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中行
张中行简介

张中行简介

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合称“燕园四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个人经历3主要著作4社会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中行别名:原名张璇,学名张璿,字仲衡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出生日期:1909年1月7日逝世日期:2006年2月24日职业:学者、哲学家、散文家毕业院校:北京大学主要成就:创作《顺生论》代表作品:《顺生论》 个人经历2 清宣统元年(1909年)1月,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一农家。民国五年(1916年),就读于地方大绅士石显恒创立的小学之初级。民国十年(1921年),就读于镇立小学之高级。民国十四年(1925年),考取通县师范学校。民国二十年(1931年),通县师范学校毕业。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并改名为“中行”。8月,至天津南开中学教书。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至保定私立育德中学教书,并于同年和李芝銮成婚。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任职于民众教育馆,期间阅读了大量西方思想著作。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民众教育馆解散,去北京大学文学院任助教。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6月,办《新闻报》不成,8月,日本战败后,重回北大文学院授课。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离开北大文学院,至第四中学教国文,在天津《新生晚报》开专栏“周末闲谈”,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民国三十六 主要著作3 张中行作品书名出版时间出版社文言津逮1984福建教育出版社佛学与中国文学1984安徽教育出版社作文杂谈1985人民教育出版社负暄琐话1986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文言与白话1988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负暄三话1990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禅外说禅1991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诗词读写从话1992人民教育出版社顺生论199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横议集1995经济管理出版社月旦集1995经济管理出版社流年碎影199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望道杂纂<顺生论>外编 社会评价4 张老谦称书房像“仓库”。而于治学方面,他则一丝不苟,晚年仍拍案而起,痛批台湾某“国学大师”南怀瑾,可谓“后五四时代”学者风范的真实写照。追忆张先生,有人感叹:“他有着古代文人的风范”,更有后辈赞道:“老头有骨气”。张中行先生治学严谨,博学多识,造诣深厚,精通中国古典文字,熟悉西方哲学。他与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金克木(1912年8月14日—2000年8月5日)合称“燕园三老”。三人又与邓广铭(1907年3月16日—1998年1月10日)合称“未名四老”。许怡: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终生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