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独坐敬亭山的翻译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独坐敬亭山的赏析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
2018.3.24 嘉宾 韩雪 杨迪 杨蓉 白敬亭 邓伦 2017.11.11 嘉宾 白敬亭 吴尊 杜江 等 20161210期 嘉宾:蔡国庆赵文龙、欧豪、张亮、白敬亭、张峻豪 20160423期 嘉宾:苏有朋、马思纯、关晓彤、李宏毅、王鹤润、白敬亭、郭姝彤、丁冠森、赵文龙 20160123期 嘉宾:CNBlue、周迅、吴磊、杨洋、林俊杰、白敬亭、李钟硕、陈乔恩、高圆圆等未播片段合辑 20150718 期嘉宾:郑容和、林俊杰、吴磊、杨洋、白敬亭。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注释 (1)敬亭山独坐敬亭山赏析: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2)尽:没有了。 (3)孤云:陶渊明《咏贫士》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4)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5)厌:满足。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创作背景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一共七次游览宣城,这首五绝作于753年(天宝十二载)秋游宣州时,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赏析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薄云离散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它们都似乎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空间,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和渺小。其实,山林的鸟是飞不尽的,云也不会飘游到天外。在诗中,众鸟孤云都离诗人而去,这是诗人情感外射的结果,是诗人有意创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他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或者借景抒情,而是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评价说:“传独坐之神。”
导读说起演员白敬亭,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出道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超高人气,不少观众发现,在许多综艺节目中都能看到小白的身影,而有爆料称白敬亭之所以这么受欢迎,受不了何炅的力捧,那么何炅白敬亭两人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接下来就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白敬亭,1993年10月15日出生于北京市怀柔区,2014年因参演网剧《匆匆那年》而进入演艺圈。之后又出演了《旋风少女》、《谁的青春不迷茫》《夏至未至》等青春偶像剧,他清秀帅气的外形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自出道以来,除了演戏之外,白敬亭就经常活跃在各大综艺节目中,2015年9月,参加自然旅游纪实真人秀《跟着贝尔去冒险》,2016年4月,参加明星推理综艺秀《明星大侦探》,2018年2月,参加了户外真人秀《二十四小时》,在节目中他随性自在,风趣幽默的性格,深受观众的喜爱。 尤其是《明星大侦探》这档综艺,自2016年第一季开始,他已经以常驻嘉宾的身份连续参加了五季,足以说明他还是倍受节目组认可的。在这档综艺节目中,白敬亭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有爆料称,在《明星大侦探》中,何炅一直都在捧白敬亭,所以他才能连续上五季,这是真的吗? 众所周知,《明星大侦探》是由芒果TV制作的一档明星推理真人秀节目,何炅也是一直作为常驻嘉宾参加。何炅是娱乐圈的老前辈,与许多明星关系都非常好,尤其是对新人特别的照顾,还会有意无意的提携他们,而他与白敬亭两人,早在合作《明星大侦探》之前就已经相识。 据悉,作为90后小鲜肉的代表,白敬亭一度人气暴涨,之后便频繁出现在《快乐大本营》中,因为他的个性格比较内向,属于话少的那种类型,所以何炅会对他更加关照一些,在参加《明星大侦探》第一季之后,他们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之后小白更是一直稳坐常驻MC的宝座。 白敬亭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而说到自己当演员的经历,他曾自曝,在大学期间,突然迷上表演,萌生成为职业演员的想法。之后便经常问表演系的同学,哪些剧组在招人,之后他就开始一个剧组一个剧组的跑,知道被《匆匆那年》剧组挑中,正式涉足影视行业。 而说到他的家庭背景,其实是很普通的家庭,白敬亭父亲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每天都早出晚归。而他的妈妈则是普通的家庭主妇,主要负责照顾家庭。出身普通,也不是科班出身,一直低调默默打拼,才有了今天的成绩。期待小白发展得越来越好,也期待他带来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吧。 » 白敬亭家庭背景遭扒 白敬亭是富二代吗
