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林景
广州的园林景点有哪些 园林风景好的地方有哪些(药洲遗址攻略)

广州的园林景点有哪些 园林风景好的地方有哪些(药洲遗址攻略)

导读:广州的园林景点有哪些?下文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介绍。园林不仅仅只有苏州有,在广州具有不好,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名录已经公布了,是建成50年以上,有历史文化价值,有特殊纪念意义,也能体现传统造园技艺的园林。1、药洲遗址隐匿在北京路的南汉御花园在北京路附近,有一处藏在闹市中的宁静绿洲——药洲遗址。这里不仅是南汉时期的御花园,也是广州乃至全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园林地面遗迹。药洲遗址又名九曜园,得名于园内湖中瑰奇的九块怪石,园内怪石嶙峋,树林舞影婆娑,清雅幽静,别有洞天。置身于其中,看乔木葱郁茂盛、小桥流水、池水微澜、草木摇曳,闻虫鸣鸟叫,沉浸在这诗意的岭南园林意境中。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教育路86号(南方剧院北侧)交通:地铁1/2号线公园前站门票:免费2、兰圃越秀山下的翡翠庭院刚踏进兰圃园门,就感到一阵舒爽凉意,燥热被隔绝于门外。兰圃是越秀山下的翡翠庭院,到处可见奇花异草,给人步移景换、置身仙境之感,被誉为广州版“苏州园林”。兰圃的造景布局,属江南园林风格,但建筑细部装饰,又处处显现岭南园林的风格。芳华园仿佛将兰圃最美的景致都浓缩于一处。雨天的芳华园,会另有一种意境吧?也许可以坐在芳华园的方亭,听雨打芭蕉声,看锦鲤在波影间嬉戏。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901号交通:地铁2号线越秀公园站B2出口门票:全票8元(学生票4元)3、余荫山房清代广东四大古典私家园林之一余荫山房位于番禺区南村镇,是清代广东四大古典私家园林之一。这里建成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它与佛山梁园、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合称“广东四大名园”。以其“藏而不露,缩龙成寸”的建筑特色,被誉为岭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作。余荫山房内布局十分巧妙,深柳堂、临池别馆、卧瓢庐、玲珑水榭等建筑相映成趣;亭台楼阁、桥廊堤栏、荷池石山、名花异卉等一应俱全,典型的岭南园林风格在一砖一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北大街交通:地铁7号线至员岗站B出口,转乘番30路(余荫山房总站下)门票:全票18元4、南海神庙跨越千年的海丝传奇两千多年来,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港口城市,也一直是世界闻名的商业都市。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坐落在广州市黄埔区庙头,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的南海神庙,自创建到清末,一直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海神祭祀的皇家庙坛。目前,南海神庙是中国古代四大海神庙中唯一留存下来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建筑群。跨越千年时光,今日的南海神庙依然雕梁画栋,宫阙巍峨。万里海上丝路,“扶胥浴日”的盛景已成过去,但“海不扬波”的祈盼却延续至今。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庙头旭日街22号交通:公交:乘B1、B1快、B26、B28、B29、B30、B31等到南海神庙站下车,下车后沿电厂西路步行约300米到南海神庙(西门)地铁:乘地铁13号线至南海神庙站C2出口,沿电厂西路步行300米至南海神庙景区西门门票:全票10元5、越秀公园无数老广心目中的“白月光”越秀公园,是广州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自元代以来,就被纳为羊城八景之一。约69万㎡的越秀公园,一直是无数老广日常闲逛、散步健身的首选,已然成为了许多广州人心中的“白月光”。这里有广州保存的唯一一段明代城墙,也是广州现存最古老的城墙。有一条由498级石阶砌成的百步梯,它是通往越秀山顶的中山纪念碑的登山之道。还有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景的镇海楼。在越秀公园里散发的气息是放松、自由的,林荫过道上还能听见爷爷奶奶们聊着家常,这些都是在越秀公园里觅得的广式幸福。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988号交通:地铁2号线越秀公园站B1出口门票:免费

旅游知识 2024-02-09
林景简介

林景简介

林景(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景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林景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林景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另外还有晋代将领林景。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个人经历3个人事迹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林景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安徽出生日期:1924逝世日期:1986职业: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个人经历2 林景(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景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林景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林景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林景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林景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 个人事迹3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林景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林景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林景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林景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在林景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后,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