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月氏,是公元前2世纪中亚地区的游牧部族。大月氏在公元前2世纪以前居住在中国西北部,后迁徙到中亚地区。那么神秘的古大月氏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中国先秦时代的古籍中,或译作禺知、禺氏、牛氏等,后来也有译作月支的。 《康熙字典》等中,“月氏”的条目均注为yuèzhī,或在“月”下注音“鱼厥切”。公元前5~前2世纪初,月氏人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张掖至敦煌一带,势力强大,为匈奴劲敌。约在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汉使张骞至其国,以后往来渐密。 国内分为休密、双靡、贵霜、胖顿、都密五部歙侯。公元前177年前不久,月氏击破敦煌附近另一个小游牧部落乌孙,杀其王难兜靡,夺其地,难兜靡子猎骄靡初生,其部落逃到匈奴。公元前177~前176年间,匈奴冒顿单于遣右贤王大败月氏。公元前174年,匈奴老上单于立,不久又大败月氏,杀其王,以其头为饮器。至公元前139~前129年间,乌孙王猎骄靡长大,为其父报仇,遂率部众西击大月氏,夺取伊犁河流域等地。 大月氏再次被迫南迁,过大宛,定居于阿姆河北岸。公元前1世纪初叶,大月氏又征服阿姆河以南的大夏。至公元初,五部歙侯中贵霜独大,建立贵霜帝国。大月氏人的两次迁徙对中亚地区的历史影响至巨。它造成大夏的灭亡,促使塞种入侵印度北部,并引起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从而开辟丝绸之路。 历史渊源 公元前5~前2世纪初,月氏人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张掖至敦煌一带,势力强大,为匈奴劲敌。 约在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汉使张骞至其国,以后往来渐密。国内分为休密、双靡、贵霜、胖顿、都密五部歙侯。 公元前177年前不久,月氏击破敦煌附近另一个小游牧部落乌孙,杀其王难兜靡,夺其地,难兜靡子猎骄靡初生,其部落逃奔匈奴。 公元前177~前176年间,匈奴冒顿单于遣右贤王大败月氏。 公元前174年,匈奴老上单于立,不久又大败月氏,杀其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大多数部众遂西迁至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原居此地的塞种大部分被迫南迁到兴都库什山以南。月氏在河西走廊留下小部分残众与祁连山,号称小月氏,而西迁之月氏从此被称为大月氏。 至公元前139~前129年间,乌孙王猎骄靡长大,为其父报仇,遂率部众西击大月氏,夺取伊犁河流域等地。大月氏再次被迫南迁,过大宛,定居于阿姆河北岸。 公元前1世纪初叶,大月氏又征服阿姆河南的大夏。至公元初,五部歙侯中贵霜独大,建立贵霜帝国。大月氏人的两次迁徙对中亚地区的历史影响至巨。它造成大夏(巴克特里亚王国)灭亡,促使塞种入侵印度北部,并引起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从而开辟丝绸之路。 分支小月氏 至于往东南迁至今日中国甘肃及青海一带的小月支,为匈奴所管治,这一班居住在匈奴人中间的月氏人,渐渐地与匈奴本族融入,被称为匈奴别部卢水胡。 前隋皇帝杜柯亲帅25万大军攻打大月氏,公元619年,邺王杜柯、武王张公瑾、骠骑大将军李景宗、范钦宗攻占大小城池100余个。后李林自逝,追杀匈奴首领,王成杀匈奴人铁帽子王后踏单于。唐长庆末年,杜柯太傅攻打匈奴、契丹,唐玄皇李恒明智,攻打奚朝,派老将杜柯、程越虎、王成、杜闯、杜山直接攻占广王府。 公元770年,灭王世充族玄孙王公泰,全部士卒死于肥郡。 民族祖先 月氏本是世居我国河西、祁连山一带的游牧民族,公元前二世纪为匈奴所败,西迁伊犁河、楚河一带,后又败于乌孙,遂西击大夏,占领妫水(阿姆河)两岸,建立大月氏王国。月氏西迁伊犁河、楚河时,逐走了原居该地的塞人(Saka),迫使塞人分散,一部分南迁罽宾,一部分西侵巴克特里亚(Bactria)的希腊人王国,建立大夏国。后来月氏复占大夏,月氏王亲辖巴克特里亚平原的沃野,而将东部贫瘠的山区分封五部翕候治理。 