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香夫人(1358年-1396年),彝族名舍兹,又名朴娄奢恒。元末明初人,出生于四川永宁(今古蔺),系四川永宁宣抚司、彝族恒部扯勒君亨奢氏之女。是彝族土司、贵州宣慰使陇赞·蔼翠之妻,婚后常辅佐丈夫处理政事。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蔼翠病逝,因儿子年幼,年仅23岁的奢香承担起重任,摄理了贵州宣慰使一职。奢香摄理贵州宣慰使职后,筑道路,设驿站,沟通了内地与西南边陲的交通,巩固了边疆政权,促进了水西及贵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1396年(明洪武二十九年),奢香夫人病逝,年三十八岁。朱元璋特遣专使吊祭奢香,同时敕建陵园、祠堂于洗马塘畔。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成就4人物评价5史书记载6影视形象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奢香夫人别名:奢香,舍兹,朴娄奢恒国籍:中国(明朝)民族:彝族出生地:四川永宁(今叙永、古蔺)出生日期:公元1358年逝世日期:公元1396年职业:政治家主要成就:开驿路,改良彝族文字,引进文化父亲:扯勒君亨奢氏丈夫:陇赞·蔼翠儿子:阿期陇弟 人物生平2 元末川南彝族土司(今存四川古蔺奢王府遗址)彝族部落的公主奢香,自幼聪明能干,好学深思,1375年(明洪武八年),奢香与贵州宣慰使、水西彝族默部首领陇赞·霭翠结婚,时年十七岁,人称奢香夫人。陇赞·蔼翠的祖先从陕西南下入蜀,后由蜀入滇,传至陇赞·霭翠时,正是元明朝交替时期。早在宋朝末年,霭翠家族以鸭池河为界,分贵州为水东、水西两部分。陇赞·霭翠家族世居大方,称为水西家。奢香婚后成为霭翠的贤内助,经常辅佐丈夫处理宣慰司的政事。在与丈夫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奢香逐步增长了摄政理事的政治才能,以贤能闻名水西各部,受到族人爱戴,被尊称为“苴慕”(君长)。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陇赞·蔼翠因病去世,奢香代替年幼的儿子,世袭了贵州宣慰使职。奢香摄政后,值明太祖朱元璋派傅友德、沐英等从四川、湖南出兵,经贵州入云南,以讨伐元梁王巴匝剌瓦尔密的残余势力。盘踞于云南的元蒙势力正暗中与乌撒(今威宁)、芒部(今云南镇雄 主要成就3 归顺明朝是奢香对水西的一大贡献。时明朝已统一了大半个中国,就剩下了西南地区。可当时西南地区的统领和所谓的智者们还想与明军负隅顽抗从而保住家园。只有奢香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个时候如与明军相抗衡无异于与卵击石,最好的办法只能是接受朝廷的安抚,走归顺这条路线,这样才能保一方平安,从而走上发展道路。她的这一想法开始遭到强烈的反对,在她的力主与劝说下,永宁、水西归顺了明朝;使得永宁和水西的子民则免除了这无谓的牺牲。这一贡献除显示了她高瞻远瞩的眼光之外,还包含着她对汉文化孔孟仁爱思想的吸取和运用。孔孟思想宣扬大爱,故而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间,她选择了归顺明朝,挽救了水西。奢香当政时,组织领导贵州境内各族人民凿山开道、修建驿路,下令“各部落劈山开道,遇水架桥,一直把道路从水东修到乌蒙、客山,贯通贵州宣藯府全境。”她规定“凡参与者,配给粮食,免除全家赋税,修桥修路的支付银两全由贵州宣慰府支付。”这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 人物评价4 朱元璋赞道:“奢香归附,胜得十万雄兵”。黄宅中有诗评论道:“女官恰英举,万里朝天字。参政礼贤儒,心折书一纸。”程恩泽在《水西怀古》中作出如下评论:“奢香辱,遭裸挞,银刀健儿怒植发,欲擒马督碎其骨,…飞书诏香香乃来,啼装印面东风哀。…马督伏诛宣慰归,宫袍珠珥相追飞。…古来英雄贵见机,成大功者忍诟讥。”吴嵩梁在《明顺德夫人奢香墓》一诗中叙述了奢香不远万里,上京师告马煜的情形,赞扬她深明大义,对国家和人民忠诚负责,对西南的开发和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余上泗在《蛮洞竹枝词》中描述了水西彝族对奢香争取和平、引进礼乐的怀念:“风烟济火旧岩疆,礼乐千村变卉棠。际得承平遗事远,部人犹自说奢香。”田雯在《奢香论》对奢香作出高度评价:“一乘间而远奔,一闻召而即至;先机之智,应变之勇,丈夫之所不能,而谓遐方女子能之乎?观其置驿通道,则又功过唐蒙矣。”清代《敬业堂诗集》卷三《水西行》赞曰:“渊源请自先朝始。洪武初年祸 史书记载5 《炎徼纪闻》卷三《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二十一《裴妥梅妮——苏嫫(祖神源流)》中《撒氏奢香》《西南彝志》第8卷《明史纪事本末》卷十九《开设贵州》《明史·贵州土司传》《大定县志》卷五《弇山堂别集》卷二十一《大清一统志》卷四百一《大定府》《贵州通志》中《奢香论》 影视形象6 年份电视剧名演员2011年《奢香夫人》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