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nd.to.ground.mⅰssⅰⅠe地对地导弹武器系统导弹分类。 (Ⅴ-2地地导弹是现代导导弹武器系统的开山鼻祖。) 地地导弹 由弹头、弹体、战斗部、动力系统和制导系统组成与地面指挥控制、探测跟踪、发射平台构成武器系统。 以陆基平台发射攻击陆地目标。 可携带单弹头、多弹头、常规或者核弹头、分战术以及战略洲际导弹武器系统。(近、中远程) 早期的纳粹德国的V-2地地弹、该型号导弹采用的是无线电制导方式。 50年代苏联釆用无线电复合式制导。 (美軍“民兵lⅠⅠ”NS-20/50制导糸统) 现代地地导弹 制导方式多种多样、有1、被动雷达制导、2、主动雷达制导、3、半主动制导、4、GPRS加地形匹配、5、激光制导、6、电视制导、7、热成像制导…… 现在导弹制导已经发展到数字遥控式制导技术。 地地导弹制导方式随着现代雷达技术、数字化技术、信息化科技发展打击精度越来越精准。 现代火箭炮和导弹有什么区别? 区别非常大,制导火箭和导弹的区别,大概相当于类人猿和人类的差异。 先简单说: 1. 有精确引导装置、有动力推动且能变轨飞行的炸弹——-导弹; 2. 有精确引导装置、无动力推动但可变轨运动的炸弹——-制导炸弹; 3. 无引导或有简易引导装置、有动力推动但只能延弹道微调的炸弹——-火箭弹。 炮兵作战除了追求远射程,更要追求打的准。远程火箭炮所使用制导火箭弹,跟导弹有很大区别。简易制导火箭弹和导弹的最大区别在于控制系统,导弹是有自动驾驶仪,是全时控制的,发射开始导弹就始终在制导系统控制下飞行。简易制导火箭弹则没有自动驾驶仪,控制系统很简单,只需要在弹道的中间几个设定好节点纠偏并控制一下飞行轨迹就完事,剩下大部分时间以弹道飞行,所以造价相对低廉,但精度较低。 确实随着火箭炮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某些技术指标已经越来越接近短程弹道导弹,而且在火力覆盖方面的优势也大于一般的战术弹道导弹,因此很多人难以区分远程火箭炮与战术弹道导弹的区别,甚至随着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这种既能发射弹道导弹,又能发射巡航导弹的“怪咖”出现,让人们对于各类导弹以及火箭弹的区别产生了更多的疑惑。 ▲美国远程多管火箭炮发射 远程火箭炮与战术弹道导弹的区别与联系(过去) 事实上,按照一般技术分类和使用场景不同,远程火箭炮与战术弹道导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处于一种“分工合作”的状态。在过去,弹道导弹是一种安装了制导组件,按照特殊的预定弹道飞行打击固定目标,或者使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以特定的机动弹道打击移动目标(如反舰弹道导弹),因其研发技术门槛较高、制造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等原因,只能用来“定点清除”敌方的高价值目标。 ▲俄罗斯“伊斯坎德尔”战术弹道导弹系统 而过去的远程火箭炮一般采用“无控火箭弹”,没有制导系统,具备弹道导弹所不能比拟成本和技术简易优势,多发齐射大范围覆盖,用覆盖面来弥补因为没有“制导系统”所带来的精度不足。通过增加射程,基本上可以与战术弹道导弹形成技术和成本上的“高低搭配”,在使用效果上与弹道导弹形成“高价值点目标和低价值面目标”打击的“点面结合”。当然,这些都是以前的区分情况了,目前来说,随着精确制导火箭弹和智能弹药的发展,远程火箭炮在成本大幅上升的同时,其打击精确度也有了很大提高,其与短程弹道导弹除了技术原理上的不同之外,性能区分也日渐模糊。 ▲苏联БM-21“冰雹”40管122mm火箭炮(非远程) 现代远程精确火箭炮的发展 当然,任何武器的发展都要适应战争形式的改变,随着现代化战争火力投送强度和战场节奏的不断提高,多管火箭炮的火力投射能力日益突出,这一点在技术不断革新的今天也是战术弹道导弹做不到的。远程多管火箭炮可以在20秒内连续发射大量火箭弹,短时间内形成范围极广的“箭雨”覆盖在目标面上。 1.火箭炮的射程 现代化的纵深作战要求“炮兵”能够做到先敌打击、远程歼灭,而射程低于30公里的火箭炮在战场上基本无法立足,因此研制远程火箭炮就成了首要目标。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各种火箭炮普遍存在精度低、射程近的缺点,但是到了八十年代火箭炮的射程就有了很大提高,基本能够覆盖所有大口径身管火炮的火力范围,精度也基本达到与身管火炮类似的水准,大有取代身管火炮火力研制能力的趋势。 ▲当年德国装备的美制M270 MLRS火箭炮 美国于1983年投产的M270火箭炮系统装备了北约多国部队,是当年世界上最好的火箭炮系统之一。这种火箭炮也是“一炮多用”思路的产物,能够携带12具298mm口径、长约4m的玻璃钢制发射管(使用火箭弹),分两层装入发射箱中(箱式结构既是发射箱、又是装填运输箱,还可以密封后作为贮存项使用,密封贮存期约10年)。伊拉克战争时,美军的M270火箭炮使用单台安装12枚M77两用子母弹,射程32-40公里,重约300公斤,每枚火箭母弹内装有644枚反装甲子弹,配备遥控电子引信,可在目标上空700-800米高度散布反装甲子弹,具备穿透100mm装甲层和杀伤人员双重作用。