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古时
古时候考状元到底有多难?有哪些规矩呢?-趣历史网

古时候考状元到底有多难?有哪些规矩呢?-趣历史网

  在古代想要出人头地其实道路也是很多的,选择走科举考试的道路算是一条吧。科举考试开始于隋朝年间,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古代科举考试的状元们更是这些考生中的佼佼者,因为科举考试的难度是比较大的,有些人一辈子也考不到一个功名来,这些状元自然就成为了考生中最为优秀的,如果他能够在官场上好好的混下去的话,名垂青史是没问题的。  古时候考状元那么难,到底这些人是怎么水平呢?我们从一张明朝状元的考卷中就能看出来。小编这就带着大家一同来看下这张明朝状元的试卷吧。在古代考状元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一般人就是经历了多年的苦读也不一定能考上状元。  我们今天就从一张明朝时候的状元试卷来看看他为何能考上状元吧。这张明朝状元的名字叫赵秉忠。他是万历皇帝统治时期的一名状元。他的这张试卷第一眼的印象就是干净整洁,尽管后来我们为了防止舞弊会把试卷重新找人誊写,但是这张卷子给人的印象就是整洁,在古代考科举考的都是类似于今天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  考试的目的就是想要看看考生对当下时政中的问题怎么来解决,也想因此看看民间有没有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这样的内容如果不是思路很清楚的话很容易会在试卷上涂涂画画,自然就会影响阅卷人的心情。而赵秉忠的试卷通篇没有一个错别字说明了这个人思路是很清楚的,他解决问题的办法很顺畅的,这也让他的试卷没有任何的描画。  他的这种态度也让人感觉到他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会非常有条理,如果这样的人做事给人的感觉就是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一旦步入为官之道的话,他也能在官场上做事上有方法,做事不会留后遗症。再者赵秉忠的试卷中对问题的阐述很有见地,有见地的试卷给人的感觉就是他对古代先人的治国策略了解的非常透彻,但他的论述又能切合实际,这说明他不是一个读死书的人。  因为理论是一样的,国运是不一样的,怎么才能因地制宜呢?如果考生的内容能这样做的话肯定会得到好评,如果见地再深入一点的话,自然救会被人赏识。赵的这份试卷写的很到位,这才让当时的万历皇帝给出了“第一名”的批注,因此赵秉忠就成了皇帝眼中的状元郎。  赵以后在为官过程中怎么样另说,但是他绝对能进入官场。独具匠心的策论才是他赢得状元头衔的关键,当然他漂亮的书写和没有任何修改的痕迹也让对他的印象增加了几分胜利的筹码。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代状元是什么水平,看看明朝状元试卷,你自己就知道了。谢谢关注!大家怎么看赵秉忠的试卷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09-11
四大喜是什么,人生四大喜和四大悲分别是什么?

四大喜是什么,人生四大喜和四大悲分别是什么?

人生四大喜指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四大喜是什么。人生四大悲指少年丧父母,中年丧配偶,老年丧独子,少子无良师。 短短数字便将人生的境遇简单概括,人生悲喜亦如福祸相倚。因而,我们不论在做学问还是工作之时,都不应对简单的文字,或者事情一带而过。很多简单的事情却蕴含了丰富的道理,这值得思考,细细品味。 范仲淹曾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对于喜事、悲事也不能过于苛求,倒是“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应该激起我们发奋和反思。 古时候的四大喜事是什么? 历史上的四大喜事 古人的看法嘛,人生四大喜事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该四喜有说其出自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四笔·卷八·得意失意诗》,也有说其出自北宋晚期汪洙的《神童诗·四喜》,不管是谁写的,确实是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人生的一些追求。 后人一直对此追捧有加,到了明代,人们似乎觉得少了些什么,于是在这四句诗句中每句话前又加了两个字,“十年久旱逢甘雨,万里他乡遇故知。和尚洞房花烛夜,教官金榜题名时。”虽然只是添加了两个字,但是这当中的喜味似乎更浓了,突出了更加难得的事带来的喜。 现代的四大喜事 随着物质和精神生活越来越发达,现代人对四大喜事当然进行了重新定义。现代四大喜事为:“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位高权重责任轻,秘书美丽属下拼。”这乃是出自网络,具体已经不知出处,不过小编觉得其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人的追求与向往。小编想着能做到任何两条,就已经很幸福了吧。 当然,除了上面这几句,还有人总结了另外一套说法:“买房买在涨价前,娶个老婆不花钱,买了股票总向前,回到老家遇拆迁。”这四句话则是都跟金钱挂钩了。 对于答主而言则是:“勿为生活愁,莫要被逼婚,相识满天下,知命享自由”。对你而言,觉得什么样的事,才是人生喜事呢? 我是猪扒界娱乐,感谢阅读,顺手点赞,欢迎关注。谢谢!

资讯百科 2022-06-08
食色性也是谁说的,古时候的人为什么劝人戒色?

食色性也是谁说的,古时候的人为什么劝人戒色?

