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家长们开始重视宝宝的保暖问题。其中,给宝宝穿袜子成为了家长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老一辈认为宝宝不穿袜子容易受凉生病,而年轻人则更加注重自然发育,认为裸足有利于宝宝的发育。宝宝穿袜子可以提供保护和舒适感,特别是在寒冷天气和外界环境不适时,对宝宝是有利的。在适当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地让宝宝裸足活动,促进足部肌肉力量和发育。家长们应根据季节、温度和孩子个体差异来做出决策,确保宝宝的足部得到适当的照顾和发育。宝宝的末梢发育并不完善,容易出现手凉脚凉的情况,但这并不代表宝宝就会感到很冷。家长们可以通过摸宝宝的后脖、前胸后背等部位来判断宝宝的体温,从而确定是否需要给宝宝穿袜子。而宝宝是否穿袜子,还应根据宝宝的意愿和所处的环境温度来决定。如果宝宝不喜欢穿袜子,总是蹬掉,大可不必强迫宝宝。在室内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宝宝也可以不穿袜子,以便于足部肌肉的发展和活动。一、不穿袜子对宝宝的发育有一定的帮助1. 裸足行走可以促进宝宝足部肌肉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自由度和活动空间。2. 裸足行走有助于培养宝宝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加强足部神经和感觉发展。3. 裸足行走还能让宝宝更直接地与环境接触,促进自主学习和探索,有利于认知和智力的发展。二、家长们在给宝宝穿袜子时需要注意的事项1. 确保袜子的材质柔软、透气,避免选择过紧或过松的袜子。2. 要根据季节和温度来决定是否给宝宝穿袜子,避免过度保暖或受凉。3. 袜子需要经常清洗和更换,以保持清洁和卫生。
头发稀疏发黄和后脑勺头发稀疏这两种发型的宝宝可能存在发育异常。宝宝慢慢长大,家长们会发现,同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头发发育的情况却大不相同。有的孩子头发乌黑浓密,有的孩子头发却稀疏枯黄,而看到发型不同的宝宝,很多家长不禁心生疑问,孩子头发的差异与发育之间是否有联系。1.头发稀疏发黄宝宝出生后,头发的发量受多种原因的影响,如果父母基因好并且孕妈妈孕期注重营养,宝宝出生的时候,发量相对会比较浓密,相反,头发则会显得稀疏。在出生后3-6个月左右,胎毛则会慢慢脱落,不同的孩子发育情况不同,所以,家长也无须担心。如果孩子2岁甚至3岁,头发仍然发育的不理想,那就要查看孩子是否出现了营养不良、接触到了化学物质或者生长环境有何异常等情况。2.后脑勺头发稀疏很多家长会发现,自家孩子的头发长得很慢,且后脑勺的位置尤其稀疏甚至枯黄,看起来非常影响美观。后脑勺头发稀疏的现象,被称之为“枕秃”,有的孩子是整个后脑勺的头发稀疏,有的呢则是后脑勺中间的位置呈现出条状的稀疏,而上下位置的头发长得挺密。宝宝出现枕秃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宝宝头部长期固定在同一位置,于是导致头部某个特定部位的头发脱落而形成的一种白色秃斑。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出生后1-3个月,多数宝宝都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但通常在6-9个月内可以通过自然生长而修复。造成宝宝枕秃的原因有许多,主要包括睡姿、头发拴得过紧、宝宝有晃头的习惯、宝宝长时间靠在婴儿床、童车等硬性支撑物上、以及营养不良等因素。家长们不必过于焦虑和担心,但也不应忽视。需要注意控制头部固定的时间和护理好宝宝的头发。对于枕秃问题,家长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注意宝宝的睡姿、避免头部的压迫、选择适合宝宝的软床垫、从营养上下功夫等。如果宝宝已经出现了枕秃,家长们也不必担心,可以通过护理好宝宝的头发,采取一些合适的方法进行修复。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宝宝的头发发育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调理和护理,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每个宝宝都有其独特的发育规律,理解和关爱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和支持,是每位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刚生下宝宝的妈妈们,经常会听到老人常说的这句话:“扁头有福!给孩子睡个扁头吧。”扁头,是古代满族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但是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扁头已经不再被视为美的标志。睡扁头并不会直接影响大脑发育,但过度的压迫头部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睡眠质量和头部健康。因此,家长们应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睡姿习惯,关注孩子的睡眠环境,从而确保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张引发网友热议的照片,展示了一个女生极度扁平的后脑勺。她的头部看起来就像是放在一块平板上一样,毫无凹凸。虽然这种头型曾经被一些长辈视为美的象征,但在现代年轻人眼中,这样的头型已经被认为是不美观的。网友们纷纷吐槽,表示这样的头型“毁颜值”。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睡扁头会影响大脑发育吗?有人认为,由于长期压迫头部,扁头可能会影响大脑发育,导致智力低下等问题。这个观点并没有得到科学的支持。据儿科医生介绍,孩子的大脑是在头骨闭合后才会逐渐发育成熟的,因此在头骨尚未完全闭合之前,睡扁头不会对大脑发育产生直接的影响。扁头形成主要是由于长期睡姿不正确,头部受到持续性的压迫所致。因此,更应该关注的是睡姿的问题,而不是过分担心扁头会影响大脑发育。家长们可以通过调整宝宝的睡姿,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从而减少扁头的发生。此外,即使孩子已经形成了扁头,也不必过于担心。改善头型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家长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如戴帽子、选择合适的发型等,来掩盖头部的缺陷,让孩子看起来更加自然美观。在审美观念多元化的今天,应该摒弃过时的传统观念,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头型并不是衡量一个人美丑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健康和幸福。因此,睡扁头是否会影响大脑发育,更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不要盲目相信一些未经证实的传言。