另外还可以使用火箭布雷弹,一次齐射可以散布336枚AT-2反坦克地雷。通过后来的改进计划,M270还可以使用射程约70公里的M70火箭弹。 ▲以色列使用的M270 MLRS火箭炮 既然是一炮多用,美制M270除了使用火箭弹外,还可以使用ATACMS末端制导导弹,使用这种导弹时,M270的射程可以达到300公里。说起当年的火箭炮发展,不得不提俄罗斯的“龙卷风”,这种火箭炮发射车上也装有12管发射筒,12枚火箭弹一次齐射的时间约为30秒,使用300mm火箭弹,早期使用9K58火箭弹射程70公里,改进型9K58-2火箭弹射程能达到90公里。据说当年图拉设计局在改进这种火箭炮时,曾设想通过增长弹体长度加大推进剂装药量的方法将射程提高到150公里,但是会对火箭炮载车底盘和定向系统产生不利影响而最终选择了保守的90公里射程方案。当然了这些八九十年代的技术产品,和今天动辄射程一两百公里的远程火箭炮没法比。 ▲使用9K58火箭弹的俄罗斯“龙卷风”多管远程火箭炮系统 火箭炮的打击精度 当然现代武器仅依靠射程远是不够的,即使是对火箭炮这种武器来说,精确打击也越来越被强调。当然许多国家现在已经开始提倡利用远程火箭炮来替代部分导弹的功能,所以新近研制的火箭炮也格外注重发展其精确打击能力。所以,虽然现代火箭炮一般仍然配备“无控火箭弹”作为“廉价覆盖打击”的手段,但是“制导火箭弹”作为远程精确打击弹药也越来约受到各国的关注。 ▲我国研制的AR3型远程火箭炮 例如我国研制的AR3型远程火箭炮系统,配备五种弹药,其中两种为可控型,三种为无控型,射程覆盖20-220公里。可装备两种火箭发射箱,一种使用300mm口径火箭弹,另一种使用370mm口径火箭弹。 ▲展会上的AR3型远程火箭炮系统展板 当AR3系统使用370mm口径BRE6制导火箭弹时,能够精确打击200公里处的目标,此时其作战效能比较类似于短程弹道导弹,但是其造价相对于无控火箭来说也高的多。 ▲AR3火箭炮使用的两种口径火箭弹 单单就目前的远程精确打击火箭弹来说,其与战术弹道导弹最大的差异恐怕就在于其飞行轨迹的不同了。
△使用固体动力的“白杨”洲际导弹 固体导弹是70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导弹宠儿。它是在液体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总结了液体导弹多年来的发展经验,继承了液体导弹的优点与长处,发展了液体导弹的可取之处,在诸多方面与液体导弹有相似之处,它针对液体导弹的明显不足作了较大改进。但是,液体导弹与固体导弹有根本的区别,技术上导弹分类、性能上有较大的飞跃,发生了质的变化。 固体导弹按射程分类可分为洲际导弹、远程导弹、中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国外习惯上把射程在4500~12000 公里以上的导弹划为洲际导弹,射程在2500 ~8000 公里的导弹划为远程导弹,射程在2000~5000公里的导弹划为中程导弹, 射程在800~3000 公里的导弹划为近程导弹,射程在800公里以内的导弹划为战术导弹。 △使用固体动力的中国C-801反舰导弹 按作战用途可分为:地地战略导弹,如美国的“民兵”Ⅲ、MX导弹,苏俄的SS-16、SS-20、SS-24、SS-25导弹。潜地战略导弹,如美军“海神”C-3、“三叉戟”IC-4、“北极星”导弹,苏联的SS-N-17、SS-N-18导弹,法国的M-20导弹。巡航战略导弹,其中空射巡航导弹采用涡轮风扇发动机,陆射巡航导弹为涡轮风扇加固体助推器,“战斧”巡航导弹采用涡扇固体助推器。地地战术导弹,如美国“潘兴”Ⅱ,苏联的SS-14、SS-15导弹,法国的S-2、S-3型。空空战术导弹,如美国的“麻雀”、“响尾蛇”、“不死鸟”导弹。地空战术导弹,如美国的“爱国者”、法国西德联合生产的“罗兰特”导弹。反弹道导弹,如苏联的ABM-1C “橡皮套鞋”,美国的“卫兵”/“短跑”、“骑兵”/“斯巴达人”等。 未来的导弹会不会具有思维能力? 科学发展永无止境,以前的许多科学幻想现在部分已成现实,人类缺乏的就是幻想。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办不到的。 为了的导弹会不会具有思维能力,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想想看,现在有的机器人是具有思维能力的,通过人的芯片设置,编排程序,电脑机器人完全做到了。现在电脑机器人在各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有的用于打扫卫生,有的给人送茶端饭,还有的与人下期博弈,不输于下棋高手……。设计具有思维能力的导弹,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应当来说技术难度不大,但具有思维能力的智能导弹意义非凡,一旦实验成功,将是现有导弹的重大突破,可以很好滴解决目前不易解决的问题,并且发展前景广阔,提高我国军事攻防实力。 相信具有思维能力的智能导弹要不了多久就会问世。 有没有什么武器可以拦截导弹? 近防系统就可以啊,一分钟好几千发甚至上万发炮弹,有的还是弹炮合一,既有导弹也有火炮。