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1920.3.7~2008.4.29),原名郭定生,中国当代作家。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祖籍为河南省辉县。1949年后前往台湾,曾任《自立晚报》副总编辑及艺专教授,被两岸三地的人熟知,著名作家。曾在很多所学校念过书,但从没有拿到过一张文凭,为上大学数次使用假学历证件,曾被教育部“永远开除学籍”。他的言论和书籍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争议。 柏杨主要写小说、杂文,后者成就更高,曾被列为台湾十大畅销作家之一,他的杂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梦闲话》(10集)、《西窗随笔》(10集)、《牵肠挂肚集》、《云游记》等。代表作有《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异域》等。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著(译)作年表4人物轶事5笔名由来6评论摘要7个人作品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柏杨别名:郭定生,郭立邦,郭衣洞,邓克保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南开封通许出生日期:1920年3月7日逝世日期:2008年4月29日职业:作家,思想家毕业院校:东北大学政治系信仰:基督教主要成就:台湾十大畅销作家之一代表作品:《中国人史纲》《丑陋的中国人》《玉雕集》《倚梦闲话》祖籍:河南省新乡辉县常村镇沿村 人物生平2 柏杨,基督徒,原名郭定生,后来改名为郭立邦,最后又自己改名叫郭衣洞,曾用笔名邓克保。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祖籍为河南省辉县。柏杨先生自称出生在1920年前后,其父亲时为通许县县长,柏杨出生在当时的县政府衙门寓所。不知道出生日期,最终被认可的生日是3月7日,以纪念1968年被捕入狱的日子。曾在很多所学校念过书,但从没有拿到过一张文凭,为上大学数次使用假学历证件,曾被教育部“永远开除学籍”。历史学家唐德刚有这样一句话:“柏杨的生平,在他呱呱坠地之日始,便构成传统中国社会里一宗标准化的形象——他是受‘晚娘’虐待的一个小孤儿。”1949年,在上海遇见恩师吴文义到台湾。1953年,发表平生第一篇文章。1960年,开始以“柏杨”之名写作杂文专栏。1968年,因“大力水手事件”,被判处死刑,后改判为有期徒刑12年,后又被减为8年。1977年4月1日获释,实际被囚禁9年又26天。从1950到2004年, 著(译)作年表3 (注:著(译)作名称后括号中为出版公司或出版社名。)10月主编《1966年中国文艺年鉴》(平原)《云游记》第一集(平原)《秘密》(星光)《莎罗冷》(星光)《旷野》(星光)《挣扎》(星光)《怒航》(星光)《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星光)《中国历史年表》(星光)《中国人史纲》(星光)《按牌理出牌》(星光)《中国人史纲文选》(星光)《红颜集》(星光)《皇后之死》第一集(星光)《吞车集》(星光)《眼如铜铃集》(星光)《天涯故事》(星光)《乱做春梦集》(星光)《古国怪遇记》(远流)《不学有术集》(星光)《打翻铅字架》(远流)《孤掌也鸣集》(星光)《凶手》(星光)《皇后之死》第三集(星光)《柏杨诗抄》(四季)《楚汉相争》(远流)《帝王之死(2)忘了他是谁》(四季)续表《全国混战》(远流)《柏杨谈人生》(学英)《柏杨谈社会》(学英)《马援之死》(远流)《柏杨诗抄》(学英)《五胡乱华》(远流)《丑陋的 人物轶事4 十四日,记者前往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位于台北县新店的住处采访,了解到柏杨先生所著《丑陋的中国人》的动画版正在编辑当中,这是柏杨先生封笔后的最大心愿。据柏杨先生的夫人张香华介绍,柏杨十分关心年轻人的阅读,在当前,台湾、大陆的许多年轻人很难静下心来看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不深。柏杨先生看到这种局面很焦急,决定以年轻人喜欢的动画形式出版自己的作品。张香华女士称,前不久,看到台湾的一份报纸,发现竟然在消息的标题上把“巴金”的名字写成了“金巴”。在这个高节奏的时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文化人该怎么办?对此,柏杨先生思考认为,新生代对图像的接受力强,在当前日本动画泛滥的情况下,要以中国人自己的动画来影响年轻人。为此,他有了出版动画版丛书的想法。张香华拿出柏杨为十一月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柏杨研究中心”成立时写的赠词“重回大陆真好”,在“重回大陆真好”的下款,柏杨又写了“动物”、“动画”二词。 笔名由来5 柏杨本名郭衣洞,当年台湾横贯公路通车前,他曾应邀前往参观及为沿途景致题名,那时最后一站位于“古柏杨”的隧道尚未竣工,他回家后提笔有感,因而用了“柏杨”为笔名,并一直沿用至今。不过对柏杨的名字的来源也有另一种说法:河南多柏树,也多杨树。柏树有鳞鳞的叶子,龟裂深褐的皮色,冰雪长青,树龄可达千年。白杨挺立在深山幽谷之中,风来时哗哗作响,动人心魄。这是柏杨的性格,也是他名字的由来。——《丑陋的中国人》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年出版很多人提到柏杨时会犹豫究竟念柏杨(bóyáng)还是柏杨(bǎiyáng),其实正确的读法应该是(BóYáng)。因为台湾还在延续使用繁体字,很多字的读音也在保持着古代的发音,“柏”的古代读音为bó。 评论摘要6 知名作家柏杨2008年4月29日凌晨1时12分在台湾新店耕莘医院病逝,享年89岁。对于柏杨这个名字,一些热衷于追星的年轻人或许还有些陌生,但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却如雷贯耳。当然,新一代的“愤青”想必知道柏杨这个名字,因为相对于“愤青”而言,柏杨算是“愤老”了。于我而言,知道柏杨,是从他的著作《丑陋的中国人》开始的。当年我出差到北京,顺便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丑陋的中国人》,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由此开始喜欢上了柏杨,并陆陆续续读了他的一些书。他犀利的文笔至今还在影响我——虽然我写言论的时候尽量温和。事实上,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影响了很多人,尤其是在当代华人世界中流传最为广泛。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柏杨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柏杨在《丑陋的 个人作品7 书名:柏杨回忆录-看过地狱回来的人ISBN:753132362作者:柏杨口述周碧瑟执笔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定价:20页数:520出版日期:2002-9-1版次:1开本:32开包装:平装简介:《柏杨回忆录》一书回忆了人文大师柏杨坎坷传奇的经历,从他不敢十分确定的出生日期写起直至七十五年的人生历程,乖骞的童年时代,辛酸的求学之路,轰轰烈烈的恋爱,梦寐一样的往事,数度入狱终获自由,十年杂文,十年通鉴,他的一生总是令人慨之叹之拍案之钦佩之。特殊的经历锻塑了柏杨多变矛盾的性格:他“手持矛槊,出入人间”又“气质沉静、文质彬彬”,他嬉笑怒骂、愤世嫉俗又处世天真、富有爱心。无论读者眼中的柏杨是什么样儿的,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柏杨,他“不断的滋长,不断的培养,不断的追求,永远有更多、更多的,不断从往日绵延过来,向未来不停的探索”。读这本《柏杨回忆录》,可以使您阅尽柏杨戏剧性的人生,进而走进这位人文大师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