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年的实际统治者,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在她去世后,却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孙殿英挖坟。那么,孙殿英在挖坟后对慈禧的尸身做了什么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团。 一、孙殿英挖坟事件背景 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享年73岁。她在位期间,虽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同时也因为一系列战争和割地赔款而备受争议。在她去世后,清政府为了表达对她的尊崇,为她修建了一座豪华的陵墓——定东陵。然而,就在她安息不久之后,一场骇人听闻的事件发生了。 二、孙殿英挖坟经过 1928年,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孙殿英率领部队攻占了北京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得知了定东陵的存在。孙殿英一直觊觎着慈禧陵墓中的财宝,于是决定发动盗墓行动。在他的带领下,一群士兵闯入了定东陵,开始挖掘慈禧的陵墓。 三、对慈禧尸身的处理 据史书记载,孙殿英在挖开慈禧陵墓后,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巨大的石棺。在打开石棺后,他们发现慈禧的尸体保存得相当完好,身穿龙袍,头戴凤冠,面容栩栩如生。然而,面对如此珍贵的尸体,孙殿英并没有产生敬畏之心,反而下令将慈禧的尸体拖出石棺,进行了一系列的侮辱行为。 四、侮辱慈禧的原因 关于孙殿英为何要侮辱慈禧的尸体,历史上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认为,孙殿英是为了报复慈禧太后在世时对汉人的压迫;也有人认为,孙殿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婪欲望。无论原因如何,这起事件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耻辱。 五、事件的后续影响 孙殿英挖坟事件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许多人纷纷谴责孙殿英的行为,认为这是对死者的极大不敬。在舆论的压力下,孙殿英被迫停止了盗墓行动,并下令将慈禧的尸体重新安葬。然而,这起事件仍然给慈禧太后的形象带来了极大的损害,成为了她一生中无法抹去的污点。 总结:孙殿英挖坟事件是中国历史上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它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丑恶。希望我们能从这起事件中汲取教训,珍惜历史,尊重死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首先谢谢悟空小秘书邀请王仲廉! 慈禧作为晚清的掌门人,坐拥天下亿万财富,其生前高调奢华的霸权生活作风,死后更是带走大清国的半壁江山,得到被先后两次挖坟掘墓的的下场,因果报应。 孙殿英盗慈禧墓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做土豪,成名后却成了人人敲诈喊打的“土拨鼠”。 古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孙殿英盗慈禧墓天下奇珍异宝尽收囊中,但树大招风贪多嚼不烂的道理孙殿英还是懂得。毕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为了不惹众怒,只能忍痛破财消灾取悦他人。 孙殿英虽然得到价值亿万的财富,本人到最后没有得到多少宝贝,据说孙殿英死后,家里剩下的几箱名人字画、珍惜文物全部被其儿子孙天义上交给了国家,也算是替孙殿英赎罪。 孙殿英盗来慈禧、乾隆两大帝王级的古墓,获取的宝贝都去哪里了?1928年7月28年7月,土匪出身的孙殿英为了得到扩充军费,以替祖先报仇为借口用炸药炸开了慈禧的清东陵,成功进入到慈禧的地宫中,众人皆被里面的金碧辉煌的摆设和精美华丽的珠宝所震惊。回过神来的孙殿英立刻命身边的士兵开始搜刮宝贝(据说当时的士兵也私藏很多)。整整在里面盗取了七天七夜,装了几百箱之多。 在李莲英口述的《爱月轩笔记》记载了慈禧的陪葬品,可以说放现在任何一件都价值连城。 “慈禧遗体入棺前先在棺材底铺一层珍珠,慈禧头戴凤冠,冠上镶有价值1000万两白银的珍珠。身旁放金、宝石、玉器,总共27尊。脚下两边放有翡翠西瓜,宝石制成的桃、李、杏、枣200多枚,大小东珠500颗等等许多许多” 孙殿英一盗成名后,引起全国上下的震惊,孙殿英此时成了“炙手可热”的红包(各大报纸红人)。 当时民国政府要求严办孙殿英,孙殿英知道篓子捅大了,钱财再多自己只是个土匪,为此孙殿英到处送盗墓得来的宝贝,当时送礼的标准是大官送大礼,小官多送礼。 为了息事宁人,孙殿英光给自己的顶头上司徐源泉送了玉器、宝石、珍珠、翡翠、金珂子等宝贝不下200件,财宝列了两点清单。