近防系统属于舰艇防御最后一道防线,在火控系统的引导下在短时间内抛出一堵“子弹墙”堵住导弹。近防系统对付固定弹道的亚音速导弹绰绰有余,甚至说超音速飞行的导弹拦截起来也不在话下,但是一旦启用近防系统就说明比较危险了,有效射程在3公里以内。世界比较有名的近防系统有:美国的密集阵、中国730、1130和陆盾2000、俄罗斯AK-630、“卡什坦”弹炮合一、荷兰“守门员”、博福斯-莱茵金属“千禧年”等等。 再就是近程防空导弹,这也属于近防系统的一部分,射程一般在10公里左右。这种导弹一般是红外制导、被动制导、激光引导等等,可以在短时间内精准摧毁来袭导弹。近程防空导弹典型的有:美国RIM116“海拉姆”、中国HQ-10等等。 再就是大中口径火炮,特别是舰炮,这个大家听起来可能不思议,大家可能觉得火炮是一种“傻大粗”。但是现代舰炮依托高性能的火控和计算机已经达到很精准的程度,甚至可以用来防空和拦截固定弹道的导弹,特别是处于亚音速飞行的巡航导弹,只要能够发现还是有比较高的拦截能力。而舰炮的拦截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种用炮弹头撞导弹,他实际上是由舰上火控测算好相遇时间和位置,炮弹出膛后在预定位置爆炸形成破片幕墙来拦截导弹。特别是使用炮口编程弹药后拦截效率大大提高, 再就是中远程防空导弹,这些防空导弹通常需要组成体系使用而非单独出现。比如俄罗斯S-300、S-400、美国“爱国者”防空系统、“宙斯盾”作战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加上各种导弹形成远中近、高中低各个层次的防御,用于对付类型对地、对舰战术巡航导弹,部分还具备末速5倍音速以下的中近程弹道导弹的拦截能力。比如俄罗斯S400防空导弹营配备独立的制导雷达和低空搜索雷达,拥有12辆发射车,配备射程40-400公里不等的防空导弹。而营接受团一级指挥,团一级配备大型相控阵雷达和火控计算机,可以对500公里范围实时监控。 再就是针对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的拦截,比如“萨德”战区高空防御系统、俄罗斯A-135战略反导系统,中国也有类似的中段反导系统。但是他们需要的支持更多,比如战略预警卫星、大型预警雷达、作战管理指挥控制通信系统、拦截导弹等等。 当然上面只是大致举了几个例子,对付导弹不一定非要拦截,干扰也可以。比如针对某些红外制导对空导弹可以释放红外干扰弹等等。
能啊东风31泄密事件百科,不然真的不好投掷它,威力太大。 600万吨TNT的比基尼环礁氢弹测试 联合国五常为啥能坐到一起吵架,大家还开开心心的?就是因为五常=五氢俱乐部。 原理都是知道滴~~关键在于氢同位素“聚变”产生中子这个秘密,五常都是笑呵呵的给大家看的。(但是各国的氢弹都需要“现造”,因为氢弹不能长久储存。只有中国造的氢弹是可以储存滴!W君感谢祖国的科研人才!) 美军的空射巡航导弹可以搭载氢弹 讲完轶事说正事,氢弹能装在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反舰导弹、巡航导弹上。发射过程与原子弹相同。作为最后的“保证相互毁灭”威慑武器,一旦使用,估计地球已经先被原子弹武器毁灭2-3轮了。 印度海军潜艇有哪些神奇的故事? 说起印度潜艇发展,看上去,数量已经不少,非常庞大,苏制F级8艘,德制209级9艘,俄制“基洛”级12艘,法国“鲉鱼”级6艘,自造“歼敌者”级核潜艇1艘,租借俄制“阿库拉”级核潜艇1艘。但认真捋一捋,可以满纸荒唐,一把辛酸来形容。8艘F级,即641型,1965年时可以说在技术上是拔尖的,报价也不高,“冷战”时期的印度非常受宠,域外大国竞相拉拢的对象嘛,应该说印度核潜艇发展史,有着一个非常成功的开始,但是,以前走得顺,并不代表以后如何,虽印度长期百般努力,但也逃不掉行事几近荒涎的风格,屡屡要生出一些事来,花钱不少,满眼先进,却要自废武功,让人说起来,哭笑不得,其中大有故事,今天就让魂舞大漠来说上一说。 ▲德制209。8艘641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年老失修退了役,印度倒是不愁,转眼看上了209,当时要算最先进的。德国也是满怀热情,给了印度一极大的优惠。我们知道,那时的国际形势,军购向来以苏联为主的印度,居然瞄准了德国货,怎能不使西方阵营中的德国喜悦于心呢,前7艘由德国生产,后2艘提供其设备,并转让相关技术,由印度自行建造。花钱投厂,一时搞得挺热闹,学会了多少不知道,2艘也建成了,只能充做维护使用。在印度,209,有自己的命号,“西舒玛尔”。2012年的消息,韩国为印度建造了3艘209,看来印度还是不会造啊。近年印度要将早服役的8艘退役,并转让出去。 ▲俄制“基洛”。与209相反,“基洛”就那么走运的了,屡出事故。08年撞了商船,报道称,受损严重,等于坏了一艘。2010年,一艘突出故障,遭遇大火,还死了人呢,又是一艘完蛋了。2013年更热闹,在港内进行导弹装填试验,误触开关发射出去,正好击中了自己另一艘“基洛”,引发爆炸并大火,两艘受损严重,一艘弄到俄方去修,修了一伙没修好,开回来在阿拉伯海进行了击沉试验。据不完全统计,受损严重的共有6艘,其中一艘给自己击沉了事。为此,印度再也提不起对“基洛”的精神,转而相中了法国货。 ▲法国“鲉鱼”。