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存在一个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阶段——大脑发育的黄金期。这个时期,孩子的智力、情感以及社交能力等多方面潜能均有着极为迅猛的发展。通过一个家庭的真实案例,可以深刻理解到,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遗传的结果,更是环境、教育以及早期干预的综合影响。侄子的故事启示我们,即使在没有所谓“学霸基因”的背景下,孩子也能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家庭环境,展现出惊人的学习和认知能力。侄子家庭的情况表明,高智商并非天生注定,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得到显著提升。1.家庭背景的超越侄子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家中没有任何人拥有高学历背景。他的祖父母是朴素的农民,父亲是一名滴滴司机,而母亲则是一位幼儿园老师。这样的家庭背景,看似并不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和学业的优秀。侄子的表现却完全颠覆了这一预设,他在学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更是在我们市最优秀的中学中名列前茅。2.早教和左右脑开发的重要性侄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关键因素是母亲对于早期教育的重视。作为一名蒙氏幼儿园的老师,她深知左右脑均衡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引入蒙台梭利教育法和相关的左右脑开发书籍和游戏,侄子的母亲为他提供了一个充满刺激和挑战的学习环境。3.科学背景:大脑的左右半球人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分工明确而又相互配合。左脑负责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功能,而右脑则主导空间感知、创造力等。正是这两部分的和谐发展,构建了人类复杂而高效的认知系统。4.黄金发展期的把握侄子的例子强调了把握孩子0至6岁这一大脑发育的黄金期的重要性。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大脑具有极强的吸收和适应能力,是进行各种基础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机。通过系统的训练和适当的刺激,可以大大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认知能力的提升。5.游戏在早教中的作用游戏是孩子天性中的一部分,也是早期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工具。通过游戏,孩子能在乐趣中学习,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大脑的潜能。《最强大脑左右脑潜能开发》游戏书就是这样一种工具,它通过丰富多样的游戏内容,刺激孩子的大脑发展,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孩子的大脑发育黄金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窗口,家长和教育者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时期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教育和引导方法,为孩子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早期教育、游戏和家庭环境的综合作用,每个孩子都有可能超越遗传的限制,展现出惊人的潜能。侄子的故事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证明了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时的干预,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自己人生的“学霸”。
儿童生长发育很快,这时需要大量的营养。蜂蜜中不仅含有全面的营养,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能量,它比白糖和牛奶等食物更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美国医生体鲁兹和诺特,曾对幼儿做过试验,结果发现,在牛奶中渗入蜂蜜后喂养婴儿,矿物质的利用率大大增加,尤其是婴儿对钙和镁的吸收量大大增加。东京大学的托摩武人教授也作过规模很大的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喂蜂蜜的幼儿与为砂糖的幼儿相比,其体重、身高、胸围和皮下脂肪增加较快,皮肤较光泽。并且较少患痢疾,支气管炎、结膜炎和口腔炎等疾病。托摩武人教授指出,蜂蜜有利于幼儿肠内乳酸菌的繁殖,这种菌能抑制肠内赤痢菌等有害细菌的繁殖,从而减少痢疾等发病率。儿童常食蔗糖,口腔中常常积留糖分,经细菌发酵,产生酸类物质,腐蚀牙齿表面的釉质,形成龋齿。而吃蜂蜜却不会有这种现象,因为蜂蜜中含有过氧化氢和乙酸,具有很强大杀菌能力,起到净化口腔、保护牙齿的作用。儿童的消化系统尚未不健全。食用蜂蜜却有利于促进消化系统的建立。另外,蜂蜜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和果糖,他们都是单糖,无需消化就能被吸收利用,产生大量的热量,为机体的生命运动提供能量。蜂蜜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其种类和含量几乎与一般的蔬菜一样,对于较少吃或不吃蔬菜的儿童,尤其是婴儿,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弥补。