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网络图片,非当事人 今年开春,某同事的一个远房亲戚发起了水滴筹,所患疾病正是尿毒症。因为长期的高尿酸血症所致痛风肾,从第一次痛风到肾功能急剧下降住进ICU也就6年时间。从年前住进ICU,拖了3个月37岁壮年男人就没了。 这是一个非常不幸的故事,如果当事人家庭条件能好一点,至少可以靠【透析】续命;如果条件再好一点,甚至可能靠【透析】拖到有肾源换肾。 尿毒症可以一天所致,也可能日积月累所致 尿毒症一词最早是用来描述肾功能衰竭的综合症候群,当时认为是由于“尿潴留在血中”而引起的中毒,以后逐渐认识到是肾脏疾病终末期的表现,其发生机理不是“尿潴留在血中”。 现在根据肾功能受损的程度将慢性肾功能衰竭分为四期 ①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血肌酐133~177μmol/L,肌酐清除率50~80ml/min); ②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血肌酐186~442μmol/L,肌酐清除率20~50ml/min); ③肾功能衰竭期(血肌酐451~707μmol/L,肌酐清除率10~20ml/min); ④尿毒症期(血肌酐>707μmol/L,肌酐清除率<10ml/min)。 肾功能衰竭可分急性与慢性。 急性肾功能衰竭中20%-50%是由药物引起,还有部分因接触有害物质所致;还有许多可以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发病,会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肾梗阻、肾感染、肾缺血而引起肾实质损害。 而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很多,主要有三类。(1)各种侵袭肾脏的病变,如各种慢性肾炎、多囊肾、肾结核、肾结石;(2)下尿路梗阻,膀胱功能失调,继发感染而引起肾功能衰竭。如前列腺肥大、前列腺肿瘤、尿道狭窄、神经源性膀胱;(3)全身性疾病与中毒,逐步导致肾功能衰竭。如高血压肾动脉硬化症、恶性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痛风、高血钾或低血钾症、原发性与继发性淀粉样变性、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肝硬化、镇痛药及重金属(铅、镉等)中毒等。 血液透析如何为尿毒症患者“续命”? 血液透析是借助于血液透析设备,部分地替代人的肾脏工作,排除人体内的毒素和多余的水分,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缓解症状,挽救和延长生命。 血液透析时,将病人血液从动脉端引出体外,流经透析器(人工肾、半透膜装置),再沿管路由静脉返回病人体内。透析器中有无数根空心纤维半透膜形成的毛细管,血液和透析液分别在膜内和膜外流动,根据半透膜的原理,借助膜两侧的溶质梯度、渗透梯度和水压梯度,通过弥散、对流和超滤来清除血中毒素和过多的水分,同时补充机体需要的物质,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简单地说,通过透析可以过滤掉体内代谢废物,补充所需物质,人为地纠正好人体内环境。 血液透析的适应症 血液透析不仅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法,同样适用于某些急性药物、毒物中毒。 当毒物能够通过透析膜而被析出,且毒物剂量不大、与毒物作用速度不太快的可进行透析,应争取在服毒后8~16小时以内进行。 许多其它类疾病也可以采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如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的急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完全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术前准备;各种原因所致的稀释性低钠血症与高钾血症;精神分裂症;牛皮癣。 血液透析也有急性、慢性并发症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或结束时发生的与透析治疗本身有关的并发症称为急性并发症。包括失衡综合征、首次使用综合征、症状性低血压、高血压、心跳骤停、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热原反应、出血、急性溶血及空气栓塞等。 血液透析的慢性并发症有感染、贫血、神经系统并发症、透析性骨营养不良、心力衰竭、关节淀粉样病变、皮肤瘙痒等。 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哪种好? 除了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还有一种治疗可以选择,那就是腹膜透析。那这两种治疗手段有什么区别、各有何特点呢?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无需建立血管通路,血管条件差,建立动、静脉内瘘有困难的患者可选择腹膜透析。