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油和老茶油区别新茶油和老茶油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新茶油顾名思义就是刚给榨出来的。新茶油在颜色以及功效方面,新茶油的颜色都比较深,其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2%以上,非常利于调整身子,尤其是对于产后的女性来说,更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还能够预防各种腰酸腿疼,在使用烹饪的时候,营养价值更加丰富。老茶油自然时间长了之后,颜色和形态方面对于人体来说肯定没有新茶油更好,不过老茶油的浓度也会更高一些,可能会拉成丝,长时间放了之后很容易被皮肤吸收,老茶油更适合皮肤外用。 煎茶油和老茶油经过对比之后,新茶油的香味更浓更加适合烹饪使用,但放置时间长的老茶油在治疗以及美肤方面都能够有着一定的作用。在挑选茶油的时候可以根据个人的适合用法具体的进行选择,这样在使用的过程中才能够达到不错的效果。
有消息称:炒茶添加“蜡油”危害健康 昨天一则消息令众多茶友们为之揪心,该消息披露称,南京有茶厂在炒新茶的时候竟然添加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蜡油,而这种蜡油是一种外包装上标注为“制茶专用油”的白色油棒状的东西,根据所谓的业内人士披露,添加该物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种蜡油融化后附着在茶叶的表面,凝固后,可保持茶叶形状好看,使得卖相好之后加价。 该消息强调说,古代也有蜡油,但是都是用天然乌桕叶制成的,而现在这种乌桕油价格高,所以茶叶生产厂家都用不起了,因此就开始暗中使用这种不明蜡油,而这种蜡油对人身体有害甚至威胁生命。 记者调查:确实有制茶油棒,来自杭州茶研所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了城东的一家茶厂内,这里的工人师傅正在紧张地对当天采回的茶叶进行炒制。 “你们这里在炒制的时候会用蜡油吗?”记者向这家茶厂内的一位负责人询问,对方摇了摇头,表示并不明白记者的意思。 记者随即提及是否知道一种名为“制茶专用油”的东西,这位负责人肯定地点点头,并不隐瞒地从厂房内拿出了一个白色固体棒状的东西。记者接过来一看,果然上面写着“制茶专用油”几个字。 “这个专用油给用吗?”记者有些疑惑地问这位负责人。 负责人回答说,当然给用了,这可是杭州茶叶科学研究所提供的哟。他介绍说,这种制茶专用油的主要成分就是从天然的乌桕叶中提炼而成的。 “这个东西的使用频率高吗?”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一般不怎么用,手工炒茶一般一锅要花70多分钟,通常情况下一口锅在炒了三四锅之后会抹一点,主要起到润滑作用。 对话茶协秘书长 蜡油真的有所说的那么可怕吗?记者昨天专门采访了南京市茶叶协会秘书长李松,对于昨天传出的蜡油成为炒茶叶卖相好的潜规则,李秘书长有话要说。 1、炒茶用的油对人体有害? “制茶专用油”用了几千年,国家批准销售的 李松指出,“蜡油”的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虽然看起来像蜡烛一样,但实际上是固体的油棒。与石蜡相比是两回事,从外观上来说,很相似,遇到高温就会融化,变成油状的物体。而其准确的名称就应该叫做“制茶专用油”,中国几千年的炒茶,都是用的这种产品。 其通常的生产原料就是从乌桕叶中提取的乌桕油,都是纯植物提炼的。只要是产茶的主产地就都有销售的,就连南京下关的茶叶批发市场都有卖的,因为是国家批准销售的,自然就是公开的,这并不是什么行业潜规则。 2、用“蜡油”就可以增加卖相? 多用油会使茶叶变黑,而且泡茶有油花影响卖价 “这是不懂的人所说的外行话。”李松纠正说,看到这种说法让他感到可笑。因为每一次在做炒茶培训的时候,专家们都会强调,“要少用制茶油、慎用制茶油。” 因为制茶油是油性的东西,油性的东西在锅里一抹之后,纵然工人擦得再干净,锅内还是会有油的残留。