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祺(1376~1452)明代小说家。名祯,字昌祺、一字维卿,以字行世,号侨庵、白衣山人、运甓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永乐二年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为官清厉刚正,救灾恤贫,官声甚好。且才华富赡,学识渊博,诗集有《运甓漫稿》,又仿瞿佑《剪灯新话》作《剪灯余话》。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介3文学成就4明史文载5作品选摘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李昌祺别名:李祯,字昌祺国籍:中国(明朝)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西吉安出生日期:1376逝世日期:1452职业:小说家代表作品:《运甓漫稿》《剪灯余话》 人物简介2 1、背景其父李伯葵,有诗名。永乐二年(1404)李昌祺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曾参与修撰《永乐大典》,擢礼部主客郎中。永乐十七年(1409)因过失被撤职,罚役房山。一年后,赦免回京。洪熙元年(1425)以才望卓异重新起用,迁广西布政使,正统四年(1439)告病致仕,家居二十余年,“屏迹不入公府,故庐裁敝风雨,伏腊不充”。其《江上作》云:“闲身到处贫无物,只有唐人几卷诗。”景泰二年病逝。 文学成就3 永乐十七年,谪役房山期间,昌祺仿拟瞿佑《剪灯新话》创作了《剪灯馀话》,借以抒写胸臆。胡广、曾棨、李时勉等人都曾为此书作序跋。《剪灯馀话》4卷20篇(另附《还魂记》1篇),董氏诵芬室刻本。今整理本均为5卷22篇(增入《还魂记》、《至正妓人行》两篇),成书于永乐十八年(1420),有永乐庚子夏自叙。其书大都取材于元末明初事,以婚姻爱情故事为主,又多幽冥灵异人物,作者以此表达他“善可法,恶可戒,表节义,砺风俗”之义。其中《长安夜行录》、《鸾鸾传》、《琼奴传》等篇,一方面揭露了封建权要、强暴势力以及封建礼教的罪恶,一方面赞扬了男女青年自由的爱情,但最后总给人物加上“节义”之名。《田洙遇薛涛联句记》、《江庙泥神记》是写人与鬼神相爱。其他如《青城舞剑录》,颂扬了隐居的侠士正直豪侠的气质;《泰山御史传》通过对阴间作官者的议论,抨击官场的黑暗;而《何思明游酆都录》写阴间地府事,以图对世人起到“惩恶扬善”之效 明史文载4 李昌祺,名祯,以字行,庐陵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预修《永乐大典》,僻书疑事,人多就质。擢礼部郎中,迁广西左布政使。坐事谪役,寻宥还。洪熙元年,起故官河南。与右布政使萧省身绳豪猾,去贪残,疏滞举废,救灾恤贫,数月政化大行。忧归,宣宗已命侍郎魏源代。而是时河南大旱,廷臣以昌祺廉洁宽厚,河南民怀之,请起昌祺。命夺丧赴官,抚恤甚至。正统改元,上书言三事,皆报可。四年致仕。家居二十余年,屏迹不入公府,故庐裁蔽风雨,伏腊不充。景泰二年卒。 作品选摘5 【归自南阳】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江山非故里,人物是他乡。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乡人至夜话】形容不识识乡音,挑尽寒灯到夜深。故旧凭君休更说,老怀容易便沾襟。【宋处士挽诗】漫浪江湖酒与诗,玉箫明月好襟期。老逢昭代承平日,生在元朝丧乱时。健翮不随黄鹄举,闲心惟有白鸥知。全归地下如公少,迢逓南州重我思。【柳梢青·题秋塘图】落尽芙蓉,收残菱芡,晚色凄迷。断荇随流,枯荷折柄,秋满苏堤。沙禽自在幽栖。极浦外、天连水低。粉坠莲房,波漂菰米,烟暝湖西。
李昌容,1971年出生,韩国歌手。1992年以KBS电视台《全国歌曲竞赛》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最佳歌手奖后出道,2004年发行了第一张专辑《你最好》,正式踏入歌坛。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个人经历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李昌容国籍:韩国出生日期:1971年逝世日期:2009年3月12日职业:歌手性别:男 个人经历2 至今为止发行了多张Trot歌曲专辑,深受韩国中老年歌迷喜爱。2009年3月12日上午,韩国歌手李昌容被发现在自己家中上吊自杀身亡,终年38岁。李昌容在过去作为歌手活动时,还涉足商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金融危机的爆发致其公司破产,让李昌容多年的辛苦血汗一瞬间化为乌有,灰心丧气之下,使李昌容一时想不开而选择了自杀。李昌容的灵堂设在了京畿道某医院,将在2009年3月14日出殡。
李昌(1914.12~2010.09),男,土家族,湖南省永顺县塔卧镇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党青年工作、科教工作和纪律检查工作的优秀领导干部,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书记,原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主席团执行主席,原国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原院长,原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处原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第八次、第十一次、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三次、第十四次、第十五次、第十六次、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列席代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个人生平3人物生平4社会评价5人物贡献6人物轶事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李昌别名:原名雷骏随,乳名随三国籍:中国民族:土家族出生地:湖南省永顺县出生日期:1914年12月12日逝世日期:2010年9月3日职业:中共中央纪委书记、哈工大校长毕业院校:北平华北中学信仰:共产主义 个人生平2 李昌,土家族,1914年12月生于湖南省永顺县,1933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青年时期,李昌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和爱国学生运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三次参加赴南京请愿示威活动,并先后参加“一二·九”和“一二·一六”两次大规模游行示威。