因为色是削骨钢刀,不戒色有可能危及性命,前不久这块就有个老头去找失足女消遣,结果累死在失足女的怀里,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这个老头有个儿子在城里开了一个家具作坊,规模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请了十几个工人,需要请几个勤杂工,而这个老头才60来岁,在老家与老伴又合不太来,他们老也老了还经常闹别扭,于是儿子就把他叫来打打杂干点力所能及的轻松活食色性也是谁说的。 别看这老头年纪一大把,但他人老心不老,天天还春心荡漾,最让人不省心的是经常还对厂里的女工轻薄说些不堪入耳的色话,儿子也是怕他出事,支使手下人带他去消遣了一回,过后这老头感觉不象那回事,心想下次应该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有一天,他又心血来潮想那事了,做了充分的准备后(吃了三粒逍遥丸),去了那个老地方,那失足女见他满面红光,身上还有些发抖,就让他回去,老头说“没事的,喝了点酒而已”,失足女信了他的话,结果还是出事了,那老头因为色欲重,过量吸食d物,血液循环过快硬是累死在失足女的怀里。 这就是古时的人为什么要让男人戒色,因为色欲过重,不仅伤身还会对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比如调戏异性強暴行为,都是因为色欲过重引起的不法行为,潜意识地戒掉色欲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孔子真的说过“食色性也”吗? 这句话最早是告子说的,不是孔子! 相比于其他诸子百家,告子的名声要小的多。 他提出了很多哲学观点,比如人性不分善恶,犹水也不分东西,“性犹湍水也,决诸东则东流,决诸西则西流”。 告子和孟子辩论时,他提出了“食色,性也”。意思是说,吃饭和男女之事是人的本性,也就是人的本能。(跟弗洛伊德性本能学说有某种程度的相似) 同样《礼记》中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古代的人,认识到这一点,十分难得可贵,可见中国古代最初并不主张禁欲主义,不否认人的本能的存在,而是承认人类性欲望的合理性。 封建社会的后期,这种思想反而被淹没了,社会上道学家太多,人们谈性色变,食性的话题如洪水猛兽,其实是表面道德文章,背后一肚子男盗女娼。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是我国思想文化的高峰,我们的民族在思想文化领域曾经如此辉煌,可惜后来,随着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中国人的思想被禁锢了,到了清朝还有“文字狱”,令人可悲! 食色性也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 食色性也这句话是告子说的。 出处:战国·孟子《孟子》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於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於外也,故谓之外也。 ” 白话释义: 告子说:“饮食男女,这是本性。仁是内在的东西不是外在的东西,义是外在的东西不是内在的东西。”孟子说:“什么叫仁是内在的东西,义是外在的东西呢?”告子说:“他年纪大我就尊敬他,尊敬长者之心不是我所固有;这好比外物是白的,我便认为它是白的,这是因为外物的白被我认识的缘故,所以说是外在的东西。” 告子是一位年轻的哲学家,他对孟子的“人性善”观点很不满意,就找上门与孟子辩论。过程中告子说了句“食色,性也”,意思是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的本性。 对于二千多年前的这场有关人性本质的辩论,最终谁胜谁负其实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这句话被堂而皇之地记录在儒家的经典著作《孟子》之中,而且从此之后也成了古人论述食欲和性欲本质的经典。

资讯百科 2022-05-28
郑州古代叫什么,驻马店古时候都叫过哪些名字?

郑州古代叫什么,驻马店古时候都叫过哪些名字?

驻马店简介古称郑州古代叫什么:汝宁、蔡州、天中,。因历史上南来北往的信使、官宦在此驻驿歇马而得名。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称。 驻马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盘古创世纪活动的核心区域,是轩辕黄帝的夫人嫘祖的故乡,是战国时期闻名天下的兵器制造中心。 现在还有人把驻马店称为,中国盘古圣地,其原因驻马店是盘古文化、梁祝文化、重阳文化、车舆文化、嫘祖文化和冶铁铸剑文化的发源地。 城市景点南海禅寺、嵖岈山、杨靖宇纪念馆、薄山湖 城市信息邮政编码:463000 车牌代码:豫Q 区号:0396 车站:驻马店火车站、驻马店西站 飞机场:确山李新店机场、平舆通用机场 历史名人嫘祖、李斯、干宝、杨靖宇

资讯百科 2022-05-27
越国在现在的什么地方,古代的越国是现在的哪里?

越国在现在的什么地方,古代的越国是现在的哪里?

古代越国在今天的浙江绍兴一带越国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越国(公元前1932—公元前110年),处东南扬州之地,是中国夏朝、商朝、周朝时期由华夏族在中国东南方建立的诸侯国。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大禹的直系后裔。越国与杞国、缯国、褒国等皆为大禹后裔子孙所分封。   越即是天下九州之一的扬州,《尔雅·释言》越,扬也 《注》越,扬也。  越非民族之称,乃东南扬州之地名也。   吴越春秋中有大禹“周行天下,归还大越”的记载,由此可见在禹之时,上古就将东南江南的大扬州地区叫做越,吴越春秋还记载大禹在会稽诛杀防风氏,以示威信(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观示中州诸侯,防风后至,斩以示众,示天下悉属禹也。)   越国封地处欧余山之南(阳)面,国君为姒姓。蹄(宰勋)开基为欧阳氏,姒姓是尧赐于大禹的(尧曰:”俞!以固冀于此。”乃号禹曰伯禹,官曰司空,赐姓姒氏,领统州伯,以巡十二部。)   越国主要以绍兴禹王陵为中心。春秋末期,越国著名君主勾践消灭吴国,势力范围一度北达齐鲁,东濒东海,西达今皖淮、赣鄱,雄踞东南。   公元前306年,越王无疆北上伐齐,听信田姓说客所误,率领大军调头攻楚,不料中埋伏,兵败身亡;越国因此分崩离析,各族子弟们竞争权位,有的称王,有的称君,居住在长江南部的沿海。东越,闽越皆为其后人所建国家。 越南是不是古时候的南越国? 有些朋友听到南越国很容易会和现在地越南联系起来,实际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首先来解释一下南越的含义,我国古代的统治中心在黄河流域,所以就把其他地方的少数民族称为“越”,由于它位于南方,所以就成为“南越”。 南越国的由来:根据司马迁《史记列传·南越列传》记载,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后,便派大军攻占岭南,为了巩固统治,迁徙了50万大军到岭南,中原人和当地的土著居民杂居。后来天下大乱,农民起义爆发。赵佗断绝了与内地的联系,于公元前204年建立南越国,自号“南越武王”,国都定在番禺(今广州)。疆域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以及越南的大部分地区。 南越国自赵佗起历经五代,此间一直是汉朝的藩属国。直到汉武帝刘彻发动对南越国的进攻,此后岭南地区才正式划入中央的行政区划。 越南:越南很早就有人类居住,并且也产生了灿烂的文化。后来秦始皇派大军占领岭南,在当地设立了三个郡,越南大部分地区就属于象郡管理。后来天下大乱,赵佗自立为王,建立南越国。越南中北部成为南越国的一部分,被南越国管理和统治。此后越南(当时叫交趾)一直是中国的直接领土,接受中央的管辖。 后来越南在五代十国时期,利用当时四分五裂的局面,摆脱了中国的控制,自己建国。但是对中国称臣,是中国的藩属国。清朝嘉庆皇帝时,越南请求改国号为“南越”,最终,嘉庆皇帝赐国号为“越南”。 结束语;南越国与越南是两个不同的国家,越南中北部曾是南越国的领土。越南是近代后才形成的。 我是历史黑洞超小白,一个喜爱历史的爱好者。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资讯百科 2022-05-24
史前时代,传说中的上远古时代是什么时代?

