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刚反唐》是中国传统故事,作者是如莲居士,主要讲述了唐时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为奸臣所害,全家抄斩。而薛丁山的三子薛刚不肯屈服,终于起兵反唐,报了血海深仇使正义得以伸张的故事。小说从讲史演进而来,故事情节多半出于民间传说,然而书中人物如薛丁山、樊梨花、陈金定、薛刚、薛金莲等等男女英雄都已成为民间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 第95回 反周臣洗清宫殿 中兴将赐爵分疆 当下薛金莲与樊梨花各诉离别之情,说及当日满门被害,止不住泪下。窦必虎叫声樊夫人道:“薛刚虽然闯祸,累及一门,他兄弟四人,薛猛受害,幸有子薛蛟,薛勇被戮,幸有子薛斗,今日薛刚保庐陵王中兴,指日小主复位,开铁丘坟,迁葬报仇,甚为可喜。那四侄薛强,当年大宛国招为驸马,得公主孟九环为妻,霸占山后,屯兵虎头寨,称为武山王,生有八子二女,长子名薛琪,次子名薛琼,三子名薛瑶,四子名薛璜,五子名薛瑛,六子名薛-,七子名薛(王喜),八子名薛魁,长女名金花,次女名银花,俱孟九环所生,个个勇猛,人人无敌,山后呼为父子十一虎。如今薛刚保庐陵王中兴,他也应该前来相助,为何却不见他到来?“樊梨花道:“少不得他们也有助唐的日子,另有一番作用。”说罢,窦必虎去朝见庐陵王,薛刚排筵与窦必虎夫妇接风。 到了次日,薛刚请樊梨花遣将以破周兵。樊梨花令薛蛟攻东营,薛葵攻西营,窦必虎攻北营,薛斗攻南营,纪鸾英率吴奇、马赞攻东北。披霞公主领南建、北齐攻西北,尚姣英率郑宝、孙安攻东南,薛金莲领尚云培、李广攻西南,每一路领兵一万,薛刚亦领兵一万,往来接应,樊梨花自领兵取中路,拿骡头太子,其余众将保庐陵王守营。众将得令,一齐杀奔周营而来。 周营武三思与骡头太子闻报铁板真人已死,唐兵分八路来踹营,一时唬得魂飞魄散,忙忙传令各营众将尽力迎敌。骡头太子出帐来挡,只见唐兵四面八方踹入,一刻之间,把各营杀得纷纷大乱。樊梨花杀入中营,正遇骡头太子,两下厮杀,不上三合,樊梨花把手一指,喝声“站住!”定住了骡头太子,一剑挥为两段。此时武三思从后营急急逃走,走了数十步,忽见前面一支人马杀来,旗号上写“虎头寨武山王薛强”八个大字,当先一员小将,乃是七公子薛(王喜)杀至,武三思举刀迎敌,薛(王喜)扯起虎尾鞭,照武三思迎面打来,正中武三思左肩,翻身落马,忙跳起来,杂在乱军而逃。薛强父子如同狼虎,砍杀周兵尸如山积,降者大半。 樊梨花鸣金收军。薛强父子夫妻会合,薛刚人马,俱各大喜,同回大营,与孟九环八子二女拜见樊太夫人,一家相逢,喜不可言。薛刚道:“四弟,当日是我造此大祸,累你逃奔外邦,幸喜得了弟妇,生下这许多贤侄,还算不幸中之大幸。如今一入长安,请庐陵王复位,开铁丘坟,一门复聚,共受皇恩,此亦家庭中之一大乐也。”薛强道:“哥哥,愚弟此来,一为父母报仇,以开铁丘坟;二为相助哥哥,以成大事,实不愿保庐陵王。待开了铁丘坟,弟即回山后矣。”薛刚惊讶道:“我与你皆唐臣子,吾弟不愿,是何意也?”薛强道:“庐陵王乃武氏亲生,薛氏一门被他害尽,怎反保其子为主?况高宗尚有正官王皇后所生太子名旦者,现在汉阳,应登大宝。哥哥既保庐陵王,弟誓不保他!迁葬父母兄嫂之后,即回山后,永不来朝,此吾志也。”