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大陆地区的地级市的范围和数量也稳定下来,二零一六年二月以后,我国334个地级行政区中有293个地级市、30个自治州,8个地区和3个盟。地级市占了所有地级行政区中的百分之八十七,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级市逐渐取代了地区和盟成为行政主体,行政区中还有一种叫做县级市,县级市也属于行政单位,只不过是县级的行政单位,县级市和地级市有什么额区别呢? 县级市和地级市的区别 地级市定义行政区划级别相当于地区、自治州级别的市。地级市为省辖市,下分为市辖区和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往往代管县级市,形成“市管市”。 县级市定义行政区划层级相当于县的市,称为县级市。 县级市有两大类,可以是由镇升格而来,也可以是由县改制而来。前者面积狭小,一般为适域市,后者面积大,中国自198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的步伐较快,大多数“市”都以撤县设市的方式建立。 由上面的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县级市通常是归地级市管辖的,地级市的市长是通常正厅级,县级市的市长是通常正处级,所以地级市比县级市的级别高。 改为县级市有什么好处 “县”与“市”,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最主要的在于功能侧重。县,主要关注“三农”,即使是工业、第三产业,也都是围绕农业发展而设,为农业服务;市,侧重于工业、城市建设、职工生活等,能够形成工业和第三产业集聚式增长。 因功能不同,各自享有的权限自然也不同。例如,国家对县的用地指标限制很紧,必须按人口、道路等进行规划,而县级市可享有更多的审批权和自主权,因此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报批、项目立项、上级资金争取等方面,都更有优势。 对于区域来说,发展是第一要义,在当地不少机关干部心中,改名还有另外一层意义——提升区域影响力,“县改市后,对外招商引资更具吸引力。” » 县级市和地级市的区别 改为县级市有什么好处
县级市是与市辖区、县、自治旗、特区、林区等相同的行政区,一般不设区,地级市是与地区、自治州、盟相同的行政区,一般均设区和县,县级市隶属于地级市、地区等或由省、自治区直接管辖。 县级市和地级市有啥区别 大多数县级市都是以“撤县设市”的方式建立的,确定时间为1983年,全国共有394个县级市,地级市的确定时间也是1983年,全国共有293个地级市。 县级市的上级是地级行政区,下级是乡级行政区,地级市的上级是省级行政区,下级是县级行政区。 比如,河北省有11个地级市,如石家庄市、唐山市、邯郸市等,石家庄有3个县级市,包括辛集市、晋州市、新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