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权重
武则天在位时期狄仁杰位高权重 狄仁杰为什么是指一个三品官

武则天在位时期狄仁杰位高权重 狄仁杰为什么是指一个三品官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武则天时代,狄仁杰位高权重,人称“阁老”,为何只是一个三品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些年来,“狄仁杰”是个热门大IP,“元芳,你怎么看”已经成为经典网络语言。  在电视剧中,狄仁杰位高权重,就连武则天都要称呼他一声“阁老”。为了断案,狄仁杰经常微服私访,在紧要关头,身边的随从就会亮明身份:“不得放肆,这位就是内史大人,狄阁老”。  有人就纳闷了,“内史”是个什么官?像司马迁一样,负责写历史的吗?好像写历史的一般都不是什么大官呀。  别说,还真有细心的朋友,特意去查了查,然后就急不可耐的大喊:“我去,内史就是一个三品官,狄仁杰,你是不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充大尾巴狼,一个三品官,你牛什么牛,没人能管得了你了,是不是”。  不应该呀,狄仁杰既然被称为“阁老”,那就表示他已经“入阁拜相”,地位如同宰相,怎么着,也得是一品大员呀。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说明你对唐朝的官职不了解。在唐朝,实职官员的天花板,就是三品,即便是“入阁拜相”,那也是三品。  至于一品和二品,已经成为“虚职”,工资很高,待遇很好,荣誉很大,但是,就是没有任何权力。  唐朝的特色官制,一品,二品是怎么消失的  关于“宰相”这个职位,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称呼。  春秋时期,郑国叫“执政”,楚国叫“令伊”,汉朝叫“丞相”,唐朝叫“尚书令”,明朝叫“首辅”,清朝叫“军机大臣”。  不管怎么叫,但凡能做到“宰相”,那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相当于集团公司董事局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  经过多年的演变,到了隋唐时期,中国的官制演变成了“三省六部制”。所谓“三省”,就是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所谓“六部”,就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六部制,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其中,中书省设置“中书令”一人,尚书省设置“尚书令”一人,门下省设置“侍中”一人。  这三个人的地位,都相当于宰相,他们三个人加上皇帝,就组成了一个“董事局”,所有的朝廷大事,都是由他们决策。  一开始,尚书令的地位要稍高一些,因为他直接管理六部,相当于主抓行政工作,因此,尚书令设置的是“二品”,中书令和侍中是“三品”。  但是,自从李世民当了皇帝以后,情况就发生了一些变化。  因为李世民曾经担任过“尚书令”,所以,后来再也没人敢担任这个职务,于是,尚书令就空缺了出来,增加了两个副职,分别是“尚书左仆射”和“尚书右仆射”,这两个人的品级是“从二品”,也加入了董事会。  董事会的办公地点,一开始设在门下省,后来改到中书省,被称为“政事堂”。  到了唐中宗李显时代,尚书左右仆射的地位开始下降,慢慢的被踢出了董事局,但是仍然保留级别,从二品,只是一个荣誉称号,不再有具体的实权。  这俩人出局了,但是活还得有人干,于是就有了一个新的职务“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三品。  这个职务听着很绕口,其实意思很简单,就是你虽然不是中书省的领导,也不是门下省的领导,但是,你拥有和他们一样的权力,也可以进入董事会,参与朝廷大事决策,一句话,地位等同于宰相。  