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直径119300公里,为地球的9.5倍。土星的体积是地球的745倍,质量是地球的95.18倍。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土星的大小和质量仅次于木星,占第二位。地貌环境土星表面也有沿赤道伸展的条纹带,表面被云层覆盖。通过天文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到土星表面也有一些明暗交替的带纹平行于它的赤道面,带纹有时也会出现亮斑、暗斑或白斑。白斑的出现不很稳定,最著名的白斑于1933年8月被英国天文爱好者W·T·海用小型天文望远镜发现此白斑位于土星赤道区,蛋形,长度达土星直径的1/5。以后这块白斑逐渐扩大,几乎蔓延到土星的整个赤道带。土星极地附近呈绿色,是整个表面最暗的区域。根据红外观测得知云顶温度为-170℃,比木星低50℃。土星表面的温度约为-140℃。由于这颗行星表面温度较低而逃逸速度又大(35.6公里/秒),使土星保留着几十亿年前它形成时所拥有的全部氢和氦。因此,科学家认为,研究土星的成分就等于研究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始成分,这对于了解太阳内部活动及其演化有很大帮助。一般认为土星的化学组成像木星,不过氢的含量较少。土星上甲烷含量比木星多,氨的含量则比木星少。结构组成虽然没有土星内部结构直接的信息,但人们还是认为它的内部结构类似木星。现代认为,土星形成时,起先是土物质和冰物质吸积,继之是气体积聚因此土星有一个直径2万公里的岩石核心。这个核占土星质量的10%到20%,核外包围着500公里厚的冰壳,再外面是8000公里厚的金属氢层金属氢之外是一个广延的分子氢层。[1]1969年,一架飞机在地球大气高层对土星的热辐射作了红外观测,发现土星和木星一样,它辐射出的能量是它从太阳接收到的能量的两倍。这表明土星和木星一样有内在能源。后来“先驱者”11号的红外探测证实了这一点,测得土星发出的能量是从太阳吸收到的2.5倍。
如果问太阳系中最美丽的行星是哪一个土星光环?相信不少朋友都说土星最美丽。不错,土星因为土星光环成为太阳系中最美丽的“指环王”。土星为什么会有光环呢? 土星光环是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伽利略在1610年的时候发现的。伽利略刚刚发现土星环的时候,它看上去像土星的两只耳朵。于是伽利略误以为这是土星的两颗卫星。其实土星环是由无数形状和大小都不相同的岩石、冰块和尘埃组成的一个巨大环面。冰块是土星环的主要成分,因此土星环显得非常的明亮。 图示:土星和它的光环 通过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对土星环的观测科学家发现,土星环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其中距离土星最近的光环成为D环,然后由近到远依次是C环、B环、A环、G环和E环。在土星光环的每一个部分中也都是有无数个小环组成的。土星光环环环相套,从远处看去就像一张巨大的密纹唱片。 土星光环又宽又薄。土星环的平均宽度大约是18万到24万公里,地球的直径大约有12000公里,因此土星光环上可以并排10多个地球呢?土星光环宽度可达20多万公里,而厚度却只有150米左右,因此远远的看上去,土星环非常的薄,就像锋利的刀片那样。 图示:土星光环的侧面,非常的薄 这么美丽的土星光环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认为土星光环可能是一颗被撕碎了土星的一颗冰卫星形成的。土星的卫星怎么会被土星撕碎了呢?这里就涉及到了一种关于行星环形成的理论。这是由法国的天文学家爱德华洛希提出的,叫做洛希极限。洛希极限的意思大致是这样的,当行星的卫星到行星之间的距离靠近到一定程度时,它就会被行星的潮汐力撕碎。这个行星刚好把卫星撕碎的距离就是洛希极限。土星光环很可能就是由一颗过于靠近土星而到达洛希极限时,被土星的潮汐力给撕碎了,大大小小的碎块形成了土星光环。 图示:土星光环 那么形成土星光环的碎冰块都集中在了土星赤道的上空构成薄薄的环面,而不是把整个土星都包裹起来呢?换句话说,土星环为什么这么薄呢?这可能和地球同步卫星原理是一样的。人造卫星只有在地球赤道的上空才能够与地球同步运转不掉下来,这里叫做地球静止轨道。在土星上赤道上空也有土星静止轨道。这些形成土星环的碎片运动只有在和土星运动同步时才是最稳定的,不会掉落到土星上。而它没有在这个位置上的碎片不稳定都已经掉落到土星上消失了。土星的同步静止轨道非常的窄,因此土星环也就非常的薄了。 图示:土星光环是由碎冰块构成 这就是为什么土星会有土星环的原因,是土星的一颗冰卫星化身为土星美丽的光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