史前时代,传说中的上远古时代是什么时代?

传说中的上远古时代是指距今300多余万年旧石器时代史前时代。 人类被发现最早起源地在非洲。(如:埃及古猿,腊玛古猿等。) 人类的出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它是从古猿演变而来的。它的出现同时与劳动有关。人类最初制作和使用的工具是石头打制的石器。当人类能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时,己进入旧石器时代,又称旧石器时代。当时人类以采集野果和捕鱼为生。他们不会建造房子,多居住在山洞,过着群居生活。社会的实践发现了“火”,当火的使用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可用来烤肉,烤鱼,取暖,照明,驱赶野兽等使用。由于进食方式的不同,改变了人体的消化系统功能,改变了营养的吸收功能,因而人体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造就了人类的脑部结构及思维模式改善,行走方式改变,等人体机能的改变。 火的使用对人类的进化有作极其重要意义。由于火的使用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火的使用引起地球的气温逐渐变高,人类开始离开大山走进平原地区生活。为了适应新环境,人们选择有水的地方聚族而居,同时学会了造房子,耕地农业作物,磨制和钻孔技术的使用,这时对石质工具的制造趋于规范规则,定型,更适应不同生产上的用途。这个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多年。 我国最早发现人类是在200多万年前,也就是“巫山人”,今天的四川省巫山县发现化石而得知。 中国远古时代一般指的是夏朝,商朝,以前的时代,距今约4000多年或者是五千年的文学说法。

资讯百科 2022-05-21
紫禁城名字的由来,故宫古时候为什么叫紫禁城?

紫禁城名字的由来,故宫古时候为什么叫紫禁城?

第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把天上的星分为三垣、二十八星宿紫禁城名字的由来。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而紫微垣位于三垣的中央,位置永恒不变,非常突出,加上两侧太微垣和天市垣的陪衬,愈加显得耀眼夺目,因此有“紫微正中”的说法。当时的古人认为皇天上帝统治宇宙。而紫微垣又处于天的中央位置。因此,皇天上帝居住的天宫也被称为“紫宫”。 古代的皇帝喜欢把自己称呼为“天子”,也就是皇天上帝的儿子。自己在人间居住地也可以称为紫宫。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都有严格的宫禁,戒备森严,寻常百姓不可随便出入,于是“紫宫”也就是一座“禁城”,这就是“紫禁城”的名称来历。 第一种说法认为紫禁城的来历跟“紫气东来”的典故有关。相传老子在一次外出路过函谷关时,有一股紫气从东方飘来。正好被一个守关人看到,他认为能够引来紫气的人一定是大圣人,便请老子写了著名的《道德经》。杜甫的《秋兴》中写道: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从此,紫气被后人看作是吉祥的象征,预示着圣贤和宝物的出现。所以,紫禁城中的“紫”取吉祥之意,加之皇帝居住的地方戒备森严,不可随便出入,属于禁地,所以就叫紫禁城。 中国故宫为何称为紫禁城? 故宫是中国明清时代的皇家宫殿,在那时候被称之为紫禁城,故宫是后来才叫的。这座城是中国古代宫廷的建筑精华,占地面积达到了7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的占地面积就达到了15万平方米,整座城里面大大小小的宫殿有七十多座,毫不夸张的说光房屋就上千间。这么大规模的建筑到现在为止保存的也是最完整的古建筑之一,也成为了国家的5A级景区,更是被列为世界五大宫殿之一,也是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还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去过故宫的朋友们都知道,里面大到无法想象,怎么走都走不到终点,甚至很多伙伴去过很多次也没能走遍故宫的每个角落。如果真的不是花费一番心思的去走遍故宫每个角落,或许你只能是看到表面的景象而已。  北京是燕王朱棣的封地。等到永乐元年,燕京北平是皇帝的龙兴之地,后来又把北平府改为了顺天府,开始迁动人民充实北京,很多人都被强行迁到这里。1406年,开始兴建北京皇宫,就光开采名贵的木材,石料,然后再运到北京,这其中的准备工作就持续了将近11年之久。为了这些木材,建筑材料,很多人都丢了性命,很多劳工为此付出了很多,无论是严寒酷暑,寒冬腊月,他们都在不停的工作,寻找建筑所用的材料、打磨。 1409年又在北京的昌平区修建长陵,当时明成祖迁都受到大家的反对,但是还是义无反顾,下定决心迁都到北京。1420年,北京皇宫和北京城就建成了,明成祖正式下召迁都,北京顺天府为京师。  在这种大动作的建筑下,故宫中的每一株草木都有着意义,非常能够体现我国的文化历史。其中最开始命名的是紫禁城,这个名字很有考究,据说故宫的结构是模仿天宫的构造,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其中周围还环绕着二十八宿。紫禁城的紫代表的是紫垣正中,北极星正处于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有着无比高的尊严,严谨侵扰,所以叫做紫禁城。这座城还有着儒家理念,也代表着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  紫禁城可以说在后期也经历很多的磨难,在这围城里面经历很多朝代的皇帝,也经历了很多的斗争,权利,改革,见证一次又一次的转折。不仅如此,紫禁城还失过大火,等到李自成攻陷北京的时候,在撤退之时又把紫禁城焚毁,很多建筑都被毁了。后来清军进入北京之后,将紫禁城接管,开始进行修复,连续修复了将近14年之久,将中路的建筑基本修复。 到了民国之后,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逐出了紫禁城。之后在1925年10月10日成立了故宫博物院,也就是在这之后紫禁城改为故宫。因为故宫日渐破败,到了1949年的时候,很多的宫殿都倒塌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对故宫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故宫不光是时代的标志,更是古人的智慧结晶。