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宝宝头往后仰,紧握拳的现象,很多新手父母由于缺乏经验,宝宝出现这种情况,往往不知道宝宝是否正常还是生病了。有的家长,甚至过于担心,喜欢上网查阅浏览相关症状信息,并且对号入座,殊不知常常是自己吓自己。 那么宝宝打挺紧握拳、头总往后仰,是否肌张力异常?肌张力异常有什么危害?又该如何判断呢? 新生儿打挺紧握拳、头总往后仰是否正常? 其实大部分的宝宝打挺紧握拳、头总往后仰都是正常表现。 宝宝头后仰:宝宝由于年龄小,颈部肌肉还未发育成熟,而且婴幼儿的颈后肌发育要早于颈前肌。当颈部无法支撑小脑袋时,失衡状态下就会出现来回摇摆或转着圈往后仰的现象。 宝宝打挺:主要是因为由于宝宝还不会说话,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由负面情绪迅速膨胀或积压许久的情绪难以释放造成的结果。 宝宝紧握拳:由于宝宝年纪小,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调节手部肌肉活动的能力有限,所以屈肌的力量要比伸肌强。 但若宝宝还伴有哭闹、睡眠质量不高、身体僵硬、入睡困难等异常或者如果超过4个月后,婴儿的手仍然紧握,而且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家长就要警惕起来,看是否是肌张力异常,以及排除脑瘫等神经疾病的可能。 什么是肌张力? 宝宝从只会躺着到会爬、会站、会走的过程与他不断进行的肌肉张力练习是分不开的,而肌张力简单地说就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 肌张力异常有哪些表现呢? 肌张力异常对宝宝的危害是很大的,不仅影响宝宝的生长运动发育,而且还对宝宝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早发现、早干预尤为重要,那么肌张力异常有哪些表现呢? 肌张力高 通俗的解释就是指宝宝的“力气太大”。肌张力过高,会因肌张力亢进出现一些异常的姿势,肢体活动也会受到限制。 1.宝宝常表现为下肢伸直、大腿外展困难,踝关节跖屈、内收交叉。2.闻声惊吓,持续哭叫,入睡困难。3.手指经常屈曲握拳状,拇指内收。4.上肢肩关节内收,肘、腕关节屈曲。5.坐时两下肢向前伸直困难,站时足尖着地,行走时踮足、剪刀样步态。 肌张力低 肌张力低,也被称为肌张力减退,常会出现肌肉收缩乏力,类似于肌肉病所导致的肌松弛,但可引出腱反射。 1.进食困难,早期喂养、进食咀嚼、饮水、吞咽困难。2.孩子肌肉弹性比较差,摸起来比较松软。3.大运动、精细动作等发育迟缓。4.移动困难,不会使劲,主动运动很少,或动起来动作比较慢。5.孩子抱起来软绵绵的感觉。6.踝关节、足部和小腿之间的角度小于60度。 肌张力异常除了肌张力增高或低下,还有就是肌张力动摇不定,特别是精神紧张或受到刺激时肌张力明显增强。 为什么宝宝会肌张力异常? 若宝宝的大脑在分娩前后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受损,就会影响控制四肢运动的大脑区域或神经束。此时,就会造成支配肌肉伸缩功能受损,从而造成肌张力的改变,导致姿势和运动功能的异常。 通常情况下,肌张力高,往往与脑瘫、脊髓损伤有关;而肌张力低,可能是唐氏综合症、核黄疸、脑炎等所致。 因此,肌张力异常,对于父母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警告信号! 如何判断婴儿肌肉张力异常? 1.通过抱起的手感 通过抱起婴儿的手感,可以了解宝宝肌肉肌张力的情况。肌张力低的宝宝,抱起时会感到困难,如捞面条样的感觉,会有下沉的感觉。而肌张力高的宝宝,抱起时会有强直感和抵抗感。 2.通过对患儿的身体的“触摸” 家长可以通过用手触摸宝宝的上肢和下肢的肌肉来感受婴儿肌肉组织的紧张。正常的宝宝,肌肉触摸时往往手感柔软适中,结实而富有弹性。但是,肌张力低的宝宝,触摸时感觉柔软、松弛,对手指按压的阻力较小,宝宝少有抵抗。但肌张力高的宝宝,则手感紧张,对手指的按压有很强的抵抗。 3.被动运动的检查 家长可以对宝宝作被动屈伸运动,保证孩子在放松状态下,一手握脚踝部位,一手握脚。脚从最远快速折返最近,在这个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卡顿、异动的现象。这种卡顿、异动则为肌张力高。肌张力低,则会感觉沉重,无抵抗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丁香妈妈 作者:丁香妈妈老编辑 宝宝出生的第一年,可谓「一天一个样」: 哇,宝宝会对我笑了! 哇,宝宝能自己坐了! 哇,宝宝会叫妈妈了! …… 每个变化都让我们欣喜不已。 宝宝出生的第一年,也让我们陷入各种焦虑: 「为什么别人家宝宝都会爬了,咱家孩子都不爱动弹?」 「为什么别人家宝宝都会走了,咱家孩子只能勉强站着?」 「宝宝这是不是发育落后来,需要去医院看看么?」 ........ 丁香妈妈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宝宝的发育指标表」,大家可以对照 1~12 个月不同月龄的宝宝发育情况看看。 1 月龄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1. 大动作 能部分控制头部,四肢可以弯曲。 2. 精细动作 动作无规律、不协调,小手经常握紧拳头。 3. 语言能力 能哭叫,可能会不自觉地笑,会与别人眼神交流,自己会发出细小的喉音,会倾听说话声。 4. 认知能力 对声音有反应,可能会向发出声音的地方转头,听见铃声时动作会放缓,被抱时会安静下来。 2 月龄 1. 大动作 四肢更加放松,平躺时可轻微抬头,俯卧时头可抬离床面。 2. 精细动作 小手部分打开,会抓大人的手指,眼睛会跟随大人移动。 3. 语言能力 能发出「咕咕」声,能与人保持眼神接触。 4. 认知能力 能微笑回应,也许还能大笑,表现出快乐、悲伤等情感,能立刻注意到大的玩具,喜欢触摸身边的物品。 3 月龄 1. 大动作 能从仰卧变成侧卧,俯卧时可抬头 45 °,竖抱时头比较稳当。 2. 精细动作 两手可握在一起,抓着东西会摇晃。 3. 语言能力 开始发出咿呀的声音,能笑出声音。 4. 认知能力 见人会笑,头可跟着看到的物品或听到的声音,转动 180°,开始注意到自己的手。 4 月龄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1. 大动作 会翻身,能较好地控制头部(俯卧时可抬头 90°),俯卧时能用胳膊撑起来。 2. 精细动作 会伸手抓住物品,能握住并摇晃拨浪鼓。 3. 语言能力 总会随着声音转向、找到声源,会牙牙学语比如(比如「啊」,「哦」)。 4. 认知能力 会尽情大笑,根据不同需要发出不同哭声,会用肢体动作表示自己想要什么 5 月龄 1. 大动作 扶着腋下能站直,轻拉手腕可以顺势坐起,独坐时头身向前倾。 2. 精细动作 会抓住活动的玩具,能两手各握一玩具,可以伸手够取悬挂的玩具。 3. 语言能力 可以喃喃发出单音节,会盯着说话者的嘴巴看。 4. 认知能力 能辨别人声,能认识熟人和陌生人,有些宝宝会自己用手玩自己的脚。 