自1995年,印度定下潜艇大发展计划,(75号工程),209已不先进,“基洛”容易出事,使得迷信的印度,再也打不起精神,于是转眼找上法国,一型“鲉鱼”很是抢眼。自2003年就签了合同,到第一艘2017年入役,中间过去了14年时光,可谓日久天长。主要原因是,印度要法国转让技术,刚给他些资料,印度就传到了网上,据悉有4万多项,法方称,严重技术泄密,引发购买国家的严重关切。两家扯扯,最终的结果,使用的还是法国闭循环汽轮机,日前被巴铁逼出水面的这艘。为6艘潜艇,印度出了血,高达70多亿美金。 ▲自造核潜艇。自从印度租借俄方核潜艇,用着用着兴之所致,自己造出一艘来,命名“歼敌者”,这可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印度有了自己的核潜艇了,虽说临时只能发射700公里的导弹,总是有了。因而大感高兴,忙着测试,不停开着跑来跑去,只是高兴了没多长日子,有次下潜,有个水兵真水,粗心大意,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忘了关闭水密隔舱的门,结果进了大量的海水,忙活一身的汗,终于关上,幸好没出大事,只是进口的这些高精密电子设备,恐怕泡汤了,修了一年多,再也不再开出来。
其实从绝对速度来看导弹速度,空速超越导弹的战斗机已经存在很久了,许多空空导弹都难以达到三马赫的绝对空速,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绝对空速是导弹仅仅依赖自身发动机推力的情况下从0开始加速得到的,其实导弹在实际发射的状态下远比标称空速快得多。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凡是物体都拥有惯性,所谓惯性是指物体本身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打个比方来说,假如一架战机投下一枚炸弹,在不考虑气动阻力的理想状态下,如果战机不提速,则这枚炸弹在水平轴向的速度就会与战机相等,换句话说:导弹在发动机在被投掷出去的一瞬间,本身就拥有和作为投射平台的战斗机的速度同样的初速度,导弹是在这个初速度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动力进行二次加速的,实际上空空导弹的飞行速度要远远高于标称的极速。 假设一枚导弹的极速是2马赫,而此时搭载导弹的战斗机也正在以2马赫的空速飞行,这时候让这枚导弹去追逐一架空速2.2马赫的敌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导弹在离开载机的一瞬间就已经拥有了2马赫的初速度,导弹的发动机只需要再将导弹自身加速到大于2.2马赫的速度就可以轻易的追上敌机。 还有一个原因是,相较于飞机而言,导弹往往采用自带氧化剂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拥有很高的能量密度和加速能力,使得导弹可以飞得很快,另外导弹本身体积小,不载人,不需要设计进气道,在阻力上有先天优势,很容易可以达到比战斗机更快的速度。 战斗机的速度会比导弹还快吗? 这个问题要分开来讲,不同年代,情况有所不同。 据报道,在美苏冷战期间,俄罗斯的SM-2地对空导弹,就从来没有击落过美军SR-71的记录,挪威空军也曾发射空对空导弹攻击前苏联的米格25战机,却发现飞机比导弹飞得还快。 但冷战狗的几十年种,导弹的发展很快,现在的导弹速度一般都能达到4马赫以上,而现在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飞机否难以达到这个速度。美国的SR-71据说能达到3.5马赫的速度,俄罗斯的米格25战斗机据说也能达到3马赫的速度。即便这个速度也很难逃逸现在的新型导弹,更别说一般的主流战斗机了。 F22在开加力的情况下速度也只能达到2.5马赫的最大速度,比起现在的主流导弹来说仍然要慢得多。所以不是有隐形能力,照样逃不过导弹的攻击。 导弹这么强,为什么要电磁炮? 因为如果电磁炮技术一旦成熟,它首先会使海军武器得到极大的简化,高费效比作战,可持续作战。维护、保养、储存等都获得极大简化,更重要的是其具备对陆、对海攻击和防空、反导可靠的性能,以及反卫星的发展潜力。 它的性能。其本可以囊括(除几千公里射程以上的远程导弹之外),所有重型攻守作战装备的性能。而其研发过程中的实验费用要远低于导弹。并且电磁炮技术也是基于航母电磁弹射技原理而来的,所以研制技术风险相对于导弹低很多。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一旦这种技发展到一程度,它还可以装备在空基和陆基载台上,达到海陆空多军种通用,前线后方和运输保障部队通用。只要你能保证它足够的电力,它就能保证你的安全!有了它将使未来军队的备战手段极端简化,就象一位古代的剑客,除了一把剑之外,其它长枪短炮全都不要。 研发电磁炮的重要性还体现在该炮发谢的弹丸初速和有效射程的优越性上。据美国人的实验数据表明,电磁炮弹丸初速达到6一7马赫(高超音速导弹的标准),有效射程达到400公里左右,这已是一般反舰导弹的射程之外了。当然这还是电磁炮初始研发阶段的性能水平,未来一旦技术成熟,这个水平还会是个不断提高的动态表现。 目前在这一领域做研发水平中国暂时处于世界第一位,已经处于装舰实验阶段,具体数据外界无从得知。但相信它必定会在不远的将来获得完美成功,为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