至此,尚书省已经名存实亡,董事会成员变成了中书省的中书令,门下省的侍中,以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特别说明一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职位,含金量特别高,即便是左右仆射,你也得兼任平章事,才能进入董事会。  到了武则天时代,她又给改名了,改得特别优雅,中书省改为“凤阁”,一把手叫“内史”,门下省改为“鸾台”,一把手叫“纳言”,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因为中书省主管决策,因此,“内史”就相当于宰相,或者说“大唐集团董事局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不过,依然是三品官。  到了元朝时期,只剩下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管理机关,为了管理全国,又在各地设立了“行中书省”,就是我们现在省级单位的雏形。  有人会问了,那什么样的人,才能担任一品和二品?  在唐朝,一品官有六个,分别是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司马,司徒,司空。其中司马也称为太尉,主管军事。但是,在唐朝,这些职位都是虚的,要么没人干,要么就是个荣誉称号,所以,基本上没有一品官。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天策上将”,这个是为李世民量身打造的,独一份,以后就没有了。  二品官有两个,分别是尚书令和大行台尚书令,“大行台尚书令”相当于大区总裁,管理多个省份,这两个职位,李世民都干过,所以后来就再也没有人干了。  狄仁杰到底是个什么官,权力有多大  狄仁杰的官途中,有一个贵人,名字叫“阎立本”,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就是阎立本画的,另外,他最高升任中书令,死后追赠司空,也是一位位极人臣的人物。  在阎立本的推荐下,狄仁杰出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唐高宗李治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寺丞。大理寺主管刑狱,案件审理,狄仁杰神探的名头,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他在一年之内,将大量积压案件进行妥善审理,无一起冤假错案。  武则天称帝后,狄仁杰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书事务,授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正式进入内阁,成为董事会成员。  不过,狄仁杰的官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遭到了来俊臣的诬陷,虽然最后被免去死刑,但是却被贬为彭泽县令。  公元697年,狄仁杰再次被武则天启用,担任鸾台侍郎(相当于门下省二把手),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授银青光禄大夫,不久升任“纳言”(门下省一把手),再次进入内阁。  公元698年,突厥南下侵犯河北,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大元帅”,授权他“便宜行事”。狄仁杰带兵击退了突厥的进攻,恢复了河北的正常生活秩序。  公元700人,狄仁杰升任“内史”,相当于大唐集团总裁,除了武则天,就数他最大。  不过,这个内史,狄仁杰没当几个月,当年9月份,他就去世了,享年73岁。他死后被追赠为“文昌右相”,相当于“尚书右仆射”,从二品。  此后,他又不断被追赠为司空,梁国公,配享太庙,太师等等。  因此,在狄仁杰生前,他虽然只是三品官,但是已经是标准的大唐宰相,而且是排名第一的宰相,位极人臣,无人可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2-09