1937年2月当选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全国总队总队1938年起,他先后任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组织部部长,晋绥边区中共兴县县委副书记,豫鄂边区中共礼山县委书记,豫鄂边区党委秘书长,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李昌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1951年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1952年任中央人民政府扫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1953年后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1957年,在中共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党委第一书记。1964年调任国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兼北京第二外国 人物生平3 李昌(1914-2010)原名雷骏随,湖南永顺人。1928年离别家乡,先后到杭州清波中学、上海民立中学读初中,1931年秋进入同济大学附属高中部。“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学生爱国运动三次到南京请愿。1933年加入共青团。次年团组织被破坏逃亡南京投奔长兄,失去了团的关系。1934年到北平进入华北中学继续读书,1935年考上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12月9日,震惊全国的“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李昌积极参加了“一二·九”和“一二·一六”两次游行示威。1936年1月北平学联组成了五百人左右的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中国大学的蕫毓华担任总指挥。下分四个团,笫三团由燕京、清华、辅仁等西郊和北城区大中学组成,黄华担任第三团团长,李昌、于光远、杨学成、张载等参加了第三团先遣队,李昌担任先遣队长。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一路上做了许多宣传和发动群众的工作,撒下抗日救国的种子。第一、二团和笫三团在宣传途中还分别 社会评价4 李昌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党的事业奋斗的一生。他无私无畏,襟怀坦荡,忠于党、忠于人民,对纠正“左”倾错误,恢复和调整科技、教育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制定新的科学发展规划,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查处大案要案、惩治经济犯罪、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等方面敢于碰硬,敢于斗争,刚正不阿,不怕得罪人,同时重证据,注意政策,受到广大纪检干部的尊重和爱戴。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征程中,他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饱满的革命热情,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忘我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人物贡献5 1935年,北平(今北京)已处于沦亡日本的边缘,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身为清华大学学生的李昌,组织参与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和一二·一六两次北平学生大游行,并担任平津学生南下宣传团的先遣队队长,。抗战时期,李昌三进三出革命圣地延安,担任过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组织部长,毛泽东称他为“娃娃同志”。解放战争时期,他第一次与胡耀邦搭班子,胡任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1949年改番号为64军)政委,李任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他第二次与胡耀邦搭班子,胡任团中央第一书记,李任书记处书记。1953年,毛泽东主席亲自任命他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11年校长生涯,、为国防科工培养的将军灿若晨星,被师生们称为“哈工大的蔡元培”。1975年,邓小平复出主持中央工作期间,他第三次与胡耀邦搭班子,胡任中科院党的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李任副组长,协助胡起草了青史留名的《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汇报提纲)》,提 人物轶事6 主政哈尔滨工业大学1953年10月李昌同志由国家主席毛泽东署名任命,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校长兼党委书记。李昌同志39岁来到哈工大,50岁回京,11年的全部壮年心血和哈工大人一起,汇入了这个教学科研的大集体中。李昌来到哈工大后非常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可谓不拘一格降人才。到1957年,学校先后提拔副教授13人,年龄最大的仅37岁。1960年评定副教授40名,平均年龄34岁。1957年哈工大教师队伍800余人,平均年龄仅27.5岁。正是由于李昌校长对人才的重视,历年来哈工大对我国的军事和国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培养出孙家栋、李继耐、胡世祥、李元正等一大批航天事业代表人物。每一位走进哈工大的新生,在入学第一堂课“学校发展史”中,都会记住“八百壮士”献身教学事业的事迹。“八百壮士”,原指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中,死守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第88师524团团长谢晋元率领的官兵。这里则指上世纪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