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林则徐
虎门销烟后林则徐的下场如何?他失败了吗?

虎门销烟后林则徐的下场如何?他失败了吗?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开始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然而,在这场战争中,林则徐作为清政府代表之一,却遭受了失败和惩罚。那么,虎门销烟后林则徐的下场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林则徐的背景和经历。他是一位著名的清朝官员和思想家,曾经担任过福建、广东等地的巡抚和总督等职务。他在政治上主张“以商治国”,提倡开放贸易和学习西方文化。因此,他也成为了虎门销烟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然而,在虎门销烟之后,林则徐遭到了失败和惩罚。当时,清政府认为林则徐的行为是违反禁令的,因此下令将他撤职并流放到新疆伊犁地区。这一决定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不满。一些人认为林则徐是为了国家利益而勇敢地站出来反对西方列强,应该得到尊重和赞扬;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应该受到惩罚。  在伊犁地区,林则徐的生活十分艰苦。他被迫与当地居民一起生活和工作,经常受到歧视和排斥。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他继续关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变革,积极倡导改革和创新。他的著作《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更是成为了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总之,虎门销烟后林则徐的下场是被流放到新疆伊犁地区。然而,他的精神和思想却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变革。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5-26
虎门硝烟,虎门销烟是林则徐自身的想法吗?

虎门硝烟,虎门销烟是林则徐自身的想法吗?

看了好几个排名靠前的回答虎门硝烟,看上去说得很有道理,但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似乎是答题者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林则徐自己的想法。 现在回过头去看虎门销烟,很容易担心这样一个问题:林则徐烧鸦片,他就没想过也不害怕英国人报复? 林则徐想过,但他的判断是错的。 第一,他认为英国不如中国,不敢对中国动手。林则徐对英国有一定了解,但了解有偏差。他得到的信息是,无论国土面积,人口,还是总兵力,英国都不如中国。尽管林则徐知道英军曾对其他国家动手,但断定英国不敢对自己动手,按照他的原话来说:“彼不敢以欺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就算英国人要开战,劳师远征也不明智。 第二,他认为自己烧不法商人的鸦片,英国政府不会为了几个生意人对一个国家动用武力。林则徐从翻译的资料中获悉,英国国王曾明确交代英国商人,在与中国人进行贸易时,“违禁货物不可带去”。英国商人向中国出售的鸦片恰恰是“违禁品”,违反了英国国王的指令。因此,英国没有理由打中国,而应该惩罚那些不法商人。 第三,林则徐还认为英国商人没有左右英国政府行为的能量。他的理由很简单:在中国,商人地位低,政府不可能仅仅为了维护几个商人的利益就对另一个国家开战,那未免太儿戏了。林则徐认为,中国如此,英国也当如此。 烧完鸦片,广州谣言四起,说英军要来报复,连皇帝都听说了。对此,林则徐信吗? 他向道光皇帝报告说,那都是英国人“虚声恫喝,固不足信。”虎门外突然出现4搜英国军舰,林则徐还是不信,继续宽慰皇帝:“伏查英夷来船,所配兵械较多,实乃运载鸦片。”可见,林则徐一直不信。 亏得英军没有在广州开战,而是北上去了天津,否则要是英军在广州开打,林则徐的神话就破灭了,现在的“林粉”连意淫都没机会。 林则徐前往虎门硝烟的心情如何? 林则徐是民族英雄这没什么好说的。 虎门今天属于东莞,当时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主要口岸。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虎门销烟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组浮雕,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毁的不是烟草而是毒品鸦片,所以我觉得虎门销烟改叫虎门禁毒更合理一些。 我觉得我们应该设立禁毒日,纪念虎门销烟的历史。 言归正传,我觉得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是无奈无知和无私的三无行动! 一,无奈。 据统计,1820-1840年间,中国外流白银约在1亿两左右。由鸦片大量输入而引起的白银不断外流,已开始扰乱清王朝的国库和货币的流通,使清朝的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 主张禁烟的官员不过是少数人,就连道光帝即位前也尝过鸦片,后来醒觉才戒掉烟瘾,使他对禁烟一事犹疑不决。 道光为什么对禁毒犹豫不决,因为他也知道洋鬼子不好惹。可是,坐视白银不断流失,这会造成中国大范围的经济危机,必然会是亡国灭种危机。上一次的白银外流就是明末,崇祯收不上来银子,整个国家就灭亡了。 洋鬼子惹不起,可是这就是坐视不理会亡国。林则徐只好无奈的硬着头皮上了。 二,无知。 林则徐虽然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可是对列强的认识远远不够。 林则徐认为洋人士兵因为脚上有绑腿而无法弯曲膝盖。因此,发生战斗直接迎接英军上岸,岸上只要他摔倒就任人宰割了。这样的战术,幸好道光把他贬官到新疆,要不然也是琦善那样的小丑卖国贼。 林则徐认为洋人嗜吃牛羊肉,若无从我国进口的大黄、茶叶以辅食,将会消化不良而死。用这种方式搞贸易战,已经被证明对蒙古等草原民族无效,凭什么对英国人就有效? 林则徐禁烟主要只针对英方商人,而不太注意扑杀中国方面的鸦片走私势力,对吸食鸦片者也只有惩戒而无引导之术,结果虽然缴获了大量鸦片,但并未使鸦片走私绝迹。关键是,内外双重标准,让英国国会更容易通过对清政府的战争议案。 在查缴鸦片后,要外商写保证书,以后永不夹带鸦片,违者处死。林则徐过于相信外国人的信用,这也太天真了!保证书要有用,还要枪杆子干什么? 三,无私。 在当时是情况下,做两广总督钦差大臣实际上是把自己放火上烤。大部分人都是明哲保身,不去做,而林则徐愿意去,一方面有对为道光分忧的意思,另一方面体现了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爱国情怀!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丹水秋风!

