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墨菲定理,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这是墨菲定律最简单的介绍。其实这个和我们国内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有很大的关联。 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从事物的苗头上进行隔断。当你有这种害怕事情变坏的思想的时候,就已经成了一个蚁穴。短时间内看不出影响。等到了那个点。就会失去控制。 这也要求当没有这种想法的时候,就把这种想法抹杀掉。改变自己的想法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需要不断的否定自己,做出实际行动。刻意的与潜意识做斗争当把潜意识更多的变为显意识的时候。思想就会改变,思想决定了行为。行为就决定了结果。 怎样系统科学地剖析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并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它的原文是: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这实际上就只是在陈述一个概率问题,就好比掷骰子一共存在六种可能性,其中一种是掷出6点,则必定有人会掷出6点。换言之,只要某种结果有可能出现,则它必定会出现,问题只在于什么时候出现而已。很好理解不是么? 所以不要把墨菲定律想得太神奇了,同样的效应用咱们中国人自己的话来说更简单:久走夜路必撞鬼!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墨菲定律还有一种描述方式:如果事情有可能会出错,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必定会出错。有时甚至被更简单地描述为:凡是会出错的事一定会出错。 正是这种不严谨的描述方式导致许多人对墨菲定律作出了错误理解,认为只要某件事情有可能出现坏结果,最后出现的就必定是坏结果。 按照这样的理解,那么骰子有可能掷出6点,则掷出的必定是6点,这种说法显然是根本不成立的。 不难看出,这个错误就是由于叙述方式不严谨导致的,“必定会出错”在某种意义上确实可以理解成“出现的必定是坏结果”,但稍微有点理智的人都能想到,如果出现的必定是坏结果,就意味着这件事并不是有可能出错,而是100%会出错,也就不存在概率问题了。 我们可以用一个现实的例子来说明墨菲定律:如果某个人洗碗时有可能打碎盘子,那么他总有一次会在洗碗时打碎盘子。 这就是墨菲定律,在有可能出错的情况下,出错的必然性是建立在大量重复的基础上的。出错的概率越低,需要重复的次数就越多,但无论概率多低,在无限次重复过后都必定会发生。 此外,墨菲定律还有一种延伸解读是:你越是担心某件事会出错,这件事就越有可能会出错。这倒是有一定的心理学依据。因为过度担心势必会让人在做事的时候分心,而分心恰恰是导致出错的罪魁祸首之一。 所以我们在做事之前,有必要衡量一下出错的概率,无法完全避免出错时,尽量选择一个最不容易出错的方式。但真正开始做事时,就不要再去过度担心出错了,只有专注才能降低出错的可能性,担心是有害无益的。 墨菲定律到底是什么在作怪? 在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则定律叫做“墨菲定律”,它是由美国的一位空军工程师提出来的,具体这样解释: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请看下文: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上节课没有好好听讲,这节课老师又要提问上节课的内容,你是不是内心祈祷“不是我不是我……”,可是偏偏就是你;又或者是你一直在等公交车,实在耐不住性子走了,可是你刚一走,车就来了;还有的情况是比如你买了一件新衣服,自己非常喜欢,穿在身上时时刻注意它不会被弄脏,可是该来的总是会来,你是不是非常苦恼呢? 这些在生活中看起来比较奇葩的问题,它是真的客观存在的,我们并不能去改变它,这就是墨菲定律。可是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俗话说“强者自强”,面对这些另我们苦恼的问题,我们应该把它们作为时刻提醒我们的警钟,科学理解,用积极的方式去应对它。
