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曾国荃
曾国潢,曾国藩和曾国荃谁能力更强?

曾国潢,曾国藩和曾国荃谁能力更强?

曾国荃晚年曾说我的这一生都是拜我哥哥所赐,以曾国荃的火爆脾气最后能认识到这一点相当不易,曾国荃排行老九人称九帅,死仗硬仗的铁通将军,曾国荃攻陷南京立下首功,朝廷裁撤湘军曾国荃因为功高多谤,称病开缺回乡时,曾国藩送他一副对联,千秋邈逸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曾国潢。劝他回乡多多读书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曾国藩的意思也就是让他回去避避风头,等过了这阵子在出来任职。曾国荃回向乡后,算是湖南地界的首富,头号乡绅,他在家读书热衷于公益事业,曾国藩的能力和成是曾国荃不能比的, 他知人善任,量才器使,推荐保举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其中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余人,曾国荃手下许多将领都是他推荐的。曾国藩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大事业,他官升的最快,十年内,连跳七级,37岁便官至二品 有此殊荣者,清代仅此曾国藩。他官做得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因而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美誉 他宁静致远,淡看得失,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他的家书堪称中国古代家教范本。家书里很多都是劝弟弟们,学习,修身的,他让弟弟们先后到北京求学弟弟生了病他端汤喂药陪在床前。 弟弟们回家之后,他不时的想念,写下了很多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曾国藩对几个弟弟用了很多的心血,他在成长上关心他们,在学业上教诲他们,在生活上帮助他们,在仕途上提携他们。终其一生好不懈怠。他的这几个弟弟除了曾国潢在家当管家,其他几个都有了很高的功名,这跟曾国藩的提携是分不开的,因为他们通过科举都没考出来,特别是曾国荃资质平平最后也做到了两江总督,太子太保。后来弟弟们在他军前效力,他在书信里又教导他们怎么带兵,治军、用人。咸丰七年曾国荃給曾国藩写信报告军中一些事情, 信中有些牢骚,曾国藩回信说“接到弟弟的信,知道一切,定湘营已经到了三曲滩,营官成章鉴是武官中不可多得的人才,弟弟可以与他结交。来信说你意趣不在这里,所以干起来索然寡兴,这是大大不行的。凡人做一件事,便须全副精神去做,全神贯注于这件事,自始至终不松懈,不能见异思迁,做这件事想那件事,人没有恒心,一生都不会有成就,现在带兵,就是埋头苦干,尽心尽力,求得带好兵的方法,带兵的方法,以体察人才为第一,整顿营规,讲求战守次之…… 咸丰八年曾国荃进围吉安,曾国藩写信说“知道一切城里敌军围困已久,估计不久也可攻下,但严格切断敌人的文报,是第一要紧的事,弟弟应做出表率。 曾国荃果然不负兄长厚望,率领湘军攻破吉安,曾国藩从此役中,看到了九弟国荃带兵打仗的才能,认定他是个可以担当大任的人物。自此以后,曾国藩就把曾国荃率领的吉字营湘勇看作是自己的嫡系部队,处处予以照顾。 咸丰十年曾国荃围攻安庆,曾国藩写信说“接到来信,得悉营墙和前后浚沟都倒塌了,深感焦急,然而也怕是挖壕沟时不大得法,如果挖的土堆得离壕沟很远,雨就是大些,不至于又冲入濠内,…弟弟与希庵之骄矜之气,要互相制约一下,那么北岸应当安如泰山了。 1861年9月,湘军占领安庆,太平军16000余官兵投降。曾国荃命令将投降的太平军分成100人一批,轮流叫他们进屋领路费,进屋后便由刀斧手捆绑起来,从后门押出去砍头,整整砍了一天一夜,杀了1万多人。从此,曾国荃也得了一个“剃头匠”的绰号。进入安庆城后,曾国荃将英王府的所有财富据为己有,全部装上船只,运回湖南荷叶塘家中。老九有个毛病就是,每攻下一城,放假三日,任凭兵勇烧杀抢掠奸淫,无恶不作。因此他的这支湘勇在攻城时,都能奋不顾身,铤而走险。大家想想看他的这种风格假如没有曾国藩罩着, 朝廷的那些大臣能放过他。后来曾国荃攻陷天京后纵容属下,肆意践踏妇女,屠杀无辜百姓,到处挖掘窑藏,掠夺财宝。湘军所为,令人发指。曾国荃所得金银细软、稀世珍宝盈筐满箱,难计其数,其贪婪残暴之名于是遍闻天下。仗已打完朝廷追究他的责任,曾国藩当然要比其弟深思熟虑得多,也更谙熟为臣之道。他主动裁撤湘军,以曾国荃病情严重为由,请求将九弟开缺回籍。朝廷马上就批准了。曾国藩这一招即保全了自己,也保全了家族,在中国历史上立了大功,能平安降落的不多见,曾国荃的功业得益于有曾国藩这样的兄长,不然或遭不测、或只是乡野的一个秀才,曾国藩家书里有很多书信是写给他的这位九弟的。字里行间都透着如父亲般的教导,