6 月龄 1. 大动作 能向两边翻身,自己坐起来或者用胳膊保持平衡,甚至能独自坐一会儿,能趴着向前爬。 2. 精细动作 能准确地伸手,然后抓住物品,会指物品。 3. 语言能力 含糊地发音(「巴-巴-巴」「麻-麻-麻」),尝试发出各种声音。 4. 认知能力 能模仿大人的面部表情和声音,和镜子里的自己互动,玩具丢了会找。 7 月龄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1. 大动作 能轻松地向两边翻身,能独自久坐,可以尝试扶着站起来。 2. 精细动作 会玩小物品,两手能够分别抓东西,能将玩具从一手换到另一手。 3. 语言能力 能叫「巴-巴、麻-麻」等声音,但听不到声音就对不上号人物,会改变声音高低强弱。 4. 认知能力 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听到名字会转头,会自己握着食物(如饼干)吃。 8 月龄 1. 大动作 会自己坐起来、躺下去,双手扶物可站立。 2. 精细动作 会拍手,两手会传递玩具。 3. 语言能力 能模仿声音,重复大人所发简单音节,会发出低声调的音(自言自语)。 4. 认知能力 懂得大人的表情,观察大人的行动,开始认识物体,持续用手追玩具,有意识地摇铃。 9 月龄 1. 大动作 会爬,会抓住东西站起来,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站立。 2. 精细动作 会用拇指和食指捡起小东西,会用手抓吃的东西,有些会用吸管杯喝水,会从抽屉中取出玩具。 3. 语言能力 会含混地拼出不同的音,有些会清楚喊出「爸」「妈」,能懂几个较复杂的句子,如「再见」等。 4. 认知能力 明白各种东西区别,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比如会挥手。会给出社交信号,比如看见熟人会手伸出来要人抱。 10 月龄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1. 大动作 能独站片刻。 2. 精细动作 拇指、食指动作熟练,双手能协调运动,能自己抱着奶瓶吃。 3. 语言能力 开始用单个词,会的词汇比较少,会用一个词表达多个意思,能根据大人的语意行动。 4. 认知能力 能模仿别人动作,会招手、再见,懂得常见物及人的名称,并会表示,会反复做受夸奖的动作。 11 月龄 1. 大动作 能爬台阶,有些宝宝会扶物蹲下取物,能扶椅或推车能走几步。 2. 精细动作 会打开抱着东西的纸,会用两个手指捏东西,会把积木放入杯中。 3. 语言能力 有意识地发一个字的声音,能根据他人的语意行动(比如停止)。 4. 认知能力 开始认知事物的关联性,有些宝宝会懂得「不」的含义。 12 月龄 1. 大动作 爬行熟练,会爬上楼梯,不用扶着东西就可以站立、会扶着手推车或者其他工具走动,甚至自己独立行走。 2. 精细动作 能精准抓握,会用食指指东西,会堆积木,能独立地用吸管杯喝水。 3. 语言能力 能叫出物品名字,如「灯」「妈妈」。有的宝宝不会说具体的词语,不过会说许多含混的词。 4. 认知能力 会指东西,比如指出自己的手、眼,明白「不」和其他简单的命令,向他要东西知道给。对人和事物有明显的喜欢和不喜欢之分。 这份发育指标是不是很给力?爸妈们每个月都可以对照着观察宝宝的动作,及时了解孩子的发育状况。 同时,还是要提醒大家,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发育情况也有个体差异,对宝宝的发育需要动态、连续地观察,不能仅凭单独的某个指标就去判断宝宝是否出现了发育迟缓。 如果宝宝出现 3 个月以上的发育延迟,家长应该及时带宝宝去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
妈妈们聊天时的话题一般只有一个:娃、孩子、宝宝、小捣蛋……聊了这么多,你家孩子的健康是否达标呢?健康的标准范围是多少你知道吗?一、孩子发育是否正常的标准是啥 孩子的发育是有一些个体差异的: 家长们对自己的娃总是特别关心,有些孩子并没异常,反倒是家长认为孩子发育迟缓,因自家孩子比邻居的孩子长得稍矮或者瘦一些而担心不已。 1、孩子正常发育标准的计算方式 儿童的生长包括身长、体重、头围、囟门的闭合、牙齿、骨骼、感觉器官及智力行为等。 按照以下计算方式,我们可以对孩子的发育进行简单的自测与了解。 【体重】 小于6个月婴儿体重 = 出生时体重(kg) 月龄×0.7(kg) 7~12个月婴儿体重 = 6kg 月龄 × 0.25(kg) 2岁~青春期前 = 年龄 × 2 8(kg) PS:12岁后为青春期,个体差异较大,不能按上述公式算。 【身长】 出生时50CM 1岁75CM(1~6月平均每月增长2.5厘米;7~12月平均每月增长1.2厘米。) 2、对小响板的声音有反应 在婴儿的视线所达到的范围以外,即在耳后约15度的地方,轻轻敲打小响板。 如果婴儿在活动上有所改变,例如,眼睛转向声源,呼吸速率变快变深,正在活动的婴儿停止了活动或听声音后手脚会动等,都算通过。约有90%以上的婴儿,在出生后一个半月内能通过此项测验。 2~7个月婴儿的发展测验 1、眼睛能随移动目标转九十度 让婴儿仰卧,脸侧向-旁。将直径大约2.5厘米的鲜艳毛线球,住离婴儿脸12~15厘米远的地方摇动,当他注意后,再把毛线球从原位向其头部上方作90度弧度的移动,在移动中,若婴儿不注意毛线球时,可中途停下来再吸引他的注意,重复做数次。 如果婴儿眼睛(或头和眼睛一起)能随毛线球转动90度,就算通过。约有90%以上的婴儿,在出生后二个月内能通过此项测验。 2、俯卧时能用手臂支持将胸部抬起 将婴儿俯卧床上,如果他能用两支手臂或手掌撑住,抬起头和胸部,就算通过。约有90%以上的婴儿在出生后三、四个月内能通过此项测验。 3、自动地对人微笑 如果婴儿不用别人戏逗,自己就能对父母或他人微笑,就算通过。约有75%的婴儿在三个月时能通过,90%以上的婴儿在出生后五个月左右能通过。 4、不须扶持自己坐稳 以双手支撑于婴儿腋下,让他坐在桌面上,等他坐好后再慢慢放开双手。如果婴儿能在没有人扶持下坐着不倒,维持至少五秒钟以上就算通过。约有75%的婴儿在六、七个月时能通过,90%以上的婴儿在八个月内能通过。 8~10个月婴儿的发展测验 1、发出无意义ba、ma、da声 注意婴儿发出的声音。如果发出baba、mama、或dada等声音就算通过。 2、自己能坐起来 观察孩子能不能在俯卧或仰卧时,自己设法坐起来(可以抓住家具)。如果完全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就算通过。 3、模仿别人的说话声 注意婴儿有无模仿父母或他人讲的话,或所发的声音。如果婴儿发出的声音很像他刚刚听到的声音,就算通过。约有75%的婴儿能在九个月时通过,90%以上的婴儿在十一个半月能通过。 4、双手各拿一块积木互相敲打 让婴儿双手各拿一块积木,以手势鼓励他将两手中的积木互相敲打。注意不可碰婴儿的手,也不可帮他做这个动作。如果他能将积木互相敲打,就算通过。约有75%的婴儿在九、十个月能通过,90%以上的婴儿在一岁左右能通过。 三、你忽略的这些健康问题 有一种胖,叫做“父母觉得你不胖” 婴儿需要怎样的体重管理? 当婴儿体重不达标或超标时,该怎么做? 