施肥、锄草,蔬菜越长越茂盛。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夏天到了,毛泽东田里的西红柿结得又红又大,辣椒又尖又长,黄瓜沉甸甸地低垂着头,个个顶花戴刺的,真是诱人极了。人们每走过这里,都禁不住要停下脚步称赞一番。 毛泽东亲手开荒种田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延河两岸,军民大生产的劲头更足了。 彭德怀开田的故事 1961年11月,彭德怀回到了故乡——湖南省湘潭县乌石寨。他看着童年时代就十分熟悉的家乡的山水草木,看着阔别多年的父老乡亲,感到格外亲切。回想在战争年代,乡亲们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承受了极大的牺牲,终于盼来了全国的解放和革命的胜利。想到这里,彭总不由得感慨万千:“是呵,苦了多少年的乡亲们该过过好日子啦”。 彭德怀来到了响塘区南谷公社的陈蒲大队调查。午饭的时间到了,彭德怀没有到“公共食堂”去吃大锅饭,而是撇开随同人员,独自一人来到离食堂不远的贺老伯家里。刚跨进屋,迎面扑来阵阵烟雾,只见贺老伯正蹲在灶下烧火做饭。 彭德怀关切地凑上去问:“老伯,为什么不到食堂去吃饭?”老伯没好气地说:“有什么饭吃!只因彭德怀要来调查,大队才开食堂饭的,还要工分高的人才有得吃。我不去凑这个热闹,真是打肿脸充胖子!” 彭德怀一听,话出有因,顺手将锅盖揭开,只见锅里蒸的是糠粑耙。彭德怀抓起糠粑粑就吃,那粗糙、苦涩的糠直刺喉头,确实难以咽下去,他的心痛了,眼窝里充满了泪花。 回到故居,彭德怀召开了社员大会,他说:“我是讨过饭的,是饿怕了的,可那是旧社会。如今,我们当家做了主人,我们应该抓紧时机开荒种粮,生产自救,把穷队变为富队,不应该再有人饿肚皮了。我这次回来是当社员的,队上要安排我出工,不安排的话,我就邀请婆婆姥姥上山砍柴去。”说干就干,从那以后彭德怀就与社员一起参加集体劳动,他特别提倡开田,在工余时间还动员侄儿一道去开田。 侄儿望着两鬓斑白的伯伯劝道:“你老人家年纪一大把了,还开什么田啰?”彭德怀风趣地回答:“年老骨头枯,正好做功夫!别说我年老,做起事来,还可以跟你们小青年比一比呢!”说完就捋起衣袖,用他那曾指挥过千军万马的手,挥锄猛干起来,像个标准的老农。在彭德怀的带动下,家乡一块块新田被开发出来,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 彭德怀欢欢喜喜地与乡亲们一道收棉花,种麦子,撒下了无数的汗珠。他说:“从今年起,我每年回来参加劳动一个月,别的重活干不了,帮生产队看牛,看湖鸭。如果不能回来,就投资一百元交队上。”就这样,彭德怀在家乡立了个不计劳动报酬的特殊社员的“户头”。 雷锋带病进行义务劳动 有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痛,他趴在床上忍了一会,想硬挺过去,但又一想,明天还要出车,这样疼下去可不行,赶快爬了起来,跑到卫生连。 值班医生问了问病情,按了按肚子,给了些药片,嘱咐说:“不要紧,回去用热水袋压一压肚子,好好休息休息就好了,可别再累着呀!” 雷锋往回走,路过一个建筑工地,工地上那热烈的劳动场面,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他心里赞叹着:“嘿,真了不起,不久以前,这里还是一片煤渣地,现在就要盖起高楼大厦了。”在这里劳动的人,个个汗流浃背,干劲十足。砌砖的和运砖的,展开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扩音器里响着一个尖嗓子姑娘的声音,鼓动得整个工地热气腾腾的。 他正要离开这里,忽听得那尖嗓子姑娘喊道:“……砌砖的同志大显身手,以惩每小时一千二百块的速度,打破了过去的纪录,运砖的同志加油呀!”雷锋回身一看,见运砖的两人一辆小车,一个拉一个推,个个干得挺欢,还是供不上砌砖的需要。 他忘了肚子痛,跑到推砖场,操起一辆小车就干起来。他一个推一辆车,装得满满的;上坡时挺费力,几个工人赶来帮助他,有个工人问道:“同志,谁叫你来的?”雷锋笑着逗他说:“你们叫我来的呀!”“我们?”“是呀,你们为了社会主义,干得热火朝天,就不许我来吗?” 雷锋觉得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添一块砖,也是好的,他越干越高兴,推着小车跑得飞快,一口气推了十几车,脸上的汗珠子直淌,衣服全湿透了。工地上的人都很纳闷:“哪儿来了这么个解放军战士,干得这么带劲!”有的说:嘿,真了不起,解放军同志干什么都是好样的。” 有一位工人端来一碗水,对雷锋说:“同志,喝碗水,休息一下吧。” 雷锋说:“不累,谢谢。”接过碗,一饮而尽,用手背抹了抹嘴,又推砖去了。 运砖供应不上的情况很快转变了。当雷锋刚刚装好一车砖的时候,尖嗓子的广播员甩着辫子跑出来,问雷锋:“喂,同志,你是哪个部队的?叫什么名字?” “你问这个干啥?” “你给我们带来很大鼓舞,大家要求写篇稿子表扬表扬你。” 雷锋说:“我今天没事儿,到这儿干点活是应该的。有啥可表扬的。”说罢,推上车就走。 广播员感动地望着他的背影,自言自语:“还向我保密哩,我非打听出你的名字不可!” 整个工地你追我赶,热火朝天,大家越干越欢。上半天,超额完成了施工任务。中午,劳动结束后,雷锋拿起军衣,准备回连队时,一帮工人忽地把他围住了。这个和他握手,那个向他致谢。一个穿白衬衣的人,上前来拉住他的手,热情地说:“你到这里来劳动,给我们的鼓舞不小。” 雷锋不好意思地说:“这有什么!我和大家一样,只是尽了我应尽的义务。” 那位女广播员又问道:“可是干了半天,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叫什么呢?” “我该回去了……”雷锋拔腿就走。 广播员故意板起面孔说:“同志,广播你的事迹,不能看成光是对你的表扬,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也会有推动作用呀!” 雷锋只好说出了自己的名字。那位广播员一甩辫子,笑着跑。不一会儿,她那尖嗓子传遍了工地: “感谢解放军,向雷锋同志学习……”(来源|齐鲁晚报
应该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值得人敬佩,虽然劳动需要付出一定的脑力、体力等,但是从劳动中可以学会很多东西,且通过劳动可以使自己或他人的生活更加美好,如果没有人劳动,那么成果从何处来。 对劳动的认识 劳动应该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俗话说“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尤其是小孩子,要逐渐培养劳动意识,不要成为一个好吃懒做的人。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劳动是主体、客体和意义的内涵集成体,按照传统的劳动分类理论,可以分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 劳动主要是指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是人维持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
