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总体
什么是方差,误差和方差的区别是什么?

什么是方差,误差和方差的区别是什么?

  标准差(Standard Error)是方差(Variance)的平方根什么是方差,对一组测量中的特大或特小误差反映非常敏感,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测量结果波动大小。这正是标准差在工程测量中广泛被采用的原因。   中误差是衡量观测精度的一种数字标准,亦称“标准差”或“均方根差”。在相同观测条件下的一组真误差平方中数的平方根。因真误差不易求得,所以通常用最小二乘法求得的观测值改正数来代替真误差。它是观测值与真值偏差的平方和观测次数n比值的平方根。 什么是总体方差,和方差一样吗? 设在一组数据x1,x2,……,xn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拔的差的平方和的1/n,用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 总体是与个体或样本相对而言的,方差是对一组数据而言的。个体不存在方差的问题(没有波动),总体和样本都存在方差。抽样的目的是用样本的性质去估计总体的情况。 解决您提出的问题,必须弄清概念。 s=[(Xi^2-X^2)^0.5]/n 方差=[(Xi^2-X^2)^0.5]/(n-1) 方差指的是样本的方差,由于总体太大,不可能一一考察,所以总体的方差是不知道的,通常用样本的方差作为总体方差的估计!

资讯百科 2022-05-17
忏悔者爱德华,英国王室历史的总体介绍?

忏悔者爱德华,英国王室历史的总体介绍?