谢邀问答洲际导弹射程一般在多少公里以上! 一马赫是340米,也就是音速的速度! 用马赫来表示洲际导弹的速度似乎并不恰当,它一般是指飞机的速度,而飞机是在大气层之内飞行,而洲际导弹呢,则要飞出大气层之外进入外太空! 洲际导弹的射程一般在8000公里之外才能被称为洲际导弹,最远射程在12000―16000公里左右! 这样远的距离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外太空飞行,与宇宙飞船和人造卫星的运行速度相同,每秒钟的速度为7500一8000米左右,被称为宇宙第一速度! 如果把它折合成马赫速度的话,约在22马赫左右。 22马赫的速度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如果向万里之外的太平洋发射一枚实验用的运载火箭的话,时间大约在三十分钟左右,是相当快的! 人类史上第一枚洲际型火箭是一九五七年的八月二十一日,由前苏联国家在拜科努尔发射场成功发射,它的成功发射意味着人类开始进入了太空时代。 目前拥有成熟的洲际导弹发射能力的国家只有中美俄三国。 印度不行,即便是它自称拥有了洲际导弹发射能力,也不过才五千多公里! 欧洲航天局也拥有卫星发射能力,但应该是只用于民用目的的航天活动,而目前它还不是导弹! 英国、法国只发展了潜射型导弹,而真正陆基发射型的导弹则没有发展! 所以,真正具有发射洲际型弹道导弹的国家目前只有中美俄三国! 洲际导弹的覆盖范围是多大? 洲际导弹的覆盖范围大约是8000公里-16000公里。 洲际弹道导弹(ICBM)是一种超远程弹道导弹,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投射一枚或多枚的核弹头。该种导弹的威力强大,常被设想成导致世界末日的核战争中使用的武器。 SM-65美国第一款洲际导弹 洲际弹道导弹的设计思想最早由德国著名火箭专家沃纳·冯·布劳恩提议。具有比中程弹道导弹、短程弹道导弹和战区弹道导弹更长的射程和更快的速度。 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后可以分为三个飞行阶段:推进加速阶段,亚轨道飞行阶段(中途阶段),再入大气层阶段。 R-36洲际导弹 1950年代末美国研制装备了液体燃料单弹头洲际导弹,1960年代初期美国开始装备固体燃料增程型洲际导弹,1960年代末期苏美研发战略防御系统集束式多弹头,1970年代初苏美开始研制分导式多弹头。 现代洲际弹道导弹基本上都携带着分导式多弹头,各分弹头理论上可以打击300公里左右范围内的任意目标,每个弹头可各自携带一枚核弹,一枚核弹基本上可以毁灭一座中小型城市,这样便可以使用一枚导弹同时攻击多个目标。 洲际导弹的发射平台一般有:导弹发射井,潜艇,导弹发射车等。 东风-41洲际导弹 目前洲际导弹所能覆盖的最远距离为16000公里为俄罗斯的R-36洲际导弹(美国的SM-68B洲际导弹已经退役),我国的东风-41型洲际导弹最远覆盖距离是15000公里。 洲际导弹是如何测定射程的? 都不是测量的 都是根据推进剂的量、燃烧效率、可达到最大轨道高度等一系列性能指标和物理参数计算的。当然也有一定误差,比如对经纬度、发射地形、天气情况的临时变更因素。所以在表示洲际导弹的最大射程的时候都是以500甚至1000km为单位的。 第二个问题,洲际导弹再入段最高速度可以达到15-30马赫,也就是每秒钟5000到1万米。 导弹射程应该是在设计前就定下来的,再根据射程的要求进行设计。当然研制过程中肯定要试射来检验射程是否达到要求,这个测量就比较容易了,只要向靶场发射,再根据弹着点就能知道射程多远。 三个问题的回答: 1。洲际导弹都是弹道导弹,测量有多种方法:地面试车(测算性能指标和物理参数计算);实际弹道发射试验和高弹道发射试验。一般先进行地面试验验证基本设计和获取相关参数,再通过实际发射实验来最终验证导弹性能。实际弹道发射试验要求很大的实验场地(跨度近万公里),一般很难办到,大多进行高弹道发射实验(因为一般情况下射程/2=射高)。 通过观测导弹的飞行弹道来判断导弹是否能够达到设计的射程。当然也要考虑到一些误差,因此射程值应在一个可接受的波动范围内。 2。1980年5月18日我们首次试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着弹区为南太平洋上东经171°33′,南纬7°为中心,半径为130公里的圆形试验区。 这是一次实际弹道发射试验。有兴趣的话网上有很多相关介绍,可以自己去看看。 3。弹道导弹很难拦截是应为速度快,飞行弹道高(洲际导弹尤甚)。拦截弹必须有更快的速度和相同的射高,导弹指导精度和预警系统的反应速度也要求极高。因此人类目前和可预计的未来5年内,最高只能做到拦截中近程的弹道导弹和上升段的远程导弹(上升段的导弹速度较慢,高度也不太高)。 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10到20年很有可能实现对洲际导弹的拦截。 很简单啊。。。。 瞄准西边点火,然后就去看电视。 突然电视屏幕下方出现滚动字幕:***地点遇导弹袭击。。。。。。 找张世界地图,拿尺子量一下,根据比例尺做个乘除运算,OK!
