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清
梁山张清的结局是什么?张青过得好吗?

梁山张清的结局是什么?张青过得好吗?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中有很多英雄人物的故事被广为传颂。而梁山好汉之一的张清也是备受人们喜爱的角色之一。那么,让我们来一探究竟,了解一下这位历史人物的结局吧。  据小说记载,张清在梁山泊上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将领,他勇猛善战,深得宋江等人的信任和重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变得骄傲自大,不再服从宋江等人的指挥,甚至与他们产生了矛盾。最终,他在一次战斗中被敌人所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张清的结局虽然悲惨,但也反映了他的性格特点。他虽然勇猛无比,但却缺乏谦虚和忍耐的品质。这也是为什么他在后来与宋江等人产生矛盾的原因之一。此外,他的死也让人们反思了梁山泊上的权力斗争和内部矛盾问题。  然而,张清的结局也让人们感到惋惜和遗憾。他是一个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如果能够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也许会有不同的结局。这也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谦虚、宽容、忍耐的品质,不要因为一时的骄傲和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综上所述,张清是《水浒传》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结局虽然悲惨,但也反映了他的性格特点和梁山泊上的内部矛盾问题。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7-06
张清性格(梁山天罡星里人品最差、污点最多的好汉)

张清性格(梁山天罡星里人品最差、污点最多的好汉)

梁山天罡星里,这四位无疑是人品最差、污点最多的好汉,他们是谁呢? 第一位:花荣。 花荣长得英俊,武艺高强,却是梁山、人品最差、污点最多之人。首先,不忠。 他为了杀人逃犯宋江,不惜背叛待他不薄的朝廷。其次,不义。他的同事刘高并没什么过错,却被他害死。他的上级黄信和秦明被他设计,被迫落草为寇。其三,滥杀无辜。为了逼反秦明,他带着人杀害了数百青州城外的无辜村民,还焚烧村庄。 其四,坑害亲人。他为了替宋江收买人心,把自己的亲妹子送给秦明当赔偿品。秦明相貌粗俗、性格火爆,又是二婚,年龄上更是可以当花的父亲。最惨的是,没过多久,秦明被方腊侄儿方杰杀死。妙龄少女很快就成了一个年轻的寡妇。其五,无故自残。宋江死后,花荣莫名其妙上吊自尽,完全不顾妻儿老小。花荣有五大污点,梁山第一。 第二位:宋江。 宋江是梁山老大,江湖名声最大,实际上也是一个污点极多之徒。首先,不忠。他明知晁盖是抢劫犯,却私下去通风报信。明显是朝廷的叛徒,哪里有半分忠心?其次,不义。晁盖对他有救命之恩,他却大搞阴谋,暗中夺权,架空晁盖,最终逼死了这位救命恩人。朱仝曾放他一马,他却设计陷害,把朱仝逼上梁山落草为寇。 其三,无情。阎婆惜好歹和他有夫妻之实,他却为了彻底清除隐患,杀了这位同床共枕的女人。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抢回通匪书信烧毁,没有必要杀了阎婆惜。其四,滥杀无辜。宋江醉酒写下反诗,被黄文炳告发。宋江怀恨在心,带着人屠杀了黄文炳全家四十多口。黄文炳忠于职守,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无大错,他的家人更是无辜之人,结果全丧命于宋江之手。 第三位:林冲。 林冲号称豹子头,实际却是病猫头,他的污点同样不少。首先,无情。林娘子是他的结发妻子,林冲却眼看她被人调戏和侮辱。宁肯戴绿帽,也不替她出气出头。他还故意写下休书,刻意把林娘子推向高衙内这个火坑,最终逼死了林娘子。其次,不义。鲁智深是他的结拜兄弟,还救过他的性命。林冲却转头就出卖了鲁智深,差点害死了这位结拜兄弟。 其三,不忠。王伦虽然刁难过林冲,但是最终还是收留了这个已经走投无路之人。林冲却恩将仇报,杀了这位对自己有恩的主子。其四,见风使舵。晁盖上山,林冲杀了王伦作为投名状。晁盖一死,林冲第一个跳出来推举宋江,表示归附之心。林冲人品卑劣,污点多多,难怪会中风瘫痪,不得善终。 (此处已添加小说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第四位:董平。 董平自称风流双枪将,实际是个下流无耻之徒,他的污点极多,人品极差。首先,不忠。他是东平府都监,朝廷没有亏待他。可是他因为愚蠢被擒,就背叛朝廷,投降山贼,还带着草寇打破了自己镇守的城池。其次,无义。程太守阻止董平的恶行,因为董平要杀了梁山使者郁保四。由此可见,太守并非十恶不赦之人。董平却记恨人家没有把女儿许配给他,把太守夫妇杀死以泄愤。 其三,流氓行径。董平杀害了太守夫妇之后,还强霸了他们的女儿。这种杀人父母,霸其女儿的无耻流氓行径,连强盗周通和恶霸镇关西都不如。其四,坑害结拜兄弟。张清也是梁山好汉,自然是董平的结拜兄弟。征讨方腊的时候,董平拉着张清私自出战。结果,无耻下流的董平被人砍为两段,得到报应。张清受他连累,也被刺死,丢下了琼英、张节这对孤儿寡母。