资讯百科 2022-05-05
板荡识诚臣什么意思,萧郎,在古时一般指什么?典故?

板荡识诚臣什么意思,萧郎,在古时一般指什么?典故?

问题:萧郎,在古时一般指什么板荡识诚臣什么意思?典故? 前言萧郎在古代有两种含义,第一,姓萧的男子;第二,男子的美称, 有很多诗中,女子称呼自己的恋人为萧郎。 一、姓萧的男子1、《列仙传》中的萧郎: 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数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归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偕随凤凰飞去。故秦人留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弄玉乘凤,萧史乘龙,这个典故在古诗词中是熟典。 留别(唐·上元夫人) 萧郎不顾凤楼人,云涩回车泪脸新。愁想蓬瀛归去路,难窥旧苑碧桃春。与凤楼人联系到一起,可知这个典故是弄玉萧史的故事。 2、梁武帝萧衍 《梁书·武帝纪上》: 俭 一见( 萧衍 )深相器异,谓 庐江 何宪 曰:‘此 萧郎 三十内当作侍中,出此则贵不可言。’梁武帝也是一位大诗人,他的诗中也用过 萧史的故事。 游仙诗(南北朝·萧衍)  水华究灵奥,阳精测神秘。具闻上仙诀,留丹未肯饵。 潜名游柱史,隐迹居郎位。委曲凤台日,分明柏寝事。 萧史暂徘徊,待我升龙辔 。3、宰相萧瑀 李渊(唐高祖)建国初期,非常信任宰相萧瑀。据《唐书》: 武德初,军国政事悉关宰相萧瑀。高祖临轩听政,引瑀升御榻而坐,呼为萧郎。不仅唐高祖重视萧瑀,唐太宗李世民也写过一首著名的绝句《赐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4、随便某一个姓萧的人 送萧处士游黔南(唐·白居易)  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正苍苍。 二、男子的美称有的诗中女子称呼自己的恋人为萧郎。在古诗词中,因为萧史的故事,萧郎被作为了男子的美称,至于姓什么变得不重要。 代友人悼姬(唐·刘沧) 罗帐香微冷锦裀,歌声永绝想梁尘。萧郎独宿落花夜,谢女不归明月春。 青鸟罢传相寄字,碧江无复采莲人。满庭芳草坐成恨,迢遰蓬莱入梦频。赠婢 作者:崔郊 (唐)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结束语古人写人物用典的时候,常常用与人物同姓名的历史人物,或者大家都熟知的神话人物。 萧郎从萧史的故事引申为男子的代称,类似于晋谢道韫有文才,后人因称才女为“谢娘”。 唐宰相李德裕家歌妓叫谢秋娘,后来“谢娘”也泛指歌妓。 至于萧郎是否姓萧,谢娘是否姓谢,都无所谓了。 @老街味道

资讯百科 2022-04-04
灭九族是哪九族,古时候,诛九族到底会诛多少人?

灭九族是哪九族,古时候,诛九族到底会诛多少人?

