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定国
李定国抗清战果累累,为何其子却投靠清军呢?-趣历史网

李定国抗清战果累累,为何其子却投靠清军呢?-趣历史网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树倒猢狲散这种事,只能站在道德的角度上去谴责,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文死谏武死战”。  李定国我们都耳熟能详,为了文章的完整,简单说两句。李定国本是农民军领袖张献忠养子,张献忠死后和其他三个养子孙可望、艾能奇、刘文秀联合南明,共同抵御满清。在李定国等人的帮助下,抗清曾取得辉煌的战果,李定国“两蹶名王”,逼死孔有德,亲斩爱新觉罗.尼堪,名动天下。  由于内部纷争,孙可望降清,抗清形式急转,南明永历皇帝被迫逃入缅甸,为吴三桂所擒杀。听闻永历皇帝被杀,李定国忧愤而死,临终叮嘱家人和部将“宁可死到荒郊野外,也不可投降。”  李定国有三子,其中长子李溥兴在战斗中被清兵所杀。投降清廷的就是次子李嗣兴,皇帝和主将先后去世,余部留在了异国他乡,前途渺茫加上思乡心切,不断有部将叛逃,随后不久李嗣兴和家眷及部下1000余人也归降了清朝。李嗣兴先是被授予都统,康熙二十六年升任陕西宁夏总兵官,康熙三十年病逝。  对于李嗣兴的投降我认为没必要过多指责,按照当时的情形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宁死不降”,论气节,忠义能如李定国的又有几人,而李嗣兴只是做了一个大多数人会做的选择,换句话说他也尽力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0-06
李定国简介

李定国简介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或云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改姓张(或云十岁时为张献忠所掠,养以为己子)。从此,他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 李定国成年后,勇敢善战,为张献忠所钟爱。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公元1652年(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初,李定国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出兵八万攻湖南。先取沅州(今湖南黔阳)、靖州(今湖南邵阳),继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李定国七月初占领桂林,随后,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清廷闻讯大惊,增派十万大军驰援。为避清军锐气,李定国暂时撤离长沙外围,退守衡州。清军主帅、亲王尼堪率军尾追,李定国设伏将清军团团包围,四面猛攻,清军大溃,尼堪被阵斩,全军覆没。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公元1661年(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清军吴三桂部十万大军进入缅甸,逼缅王交出永历帝,未果。次年,吴三桂在昆明将永历帝缢杀,南明至此灭亡。李定国闻讯,悲愤成疾,在西南边陲坚持抗清斗争17年的李定国于公元1662年六月在勐腊(在澜沧江以西)病逝,时年42岁。当下云南人仍然视李定国为滇中的脊梁,晚清革命党人起义,蔡锷等仍以李定国为榜样,章炳麟说:“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家庭成员4人物评价5轶事典故6史书记载7墓地8后世纪念9艺术形象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李定国别名:鸿远、宁宇、霖宇、一纯、大绶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陕西榆林出生日期:1620年7月11日逝世日期:1663年7月21日职业:军事家主要成就: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拥立永历,抗清救国封爵:西宁王→晋王称号:民族英雄 人物生平2 李定国,字鸿远(或作宁宇、霖宇、一纯、大绶),1621年(天启元年)六月十一日出生于陕西延安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年仅十岁的李定国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张献忠看到李定国相貌不凡,收做养子。张献忠有四个养子,老大是孙可望,然后就是李定国,老三老四是刘文秀和艾能奇。从此,李定国追随张献忠。  