王敦:东晋时期大臣,权重遭忌,后举兵反叛-趣历史网

王敦:东晋时期大臣,权重遭忌,后举兵反叛-趣历史网

  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琅琊临沂人。东晋时期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治书侍御史王基的儿子。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敦出身琅琊王氏,善于清谈,迎娶襄城公主,授驸马都尉,历任太子舍人、给事黄门侍郎。支持晋惠帝复位,授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大鸿胪卿、侍中,出任青、扬二州刺史。永嘉之乱后,消灭江州刺史华轶、镇压荆湘流民起义,与堂弟王导一同辅佐晋元帝建立东晋,担任大将军、江州牧,封汉安侯。他掌控长江中上游的军队,统辖州郡,自收贡赋,对东晋政权造成极大威胁。晋元帝重用刘隗、刁协与之抗衡,并以北讨后赵为名将刘隗、戴渊外放,以防御王敦。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以诛杀刘隗为名,起兵于武昌,攻入建康,诛除异己,被拜为丞相、江州牧,进爵武昌郡公。他还屯武昌,后又移镇姑孰,自领扬州牧。太宁二年(324年),王敦再次起兵进攻建康,不久病逝于军中,时年五十九岁,不久后,叛乱平息,王敦被剖棺戮尸。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敦年轻时相貌俊秀,生性洒脱,善于评鉴人物,精通《左氏春秋》,尤喜清谈,深得族兄王戎赞赏。他因娶晋武帝之女襄城公主(《世说新语注》作舞阳公主)为妻,被拜为驸马都尉,后又担任太子舍人。  元康九年(299年),皇后贾南风废黜太子司马遹,将其送往许昌幽禁,并严禁东宫官属送行。王敦却违反禁令,与同僚江统、潘滔、杜蕤、鲁瑶等人在路侧送行,望着司马遹痛哭拜送,受到时论的称赞。他们因此被司隶校尉满奋收捕入狱,但在河南尹乐广、都官从事孙琰的营救下,最终都得以释放。后来,王敦又改任给事黄门侍郎。  立身乱局  永宁元年(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称帝。当时,王敦的叔父王彦正任兖州刺史。司马伦遂命王敦到兖州慰劳王彦,加以笼络。不久,齐王司马冏传檄天下,起兵讨伐司马伦。王彦虽收到檄命,但因畏惧司马伦兵力强盛,不敢应命,后因王敦力劝方才举兵。是年四月,司马伦兵败被杀,晋惠帝复位。王敦因功升任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大鸿胪、侍中。  永嘉元年(307年),王敦在族兄王衍的安排下,外任广武将军、青州刺史,后又被征拜为中书监。当时天下大乱,王敦将襄城公主的陪嫁侍婢百余人全部许配给军中将士,散尽府中库财,独自返回洛阳。  永嘉三年(309年),东海王司马越自荥阳入朝,不顾幕僚潘滔的反对,任命王敦为扬州刺史。当时,琅琊王司马睿正以安东将军之职镇守建业(扬州州治,今江苏南京)。而王敦的从弟王导则在司马睿幕府担任安东司马,深受司马睿信任。王敦遂与王导一同帮助司马睿在江东树立威望,使得司马睿逐渐获取江东士族的拥戴。  永嘉四年(310年),王敦被征拜为尚书,与建武将军钱璯一同北返洛阳。但钱璯行至广陵(治今江苏扬州),却举兵叛乱,转而攻打王敦。王敦逃回建业,向司马睿告变。司马睿授王敦为安东军谘祭酒。王敦遂留在扬州,未再回朝。  助建东晋  永嘉五年(311年),扬州刺史刘陶病逝。王敦被再次任命为扬州刺史,并加广武将军,不久又进拜左将军、假节、都督征讨诸军事。