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饮食不仅让人身体棒、气色好,还有助于保持体重,避免大腹便便。近日,美国《预防》杂志整合了多位权威营养专家的饮食建议和最新研究成果,并将这些内容汇编为一本全方位的“健康饮食手册”,力求通过科学的饮食,帮助人们获得轻盈的体态、激活身体机能、减轻器官负担,让人们的健康水平更上一层楼。 每餐热量合理分配。提前了解食物的热量大小,可以帮助人们更合理的规划饮食。主动选择那些营养丰富,而热量又不高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低脂乳制品、植物蛋白等,可以让摄取营养和控制热量两不误。 运动后更该控制饮食。运动后大汗淋漓时,很多人以为可以多吃些高热量食物,实际上运动时消耗的热量非常有限,而一不小心吃了一块蛋糕、一个冰淇淋,就可能让之前的运动功亏一篑。因此,运动不宜过度,建议人们多做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慢跑、游泳、快走等。运动后多喝水,也可以避免吃得太多。 让餐桌上的色彩更丰富。营养学家建议,选择各种颜色的水果和蔬菜,不仅可以补充多种营养,还有助于美容,让皮肤焕发光彩,显得更年轻。因此,最好让你每一餐的食材色彩都尽可能丰富。 做一个饮水达人。水是生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有规律地持续补水,给身体足够的水分,有利于排毒、润肤。值得一提的是,不能用各种甜饮料代替喝水,也不要等到渴了才开始狂饮。 放盐时“抠”一点。重口味的饮食习惯、经常光顾餐馆、频繁购买熟食等,会让控盐难上加难。盐吃多了会让人觉得口渴、饥饿,久而久之,造成体重超标,血压升高。因此,人们要逐日减少用盐数量,告别重口味,并多在家烹饪健康美食,充分利用厨房。如果平日里工作太忙,可以利用周末时间,预备好一些原料,比如炖好排骨汤,分成几份冷冻,想吃时拿出来加热,再放些蔬菜就更美味。 适当吃辣能扛饿。日前,《英国营养期刊》的一份报告称,辣味调料可以减少饥饿感。另外,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红辣椒中的辣椒素可以产生令人快乐的脑内酚素。因此,在身体舒适的情况下,适当吃点辣椒,既愉悦心情也有助于健康。 谨慎选择苏打水。丰富的泡沫、清爽的口感,苏打水带来的刺激而甜蜜的舌尖感受,让它成为很多人追捧的对象。但是,苏打水中往往添加了大量的糖分,会给健康带来隐患。美国得州大学的研究发现,每天喝两听以上加糖或甜味剂的苏打水,腰围增粗的风险是普通人的5倍。为避免体重超标,人们最好选择纯天然、无添加的苏打水。 重视饮食均衡。美国《预防》杂志健康顾问艾士力·考夫博士建议,均衡多元的饮食能给身体提供各种营养,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各种维生素。“这比单独计算热量来决定饮食更健康。” // 饭前先喝蔬菜汤。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研究发现,饭前先喝蔬菜汤,热量摄取就会减少20%。因此,在大鱼大肉的诱惑前,喝点清淡的蔬菜汤,饱腹健胃更健康。 饥一顿饱一顿伤身体。过度饥饿难免“饥不择食”,让健康的饮食规划面临威胁。随手抓起的蛋糕、点心、薯片,虽然暂时满足了果腹需求,却也把一些“垃圾”带进身体。因此,规划好用餐时间和食量,不要饥一顿饱一顿,就显得非常重要。人们最好在身边备好一些健康零食,比如酸奶、干果和粗粮饼干等,都是临时果腹的不错选择。 少吃一口体贴五脏。面对美味,一口接一口地大快朵颐,着实可以满足食欲,但如果感觉快吃饱了,就要提醒自己“少吃一口”。少吃一口可以减轻五脏的压力,让它们更轻松,身体也会更舒适。
汤一直在中国人的饮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喝汤是一种养生的好方式。但喝汤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怎么喝汤才能既吸收营养,又避免体重增加呢?对此,《生命时报》记者邀请到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和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为大家解析如何喝汤更健康。 王兴国指出,老百姓家中常见的汤一般有5种,其营养也有所不同,肉汤包括排骨汤、猪蹄汤等,是国人比较喜欢的汤,这类汤中的营养素丰富,比如蛋白质、维生素等,但肉汤中的脂肪含量很高,尤其对心血管有害的饱和脂肪含量很高,因此这类汤不要经常喝;鱼汤,比如鲫鱼汤等,本身脂肪含量少,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高,容易被人体吸收,营养成分高;蘑菇汤,各种营养素含量都很丰富,尤其还含有菌类多糖,对提升免疫力很有帮助;养生汤,比如花旗参乌鸡汤等,这类汤对身体有一定的滋补作用,但由于个人的体质不同,其原材料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蔬菜汤,如紫菜蛋花汤等,这类汤的烹调时间短,其营养与烹调材料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 范志红介绍,餐前喝汤可以让水在胃里充个“水饱”,使人用餐时不那么急迫。国外研究发现,餐前喝汤可以让一餐中的食量降低15%,有利于预防肥胖。如果想饭后喝汤也未尝不可,但是之前不能吃太饱。但无论什么时候喝汤,汤里一定要少油少盐。 不同人群在喝汤上也有所侧重,胖人可在餐前20—30分钟喝一小碗清淡、少油的蔬菜汤,能增加饱腹感;高血压患者喝汤要限盐;痛风患者不适合多喝肉汤、鱼汤、海鲜汤等动物性食品的汤,因为其中的嘌呤含量较高。胃肠不好、食欲不振的人通常脂肪消化能力也比较弱,如果要喝肉汤等,应该先去掉汤里的大部分浮油。 健康喝汤,做法也很重要。不少人对熬汤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觉得煮得越久,食材里的营养物质就越容易溶解到汤里。其实,在食材允许的情况下,熬汤的时间一定要尽可能短,否则容易破坏食物中的氨基酸类物质,使嘌呤含量增高,营养成分流失。鱼汤的最佳熬制时间在1小时左右,鸡汤、排骨汤一般在1―2小时左右,在汤中加蔬菜应随放随吃,以减少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的损失,且水面要没过蔬菜,以和空气隔离,从而减少营养损失。此外,煲汤前别急着调味,喝之前再加少许盐和生抽酱油,这样做有利于限制盐的摄入。此外,浓汤宝中也含有大量的盐,熬汤时尽量不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