敬亭山在中国安徽省宣城市。敬亭山,原名是昭亭山,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是翠云峰,海拔为324.1米。 敬亭山在哪里个地方 敬亭山虽然不高,但是这里丘陵地带拔地而起,近看林壑幽深,泉水淙淙,远观满目清翠,云漫雾绕。 敬亭山占地面积约为15.3平方千米,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一年四季都适合去游玩。 敬亭山属于黄山支脉,原名为昭亭山,晋朝时为了避皇帝的讳而改名为敬亭山。
柳敬亭,原姓曹,名永昌,字葵宇,号逢春,南直隶扬州府通州余西场(现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余西古镇)人。明末清初著名评话艺术家,扬州评话的开山鼻祖。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介3人物经历4政治主张5传记6人物轶闻7研究 基本资料1 本名:柳敬亭别名:曹永昌字:葵宇号:逢春所处时代:明末清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通州余西场(今属江苏南通)出生日期:1587年逝世日期:1670年职业:评话艺术家 人物简介2 柳敬亭(1587一1670),原名曹永昌,后易名敬亭,号逢春,因“面多麻”,外号“柳麻子”,南直隶扬州府通州余西场人,扬州评话的开山鼻祖。祖、父皆在余西镇上经商。其叔父在泰州-余西间往来经商。永昌之父奉永昌之祖命,或之泰州,助永昌之叔一臂。永昌少年好动,或随父至泰州叔父歇脚处一游。因十五岁时在泰州“犯事”当刑,遂隐姓埋名,浪迹苏北市井之间,说书度日。万历三十七年(1609),他渡江南下,在一棵大柳树下歇息时,想到自己尚在捕中,“攀条泫然,已,抚其树,顾同行数十人曰:‘嘻,吾今氏柳矣。’”从此,便有了大名鼎鼎的说书艺人柳敬亭。 人物经历3 柳敬亭是通州余西人,凿凿可据。为什么还流传着柳是泰州人的说法呢?这主要是受与柳同时代文人吴伟业的“误导”影响。吴伟业《柳敬亭传》中对柳氏的籍贯说法:”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盖姓曹。”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黄宗羲的《柳敬亭传》一文亦提到“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这种说法沿袭了吴伟业的“误导”,在当时乃至以后都造成一定的影响。关于柳敬亭的真名实姓、籍贯、身世,已有多人进行过考证。据清嘉庆二十一年(1876年)通州余西场曹邦庆撰修的《曹氏校正六修谱》载:柳敬亭,本名曹永昌,字葵宇,敬亭乃其号。始祖为北宋开国元勋武惠王曹彬,世居河北真定府录寿县。南宋建炎年间,金人南侵,曹氏一脉流落至常熟。元朝至元年间,族人各自西东,曹均济避乱江北,落户通州余西场。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余西场曹氏族人始修家谱,嗣后430年间五次续修。柳敬亭系二房十三世,与父曹应登举家迁往泰州。曹姓为余西的大姓,有“九季十三 政治主张4 柳敬亭曾主张改良政治,以挽救明王朝的危机。他与名将左良玉结为知己,曾深入军营劝其竭力抗清,并以说书鼓励士气,后左良玉病死九江舟中。柳怀念旧友,回到江南,酒酣之时,向人痛说左良玉遗事,闻者无不泪下。 传记5 柳敬亭常说的书目,据有关资料的零星记载,多为长篇中的选段。所据选取之长篇,大致有《水浒》、《隋唐》、《西汉》。另外,传说柳敬亭还留下《柳下说书》百篇。柳敬亭的遗作,有说书底本《柳下说书》8册100篇。关于柳的说书技艺,黄宗羲《柳敬亭传》有生动描绘:“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净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hai)嗢(wa)噱(jue)矣 人物轶闻6 柳敬亭在演艺生涯中与达官显宦、文人学士、秦淮名妓等多有交往。说到他与复社文人冒辟疆(1611-1693)的关系,不能不回顾一下明朝末年复社与阉党的斗争。明崇祯帝即位后,宦官魏忠贤虽被芟除,但阉党余孽仍根深蒂固。崇祯二年,张溥继承东林精神,组织了进步团体复社,继续与阉党进行不懈的斗争。“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也成了复社的中坚人物。为了揭露阮大铖勾结阉党,把持朝政的丑恶行径,冒辟疆与顾杲、黄宗羲、陈贞慧、侯方域等于崇祯十一年集会,由吴应箕起草了《留都防乱公揭》,广为散发。据孔尚任的戏剧《桃花扇》中说,当时柳敬亭和苏昆生正在阮大铖家作客,看到公揭,他们了解到阮的为人,深受震撼,耻于再做阮的帮闲,“不待曲终,拂衣散尽”,“宁可埋之浮尘,不愿投诸匪类。”《桃花扇》的这一段描写,应该是有其历史依据的,这件事应当是柳敬亭与冒辟疆的神交之始。文人士大夫中,写作诗文称誉柳敬亭者甚多,冒辟疆也写过《赠柳敬亭》 研究7 《柳敬亭研究》,凤凰出版社,2013年。