后来这位司令怕上级追查,主动上交给国家一部分。 另外一小部分则被孙殿英赏赐给身边出生入死弟兄,而这些人拿到宝贝后很快出手换成了钱,至于下落就无处查找。 慈禧、乾隆墓中最名贵的朝珠、翡翠西瓜、夜明珠、九龙宝剑、黄瓤翡翠甜瓜、乾隆的玉扳指、珊瑚等分别落入宋子文、阎锡山等大员之手。 前边说过在盗来慈禧墓之时,众士兵都见财眼开,私藏一小部分。 另外孙殿英为了扩充军队,招兵买兵器把盗来的宝贝成箱的变卖了个各商号、黑市,也导致了这些宝贝流亡国外,无处追回。 虽然每件都是国家的宝贝,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时局动荡不安,国家没有多余的精力专业调查,这些宝贝只能任人买卖,流入各处。 而孙殿英也因为四处散财打点,一直逍遥法外。直到1947年才被在抓获收监,直到后来因病去世。 相同的历史事件,不同的解读观点。我是微风之语欢迎大家的关注评论。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说孙殿英好? 民国时期军阀无数,在众多军阀里面,孙殿英没有自己的地盘,实力在各大军阀里面是靠后的。但实力不高的他,名气却不小,完全不输给一些大的军阀,原因何在?在于他曾经到清朝的东陵去盗取宝藏,做过盗墓者。 孙殿英盗取东陵使得很多的珍宝流失海外,造成了大量的损失,让今天的我们苦苦去海外求购曾经属于我们的文物。按理来说,犯过这样的罪行,应该是被人嗤之以鼻的。但还有不少人在说孙殿英的好,这是怎么回事呢? 盗取皇陵,收获满满1928年春,国民革命军北伐已经到了河北地区,而在这个地区附近的土匪非常之多,不仅多,而且十分猖狂。鉴于此,国民革命军就派出了孙殿英去剿匪。接到命令之后,孙殿英也没多想,很快就出发了。 在路途中,孙殿英不止一次的看到了东陵的富丽堂皇,这使得他坚信里面一定有非常多的金银财宝。当时的时候,剿匪的资金来源还没有着落,面对眼前这富丽堂皇的东陵,孙殿英萌生出了盗墓的想法。 但是,如果这样明目张胆的去盗墓肯定是行不通的,孙殿英想到了个幌子:他张贴告示说,军队要在东陵这一带附近进行军事演习,想要利用军事演习这个幌子来进行盗墓的计划。 结果是,孙殿英他成功的完成了盗墓,他所盗取的两座皇陵,一座是乾隆皇帝的裕陵,另一座是慈禧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 这两座皇陵里面的珍宝是非常之多的:乾隆所属的时代是清朝最鼎盛的时期,在那时康乾盛世达到了顶峰,整个国家积累下来的财富非常之多,国库非常的充裕。大家想想和珅他有多少家产就知道当时国家有多富有了。 而慈禧太后是清朝末年极度奢华的统治者,他们俩的皇陵,宝贝肯定是很丰富的。而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盗取出来的宝藏,孙殿英用了三十辆大车才装完。三十辆大车才装完的宝藏,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大家可想而知。 骂名随之而来,美名却从天而降孙殿英盗取东陵的事件传出去之后,轰动全国,对孙殿英的骂名随之就开始传开,但与此同时,对孙殿英的赞美之声也出现了。 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很奇怪,盗取陵墓这种事情不应该被谴责的吗?为什么会出现对他的赞美呢?出现赞美的关键原因就在于它盗取的对象不是其他的陵墓,而是清朝的陵墓,并且还是乾隆皇和慈禧太后的陵墓。 我们知道清朝末年政府腐败无能,对于这个腐朽没落的政府,很多人是痛恨的。乾隆时期虽然有康乾盛世,国家十分富裕,但正是在乾隆的时候打下了清朝衰退的基础,在乾隆末年清朝就出现了许多危机,所以有很多人是痛恨乾隆的。 至于慈禧太后,祸国殃民,割地赔款,给国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唾骂。 因为痛恨乾隆和慈禧太后,所以很多人对于盗取他们陵墓的孙殿英就变得爱屋及乌,觉得孙殿英是个好人,值得称赞。孙殿英的赞美之声,就这样开始流传了。 坚决抗日的孙殿英孙殿英坚决抗日,也是很多人说孙殿英好的原因。 1933年,日本军队三万余人向热河发起进攻,孙殿英奉命在热河一带支援。驻守热河的东北军汤玉麟部和万福麟部与日军对抗,很多人是不战而逃。 而孙殿英到达赤峰之后就展开了阻击战,和日军在那打了七天七夜;后退到猴头沟门后,又继续和日本军队作战了十几天。这样的英勇行为,难道不值得肯定吗? 孙殿英盗取皇陵,使得很多的文物流向海外,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样的恶行将永远记录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在反清人士看来,他盗取清朝的皇陵,做了别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并且他在抗日战争的过程中英勇作战,立下过战功,因此,有人说孙殿英的好,也就不足为奇了。