资讯百科 2022-03-13
虎门销烟发生在哪一年,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是发生在哪一年

虎门销烟发生在哪一年,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是发生在哪一年

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是发生在公元1839年虎门销烟发生在哪一年,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

资讯百科 2022-03-04
林则徐禁鸦片的故事 林则徐为什么要用海水泡鸦片

林则徐禁鸦片的故事 林则徐为什么要用海水泡鸦片

  虎门销烟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了。这也是近代史一个重要开端,从中小学历史教材中,就有相关的介绍。于是就有一个这样的疑问了——为什么销烟要用海水和石灰,这样是不是太劳民伤财了。   确实,这样做真是有点繁琐了。需要找人先在海边选址,挖大水池子,还要再水池子底下铺上石板,还要在水池的四周钉上木板,然后挖一条水沟,通向大海。销烟的时候,先将咸卤的海水引入水池,将鸦片投入水池浸泡半日,而后在投入生石灰,生石灰遇到水便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沸腾放热,烟土于是溶解,还要有工作人员在大水池边不停搅拌,使烟土融入水中,等到退潮时候,让这些融化了烟土的石灰水顺水沟入大海中。   这真是够麻烦的!为什么不一把火烧了多省事啊!   是的,之前确实有人这样搞,不过鸦片是不能自己点燃的,需要加点易燃物。故有传统销毁鸦片的一种办法,就是“烟土拌桐油焚毁法”。但是这种办法有个缺点,就是在地上燃烧时,大烟膏会渗入地下,表面上看烧完了,其实地下有些料呢,那些吸食鸦片上瘾的人,就将这些浸过鸦片膏的土挖走,然后拿回去提炼吸食。   林则徐缴获的鸦片有二百多万斤,这样烧的话,肯定是要有很多渗入土地,最后让瘾君子垂涎了。   所以林则徐就用了这个海水石灰硝烟的办法。   虽然费时费力,但是优点是销毁得很干净,向世人展示了清廷禁绝鸦片的决心。   虎门销烟总共进行了23天,据在场的外国人记载,整个过程井井有条,有个运送鸦片的民工,想要偷偷带走一块从筐子里掉落出来的鸦片,结果被发现,然后就被拉过去严肃处理。   不得不说,虎门销烟,不仅是林则徐清史留名的壮举,也是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一个标志。 » 林则徐禁鸦片的故事 林则徐为什么要用海水泡鸦片

生活妙招 2021-11-07
林则徐简介

林则徐简介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