高敬亭(1907—1939),河南省新县城郊董店人,1907年8月出生,1939年6月24日被军长叶挺据国共双方指示枪毙。高敬亭是鄂豫皖根据地主要领导人,在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开始长征后,其创立红28军坚持斗争,为其间各南方游击队最成功者。抗战时期,以南方各游击队为基础建立新四军,下辖四个支队,红28军被改编为4支队,实力居各支队之首。但由于张国焘(已叛逃)和四方面军的问题,源自鄂豫皖的四支队在新四军内的状况比较微妙,首先高由于长期与组织失去联系,仍处在被中共中央进一步观察的阶段,虽说实力强劲,但并没获得更重要的任命。高对此有所抵触,认为“新四军吃四支队的饭”。鉴于高对所属部队有绝对的权威,其抵触情绪,加之张国焘的出逃等等复杂背景,造成新四军,乃至中共中央,都有所警惕,派出政工人员强化组织的影响力,并在基层做了相应的工作。这些工作,被高敬亭认为是“挖墙角”和向上级告状,也激化了矛盾。此间新四军、长江局和中共中央往复的电报中,对皖北的高敬亭第4支队反复出现“教育”“帮助”“推动”“说服”“争取”“改造”“处置”等字眼。在这种大背景下,一些工作上的内部矛盾,就很容易激化,尤其是高的四支队实力在各支队之首,新四军军部对这些问题极其敏感,最终矛盾激化到中共中央决定采取处死高敬亭。1977年,解放军总政治部为高敬亭平反。高敬亭的资格很老,能力很强,他的警卫员万海峰上将,任成都军区政委。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介3人物生平4沉冤昭雪5人物评价6大事年表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高敬亭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南省信阳市出生日期:1907年逝世日期:1939年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红二十八军创始人之一 人物简介2 高敬亭(1907—1939),河南新县人。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当选为乡苏维埃政府主席,不久又调任区苏维埃武装委员。1930年,任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1931年后,历任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委员、鄂豫皖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苏维埃政府主席,光山县书记,豫东南道书记,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政治委员。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北上,高敬亭奉命重建红二十八军,在异常困难的条件下,在大别山坚持了三年坚苦卓绝的游击战争。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9月,红二十军同国民党卫立煌部谈判,改为鄂豫皖工农抗日联军。10月,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将南方八省十三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鄂豫皖抗日联军遂改为新四军第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1939年6月,高敬亭被错误处决。1977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关于给高敬亭同志平反的通知 人物生平3 1927年11月著名的黄麻起义爆发,高敬亭参加了工农革命军。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重新组建红28军,并任政治委员,他以超人的胆略,领导和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奇迹般地战胜了百倍于己的强敌,在多次反围剿中,他无比忠贞地捍卫了大别山的革命红旗。高敬亭领导的红二十八军自成立之日起,尽管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也曾遭到过损失和伤亡,但在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始终保持一千多人的主力部队,英勇地打击了敌人,成为根据地人民心目中一面坚持战斗的旗帜。1937年红28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38年3月8日,高敬亭奉中共中央命令,率军抗日。7月在高敬亭的指挥下,先后在皖中连续取得了13次战斗胜利。在高敬亭率四支队与日军浴血奋战之时,由于受错误路线影响,将他秘密逮捕,并押在安徽省肥东县青龙场储家围子。6月24日上午8时,将高敬亭枪杀在青龙场。时年,高敬亭 沉冤昭雪4 高敬亭被错误杀害后,四支队被支解为几个部队,有2000多战士认为革命无望而脱离队伍。高敬亭的亲属受到极不人道的虐待,女儿刚10个月被送给一户农民抚养,后被饿死,高敬亭临死之前给妻子史玉清留信一封:“玉清同志,我觉得革命才有出路。已决定我明日上午八时处以死刑......”高敬亭枪杀后,史玉清被开除党籍,逮捕入狱,在狱中生下小女儿高凤英。高敬亭被杀不久,毛泽东气愤地发电报质问叶挺、邓子恢等人:“我们让高敬亭回延安,你们为什么杀他?速查清原因报中央。”事后,主要当事人叶挺、张云逸、邓子恢都严肃检讨了自己的责任。同年11月,周恩来、刘少奇到达新四军江北指挥部,质问有关人员:“高敬亭招革命的兵,买革命的马,有什么不好?我们开辟的根据地为什么要让给国民党。离开大别山,我们没有根据地。”