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鸿楷(1887—1954),粤军上将,字景云,广东新兴县天堂莲塘村人。20岁时,替人做店工。后到广州找工作,适遇清政府招募新军,便到广州沙河募兵站应招入伍,不久,进入广东陆军小学,后加入同盟会,在陆军小学响应孙中山号召,参加革命军,历任班、排长,后来进入粤军教导团训练班,毕业后任连长职。跟随和效忠孙中山进行革命。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梁鸿楷外文名:Liang Hongkai别名:梁景云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新兴县出生日期:1887逝世日期:1954职业:军人 人物生平2 梁鸿楷(1887-1954)字景云,新兴县,天堂内洞莲塘村人。出生于贫苦家庭,二十岁外出做店铺工,后到广州找工作,适遇清政府招募新军,便到广州沙河募兵站应招报名入伍。后来进入广东陆军小学,并加入同盟会,民国前二年在校响应孙中山号召加入革命军,参加辛亥革命,后在革命军中历任班长,排长。在讨袁北伐中任连长,1917年在援闽粤军中任营长。后回师广东升任团长参加驱逐桂系军阀莫荣新战役。1920年11月,孙中山创立的粤军第一师在广州成立,邓(铿)仲元将军任师长,粱鸿楷授命任第一旅旅长。奉命率部参加讨伐桂系反动军阀。他以忠厚、顽强和勇猛的战斗作风,深受孙中山的赏识和重用。他对待部属将领从来都是互相尊重,对待下属士兵总是细心体恤,有爱兵如爱子之称。因此,部属将领和士兵都无不敬佩与爱戴梁鸿楷将军。1922年3月下旬,支持孙中山北伐的粤军第一师师长邓仲元将军在广州被刺遇害。梁鸿楷奉命代任粤军第一师师长,孙中山 人物评价3 梁鸿楷在跟随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戎马生涯中,坚定地继承邓仲元将军率领粤军第一师忠诚地跟随孙中山革命北伐,在北伐受挫期间顽强地团结第一师拥孙派将领,按照孙中山的部署计划,率领粤军第一师在西江起义反陈,率部与滇、桂军队联手组成西路讨贼军,彻底打败了粤西和广州附近的陈军,协助孙中山平定叛军、夺回广州。使广州重新成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大本营,孙中山先生清楚了解。在广州大元帅府的讨贼庆功宴会后荣获孙中山亲笔题词“疾风吹劲草,乱世识忠臣”相赠。在协助孙中山第三次建立国民政府中立下卓越战功。粤东军情紧急时,根据孙中山的指示,抽调粤军第一师前往增援,稳定了粤东局面。1925年1月,根据元帅府和孙中山的指令,抽调粤军第一师参加第一次东征,在东征军回师对刘、杨乱军平乱的同时,梁鸿楷按廖仲恺的授意,率领建国粤军第一军所部奋力追截和严密围堵了刘、杨乱军北窜的去路和西逃的退路,迫使刘、杨乱军终成瓮中之鳖,使广州再次回到国民
梁鸿志(1882—1946),于1882年出生于福州城里。祖籍福建长乐。中国近代的政治人物,自幼诵读经史,为人狂傲,以东坡自许。抗战期间,梁鸿志投靠日本,沦为汉奸,出任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行政院长,破坏抗日战线,从事卖国活动。抗战胜利后,梁鸿志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逮捕,1946年被处决。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介3大事记4人物著作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梁鸿志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福建福州城出生日期:1882年逝世日期:1946年职业:政客毕业院校:京师大学堂代表作品:《爰居阁诗集》祖籍:福建福州长乐 人物简介2 梁鸿志(1882—1946),福建长乐人,近代官僚。从小诵读经史,为人狂傲,以东坡自许。曾任北洋政府秘书长。民国成立后,历任法制局秘书、佥事、肃政使等职务。民国4年(1915)袁世凯阴谋称帝,任拥袁称帝的“请愿联合会”文牍组副主任,并为福建省请愿人之一。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为国务总理,梁鸿志出任国务院秘书。曾为日本人创办的《亚细亚日报》撰写政论,编辑新闻。民国7年,任参议院议员兼秘书长,次年9月,兼京畿卫戍总司令部秘书长。从此,他成为安福系的一个中坚分子。民国9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系失败,段祺瑞下台,北京政府下令通缉安福系祸首,梁鸿志名列其中。当皖系溃败时,卫戍总司令部尚有饷款300万元未发放,此款遂被瓜分,鸿志得50万元,逃入日本兵营。民国11年10月,他避居天津,又从亲戚手中廉价购得唐阎立本《四夷朝贡图》一幅,高价售与日本人岩崎,得30万元,遂成为大富翁,过着优裕的寓公 大事记3 梁鸿志,1905年入京师大学堂。毕业后任山东登莱高胶道尹公署科长、奉天优级师范学堂教员。