墨菲定律不过是事物的一面,并非全貌,完全相信它,就是管中窥豹、盲人摸象降头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都有这种经验。担心某事发生,某事就真的发生。于是就以为是有个定律在起作用。 那么有时,你极其担心的事,没有发生,又如何解释。只关注那些发生的,这不是幸存者偏差吗,明显不是客观真相啊。 其实,这是不明白表意识和潜意识运作原理,造成的误解。 有些事,表意识因为掌握信息不足,或者因为后天的知见障,造成的思维死角,或者知识不足、性格限制等原因,对事情无法做出正确判断,甚至在挫折即将来临前毫无察觉。 但潜意识的巨大威力,就可以弥补这个不足。人们经常会说直觉这个词,有时候直觉真的很准,却解释不清直觉的运作原理。更不知道直觉因何而来。 其实当人们以为墨菲定律在起作用时,就是直觉在发挥作用。 而直觉从何而来呢? 直觉就是表意识接受各种信息后,潜意识高速运转后得出的某个结论,而往往当结论得出后,表意识还一脸懵圈呢:我是谁?我在哪? 曾经有一位消防员,和大家刚刚进入火场,就极其坚持的把所有队员叫出来,大家刚出来,火场就发生了大爆炸。大家很感激他,却也不明白他怎么这么牛,判断这么准。他本人也是不知所以。 科学家对此事研究后认为,他的潜意识把火场中的一些特征与以前经历过的火灾特征进行了对比。比如:“没有明火,却有很多的烟,且是棕红色的,空气被吸进火场…”,诸多的特征和以前发生复燃的火灾相符。所以在表意识还不明白情况的时候,潜意识已经做出了正确判断。 生活中人们做出的很多看起来不合理甚至匪夷所思的言行,或者“不合常理”的想法,都是在潜意识的支配下产生的。 当然,潜意识做出的判断,并不都是正确的,因为潜意识也要收到表意识的影响,如果一个人的表意识有强大的理念上的偏差谬误,就会带动潜意识也做出错误的判断。所以,直觉也有出错的时候。 总之呢,不要把墨菲定律过于放在心上。否则,容易因为强烈的心理暗示,导致潜意识出现偏差,左右行为,本不该出现的失误反而会出现。 请记住,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布莱特妮·墨菲(Brittany Murphy,1977年11月10日-2009年12月20日),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美国演员。1991年出演电视剧《德雷克塞尔的课》,从而进入好莱坞。1995年因在喜剧片《独领风骚》中饰演苔一角获得关注。2002年布莱特妮·墨菲凭借《8英里》中的表演使她青少年选择奖最佳剧情、动作冒险电影女演员的提名。2003年因配音《一家之主》,获得安妮奖最佳TV动画配音奖。2009年12月20日上午10点4分因使用药物不当,在洛杉矶自家中的浴室里因心脏病发昏倒猝逝。 目录 1基本资料 2早年经历3演艺经历4个人生活5主要作品6获奖记录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布莱特妮·墨菲外文名:Brittany Murphy别名:Brittany Anne Murphy国籍:美国星座:天蝎座身高:160cm出生地: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出生日期:1977年11月10日逝世日期:2009年12月20日职业:演员代表作品:《移魂少女》《沉默生机》《八英里》 早年经历2 布莱特妮·墨菲1977年出生在亚特兰大,由单身母亲在纽泽西将她抚养长大。墨菲在蹒跚学步时即已展现表演的天份,不满九岁就在地方戏院登台作秀,墨菲在青少年时期就已有经纪人帮她接洽工作,并拍了几支广告。 演艺经历3 1991年布莱特妮·墨菲第一个角色是在电视剧《墨菲布朗》里“弗兰克的妹妹”,那年她还只有14岁。同年出演电视剧《德雷克塞尔的课》,从而进入好莱坞。1993年布莱特妮·墨菲拍摄第一部电影《少男祷告》。1995年,根据英国作家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改编的喜剧片《独领风骚》上映,她作为女二号饰演了女主角雪儿的闺中密友苔。1997年起布莱特妮·墨菲开始在动画片《一家之主》中配音,饰演男主角汉克的外甥女卢安娜。墨菲凭借在该动画中的表现得到安妮奖最佳TV动画配音奖。1999年布莱特妮·墨菲与薇诺娜·瑞德和安吉丽娜·朱丽合作,出演影片《移魂女郎》,因为扮演了一位精神分裂的病患而崭露头角。2001年布莱特妮·墨菲与迈克尔·道格拉斯共同主演惊悚片《沉默生机》,道格拉斯特别钦点她担任女主角伊莉莎白,这是墨菲在影片《移魂女郎》后再次饰演重度精神病患者。2002年布莱特妮·墨菲带来《8英里》、《天旋地幻》两部电影 个人生活4 布莱特妮·墨菲于2007年5月与编剧西蒙·曼杰克结婚。 主要作品5 年份配音作品角色1997《一家之主》LuannePlatter1999《波波安/PepperAnn》Tankthe8thgrader2003《外星神犬》Nelly2007《快乐的大脚》Gloria2008《飞出个未来大电影2》Colleen年份歌曲演唱者备注1995《Here》LusciousJackson2001《ALittleRespect》Wheatus2004《ClosestThingtoHeaven》TearsForFears2006《FasterKillPussycat》PaulOakenfold在歌曲中献声 获奖记录6 (以上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