“夷九族”脱胎于在秦文公二十年所实行的“夷三族”法,如明末史学界张岱所言:“秦文公始族诛,公孙鞅始连坐”灭九族是哪九族。《史记.秦本纪》载:“文公二十年,(秦国)初有夷三族之罪” ,如秦时李斯就因被赵高诬陷谋反,从而被秦二世下令夷三族,《资治通鉴.秦纪》载:“遂具斯五刑论,腰斩于咸阳市…夷三族”(五刑即指墨、劓、剕、宫、大辟)。 当然,秦国除了实行“夷三族”,还实行夷五族、夷七族等,如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就被夷七族,《狱中上梁王书》载:“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只得说,秦国律法的确是很森严的,也是很残酷的,如范晔所言:“秦政酷烈,一人有罪,延及三族”,一人犯法,牵连三族实在是有些过于残忍。 同时对于秦国实行的“夷三族”到底是哪三族,现在尚未有定论。目前关于“夷三族”的三族一说,现主要流行三种说法: 一、父族、儿族、孙族。《周礼·春官·小宗伯》载:“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东汉末经学家郑玄注曰:“三族,谓父、子、孙”。 二、父族、母族、妻族。《大戴礼记·保傅》载:“三族辅之” ,北周大将军卢辩注曰:“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三、父母、兄弟、妻子。裴骃《史记集解》引张晏曰:“父母、兄弟、妻子也”。 三种说法以第二种说法最为残酷。当然无论哪一种说法,其所牵扯的人多数都是无辜的,毕竟犯法的只有一个人,可却是要牵连那些与他有血缘关系的无辜之人,这真得是很残忍。但无论如何,自秦国实行族诛刑罚后,历朝历代凡犯特大重罪,如谋反谋判谋大逆等十恶之罪名者,皇帝就有可能对其实行族诛的极刑,以此来警戒世人不得有反对朝廷之心,借此来维护自家对于天下的统治。 且自秦国开始实施“夷三族”的刑罚后,历代不但沿用,且将其诛杀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夷三族”逐步发展到“夷五族、七族、八族、九族”,乃至是“夷十族”(《明实录》载:“孝孺在建文朝,以侍读学士直文渊阁。当靖难师入,以草诏不从,致夷十族”)。 “夷九族”到底起源于何时,尚不可知。直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次明确记载有“诛九族”的是发生在隋末,《隋书.刑法志》载:“及杨玄感反,帝诛之罪及九族”,613年,隋炀帝二次出征高句丽时,杨玄感趁机反叛,屯兵于黎阳,后为大将军宇文述所败,随后隋炀帝下诏诛其九族。因此,从史书寥寥记载来看,夷九族非是正规记载在律书上的律法,它非律令,而只是根据皇帝的意思来执行的一种惩罚的方式,简单说就是“潜规则”。 总得说,诛灭九族这样残酷的刑罚,就是用来威慑天下臣民的,它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核弹,威慑大于实际,就是用来吓人的,不是真的拿来用的。如荀子所说:“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让那些心有不轨的人知道刑法之酷烈,从而不敢去做出不利于天下统治的事情,这也不失为一种针对犯罪行为的预防措施。 而对于“夷九族”到底是诛杀哪九族,因史料缺失更是无从知晓。目前对于“夷九族”的九族之说,一共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父族九。东汉经学家郑玄曾言:“九族,上至高祖,下至玄孙,凡九族”,九族指的就是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儿子、孙子、仍孙、曾孙、玄孙这九代。 第二种、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即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即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即岳父、岳母。 第三种、父族四、母族三、姥族二。“父族四”即父族上下4代(老太奶爷、太奶爷、奶爷、爸爸),姑母一家、姊妹一家、女儿一家。 “母族三”即母族上下4代(老太姥姥、太姥姥、姥姥、妈妈),姥爷一家、从母一家。“姥族二”即姥族上下4代(老太姥岳母、太姥岳母、姥丈母娘、丈母),岳父一家。 第四种、父五族,母四族。“父五族”即玄孙、曾孙、孙、子、身。“母四族”即母、王母(祖母)、曾王母、高王母。 以上不管是哪种,牵连的人都是十分广的,若是真的诛杀九族,这人数少则千人,多则万人,可谓是牵连甚广。如此,也因诛杀九族牵连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这等杀戮实在是有伤天和,因此历代君王甚少会用到这个刑罚,毕竟他们也怕死后会下十八层地狱,所以历史上对实行诛九族的记载甚少,这也就能解释了。

资讯百科 2022-03-29
糖的分类,古时候的人吃哪些糖果,甜品?

糖的分类,古时候的人吃哪些糖果,甜品?

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糖的分类。 在汉代,岭南地区的人们会制造“石蜜”,汉人杨孚《异物志》记载,将甘蔗“迮取汁如饴饧(tang),名之曰糖,益复珍也。又煎而曝之,既凝而冰,破如砖,其食之,人口消释,时人谓之石蜜者也”。大意是人们榨出甘蔗汁,把它叫做糖,这种东西本来就很珍贵了,又用火煮,加以曝晒,甘蔗汁就慢慢凝结成冰一样的固体,把它切成砖块大小,吃进嘴里,入口即化,当时人将它称作石蜜。 这种石蜜可以看成今天糖果的原型。但这种石蜜的流传范围不广,而且口味单一。到了魏晋时,出现了饴糖,也叫琥珀饧,饧就是糖。琥珀饧是用浓稠的糖汁做成的小块固体糖块,东汉马皇后说的“含饴(y)弄孙”,就是含着饴糖,逗弄孙子,这确实是一件很甜蜜的事情。 到了唐代,洛阳市场上开始出现制作“高级糖果”的作坊,作坊出售一种用砂糖、香苏(一种香料)和牛乳煎炼的乳糖。因为制糖人叫李环,所以人们将这种乳糖称为“李环饧”。这个作坊开张几天,就轰动了整个洛阳城,大家纷纷购买品尝。 宋朝的糖果在唐朝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进;而明代制糖技术继承宋朝,有了更大的进步。据记载,万历年间,人们就能用白砂糖、橙橘皮和薄荷等制成“缠糖”,用白砂糖、牛乳、酥、酪等制成“乳糖”,以及用冰糖和奶酪制成“带骨鲍螺”糖。江南地区还创制了淀粉果味软糖,深受人们喜爱,比如苏州的山楂丁、山楂糕,南京山楂糖等。苏州软糖已经有四百年的历史,至今依然流行。当时的糖还会包裹松子,制成“软松糖”,或者加上核桃仁,做成“软桃糖”,可见明朝的糖果种类已经很丰富了。 到了清朝,糖果的种类更是繁多,比如芝麻糖、牛皮糖、葱糖等等。当时的集市上还出现了可以将热糖浆吹成各种鸟兽人物的职业吹糖人。这时候的广东地区,用糖果招待客人已经成为了习惯。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问答。 糖分哪几类,都是怎么用呢? 糖的种类十分多,也是大人和孩子喜欢的食品,日常生活也离不开它。 首先,糖分为以下几类: 1、砂糖:用甘蔗或甜菜榨汁熬成,也是大家较为常见的,大多用于制作糕点等。 2、绵白糖:可以说是生活中常用的,主要用于高档食品制作。 3、红糖:由土法制得不是精制,杂质最多,所以有特殊风味,做糕点着色快,制作糕点时有使用。 4、冰糖:属于结晶糖,应用较少。 其它糖类: 如果介绍的不详细或不全,请在评论处留言。

资讯百科 2022-03-08
古代朝代的先后顺序,历史的各个朝代的排列顺序?