同年,匈奴汉国攻破洛阳,俘获晋怀帝,史称永嘉之乱。皇室、士族纷纷南下江东。当时,司马睿被推为盟主,承制任命官吏。江州刺史华轶却不肯从命。司马睿遂命王敦与历阳内史甘卓、扬烈将军周访共讨华轶。华轶兵败被杀。  永嘉六年(312年),巴蜀流民在湘州(治今湖南长沙)作乱,推杜弢为首领。乱军北上席卷荆州、江州,甚至威胁到扬州的安全。王敦进屯豫章(治今江西南昌),命武昌太守陶侃、豫章太守周访共讨杜弢。当时,荆州刺史王澄因平乱失利而遭免职,调赴建康(即建业)。他途经豫章,前去拜访王敦。王敦与王澄不睦,竟以勾结杜弢为罪名,将王澄杀死。  建兴元年(313年),陶侃大破杜弢,被王敦表荐为荆州刺史。但他随即就因竟陵太守杜曾叛乱,大败而回。王敦以“处分失所”为由,请求自贬为广武将军。但司马睿没有同意。  建兴三年(315年),陶侃讨平杜弢之乱。王敦作为统军元帅,进拜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江州刺史,封汉安侯,可自行选置刺史以下官吏。不久,陶侃欲回镇荆州,前来向王敦辞行。王敦忌于陶侃的军功,竟趁机将其扣留,调任为广州刺史,以堂弟王廙接掌荆州。他甚至想杀死陶侃,但因忌惮其亲家周访,最终没有动手。  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称晋王,建立东晋,并于次年正式称帝,史称晋元帝。王敦此时已升任征南大将军,又进拜大将军,加侍中、江州牧。当时,杜曾仍在荆州一带作乱。王敦遣部将朱轨、赵诱征讨杜曾,但均被杜曾击败。他上表自请贬职,被免去侍中,后又请辞江州牧。司马睿又任命王敦为荆州牧。但王敦仍力辞州牧一职,最终被授为荆州刺史。  权重遭忌  司马睿能立国于江南,是因得到了南北门阀大族的支持。琅琊王氏在其中更是起到决定性作用,故而在东晋建立后权势极盛。王导内掌朝政,王敦外握兵权,王氏子弟皆位居要职,以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但也因此引起了司马睿的忌惮。而在同时,王敦亦渐见专擅,如私自擢用降将杜弘,自行加任割据险处的何钦为将军等。司马睿更是厌恶。他为了减弱琅琊王氏的影响力,重用丹阳尹刘隗、尚书令刁协等亲信,并逐渐疏远王导。王敦对此也是极为不满。君臣之间逐渐产生嫌隙。  太兴三年(320年),梁州刺史周访病逝。湘州刺史甘卓调镇梁州。王敦趁机请求以亲信陈颁接任湘州刺史。湘州所处位置十分紧要,素有牵制荆州的作用,司马睿不愿让湘州被王敦所控制。刘隗也建议司马睿派遣心腹重臣出镇湘州,以防备王敦。司马睿遂以宗室司马承为湘州刺史。王敦又上表陈说古今忠臣如何被皇帝猜疑、如何被小人离间,想以此感动司马睿。司马睿却对王敦更为忌惮,但在明面上是还是给王敦增加属官、赏赐羽葆鼓吹等仪仗,提高他的待遇。  太兴四年(321年),司马睿在刁协的建议下,将扬州诸郡的僮客恢复良民身份,以备征役,随后又以戴渊、刘隗出镇合肥、淮阴。他还将所征发的兵卒全部分配给戴渊、刘隗,名义上是抵御北方的后赵政权,但其实是在防备王敦。王敦致信刘隗,表示要和他修好,同心戮力共辅王室,却被刘隗所拒绝。他不禁更为恼怒。而就在当年九月,豫州刺史祖逖病逝。王敦最为忌惮的周访和祖逖,至此全都去世。王敦认为再无人可以在军事上威胁自己,因此决意举兵入京。  举兵叛乱  永昌元年(322年)正月,王敦在武昌(江州州治,在今湖北鄂州)起兵,以讨伐奸臣刘隗的名义东攻建康。他上疏列举刘隗十大罪状,表示只要刘隗授首便撤军退回。党羽沈充在吴兴(治今浙江湖州)举兵响应。不久,王敦兵至芜湖,又奏列刁协罪状。司马睿大怒,下诏定王敦为“大逆”,表示要亲率六军与其决战,并急调刘隗、戴渊入卫建康。但当时门阀士族对王敦起兵大多态度暧昧。温峤便曾表示王敦所为必有原因,不算过分。王敦的兄长王含时为光禄勋,亦闻讯叛投王敦。  王敦起兵之初,曾遣使前往梁州、湘州,约甘卓、司马承一同东下。甘卓虽允诺,但却一直未曾出兵,在朝廷和王敦之间持观望态度。而司马承则囚禁来使,在长沙(湘州州治,即今湖南长沙)举兵声讨王敦,并攻杀王敦的姐夫湘东太守郑澹。  王敦一面命南蛮校尉魏乂、将军李恒等率两万兵马攻打长沙,一面命参军乐道融去游说甘卓出兵支持自己。