应该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值得人敬佩,虽然劳动需要付出一定的脑力、体力等,但是从劳动中可以学会很多东西,且通过劳动可以使自己或他人的生活更加美好,如果没有人劳动,那么成果从何处来。 对劳动的认识 劳动应该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俗话说“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尤其是小孩子,要逐渐培养劳动意识,不要成为一个好吃懒做的人。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劳动是主体、客体和意义的内涵集成体,按照传统的劳动分类理论,可以分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 劳动主要是指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是人维持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
鸡蛋中所含的蛋白质是天然食物中最优良的蛋白质之一, 它富含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而蛋黄除富含卵磷脂外,还含维生素D、B等,适於脑力工作者食用。因此,每天可吃1-2个鸡蛋来补充营养。 食品与营养学家们建议,为保证身体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下述一些食品是脑力工作者在选择食品时最应注意的: 鸡蛋 鸡蛋中所含的蛋白质是天然食物中最优良的蛋白质之一, 它富含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而蛋黄除富含卵磷脂外,还含维生素D、B等,适於脑力工作者食用。因此,每天可吃1-2个鸡蛋来补充营养。 豆类及其制品 这是自然界最好的植物蛋白来源。大豆中富含有人脑所需的优质蛋白和8种必需氨基酸,这些物质都有助於增强脑血管的机能。另外,还含有卵磷脂、丰富的维生素及其他矿物质,特别适合於脑力工作者。更值一提的是,大豆脂肪中含有85.5%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又以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很多,它们具有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的作用,对中老年脑力劳动者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尤为有益。 // 动物脑髓 动物的脑都含有大量的脑磷脂和卵磷脂。其中又以鱼脑髓为最隹。因为鱼脑中的鱼油含有两种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这两种物质,也就是所谓“脑黄金”。这些物质是人体大脑营养所必不可少的,对大脑细胞,尤其是脑神经传导和突触的生长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脑中如缺少DHA,就会影响脑功能,降低人的学习、思维、推理和判断等能力。而经常吃鱼,尤其是鱼脑,可多吸收DHA,从而活化人的神经细胞,改善大脑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鱼脑中胆固醇含量也较高,因而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宜食用。 (实习编辑:张曼)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和《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规定高福严重违纪: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职工已享受当年的年休假,年度内又出现条例第四条第(二)、(三)、(四)、(五)项规定情形之一的,不享受下一年度的年休假。 法律已经明确规定了职工不享受年休假的情形,很明显,职工受过警告处分或是存在违纪行为就剥夺年休假资格的情形是不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违纪员工当然享受年休假。
来历五一劳动节的来历: 19世纪8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美国无产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出现了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 从1884年开始,美国先进的工人组织通过决议,要为实现“每天工作八小时”而战斗,并且决定展开广泛的斗争。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等城市的35万工人举行大罢工和游行示威,迫使资本家接受了工人的要求。美国工人的这次大罢工取得了胜利。 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从此,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会举行活动以示庆祝。 意义: 劳动创造了财富,劳动创造了文明,劳动者是一切文明和财富的创造者, 劳动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总结了体力劳动的经验,体力劳动者实现了脑力劳动者的设想。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应该让人民认识到这一点。尤其脑力劳动者更应该认识到劳动的意义。 扩展资料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这一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49 年12月将“五一”定为法定的劳动节。 五一劳动节的来历及其意义? 1、5.1劳动节的由来: 1877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罢工开始了。工人阶级走向街头游行示威,向政府提出改善劳动与生活条件,要求缩短工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罢工不久,队伍日渐扩大,工会会员人数激增,各地工人也纷纷参加罢工运动。 