1943年,参与杀害高敬亭的周骏鸣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毛泽东、刘少奇再次质问:“按你们说的,高敬亭有错误,为什么你们不听 人物评价5 1937年底,党中央派郑位三、萧望东等去4支队,毛泽东同志在接见他们时说:“高敬亭同志在大别山,以那样少的部队,吸引国民党17万正规部队,支援了主力红军长征,是作出重大贡献的。”1937年12月25日,高敬亭和四支队参谋长林维先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参加新四军编制会议,周恩来指着高敬亭和林维先,向中共长江局书记王明介绍说:“这两位就是闻名于大别山的游击专家高敬亭和林维先同志。”1938年2月,高敬亭到武汉,周恩来同志对他说:“中央红军长征后,你们在十分艰苦、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敌后斗争,你们的功绩很大。你们在敌后保存住这样一支红军部队,这是很了不起的。”1980年4月19日,高敬亭将军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合肥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副主席、徐向前元帅、谭震林、栗裕、肖望东将军,张劲夫、程子华、郭述申首长以及高将军的部下万海峰、林维先、李世安将军等40多人送了花圈,300多老部下、老战友参加了安放 大事年表6 1907年8月12日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董家店(今属河南新县)。家境贫寒,青少年时走南闯北给地主杀猪,有“高屠夫”的绰号。好结交朋友,与董家店老街“春和畅”杂货店管账先生梅光荣是十分要好的私塾同窗。两人常在一块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1927年秋,梅光荣将表弟方进贤(共产党员)介绍给高敬亭,从此高敬亭走上了革命道路。192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当选为光山县弦东区第一乡苏维埃武装委员,不久,任乡苏维埃主席。同年秋,弦东区苏维埃成立,高敬亭调任区苏维埃武装委员。1930年5月,高敬亭被选为光山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1年3月担任中共光山县委书记。1930年底,任鄂豫皖特区苏维埃粮食委员、特区主席。1931年5月,任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委员、省委组织部长,同时兼任光山县委书记。1931年7月,当选为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兼任光山县委书记。先后创建光山独立团,光山赤卫师和光山游击师。19
敬亭绿雪茶是中国安徽敬亭山的独有特产,它是一种外形与雀舌十分相似而嫩香持久的高档茶叶,这种茶叶冲泡以后回味甘醇,滋味清爽,口感特别好。敬亭绿雪茶是绿茶的一种,也是中国的传统名茶,它不但滋味诱人,功效与作用也很出色,对人体有诸多处好处。 敬亭绿雪茶的功效与作用 1、利尿解乏 平时人们冲泡饮用敬亭绿雪茶,能吸收一定数量的咖啡碱和生物碱,这些物质能刺激人类的肾脏,可以加快人体尿液生成和排出,另外人们饮用敬亭绿雪茶,还能提高肾脏的滤出率,,能减少有害物质在人体内堆积,另外敬亭绿雪茶中的咖啡碱还能清理人体内的乳酸,能让人们的疲劳症状尽快消失。 2、降脂减肥 敬亭绿雪茶可以抑制人体对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而且能加快人体内多余脂肪的燃烧和分解,能促使他们转化成水,随人体代谢排出体外,平时人们冲泡饮用敬亭绿雪茶,既能预防血脂血压升高,又能起到明显减肥瘦身作用。 3、美容养颜 平时人们用敬亭绿雪茶冲泡出的茶汤,含有大量水溶性物质,他可以直接用来洗脸,能滋养细嫩肌肤,而且能祛除皮肤油腻,收敛毛孔,它既能延缓人体皮肤衰老,又能增强人体皮肤的抗晒能力,经常使用能让人们的皮肤变得越来越好。 4、抗菌消炎 抗菌消炎也是敬亭绿雪茶的重要作用之一,这种茶叶中含有多种天然抗炎成分,特别是茶多酚的含量比较高,它对人体内的多种致病菌和病原菌以及病毒都有明显抑制和消灭作用,能防止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产生。,另外人们出现病毒性疾病或身体内出现炎症时,多冲泡饮用一些敬亭绿雪茶,对病情恢复也大有好处。
不知道大家听过敬亭绿雪茶没有呢?没听过的朋友让我来给您介绍下吧。 敬亭绿雪茶 敬亭绿雪茶,历史悠久,品味独特,为绿茶中珍品,以其芽叶色绿、白毫似雪而得名。明清时期曾列为贡茶,是安徽省最早的名茶之一。产于安徽省宣州市北敬亭山。 敬亭绿雪茶产于安徽省宣城市北敬亭山。敬亭绿雪茶形似雀舌,挺直饱润,色泽嫩绿,白毫显露,嫩香持久,回味甘醇。分为一、二、三共三个等级。饮评者有诗赞誉:形似雀舌露白毫,翠绿匀嫩香气高,滋味醇和沁肺腑,沸泉明瓷雪花飘。 敬亭绿雪茶的知识介绍 安徽宣州产的茶叶以“敬亭绿雪茶”、“高峰云雾”和“水东横纹”闻名,其中以“敬亭绿雪”最为著名。“敬亭绿雪”久负盛名,《宣城县志》上记载有:“明、清之间,每年进贡300斤”。清康熙年间(1662-1722),宣城诗人施润章在京都翰林院修明史,饮敬亭绿雪后即作诗赞:“馥馥如花乳,湛湛如云液……枝枝经手摘,贵真不贵多”。 敬亭绿雪茶约于清末失传,1972年,安徽省敬亭山茶场研制恢复,1978年研制成功,后多次获名茶称号。现与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合称安徽省三大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