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任职北京国务院,曾兼《亚细亚日报》编辑。袁世凯死后投靠段祺瑞,先后任法制局参事、京畿卫戍司令部秘书处长、肃政使、安福国会参议院秘书长,成为安福系骨干分子。1920年皖系(段祺瑞)战败后,被列为十大祸首之一遭通缉,避居天津。1925年段祺瑞重掌北京政府后,任执政府秘书长。段倒台后,先后闲居天津、大连、上海、杭州。抗战前他再度居沪,因为藏得36件宋代古物,因此号称“三十六宋斋主”。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日本侵略者的策动下,在上海组织维新政府,并担任伪行政院长,卖国投敌。1938年3月28日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维持政府,管辖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敌占区和南京、上海两个特别市。任“行政院院长”,温宗尧任立法院长。“维新政府”成立后,立即与日本签订《华中铁矿股份有限公司设立要纲》等一 人物著作4 梁鸿志著有《爰居阁诗集》,其诗低徊多感,颇有独到之处。蓝印本,凡十卷。是书为梁鸿志赠送给民国集邮巨擘周今觉的诗集,扉页题跋:梅泉诗老吟定,梁鸿志呈。是书不多见,兰印本更属墨凤。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生卒年不详,约汉光武建武初年,至和帝永元末年间在世。少孤,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学毕,牧豕上林苑,误遗火延及他舍。鸿悉以豕偿舍主,不足,复为佣以偿。归乡里,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妻以女,鸿尽谢绝。娶同县孟女光,貌丑而贤,共入霸陵山中,荆钗布裙,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 。章帝(肃宗)闻而非之,求鸿不得。乃改复姓运期、名耀、字侯光,与妻子居齐、鲁间。终于吴。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妻子孟光4隐居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梁鸿别名:伯鸾、运期耀国籍:中国(东汉)民族:汉族出生地: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出生日期:西汉末年职业:隐士、诗人毕业院校:太学主要成就:经书、诸子、诗赋等无所不通 与妻恩爱,举案齐眉代表作品:《五噫歌》 人物生平2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认,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 妻子孟光3 人们提起梁鸿,总要谈到他的贤妻孟光。梁鸿回到家乡后,耕种自给,读书养性,并无什么惊人之举。天长日久,他的学问、人品还是显露了出来。特别是他在上林苑中牧猪及失火为人作佣的一段逸事不胫而走,传入扶风,使得很多人慕其高洁,见他已届而立之年,都遣人来提亲,争抢这位隐士为婿。梁鸿岂能看中那些庸俗脂粉。他一概加以拒绝。扶风县有一户姓孟的人家,虽不是高门贵族家庭,然却靠经商,聚积了不少钱财,算得上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富家,孟家有一女儿,粗眉大眼,身材矮小壮实,肤色黧黑,可谓姿色俱无。这副容颜本来就使她的婚姻成为困难,但她偏又自视甚高,别人不挑她,她倒挑起别人来了。有一次,一个落魄书生,饿昏在荒野,被孟女发现,背回家救醒,疗养月余,渐渐康复,书生渐生好感,对孟女的外貌也就并不在意,有求婚之意,孟家父母都感到非常满意,但却碰了孟女的“冷钉子”,并被数落了一顿:“你们读书人,不缺胳膊不少腿,到处请托权门。得意时,正 隐居4 霸陵山山势并不幽深、险峻,更不是无人涉足之地。梁鸿夫妻隐居于此山的生活终于被外人知道了,昔日平静、恬然的日子再也去法保持,经常有人慕名前往寻找他们。有人是去向梁鸿请教经书中的疑难问题;有人是去询问为人处世的哲理;有人则是去请梁鸿出来为官主政;有人更是怀着好奇的心理去观看他们的生活情况……看来霸陵山已不是梁鸿夫妻生活隐居的世外桃源了。因此,夫妻二人决定从地处人口稠密的关中搬往人烟稀少的关东地区继续隐居。他们东出潼关,取道京师洛阳。看到洛阳城中巍峨、富丽的宫殿群,想到沿途所见老百姓生活的艰难,不禁对刚刚建立不久的东汉有些不满与失望,他作了一首《五噫之歌》,讽刺统治者追求享乐,浪费民力,歌词大意是:“登上高高的北邙山,噫!俯览壮丽的帝王之都,噫!只见宫室连云遮日,噫!看不见百姓的辛劳,噫!漫漫辽辽的宫殿,噫!”当时在位的是东汉王朝第三代皇帝章帝刘炟。章帝得知这首歌后,龙颜大怒,传令各地捉拿梁鸿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