lntercntintal.mⅰssiIe.range〔洲际导弹射程〕 导弹 打击的目标距离决定了射程洲际导弹射程一般在多少公里以上。 同時轨道高低也决定射程远近抛物线彈道、为了获得高轨道、打的就高费的燃料也多、火箭推重比又决定携带燃料量。 火箭
众所周知,在我国火箭当中,有一款非常速度非常快的高超音速导弹,该导弹就是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它在我国去年70周年大阅兵上正式亮相,亮相之后可谓是惊艳了全世界,根据解说员的介绍该导弹具备全天候、高突防、无依托、快速精确打击的强悍能力中国东风导弹。它的出现,可以成为中国有利突破美国反导系统的有利手段之一,提升中国的战略打击能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是世界上首种进入实用阶段的高超音速乘波体武器。它是在东风-16导弹的弹体上安装乘波体弹头,其最高速度有可能超过10马赫,射程在1800公里-2500公里左右。由于该导弹侧边还装有矢量喷管,可随时进行横向机动,在该导弹行动过程当中,路线是相当的比较诡异,敌方雷达只有很短的时间反应,反导系统难以及时发现和进行拦截。 而我国的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不仅可以对地面目标进行打击,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大型军舰目标进行打击。在我国反舰弹道导弹当中,如果说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以及东风-26B反舰弹道导弹有可能会被美国防空系统可拦截的话,那么东风-17反舰弹道导弹绝对能突破美国的防空网,给予美国航母重要的一击。 反观我国的东风-21D、东风-26B、以及东风-17弹道导弹只能从地面发射,同时这也是一缺点。如果在海战中,距离陆地很远,这三款反舰弹道导弹就无法打击目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开始发展由水面舰艇使用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有消息称我国的055型驱逐舰配装新的反舰导弹,也就是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 我国之所以让东风-17高超音速反舰导弹上舰,只因为东风-21D长度达到了11米以上,而东风-26B的长度更长,这两款反舰导弹不适合上舰。而东风-17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弹长在10米-11米、弹径约为1.2米,比以上两款反舰导弹更容易上舰。反观我国的055型驱逐舰发系统深度9米,850毫米×850毫米的口径,是目前全球尺寸最大的垂发系统。 要想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上舰,首先是必须要缩小体积的,只有这样,才能容纳进055型驱逐舰的垂发系统当中。随着体积的缩小,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海基版的射程也将会缩小,应该会在1000公里左右,这个射程完全够用了。除此之外,海基版的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与陆基版的速度基本不变,应该是在9马赫。 总的来说,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是可以上舰的,这也是未来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展的方向。未来,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上舰之后,将成为美航母的噩梦,大幅度增强中国海军的反舰的能力。
飞鱼”式导弹是法国70年代初期研制成的一种空对舰导弹。在1982年4月的英阿马岛之战飞鱼导弹,阿根廷用两枚“鱼”式导弹击沉了现代化的英国军舰“谢非尔德将军号”,一时间轰动了世界。 飞鱼导弹之所以敢和大军舰较量,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克敌制胜的许多特点。一是突破防御的能力强。它的飞行高度仅约5米,敌舰上的雷达难以发现,即使发现了也很难进行反击。二是制导装置先进,打得准。如采用雷达制导,抗干扰能力强,击中目标的准确性高。三是装载和发射操作方便,反应快。 “飞鱼”式导弹从雷达发现目标到发射导弹,前后仅需一分钟左右,从而能很快地捕捉目标,将其击毁。“飞鱼”式导弹是用来攻击军舰的,它个儿不大,身长约4米多,体重只600公斤,射程为5070公里。可以从飞机上发射,也可以从舰上、陆地上以及潜艇上发射。
