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如三
张如三简介

张如三简介

张如三(1915年8月19日—2003年8月15日),原名郭万镒,绥远萨拉齐(今内蒙古包头市)人。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先锋队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参与领导和组织了北平市西城区一系列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参加平西抗日救国义勇军。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兰州军区副政委,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兰州军区原副政委。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经历3人物生平4人物成就5个人著作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如三国籍:中国出生地:绥远萨拉齐(今内蒙古包头市)出生日期:1915年8月19日逝世日期:2003年8月15日职业: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革命家军衔:少将 人物经历2 张如三是内蒙古包头市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平西抗日救国义勇军。他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得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如三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参与领导和组织了北平市西城区一系列学生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区队政治委员、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天门沟妙峰山战斗、柏峪口北洋河战斗、平汉路破袭战、二道河伏击战、平西羊坊战斗和黄土岭战役、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旅政治委员、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二大队政治委员、华北军政大学一总队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冀中大清河北大反攻、保卫承德赤峰、涞水战役、石家庄战役、青仓战役、保北战役等战役战 人物生平3 张如三,原名郭万镒,1915年农历七月初九出生于绥远萨拉齐(今内蒙古包头市)的一个普通的富农家庭。父亲是汉人,祖上由山西迁入蒙古;母亲是满人。父母虽以务农为生,但家境较为富裕,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因家境较好,父母也重视教育,他很顺利的在当地私塾读书直至高小毕业。这时,父母先后因病去世,他在长姐的帮助下,和其他兄弟分了家,抱着继续读书的想法,先是在呼和浩特省立职业学校读完初中,15岁时只身一人前往北平,并以优异成绩通过考试,入读北平高级中学。在北京的求学过程中,他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新思潮的冲击,并很快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革命道路。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他深有感触的写道:“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的时候,我就读于北平高级中学。当时,高三同学于辛(后改名马子清)、陈一震联络我和尉迟修职(高二同学,后与我一起参军,1938年在抗日前线牺牲)在北平高中共同发起组织了民先队,陈一震任队长。民先队成立后,在上级领 人物成就4 张如三同志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张如三同志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3年8月15日,张如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个人著作5 作者:张如三出版:济南出版社-2001年出版书号:7-80629-586-0定价:¥10.00形态:约191页-22章节本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从一个青年学生走上革命征程,在人民军队这个革命熔炉里锻炼成长的经历。作者还从自身的成长过程,讲述了如何对待艰难困苦,如何对待工作学习以及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等问题。目录我的童年在呼和浩特省立职业学校去北平赶考扛起枪杆打日寇(一)参加游击队(二)归建晋察冀军区(三)边打仗边整训(四)初到二十五团(五)在反“扫荡”的艰苦岁月里(六)到冀中十分区(七)大反攻,收复失地,把日寇赶出中国去和国民党争夺东北在解放战争中赴院校工作在济南军区“文革”期间在兰州军区参加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工作(一)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二)在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期间后记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