资讯百科 2022-12-08
告密者张清的下场,正史的宋江最终是不是被剿灭了?

告密者张清的下场,正史的宋江最终是不是被剿灭了?

很多人都看过《水浒传》,大家都对梁山好汉的故事激动的不行不行的,尤其是作为头领的及时雨宋江告密者张清的下场。 既然提到了正史中的宋江,我们就来看一下正史中的宋江吧 正史呢,让我来泼盆冷水吧,宋江确有其人,是淮南的强盗,有36人之众,最多人时估计也就几千人,常在海州一带抢劫,横行十个州郡。 其实108梁山好汉,攻城略地,平定方腊,都是后人杜撰,反映了百姓渴望英雄,反对暴政的心声罢了。宋江只是个小强盗,也未和方腊交过手。并不像《水浒传》中说的那么浩浩荡荡。 史书中记载的宋江 《宋史》有关宋江的记载,少之又少。或许,站在修史者的立场,对“造反者”是不屑一提的。可是,也不尽然。与宋江同期造反的,还有一个叫方腊的人。宋史中就有《方腊传》,在众多纪传之中,也有大量提及方腊的字句段,其内容显然比宋江多得多了。读起来,还算是史料丰富的。这些史料,据信,都是从正史或者野史里来的。 宋史中,有关宋江的记载,大致有这么几段,散见于浩大的书卷之中。这些内容,现在也常被人拿来用。 其一,徽宗本纪载:“二月庚午,癸巳,赦天下。是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其二,《张叔夜传》载:“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其三,《侯蒙传》也有提及:“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通过上述记载,大致可以了解宋江的基本信息 一,宋江确有其人,也确在山东等地起事。 二,宋江有才,确有过人之处,以致“官军数万无敢抗者”。 三,宋江仅是流寇而已,“转略十郡”,曾转战各地。有关他在梁山水泊“落草生根”的事,史书似乎也根本没有提到过。后人估计是依据史书中的一句话“梁山泊多盗”,将宋江演义到那儿了。 四,宋江起事的规模有限,手下之众,谈不上浩浩荡荡,估计也就是几百到上千人,亲信随从仅有三十六人,而不是一百单八将。翦伯赞先生编着的《中国史纲要》,似乎也是持这一观点的。 五,宋江并非百战百胜,“三败高俅两赢童贯”,这是完全不靠谱的。宋江后来战败而降,也不是主动受招安。招降宋江的人,叫张叔夜,其出名,似乎亦不是招降宋江一事,而是后来的一段,说其被金人所虏,途中不屈自尽,从而名垂青史。 其他说法 史界也有另一说法,说宋江之降,是一个叫折可存的人干的,他也是名人之后,其家族几代人一直为大宋王朝镇守西北边陲。1938年,《折可存墓志铭》被发现,其中便记载说,他在随童贯征方腊回师途中曾顺手拿下了宋江。 综合来看,历史上宋江大概率就是被剿灭,战败而降的,并不是像小说中那样,朝廷拿他没办法,招安宋江而降。 雷横的排名为何不如刘唐? 小说《水浒传》雷横的排名低于刘唐,无论从武功、资历还是人脉关系角度看,都是理所当然的。 一,雷横的武功低于刘唐。《水浒传》里,除去宋江打压威胁自己地位者这个因素外,主要是凭武功高低排座次的。 雷横与刘唐都是步军头领,在步军头领里,武功高强的鲁智深、武松排位高居一百八将的第十二位、第十三位。 雷横与刘唐曾经有过一战,那是刘唐到东溪村找晁盖,商量劫取生辰纲之事,醉卧灵官庙被郓城县都头雷横捉拿,晁盖以舅父的身份请雷横放了刘唐,并送了雷横十两银子。 刘唐不忿,在雷横离开东溪村后,追赶上去,二人以朴刀对朴刀,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败。 这一战,雷横是酒足饭饱之后,刘唐是被雷横捆翻倒吊了大半夜。这可见刘唐武功高于雷横。 另外,当时的教书先生吴学究,后来的梁山泊核心人物之一的军师吴用在场观战,吴用对赶来的晁盖说: 保正的外令甥端的武艺非凡。在下在篱笆里看得清楚。郓城县使朴刀大有名头的雷都头,也敌不过他,只能架隔遮拦。假若再斗几个回合,雷横必然有失性命。 更说明雷横的武功不如刘唐。这是雷横的排名不如刘唐的一个原因。 二,雷横在梁山泊的资历比刘唐浅。梁山泊并非按资历排座次,但是在其他条件相仿佛的情况下,资历还是能起一定作用的。 刘唐在晁盖时期,坐梁山泊第五把交椅,位次排在林冲之后。 到了宋江主政,梁山泊五脏俱全。所谓三十六天罡里,都头领和军师都有一正一副,马军有五虎将,八骠骑,有专管财政钱粮的头领,有步军和水军头领。 作为梁山泊老人的刘唐是步军头领,在步军十大头领里位次低于鲁智深、武松,不算委屈。排在雷横、李逵等人的前面,是理所当然。 雷横虽然是与朱仝一起私放宋江的人,但宋江在雷横与刘唐位次的安排上还是公允的。宋江没有幼稚到把凡是反对招安的人都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去。 三,雷横对社会的认识,远不如刘唐。雷横是枷打白秀英,殴伤人命后上梁山的,虽说他除去了一个狐假虎威,借官府势力欺凌百姓的恶人,但充其量是打死了一个卖唱妓女而已。 被人称道的是他的大孝,因为他打死白秀英是因为白秀英打他的母亲。 歌颂百善孝为先的时代,雷横无非《水浒传》中孝子的典型而已。 而刘唐是七星聚义劫取生辰纲的发起人,“不义之财,取之无碍”,是刘唐提出来的。 《水浒传》里,劫取梁中书送给蔡太师的生辰纲,是普通百姓反对朝廷剥削和压榨的重要举措,是梁山泊起义最重要的理论依据,使“七星聚义”杀官造反成了正义的行为。 “不义之财,取之无碍”八个字看似平常,但反映了刘唐非凡的见识!这是雷横无法比拟的。 所以,刘唐的提议不仅立即得到晁盖、吴用和阮氏三雄的积极响应,也与梁山泊另一位颇有见识的人物公孙胜的想法不谋而合。 可见,雷横排名不如刘唐理应如此。