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航母是最新的福特级,满载排水量能达到11.万吨,在之后就是美国那10艘10万吨级的尼米兹航母,在之后就是6万吨级的中国辽宁舰和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感觉都是巨舰。但是与民用船舶最大82万吨相比,还是有些小巫见大巫了,82万吨是什么概念呢飞鱼导弹?相当于约7艘福特级航母或者8艘尼米兹级的总和了! 目前世界范围最大的船舶,是一艘韩国三星重工建造的浮动船:前奏号,该船长约489米、宽74米,满载排水量约为60万吨,上图是不是看起来超级巨大得一艘船舶,但前奏号并非人类历史最大的船舶! 在此之前,一艘注册新加坡的大型原油运输船“诺克-耐维斯号”,其拥有82.53万吨的满载排水量,吃水深度达到24.61米,船舷宽68.86米,全长458.45米,载重可达56.47万吨。这是迄今位置人类建造最大的船舶,不过该船早已在2010年时候被拆解。 所以从“前奏号”和“诺克-耐维斯号”的例子不难看出:人类工业水平建造100吨的巨型船舶,技术上完全没有问题,当然理论上来说,100万吨的航母也没有任何问题。比如前些年热炒的浮动海上平台,特别是局座张召忠级非常推荐这种大型浮动机场,南海岛礁不是争议很大吗?不是无法保障南海的利益吗?下图这种50万吨的浮动航母平台,预计速度能达到14节,可以作为南海上一个浮动军事基地,也可以坐沉岛礁,保障南海的安全。但是现在看来,对于基建狂魔来说打造不沉航母更方便厉害,自然不需要这个东西了! 人类战争史上还提出过建造200万吨级航母的疯狂计划,200万吨的航母是什么概念?那是20艘尼米兹的总和,而且那不是钢铁航母,而是“冰航母”,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原来二战德国U艇狼群夜袭,仅仅盟军商船就被有86万吨葬身大海,严重影响到盟军特别是英国的后勤补给线,因此一个大胆构想浮出水面:利用一种木浆与水混合在北极建造200万吨浮动冰航母。 出人意料的是,紧急的形势让丘吉尔、罗斯福等人接受了这一构想,并且很快设计图纸就画出来了:舰长约600米、宽150米、高度110米、甲板厚度达12米、总排水量200万吨。为了保证航母航行还设计了强大的动力:26个螺旋推进器!甚至还将这种参杂木浆的大型冰块在澳大利亚度过了一个夏天而不融化,但可惜这个疯狂的计划最终因为反潜形式的好转而搁浅了! 相比二战,如今的工业、材料以及科技水平都上了几个台阶,甚至现在都采用模块化生产,生产效率不存在问题。但问题的重点在于:百万吨级的航母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有没有需求? 毫无疑问,航母主要的战争定位就是“移动的海上机场”,如果仅仅考虑海上移动机场,那么肯定是飞行甲板越大越好;但航母变大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动力不足带来的快速支援能力下降,如果满足了100万吨只能向蜗牛一样前进,那又有什么用呢?从美国开到中东打仗,航行1年时间开过去不是黄花菜开了几波了,还打什么仗? 第二受限于重要航道的影响,比如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的限制,他们只能过最大12万吨的航母左右,这恐怕是航母停留在10万吨级最大的限制 第三成本问题,如果一艘100吨级的航母服役生涯花费抵得上6~8艘尼米兹级,那整个美国只能养1~2艘,全球部署怎么办?维修保养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第三天敌问题,美国的尼米兹航母已经催生了图22轰炸机群、东风21D等天敌出来;如果是100万吨的一定能催生出更厉害的天敌,比如核弹打航母,俄罗斯会不会将他的超高音速武器先锋导弹、匕首导弹改造成打航母的平台?甚至催生洲际弹道导弹打航母,都不用改装,100万吨航母总得进港口补给吧,在航母进港口补给或维修的时候打过来,躲都躲不了! 航母是战斗力最强的海上平台,但也是是很脆弱的平台,他要考虑舰载机的能力,还得考虑战场机动能力,以及成本和生存能力,现在框架下美国的10万吨级已经足够了,在往上发展就有些得不偿失了。航母的脆弱性也许一枚导弹、一发鱼雷就能引发油库大火,再引发弹药爆炸等,那都是常有的事。人类历史上被击沉42艘,英国2万多吨勇敢号被U艇2发鱼雷击中,15分钟就沉没了;日本7万吨的信浓号航空母舰被美国3发鱼雷击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输不起啊!
上海科技报科普问答主持人钱学森弹道:主任记者 吴苡婷 钱学森的确既是一位世界顶尖的火箭科学家,还是一位优秀的工程师。 钱学森对工程方面的研究一直很注重,他在1947年曾经在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做过两场名为“工程与工程科学”的演讲。钱学森当时有很多对于工程师的新见解,至今依然非常准确到到位,也指引了今天我们新时代新工科的建设。这样的观点有“纯科学家与从事实用工作的工程师之间密切合作的需要,产生了一个新的职业——工程研究者或者工程科学家,他们是将基础科学知识应用到工程问题的那些人”“工程教育最重要的本质是将基础科学中的真理,转化为人类福利的实际方法的技能”等等。 那么作为一个火箭研究领域的杰出科学家,钱学森怎么会深入进行工程领域的研究呢?那还要从钱学森回国的事情说起,当时美国人拒绝钱学森的回国要求,并把他投入了监狱,获释后,不允许钱学森从事军事方面的研究,所以钱学森就开始从事工程控制论研究,这项工作一直延续到1955年9月回国前。可以说他在美国的最后五年中就在进行工程领域的科研工作。 当时的美国数学学会会长维纳创立了一门新兴学科“控制论”,而钱学森就把控制论运用到工程系统中去,创立了一门新的学科,叫做工程控制论。他花了三年时间,写成了一部30万字的英文著作《工程控制论》,完美地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联系在了一起。这部著作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的关注。后来在苏联的茹科夫斯基军事学院航空系,俄文版的《工程控制论》甚至被列为了四本必读的著作之一。在进行工程控制论研究的同时,钱学森还开始了物理力学的研究。 东风26反舰导弹的威力怎么样? 近年来,随着我军装备技术的不断提升,中国海军武器呈现出井喷式发展。近日,中国海军又一大杀器终于现身,这款武器就是东风26反舰导弹,具有很多先进性能,最特别之处是它的速度非常快,超过了10倍音速,这种突防能力能让敌人闻风丧胆。 