资讯百科 2022-05-24
曾国荃简介

曾国荃简介

曾国荃(1824—1890年),曾国藩的九弟,毕业于湘乡私塾,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太子太保,两江总督。咸丰二年(1852)取优贡生;咸丰六年(1856),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同治三年(1864),曾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 同治间,与郭嵩焘等修纂《湖南通志》。1875年后历任陕西、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光绪十年( 1884)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光绪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衔。翌年,卒于位,谥“忠襄”。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人物轶事4主要成就5人物评价6个人作品7家族成员8史籍记载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曾国荃别名:曾铁桶国籍:中国(清朝)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出生日期:1824年(甲申年)逝世日期:1890年(庚寅年)职业:湘军首领,太子太保,两江总督毕业院校:湘乡私塾主要成就:攻陷天京、伟勇巴图鲁代表作品:《湖南通志》谥号:忠襄爵位:一等威毅伯追赠:太傅 人物生平2 曾国荃少负奇气,跟随曾国藩受学京师。1852年(咸丰二年),录取为贡生。1856年(咸丰六年),石达开进犯江西,曾国藩作战不利,曾国荃与新任吉安知府黄冕商议,向湖南巡抚骆秉章申请,招募兵勇3000人,与周凤山一起合计6000人,赴援江西,对太平军作战,因始攻吉安,故称吉字营,为曾国藩的嫡系部队。同年11月,因功加同知衔。1857年(咸丰七年)2月,丁忧回籍。夏,周凤山被太平军击溃,王珍、刘腾鸿阵亡,士气低落。同年10月,在江西巡抚耆龄的保奏下,重新得到起用。1858年(咸丰八年)4月,因功升同知,赏顶戴花翎,8月攻克吉安,因功升知府,加道员衔。1859年(咸丰九年)5月,在景德镇三战三捷,攻克浮梁,因功升道员。1860年(咸丰十年)5月围攻安庆,屡次击退英王陈玉成的援军。1861年9月攻陷安庆,因功加布政使衔,以按察使记名,赏穿黄马褂,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同年九月,攻克无为州(今安徽无为县 人物轶事3 岐山寺位于福建省闽侯县(福州市)南通镇新岐村,踏进寺门,迎面悬挂着四个烫金苍劲有力的大字牌匾:“大雄宝殿”。牌匾在若明若暗的山中阳光映衬下栩栩生辉,光彩夺目,给大殿增添了雄风。这四个大字是谁题写的呢?细看落款:原来是光绪年间一品顶戴、两江总督曾国荃题写的。相传曾国荃当年随着兄长曾国藩统领膘悍、骁勇善战的湘军,南征北战平乱安邦,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替清廷效劳,立下了汗马功劳,有“无湘不成军”之说,使湘军名声日振。以致于官封巡抚、总督。但就是这位总督政治军事上得志,家庭生活却给他造成烦恼。家室二位夫人,婚后多年仍无子嗣。作为饱学儒术之道的总督,封建卫道士思想尤为严重,他想:若无子嗣,我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挣来的功名,显赫的地位,万贯家财,谁来继承呢?总督的二位夫人,在家供奉菩萨,日夜香火不断,虔诚信佛,并常常叨念,要丈夫信佛求子,经常外出求佛。