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沉重的阶级压迫激起了无产者巨大的愤怒。他们知道,要争取生存的条件,就只有团结起来,通过罢工运动与资本家作斗争。工人们提出的罢工口号,就是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为纪念美国工人1886年5月1日的罢工运动,为推动整个世界工人阶级的斗争热情,就把这一天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每年5月1日,各国的工人阶级都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以争取自身的权利。 2、国际劳动节的意义: 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和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历史上,社会主义阵营尤其热衷于通过组织群众展示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和当前政府的内外方针、建设成就等等。 五一劳动节的来历是什么?? 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 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是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浩浩荡荡地走向街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放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五月一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是日全国放假一天。 节日,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 5月1日,国际劳动节,它是全世界工人阶级斗争的历史纪念,每个国家都很重视它,尤其是美国、加拿大、南非。 事件起因是, 1880年美国工人游行集会要求8小时工作制。1884年,联邦贸易组织通过了一项解决方案,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从1886年5月1日开始执行每日8小时工作制,但此后,工人们仍然被强迫每天工作10小时,12小时,甚至14小时,这使得该项立法明有实亡,而各地的联邦首脑对此却表示出十分冷淡和不友好的态度,于是一场为争取8小时工作的罢工开始了。 1886年4月,25万工人参加了五一劳动节游行示威活动。此项活动由非政府国际工人联合会组织,活动的中心在芝加哥,商人和政府对这次活动愈来愈表现出的革命性感到恐惧,当地商界首脑要求增加警察和军队的数量。芝加哥商业俱乐部购卖了2000美元的枪支用于警戒对付这次罢工,5月1日这次游行活动得到了芝加哥纺织工人、鞋工人、房屋装修工人的支持,5月3日,警察开始向罢工的人群开火,打死打伤四人,一些非政府人士号召第二天在haymarket广场集会抗议政府的暴力镇压。 这场集会的过程中没有发生什么事件,但在最后一位讲演者登上讲台时,天下起了雨,广场上只剩下几百人,180名警察进入广场疏散人群,这时一颗炸弹飞向警察中间,炸死一名,炸伤七名警察,警察立即向人群开火,打死一名打伤多名群众。 由于无法断定是谁扔的炸弹,这个事件成了攻击劳动节游行活动的把柄,警察查抄怀疑对象的家和办公室,有数百人在未指控下被逮捕,尤其是那些此次活动的领导者被袭击,8名芝加哥活动的积极倡导者被指控涉嫌广场炸弹事件和企图谋反,法庭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开庭审判,判决其中4人于1887年11月11日绞刑。 (另一名自杀于狱中,其它三名直到1893年才被释放)。 这场斗争虽然被镇压了,但其意义却十分深远,此后由于各国工人阶级的团结和不断斗争,终于赢得了8小时工作制和劳动节。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起诉状有争议的意思:劳动争议起诉状(争议)和民事起诉状(纠纷)。 劳动关系有:事实劳动关系(争议)和劳动合同关系(纠纷)。 劳动者(打工者)维权,首先确认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光有双方盖章签字的劳动合同也未必有劳动关系,未用工的劳动合同就不存在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有事实劳动关系(法律关系为劳动关系,案由劳动争议)和劳动合同关系(未用工的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为合同关系,案由劳动合同纠纷)。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劳动争议司法解释》)第一条(二)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 本案上诉人(原告)与被上诉人(被告)只要具备与之形成事实劳动关系情形,法律关系为劳动关系,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 西方国家对劳动争议的处理,有的由普通法院审理,有的由特别的劳工法院处理。由特别的劳工法院处理劳动争议,始于13世纪的欧洲的行会法庭,法国1806年于里昂创设了劳动审理所,此后意大利、德国等国才相继设立了劳工法庭。 很多国家处理劳动争议采取自愿调解、强制调解、自愿仲裁和强制仲裁4项措施。劳动纠纷也称劳动争议,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就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所产生的争议。 劳动纠纷是现实中较为常见的纠纷。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与职工建立劳动关系后,一般都能相互合作,认真履行劳动合同。但由于各种原因,双方之间产生纠纷也是难以避免的事情。劳动纠纷的发生,不仅使正常的劳动关系得不到维护,还会使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受到损害,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因此,应当正确把握劳动纠纷的特点,积极预防劳动纠纷的发生,对已发生的劳动纠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或劳资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在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中发生的纠纷。 