东风26反舰导弹属于弹道导弹,所以在射程上要比当前世界上主流反舰导弹要快的多。比如美国鱼叉,法国SM39这样的反舰导弹,其射程仅仅在200到300公里,但东风26反舰导弹能达到1000公里左右,如此高的射程使得敌人很难发现,其次在发射过程中还可以改变飞行轨迹,让敌人的防空系统难以找到踪影。 这款导弹在进行末端攻击时候可以高速俯冲攻击,这样留给敌人的防空系统反应的时间就非常短,甚至不能使用近防武器来拦截。一般情况下,在打击航母的时候,世界上的其他反舰导弹往往需要集中数枚才能命中一艘航母,让其失去战斗力。然而东风26反舰导弹的战斗部配备了数百公斤左右的高爆炸药,还可以搭载核弹头,只需要一枚就会以末端速度击沉万吨级别的航母。 应该说反应速度快,射程远,威力大,制导精准都是东风26反舰导弹的武器优点,目前我国已经解决了反舰导弹最难的制导问题,所以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导航。一旦此款导弹正式服役,那么我国的反舰体系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处于打击范围的敌军舰艇都能轻松击沉。(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军迷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
目前最先进的防空导弹gaol,还是红旗9! 红旗9具有非常高的性价比 对于红旗9的性能介绍的文章,实在太多了。萨沙也不多说,只说几个要点。 第一, 红旗9的综合性能是世界一流水平。 客观评价,红旗9的性能同S300、爱国者PAC2相差不大,侧重于对付飞机、巡航导弹,基本型不能有效对付现代化弹道导弹。 这也许不符合土耳其的需要!毕竟土耳其的潜在敌人俄国,具有数量巨大的弹道导弹。 红旗9却很适合伊拉克!它的潜在敌人,主要是土耳其和沙特。 这两个国家主要依靠强大的空军作战,少量弹道导弹基本是打酱油的。 第二, 控制范围大 这方面性能和S300差不多!红旗9的作战距离为125公里,高度为25米到近3000米,雷达探测距离则高达210公里。 这样计算,一套红旗9就可以保护高达4.9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伊拉克领土面积为44万平方公里,装备10套红旗9就可以保卫所有领土。 如果需要重点防御的话,伊拉克随便买个几套就足够了! 花费区区25亿美元的按揭,就能搭建覆盖全国防空网,真是太合算了! 第三, 对付的目标多 红旗9最大特点,在于导弹采用主动雷达末端制导,这样一来就可以对付更多的目标。 它不需要经过S300和爱国者这样半主动的繁琐流程:地面雷达照射,导弹通过获取反射回波制导。 S300和爱国者一次可以对付6批目标,红旗9则可以对付8批。 对于飞机这种目标,红旗9主动雷达引导距离为20公里,也可以满足实战需要。 第四, 命中率高 红旗9的测试已经很多了!它的单发命中率和S300、爱国者基本一致,大约是百分之七十到九十,双发命中率更高。 正常来说,普通的作战飞机不进行电子对抗,根本不可能逃过红旗9的打击。 红旗9已经在我军服役多年,是经受够无数训练考验的成熟武器。 红旗9究竟是不是山寨S300? 严格来说,不是! 红旗9早在80年代开始研究,目的是代替红旗2。当时的要求就是:采用相控阵雷达、垂直发射系统等新技术,实现系列化、通用化,且能够满足空军和海军防空作战的要求。 期间海湾战争对我军产生巨大冲击,又被迫将标准逐步提高,要求能够达到美制爱国者的水平。 研究工作难度极大,直到90年代初期关键性能指标仍然和计划有差距。 无奈之下,我军于1992年购买了3套俄制S300PMU导弹并引进大量相关技术。 在之前导弹研发的基础上,我们从1994年借鉴S300进行大幅度改良,最终推出了红旗9。 红旗9和s300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无论是外形还是导弹本身,并非单纯的山寨。 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一句话:红旗9的性能足以满足实战需要,也并非单纯俄国s300的山寨。 当然,如果相比目前欧美俄最顶尖的防空武器,它的性能上还是略逊一筹。比如俄国的s400,作战半径高达400公里,是红旗9的一倍,还具备很强的反导能力。 当然,红旗9的性能对伊拉克来说已经足够了,更别说还有让人心动的价格和付款方式。 国际军售也是这样,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像沙特这种冤大头毕竟是少数。
泰拉瑞亚魔法导弹怎么样。作为游戏中,困难模式之前的武器,想必还有很多玩家们不是很了解,那么接下来就带给各位玩家们泰拉瑞亚魔法导弹图鉴介绍,不要错过。 泰拉瑞亚魔法导弹怎 么样 魔法导弹是一种魔法武器,在地牢中的加锁金箱中有几率找到。它也会出现在地牢匣中找到的金锁盒内。 它发射一发可以通过按住⚒ 使用/攻击键并拖动鼠标光标来控制的射弹。 如果在拖动过程中放开了⚒ 使用/攻击键,导弹将继续向该方向甩动。 如果光标在释放时是静止的,它将沿着与玩家连线所形成的角度前进。射弹还会发出大量的光。 其最佳修饰语是神话。 以上就是关于泰拉瑞亚魔法导弹怎么样的全部内容了, 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玩家。更多游戏相关的内容各位玩家们可以关注游侠手游,会一直给各位玩家们带来手游攻略! 泰拉瑞亚 下载地址 上线时间 预约地址 快速赚钱 新手神器 新手入门 宠物大全 武器大全 BOSS图鉴 NPC大全 更多相关资讯攻略请关注:泰拉瑞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