主要针对宝宝的饮食、运动和习惯做出调整和培养。 1、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是最符合宝宝身体发育各阶段情况的。奶粉娃一般都会容易胖,主要是由于人工喂养不易掌握宝宝真正的食量,往往容易多喂。另外,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比较胖也没关系。 2、不要一哭就喂 宝宝哭闹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 在喂奶之前,通常可以先尝试拥抱、哄睡、安抚等。 3、尊重宝宝的食欲 宝宝的胃只有他的小拳头那么大,当宝宝表现出明显的不想吃的样子时,就不用强迫喂食了。 4、计算好宝宝摄入的热量 有耐心可以详细记录宝宝每日菜单中摄入的热量,如果精力有限可以大致记录下每天吃了多少。如果体重增长出现异常,可以据此查找或调整。 5、鼓励宝宝动起来 运动起来的宝宝不容易长胖,这是常识。 6、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 从宝宝尝试辅食开始,喂宝宝的人需要给宝宝做咀嚼示范,培养宝宝咀嚼食物而不是“狼吞虎咽”的进食习惯。 孩子过胖或过瘦怎么办? 很简单啊,如果大一些的孩子过胖,直接考虑饮食不合理,吃得多、身体活动少的原因吧。 大部分瘦宝宝与营养膳食结构不合理、喂养方式不当、饮食习惯不好等因素有关。妈妈赶快改变以往单调的膳食,每天的食物尽量多样化,谷类,肉类,豆类和蔬菜应合理搭配,让餐桌“热闹”起来~ 千万别忽略这些标准。 喜欢我们的文章记得点赞、转发和收藏 有什么想说、想问的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小果君将及时为您回复解答,
图片源自网络 孩子们的爸爸出差了几天回来,我忽然惊奇地发现,大宝的个子已经和他爸爸一样高了。明明出差之前还有一些差距的,不过几天的功夫,就这样长起来了? 我是蛮开心的,孩子的成长真的是一瞬间的事情啊!而且对于孩子来讲,千万不要错过任何一个春天,这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为孩子的身高打CALL的时节。 图片源自网络孩子的身高增长是有规律的 孩子的身高增长有一定的规律。 正常情况下,我们都说父母的个子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高,这个是遗传的因素。遗传的确有影响,但是遗传之外,还是会有一些后天的规律。 比如刚出生的宝宝平均身高为50厘米,出生后的第一年身高增长最快,大约一年会长25厘米左右。到了第二年,身高增长速度减慢,一年大约长10厘米左右。两岁以后到青春期,每年身高平均增长5-7厘米。 当然,每个孩子的身高还会受到胎龄、性别、营养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差异。 图片源自网络骨骼发育是影响孩子身高的关键因素 宝宝的身高其实是受到骨骼发育的优劣来决定的,而与身高相关的骨骼,有颅骨、脊柱骨和下肢长骨三个部分。 这三个部分的增长速度并不是等比例的,正常情况下,宝宝出生后第一年,头部的颅骨生长最快,脊柱骨次之;而到了青春期,下肢骨增长则最快。 图片源自网络 颅骨的发育 颅骨是随着脑的发育而增长,与头围的大小、颅缝和囟门闭合的时间等标准来衡量。而其中,囟门的大小变化最关键。 不过,颅骨的发育与宝宝的健康成长有关,因为只有健康有保障,身高变化才有保障。 图片源自网络 脊柱的发育 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脊柱的增长是快于四肢的。脊柱承受人体全身的重量,在坐下和行走的时候,为了保持身体平衡,脊柱会自然呈现3个弯曲。 新生宝宝的脊柱很柔软,每个脊柱弯曲形成的时期,都是宝宝成长发育的黄金期。第1个弯曲: 从出生到第3个月,宝宝开始出现抬头等动作,使肌肉得到强化,脊柱也开始形成第1个弯曲——颈椎前凸。 因此,抱3月龄大小的宝宝时,一定要为他做好完全的支撑,以免发生意外。 图片源自网络第2个弯曲: 宝宝6个月龄时,脊柱将形成第2个弯曲——胸椎后凸。此时,宝宝可以不用任何支撑就单独坐着。 但是在宝宝6月龄前,如果没有很好的支撑,就不要让宝宝单独坐。胸椎没有完全强化,很容易形成弯曲,导致宝宝形成前倾的习惯,日后还可能造成驼背,影响仪态和身高。 图片源自网络第3个弯曲: 宝宝1岁前后,开始学习走路,脊柱形成第3个弯曲——腰椎前凸。 这时一定要遵循宝宝生长发育的规律,不必要督促孩子过早学习走路,下肢、腰背部的骨骼、肌肉都没有发育完善,无法有效支撑身体重量,形成X型腿、O型腿,岂不难堪?同样也会影响宝宝的身高哦! 虽然宝宝1岁以内会出现这3次弯曲,但一直到六七岁,宝宝的脊柱弯曲才会彻底固定下来。父母一定要结合宝宝身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为其安排合适的运动,欲速则不达,不能拔苗助长。 图片源自网络 长骨的发育 肢体长骨结构分为骨干、骨骺和干骺端三个部分。在宝宝整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骨的生长在长骨两端骨骺的骨化中心和软骨板内不断进行,从而使骨的长度逐渐增长,身高也随之增长。 图片源自网络 据世卫组织的一项报告显示:儿童的生长速度在一年四季并不相同。平均生长最快的是五月份,相对比较慢的是十月份。因此每年的四五月份,也就是草长莺飞的春季,是宝宝长高的最佳时间。 因此在这个时节,还要关注宝宝的营养,营养充足,才能满足骨骼生长的需要,才能够长得快。 图片源自网络 关注宝宝的睡眠,因为生长受到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的影响,而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是在睡眠时达到最高。 关注宝宝的运动,运动促进宝宝的血液循环,改善骨骼营养,加速骨骼生长,骨质致密,从而促进身体长高。 对于身体健康的宝宝来讲,食补、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就足以满足他们生长发育的需要,且最为安全、有效。只有体弱多病的宝宝,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进行合理的药补。,