劳动争议的当事人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职工和用人单位(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具有经营权的用人单位),即劳动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描写农民劳动场面的诗句有有关劳动的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____陆游《游山西村》 2.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____王驾《社日》 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____高鼎《村居》 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____杜牧《江南春》 5.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____陆游《游山西村》 6.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7.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____白朴《天净沙·秋》 8.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____王建《雨过山村》 9.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____雷震《村晚》 10.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____顾彩《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 1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____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2.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____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1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1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____杜牧《清明》 15.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____翁卷《乡村四月》 16.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____陆游《游山西村》
答:生产队时期物价比较稳定,物美价廉,这是我的第一印象生产队。 六十年代的生产队时期,我们生产队,每个正劳动力,每天的工值,一般在4角5分到5角钱之间,猪肉每斤6到7角钱,食用盐8分钱一斤,小学生用的白纸4分5一帐,鸡蛋5分钱一个。 到了七十年代,我们生产队每个正劳动力,每天工值大概是:六毛到七毛钱之间,交国家征购小麦公粮,每斤是一毛二分钱,玉米是八分钱一斤,当时猪肉价格是7毛钱一斤,其他的商品与六十年代,基本上没有变化。 再到八十年代,我们生产队每个正劳动力,每天的工值是一元二角钱到一元三角钱,猪肉价格是8毛钱一斤,鸡蛋和猪肉价格相近,也是六七毛钱一斤,其他日用品物价涨浮不大,基本上有国家计划控制在合理的空间内。 我们村分田单干比较晚,在一九九九年以前,走的都是集体化生产队共同富裕的道路,一直2000年才解散了生产队。 你能说说生产队时的劳动情况吗? 在生产队时,作为一个社员,一年四季都在忙忙碌碌,不是干家里的活,就是生产队集体干活,如果别人在干活,你不去,那天就没有工分,总的工分就会比别人少,就影响分粮分物,更影响年终分红。由于我们生产队的队长选得好,不但抓粮食,还狠抓了副业,在七十年代,每天的劳动价值能有一块多,每月相当一个普通工人工资,耽误一天真的划不算。所以人们即使有小病,也要坚持出勤。 在干活期间,是要遵守劳动纪律的,不管是记日,还是包片,都必须是按时岀工不迟到,按时放工不早走,上下午中间各有约半小时的休息时间,抽烟的抽烟,扯柴草的抓紧时间在田边地角扯点柴草和割些猪草;给小孩喂奶的妇女就去给孩子喂奶,总之可以去处理一下私事,一当结束,就要使劲干活了,那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场景。中途最多也只能是解个手,男人就近,女的远一些,耽误一点时间。 干活时,不少人总在图表现,显出他的劳动技术和能力,用大锄头,挑大粪桶,裁秧割谷、割麦子比谁栽得又快又直,把子挽得又大又好,挑谷子草头时选重的挑,让弱的挑轻的。有时一些女娃嘻嘻哈哈给力气大觉得挑起不过瘾的壮汉故意加码,但这些壮汉多使了力,也只不过是出出风头而已,从不因此争多的工分,基本上维持着每天男劳动力10分,女劳动力8分的这个标准,劳动力非常弱的如妇女及未成年的要相应少些不等。 有时可划片的,可以由几个人包片,但有时单干所得的工分还比记日的低,只有心甘情愿地接受,所以一般情况大家都在一起干的情况多,有说有笑既有劳动劲头,又热热闹闹,如果有过余的情况,队长就会大声干涉。 在生产队集体劳动,有说不尽心辛苦和劳累,也有说不尽的愉快和喜悦。从我所在的生产队,如果说是大家都在出工不出力,粮食不会稳产增产,上交公粮就不会保质保量地完成;人们的每年口粮就不会达到或超过三百八十斤和四百二十斤的标准,家家户户就不可能完成外销猪任务后还能杀1一2条的年猪。 直到现在我都感到不明白,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是怎么度过来的,也更不明自那时代怎么会有那么多无私奉献、舍得干、舍得吃亏的人。 注:此文只是写我曾经所在生产队的情况,也许与其说地方情况有些差异,望读者见谅。
