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一清
杨一清和杨廷和都有什么本事?谁厉害?

杨一清和杨廷和都有什么本事?谁厉害?

  明朝历史上,杨一清和杨廷和是两位著名的名臣,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成就。那么,究竟谁更厉害呢?本文将从他们的生平事迹、政治成就等方面进行比较,为您揭示这两位明朝名臣的风采。  一、杨一清:忠诚勇猛,勇往直前  杨一清,字子清,号东篱,明朝政治家、文学家。他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为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杨一清的政治生涯可谓是波澜壮阔。他曾先后担任过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务,多次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他在任内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深得百姓爱戴。在明英宗时期的“土木之变”中,杨一清挺身而出,力主抵抗瓦剌侵略,为保卫国家安全立下了赫赫战功。  杨一清的文学成就也不容忽视。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著称,被誉为“东篱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杨廷和:智勇双全,治国有方  杨廷和,字子和,号东篱,明朝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为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杨廷和的政治生涯同样辉煌。他曾先后担任过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务,多次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他在任内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深得百姓爱戴。他还曾成功化解了明朝晚期的“土木之变”危机,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廷和的文学成就同样举世瞩目。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著称,被誉为“东篱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谁更厉害:各有所长,难以评判  从生平事迹和政治成就来看,杨一清和杨廷和都是明朝末年的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们各有所长,难以评判谁更厉害。然而,从他们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来看,他们都是我国历史上值得尊敬的英雄人物。  总结:杨一清和杨廷和,这两位明朝名臣,各有所长,各有成就。他们的一生都在为国家、为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正是有了他们的拼搏和奉献,才使得明朝的历史更加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8-23
杨一清是个什么样的人?t是忠臣吗?

杨一清是个什么样的人?t是忠臣吗?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忠诚的臣民为国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其中,明朝的杨一清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是一位忠诚的大臣,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本文将以杨一清为核心,探讨他的忠诚品质以及他在历史上的地位。  一、杨一清的忠诚品质  杨一清(1427-1463),字文长,号东篱,明朝政治家、文学家。他是明朝永乐年间的一位重要大臣,曾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务。杨一清一生忠诚于国家,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倾注了全部心血。他的忠诚品质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赏识和信任。  杨一清的忠诚品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忠诚于国家:杨一清始终坚定地支持明成祖朱棣的统治,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任内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深得百姓爱戴。  2.忠诚于皇帝:杨一清对明成祖朱棣忠诚不二,他曾在明成祖生病时,主动请缨担任御医,为皇帝治病。在明成祖去世后,杨一清又为他服丧三年,足见其忠诚程度。  3.忠诚于人民:杨一清关心民生,为百姓办实事。他在任职期间,推行一系列惠民政策,使得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  二、杨一清在历史上的地位  杨一清作为明朝的一位忠臣,在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忠诚品质得到了后世的赞誉和尊敬。在《明史》、《明通鉴》等史书中,都有关于杨一清的记载。他的名字与忠诚、正直、勤奋等品质紧密相连,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忠诚臣子的代表。  总结:杨一清是明朝一位忠诚的大臣,他的忠诚品质得到了历史的认可。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忠诚臣子的代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杨一清的故事中汲取忠诚、正直、勤奋等品质的养分,为我们的人生道路指引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8-23
杨一清d子女后代都是哪些人?他们都是什么结局?

杨一清d子女后代都是哪些人?他们都是什么结局?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忠诚的臣民为国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其中,明朝的杨一清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是一位忠诚的大臣,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么,杨一清有没有子女后代呢?本文将带您了解这位忠臣的后代传奇。  一、杨一清的家庭背景  杨一清(1427-1463),字文长,号东篱,明朝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家族世代为官。杨一清的父亲杨廷和是明朝初年的一位名臣,曾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务。杨一清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二、杨一清的子女后代  关于杨一清的子女后代,史书记载并不详细。但根据后世的传闻和推测,杨一清应该有子女后代。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他们的事迹并未被载入史册。  据传说,杨一清的儿子名叫杨慎,字子厚。杨慎在父亲去世后,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为国家效力。他曾担任过兵部尚书等职务,为明朝的繁荣做出了贡献。然而,关于杨慎的具体事迹和后代情况,史书并无明确记载。  三、后代传奇的传承  虽然杨一清的子女后代在史书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他们的后代却在当地流传着一些传奇故事。据说,杨一清的后代在地方上有着很高的声望,他们继承了父辈的忠诚品质和家族荣誉,为当地百姓办实事,得到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这些传奇故事,虽然没有确凿的历史证据,但却充分展示了杨一清家族的精神风貌。他们的后代,如同杨一清一样,成为了忠诚、正直、勤奋等品质的代表,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总结:杨一清作为明朝一位忠诚的大臣,他的后代传奇虽然没有确凿的历史证据,但却充分展示了家族的精神风貌。他们的后代,如同杨一清一样,成为了忠诚、正直、勤奋等品质的代表,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杨一清的故事中汲取忠诚、正直、勤奋等品质的养分,为我们的人生道路指引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8-23
杨一清,明朝名声较好的宦官有哪些?