因此在油的作用下,茶叶就会明显地变黑。所以用制茶油炒的和不用制茶油炒的,外观颜色肯定不一样,前者会变黑。而且在泡制的时候前者还会飘着一层小油花,这样一来有油花的茶叶,喝起来就会非常不舒服,严重影响名优茶叶的品质和卖价。因此一般情况下,炒茶企业都不会用这个东西的。 而抹油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改善一下手工作业的辛苦程度,因为锅涩人很费劲,而润滑之后方便操作,这与增加卖相根本不搭边。 // 3、制茶专用的乌桕油很贵买不起? 很便宜,一斤制茶油不到4元钱 “一根500克的固体状的乌桕油才不到4元,怎么能说用不起呢?”李松说,为了方便使用,生产厂家会把乌桕油制成固体销售,而一根500克的固体“制茶专用油”的油棒价格在3.5至4元,这个东西非常耐用,一个人一口锅一个季节最多用三分之一。
保持干燥不混放 无论是复合薄膜袋装茶还是听罐包装茶,都必须放在干燥的地方。 如果是散装茶,可以用茶叶袋包好,置于有干燥剂(如块状未潮解石灰)的罐、坛中,坛口盖紧。 如茶叶数量少而且很干燥,也可用两层防潮性能好的薄膜袋包装密封好,放在冰箱中,并且不能与其他食品混放。 冰箱茶先“回水”再喝 “放在冰箱里的茶叶应该是没有经过发酵的绿茶或者半发酵的铁观音等,普洱茶、大红袍等全发酵的茶叶就不需要放在冰箱里。” 铁观音保存期6个月以内者,冷藏温度保持在0℃~5℃最为经济有效,保存期逾半年以上者以冻藏(零下10℃~18℃)为佳。建议使用专用冷藏(冻)库,若必须与其它食品共享冷藏(冻),则茶叶入库前必须妥善包装完全密封,以免异味污染。 // 此外,从冰箱中取茶来泡,也很有讲究。冷藏(冻)库最好设有预备室,由库内提取茶叶须先将茶箱(罐)置于预备室,使箱(罐)内茶温回升至与气温相近,才可打开箱(罐)取出茶叶,以免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而被茶叶吸收,增加茶叶水分含量,促使茶叶品质加速劣变。 若无预备室,也可以自冰箱里取出茶叶后,先放一会儿,让茶叶在空气中“回回水”,适应一下外界的温度再泡饮。 就铁观音的保存来说,一般都要求低温和密封真空,这样在短的时间内可以保证铁观音的色香味,但是在实际的保存中会经常出现茶叶保存时间不长,但色香味均不及开始泡饮的茶叶。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茶叶发酵后的烘干程度,目前采用的茶叶制作技术朝轻发酵的方向转变,这中间感德的茶叶就是比较典型的代表,在轻发酵中,茶叶容易体现高昂的兰花香,茶汤也比较漂亮(呈现标准的绿豆汤)。但是要让干茶叶体现香气,一般情况茶叶就不用烘得太干,茶叶含一定的水分,这样的茶叶在后期保存时一定需要注意茶叶的低温和密封,以减少水分在茶叶中的作用。如果茶叶烘得比较干,入手感觉很脆很干爽,这样的茶叶对低温的要求就比较低。
白毫银针陈茶好还是新茶好呢?很多人都特别关心这个问题,特别是喜欢喝白毫银针的人都想知道它的具体答案。白毫银针是中国六大名茶之一,它茶香浓郁营养丰富,新茶要比陈茶更好一些。下面我就从多个方面对白毫银针的陈茶和新茶进行对比,让大家自己分辨白毫银针陈茶好还是新茶好。 白毫银针陈茶好还是新茶好 1、茶色 白毫银针的新茶,色泽新鲜条索匀称而疏松,陈茶色泽灰暗条索杂乱而干硬,有些禅茶被经过上色处理以后,色泽也会比较显眼,但是只要用拇指和食指蘸少量清水去一两片茶叶,轻轻一搓,就会发现有掉现象。 2、茶香 白毫银针的新茶香气浓醇陈茶,由于构成香气的醇类物质和脂类物质已经被挥发或氧化,变得香气低沉,而且如果陈茶保存不当,还会出现霉味或者其他异味,在这方面它远远不如白毫银针新茶那么诱人。 3、口感 白毫银针的新茶用沸水冲泡以后清香扑鼻,茶叶舒展,汤色澄清,而且有强劲的浓郁口感,久久不淡,鲜浓纯正味香,白毫银针长陈茶香气机场雅叶萎缩,冲泡以后汤色浑浊,以后并无清香和醇和之感,而且还会伴有淡淡的草味或者苦涩味。