var player = new searchVideo({ id: "searchVideo", src: ["https://vdse.bdstatic.com/8bc3e0ac3707968a74b03398514b1ed4.mp4"], controls: true, autoplay: false, poster: "https://www.facaishur.comhttps://www.facaishur.com/uploads/allimg/220409/26-2204091630060-L.jpg", width: "100%" }); 梨树花芽发育差时,要及时采取疏花措施,可以用消过毒的剪刀将其生长密集、病容、畸形等花芽剪除,以减少养分消耗,此外想要促进梨树花芽的分化,可以每隔10-15天为其施加一次以磷钾肥为主的肥料,而且施肥后需要及时浇灌一次透水。 梨树花期如何疏花疏蕾 梨树花芽发育差时,要及时采取疏花措施,可以用消过毒的剪刀将其生长密集、病容、畸形等花芽剪除,以减少养分消耗,并为梨花花芽生长提供充足的空间,促使其生长强健、开花旺盛。 如何促进梨树花芽分化 想要促进梨树花芽的分化,就需要加强水分管理,可以每隔10-15天为其施加一次以磷钾肥为主的肥料,并且在施肥后,向土壤内浇灌一次透水,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同时增加植株的见光时间。 梨树什么样子 梨树的树形挺拔直立,枝叶上的冬芽具有11-18个覆瓦状鳞片,棕褐色或者红褐色的花芽饱满圆润,叶片边缘处带有锯齿,花朵着生于枝叶间,花瓣为近圆形或者宽椭圆形,果实多为扁圆形或者瓢形,果皮分为黄色或者褐色。 neiye_fyshang();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普通的烹饪习惯也影响食物营养,甚至有损健康。近日,美国赫芬顿邮报总结了人们在厨房里常见的10个烹饪坏习惯。 1.把油加热到冒烟。大部分烹调油加热到冒烟后,不仅口感变差,还会被分解,其中有益健康的抗氧化剂成分也被破坏,并形成有害健康的化合物。因此,加热时,只要看到锅中的油开始发出微光后就可以放心烹饪了。 2.过度翻炒食物。过度翻炒会让食物无法被充分加热,欠缺特有的滋味,还会将一锅美味菜肴变成杂碎糊糊。 3.锅中食材放得过满。这样反而会延缓烹饪速度,让食材变得软而黏。如果一道菜肴需要嫩煎,食材装得过多会导致它们散发出大量水汽,使其丧失脆嫩口感。同样的,锅中放的肉太多会让锅内温度迅速下降,导致粘锅和烹饪时间过长。最佳措施是根据食材的软硬程度和质地分批烹饪。 4.烤肉刚出炉就切。烤肉出炉后应该在热环境下静置一会儿,让肉组织松弛。否则切时会出现大量血水,影响美观和口感。 5.洗完生肉不清洗水池。冲洗生肉时水池会受到生肉中细菌的污染,很有可能引发由食物传播的疾病。因此冲洗生肉后要立即清洗水池。 6.用高温加热不粘锅。高温会使不粘锅内壁以烟雾的形式释放出有毒物质,引发肝脏受损和生长发育功能问题。所以,使用平底锅烹饪前一定要调低温度。 7.在不粘锅中用金属器具搅拌。金属器具会把不粘锅表面刮破,让其内壁的全氟化碳进入消化道,对健康造成危害。用不粘锅烹饪时,最好用木质锅铲。 8.直接用食品搅拌机搅拌很热的液体。这种做法很有可能让高温液体四处迸溅。如果在搅拌时移开食品搅拌机顶端的瓶塞,用折叠的纸巾或毛巾盖住瓶口,就能有效预防。 9.将耐热玻璃制成的餐盘放进烤箱。虽然耐热玻璃能直接在炉火上加热,但仍然无法承受烤箱的温度,高温会使它破碎。 // 10.过度搅拌面糊。这样会让面粉变成面筋,做出的点心口感很硬。最好轻柔搅拌,直到面糊的颜色均匀即可。(责任编辑:王健淇)
你好,关注我,每天了解更多的儿科知识孩子语言迟缓。语言发育迟缓是弱智的一种表现。 我们可能遇到过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而且这种疾病大多数发生在小孩子的身上。一般在正常情况下,孩子长到二三岁的时候就能比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可是有些孩子总是语言发育迟缓,迟迟不能说话,家长看着着急,也不知道能做什么?对于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目前没有明确的结论,但是家庭心理环境、语言环境和教养方式不良等都有可能引起这类的情况发生,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步骤/方法:1、 对于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首先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一对一的训练。家长可以对儿孩子的训练做一个计划,分为几个阶段进行,这样就方面孩子学习,也可以增强孩子的学习的信心。父母可以借助讲故事书的方式,反复教孩子发音识字。 2、 还应该做到的就是让孩子有开口的兴趣,最有效办法就是父母创设一个适合谈话的氛围,利用任何可能的机会不停地和孩子说话,和孩子说话的时候,父母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的情况,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如果一味的灌输和超前教育,会使孩子产生焦虑、紧张甚至逆反的心理,结果往往是不太好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善传统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让这些方法得到更好的实施。 感觉儿子语言发育迟缓怎么办? 我觉得男孩子语言发育比女孩子要晚一些,我家儿子也算是比较晚会说话的孩子,当时也是挺着急的。 如果发现孩子语言发育迟缓,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 1.为宝宝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与宝宝多沟通,多为宝宝提供说话的机会; 2.观察宝宝与人的眼神和肢体沟通情况。是否存在“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现象。要注意自闭症存在可能,要带宝宝去生长发育科,行自闭症量表筛查。 3.看宝宝的舌系带是否过短,给予舌系带分离术; 4.是否存在口肌运动障碍,观察宝宝舌头能不能上、下、左、右运动自如和伴有流涎,还要给予正规的口肌按摩和语言训练,同时配合腹式呼吸训练。 5.宝宝是否合并大运动,精细动作落后行为,生长发育中有没有高危因素存在,给予头颅核磁检查和正规康复训练。
10岁乳房发育有哪些症状 10岁女孩乳房发育存在着个体差异女孩发育过程,主要表现有乳房、乳晕、乳头增大,乳晕颜色加深,发育过程可能会有一些疼痛。 女孩乳房开始发育的平均年龄为10.8~11.4岁,但也因人而异,有早有晚,有大有小。一般有以下几个阶段:10岁左右,乳房、乳头呈圆丘形微微隆起,乳腺增生形成一个小乳核,手摸有压痛感;12左右乳腺管和皮下脂肪会慢慢地增加,乳房逐渐的隆起而且还富有弹性,在此时,乳晕和乳头的颜色也会逐渐地变深;14岁左右,乳房迅速增大,乳晕高出乳房,形如小球,形成第二小丘,乳晕着色明显,乳头显著增大;16~18岁,乳腺增长旺盛,形成正常人的乳房,发育基本成熟。 此外需要提醒家长需注意:如果女孩超过16岁乳房仍未发育,要警惕是否存在性发育延迟或卵巢发育不良。女孩乳房发育过程中,乳腺会逐渐增大,伴胀痛感是正常现象。避免用手挤压,容易造成感染。如果女童出现乳房特别痛或有肿块的情况,应就医,必要时B超检查。 本内容由山西省人民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贾俊松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女孩子一般几周岁开始发育? 