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曹松,唐朝晚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他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其中最有名的十首诗更是被誉为“晚唐诗人的瑰宝”。 1.《塞下曲》:这首诗是曹松最为人所知的作品之一。它描绘了边疆将士在战争中的艰苦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深同情和崇高敬意。 2.《送别》:这首诗是曹松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告别。诗人用深情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的惋惜。 3.《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是曹松对历史的深深怀念。他以夜晚停船在牛渚为背景,通过对古代英雄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待。 4.《赠别》:这首诗是曹松对即将离别的朋友的深情祝福。他用诗意的语言和深情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深深祝福和不舍。 5.《江南春》:这首诗是曹松对江南春天的热烈赞美。他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6.《秋夕》:这首诗是曹松对秋天的深深怀念。他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7.《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是曹松对早晨离开白帝城的感慨。他用诗意的语言和深情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8.《登鹳雀楼》:这首诗是曹松对登高远望的热爱。他以鹳雀楼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9.《赠别二首》:这是曹松的两首离别诗,分别献给了他的两位朋友。他用深情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的惋惜。 10.《江上渔者》:这首诗是曹松对江上渔者的描绘。他用诗意的语言和深情的情感,描绘了渔者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慨。 总的来说,曹松的这十首诗,无论是从情感表达,还是从艺术手法上,都展现了他深厚的诗词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作品不仅深受读者的喜爱,也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1.凭君莫话封侯事己亥岁曹松,一将功成万骨枯。 ——唐·曹松《己亥岁二首》 2.世间五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唐·高蟾《金陵晚望》 3.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汉江》 6.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元·唐珙《题龙阳县青草湖》 7.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宋·刘过《唐多令》 8.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唐·李益《写情》 9.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唐·秦韬玉《贫女》 10.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宋·李之仪《卜算子》 11.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唐·罗隐《自遣》 12.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13.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唐·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14.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唐·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1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林升《题临安邸》
己亥岁感事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己亥岁,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作者 曹松(828–903):唐朝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桐城 此诗题作《己亥岁》,题下注:”僖宗广明元年”按”己亥”为广明前一年即乾符六年的干支,诗大约是在广明元年追忆去年时事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而作。”己亥岁”这个醒目的诗题点明了诗中所写的是活生生的社会现实。 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这就是所谓的”泽国江山入战图”。诗句不直说战乱殃及江汉流域(泽国),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表达委婉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铁和血的现实,这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的一个成功例子。 随着战乱而来的是生灵涂炭。打柴为”樵”,割草为”苏”。樵苏生计本来艰辛,无乐可言。然而”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民”,在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乐了。只可惜这种樵苏之乐,今亦不可复得。用”乐”字反衬”生民”的不堪其苦,耐人寻味。 古代战争以取首级之数来记功,战争造成了残酷杀戮,人民的大量死亡。这是血淋淋的现实。诗的前两句虽然笔调轻描淡写,字里行间却有斑斑血泪。这就自然逼出后两句的沉痛呼告。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里的”封侯”之事,是有现实针对性的:乾符六年(即”己亥岁”)镇海节度使高骈就以在淮南镇压黄巢起义军的”功绩”,收到封赏,无非”功在杀人多”而已。令人闻之发指,言之齿冷。无怪诗人闭目摇手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了。一个”凭”字,意在”请”与”求”之间,语调比言”请”更软,意谓”行行好吧,可别提封侯的话啦。词苦生酸全由此一字推敲得来。 末句更是一篇之警策:”一将功成万骨枯”。它词约而义丰。与”可怜白骨攒孤坟,尽为将军集战功。”(张宾《吊万人冢法》)之句相比,字数减半而意味倍添。它不仅同样含有”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的现实内容;还更多一层”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李白《战城南》)的意味,极言将军封侯是用士卒的牺牲的高昂代价换取的。其次,一句之中运用对比手法:”一”与”万”、”荣”与”枯”对照,令人触目惊心。”骨”字极形象眩目。这里的对比手法和”骨”字运用,都很接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惊人之句。他们从不同侧面揭示封建社会历史的本质,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前三句只用意三分,词气委婉,而此句十分刻意,掷地有声,相形之下更觉字字千钧。
曹松,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经历3人物评论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曹松别名:字梦徵国籍:中国出生地:舒州 今 安徽桐城出生日期:828年逝世日期:903年职业:诗人主要成就:《曹梦征诗集》代表作品:《己亥岁》拼音:cáo sōng 人物经历2 曹松诗作,风格似贾岛,工于铸字炼句。因他生活在社会底层,故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憎恶战争。他在《己亥岁二首》诗中写道:“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论者谓此诗精炼隽永,超过了前人同题材诗作。曹松不满现实但又热衷功名,多次参加科举应试,直到昭宗天复元年(901)才以71岁高龄中进士。因同榜中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皆年逾古稀,故时称“五老榜”。曹松被授任校书郎,后任秘书省正字。终因风烛残年,不久谢世。遗作有《曹梦征诗集》3卷。《全唐诗》录其诗140首。一个骑着毛驴的、瘦削的、脸上写着忧患和疲惫的、身着破旧青布蓝衫的唐朝秀才(有点类似吕洞宾),总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巅簸跋涉着,从青年、壮年直到老暮衰年。他且走且停,且停且吟,毛驴背上永远驮着一对书箱。因为他虽然一生都在为生计奔波,但也一生都在读书考试并吟诗作赋。他梦想着一朝中试,为官做宦,报效朝廷,兼惠家族。 人物评论3 《唐摭言》 (曹)松,舒州人也,学贾司仓为诗,此外无他能。时号松启事为送羊脚状。《唐才子传》 (松)学贾岛为诗,深入幽境,然无枯淡之癖……野性方直,罕尝俗事,故拙于进宦,构身林泽,寓情虚无,苦极于诗,然别有一种风味,不沦乎怪也。《升庵诗话》 “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松诗多浅俗,此二句差有中唐之意。《唐音癸签》 曹秘书致语似项斯,壮音间似李洞。五字如“白浪吹亡国,秋霜洗太虚”、“盘蹙陵阳壮,孤标建邺瞻”,七字如“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点缀末运,赖此名场一叟。《一瓢诗话》 曹梦徵长炼字,如“郭里残潮荡月回”、“约开莲叶上兰舟”之类。《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梦徵刻苦深思,老志不哀,气骨已不可及。其学贾氏亦专攻近体,虽生末世,诗格不以气运而降。奉为入室,与喻昆陵伯仲焉。《诗学渊源》 (松)诗思切至,虽学贾岛,初末若岛之艰僻,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