乐道融本就不满王敦叛乱之举,趁机背叛了王敦,反劝甘卓袭击武昌。当时,司马承亦命主簿邓骞到梁州劝说甘卓,促请其起兵勤王。甘卓经过多番犹豫,最终还是决定支持朝廷,遂传檄声讨王敦。武昌震动。王敦忙遣使向甘卓求和,请他罢兵退回梁州。甘卓再次犹豫,刚刚行至猪口(在今湖北仙桃北)便停军不进。  刘隗很快便与戴渊相继赶回建康,并与刁协一同入宫,请求司马睿诛杀留在京中的琅邪王氏族人,却被司马睿所拒绝。当时,王导率宗族子弟二十多人,每日至台城待罪,最终都得司马睿宽恕。司马睿又命王廙去劝止王敦。但王廙非但不能谏阻王敦,反而被王敦留下,协助王敦的行动。就在当年三月,王敦大军逼近建康。司马睿以右将军周札守卫石头城(建康军事要塞,在今清凉山一带),并亲自披甲出镇城郊,准备迎战。而刘隗则戍守金城(在今江苏句容),作为外援。  王敦欲先攻金城,打击刘隗。杜弘却认为周札刻薄少恩不得军心,建议先取石头城。王敦遂进攻石头城。周札开城投降。司马睿忙命刘隗、戴渊等率部反攻石头城,但皆大败而回。太子司马绍闻听诸军皆败,欲亲率将士出城决战,被温峤谏止。刘隗、刁协率败兵回到台城。司马睿给二人配备人马,让他们逃离建康,自寻生路。刁协刚刚逃至江乘(治今江苏句容北),便被随从斩杀,首级送呈王敦。而刘隗则逃回淮阴,但却遭到刘遐的袭击,只得率妻小亲信投奔后赵。  专掌朝政  王敦起兵打的旗号是清君侧,而此时刁协伏诛、刘隗北逃,朝中“奸臣”业已清除。但他却继续拥兵石头城,不但不到台城朝见司马睿,反而纵兵四处劫掠。建康大乱,台城中的官员、卫士尽皆逃散,只剩安东将军刘超与两名侍中随侍在司马睿身侧。司马睿无奈,只得遣使向王敦求和。他命公卿百官到石头城拜见王敦,同时大赦天下,宣告王敦等无罪,以王敦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江州牧,封武昌郡公,食邑万户。至此,朝政大权尽归王敦,司马睿被彻底架空。  王敦掌权后,因戴渊、周顗素有人望,将二人收捕杀害。当时,甘卓仍停驻于猪口。王敦以朝廷的名义发出驺虞幡(绘有驺虞图形的旗帜,用以传旨解兵),命甘卓退兵。甘卓担心继续进攻武昌会逼得王敦劫持天子,遂下令撤军。乐道融与都尉秦康都认为应继续进军,并建议甘卓分兵截断彭泽湖口(彭泽湖长江入口,在今江西湖口西),断绝王敦在建康与后方武昌的联系,然后一鼓解决王敦。甘卓不听,径自撤回梁州。随后,王敦又对朝廷官员及军镇将领进行了一番调整。  王敦当时驻兵石头城,一直不肯到台城朝见司马睿。长史谢鲲试图劝说王敦,让他朝见天子,以消除君臣之间的隔阂。但王敦却担心入朝时会发生变故,竟“不朝而去”,径自回镇武昌,遥控朝政。不久,魏乂攻破湘州,擒获司马承,将其用槛车解送武昌。王敦命荆州刺史王廙在半路将司马承杀害,同时又指使襄阳太守周虑袭杀甘卓,控制了湘州、梁州这两个能够牵制江州的军事重镇。而与此同时,沈充亦由吴兴攻入吴国(治今江苏苏州),杀死了吴国内史张茂。  王敦在武昌大肆谋害忠良,扶植亲党,后又自领宁、益二州都督。他还取消司徒一职,将司徒府官属全部并入自己的丞相府。司马睿因大权旁落,于是年(322年)年末忧愤而死。司马绍即位,史称晋明帝。当时,王敦因司马绍勇而有谋,欲诬以不孝之名将其废黜,但却遭到温峤等大臣的强烈反对,最终未能得逞。他为了就近掌控朝政,又暗示朝廷征己入朝。司马绍遂手诏征召王敦入朝,授其假黄钺以及“奏事不名,入朝不趋,剑覆上殿”等殊礼,赐班剑甲士二十人。  图谋篡位  太宁元年(323年)四月,王敦由武昌移镇姑孰(在今安徽当涂),屯驻于城东的于湖,并自领扬州牧,直接控制了京畿地区。此后,王敦权势更盛,甚至达到“四方贡献多入己府,将相岳牧悉出其门”的地步。他控制扬州江州、荆州、徐州等重镇,以沈充、钱凤为谋主,以诸葛瑶、邓岳、周抚、李恒、谢雍为爪牙,更纵容沈充等人胡作非为,有篡夺晋室之意。但在当时,王氏兄弟如王导、王彬、王舒、王棱等,都或明或暗地反对王敦。王棱甚至因此被王敦暗杀。  司马绍面对“王敦专制,内外危逼”的局面,命郗鉴以兖州刺史之职镇守合肥,欲以其为外援对抗王敦。但王敦却表举郗鉴为尚书令,迫使司马绍将郗鉴召回朝中。郗鉴在入朝途中被王敦扣留于姑孰,但因素有名望,使得王敦未敢轻易加害。