通常来说女孩子的发育比男孩子更早一点,也没有特别的发育标准来断定女孩子发育世纪的早晚。 女孩子一般在八岁开始出现发育的一些迹象,但是大部分的女孩子是在九岁十岁,才可肉眼观察到发育的迹象。 通常女孩子的发育从胸部开始,这个时间大概是在8岁以后,如果早于8岁,极有可能为性早熟的趋势,如果晚于13岁,则为青春发育迟缓,家长们需要多加注意孩子的这些变化。 随之而来的就是初潮,大概在12岁前后,即为每个月来一次的月经。 如果孩子处于提前发育状态也不要着急,原因有很多,与生活水平的质量和营养吸收,饮食作息规律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孩子处于晚发育,家长则需重视,因为可能是身体内缺乏一些营养物质引起的,需要及时的补充营养,保证身体的健康成长。 女孩子在发育期间,除了生理身体变化之外,还有心理变化,家长们的陪伴一定要多加注意,力保孩子能得到健康的成长环境。 14岁女孩发育有哪些表现? 14岁女孩发育有哪些表现 14岁女孩正值青春期,其发育症状包括多器官、多系统的发育。 一般发育,包括声音的改变,如音调增高、声音变细等。还包括身体增长加快,身高变高。 进入青春期后,孩子多会出现逆反心理,开始不顺从父母的决定,有谈恋爱、追星的想法等,父母应加强引导,切忌暴力解决。 第二性征的出现,包括乳房发育长大、乳房胀痛,生殖器发育、大小阴唇增厚,阴毛、腋毛出现以及月经初潮等。同时由于青春期增加的雄激素的作用,面部继而出现粉刺、痤疮等。 女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耻骨与髂骨下部的生长与脂肪堆积,使臀围加大,骨盆变宽,为以后分娩做准备。 本内容由山西省人民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贾俊松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青春期的女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因此营养上 一定要注意女孩发育过程: 1.青春期的女孩子,对热量 的需求较大,她们平均每天需要的热量为26百-27百卡,要比成年人多,这些热量主要来源为糖、脂肪与蛋白质。 而有些人不吃早饭或者不吃饱,热量的供应明显不足,必将会影响生长发育,所以早饭 一定要吃好。 2.青春期对于蛋白质、矿物质、水分的需要相当大,而且还要全面。 女性对蛋白质的需要约为80-90克/天.。不同的食物中的蛋白质的组成,即氨基酸的种类不尽相同,所以吃 的食物应该多种多样,才可以使氨基酸的补充全面,不可挑食。 3.青春期的女孩子要注意在经期应该避免食用 一些食物,否则容易造成身体的损害。这些食物主要由三大类: a.生冷类:既中医中所说 的寒性食物比如:梨、香蕉、荸荠、石耳、石花、地耳、 这些食物大多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的功效,在平时食用都是有益于人体 的,但在月经期却应尽量不吃或者少吃这些食品,否则容易造成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 b.辛辣类:比如肉桂、花椒、丁香、胡椒等一些辣椒等可使菜的味道变得更好。可是在月经期的妇女却不宜食用这些辛辣刺激性食品,否则容易导致痛经、经血过多等症。 c.影响性功能 的食品:菱角、茭白、冬瓜、芥蓝、蕨菜、兔肉、黑木耳、大麻仁。 4.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在吃饭前后注意休息:在进食的前后比如果运动则胃肠道的血供应就会减少,必然导致胃肠功能的下降,而引起消化不良及一系列的胃肠毛病,所以进食前后要注意休息,以保证胃肠的供血。胃溃疡病人应戒烟,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能改变胃液的酸碱度,扰乱胃幽门正常活动,诱发或者加重溃疡病。 身体发育相关: 青春期以前,男孩与女孩的乳房在外观上没有区别.自7岁或8岁开始,女孩身体各系统逐渐发育.约2年后,在卵巢激素,垂体激素和胰岛素的共同作用下,乳房开始发育. 乳房发育的年龄也有个体差异,平均为10.8岁——11.4岁.如果超过16岁乳房仍未发育,应警惕是否是性发育迟缓或卵巢发育不良. 女孩的乳房发育一般是乳头开始长大,年龄大约在9岁——10岁.最初是乳腺增生,形成乳核,摸上去有一个结节或小硬块,压之疼痛. 12岁—13岁时乳腺管与皮下脂肪日趋增加,乳房渐渐隆起并富有弹性,乳晕和乳头的颜色变深.发育成熟的乳房呈半球形,位于第3至第6肋骨之间. 女孩子长到16岁——18岁,胸廊和乳房的发育已接近成熟,用软尺从乳房的上底部经过乳头到乳房的下底部测量,上下距离大于16cm时就应佩戴胸罩。 希望对你有帮助~ 女生发育初期是什么感觉? 女生出现发育主要是由于人体内的雌性激素分泌过多,引起人体第二性征的出现,也就是发育初期。一般女生发育初期从10岁开始,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分析一下常见的感觉。 生理上女生发育初期,会出现以下的症状: 乳房发育、胸部胀痛 多数女生在发育初期会感觉胸部开始胀痛,甚至有一些硬块,这是乳房开始发育的征兆。当然,也有部分平胸女生没有这样的烦恼。 阴毛和腋毛开始生长 除了乳房发育,阴毛和腋毛生长是二次发育的重要特征。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基本上所有成年女性都有腋毛,但是不同的人出现的时间有很大差别,有一些在发育初期就出现,有一些则要到18-20岁才长出腋毛。 身高增长快速 大家都有一种感觉,在小学阶段(13岁之前),女生普遍要比男生高,因为女生发育的时间要比男生更早一些,女生的个子发育初期会快速增长,会有吃不饱、睡不够的感觉,这是由于在长身体阶段所需能量增多导致的。 长青春痘粉刺 青春痘学名叫“痤疮”,因好发于青少年而得名。大部分人在15岁左右会开始长青春痘,当然也有部分人在发育初期就开始出现青春痘。女生开始出现青春痘后会觉得自己变丑了,变得不自信,其实大可放心,多数人的青春痘过了青春期就自然消失了。 月经来临 月经是女生二次发育的最重要的标志,刚开始出现月经时,女生会有疲惫、烦躁,不安,畏寒等感觉,这时候要注意调节心情,避免碰冷水,以免影响学业。 心理上从心理上分析,女生在发育初期,经常会躁动不安,常常觉得别人说的都是错的,而且开始变得自我,这是因为女生体内的性激素在作用,随着感觉越来越强烈,【叛逆期】也就来了。 总之,女生发育是一个持续性较长的、正常的生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女生需要父母和老师同学们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作为父母,如果您的女儿哪一天突然变得蛮不讲理,不是她不懂事,而是她有可能开始长大了。 原创文章,欢迎大家多多支持哦!如果您喜欢,可以点赞,加关注,谢谢!