古代朝代的先后顺序,历史的各个朝代的排列顺序?

排列顺序: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古代朝代的先后顺序。秦后西东汉,三国西东晋。两晋南北朝,隋唐大统一。五代和十国,宋辽与夏金。元明清三代,中国疆土定。朝代歌固然简单明了,但它只是体现出了朝代的更迭顺序。 扩展资料: 各个朝代的发展信息如下: 夏朝:时间,约公元前2076年~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启;都城:商丘、阳 城等;主要民族:华夏族 商朝: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商汤;都城:商丘 主要民族:华夏族 西周:时间:约公元前1046年~771年;建立者:姬发;都城:镐京; 主要民族:华夏族 东周(春秋):时间:前770年~前476年;建立者:姬宜臼;都城:洛邑 主要民族:华夏族 战国:时间:前475年~221年;主要诸侯国:秦、魏、韩、赵、楚、燕、齐 主要民族:华夏族 秦朝:时间:公元前221年~前207年;建立者:嬴政;都城:咸阳 主要民族:华夏族 西汉:时间: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建立者:刘邦;都城:长安 主要民族:汉族 新朝:时间:公元8年~23年;建立者:王莽;都城:常安 主要民族:汉族 东汉:时间:公元25年~公元220年;建立者:刘秀;都城:洛阳 主要民族:汉族 三国时期:时间:公元220~280年;建立者:曹丕、刘备、孙权;都城:洛阳、 成都、建邺;主要民族:汉族 西晋:时间:公元266年~公元316年;建立者:司马炎;都城:洛阳 主要民族:汉族 东晋:时间:公元317年~420年;建立者:司马睿;都城:建康 主要民族:汉族 五胡十六国:时间:公元304年~公元439年;主要政权:前赵、后赵、前燕、 夏、前秦;主要城市:长安、盛乐、洛阳 主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南北朝:时间: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 年) 隋朝:时间: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建立者:杨坚;都城:洛阳 主要民族:汉族 唐朝:时间: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 主要民族:汉族 五代十国:时间:五代(907年~960年);十国(902年~979年) 政权: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 主要民族:汉族、沙陀族 北宋:时间:公元960年~1127年;建立者:赵匡胤;都城:开封 主要民族:汉族 南宋:时间: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建立者:赵构;都城:临安 主要民族:汉族 元朝:时间:公元1271年~1368年;建立者:忽必烈;都城:大都 主要民族:蒙古族、汉族 明朝:时间:公元1368年~1644年;建立者:朱元璋;都城:南京、北京 主要民族:汉族 清朝:时间: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建立者:爱新觉罗皇太极;都城:北 京;主要民族:满族、汉族 古时候朝代的先后顺序是???   中国历史朝代更迭年表 夏 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 商 约公元前1600—约公元前1046年 周 西周 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东周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春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战国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秦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汉 西汉 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 新 公元9年—公元24年 东汉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三国 魏 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蜀 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吴 公元222年—公元280年 西晋 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东晋十六国 东 晋 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十六国 公元304年—公元439年 南北朝——南朝 宋 公元420年—公元479年 齐 公元479年—公元502年 梁 公元502年—公元557年 陈 公元557年—公元589年 北朝 北魏 公元386年—公元534年 东魏 公元534年—公元550年 北齐 公元550年—公元577年 西魏 公元535年—公元557年 北周 公元557年—公元581年 隋 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唐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五代十国 后 梁 公元907年—公元923年 后 唐 公元923年—公元936年 后 晋 公元936年—公元946年 后 汉 公元947年—公元950年 后 周 公元951年—公元960年 十 国 公元902年—公元979年 宋 北宋 公元 960年—公元1127年 南宋 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辽 公元 907年—公元1125年 西夏 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 金 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 元 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 明 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清 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注]十国包括:前蜀、后蜀、吴越、闽、楚、吴、荆南(南平)、南汉、北汉、南唐。  

资讯百科 2022-03-07
蚂蚁新村古时被称为稷 蚂蚁新村今日答案稷

蚂蚁新村古时被称为稷 蚂蚁新村今日答案稷

蚂蚁新村古时被称为稷?这是蚂蚁新村小课堂3月6日的问题,答对即可获得3个村民作为奖励,那么大家知道蚂蚁新村3月6日答案是什么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3月6日蚂蚁新村答案吧。 蚂蚁新村古时被称为稷 1.古时被称为“稷”的是 水稻 粟 2.正确答案:粟 3.答案解析 在我国的粮食作物中,资格最老的要算是稷。《说文》称其为“五谷之长”。周人尊稷为五谷之神,并将其与土神——社一起作为祭祀的对象,合称为“社稷”。后来,社稷成为国家的代称。稷在上古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4.推荐阅读 蚂蚁新村每日答案汇总 蚂蚁庄园今日正确答案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支付宝蚂蚁新村小课堂3月6日的答案了,答案是粟,是否有帮到你们呢?还想要了解蚂蚁新村的题目答案请别忘了关注游侠手游哦! 蚂蚁庄园 每日最新答案 小鸡宝宝考考你 支付宝蚂蚁庄园 今日小鸡庄园 2022蚂蚁庄园答案 蚂蚁新村答案 游戏APP推荐 永恒卷轴 天剑奇缘 仙侠神域 更多相关资讯攻略请关注:支付宝专题