他最终还是被放回了建康,遂与司马绍共谋讨伐王敦。当时,王敦与钱凤等亲信密谋篡晋,不慎被堂侄王允之(王舒之子)获悉。王允之假装酒醉沉睡,骗过了王敦。他不久便以回京探父为由回到建康,通过王舒、王导将王敦的图谋报告给了司马绍。  王敦于不久后患病,因会稽内史周札一族(义兴周氏)势力强盛,便采纳钱凤的建议,决定铲除周氏,为后嗣子孙消除祸患。他指使庐江太守李恒,诬称周氏勾结妖道李弘图谋不轨。当时,周札的侄子周筵正在王敦的军府担任谘议参军。王敦遂在军中将周筵收捕处死,同时命沈充前往义兴(治今浙江宜兴)尽杀周氏子弟,随后又进兵突袭会稽(治今浙江绍兴),攻杀周札。后来,王敦又杀害司马绍的心腹冉曾、公乘雄等人,并以“三番休二”的方式减少宿卫的当值兵力。  王敦病势愈来愈重,遂矫诏拜养子王应(王含之子)为武卫将军,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他认为王应年少难当大事,在与钱凤等谋划后事时提出了三套方案:上策为放弃兵权,复归朝廷;中策为退回武昌,拥兵自守;下策为举兵东下,颠覆朝廷。钱凤却认为下策才是最好的计谋,遂与沈充决定在王敦死后发动叛乱。而与此同时,司马绍一面命侍中陈晷、散骑常侍虞騑去探问王敦病况,一面却微服到芜湖察看王敦大军的营垒预作讨伐的准备,还不断派遣大臣去询问王敦的起居。  身死军败  太宁二年(324年)六月,王敦以左司马温峤为丹阳尹,意图借此监视朝廷动静。但温峤却将王敦的谋划尽数禀报给司马绍。司马绍当即决定讨伐王敦,亲自驻屯于台城宣阳门外的中堂,并作出一系列军事部署:  以王导为大都督,总领征讨诸军。  以郗鉴为卫将军,统领从驾诸军。  以温峤为中垒将军,与右将军卞敦负责守卫石头城。  以光禄勋应詹为护军将军,负责守卫建康城南的朱雀桥(秦淮河上的浮桥)。  命徐州王邃、豫州祖约、兖州刘遐、临淮苏峻、广陵陶瞻等边军镇将率部入卫建康。  司马绍为了消除将士对王敦的畏惧之心,对外宣称王敦已死,只是以钱凤为讨伐对象。王导亦率宗族子弟为王敦发丧。晋军将士对王敦的“死讯”信以为真,登时士气大振。王敦大怒,遂以诛杀温峤等奸臣为名,再次举兵。他此时病势沉重不能领兵,便以王含为元帅,与钱凤、邓岳、周抚等率五万大军向建康进发,并暗示钱凤等在破城后杀死司马绍。沈充亦于吴兴起兵,直趋建康。  王含、钱凤等军水陆并进,很快便攻至建康,屯于秦淮河南岸。温峤移驻北岸,因宿卫兵力薄弱而所征边军尚未抵达,下令烧毁朱雀桥,与叛军隔河对峙。王导期间曾试图劝降王含,但未能成功。不久,司马绍出屯南皇堂,命将军段秀和中军司马曹浑等率数千甲卒,乘夜渡河袭击叛军,在越城(在今江苏南京南)大败王含,斩杀其前锋将领何康。王敦闻败震怒,欲强撑病体亲赴前线督战,最终因病重乏力而未能成行。  王敦在重病之中愤恨交加,当日便死在姑孰军府,终年五十九岁。他临终遗命,让王应先即位称帝再为自己操办丧事。但王应却秘不发丧,只用草席包裹王敦尸身,外涂白蜡后埋于军府厅堂之中,而后便和诸葛瑶等纵酒行乐。与此同时,沈充亦进至建康城外,与王含等部会合。而刘遐、苏峻等部边军随后也都相继赶到建康。沈充、钱凤等认为边军远来疲惫“未堪攻战”,遂领兵渡过秦淮河,想趁虚击溃边军。他们虽一度攻至宣阳门外,但最终还是被边军打退。  王敦的死讯此时也逐渐传开,叛军顿时军心涣散。王含、沈充等自知大势已去,遂连夜烧营溃逃。司马绍命庾亮、苏峻等追击沈充,又命温峤、刘遐等追击王含、钱凤。王含、王应父子逃奔荆州,却被王舒溺杀于长江。钱凤、沈充也相继被杀,首级传送京师。司马绍又命起出王敦的尸首,焚毁其所着衣冠,摆成长跪的姿势斩首戮尸,随后将王敦、沈充等人的首级一同悬挂在城南朱雀桥上示众。时为太宁二年(324年)七月,王敦之乱至此被彻底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09-29
同样位高权重,为何只有三国只有司马懿夺权了呢?-趣历史网

同样位高权重,为何只有三国只有司马懿夺权了呢?-趣历史网

