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一个文化繁荣、艺术兴盛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有一位名叫徐渭的文人画家,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画作。其中,《竹石图》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画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竹石图》是一幅以竹子和石头为主题的山水画。画面中,竹子挺拔而优雅,石头厚重而沉稳,两者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徐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竹子的纹理和石头的质感,使画面具有了极高的观赏价值。同时,他还巧妙地运用了墨色的深浅变化,使画面产生了丰富的层次感,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 在《竹石图》中,徐渭不仅展示了他的绘画技艺,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理解。竹子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石头则象征着坚定不移的信念。通过这幅画,徐渭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只有坚韧不屈,才能在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竹石图》还体现了徐渭的艺术创新精神。他不拘泥于传统的山水画法,而是大胆地尝试新的构图和表现手法,使画面既有传统山水画的韵味,又有现代艺术的气息。这种创新精神,使他的作品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为中国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总的来说,《竹石图》是徐渭艺术创作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精湛的技艺、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明代文人画家的高超艺术水平。这幅画不仅是我们欣赏美、感受艺术的重要途径,更是我们理解历史、研究文化的重要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谢谢邀请公安三袁中成就最高! 关于明朝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人,千人有一千个看法,毕竟在大明王朝276年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太多的优秀人物,有开国太祖朱元璋,永乐大帝朱棣,有中兴之臣张居正,抗倭名将戚继光,有于谦,有左良玉,有郑成功等等名人,但我个人来说,是王阳明。 很多年以前我曾经拜读过王阳明的《传习录》,虽然没怎么仔细看,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浏览个大概,后来又买了一本王阳明生平的故事,才发现,王阳明这个人堪称古代第一完人,抱歉没有古今,古今第一完人在我心中只有周总理。 他是思想家,也是政治家,更是军事家,还是文学家,读王阳明你就会发现他无所不能,他一介书生提刀上阵擒宁王。他任劳任怨,纵使朝廷对他再不信任,再多贬谪,他也毫无哀怨之心,依旧能够心平气和的开创自己的思想学潮,能够教书育人培育心学的接班人。 他主张身体例行,知行合一,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是他的超级粉丝,日本许多企业家都将其奉若一生的导师,毛主席与蒋介石对其评价也是极其之高。 王阳明的成就,经历想必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不多加阐述,想要理解学习王阳明,单纯的通过几篇文章几个文字是不够的,要去读他的书,他的字,他的一生才行! 如何看待明代艺术家徐渭? 单从书法角度看徐渭,他属于精神病人,书法中带有狂躁之气。所以他的书法只能作为欣赏,不能作为正常人学习之用。 徐渭的书法狂放不羁、焦躁颓唐徐渭的书法和他的个性一样狂放不羁。他主张学书要独出于己,目的在于“寄兴”,即表现自己的真面目。 袁宏道评价他的行书草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徐渭的狂草气势磅傅,笔墨恣肆纵逸。 其实徐渭的书法不符合古代传统审美标准的,他的书法在当时应该也被视为“丑书”。但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自负,自云:“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 徐渭一生坎坷,精神分裂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山阴布衣等。 徐渭天资聪颖,20岁中秀才,不过此后屡试不第,终身不得志于功名。但他文华横溢,诗书画全能,又多结交文人名上,因此声名渐起。 后来被新间总督胡宗宪召入府中做幕僚,对当时军事、政治和经济事务多有寒划,并参与过东南沿海的抗传斗争。后来胡宗宪获罪下狱,徐渭深受刺激,精神一度失常,因杀死妻子而入狱,七年后经朋友营救出狱。晚年以书画为生,穷困而终。 齐白石对徐渭崇尚有加徐渭的代表作品: 一是《三江夜归诗》,行草纸本,是徐渭风格成熟时期的代表作。此幅行笔娴熟迅急,纵横狂放,点画狼藉,满纸烟云,变幻莫测; 二是《夜雨剪春韭诗》,行书纸本。此幅笔势奔放,气势豪迈,用笔沉着浑圆,中锋提顿,颇有黄庭坚一波三折之意;而飞动跳跃之笔致,又有米节的情趣。通篇一气贯注,于萧散爽逸之中逞其刚健奇崛之势。 徐渭生前不得意,生活穷困潦倒,直到死后20年,其诗文书画却越来越为人所推重,朱耷、郑板桥等名家无不对其崇拜有加,近代之木大师齐白石在提到徐渭时曾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我一直不喜徐渭书风,总感觉他的字看多了令人心燥不安。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中期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徐渭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他自称“南腔北调人”,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年七十三[3-4]。