软件综合 2022-03-06
蚂蚁新村稷 稷古时被称为什么

蚂蚁新村稷 稷古时被称为什么

蚂蚁新村稷?这是蚂蚁新村小课堂3月6日的问题,答对即可获得3个村民作为奖励,那么大家知道蚂蚁新村3月6日答案是什么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3月6日蚂蚁新村答案吧。 蚂蚁新村稷 1.古时被称为“稷”的是 水稻 粟 2.正确答案:粟 3.答案解析 在我国的粮食作物中,资格最老的要算是稷。《说文》称其为“五谷之长”。周人尊稷为五谷之神,并将其与土神——社一起作为祭祀的对象,合称为“社稷”。后来,社稷成为国家的代称。稷在上古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4.推荐阅读 蚂蚁新村每日答案汇总 蚂蚁庄园今日正确答案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支付宝蚂蚁新村小课堂3月6日的答案了,答案是粟,是否有帮到你们呢?还想要了解蚂蚁新村的题目答案请别忘了关注游侠手游哦! 蚂蚁庄园 每日最新答案 小鸡宝宝考考你 支付宝蚂蚁庄园 今日小鸡庄园 2022蚂蚁庄园答案 蚂蚁新村答案 游戏APP推荐 永恒卷轴 天剑奇缘 仙侠神域 更多相关资讯攻略请关注:支付宝专题

软件综合 2022-03-06
古时被称为稷的是粟吗 蚂蚁新村今日答案古时被称为稷

古时被称为稷的是粟吗 蚂蚁新村今日答案古时被称为稷

古时被称为稷的是粟吗?这是蚂蚁新村小课堂3月6日的问题,答对即可获得3个村民作为奖励,那么大家知道蚂蚁新村3月6日答案是什么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3月6日蚂蚁新村答案吧。 古时被称为稷的是粟吗 1.古时被称为“稷”的是 水稻 粟 2.正确答案:粟 3.答案解析 在我国的粮食作物中,资格最老的要算是稷。《说文》称其为“五谷之长”。周人尊稷为五谷之神,并将其与土神——社一起作为祭祀的对象,合称为“社稷”。后来,社稷成为国家的代称。稷在上古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4.推荐阅读 蚂蚁新村每日答案汇总 蚂蚁庄园今日正确答案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支付宝蚂蚁新村小课堂3月6日的答案了,答案是粟,是否有帮到你们呢?还想要了解蚂蚁新村的题目答案请别忘了关注游侠手游哦! 蚂蚁庄园 每日最新答案 小鸡宝宝考考你 支付宝蚂蚁庄园 今日小鸡庄园 2022蚂蚁庄园答案 蚂蚁新村答案 游戏APP推荐 永恒卷轴 天剑奇缘 仙侠神域 更多相关资讯攻略请关注:支付宝专题

软件综合 2022-03-06
女儿节是几月几日,在农村为什么七夕节又叫女儿节?

女儿节是几月几日,在农村为什么七夕节又叫女儿节?

昨晚和同学散步,走到村后小姑子门口,小姑子和她妯娌两家人在门口烧烤喝酒,我们过去小站了一会儿女儿节是几月几日。 地上一堆花生、毛豆的残骸,还有很多很多啤酒瓶子,同学笑着问:你们这是提前庆祝七夕节吗?小姑子妯娌老公是村里比较有钱的男人,再加上家中两个漂亮姑娘,最近几年走路都是昂着头,眼睛往上瞅的样子。 他笑着得意的对同学说道:谁让咱家情人多了啊!今天只是预热,赶明儿咱三家一起过情人节,谁让咱都一样的条件来着。别扭,当我听到人家说三家一样情况时,不由自主的叹息:这年头有闺女的真骄傲啊,哪像我们只有儿子的,负担大,还有心情过情人节呐。 小姑子和她妯娌还有我同学,他们三家关系很不错,经常三家六个女孩凑到一起玩,所以七夕情人节,又是人家的女儿节,看着有女儿的人自豪的样子,我们这些只有儿子的人觉得人生有遗憾啊。 不过七夕节之所以又叫女儿节,并不是像小姑子女婿哥哥说的那样,女儿多是女儿节日,七夕女儿节是因为七夕又叫乞巧节,是女儿们显示自己心灵手巧的节日。 在我们北方农村,乞巧节这天,农村女人们要带着女儿做乞巧节的巧饼,巧饼要讲究美观和美味,从揉面开始,面粉中要有鸡蛋和白糖,然后做出各种各样漂亮的花样,都有巧饼模具,大的小的,还有不大不小的,用模具做出来千姿百态花样百出。 女儿们会在做乞巧饼时憨态可掬,摸一脸面粉,开心的举着小小的面食:娘亲看我做的这个小荷叶饼,好可爱哦!于是娘亲会温柔的对着女儿笑,鼓励她继续做。 过去我们小的时候,七夕节是很重要的节日,农民们对于牛郎织女的故事总是感叹不已,七夕节里,大人们会给孩子讲他们的爱情故事,会告诉孩子们:今晚十二点时,在葡萄架下可以听到牛郎织女说悄悄话。于是小时候的我,经常会在葡萄架子下熬夜熬到十点左右,最终困到躺在葡萄架下睡过去。第二天遗憾自己没听到牛郎和织女说话。 在南方,乞巧节更是女儿节,姑娘们会虔诚拜巧,有穿针乞巧,求巧 等各种项目,希望自己美丽灵巧。乞巧节对于男孩子是没啥说法的,因为各种活动都不适合他们参加,除了可以吃到七巧饼。 最近几年,乞巧节被大家炒作成了情人节,其实七月七在农村里是被叫做姐姐哭的日子,不是什么情人节,是织女和牛郎见面后抱头痛哭的日子,七月七这几天,我们这里经常会下雨,阴天是常有的事情,于是大家就说了:天上的姐儿又要哭了。 农村里,反正四十多岁以上的农民肯定不会把乞巧节过成情人节,因为大家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七月七乞巧节,是要做巧饼的节日,而如今巧饼集市上有得卖,动手做巧饼的人少了很多,反正我们家是买巧饼的。 没闺女的人过什么七月七啊,那是有女儿的人的福利,我们这些没女儿的人家吃个巧饼,看看今天天上的姐姐会不会落几滴缓解高温的眼泪就算过节了。 古时的花朝节是几月几日? 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 “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在中国古代,花朝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民间岁时节日。 花朝节,是为了纪念百花的生日,因为古时候又有“花王掌管人间生育”的说法,故又是生殖崇拜的节日。由于中国古代的农耕、鱼猎全靠人力完成,人数越多,才越能显出生产力的强盛,所以在古代,人们是希望子孙繁衍,人口众多的。 在中国,花朝节的节期因地而异。中原和西南地区以夏历二月初二为花朝;江南和东北地区以二月十五为花朝,据说这是与八月十五中秋节相应,称“花朝”对 “月夕”。此外,还有一些地区以二月十二或十八为花朝节。这种现象可能与各地的气候以及花信的早迟有关。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各地还有“装狮花” “放花神灯”等风俗。