杨一清,明朝名声较好的宦官有哪些?

说起明朝宦官,大多数人想到的大多是王振、刘瑾、魏忠贤之流,他们专擅弄权,党同伐异,为害朝廷,简直罪无可恕。但其实明朝历史上还出现过不少颇有建树的宦官,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七下西洋的“三保太监”郑和,郑和的功绩自不必多说。而《明史·宦官传》中也列举了三个评价比较好的宦官杨一清:怀恩、李芳、陈矩。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三位宦官有何功绩,能在由文人撰写的《明史》上留下不错的评价。 1.怀恩“护贤臣,保太子” 怀恩,原姓戴,出身名门,受其族兄犯罪受到株连,因怀恩当时尚为幼童,得以免除死刑而被净身送入宫中,赐名怀恩。历经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四朝,在四十多岁时,担任成化朝司礼监掌印太监,行使批红大权,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和执行。《明史》中曾说怀恩:“性忠鲠无所挠,诸阉咸敬惮之”就是赞扬怀恩在阉党得势时依旧直言不讳,维护贤臣,甚至为了维护太子被宪宗皇帝贬到了南京。孝宗初登基时重新召回了怀恩,怀恩“力劝帝逐万安,用王恕”,史书上也明确肯定了怀恩的功劳“一时正人汇进,恩之力也。” 2.李芳“以能持正见信任” 李芳,穆宗朝内官监的太监。穆宗即位时,李芳就因持身中正而备受信任。而在世宗时期,李芳因上疏建议节俭工部开支而备受排挤。而当时宦官滕祥、孟冲、陈洪方“争饰奇技淫巧以悦帝意,作鳌山灯,导帝为长夜饮”而备受世宗宠爱,李芳便劝谏皇帝惹得皇帝不高兴,又在滕祥等人的陷害下被皇帝勒令去职闲住。《明史》中有记载,“二年十一月复杖芳八十”,但是李芳却没有什么确切的罪名,连刑部尚书毛恺都说:“芳罪状未明,臣等莫知所坐。”然而皇帝一句“芳事朕无礼”就把李芳禁锢了,这样一来滕祥等人就更加专横了。两年后李芳才获得释放,被发往南京充净军。 3.陈矩“祖宗法度,圣贤道理” 陈矩,嘉靖期陈矩只是宫内默默无闻一小宦,自万历十年被取任后,各种恩遇不断,扶摇直上,万历三十三年(1605)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任东厂提督,成为是时最为权重的宦官。但是陈矩为人正直,以“祖宗法度,圣贤道理”为内心操守。万历三十一年(1603)奉命与廷臣监讯“妖书案”,他秉正处理,绝不涉及无辜,对沈鲤、郭正域等贤臣的庇护及配合沈鲤谏言废止为时人困苦的矿监税使,使得陈矩为外廷称道,自然就留下了很好的评价。《酌中志》记载陈矩“菲衣食,淡滋味”,志趣高洁,不耽物欲,十分难得。 明朝宦官从小就会接受内书堂的教育,学的也是四书五经,圣贤道理。还有专门教授他们武功的机构。这样的制度下,明朝不乏品行端正,有所作为宦官,只是魏忠贤、刘瑾等奸臣的名头过于响亮,而像怀恩、陈矩这样的贤臣名声不响。 昆明的最著名人物有哪些? 从古至今传为名人的大多都在政治,军事,文学,经济,艺术等领域有建树,真正属于昆明的名人,应该是: 1.聂耳(1912~1935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作者,1912 年 2 月 15 日生于昆明甬道街一家医药店的楼上,那楼前至今还立着一块“聂耳故里碑”。1930年,聂耳来到上海后,先在一家商号当店员,后来考进明月歌舞团担任提琴手。 1933 年经田汉介绍加入共产党,积极参加左翼文艺活动,提出“为大众呐喊”的主张,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 2.郑和(1371 - 1433 年)云南晋宁昆阳宝山乡和代村人,回族。原名姓马,小字三宝(后又称三宝),故又称三宝太监。郑和是赛典赤的六世孙。郑和 12 岁时丧父,洪武十四年( 1381 年),被作为“秀童” ,征召入京,入宫为太监。后投于燕王朱棣府内做宦官,曾多次随朱棣征战,立下了不少战功。郑和一生七次下西洋,(1405 年到 1433 年),历时 28年,郑和船队历经亚非三十七个国家,首次环绕地球一周,涉十万余里,与各国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历史壮举,开创了世界海的新纪元。 3.兰茂(1397~1476 )号芷庵,是昆明市嵩明县杨林人。兰茂精通中医药学,又长于经史、理学、诗文、词律等,富于才学,却不应科举,隐居家乡,以设馆教学、采药行医为生。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医药著作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云南古代最有名的医药著作是兰茂的《滇南本草》。两部书都出在明代,但《滇南本草》比《本草纲目》要早142 年。 4.杨一清(1454~1530 )生于云南安宁,长于湖南巴陵,老于江南镇江,因晚年又自号“三南居士”。杨一清从小文章写得好,读书过目便能背诵,被称为“奇童”,荐为翰林秀才,成化年间又考中进士,两次入阁担任首辅宰相,三次总制西北三边军务,名重一时。 5.孙髯翁,大观楼“天下第一长联”的作者是布衣孙髯,也是一个传奇人物。据说孙髯一生下来就有胡须,所以取名叫“髯”,字髯翁。孙髯是清康熙到乾隆年间人,祖籍是陕西三原,父亲到云南担任武官,便把孙髯也带到昆明来了 6.赵潘,7.杨慎,8.钱沣,9.陈一得等等,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例举了

