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夏原吉
永乐朝财政紧张,夏原吉是如何应对水患灾难的?-趣历史网

永乐朝财政紧张,夏原吉是如何应对水患灾难的?-趣历史网

  众所周知因为朱棣一直打仗,永乐朝的财政是很紧张的,那么作为明朝知名官员的夏原吉是如何应对水患灾难的?没有钱如何救灾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夏原吉在洪武朝的时候,以户部主事的身份,协助户部尚书将大小事务处理井井有条;在建文朝的时候,他作为钦差巡访福建一带,任内政治清明,百姓为之感到心悦诚服,到了永乐期间的时候,他被升任为户部尚书,主持治水并掌管财政。  有一次,浙西一带发大水,当地的官员在治理水灾方面一点都不给力,老百姓受灾严重,无处安身。此时,朱棣便让身为户部尚书的夏原吉亲自前往治理,同时让侍郎李文郁做他的副手,并派佥都御史俞士吉带着一些水利书籍过去给他,让他好好地研究一下水利知识,研究一下怎么治水。  夏原吉经过一番详细的调查,最终决定吧沿着远古时期大禹所开凿的三江入海的故道,疏通了吴淞江下游,让其上接于太湖,同时在地形好的地方建闸,按照水量的大小进行开闭闸门。  这个计划的实施,可不是一个小工程,为此夏原吉动用了十几万民工,同时自己也经常穿着布衣,徒步往返各地,亲自规划各项大小事务,期间无论太阳有多么的大,都从来不需要别人在其身后大张伞盖,几乎做到了与民工共同劳苦。  夏原吉曾经表示,民工在做工程的时候是十分辛苦的,而我怎么可以就此贪图享受呢?这项治水工程,费了很大的力气总算还是完工了,让当地的水患有了明显的减轻。  夏原吉回京后依旧向朱棣表示,大水虽然已由故道入海,但还有很多支流需要疏通,而且即便全部疏通了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到了永乐三年的时候,继大水灾之后,浙西一带又发生了严重的饥荒,朱棣赶紧让夏原吉过去赈济,他们来到当地后,前前后后发放了三十万石粮食,还提供给灾民大量的耕牛和种子。  大水退去后的土地会有很多淤田十分适合耕种,夏原吉采取各项优惠措施,吸引百姓再度在当地从事耕种,当地百姓如今安居乐业起来。  在夏原吉总领户部期间,其大力裁减过多的供给,减轻赋税徭役,推广屯田种养,同时对于商人的诸多限制都有所放松。夏原吉对于当时各地的户口、府库、田税增减的数目,都用小本子记好,并随身带着,以便随时查阅。  永乐朝时期朝廷的各项活动耗费是很大的,大肆分封靖难功臣、给各地藩王推恩、南征安南北伐蒙古、营建北京都城、郑和下西洋等等,每一项的开支都巨大,这些耗费都是由户部来负责,要不是夏原吉的进行筹划,使得国家各项开支得到保证,要不然永乐朝的财政状况,恐怕并不会好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0-25
还是个学生的夏原吉是如何吸引朱元璋注意的?-趣历史网

还是个学生的夏原吉是如何吸引朱元璋注意的?-趣历史网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您走进夏原吉和朱元璋的故事。  那一年,为了躲避战乱,夏父携妻母流徙到湘阴,原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境,如今又雪上加霜,无依无靠的。为了给家里增加收入,向来刻苦学习的夏原吉选择在乡间私塾做教谕。后来,又考入了县学,充邑痒生。到了洪武二十三年的时候,夏原吉因为精通《诗经》,因此被人给推荐到国子监去当一名太学生。  来到太学之后的夏原吉成功被选入宫中书写制诰,在此期间有些比较贪玩的太学生,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大声喧笑,夏原吉每每都置之不理,端坐不动,认真地干着自己该干的事情。这一切都被太祖皇帝朱元璋所看在眼里,心里就此认定他将来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于是乎不久后便将其提拔为户部主事。  “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俨然。太祖诇而异之。擢户部主事。”《明史·列传三十七》  户部是六部之中事务比较繁琐的部门,但夏原吉来到这里后却能够迅速适应,并处理得井井有条,由此便获得了时任户部尚书郁新的赏识。  此时户部内有一个姓刘的郎中,他对于夏原吉的才能十分妒忌,心怀怨恨的他一直都在寻找一个机会进行报复。  很快,机会被他找到了。户部尚书郁新想要去弹劾各个部门当中,那些办事拖延的懒官,朱元璋觉得他们不是贪官,只是懒了一点不至于就此大动干戈,想要宽宥这些人。但郁新坚持不许,同朱元璋直接干起来。  朱元璋对此很是生气,他当即责问郁新,道/“这是谁教你这么做的?”  户部尚书郁新不敢隐瞒,当即表示:“教我的那个人是堂后的书算生。”  朱元璋于是将这个书算生给逮捕入狱。刘郎中由此私自向朱元璋进言表示:“教尚书的不止有书算生,还有主事夏原吉!”  朱元璋一眼就识破了刘郎中的诡计,表示:“夏原吉身为主事,向来能够帮助尚书很好地处理本部的大小事务,这样的建议怎么可能是他教的,定是你等小人想要从中陷害。”  说完,朱元璋便下令将刘郎中和书算生全部处死,两人齐刷刷地暴尸街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0-25
建文旧臣夏原吉为何没被牵连,还成为了五朝元老?-趣历史网