资讯百科 2022-07-08
张清简介

张清简介

张清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没羽箭”,彰德府人氏,原为东昌府守将。他擅用飞石,曾连打梁山十五员战将。归顺梁山后,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排第十六位,上应天捷星,担任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征四寇时屡立战功。征方腊时战死于独松关,追封忠武郎。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经历3出处考究4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清别名:没羽箭饰演:张晓晨 宋珉宇性别:男登场作品:《水浒传》及其衍生作品首次登场:第七十回职务:东昌府兵马都监所用兵器:出白梨花枪、飞石梁山排名:16星号:天捷星梁山职司: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妻子:仇琼英儿子:张节 人物经历2 张清是彰德府人氏,善用飞石打将,百发百中,人称没羽箭。他原是虎骑出身,后镇守东昌府,麾下副将有花项虎龚旺、中箭虎丁得孙。宋江与卢俊义分兵攻打东平府、东昌府,约定先攻下城池者为梁山泊主。卢俊义率军前往东昌府,结果首阵便被张清以飞石打伤井木犴郝思文。次日再战,丁得孙又用飞叉击伤八臂哪吒项充。卢俊义连输两阵,只得向已经攻破东平府的宋江求救。宋江闻讯转战东昌府。张清施展飞石绝技,连打金枪手徐宁、锦毛虎燕顺、百胜将韩滔、天目将彭玘、丑郡马宣赞、双鞭呼延灼、赤发鬼刘唐、青面兽杨志、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横、大刀关胜、双枪将董平、急先锋索超等梁山十五员战将,并将刘唐捉回城中。但龚旺、丁得孙却被梁山军生擒。宋江为此割袍立誓,定要活捉张清。梁山军师吴用为引诱张清出城,命人水陆两路运粮。张清果然中计,带兵出城劫粮,以飞石击伤鲁智深,劫取陆路粮草。他又去劫取水路粮草,却被林冲率铁骑逼落水中,最终被阮氏三雄生擒。梁山 出处考究3 宋元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中,宋江三十六部下中有“没羽箭张青”,便是张清的原型。而同时期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张清亦在其中,赞言为“箭以羽行,破敌无颇。七札难穿,如游斜何”。这两部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也应是张清这一形象可考的较早出处。没羽箭的“没”应读为mò,出自李广射石的典故。根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在一次打猎时误将草丛中的一块大石当成老虎,于是一箭射去,结果“中石没镞”。裴骃在《史记集解》中引用晋代徐广的话,认为“没镞”一作“没羽”。没羽箭意思是说箭射得又准又狠,竟连箭羽都没入石中。可能是后人不明其义,以“没(mò)”为“没(méi)”,认为没羽箭即无羽之箭,应属石弹一类,从而据此为张清编造了“飞石打人,百发百中”的本领。 人物评价4 《水调歌》头巾掩映茜红缨,狼腰猿臂体彪形。锦衣绣袄,袍中微露透深青。雕鞍侧坐,青骢玉勒马轻迎。葵花宝镫,振响熟铜铃。倒拖雉尾,飞走四蹄轻。金环摇动,飘飘玉蟒撒朱缨。锦袋石子,轻轻飞动似流星。不用强弓硬弩,何须打弹飞铃。但着处,命归空。东昌马骑将,没羽箭张清。《七古》祖代英雄播英武,义胆忠肝咸若古。