透析24小时持续进行,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很少发生低血压及失衡,不会加重贫血,患者自觉良好;中分子毒素的清除和残余肾功能的保护要优于血透,而且操作技术简单,可由经过培训的家属在家中进行操作。缺点是清除小分子毒素的功效较血透低;由于蛋白丢失,可发生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易造成高脂血症;易发生腹膜炎,长期腹透易造成腹膜硬化;除水量无法严格选择控制。腹膜粘连、腹膜肿瘤病人不能进行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设备先进,透析中血流量、透析液流量、除水量可严格控制;急性右心衰、肺水肿、高度水肿病人可迅速缓解症状,水肿的消退较腹透快;极少丢失蛋白,很少由透析本身引起低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每周透析2~3次,患者可回归社会参加一定的工作及活动。缺点是要借助昂贵的设备,不能在家中透析;透析中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易发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如低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对大、中分子毒素清除效果欠佳。 肾移植是否才是尿毒症患者最终的出路? 一般来讲,肾移植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故凡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至终末期,均可用肾移植治疗。但为了提高肾移植存活率,临床上选择患者较为严格,一般从病情、原发病种类、年龄等方面考虑。肌酐清除率<5ml/min是肾移植的基本依据。从原发病来讲,最常见的适合做肾移植的原发病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次是慢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和囊性肾病。年龄虽然不是选择的主要指标,但以15~55岁为好,若身体状况佳,年龄可适当放宽。 有下列疾病的患者不宜做肾移植精神分裂症、转移性肿瘤、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有过播散性结核病、顽固性心衰、凝血机制缺陷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球孢子菌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Fabry’s病、原发性草酸盐尿症。 总结 虽然肾移植才是尿毒症患者“一劳永逸”的归宿,但肾源永远是在等待的。在这种情况下,血液透析无疑才是尿毒症患者的救命稻草,并且依靠血液透析也能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但是透析是不能治愈尿毒症的,患者需要长期进行,对经济能力也是一个较大的考验。 希望各位健康的读者能够在平时注重肾脏健康,平素起居、饮食有节,讲究卫生,避免外邪侵袭;不过食辛辣厚味,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防御能力;避免中毒。 » 尿毒症透析是怎么回事 尿毒症透析出来的是什么东西
电视剧《家有儿女》中,每到吃饭情节,他们餐桌上五颜六色的餐具总让人禁不住食欲大增。现实中,不少带图案的碗盘,也越来越多地摆放在各家餐桌上,一扫往年纯白瓷器一统天下的局面。 但究竟彩色餐具好不好呢?本期我们特邀国内多年从事陶瓷研究的高级工程师黄芯红为您解答。 如果给琳琅满目的餐具排个安全卫生名次,荣登榜首的必然是里外纯白的;其次是纯彩色餐具,这两种是最保险的;第三是只有外面带图案,里面是纯色的;第四是里外都有图案的,如果这种餐具不合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健康有一定威胁。 一般,陶瓷的装饰分为釉下彩、釉中彩和釉上彩。釉下彩和釉中彩一般不会有有害物质溶出。釉上彩则是把无机颜料制成的花纸,贴在釉面上或直接以颜料绘于产品表面,再经高温烤烧而成。 如果烤烧温度不够或时间过短,花面不能很好渗入釉中,这种不合格的釉上彩餐具的画面较粗糙,看起来没光泽,就象浮在器皿表面一样。 这种图案接触到酸、碱性偏高的食物,会析出铅、镉元素,危害健康。 长期使用不合格的釉上彩图案餐具,虽然不会当场致命,但这种微量的有害物质会慢慢累积,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智力和性格等有一定影响。 因此,为保险起见,建议给婴幼儿选碗盘时,尽量少挑带各种图案的。 那么如何挑选优质陶瓷呢?这里介绍6个方法。1.摸。合格品花面一般摸起来表面平整光滑。 反之,花面粗糙不光滑的,则可能烧制的温度和时间不够,“没有烧熟”。 2.看。合格的陶瓷品图案看上去光亮润泽。 3.弹。用手指轻轻一弹,应该发出类似金属的清脆声音。反之,声音沉闷并有沙沙作响的,说明烧制的火候不够,甚至是瓷器内部有暗裂。 4.摞。把几个碗或盘摞在一起,如果摞不稳、或明显有不规整情况的就可能不是合格品。 // 5.扣。把碗或盘翻过来扣在平整的玻璃或平板上,按其中一边,另一边不翘起的应为合格品。 6.比。合格的餐具应该没有有明显色差现象。 (实习编辑:张丽娟)