建文旧臣夏原吉为何没被牵连,还成为了五朝元老?-趣历史网

  《明史·夏原吉传》记载:“原吉和蹇义都是在太祖时起家。蹇义主持选官,原吉掌管财政,都长达二十七年之久,名位早于三杨。仁宗和宣宗时期,他外兼台省,内参馆阁,与三杨一起同心辅政。蹇义长于出谋划策,杨荣长于临事果断,而原吉与士奇尤长于顾全大局,具有古代大臣的作风和功绩。”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建文旧臣夏元吉为何没被牵连,还成为了五朝元老?  夏原吉算是出身寒门的贵子了,虽说幼年丧父,但却好学(群籍靡不通,尤精《诗》、《春秋》),于洪武二十三年中举人,并被举荐到国子监就学。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中,夏原吉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他就是明朝开国太祖朱元璋。有一天,朱元璋心血来潮想去国子监视察一下那些学子们,进入国子监后,学子们并没有好好学习,而是在嬉戏打闹,正要斥责时,却一眼看到了人群中正襟危坐、丝毫没有想要融入喧嚣世界的夏原吉,他认为这样的人才要是早用,岂不是更好一些。就这样,夏原吉当场就被朱元璋破格提拔为户部主事。  等到朱元璋驾崩之后,夏原吉在建文帝朱允炆的赏赐之下,更进一步地升任为户部右侍郎。不过,夏原吉并没有在京城任官,反而被派往地方体察民情和清查贪官污吏。“建文初年,升任户部右侍郎。第二年充任采访使。巡视福建时,所过郡县乡邑,都检查吏治好坏,询问百姓疾苦。人们都很高兴和敬佩。不久,移驻蕲州。”  直到大明王朝被改天换地之后,夏原吉才以一种极为特殊的方式回到了京城,他被朱棣的亲兵五花大绑地带到了朱棣的面前。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威胁,夏原吉并没有任何慌张,反而请求朱棣再给他三天时间,让他整理好户部的档案。也正是夏原吉的这个工作态度,让朱棣明白人才难得,再加上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时,夏原吉在外并没有参与。所以朱棣称帝之后,夏原吉直接从户部右侍郎升至户部尚书,一跃成为六部大佬之一。  不仅如此,夏原吉还非常清廉。永乐年间,朱棣曾数次北伐大漠,每一次都是劳民伤财。在永乐十九年时,作为户部尚书的夏原吉冒死劝谏,想让朱棣停止北伐,但以朱棣的脾气,怎么可能会听呢,于是就将夏原吉下狱并抄家。抄家的人发现夏原吉的家中,除了皇帝赏赐的东西之外,剩下的就是一些家用的瓶瓶罐罐了,这一发现让朱棣平静下来,但也没有因此放掉夏原吉。  就这样,夏原吉在监狱中等来了朱棣的死讯,同时也迎来了大明王朝的第四位皇帝朱高炽,并且还提出了三个建议:第一、赈济灾民,减免税赋,第二、精简开支,停止郑和下西洋,第三、向云南、交趾地区各道采办金银。之后,夏原吉被官复原职,继续担任户部尚书。  虽说朱高炽只在位一年,却得了“仁宗”的庙号。朱高炽死后,他的嫡长子朱瞻基成为了大明王朝的第五位皇帝,虽说到了此时,夏原吉只剩下了五年的寿命,但却为日后的“仁宣之治”打下了坚实基础。最终,夏原吉逝世于宣德五年,谥号忠靖,获准世代不被征收赋税徭役。  至此,夏原吉成为了大明王朝的五朝元老。  朱棣评价:“夏某太祖之臣也,彼忠于太祖,故忠于建文,又岂不忠于朕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09-13
夏原吉简介