披坚自可为干城,佐郡应须是公辅。东昌骁将名张清,豪气凌霄真可数。阵云冉冉飘征旗,劲气英英若痴虎。龙鳞铁甲披凤毛,宫锦花袍明绣补。坐骑一匹大宛驹,袖中暗器真难睹。非鞭非简亦非枪,阵上陨石如星舞。飞来猛将不能逃,中处应令倒旗鼓。感人义气成大恩,此日归心甘受虏。天降罡星大泊中,烨烨英声传水浒。李卓吾:张清石子固好,叙处却没伸缩变化,大不好看,特是张清人品差胜董平耳。余象斗:①张清凭一石子而敌众,使诸将胆裂而心丧矣。②吴用有囗囗张清而比王彦章,见张清艺高胜人。③张清这段姻缘,虽曰赤绳系足,破田贼之机在此矣。

人物百科 2021-11-06
张清和简介

张清和简介

陕西肤施(今延安市宝塔区)人。家贫上不起学,11岁起就给人放羊、拦牛。受隐蔽在他家的一位中共地下工作者的教育和影响,14岁就当了小交通员,为中共组织送信、放哨。1934年,张先加入了中共领导的少年先锋队?痪糜植渭?了陕甘游击队第四支队,正式当了一名战士。1935年4月调入红二十六军,后又分配到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五师二二三团当通讯员,参加过崂山、榆林桥、张村驿和直罗镇等战役战斗,并于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个人简介3抗战时期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清和国籍:中国出生地:陕西肤施出生日期:1916逝世日期:1947性别:男 个人简介2 张清和(1916~1947)陕西肤施(今延安市宝塔区)人。因家贫上不起学,11岁起就给人放羊、拦牛。受隐蔽在他家的一位中共地下工作者的教育和影响,14岁就当了小交通员,为中共组织送信、放哨。1934年,张先加入了中共领导的少年先锋队?痪糜植渭?了陕甘游击队第四支队,正式当了一名战士。1935年4月调入红二十六军,后又分配到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五师二二三团当通讯员,参加过崂山、榆林桥、张村驿和直罗镇等战役战斗,并于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战时期3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被编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七团,随军开赴华北。因作战勇敢,先后被提升为排长、副连长。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决定重建新四军,张所在部队被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第二十二团,张任二营六连连长。在拔除嵌入苏北抗日根据地的伪军据点郑谭口的战斗中,他带领六连最先攻上据点东北角炮楼,消灭了躲进城墙夹壁墙内的守敌,为后续部队进攻扫清了障碍。战斗中,他眼角、肩部负伤,仍坚持指挥,直到守敌被全歼。战后被升任三营副营长,1943年9月又升任三营营长。日本投降后,张随部队开赴东北,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第四师第十团副团长,参加开辟西满根据地的斗争。1947年3月7日,国民党军第八十八师一部北渡松花江向吉林扶余县的五家站进犯。十团三营奉命在五家站阻敌。国民党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三营阵地轮番猛扑,战斗异常激烈。中午时分,三营接连打退国民党军的冲锋,五家站阵地上依然红旗飘扬,但自己损失也不少