如今,包装月饼大多会被放到塑料材质的月饼托里,以免月饼被挤压变形。但前不久,有媒体在广州8个知名品牌月饼的月饼托检出含有不能用于“脂肪性食品”的塑化剂。 昨天,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也指出月饼托的隐患,指出市场上月饼使用的月饼托多未标注材质,不少月饼托是PVC(聚氯乙烯)材质,容易析出对人体有害的塑化剂,隐患较大。 月饼托所用材质无相关规定 据了解,对于月饼托该用什么材质,我们国家尚未有明确规定。 记者昨日走访并查看了一些包装月饼,在礼盒外包装、单个月饼包装上,确实都看不到月饼托的材质说明,从外观上只知道是塑料,而月饼就被直接放置在月饼托中。当问及月饼托的材质时,销售人员只称没问题,但说不出具体是什么塑料材质,“一直都是这么包装的,从没听说有什么不安全的”,顺天府超市一销售人员说。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在8月到9月对北京6种月饼包装进行调查、检测,发现两个牌子的月饼托用的是PVC材质,但检测结果显示,月饼托未析出塑化剂。 该协会秘书长董金狮介绍,PVC用于食品包装时必须要添加塑化剂,月饼属于油脂性食品,塑料中含有的塑化剂遇到油脂时更容易析出,温度越高析出的越多。其他材料像PS(聚苯乙烯)、PP(聚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用于食品包装时,则不一定要添加塑化剂,相比PVC,安全隐患小一点。 “塑化剂不属日常检测项目” 董金狮指出,有的塑化剂可造成男性生育能力下降,影响胎儿和婴幼儿体内荷尔蒙分泌,导致儿童性早熟等。一个事实是,“月饼和月饼托在日常例行检测时,都不会检测塑化剂的”。 针对月饼托的材质问题,四川大学精密化工研究所教授邹明国此前在接受电视媒体采访时表示,月饼托用PVC隐患最大。而人体一旦摄入过量塑化剂,有致癌的隐患。 也有专家表示对此问题不必恐慌 一从事食品安全检测的专家昨晚告诉记者,月饼中的油脂可能会与劣质月饼托中的塑化剂产生反应。但即使月饼托里含塑化剂,含量也有限,析出量更是有限,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不大。 小贴士 如何鉴别材质?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指出,一般而言,带有颜色的月饼托不安全的隐患大,而白色和透明的不是用再生塑料制成,相对而言安全系数要高一些。 消费者可将月饼托对着灯光和阳光检查,如果月饼托里有明显杂质,出现黑点、色泽不均匀,就很可能是再生塑料。 闻起来有异味的也是很危险的。 对于月饼托材质,还可自己进行一些燃烧实验来鉴别 PVC:此材质的月饼托燃烧时会有刺鼻气味,离开火源后不燃,冒黑烟,不滴油。 // PS:月饼托易燃,离开火源后继续燃烧,火焰呈橙黄色并伴有大量黑烟,燃烧后塑料起泡,发出特殊的苯乙烯单体的气味,不滴油。 PP:月饼托燃烧时火焰上黄下蓝,气味似石油,熔融滴落,无黑烟。 PET:燃烧有少量黑烟,有点酒味,有滴油。
在挑选陶瓷餐具时,首先要看商品的生产厂家等信息是否齐全,是否有执行标准等;其次用手摸一摸,看内壁是否光滑,最好不要选表面凹凸不平、起泡,甚至花纹边缘有凸起的釉上彩餐具,也不要选择内壁有花纹的餐具。不要购买色彩鲜艳和颜色深的餐具。 瓷碗有划痕会析出有害物质-瓷盘瓷碗使用禁忌 瓷盘瓷碗使用禁忌 您了解陶瓷餐具吗?陶瓷餐具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科普科普。 瓷碗有划痕会析出有害物质 在使用陶瓷餐具时,若瓷碗或瓷盘上出现划痕,有可能露出瓷盘中的釉。如果用有划痕的餐具盛装酸性、高温等食品,很有可能会析出其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 如果使用的是劣质、不合格的陶瓷产品,其中的有害物质会析出,并随着食物进入人体,时间一长,会引起慢性中毒。釉上彩陶瓷中铅化合物能被酸溶解,当食物与餐具面接触时,铅就可能被食物中的有机酸溶解出来。 使用新的陶瓷餐具前,最好先用沸水煮上5分钟杀菌消毒,然后再用常温的食醋浸泡1~2小时。这是因为陶瓷在遇到酸性物质时会溶解出一些餐具中所含的有毒物质。对不放心的陶瓷餐具,可用食醋浸泡几小时,若发现颜色有明显变化应弃之不用。 深颜色餐具不要买 在挑选陶瓷餐具时,首先要看商品的生产厂家等信息是否齐全,是否有执行标准等;其次用手摸一摸,看内壁是否光滑,最好不要选表面凹凸不平、起泡,甚至花纹边缘有凸起的釉上彩餐具,也不要选择内壁有花纹的餐具。不要购买色彩鲜艳和颜色深的餐具。 清洗陶瓷餐具别用百洁布 清洗陶瓷餐具要用柔软的抹布,而百洁布、去污粉等易破坏其表面的釉面,最好不要选用。同时,在使用中尽量不要长时间盛放酸性、油性、碱性食物,特别是不要将含油较多的食物放在陶瓷餐具中再放入微波炉加热,以防释放出有毒物质。选购微波炉用瓷器,应避免有金属装饰的产品,如带有金边、银边或用金花纸、金属丝、金属丝镶嵌图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