王室历史编辑西萨克森王朝(829-1016年)英格兰曾经历过罗马帝国的统治,在罗马人撤走后,进入了小王国、小部落联盟混战的时期,到6世纪,入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形成了七个王国(部落联盟)忏悔者爱德华。威塞克斯王国逐渐强大起来,829年国王埃格伯特压服了其它王国,成为英格兰的共主。但与此同时,英国也进入了“恐怖的维京人时代”,遭到北欧海盗一波又一波的入侵。埃格伯特的孙子阿尔弗烈德因为成功地抗击丹麦人入侵,以及营建伦敦、组织编撰《阿尔弗烈德法典》、《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等功绩而被后人尊为“大帝”(the great)。威塞克斯王朝传了15代国王,到埃德蒙二世时,终于无力抵挡丹麦人,被迫与丹麦王克努特分治英格兰。1016年埃德蒙二世死,克努特兼并了整个英格兰,开始了丹麦王朝的统治。但在1042年,威塞克斯王室后裔“忏悔者”爱德华以母系血统继承了丹麦人的王位。诺曼底王朝(1066年-1154年)1066年,忏悔者爱德华临终前授意贤人会议选举哈德罗二世为王。但来自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公爵威廉渡海征服了英格兰,他就是“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了诺曼底王朝。威廉一世将大批诺曼贵族分封到英格兰,通过全国普查编制《土地赋税调查书》,加强了英格兰的王权。威廉一世的儿子亨利一世因为没有法定子嗣可以继承王位,死后被外甥斯蒂芬夺得王位,但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及玛蒂尔达的儿子亨利二世不服,打败了斯蒂芬,迫使斯蒂芬立亨利二世为继承人诺曼底王朝建立者威廉一世与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王朝无直接的血缘关系,忏悔者爱德华死后无嗣,威廉通过自己的姨祖母艾玛(埃塞烈德的妻子和爱德华的母亲),主张英国王位应该由他继承,理由虽然很牵强,但威廉的妻子弗兰德的玛蒂尔达是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王朝阿尔弗烈德大帝的第七代直系后裔,同时是法国国王的外孙女,她和威廉的婚姻提高了威廉要求王位的权利,威廉一世死后,王位由威廉一世与弗兰德的玛蒂尔达所生的儿子,威廉二世继承,这样英国王室的血统通过弗兰德的玛蒂尔达又回到了盎格鲁-撒克逊王朝上, 所有的英格兰和联合王国的国王都是弗兰德的玛蒂尔达的后裔,因为弗兰德的玛蒂尔达英国王室血统还保留盎格鲁-撒克逊王朝的血统征服者威廉登基后称一世,在位21年。王位先后传给他的两个儿子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如此历经三王之后,“绝嗣断统”,也就是说这个家庭继绝了男性继承人。然而出自女系的继承人还有两系。先是威廉一世的外孙斯蒂芬登上王位。另一系不答应,结果爆发了一场夺位战。双方打得精疲力竭,议定斯蒂芬死后,由另一系继位。金雀花王朝(1154—1399年)斯蒂芬命归西天后,亨利一世的外孙继位,称亨利二世。他本是法国的安茹伯爵,纹章以金雀花为图案,王朝也因而得名。英法相争的百年战争就是在这个朝代爆发的。此王朝传八世而终,其中包括约翰王。1154年,亨利二世开始了金雀花王朝的统治。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名君辈出的黄金时期。亨利二世有很高的法学造诣,对英国的法律体系作了很多有效的改革。其子理查一世继位后,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一度打败了萨拉丁而名声大噪,获得了“狮心王”的称号。理查一世之弟“无地王”约翰继立,被法王腓力二世打败丧失了在法国的大片领地,但1215年在大贵族胁迫下签署的“自由大宪章”是世界宪政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无地王”之子亨利三世在位期间,同样被大贵族所胁迫通过了《牛津条例》和《威斯敏斯特条例》,开设了立法机构议会。亨利三世之子“长腿”爱德华一世在位期间,议会制发育成熟,并完善了英格兰法律体系,还吞并了威尔士、远征苏格兰,为英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到爱德华一世之孙爱德华三世时代,因对法国王位提出要求,揭开了英法百年战争的序幕,并屡败数倍于己的法国骑士军团。爱德华三世的孙子理查二世被兰开斯特公爵亨利四世废黜,金雀花王朝被兰开斯特王朝取代。实际上亨利四世也是爱德华三世的孙子,是受封为兰开斯特公爵的王子冈特之子。兰开斯特王朝(1399—1464年)该王朝属于安茹家族的后代,金雀花王朝最后一位国王理查二世被他的堂弟策动宫廷政变废黜秘裁,演出了一幕“煮豆燃豆萁”的惨剧。新上台的亨利四世是兰开斯特公爵之子,王朝因此而得名。这个王朝历亨利四世、五世、六世三代,被约克公爵的后裔推翻。这两个家族本是同根,兰开斯特家族以红玫瑰为纹章,约克家族则以白玫瑰为纹章。两个家族争夺英格兰王位的战争被称为“红白玫瑰战争(红白蔷薇战争)”。约克王朝(1461—1485年)这个朝代只有25年,约克家族同样属于安茹家族,大部分时间都是爱德华四世在位。亨利四世之子亨利五世重开英法百年战争,蹂躏了大半个法国,迫使法王承认他为继承人,可惜暴病死在法国战场上。他的儿子亨利六世不到一周岁就成为英、法两国的国王,但圣女贞德的出现扭转了法国的战局,英国人被赶出了法兰西。亨利六世在英国的统治很快也保不住了,1455年,爱德华三世孙女菲丽帕的后代、约克公爵起兵造反,这场战争史称“红白玫瑰战争”,亨利六世废而复立,立而复废,最终败于约克家族之手。约克家族的爱德华四世继位,建立了约克王朝。但玫瑰战争仍未结束,1485年,兰开斯特公爵冈特曾孙女的儿子亨利七世从国外攻回英国,杀了约克王朝末王理查三世,建立了都铎王朝。都铎王朝(1485-1603年)这个王朝以创始者命名。亨利都铎的父系祖先是威尔士贵族,母亲为安茹家族的玛格丽特·博福特,他的父亲和亨利六世是同母异父的兄弟,他继承王位是因为,他的母亲是金雀花王朝爱德华三世的后代。夺得王位后称亨利七世。他与安茹家族另一分支约克家族的公主结婚,两家族从此合一。这个王朝依靠新兴的工商业主和新贵族巩固了统治。亨利八世因婚姻问题与罗马教皇决裂,结果建立了英国国教。