  公元249年正月,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带着魏帝曹芳一同到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当时托孤大臣司马懿看准时机,当即放出了被软禁的郭太后,并拿着郭太后的懿旨开始占据洛阳城。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他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都,而司马懿则在诸位老臣的帮助下不仅占据了曹爽等人的兵营与洛阳城中的武器库,而且司马懿还占据了洛水浮桥,就此切断了曹爽返回洛阳的道路。在此之后,司马懿写下一份曹爽罪状的奏折呈给曹芳,希望曹芳能治曹爽的罪。与此同时,司马懿还派出老臣劝曹爽投降,他自己也不惜对着洛水发誓,称只要曹爽交出手中的权势,他就能饶曹爽一条性命。  当时曹爽担心自己斗不过司马懿,于是经过了一夜的思考后,曹爽天真的认为司马懿只想要夺权,而不是想要自己的性命,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拒绝了冒死逃出洛阳的大司农恒范的建议,而答应了司马懿的要求,交出了手中的大权,从此,曹魏大权尽数落入司马氏的手中。不久之后,司马懿以谋反的罪名,杀曹爽及其党羽,并为后来司马氏篡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比之下,身在蜀汉的托孤大臣诸葛亮则显得尤为忠心。在刘备去世前,他将蜀汉与刘禅尽数交到诸葛亮手中,当时刘备称诸葛亮有更换帝王的权力,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可以说,同为托孤重臣,诸葛亮当时的地位甚至高于刚刚托孤时的司马懿,然而诸葛亮即便大权在握,他也没有借此机会篡汉。虽然诸葛亮手握军政大权,而刘禅也表示内外政事全部都交给诸葛亮,他自己只需要祭天就可以了,但诸葛亮从来都没有僭越的行为。在北伐前,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刘禅,在得到刘禅的应允后才敢出兵,而在北伐战败后,诸葛亮自贬三级,而且无论战功多大,诸葛亮从未给自己加九锡,也从不晋公称王。既然诸葛亮和司马懿都位高权重,为何司马懿会夺权,而诸葛亮却没有?  同样是托孤大臣,司马懿能够篡位而诸葛亮却没有,主要是因为权力的基础不一样。毕竟曹操是靠剿灭黄巾起义而逐渐起势的,在此之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因此当时汉朝的名号对于曹魏政权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工具,曹魏的政权基础是曹家与夏侯家两家的军人。而司马氏在曹操手下时,一直做的是汉臣,而不是魏臣,当时是曹操强行用天子将他们请到曹魏集团中来,因此他们一直都不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不仅如此,在谋逆的事情上,曹丕先做了一个榜样,司马懿自然学得有模有样了。  但蜀汉不一样,虽然刘备也是剿灭黄巾起义起家,但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之后,刘备逃离了许都,他的名号一直是“奉诏讨贼”,也就是当时董承发动的衣带诏。正因如此,刘备才能吸引到一批汉室臣子投奔他。也就是说,跟着刘备打仗的目的就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而不是改朝换代。如果刘备也要改朝换代,那刘备就和曹魏是一样的目的了,对于蜀中百姓而言,他们大可不用跟着刘备,他们完全可以投奔实力更强的曹操。正因如此,诸葛亮即便有能力篡汉,他也不会篡汉,因为一旦这样做了,诸葛亮就不得不面对蜀中政权是否能稳住的问题了。  在权力基础不同的情况下,诸葛亮本人的忠心也是毋庸置疑的,正因如此,诸葛亮才没有篡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09-01
淘宝金牌卖家是什么意思,成为淘宝金牌卖家有什么好处?