12月龄内婴儿出现以下信号,需要及时寻求儿科医生的帮助警惕婴儿飞机趴! 新 生 儿 生后2周体重未恢复 吸吮-吞咽协调差 喂养时呼吸急促或心动过缓 对外界刺激反应差 小阴茎 双侧或一侧睾丸未降 外生殖器性别分辨不清 肢体运动不对称 肌张力高或低 原始反射不对称或未能引出 对声音反应差 语音不能安抚 尖声哭叫 易激惹 状态转移差 玩偶样眼 对红色无反应 警觉状态差 3 月 龄 L、Wt、HC、L W<P3或>P97 体重、身长向上或向下跨2条主百分位线 体重增长不足 头围不增 难抚养 持续吸吮-吞咽问题 睡眠清醒周期紊乱 肢体运动不对称 肌张力高或低 俯卧时不会抬头 无手口活动 进食时间>45秒 持续每小时觉醒喂养 不能转向声源,对很大声音没有反应 不能发声 逗引时不发音或不会笑 孤僻或情绪低落 缺乏安全保护的护理措施 缺乏对视,不注视人脸,不追视移动人或物品 无视觉追踪 不能注视人脸或物 6 月 龄 L、Wt、HC、L W<P3或>P97 体重、身长向上或向下跨2条主百分位线 体重增长<2倍出生体重 头围不增 持续喂养或睡眠问题 难以自我安定 原始反射仍存在 不能靠坐 不能扶坐 拉坐头后仰 不能抓物、握物 紧握拳不松开 不会伸手 无咿呀发音 对声音无反应,发音少,不会笑出声 不笑或“庄重”样 对游戏无反应 缺乏对视 无视警觉 不看抚养人 9 月 龄 L、Wt、HC、L W<P3或>P97 体重、身长向上或向下跨2条主百分位线 家长控制进食或睡眠 持续夜醒 睡眠状态喂养 难以自我安定与自我调节 不能坐(双下肢分开) 无侧面支持反射 非对称爬、用手或其他运动 不会双手传递玩具 不能自喂食物 不能拾物 无单、双辅音 对自己的名字或声音无反应,听到声音无应答 对陌生人过分紧张或无反应,不会区分生人和熟人 不能从抚养人寻找安慰 缺乏对视 缺乏视觉警觉 缺乏用手或口接触玩具 12 月 龄 内 L、Wt、HC、L W<P3或>P97 体重、身长向上或向下跨2条主百分位线 睡眠-清醒周期紊乱 难以与家长分离 不能自己坐 不能扶物站立 不能自己爬 不能扶走去周围取物 不能自喂食物或喝水 不能一只手拿玩具或换手 不会用拇食指对捏小物品 不能辨别声源 不能模仿语音 不能用肢体语言、不会挥手表示“再见”或拍手表示“欢迎” 对游戏无反应 对读书或相互的活动无反应 呼唤名字无反应 孤僻或“庄重”样 缺乏对视 不能用眼跟随动的物体
“抑郁症”它也可以称作抑郁障碍,这种症状很可怕,它是一种心理上的一种障碍,它的表现主要是让人心情低落、悲痛欲绝孤独症和自闭症的区别。出现这种症状,多数是由于情感上的原因,或者是工作和学习上的压力导致的,有的人心理素质低下,承受不起外界环境的压力,脆弱的心灵让他对世界感到绝望,甚至还有自杀的动机,这种病情多数是由于刺激造成的。 那么自闭症和抑郁症有区别吗? 自闭症和抑郁症,这两者是完全区别开的。 自闭症,更多是先天性的,其实有三个最重要的区别,第一,自闭症患者不看人的眼睛,总是眯缝着;第二,哪怕天空再蓝,自闭症患者看上去都是灰蒙蒙的,第三是胸闷气短。其他还会夹杂神经衰弱的症状。一般从很小的时候就有了。 而抑郁症,更多是后天形成的。多见于成人,小孩子很少有患抑郁症的。成年人由于感情和社会压力等等容易造成抑郁症,它会有不同的程度高低,相对于自闭症,治愈率还是蛮高,自闭症的孩子很有可能会伴随他的一生。 听障与自闭症有什么区别? 您好,我是心理学研究僧,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喜欢的话可以点下关注。 根据您的描述,想必是想问婴儿、儿童的情况,可理解为听障儿童,如果是成年人这总区别非常容易看出来。 听障(失聪)与自闭症的区别 探讨: 一、在阐述关系之前先要搞明白“听障儿童”是个什么程度。我们暂时将听障的早期状况分为三个等级: 1、完全丧失听力、未经任何干预的儿童;智商极低 2、听力完全丧失,但在很早期干预的;普遍智商正常偏低 3、听力未完全丧失,早期干预的;正常 当然还有干预时间较晚的情况,不同的情况结果完全不同,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二、如上文所述,如果使用肢体语言的目的是“努力与人交流与交往”,即具备“社交目的”,那么这个孩子肯定不属于第1类;如果孩子目前还很小,那么后期完全有机会掌握语言,就应属于第2、3类的情况了,那他完全就是个正常儿童。只是听力偏弱,需要辅助的器械助听,以及通过对口型、指认图片等方法训练他的语言输出。因此听障儿童与自闭症儿童没有任何关系,而使用听障的语言训练系统训练输入有问题的自闭症儿童更是本末倒置的无奈之举。 那么听而不闻的自闭症孩子又是怎么回事呢?请自己在家做个小实验:“你在背后叫他,他不应,也不回头。你突然在背后带着语气大声叫他,甚至捅他一下,大多数孩子都会回头,这就是所谓“听而不闻”的真相。所谓听而不闻只是感知力偏弱而已,感知力就是接收外界刺激的灵敏度。灵敏度越高,学习能力越强,障碍程度也就越轻。 三、貌似有些问题显得非常棘手只是因为我们看到的仅是问题的表面,过多的表象把问题复杂化了。仅从行为表现作出任何关于自闭症的判断都只能是疑似、倾向或非典型的,都是站不住脚的。大多数所谓自闭症孩子其实和那些听障儿童一样是正常儿童,具备了基本的社交目的,只是被能力影响受困于自己封闭的牢笼,致使某一关键问题慢慢演变成了系统性问题。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怎么区分自闭症和精神发育迟缓? 谢邀。分两步来回答本问题: 一是从题主的描述看:宝宝的发育状况都在正常范围,有些小小的差别也是正常的。 1.如果宝妈内心有疑惑可以带宝宝去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和心智发育测评,让专业保健医生根据科学指标分析判断,并接受医生的建议。 2.做正向父母。 在养育宝贝的过程中,如有疑问应到正规机构检查确认,然后放下。 如果经常用怀疑的心态面对孩子,这是在给宝贝进行负向催眠。你认为宝宝是什么,他就会朝着那个方向发展,给宝宝进行负面的心理暗示。 在心理学上,催眠和自证预言都有神奇的功效。由此建议父母特别是宝妈,你想要孩子的发育达到什么样,那么内心就相信自己的孩子,要做到由衷的信任和笃定才行,希望都能成为一位正向的父母,成为孩子正向的催眠师。 二是问题面上的回答。 其实自闭症与精神发育迟缓,具有很多共性,如早期语言发育迟缓,不对视,不与人游戏。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自闭症患者刻板机械行为;对单一事物(如声音、灯光等)有着强烈而特别的兴趣,甚至是着迷的程度;特别关注细节,对他人的观察细致精确”。而精神发育迟缓虽然落后正常儿童,但不会有如此明显的特征。 鉴于两者的糊模界限,作为普通人是很难辨别的,最可靠的做法就是去医院,让医生根据相应的评测来筛查。为了孩子的未来,早确诊早干预,才能有效帮助到他。祝好! 以上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图片来自网络,向作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