最后一位君主是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亨利七世之子亨利八世因废后问题,同罗马教皇决裂,在英格兰推行宗教改革,英格兰国王从此成为“国教的领袖”,亨利八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使英格兰顺利度过宗教改革的混乱时期,并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但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婚,没有后嗣,都铎王朝结束,她的表侄孙(亨利八世妹妹的曾孙)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称詹姆士一世,英格兰、苏格兰历史上第一次由同一君主统治。斯图亚特王朝(1603年-1714年)该家族父系祖先起源于法国布列塔尼,后成为苏格兰国王,第一代君主詹姆斯一世是亨利八世妹妹的后人,原为苏格兰国王,因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死后无嗣,得以到伦敦继承大统。此王朝1649年被国会军推翻,查理一世被处死。国会军首领克伦威尔自任护国主。1660年,王朝复辟,后来改行君主立宪制。詹姆士一世的儿子查理一世在英国1640—1648年革命中被推翻,并最终送上了断头台,由克伦威尔担任护国公。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于1660年复辟了斯图亚特王朝,但其弟詹姆士二世即位之后,不顾英国大多数人已皈依新教的国情,企图恢复天主教的主导地位,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他的女儿玛丽二世和女婿威廉(即荷兰执政威廉三世,母亲也来自斯图亚特家族)在国内新贵族的邀请下,攻入英国,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但他们在接受议会的《权利法案》的前提下才得以即位,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征收赋税等。这一事件史称“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玛丽二世的妹妹安妮继位之后,宣布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为同一个王国。安妮无嗣而终,斯图亚特王朝终结。汉诺威王朝(1714年-1901年)斯图亚特王朝的安妮女王去世时,根据“王位继承法”应由詹姆斯一世的孙女索菲亚继位。但她已死去,王位就由其子,德国的汉诺威选侯继承,称乔治一世,从此开始了汉诺威王朝,一直延续到维多利亚女王。汉诺威家族的母系祖先为英国王室斯图亚特家族,父系祖先来自意大利,定居德国已经数百年,可以算是德国人。从乔治一世至今,英国的所有王后或女王的老公都来自德国或承继大部分德国血统,只有一个例外。这个王朝的前四位君主都命名为乔治,即一世至四世。所以,有时也把他们在位的时期(1714—1830年)称为乔治时代(Georgian)。1714年,英国议会邀请斯图亚特家族詹姆士一世外孙女的儿子德国汉诺威家族的乔治继承英国王位,开始了汉诺威王朝,这确保了英国王室血统的不间断。汉诺威王朝时期是英国大力向海外拓展殖民地,人口急剧增加,并开始工业革命的黄金时期,到了第六任国王——维多利亚女王手里,英国的海外殖民地达到3300多万平方公里,号称“日不落帝国”,同时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生事物不断产生,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大英帝国达到全盛。但与此同时英国王室的实权却不断萎缩,到了20世纪,几乎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橡皮图章”。 [1] 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1901-1917年)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与欧洲诸多王室有姻亲关系,姓氏来自德国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公国,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人卷入其中。仗打到了1917年时,战争处于胶着状态,胜利的希望似乎很渺茫,佛兰德战壕里的伤亡人数令人震惊,德国成了可怕的敌人。英国人体会到了战争的辛酸苦辣,厌倦战争以及强烈的挫败感是那个时候许多英国人的普遍心态。为了发泄对德国人的畏惧和憎恨,人们歇斯底里地诅咒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砸烂捣毁德国人的商店,拳打脚踢昔日倍受宠爱的德国种小猎狗“腊肠”,人们对任何能够与可恶的德国人联系上的事情都大加鞭挞。这还不够解恨,反德的矛头直指皇室。因为这时候,英国正处在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统治之下,而该王朝的统治者的父系祖先科堡家族来自德国,“萨克森-科堡-哥达”这个名字也来源于德文。所以此时王室只是将这面德文旗帜从温莎城堡的王室教堂里摘下来,已经远远不能平息民众的愤怒。于是有人建议,修改英王的姓氏——科堡,他们认为这个姓氏于德国人有关系,怀疑英国君主同情德国人。温莎王朝(1917-至今)爱德华七世之子乔治五世在位时期,赶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愿再使用敌对国德国的姓氏,将王室改姓为“温莎”(他们的老祖先一千年前的法国诺曼公爵建造了王室行宫“温莎堡”),朝代名称也改称为“温莎王朝”。温莎王朝一直延续至今,当前在位的伊丽莎白二世是其第四任国王,其母伊丽莎白王太后为苏格兰人,拥有法国贵族血统,儿媳戴安娜、卡米拉与孙媳凯特也都有安茹家族或斯图亚特家族的英国王室血统。2017年5月4日10时(北京时间17时),英国王室宣布,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亲王今年秋天将退休,不再参与公共事务。 [2] 总结英国王室尽管经历了许多王朝,但实际上前后王朝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血缘关系,王室成员之间的血亲关系从没有中断过。P.S.兰开斯特王朝与约克王朝同属于金雀花王朝之观点同样正确,他们同属于法国安茹家族