淘宝金牌卖家是什么意思,成为淘宝金牌卖家有什么好处?

1、搜索权重会靠前。成为金牌卖家后淘宝金牌卖家是什么意思,客户在搜索产品的时候,金牌卖家的宝贝会比较靠前,一定程度上,对转化有提升。 2、客户信任度会提升。淘宝30天进行一次淘宝卖家的测评,成为金牌卖家后,客户对商家的信任度会有所提升,订单会更容易成交。 3、会有5个橱窗位置的奖励。成为金牌卖家后,系统会额外奖励五个橱窗位置,这样你的宝贝就可以多一些展示的机会了。 4、可以多参加活动。淘宝上有很多活动,是金牌卖家才可以参加的,如果不是金牌卖家,没有满足条件,就无法参加,所以,成为金牌卖家后,好处还是挺多的。 淘宝店铺的权重你懂得多少? 店铺权重是什么呢?对于一个淘宝店铺来说,淘宝店铺的综合权重就直接决定了淘宝店铺的流量和销量,所以怎么样提升店铺的权重是每个淘宝店铺的掌柜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那么如何快速的提升淘宝店铺的综合权重。关于这个问题我之前也在我头条的文章和视频里做过分享。大家可以脑补一下 而店铺的综合权重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你可以获得多少的搜索量。也就是你的实力越强、店铺基础越好,淘宝肯定越愿意相信你的店铺。这就是常说的强者更强。 影响店铺权重的因素  1.DSR:动态评分越高,店铺的权重也就会增加。   2. 店铺违规记录:作弊被查处严重的会被封店。   3. 好评率:好评率越高权重值就会越高。   4. 店铺产品动销率:动销率越高,权重值越高,与动销率对应的就是滞销率,滞销率越高,权重值越低。 平常一些我们卖不动的产品,定期下架,重新包装上架,不然会影响店铺动销率   5. 上新率,店铺持续上新能力:店铺的产品保持持续上新,那么店铺也是会有一定的加权的,对于新手来说不要一次性把所有的产品都上架了,先保证店铺10件以上之后,后面的可以定期上架。   6. 店铺类型:C店权重最低,企业店铺其次,天猫店铺最高。   7. 风格店铺:淘宝趋势于小而美的风格店铺,有调性,人权标签精准。   其实影响我们店铺权重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去操作的时候更多的需要注意店铺整体的个性化以及单个宝贝的权重,因为官方系统它默认你的宝贝搜索人气来去决定你的整个店铺以及单个宝贝的排名。 这些就是影响我们店铺权重的一个主要因素 还有影响我们宝贝权重的因素等等,宝贝权重影响因素比较多,这里就不一一码字了,在我头条的文章和视频里都有过详细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参考,我也很乐意跟大家分享。 大家好,我是知乎、今日头条“花和尚”,十余年电商从业者;即是淘系、京东、唯品会商家,亦是电商创业导师、自媒体创作者!如果你是淘宝卖家,可以加入我创建的千人卖家社群一起学习、交流、探讨(无广告);私聊我回复“社群”,即可获得入群方式!

资讯百科 2022-02-23
位高权重的动物

位高权重的动物

位高权重的动物指的是龙。十二生肖中,龙的权位最高,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龙王爷”。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将龙看作是天子的化身,认为它能呼风唤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 龙 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传说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有青龙、应龙、角龙、火龙、蟠龙、云龙等之分。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礼记·礼运第九》中与凤、龟、麟一起并称“四灵”。 龙作为一种图腾,和一般的图腾不同,不是单一的动物,而是多种动物的集合,这突出地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思想。

生活妙招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