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影响4历史评价5主要作品6轶事典故7后世纪念8影视形象9史料索引 基本资料1 本名:徐渭别名:徐文长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绍兴府山阴县出生日期:1521年3月12日逝世日期:1593年主要作品:画作《墨葡萄图》;杂剧《四声猿》;戏曲理论《南词叙录》等主要成就:青藤画派鼻祖,创“大写意花鸟”画风;助胡宗宪擒徐海、诱汪直字号:字文清,后改字文长 人物生平2 徐渭于明武宗正德十六年二月初四日(1521年3月12日)出生于绍兴府山阴县观桥大乘庵东(今属浙江绍兴)一个趋向衰落的大家族。其父徐鏓曾任四川夔州府(治今重庆市)同知。徐鏓的原配童氏,生下徐淮、徐潞两个儿子;继娶苗氏,不曾生育。徐鏓晚年纳妾才生下徐渭,徐渭自幼由嫡母苗夫人抚养。在徐渭出生百日后,徐鏓便去世。十岁时,徐渭的生母又被苗氏逐出家门,骨肉分离,对他而言刺激颇深。徐渭十四岁时,苗夫人去世,徐渭随长兄徐淮生活。二人年龄相差三十多岁,又缺乏手足之情,相处得不甚愉快。徐渭青少年时得不到亲生父母的疼爱,在家庭生活中地位低下,有寄人篱下之感。然而他聪颖异常,文思敏捷,六岁读书,九岁便能作文,十多岁时仿扬雄的《解嘲》作《释毁》,享誉远近。当地的绅士们称他为神童,将其与东汉的杨修、唐朝的刘晏相提并论。在世态炎凉之中,徐渭形成了既孤傲自赏,又郁郁寡欢的性格。徐渭成年后“貌修伟肥白,音朗然如鹤唳”,时常中 主要影响3 徐渭的文艺创作所涉及的领域很广,但它们共同的特征是:艺术上绝不依傍他人,喜好独创一格,具有强烈的个性,风格豪迈而放逸,而且常常表现出对民间文学的爱好。明代的诗坛,由于前七子与后七子的提倡,出现了一股拟古的风潮。这种拟古的风气,在一定意义上有碍于诗歌艺术的发展。徐渭对此深致不满,并作了尖锐的批评。他说:“鸟学人言,本性还是鸟;写诗如果一意模拟前人,学得再像,也不过是鸟学人言而已,毫无真实的价值。”徐渭自己的诗歌创作,注重表达个人对社会生活的实际情感,风格略近李贺,问学盛唐,并杂取南朝,出入宋元,而终不失其为自我。这个倾向为稍后主张抒发性灵的公安派所继承,对改变晚明诗风具有重要意义。公安派的代表人物袁宏道对徐渭的诗有一段精彩的评述:“文长既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其所见山奔海立。如寡妇之夜泣,羁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坟。”徐渭的散文,以《自为墓志铭》一篇最 历史评价4 徐渭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汤显祖:此牛有千人之力。陶望龄: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予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袁宏道:①(徐渭书法)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余不能书,而谬谓(徐)文长书决当在王雅宜(王宠)、文征仲(文征明)之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②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③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徐文长传》)梅国桢:文长病奇于文,人奇于时,诗奇于字,字奇于画,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查继佐:①渭貌修伟,音朗然如鹤唳,常中夜呼啸,忽群鹤应之。②水田月诚所谓鬼才也。不得志于时,事事求死,以为造化无生渭处,而渭卒生。渭画一物生动 主要作品5 徐渭传世著作有《徐文长集》《徐文长三集》《路史分释》《徐文长逸稿》《南词叙录》及杂剧《四声猿》等,杂剧《歌代啸》、小说《云合奇纵》(即《英烈传》)等,据传也是徐渭所作。今人辑有《徐渭集》。徐渭传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均藏故宫博物院)、《牡丹蕉石图》轴,以及《墨花》九段卷(现藏故宫博物院)、《青藤书屋图》《骑驴图》等。徐渭生平喜爱藏书,购书有近万卷,书楼有“青藤书屋”,一称“榴花书屋”,画家陈洪绶题匾额,至今犹存。他的藏书、藏画印章有“文长氏”“石鸥馆”“辛卯七十一”华暗子云居”“龙哑大家公”“天池山人”“青藤老人”“秦田水月”等。 轶事典故6 胡宗宪对他更为倚重,对他放任的性格,也格外优容。陶望龄《徐文长传》记载说:徐渭常常与朋友在市井饮酒,总督府有急事找他不到,便深夜开着大门等待。有人报告胡宗宪,说徐秀才正喝得大醉,放声叫嚷,胡宗宪反而加以称赞。当时胡宗宪权重威严,文武将吏参见时都不敢抬头,而徐渭戴着破旧的黑头巾,穿一身白布衣,直闯入门,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徐渭平素生活狂放,不惧权势,前来求画者,须值徐渭经济匮乏时,这时若有上门求画者投以金帛,顷刻即能得之;若赶在他囊中未缺钱时,就是给的再多,也难得一画。正如他自撰的《题墨葡萄诗》所言: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徐渭曾在一座酒楼上喝酒,有几名军士也在楼下喝酒,酒后不肯付钱。徐渭暗中写短函迅速告诉胡宗宪,胡宗宪立即下令将几人绑进衙门,一齐斩首,全军都极其震骇。据冯梦龙所著《情史类略》记载:徐渭担任胡宗宪的幕僚时,曾出游至杭州某寺,不被此寺的僧 后世纪念7 主词条:徐渭墓徐渭墓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兰亭镇里木栅村姜婆山东北麓的徐氏家族墓地。墓园内还有一处徐渭纪念室,里面陈列了一些画像、文字资料和徐渭的作品。门口挂着一副对联:“一腔肝胆忧天下,满腹经纬传古今”,算是对徐渭一生的概括。徐渭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入选绍兴市柯桥区第一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影视形象8 2001年电视剧《徐文长外传》:谢君豪饰演徐渭。2015年电视剧《抗倭英雄戚继光》:邵峰饰演徐渭。 史料索引9 《袁中郎全集·卷四·徐文长传》《明史·卷二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七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