资讯百科 2022-05-05
慢性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和疗效标准

慢性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和疗效标准

一、慢性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      《防治指南》提示,慢性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期。      二、慢性乙肝治疗的疗效标准      1.彻底治愈通过正确的治疗,患者抽血化验检查肝功能系列指标完全正常,乙肝病毒系列指标出现乙肝病毒基因(HBVDNA)、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转阴,肝穿刺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表面抗原(HBsAg)消失,这样的结果保持2年以上。      2.基本治愈通过正确的治疗,患者抽血化验检查肝功能系列指标完全正常,乙肝病毒系列指标出现乙肝病毒基因、e抗原转阴并出现e抗原与e抗体的血清转换(即乙肝“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肝穿刺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消失,这样的结果保持2年以上。      对上述两类不同性质的疗效标准,解放军302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刘士敬博士2007年1月3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有8%以下的患者能够达到彻底治愈,有30%左右的患者可以达到基本治愈。这部分患者乙肝病毒复制指标转阴,肝功能正常,肝组织中乙肝病毒核心抗原也已消失,病理检查肝脏组织炎症轻微或静止,传染性几乎没有,病情进展基本阻断,发生肝硬化或肝癌的概率大大减少;70%以上的患者可以通过积极正确的治疗,减缓病情进展速度,获得临床改善。      由上述可见,乙肝基本治愈(临床治愈)不等于彻底治愈。      三、怎样才能达到治愈标准      首先,要掌握好治疗慢性乙肝的最佳时机,不同患者有不同的最佳治疗时机。      1.乙肝病毒携带者不是最佳的治疗对象,换句话说,乙肝病毒携带阶段不是最佳的治疗时机。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最佳的对策是建立随防病历,定期复查,进行一些心理、饮食、休闲治疗,有时也可以适当进行以调整免疫功能为主的中药辨证治疗。如北京地坛医院专门设立乙肝病毒携带者专家门诊,为这类人群提供上述服务。      2.肝功能异常,血清转氨酶升高是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其中ALT超过正常值5倍者,疗效最佳。因此,慢性乙肝患者应定期检查肝功能,一旦发现ALT升高,乙肝病毒(HBV)复制指标(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呈阳性,表示乙肝已进入显性发病阶段,此时是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如果患者单项转氨酶升高,血清胆红素正常或基本正常,应该不失时机地予以干扰素或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此时也可以组成抗病毒的联合治疗,如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等。      3.肝功能异常,血清胆红素较高,不宜使用抗病毒药物,应以抗炎保肝退黄为主。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超过34μmol/L),表明肝实质损害,此时不宜使用抗病毒药物,以防激发免疫反应,加重肝功能损害。高胆红素血症应先使用保肝降黄药物,并配合使用一些防止肝坏死的药物,待胆红素复常后,再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      4.早期肝硬化及肝炎活动静止时,是抗肝纤维化治疗的最佳时机。早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基本正常,肝脏炎症活动轻微,治疗重点应放在抗纤维化上,使用的主要药物为中药制剂,如复方丹参制剂,复方鳖甲制剂、扶正化瘀胶囊等,应用得当,可以逆转肝纤维化。为使抗纤维化疗效更加显著,可配合一定力度的抗病毒治疗。如果患者乙肝病毒复制指标呈阳性,可以加用γ干扰素或拉米夫定,疗效会更好。      5.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应阻止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尽可能维护好肝功能为最重要。《防治指南》提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也可用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但重点应放在防治各种并发症和肝坏死之上,这类患者多伴有低蛋白血症、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所以预防这类并发症发生至关重要。治疗可采用补充人血白蛋白,使用利尿药物、止血药物、脱氨药物等。      6.重型肝炎必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失时机。治疗要加强支持疗法的力度(补充人血白蛋白、血浆、全血、凝血酶原复合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低血钾、钠或高钾血症),补充含支链氨基酸的多种氨基酸,抑制炎症坏死及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微循环,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脑水肿、大出血、继发感染、腹水等),有条件时,可以考虑进行人工肝支持系统及肝移植。      乙肝治疗首先应掌握最佳时机,什么时候治疗最好,一般患者难以掌握,因此,一定要去正规的专科医院进行诊治,以免延误治疗。      第二,正确合理使用药物。      第三,患者一定要认真执行治疗方案,千万不能擅自停药或终止治疗,也不能频繁更换药物。      