樊梨花道:“二龙并出,一先一后,各保其主,亦为有理。”当时大排筵席,一门庆贺。次日,薛刚起兵杀奔长安而来不表。 且说武三思逃回长安,入奏:“骡头太子师徒皆死于樊梨花之手,臣杂乱军中逃了性命,乞陛下速速定计,如迟,薛刚一到,性命休矣。”武则天大惊,即召张天左、张天右商议。二人道:“事急矣,长安决不能守,请陛下速奔二殿下南唐王李坤处,再图中兴。”则天允奏,忙带薛敖曹、张易之、张昌宗、武三思、张天左、张天右、许敬宗,收拾行囊,至三更悄悄从地道而出。逃往南唐去了。 城内张柬之、袁恕己、桓彦范三人商议道。“我等五人。皆蒙狄梁公举荐,位极人臣,岂可不思图报?久欲反周为唐,未得其便。今敬晖、崔元(日韦)俱已归唐,我等若不内应,空费梁公特荐之心。”袁恕己道:“旨下要清洗宫庭,必须先杀诸奸,数武后十罪,那时大开皇城,迎庐陵王复位,其功莫大。”桓彦范道:“此论是也。待我写出武后十大罪。”遂议定写出道: 实系才人,蛊惑祸帝,罪一也; 恃宠肆陰。谋杀王后,罪二也; 灭嫡害子,天性何有,罪三也; 毁弃先王七代宗庙,罪四也; 女主专权,自立为帝,罪五也 杀戮大臣,贬窜侯伯,罪六也 诛灭宗室,立侄为嗣,罪七也。 亲近小人,废绝君子,罪人也; 贪滢极乐,无法无天,罪九也; 奸僧术士,出入禁庭,罪十也。 写毕,将“武后十大罪”粘于朝上,百官看了,个个拍掌称快,齐说:“目下诏媚臣日夜在宫商议。有值殿使温奇,心怀忠义,可与共谋内宫之事。”张束之连夜召温奇议事,四人议定,约明早行事,一面修下表章,送出城去,一面暗发号令,点齐人马。到了次日五鼓之时,张束之、袁恕己、桓彦范、温奇领兵杀入宫中,不见武后、诸佞臣,考问内侍,禀称:“昨夜三更,武后与武三思等从地道中逃奔南唐去了。”温奇差兵追拿不及,只拿各佞臣家眷,下了天牢。长安城改换皇唐旗号,候庐陵王驾到,即便出迎。 再说薛刚统领大军,飞奔长安而来,忽探军来报,说武后。与诸佞臣逃往南唐去了,长安城上已立大唐旗号,薛刚一闻武氏走了,急得三神暴跳,七窍生烟。众将道:“双孝王,且到长安保小主复位,开了铁丘坟,然后兵下南唐,不怕他走上天去!”薛刚道:“有理。”兵马行到长安,张柬之等率文武百官出城迎接,拜于道左。庐陵王大喜,连叫:“老功勋,请起。”薛刚将人马屯扎皇城外。 庐陵王进了皇城,入居偏殿,众文武都待罪午门,庐陵王概不究问。移武氏七庙,建立皇唐祖庙,择吉日祭告天地祖宗社稷山川,复即皇帝位,是为中宗,复国号曰唐。群臣山呼朝贺毕,立妃韦氏为皇后,敕封徐美祖为英武王,兼太尉平章军国事;加封双孝王薛刚为天保大将军,兼中书令、征南大元帅,即命开铁丘坟,祭扫之后,即下南唐拿诸佞臣;敕封程咬金为仁寿逍遥君,加称鲁王,履剑上殿,入朝不拜,出朝不辞;封秦文为济南王,罗英为燕郡王,尉迟勃为定阳王,张柬之为濮阳王,袁恕己为南阳王,崔元(日韦)为博阳王,敬晖为平阳王,桓彦范为东阳王,武丹池为武宁王,白云为湘阳王,薛葵为东宫驸马、无敌赵王,薛蛟为西宫驸马、博浪王,窦必虎为平西王,薛斗为定国公,薛云为镇国公,罗昌为越国公,秦方为宁国公,周成为顺国公,李定为安国公,殷友为昌国公,邱齐为成国公,桓柏为淮国公,牛诚为金国公,马成为武国公,郑宝为保国公,白文龙为郑国公,白文虎为梁国公,白文豹为齐国公,程铁牛为武城公,程统为新宁公,程敬思为三十六路都总管,温奇为安远侯,南建、北齐、吴奇、马赞、乌黑龙、乌黑虎、乌黑豹、乌黑彪、乌黑蛟,皆为中兴侯,赵武;李广、伍荣、雄坝、孙安,皆为兴唐大将军,樊梨花为正宵圣母天娥至妙夫人。