人物百科 2021-11-06
张清常简介

张清常简介

张清常(1915~1998) 语言学家。贵州省安顺县人。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中文系。曾任教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内蒙古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学院(即今北京语言大学)等校,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天津语言文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顾问等。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经历3研究方向4主要贡献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清常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贵州省安顺县出生日期:1915年逝世日期:1998年职业:语言学家毕业院校:清华大学代表作品:《中国上古音乐史论丛》 人物经历2 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中文系。曾任教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内蒙古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学院(即今北京语言大学)等校,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天津语言文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顾问等。 研究方向3 他在语言文字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音韵学研究、社会语言学研究等方面。早期致力于音韵、音乐、文学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后期致力于语音史、词汇史及社会语言学的研究。 主要贡献4 著有《中国上古音乐史论丛》(重庆独立出版社,1944年,其中有专章论述中国音韵学的兴起以及所用术语与音乐的关系)、《胡同及其他——社会语言学的探索》(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北京街巷名称史话——社会语言学的再探索》(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语文学论集》《战国策笺注》等专著。另有《中国声韵学里的宫商角徴羽》(《吴稚晖先生八十寿诞纪念论文集》,1942年)、《中国声韵学所借用的音乐术语》(《人文科学学报》1945年第1卷第3期)、《古今音变与旧文学的欣赏》(《新生报·语言与文学》1948年第79期)、《中国上古-b声尾的遗迹》(《清华学报》1948年第15卷第1期单行本)、《李登声类和“五音之家”的关系》(《南开大学学报》1956年第1期)、《北京音里边的一字异读问题》(《南开大学学报》1956年第2期)、《内蒙古自治区汉语方音与普通话语音对应规律》(《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物百科 2021-11-06
张清安简介

张清安简介

张清安,汉人,四川省巴中县(今巴中市巴州区)人1982年在大巴山称正皇帝,刻“玉玺”, 以皇清为年号,设“后宫”,以廖桂堂为副皇帝,“分封”“丞相,文武百官”,聚集五十多个有影响力的人,定都巴中县,把巴中川剧团大楼当皇宫,误以为离世已有七年的蒋介石还在世,写好了准备寄到台湾的册封蒋介石为“威国王”的“谕旨”(实际上1975年蒋介石就已经去世),还决定要“御驾亲征”,结果还没出师,就被县公安局给一网打尽。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事件经过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清安外文名:zhang qing an别名:正黄大帝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巴中县出生日期:不明逝世日期:不明职业:农民,“皇帝”主要成就:1982年在大巴山“称帝” 事件经过2 张清安是巴中县农民,早年读过私塾,会写工整的毛笔字,还会算命,又懂些医术,也因此在枣林乡卫生院坐诊行医。因为他略有文化,曾委任他为巴中县平梁区卫协会副主任、枣林乡卫协会主任,后因他为人卜命算卦,被批为“复辟封建迷信”,这些职务随被撤销。文革时又旧事重提,被红卫兵戴上“坏分子”的帽子游斗,乡政府也开除了他在乡卫生院的公职。1981年2月寒冬,阴灵山上人迹罕见,张清安来山上的佛庙里拜佛,遇到了同样来拜佛的廖桂堂,张清安打量他一番以后就与他攀谈起来,得知廖桂堂是巴中县人,原是工厂工人,因为得罪了有关系的人而被报复开除,如今闲置在家。张清安隐约觉得廖桂堂与自己相似,于是就向他推销起了末日说,称有本名为《五公经》的神书,预言了1982年7月左右会发天灾,到时候全世界死一半以上人口,廖桂堂被唬住了,询问张清安如何避免,张清安解释说只有五公佛能庇人免祸,而五公佛只保佑好人、孝子,不保恶人。两人逐渐越聊越投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