四、提高慢性乙肝疗效的基本原则      在治疗慢性乙肝过程中,如何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取得理想的疗效,其基本原则是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关系      目前临床治疗慢性乙肝过程中,中医用西药,西医用中药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是因为单纯中医或单纯西医有许多场合均难以取得理想的疗效。但在临床中存在着两种常见的误区:一是活动期用西药,稳定期用中药;二是西医治疗无效时再去找中医试试。实际上,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在慢性乙肝的治疗方面,中医和西医是互有短长的。如何做到取长补短,发挥优势互补是临床治疗的经验和艺术。如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必须抑制病毒复制,保护肝功能为首要,西药的抗病毒治疗是必须的,但为提高疗效,辨证配合使用中药也是不可缺少的。而且,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有许多治疗慢性乙肝的“西药”(包括抗病毒药、保肝抗炎药),实际上就是中药的提取物。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药物同样应在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指导下应用。      (二)正确处理辨证治疗与辨病治疗的关系      所谓辨证治疗,它是侧重于疾病某一阶段的机体功能状态及其所处整体的认识的治疗,而辨病治疗则侧重于疾病病理变化的认识的治疗,两者应是相辅相成的。如病毒性肝炎,辨证治疗后腹胀、纳呆、腰酸等症状可以减轻或消失,但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功能异常仍可能持续存在。这就涉及了所谓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的问题。而微观辨证在肝病治疗中尤为重要,因为肝脏是人体“表现沉默”的器官。不少病例在病变经历了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所谓“三步曲”后仍缺乏特异症状。所以还应进一步根据实验室的检查指标进行辨病治疗,从中医角度看应及时采用疏肝健脾、活血解毒等方药以促进肝功能恢复,达到真正治愈。      有些学者认为,在有症状可辨时,以辨证为先;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时,则以辨病为宜。最好是在辨病的基础上结合辨证,如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肝损伤到肝硬化均存在肝纤维化的进行性改变;实验室发现某些活血化瘀药具有抗纤维化作用,所以临床上常见肝纤维化必用活血化瘀法。其实,造成肝纤维化的病因不同,其组织学所见也不同,如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炎后肝纤维化、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及先天性肝纤维化,但是导致肝实质细胞及所占空间减少的结局是共同的,因而临床上常有使用活血化瘀无效,而经化痰、补气等法却有效的情况。      (三)正确处理病因治疗与对症治疗的关系      病因治疗的根本是明确、单一的致病因素。而因果关系的简单化是目前临床存在的一个问题。对于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不应该是孤立的,支持治疗、对症治疗也是必要的,这不仅可以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样还有助于控制和防止病情进展。但必须“顺藤摸瓜”,追查病因,以“急以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基本治疗原则。具体可分以下几种情况分别处理。      1.标本兼顾一般说来,干扰素治疗乙肝、丙肝,既有抗病毒作用,又有调节免疫作用。但有其最佳适应证,即高水平ALT和低水平HBVDNA,即便如此,其转阴率也是有限的,且存在耐药、复阳等问题。在难以分清标本缓急情况下,如遇到肝性脑病时,为减少氨的生成与吸收,促进有毒物质的清除,调节氨基酸代谢失衡,支持、对症等治疗措施必须多管齐下,不可偏废。      2.治本为主对于病毒、乙醇、血吸虫、药物等致病因素明确者,则病因治疗是主要的。      3.治标为主不管何种原因,当肝功能严重受损时,以保肝护肝为首要任务,其他治疗则应等肝功能稳定后再考虑。      其实“标本”也是相对而言的。如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对肝功能是本,而对免疫功能又是标。同样感染病毒,有的不走向慢性化,与其免疫调控正常抑制T细胞功能良好有关。而慢性肝病时抑制T细胞的功能均低下,解决其免疫耐受状态或免疫调控紊乱则是治疗的根本所在。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必为“保肝”、抗病毒或追求“转阴”而滥用药物,以免造成药物性肝伤害。      (四)正确处理心理治疗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洪昭光教授讲:“心理平衡是健康的金钥匙”,他指出,一个人的心理平衡,什么病都不容易得,即使得了病,好得也快,任何病都是这样。心理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只要有个良好的心态,就用不着害怕疾病。人本来就有很强的抗病能力,很大的抵抗力,精神一旦崩溃,无病也会急出病来。我在2006年住院期间,有1位病友B超和CT检查提示怀疑有小肝癌,吓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脸上气色很难看,沉默寡言,后来拿了CT报告去上海大医院会诊结论为肝良性血管瘤,回来后又说又笑,不久肝功能也复常了,HBVDNA也转阴了,简直换了一个人似的。      心理状态不稳定是慢性肝病患者的突出特点。因此,心理治疗十分重要。在治疗过程中,为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进行适时、科学而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确切了解自己的病情。能否积极配合治疗,往往是影响疗效的关键。但进行健康教育应本着科学态度和负责任精神,不能为“树立患者信心”无限夸大疗效。依靠药物清除HBV在目前来看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乙肝病毒具有逆转录的特性,能整合进入宿主DNA,而抑制HBV复制、防止病情继续发展则是可实现的目标,这些方面必须向患者讲清楚。

乙肝 2021-07-19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