其余已亡有功诸臣并死难诸臣,及阵亡公卿将士,俱备褒封赐谥,子孙袭职,虽在襁褓,亦得荣封。只有薛强不受诰敕。大赦天下,免一年赋税。将各佞臣家口,着薛刚尽行斩绝。众臣受封,皆叩头谢恩。未知后来如何,再看下回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周臣(1460–1535),字舜卿,号东村,中国明代职业画家。吴(今江苏苏州)人。擅画。 目录 1基本资料 2作者信息3作品流传4市场价格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周臣外文名:无别名:无国籍:中国明代民族:汉出生地:吴(今江苏苏州)出生日期:1460逝世日期:明世宗嘉靖14年(即1535年)职业:画家信仰:道教主要成就:人物、山水画代表作品:《春山游骑图》 、 《春泉山隐图》等 作者信息2 中国明代中期的著名职业画家。他生活在成化至嘉靖年间。字舜卿,号东村,吴(今江苏苏州)人,生年不详,卒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即1535年)。擅长画人物和山水,画法严整工细。他有两个学生特别著名,一个唐寅,另一个仇英。唐寅、仇英青出于蓝,风格上极为接近,但当时名气已超过老师。周臣山水师承陈暹。曾刻苦临摹李成、郭熙、李唐、马远等作品,其主要取法于李唐派系。画山石坚凝,章法严谨,用笔纯熟。曾与戴进并驱,则互有所长。人物画也非常出色,古貌奇姿,绵密萧散,各极意态。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周臣代表作《柴门送别图》,描绘一文人携琴访友后,主客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明月早已挂在高空,船工也已在船头熟睡,直至客人快要上船了,他还未酲来,说明主客送别时间之长,友谊之深,这其中也融含周臣画体的“院体画”与“文人画”的相融之处。周臣被人们称为非院派的“院派”画家。 作品流传3 周臣是个丰产画家,流传下来的作品也不少,仅上海博物馆收藏《春山游踪图》等大幅作品7幅,小扇页14幅,故宫博物院收藏《春山游骑图》《春泉山隐图》等,济南博物馆收有《访友图》,及台湾、国外大博物馆内也收藏一些作品。周臣这些流存至今的作品件件结构精整,幅幅见功力,下笔不苟。 市场价格4 唐寅、仇英出自周臣门下,青出于蓝,其表现在作品风格上。后人以为唐寅成名后多请周臣代笔,此说未必可信。它只能说明周臣风貌与唐寅共同之处较多之故。到是后人为了牟利将周画款印挖去,改书唐氏之作,他们两人都不应负责。上海博物馆藏有《观瀑图》轴,技巧极精,称为佳作,当时的人们以周不如唐名气大,因而挖去周氏名,假唐笔书款,作祝寿礼物。现在看来,虽然周臣不如唐寅名声远播,但在艺术市场上周臣的作品并不比唐寅的价格低多少。以1990年11月28日纽约佳士得拍卖品为例,同时拍有周臣和唐寅的作品,周臣的一幅山水画《江庐远眺》轴,以1.4亿美元成交,而唐寅的作品仅及这个价格的一半,当然,这也与作品本身的质量有关,一般说,唐寅的作品要比周臣的价格高一些,后人无不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