1、5.1劳动节的由来五一的由来: 1877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罢工开始了。工人阶级走向街头游行示威,向政府提出改善劳动与生活条件,要求缩短工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罢工不久,队伍日渐扩大,工会会员人数激增,各地工人也纷纷参加罢工运动。 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沉重的阶级压迫激起了无产者巨大的愤怒。他们知道,要争取生存的条件,就只有团结起来,通过罢工运动与资本家作斗争。工人们提出的罢工口号,就是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为纪念美国工人1886年5月1日的罢工运动,为推动整个世界工人阶级的斗争热情,就把这一天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每年5月1日,各国的工人阶级都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以争取自身的权利。 2、国际劳动节的意义: 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和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历史上,社会主义阵营尤其热衷于通过组织群众展示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和当前政府的内外方针、建设成就等等。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来历和意义? 来历: 19世纪8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美国无产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出现了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 从1884年开始,美国先进的工人组织通过决议,要为实现“每天工作八小时”而战斗,并且决定展开广泛的斗争。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等城市的35万工人举行大罢工和游行示威,迫使资本家接受了工人的要求。美国工人的这次大罢工取得了胜利。 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从此,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会举行活动以示庆祝。 意义: 劳动创造了财富,劳动创造了文明,劳动者是一切文明和财富的创造者, 劳动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总结了体力劳动的经验,体力劳动者实现了脑力劳动者的设想。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应该让人民认识到这一点。尤其脑力劳动者更应该认识到劳动的意义。 扩展资料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这一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49 年12月将“五一”定为法定的劳动节。 五一节有怎样的来历和意义? 五一国际劳动节,也称国际劳动节或劳动节,这也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劳动节。它起源于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城的一次工人大罢工。 十八世纪末,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残酷地剥削、榨取工人更多的剩余价值。 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工资却很低。沉重的阶级压迫激起了这些工人无产者的巨大愤怒。 在1884年10月,美国和加拿大的八个国际性和全国性工人团体,在美国芝加哥举行了一个集会,决定于1886年5月1日举行总罢工。这一天美国2万多个企业的35万工人停工上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不同肤色,不同工种的工人都加入了总罢工,迫使资本家实施八小时工作制,罢工使美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处于瘫痪状态。 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恩格斯在组织召开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从此,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每年这一天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我国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在1918年就有,当时是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而将5月1日确定为我国“五一劳动节”的,是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在1949年12月作出的决定,并且从1989年开始,国务院每5年表彰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次表彰达3000人左右,而且法定休假3天以示庆祝。
1天五一休息几天。 法定假日: 法定节假日是指根据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进行庆祝及度假的休息时间。法定节假日制度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重要反映,涉及经济社会的多个方面,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相关节日假期: (一)元旦,放假1天(每年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 (四)劳动节,放假1天 (五)端午节,放假1天 (六)中秋节,放假1天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7年12月14日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清明、端午和中秋三大传统节日正式列入全民法定公休节日,自2008年开始共有七大全民法定公休节日,分别为元旦、春节、清明、端午、劳动节、中秋和国庆节,全民公休节日的假期通过调整双休日来集中休假,休假时段每年由国务院发布。地方性节日、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其他特定群体的节日限于特定群体或局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