夏原吉简介

夏原吉(1366年~1430年),字维喆。湖广长沙府湘阴(今湖南省湘阴县)人,祖籍江西德兴。明朝初年重臣。夏原吉早年丧父,遂力学养母。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中举人,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省制诰,以诚笃干济为太祖所重。建文帝时任户部右侍郎,后充采访使。任内政治清明,百姓皆悦服。明成祖即位后,夏原吉升任户部尚书,主持浙西、苏、松治水事务,被委以重任,与蹇义齐名。之后又辅助明仁宗、宣宗,成仁宣之治。宣德五年(1430年),夏原吉逝世,享年六十五岁。获赠太师,谥号“忠靖”。有《夏忠靖公集》等传世。概述内图片来源:《三才图会》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成就4人物评价5轶事典故6亲属成员7史料记载 基本资料1 本名:夏原吉别称:太师字号:字维喆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湖广长沙府湘阴出生时间:1366年去世时间:1430年主要作品:《万乘肇基集》《东归稿》《夏忠靖公集》主要成就:治河追赠:太师谥号:忠靖 人物生平2 夏原吉,字维喆,祖先是德兴人。父亲夏时敏,任湘阴县教谕官,遂在那里成家定居。夏原吉早年丧父,他致力于学问,以赡养母亲。他因获乡荐进入太学,被选入宫中书写制诰。有时太学生们大声喧笑,夏原吉却端坐不动。明太祖看见后觉得他很不平凡,升授他为户部主事。夏原吉所在的部门事务繁琐,但他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户部尚书郁新很赏识他。有个姓刘的郎中,忌妒夏原吉的才能。适逢郁新弹劾各部门中办事懒惰的人,太祖想宽宥他们,郁新坚持不许。太祖愤怒,问道:“这是谁教你的?”郁新叩头说:“是堂后的书算生。”皇上于是将书算生逮进监狱。刘郎中便说:“教尚书的是夏原吉。”太祖说:“夏原吉能够帮助尚书处理本部事务,你想陷害他吗?”结果刘郎中和书算生都被处死,暴尸街头。建文初年(1398年),夏原吉升任户部右侍郎。次年,充任采访使。巡视福建时,所过郡县乡邑,都检查吏治好坏,询问百姓疾苦。人们都很高兴和敬佩。不久,移驻蕲州。明成祖即位后 主要成就3 夏原吉于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以户部尚书职衔出治浙西水灾。他在《苏松水利疏》中分析了当时本区的水道形势,认为治水关键是疏浚下游河道,使洪水畅流入海。但以往泄水干道吴淞江已严重淤塞,从吴江长桥至夏驾浦一百二十余里的上游段虽可通水,但多有浅狭之处,而自夏驾浦至上海县南跄浦口(吴淞江入海旧口,在今吴淞口之南)的一百三十余里则已是“茭芦丛生、已成平陆”。重新使之通畅,则工费浩大,不如上段着重疏浚东北入江的嘉定县刘家港和常熟县白茆港,下段着重疏浚直通南跄口的范家浜。此外在河口设闸,控制泄水和涨潮,再修理加固围堤,水灾当可得到控制。当年,明廷集中了十多万人进行施工,到第二年九月完工。其治理成就俱载《明史·河渠志》。主要工程是由夏驾浦引吴淞江上游水自刘家港入江;开范家浜,上接大黄浦,引淀山湖水自南跄口入海,从而改变了太湖下游泄水道的基本格局。 人物评价4 姚广孝评价夏原吉:古之遗爱也。《明史》对赞夏原吉为“股肱之任”、“蔚为宗臣”,称他的一生可“树人之效”;并以《尚书》中的话来赞誉夏原吉,即“敷求哲人,俾辅于尔后嗣”。 轶事典故5 有一次夏原吉巡视苏州,婉谢了地方官的招待,只在旅社中进食。厨师做菜太咸,使他无法入口,他仅吃些白饭充饥,并不说出原因,以免厨师受责。随后巡视淮阴,在野外休息的时候,不料马突然跑了,随从追去了好久,都不见回来。夏原吉不免有点操心,适逢有人路过,便向前问道:“请问你看见前面有人在追马吗?”话刚说完,没想到那人却怒目对他答道:“谁管你追马追牛?走开!我还要赶路。我看你真像一条笨牛!”这时随从正好追马回来,一听这话,立刻抓住那人,厉声喝斥,要他跪著向尚书赔礼。可是夏原吉阻止道:“算了吧!他也许是赶路辛苦了,所以才急不择言。”笑着把他放走。有一天,一个老仆人弄脏了皇帝赐给夏原吉的金缕衣,吓得准备逃跑。夏原吉知道了,便对他说:“衣服弄脏了,可以清洗,怕什么?”又有一次,侍婢不小心打破了夏原吉心爱的砚台,躲著不敢见他,他便派人安慰侍婢说:“任何东西都有损坏的时候,我并不在意这件事呀!”因此他家中不论上下, 亲属成员6 父亲:夏时敏,官至湘阴县教谕官。儿子:夏瑄,官至南京太常寺少卿。 史料记载7 《国朝列卿纪》《明史·夏原吉传》《湘阴县志》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