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祺(1376~1452)明代小说家。名祯,字昌祺、一字维卿,以字行世,号侨庵、白衣山人、运甓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永乐二年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为官清厉刚正,救灾恤贫,官声甚好。且才华富赡,学识渊博,诗集有《运甓漫稿》,又仿瞿佑《剪灯新话》作《剪灯余话》。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介3文学成就4明史文载5作品选摘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李昌祺别名:李祯,字昌祺国籍:中国(明朝)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西吉安出生日期:1376逝世日期:1452职业:小说家代表作品:《运甓漫稿》《剪灯余话》 人物简介2 1、背景其父李伯葵,有诗名。永乐二年(1404)李昌祺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曾参与修撰《永乐大典》,擢礼部主客郎中。永乐十七年(1409)因过失被撤职,罚役房山。一年后,赦免回京。洪熙元年(1425)以才望卓异重新起用,迁广西布政使,正统四年(1439)告病致仕,家居二十余年,“屏迹不入公府,故庐裁敝风雨,伏腊不充”。其《江上作》云:“闲身到处贫无物,只有唐人几卷诗。”景泰二年病逝。 文学成就3 永乐十七年,谪役房山期间,昌祺仿拟瞿佑《剪灯新话》创作了《剪灯馀话》,借以抒写胸臆。胡广、曾棨、李时勉等人都曾为此书作序跋。《剪灯馀话》4卷20篇(另附《还魂记》1篇),董氏诵芬室刻本。今整理本均为5卷22篇(增入《还魂记》、《至正妓人行》两篇),成书于永乐十八年(1420),有永乐庚子夏自叙。其书大都取材于元末明初事,以婚姻爱情故事为主,又多幽冥灵异人物,作者以此表达他“善可法,恶可戒,表节义,砺风俗”之义。其中《长安夜行录》、《鸾鸾传》、《琼奴传》等篇,一方面揭露了封建权要、强暴势力以及封建礼教的罪恶,一方面赞扬了男女青年自由的爱情,但最后总给人物加上“节义”之名。《田洙遇薛涛联句记》、《江庙泥神记》是写人与鬼神相爱。其他如《青城舞剑录》,颂扬了隐居的侠士正直豪侠的气质;《泰山御史传》通过对阴间作官者的议论,抨击官场的黑暗;而《何思明游酆都录》写阴间地府事,以图对世人起到“惩恶扬善”之效 明史文载4 李昌祺,名祯,以字行,庐陵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预修《永乐大典》,僻书疑事,人多就质。擢礼部郎中,迁广西左布政使。坐事谪役,寻宥还。洪熙元年,起故官河南。与右布政使萧省身绳豪猾,去贪残,疏滞举废,救灾恤贫,数月政化大行。忧归,宣宗已命侍郎魏源代。而是时河南大旱,廷臣以昌祺廉洁宽厚,河南民怀之,请起昌祺。命夺丧赴官,抚恤甚至。正统改元,上书言三事,皆报可。四年致仕。家居二十余年,屏迹不入公府,故庐裁蔽风雨,伏腊不充。景泰二年卒。 作品选摘5 【归自南阳】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江山非故里,人物是他乡。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乡人至夜话】形容不识识乡音,挑尽寒灯到夜深。故旧凭君休更说,老怀容易便沾襟。【宋处士挽诗】漫浪江湖酒与诗,玉箫明月好襟期。老逢昭代承平日,生在元朝丧乱时。健翮不随黄鹄举,闲心惟有白鸥知。全归地下如公少,迢逓南州重我思。【柳梢青·题秋塘图】落尽芙蓉,收残菱芡,晚色凄迷。断荇随流,枯荷折柄,秋满苏堤。沙禽自在幽栖。极浦外、天连水低。粉坠莲房,波漂菰米,烟暝湖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