资讯百科 2022-05-11
杨一清简介

杨一清简介

杨一清(1454年12月24日-1530年9月5日),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汉族,云南安宁人。明代名臣。成化八年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弘治十五年以南京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头衔出任督理陕西马政。后又三任三边总制。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为官五十余年,官至内阁首辅,号称“出将入相,文德武功”,才华堪与唐代名相姚崇媲美。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个人作品4人物评价5家族成员6后世纪念7影视形象 基本资料1 本名:杨一清所处时代:明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广东化州出生日期:1454年12月24日逝世日期:1530年9月5日主要作品:《杨文襄公集》《关中奏议》《石淙诗稿》主要成就:计除刘瑾,出将入相字号:字应宁官职:内阁首辅、左柱国、华盖殿大学士祖籍:云南安宁追赠:太保谥号:文襄 人物生平2 景泰五年(1454年)十二月六日,杨一清出生于广东高州府化州,年少时被誉为神童,十四岁便参加乡试,并且被推荐为翰林秀才。明宪宗命内阁选派老师教他。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进士,授中书舍人。多年以后,杨一清升任山西按察使司佥事,改陕西副使督学,在陕西任职八年,平时空闲时考察边疆战事。此后入朝,任太常寺少卿,进南京太常寺卿。弘治十五年(1502年),因刘大夏举荐,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担任陕西巡抚,负责督理陕西马政,期间平定边疆进犯、弹劾贪庸总兵武安侯郑宏,并裁减镇守中官费用,使得军纪严明。明武宗即位后,数万蒙古军入侵固原,总兵官曹雄拒绝派兵援助。杨一清于是率轻骑自平凉昼夜行军,抵御入侵并发动奇袭,击退蒙古军的进犯。此后,杨一清以延绥、宁夏、甘肃三地有警不相援,请求朝廷任命大臣兼任,管理。刘大夏于是请求朝廷任命杨一清总制三镇军务(陕甘总督),此后晋升为右都御史。杨一清认为:“映西各边,延绥据 个人作品3 杨一清的著述可分为两类:一类散文,大多为奏议,如《关中奏议》《督府奏议》《纶扉奏议》《吏部献纳稿》《吏部题稿》《文襄石淙集》《通家杂述》。这些著作在关切国计民生、整治边防、革除弊政等方面有许多切实的建议,表现了杨一清的政治眼光和治理才能。另一类是诗歌,其代表是《石淙诗稿》,为其门生李梦阳、康海编,有李东阳、李梦阳、康海等人的评点。 人物评价4 清·张廷玉等《明史》:一清生而隐宫,貌寺人,无子。博学善权变,尤晓畅边事。羽书旁午,一夕占十疏,悉中机宜。人或訾己,反荐扬之。惟晚与璁、萼异,为所轧,不获以恩礼终。然其才一时无两,或比之姚崇云。 家族成员5 杨一清祖籍云南安宁,后来因为父亲过世搬到丹徒观音楼巷圆通庵北。父亲是化州同知杨景,致仕后,居住于巴陵。 后世纪念6 杨一清墓墓向西南,墓道长近一里,两侧有翁仲(石人)、石狮、石马及龟蚨相峙对立,并有三门四柱冲天式牌坊和石拱桥。今牌坊和石桥已毁,余均存。眼前的石狮到了夏天,只能一半留在水面上了,到冬天水浅,可以完整地显露在外。而原本立在它对面的石狮已不见了踪影。离石狮不远的草丛里藏着两个石兽,这是龟蚨,一匹保护完好的石马隐藏于树林之中。另一匹石马躺在地上,头部遭到了毁坏。杨一清墓作为镇江地区保留比较完整的私人墓道,1987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影视形象7 2005年电视剧《正德演义》:方征饰演杨一清。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