孙殿英(1889年—1947年),归德府永城(今河南永城马牧镇丁辛庄)人。行伍出身,1928年投靠国民党,任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因在河北马兰峪盗掘清东陵而闻名。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反蒋,失败后为张学良收编。抗战爆发后,历任冀察游击总司令、新五军军长,1943年在河南对日作战时被俘,旋投汪伪任“豫北剿共军总司令”。抗日战争结束后又追随蒋介石反共,打内战。1947年在人民解放军解放河南汤阴的战役中,这个20多年来一直逍遥法外的盗陵主犯,终于被解放军生擒,后病逝于战犯收留所。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评价4家族成员5相关旧址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孙殿英别名:孙魁元、孙金贵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归德府永城(今河南永城)出生日期:1889年逝世日期:1947年职业:军人历史事件:1928年盗掘清东陵 人物生平2 孙殿英,乳名金贵,字魁元,河南省永城市马牧乡孙庄村人,另因出过天花而得外号“孙大麻子”,其父亲为乡里出头与旗人争执而入狱,当日被打死于狱中。孙殿英自小性格豪放,行侠仗义尝与市井游侠儿为伍,颇有游侠之气。长大以后行走江湖,并加入河南西部的民间组织庙道会,凭着过人的机灵逐渐混到庙道会的头目。因肯下血本各方打点,他贩运各种商品于上海,获利极丰。孙殿英出身贫寒,闯荡江湖,广结流氓恶棍、军警胥吏。早年,孙殿英投靠盘踞于安徽省亳州城的姜桂题部下。后来,他率部流窜到豫西巩县、宝丰、鲁山一带,投奔“庙道会”会首李凤朝门下,两年后自己成为“庙道会”会首。1922年,他拉着一批道徒投入河南陆军第一混成团团长兼豫西镇守使丁香玲部,从副官升任机关枪连连长。挂名当了营长之后,他独立山头,成为土匪头子,搜罗教匪,扩充队伍,自称旅长,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驻豫西直军开赴前线,利用这个机会,孙殿英独立出来并招兵买马, 评价3 在孙殿英盗掘慈禧墓之后曾自辩:“满清杀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报仇革命。孙中山有同盟会、国民党,革了满清的命;冯焕章(冯玉祥)用枪杆子去逼宫,把末代皇帝溥仪及其皇族赶出了皇宫。我孙殿英枪杆子没得几条,只有革死人的命。不管他人说什么盗墓不盗墓,我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大汉同胞!”并说:我发掘满清东陵,有3个好处。第一,满清入关之时,大兴文狱,网杀士人,象吕留良,戴名世这样的人,都被开棺戮尸,我虽不才,亦知道佛经有言,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第二,满清统治三百年了,搜刮的财帛不知多少,今天我发陵,是为通天下财货,收运转之利,丰藏国库。”可见孙在盗掘慈禧墓时有一部分民族主义的影子,清朝灭亡之后满汉之间的关系要考虑到历史因素,孙也难以置身其外,正如冯玉祥说:“殿英老弟,你的革命精神我很佩服!咱们是好朋友,好同志!在反对清廷这一点,我干的是活的(指驱逐溥仪),你干的是死的(指盗陵)。” 家族成员4 孙殿英之子孙殿英之子孙天义男,1931年6月生,教授,陕西省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黄帝陵基金会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无党派。1952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1957年以后在西安外国语学院工作,1986年至1998年9月担任西安外国语学院教授、院长。1994年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兼任中国黄帝陵基金会会长。孙天义同志在担任西安外国语学院院长期间,该校同国外二十多所大学、学术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他大胆改革争取开设多种应用型专业,并为西安外国语学院争取一项世界银行贷款。由于他的努力和成功改革使西安外国语学院成为陕西省高等教育改革的试点单位之一,并实现了与原陕西省外国语师范专科学校的合并,为陕西的高等教育和中国的外国语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相关旧址5 天津长芦盐务局坐落地点:和平区睦南道20号建造年限:20世纪30年代建筑结构:砖木结构建筑风格:英式建筑级 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已修缮 已挂牌坐落在和平区睦南道20号,该建筑建于20世纪30年代,当年对外声称是他的驻津办事处,可是根据历史记载的史实,此处实际上是他在天津行销毒品、经营军火、贩卖假钞票的据点。该故居为英国古典式建筑风格。整个建筑物的外型高低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在私人别墅里是比较考究的。它共有四层楼,二楼的平台有八棵白色的立柱直顶到三楼,显得古朴典雅,三楼的中间四个房间朝南处有四个门通向平台,四楼的东西两端各有一个平台。该故居现为长芦盐务局所使用,被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