公元1637年(崇祯十年),十七岁的李定国即率部下二万人,跟随张献忠攻打河南和湖北。公元1641年(崇祯十四年)二月,他又乔装成明军差官,同二十匹轻骑连夜飞奔到襄阳城下,后攻占襄阳,明督师大学士杨嗣昌所储军资十余万,皆为农民军所得。襄阳大捷是张献忠起义军开始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张献忠正式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李定国以战功卓著被封为安西将军,监管十六座军营。这时李定国才二十四岁,而他身高八尺,相貌英俊,做事有度,在军中以宽容和仁慈而出名,作战时则一马 家庭成员3 高祖父:晋宣王李公曾祖父:晋英王李公祖父:晋光王李公父:晋绍王李公  以上四王为李定国四世祖先,永历十年三月定国封晋王,追赠。刘氏长子:李溥兴,遮炎河之败为清兵执获杀之,娶妻郑氏。次子:李嗣兴,降清后曾任陕西宁夏总兵官。幼子:李润兴,传闻为其部将许姓者潜奉之入腾越,改姓段氏。养子:李远女:李海岳 人物评价4 李定国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民族英雄抗清将领之一,作为农民义军领袖,他在民族危难之际,毅然捐弃前嫌,与南明朝廷合作,并且矢志不渝;面对同一阵营中孙可望的多方挑衅,他顾全大局,多方避让;他曾经”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令清廷一度准备放弃西南七省,若非叛徒泄密,更几已令吴三桂全军覆灭。明清之际各方面人物当中,李定国是明末是反抗压迫的民族英雄;清初是抗击满洲贵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统治的杰出统帅。李定国用兵如神,有小诸葛之称。而且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时人记载”凡士伍破衣敝絮,皆送入后营,纫织为衬甲、快鞋之用,无弃遗者。或传定国兵当以夜至,比晓则已过尽矣。故所至有功”。连清朝也不得不承认李定国有五伯之大仁大义、谦恭下士。其人与百姓息息相通,在镇守云贵之时,爱民如子,当下云南人仍然视定国为滇中的脊梁!(云南人最为崇拜的就是武侯和李定国--郭影秋语)定国的忠义节烈知道近现代依然被人们称赞不绝,晚清革命党人起义,蔡锷 轶事典故5 雨神李定国在一个干旱的年头里,五月间还栽不下秧,人们万分焦急,成群结队到龙王庙求雨,但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还是求不下雨来。李定国知道后,到龙王庙上了一道义正辞严的表文,斥责龙王:“你身为龙王,掌管降雨,现在久旱无雨,黎民受难,你却拒不下雨,有亏职责!我是人间的将军,担负着保国安民大任,不忍看到农人受难,因此特令你大降甘霖,否则我将捣毁龙王庙,代天惩罚你!”龙王又害怕,又惭愧,但没有玉皇大帝和雷部的“云符雨牌”,实在无能为力,于是托梦给李定国说:“老将军要水,可我没有玉帝雷部的敕令.不敢私降大雨,只能教你一个法子:快叫你的兵丁和农人,把花甸水潭和十八溪水道挖出来,我保你溪溪出水,让三百六十村寨都有水用。”李定国醒来,发动军民台力,挖开水潭,疏通沟道,终于出水了,苍洱坝子解除了旱象。后来,玉皇太帝知道了这件事,他本来是用干旱来惩罚黎民百姓的,却被龙王用变相降雨的办法搭救了,一气之下,就把龙王囚到东 史书记载6 张廷玉,《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传十一·李定国传》王夫之,《永历实录·李定国列传》 墓地7 李定国死后原葬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因李定国子嗣兴自李思茅率众来降后,清廷为了防备南明余部借李定国墓聚众反清,因此特将李墓迁到北京,乃改葬顺天芦沟桥西湖家港。顺天即今北京,顺天芦沟桥西湖家港。 后世纪念8 傣族人民为纪念李定国,捐资建李定国祠,称汉王庙,每年春节,杀猪宰鸡去祭祀。原祠1960年被毁,但当地群众依然前往祭拜。1988年,勐腊县政府拨款15万元重建,被云南省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县民族博物馆保存有李定国使用过的铁炮5件(座炮3,手炮2)。大理市下鸡邑村的白族也奉李定国为“本主”,建有本主庙。屈大均为其作词:《李六处女》六处女者,皆李氏,番禺茭塘都宏福乡人。癸巳,晋王帅师至新会,茭塘诸乡治战船应之。晋王败绩,敌攻宏福,六女登楼皆缢。双燕归何处?楼台久不春。云疑飞髻女,月是弄珠人。玉佩捐湘浦,罗衣绝塞尘,琵琶弹马上,嗟彼去和亲。小姑弹宝瑟,大姊织流黄,独立朝霞里,双流日月光,何曾窥宋玉,不肯做王嫱。一代红颜尽,当楼恨未央。《许二烈女》二处女皆许氏,番禺潭山乡人,父明宗,某县知县。癸巳,晋王帅师至,”兵”以潭山乡与晋王交通,攻之,二处女从母某氏及庶母某氏,投井死。双雏随阿母,游戏在 艺术形象9 1955年”新美术“出版了《李定国抗清兵》连环画。2005年《长河东流》李明饰演李定国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