资讯百科 2022-03-05
古代人怎么刷牙漱口,古时候的人是如何护理牙齿的呢?

古代人怎么刷牙漱口,古时候的人是如何护理牙齿的呢?

刷牙在中国历史悠久,秦汉时期就有记载,《礼记》上有记载:“鸡初鸣,咸盥嗽”,这说明,两千多年前,先辈们就有早期漱口的意思,只不过当时没有牙膏牙粉,用的是盐水药水一类代替古代人怎么刷牙漱口。 到了隋唐时期,牙刷从印度传入我国,古语有“晨嚼齿木”的说法,就是哪个小木棒抠牙,起到牙签牙刷的作用,由于杨柳树枝比较松软,古人创造性的把杨柳树枝用水浸泡,利用浸泡产生的绒毛清洁牙齿,这边是牙刷的雏形。 除此以外:槐枝、桃枝、葛藤也都曾经被用作牙刷使用。 到了宋代,刷牙已经逐渐普及,郭玉诗中云:“南洲牙刷寄头日,去垢涤烦一金值。”南宋俗称牙刷为“刷牙子”,南宋吴自牧描写杭州生活的笔记体专著《梦粱录》第十三卷写道:“诸色杂货中有刷牙子”。可见牙刷在民间已经具备一定基础。 宋代还出现了“牙粉行”, 专门出售中药配制的牙粉。 元朝的时候,牙膏被进一步改进,中草药研制成的揩齿粉末被广泛应用,取代了盐的主打地位。 有钱人也不在用柳树条,而是改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头部钻毛孔两行,在孔上植入马尾,这就是现代牙刷的雏形。 根据美国牙医学会的资料表示,第一把牙刷是明孝宗朱佑樘发明的,把短硬的猪猔毛插进一支骨制手把上。像是现在人用的鞋刷子,比较粗硬。 中国人的猪毛牙刷传到欧洲以后,被马毛取代,但是由于马毛比较昂贵,无法大规模普及,所以猪毛刷一直被保留。 1938年,美国杜邦化工推出以合成纤维(多数是尼龙)代替动物猔毛的牙刷,牙刷进入大众化时代,从此走入千家万户。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中国古代什么时候开始刷牙的? 古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刷牙习惯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愿意回答。 一,人刷牙从什么时候开始 刷牙是为了清洁牙齿,吃饭后,牙齿上粘有残余物不舒服,漱漱口以达到清洁牙齿的目的也算刷牙的话,不用翻阅史料我们就会知道,自从人类产生就会有漱口刷牙。 二,刷牙何时形成习惯 刷牙从何时形成了习惯,也很难说,只能拿史料记载为据。《礼记》记载:“鸡初鸣,咸漱”。《礼记》是孔子的弟子们写的。这就说明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弟子们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是用盐水漱口,清洁口腔卫生,当然也包括牙齿。《管子》中的“弟子职”也记载,学生要从小养成早上起来先洗手漱口的可惯。”弟子职”是战国时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可见,用漱口的办法刷牙最早记载于春秋。 三,牙刷刷牙起源于战国 牙刷是随着佛教一起传入中国的。出家人皈依佛门有一规定,必须要进行洗浴、剃度、擦牙过程。其中擦牙是用杨树枝,把树枝一头咬软了,然后蘸着站上水清洗牙齿。佛教是公元前三世纪,也就是中国的战国时期传入中国的。因此说用牙刷(杨枝)刷牙起源于战国时期。把牙刷经手工业者把它制作成专门刷牙工具产生在辽代或以前,因为在辽代墓葬品中曾出土过牙刷柄。 可见从漱口到用牙刷刷牙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

资讯百科 2022-01-14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