毛尖新茶是一种比较昂贵的茶,该茶的味道非常的甘甜,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毛尖新茶 毛尖新茶知识介绍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大别山。是我国著名的内销绿茶,以原料细嫩、制工精巧、形美、香高、味长而闻名。外姓细直圆光而多毫;内质香气清高,汤色明净,滋味醇厚,叶底嫩绿;饮后回甘生津冲泡四五次,尚保持有长久的熟栗子香。 欲得毛尖独特风格,须知细采巧烘炒。采摘是制好毛尖的第一关。一般自四月中、下旬开采,分20~25批次采,每隔2~3天巡回采一次。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为特级和一级毛尖;一芽二三叶制2~3级毛尖。芽叶采下,分级验收,分级摊放,分别炒制。 鲜叶经适当摊放后,进行炒制。分生锅和熟锅两次炒。炒生锅的主要作用是杀青并轻揉。鲜叶投入斜锅中,每次投叶750克,用竹茅扎成束的扫把,有节奏地挑动翻炒。经3~4分钟,叶变软时,用扫把末端扫拢叶子,在锅中呈弧形地团团抖动,使叶子初步成条。炒熟锅是用扫把呈弧形来回抖动,予以紧条和理条,使茶叶外形达到紧、细、直、光。然后将茶叶摊放在焙笼上,约经半小时,再放到坑灶上烘焙。 信阳毛尖外形细、圆、紧、直、多白毫;内质清香,汤绿味浓。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名茶优质奖状;1959年被列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1982年再次被评为国家、部级优质名茶;1985年被选送到全国优质农产品展评会展出。销往国内20个省区以及日本、德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0余个国家,深受欢迎。 信阳地区优越的气候与土地壤条风味件,是绿茶生产的理想环境,千百年一脉相承的手工制茶工艺,使“信阳毛尖”的独特无与伦比.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把光州茶(信阳毛尖)列为茶中上品,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又有“淮南茶信阳第一”的千古定论。
对于毛尖新茶相信很少朋友有喝过吧,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该茶吧。 毛尖新茶 毛尖新茶知识介绍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大别山。是我国著名的内销绿茶,以原料细嫩、制工精巧、形美、香高、味长而闻名。外姓细直圆光而多毫;内质香气清高,汤色明净,滋味醇厚,叶底嫩绿;饮后回甘生津冲泡四五次,尚保持有长久的熟栗子香。 欲得毛尖独特风格,须知细采巧烘炒。采摘是制好毛尖的第一关。一般自四月中、下旬开采,分20~25批次采,每隔2~3天巡回采一次。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为特级和一级毛尖;一芽二三叶制2~3级毛尖。芽叶采下,分级验收,分级摊放,分别炒制。 鲜叶经适当摊放后,进行炒制。分生锅和熟锅两次炒。炒生锅的主要作用是杀青并轻揉。鲜叶投入斜锅中,每次投叶750克,用竹茅扎成束的扫把,有节奏地挑动翻炒。经3~4分钟,叶变软时,用扫把末端扫拢叶子,在锅中呈弧形地团团抖动,使叶子初步成条。炒熟锅是用扫把呈弧形来回抖动,予以紧条和理条,使茶叶外形达到紧、细、直、光。然后将茶叶摊放在焙笼上,约经半小时,再放到坑灶上烘焙。 信阳毛尖外形细、圆、紧、直、多白毫;内质清香,汤绿味浓。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名茶优质奖状;1959年被列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1982年再次被评为国家、部级优质名茶;1985年被选送到全国优质农产品展评会展出。销往国内20个省区以及日本、德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0余个国家,深受欢迎。 信阳地区优越的气候与土地壤条风味件,是绿茶生产的理想环境,千百年一脉相承的手工制茶工艺,使“信阳毛尖”的独特无与伦比.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把光州茶(信阳毛尖)列为茶中上品,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又有“淮南茶信阳第一”的千古定论。
