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天翼
张天翼简介

张天翼简介

张天翼(1906~1985),中国当代作家。学名张元定,字汉弟,号一之,笔名张天净、铁池翰等。祖籍湖南省湘乡县东山乡双泉村,出生于南京,在杭州读完小学和初中,1925年秋到北京,次年考入北京大学。1929年正式开始职业写作生涯,1931年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一直在长沙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动。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学讲习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代表作有童话《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他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获得荣誉4作品荣誉5成长之路6病逝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天翼别名:学名张元定,字汉弟,号一之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省南京市出生日期:1906年9月26日逝世日期:1985年4月28日职业:作家毕业院校:北京大学主要成就: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荣誉奖代表作品:《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华威先生》等籍贯:湖南湘乡笔名:张天净、铁池翰等 人物生平2 初期张天翼1906年出生于南京。民国11年,他与同学戴望舒、杜衡、施蛰存合办小型文艺刊物,并在《星期六》、《法月》、《星期》等刊物发表作品。民国13年秋,考入上海美专学习一年;次年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课余仍广泛阅读文艺书籍并从画写作。民国1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体验下层社会生活,是夏毅然退学,在沪、宁等地充当小员司,做家庭教师、会计、记者、机关办事员、文书等,备尝解职失业之苦。民国18年,与鲁迅通信。民国2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积极从事革命文艺创作和其他革命活动。从事抗日宣传工作民国26年冬,从事抗日宣传工作,频赴陶龛学校等处讲学,以鬻字献金支援抗日,并于此写成《谭九先生的工作》等短篇小说.次年任教湖南国学院。民国28年,任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观察日报》副刊编辑。民国33年,因病回湘乡休养,年底带病赴重庆“文协“总会工作,以后病情反复不定。民国37年,赴上海后,病又转危,由组织护送 获得荣誉3 张天翼著:宝葫芦的秘密 作品荣誉4 《鬼土日记》(长篇小说)1931,上海正午书局《小彼得》(短篇小说集)1931,上海春光书店《齿轮》(长篇小说)署名铁池翰,1932,湖风《一年》(长篇小说)1933,良友《蜜蜂》(短篇小说集)1933,现代《脊背与奶子》(短篇小说)1933,良友《大林和小林》(童话)1933,现代《反攻》(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移行》(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团圆》(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人集》(小说、剧本合集)1936,良友《清明时节》(中篇小说)1936,上海文学出版社《万仞约》(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秃秃大王》(童话)1936,文生《洋奇侠》(长篇小说)1936,上海新钟书局《追》(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春风》(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奇怪的地方》(中篇小说)1937,文生《在城市里》(长篇小说)1937,良友《同乡们》(短篇小说集)1939,文生《谈人物描写》(理论 成长之路5 上小学和中学期间读了不少中外文学作品。1922年写作滑稽和侦探小说,在《礼拜六》杂志发表短篇《新诗》。1924年中学毕业后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画一年。1926年进北京大学预科因为对所上课程不满以及家境贫苦,翌年退学当过家庭教师、小职员、记者和编辑等。1929年发表短篇《三天半的梦》。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它的文艺大众化研究会的工作,协助编辑《十字街头》等刊物。创作产量日丰,面向现实,内容充实,给文艺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这时所写短篇有《从空虚到充实》、《小彼得》、《蜜蜂》、《反攻》、《移行》、《团圆》、《万仞约》、《春风》、《追》等集子,他的小说以讽刺与幽默擅长。写得最多的是小市民和某些知识分子庸俗可笑的生活,以此揭示现实的虚伪与丑恶,抨击畸形社会的弊病,《包氏父子》即是他的代表作。这时期还写有长篇小说《鬼土日记》、《齿轮》、《一年》、《洋泾浜奇侠》、《在城 病逝6 张天翼解放后复出工作,担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和沈承宽结婚。“文革”中,他备受折磨,“四人帮”粉碎后,本想重新提笔写作,却不幸病倒,瘫痪失语,于1985年病逝。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