曾国荃随行,车来车往每年出入于名寺古刹,久而久之, 主要成就4 曾氏兄弟5人,除曾国藩文才武略,对于近代中国的影响深远外,九弟曾国荃的功名要高于其他3人,不仅对于清朝功不可没,对曾国藩的帮助也最大。曾国荃比曾国藩小13岁,生于道光四年(1824年)。16岁时,跟着他的父亲到京师,就学于曾国藩,很得乃兄的嘉许。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曾国荃离开京师回原籍,曾国藩送他到芦沟桥,以诗为别,写道:“辰君平、午君奇,屈指老沅真白眉。”曾国潢生庚辰岁,曾国华生壬午岁,曾国荃字沅甫,故以“辰君”、“午君”、“老沅”分别代指3人,诗赞曾国荃才俊特出于兄弟几人之上。曾国荃生性十分高傲,史书记载他“少年奇气,倜傥不群。”1847年曾国荃以府试第一人入县学,不久举优贡。1856年,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在江西湖口惨败后,被太平军围困南昌周围的狭小地区,处境十分险恶。曾国荃为了救援其兄,与吉安知府黄冕劝捐募勇3000人,援救江西,连陷安福等地,进围吉安。太平军凭险死守,等待援兵, 人物评价5 李鸿章送挽联称他:“易名兼胡、左两公,十六言天语殊褒,恩数更惊棠棣并;伤逝与彭、杨一岁,二三子辈流向尽,英才尤痛竹林贤。”清朱孔彰在《中兴将帅别传》中评议曰:“中兴拨乱,忠襄之勋烂焉。” 个人作品6 有《曾忠襄公奏议》存世瓶花落砚香归字;窗竹鸣琴韵入弦。——自题书斋手书行书墨迹联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自箴手书楷体墨迹联家无长物琴书自乐;天生高人风雅之宗。——自题手书楷体墨迹联意正心平,和谦致乐;名成德就,谨慎重言。——自题手书楷体墨迹联三岛路深浮阆苑;九霞觞满奏钧天。——赠芝岑大公祖仁兄廉孝相承,世载其德;刚柔相济,功加于民。——赠清·户部待补知府王启恩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曾国藩赠胞弟曾国荃(贺曾国荃大夫第)入孝出忠,光大门第;亲师取友,教育后昆。——曾国藩赠(箴)胞弟曾国荃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到又要简捷。——曾国藩赠(劝戒)胞弟曾国荃(位于河南省开封)茅土加名数;神功接混茫。祀宋贤良,次第谨依言行录;与人家国,凋疏无若靖康年。事业由德性中来,为名将,为名相,不外名儒,况指授弱弟韬钤,共使千秋垂竹帛;报祀自畿辅间始,若两江,若 家族成员7 子:曾纪瑞子:曾纪官孙:曾广汉,袭爵,曾任礼部侍郎、刑部侍郎、户部侍郎。孙:曾广江,附生,特赏举人孙:曾广河,监生,特赏员外郎曾孙:曾兆龙、曾兆祥、曾荫椿 史籍记载8 曾国荃,字沅甫,湖南湘乡人(现湖南双峰人),大学士国籓之弟也。少负奇气,从国籓受学京师。咸丰二年,举优贡。六年,粤匪石达开犯江西,国籓兵不利。国荃欲赴兄急,与新授吉安知府黄冕议,请於湖南巡抚骆秉章,使募勇三千人,别以周凤山一军,合六千人,同援江西。十一月,克安福,连破贼於大汾河、千金坡,进攻吉安,下旁数县。七年春,丁父忧回籍。夏,贼麕聚吉安,周凤山军败溃。时王珍、刘腾鸿皆丧亡,士气衰沮。江西巡抚耆龄奏起国荃统吉安诸军,军复振。冬,败石达开於三曲滩,吉安围始合。八年春,克吉水、万安。八月,督水师毁白鹭洲贼船,破城外坚垒,遂克吉安,擒贼首李雅凤。以功累擢知府,撤军还长沙。九年,复赴江西,率朱品隆等军五千馀人援剿景德镇。时诸军与贼相持数月,莫肯先进。国荃至,乃合力败援贼於浮梁南。三战皆捷,火镇市,追歼贼及半,克浮梁,擢道员。江西肃清。国籓出九江,至黄州,与胡林翼议分路图皖。国荃留军巴河,自还湖南增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