不知道哪个朋友喝过毛尖新茶呢?该茶的味道还是不错的哦,只是价格贵了点。 毛尖新茶 信阳毛尖的等级可谓各绿茶中较繁琐的。大致如下: 毛尖新茶知识介绍 1、60年代,1-5级和等外品; 2、70年代初,特级(三个等),一、二级(各五个等),三、四、五级(各三个等),等外品(二个等),共七级二十四等; 3、70年代中期和末期,特级,1-5级(各三个等),等外品; 4、80年代初,特级,1-5级(各二个等),等外品; 5、85年至今,特级(二个等),1-5级(各二个等),等外品。 有网上资料曰:信阳毛尖分雪芽、珍品、国优、特优、特级、1-3级。其中,雪芽、珍品、国优、特优、特级各分二个等,1-3级不分等,共8级13等。 信阳毛尖按特级、1-5级、等外品论,标准如下: 特级:细秀圆直,嫩绿显锋苗,白毫密布,香高味醇,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匀齐,一芽一叶初展占90%以上; 一级:紧细圆直,翠绿显毫,板栗香,汤色鲜绿明亮,叶底成朵,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占80%以上; 二级:紧细圆直,翠绿显毫,稍有嫩茎,板栗香,汤色清绿明亮,叶底尚嫩,一芽一、二叶占60%以上; 三级:紧结圆直,苍绿,略带粗条,清香,汤色明净,叶底尚明绿,有叶片,一芽二、三叶占60%以上; 四级:粗实圆直,有片,黄绿,香纯,味平和,汤色黄绿,叶底青绿欠匀,对夹叶; 五级:粗松有片,黄绿,香纯,味平和,汤色黄绿,叶底欠嫩黄暗,对夹叶。 另,彭冲、雷洁琼特喜好信阳毛尖 是不是茶叶嫩的缘故,有很多的绒毛,泡出来的茶有点偏红黄,混混的,味道还行!叶底倒是很嫩绿的颜色,细细小小的! 茶叶很嫩,几乎全是芽。茶样四月一日制作,辗转近一月,收到苏兄返回的茶样再开汤看,汤色是黄绿不是红黄啊! 建议使用玻璃杯冲泡,注水淹没茶叶后即将水倒掉(洗茶),闻香气。 信阳毛尖是我最喜欢的一种茶,茶型细小,一副柔柔嫩嫩的样子,茶汤鲜美。初泡一壶缘的信阳毛尖,大概水温过低,鲜味不足,稍显涩;二次冲泡,提高水温,方显鲜香本色。不错,和我的希望值一致。 刚刚收到茶时并未太在意“信阳毛尖”。因为很小就已经熟悉了。直到那天又从冰箱里取出所有的绿茶,才随手抽取拿出来尝。尝过后,不禁对以往吃过的种种“毛尖”产生怀疑是否真正? 干茶色泽碧绿,条索紧结,冲泡至杯中后缓缓下沉,有毫。落至杯底方看清,细细茶芽娇小美丽,如江南小家碧玉型的女子。味道鲜爽,沉稳有回甘,感觉百度水更好些。 几日后请一位长辈品尝,谁料他说:“毛尖居然是这样好的味道!难道我们曾经吃过的不是真正的毛尖不成?”呵呵,同感啊。 因是十大名茶中鲜见的北方茶叶(一信阳同学一直不认可信阳是北方的观点,老争着往南方靠,哈哈。),自己又是北方血脉,所以特别关注她。前几天初泡,感觉很好。 暂略记特点补充:1、干茶没有一壶缘兄贴得那么翠绿(可能是存放稍久的原因吧),深绿,细秀(少见这么秀气的茶叶)披毫,清香,均匀。2、入水即沉,仍清香,入口茶香与回甘同时扑来,二位一体,不分彼此,这点是目前所品结合最好的茶。3、一水清亮少毫,但观汤油质感明显,一股股缓缓带毫浮动,二水忽现浓毫,汤色成浑黄绿色,此特点与南京雨花类似。4、茶根较苦涩,遂留根品饮。根据经验有此特点的茶,茶味应重,较耐泡,果然验证。5、如一壶缘介绍,均为嫩芽,着水渐次缓缓舒张,似婴儿午眠初醒,睡眼惺松,很是可爱。6、叶底暗绿带黄,活力稍欠。 据我所知,信阳毛尖是芽叶越细小的等级越高,一壶缘兄提供的信阳毛尖芽叶极其细小,干茶约一公分长,恐怕是交流茶里面最细小的了,干燥程度也很高,所以难免有碎叶,干茶中有细小的枝梗,当是炒茶的扫帚中掉下的,是信阳毛尖制作中的正常现象。 茶汤清香,鲜甜,和已往喝过的信阳毛尖的浓香感觉不同(去年喝到的是一芽二叶初展的,香浓,汤质稠,鲜爽),二水后有涩,想是茶叶过于细嫩,茶叶内质稍浅之故,即使如此,仍不失为一泡好茶。绿茶以型定价,这个茶估计价格不低。 冲泡水温高了,应该用80度左右的水来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