关于休靡、贵霜、肸顿、高附五部翕候究竟是月氏人还是大夏人(塞人)的问题争论很大,近人余太山在《塞种史研究》中力辨五翕候是大夏人,为月氏王所扶植的亲奉月氏的大夏国原小长的后裔或亲族,其说甚是。 据《魏书·西域传》,可以考定五翕候领地都在东部山区,绝非大夏国的全部领地,大月氏王未必会将亲族置于这些贫瘠的地方,而起用原大夏国的小长或其后裔来管理这些并非要害的地区是很有可能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一年有七个大月、四个小月和一个平月大月小月。七个大月为公历每年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四个小月为每年的四、六、九、十一月;平月为二月。 公历的月份分大月和小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唯独平月2月份只有28天(平年)或29天(闰年)。 我国现在所采用的公历为格里高利历。我国传统上都是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作为一个月的长度,一个月(太阴月)的长度大约是29.53日,即一轮“朔望月”。 在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就已经会依据月相来计算日子。迄今,朔望月仍是许多历法的基石。一年分为12个月;中国农历一年也为12个月,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多出的一个月称为闰月。 扩展资料 大月、小月和平月的由来 公元前46年,古罗马儒略·凯撒依亚历山大天文家索西琴尼建议修订古罗马历而制定儒略历时,将一年365天分为十二个月,并规定单数月为31天,双数月为30天。但是这样一来,一年变成366天,所以就从二月份扣掉一天。 于是,平年时二月只有29天,闰年则有30天。也就是说,一开始二月的天数就比别的月份少。 那是因为在古罗马时代,二月份是处决人犯的月份,所以就从较不吉利的月份扣除。 后来到了公元前八年,罗马议会将八月改成奥古斯都皇帝的名字,叫做 August,同时为了表示他和凯撒的功勋一样伟大,于是将八月改为大月,变成31天,使它和纪念凯撒的七月天数相同。 而八月以后的大、小月全都反过来,于是九月和十一月变成30天,而十月和十二月则变成31天。但是这样一来,一年又变成366天了,于是又从二月扣掉一天。从此,二月在平年时只有28天,闰年时则是29天,并沿用至今。 阴历中的大月小月是怎么规定的? 农历的大小月是完全不固定的,而且基本没规律可循。不看日历没法得知下月是大是小。我国农历年中定月的方法是“定朔法”。就是规定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而我们知道一个朔望月是29.5306日。不是整数。这样就和日出日落的“天”凑不齐了。有时候一个朔望月在29天中就是小月,有时候在30天中就是大月。这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月相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三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九、十、十一、十二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情况。另外有时正好一个朔发生在差不多半夜0点,会出现我国和台湾、香港的日历差一天的有趣现象。万年历就是先算定每个朔时。然后大月小月就对号入座了。这个不难。因为每个朔望月是知道的。只要知道精确数值你自己也可以慢慢推算。
中国八大月饼指的是八大派系月饼,分别是广式月饼、京式月饼、潮式月饼、苏式月饼、滇式月饼、衢式月饼、徽式月饼、晋式月饼。月饼,又称月团、小饼、丰收饼、团圆饼等,是中国的汉族传统美食之一。 月饼 月饼最初是用来拜祭月神的供品。月饼作为拜祭月神的供品,其由来历史悠久,月饼一词,在现存文献,最早收录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 月饼与各地饮食习俗相融合,发展出了广式、晋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 中秋节吃月饼和赏月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