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梅兰芳
至福,梅兰芳的九个孩子哪里去了?

至福,梅兰芳的九个孩子哪里去了?

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一生有两个妻子:王明华和福芝芳王明华出生于京剧世家,父亲是旦角、哥哥是武生,王明华比梅兰芳大两岁,两人婚后家庭美满,夫妻和顺,可惜王明华无福,她为梅兰芳生了两个孩子:儿子大永和女儿五十,最后都夭折于一场麻疹病,连大名都没来得及取至福。 而此时的梅兰芳不过三十岁,为了后继有人,王明华支持丈夫再娶妾室,为梅家传宗接代。公元1921年,梅兰芳续娶京剧旦角、同时也算是梅兰芳徒孙的满族人福芝芳为妻,并依照其母亲的要求:不做妾室,明媒正娶,成为了梅兰芳的第二任妻子。 福芝芳嫁给梅兰芳后就退出了梨园舞台,由于梅家三人都是出生于通情达理之家,一夫二妻的家庭倒是少有的和谐。而且福芝芳嫁给梅兰芳次年就生下了一个儿子大宝,给遭遇了两子去世打击的梅家带来了不少欢声笑语。 福芝芳嫁给梅兰芳十四年,一共生了九个孩子,可有五个早夭,包括她的头胎大宝。最终成年的只有四个:老四葆琛、老五葆珍、老七葆玥和老九葆玖。 梅葆琛:1925年出生,虽喜爱京剧不承父业,而是专注于建筑学,日本侵华时期和老五葆珍一起远离家族,去重庆完成学业。抗战之后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在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是我国有名的建筑学家,参与了开国以来各项重要的建筑项目。 六十三岁退休,著有《怀念父亲梅兰芳》等书籍,陈凯歌导演为拍摄电影《梅兰芳》,还专程去拜访过退休的梅葆琛,得以较全面为观众还原一个真实的梅兰芳,2008年病逝于北京,享年八十三岁。 梅葆珍:1928年出生,专注于翻译学业,抗日时期和哥哥葆琛一起去了重庆,并改名为梅绍武,这是梅兰芳为保护两个儿子而为他们改的名,一个绍肆、一个绍武。抗战结束后,梅绍肆改回原来梅葆琛,而梅绍武则坚持此名,不再改回。 梅绍武是我国著名的英美文学翻译家、评论家、戏剧家和作家,主要翻译作品有《阿尔巴尼亚短篇小说集》、《马克思和世界文学》、《微暗的火》、《一个匈牙利富豪》等外国书籍,主要作品有《京剧与梅兰芳》、《我的父亲梅兰芳》等,同时也是中国梅兰芳纪念馆名誉馆长、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2005年病逝于北京,享年七十八岁。 梅葆玥:梅兰芳唯一成年的女儿,1930年出生,为著名的京剧老生,195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教育系,分配到中国戏曲学院任国文教员。次年被调往中国京剧院,开始了45年的戏台生活。 父亲梅兰芳去世后,梅葆玥和梅葆玖两兄妹肩负起父亲留下的剧团,两人都是有名的京剧演员。2000年出世,享年七十一岁。 梅葆玖:1934年出生,是梅兰芳最疼爱的小儿子,十岁开始学艺,十三岁登台演出,被誉为是“梅派”的最佳接班人,与姐姐葆玥一起传承发展梅派艺术,是我国著名的京剧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代表作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等。 2011年荣获中国京剧终身成就奖,2016年病逝于北京,享年八十二岁。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资讯百科 2022-05-06
梨园子弟,梅兰芳的九个孩子哪里去了?

梨园子弟,梅兰芳的九个孩子哪里去了?

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一生有两个妻子梨园子弟:王明华和福芝芳王明华出生于京剧世家,父亲是旦角、哥哥是武生,王明华比梅兰芳大两岁,两人婚后家庭美满,夫妻和顺,可惜王明华无福,她为梅兰芳生了两个孩子:儿子大永和女儿五十,最后都夭折于一场麻疹病,连大名都没来得及取。 而此时的梅兰芳不过三十岁,为了后继有人,王明华支持丈夫再娶妾室,为梅家传宗接代。公元1921年,梅兰芳续娶京剧旦角、同时也算是梅兰芳徒孙的满族人福芝芳为妻,并依照其母亲的要求:不做妾室,明媒正娶,成为了梅兰芳的第二任妻子。 福芝芳嫁给梅兰芳后就退出了梨园舞台,由于梅家三人都是出生于通情达理之家,一夫二妻的家庭倒是少有的和谐。而且福芝芳嫁给梅兰芳次年就生下了一个儿子大宝,给遭遇了两子去世打击的梅家带来了不少欢声笑语。 福芝芳嫁给梅兰芳十四年,一共生了九个孩子,可有五个早夭,包括她的头胎大宝。最终成年的只有四个:老四葆琛、老五葆珍、老七葆玥和老九葆玖。 梅葆琛:1925年出生,虽喜爱京剧不承父业,而是专注于建筑学,日本侵华时期和老五葆珍一起远离家族,去重庆完成学业。抗战之后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在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是我国有名的建筑学家,参与了开国以来各项重要的建筑项目。 六十三岁退休,著有《怀念父亲梅兰芳》等书籍,陈凯歌导演为拍摄电影《梅兰芳》,还专程去拜访过退休的梅葆琛,得以较全面为观众还原一个真实的梅兰芳,2008年病逝于北京,享年八十三岁。 梅葆珍:1928年出生,专注于翻译学业,抗日时期和哥哥葆琛一起去了重庆,并改名为梅绍武,这是梅兰芳为保护两个儿子而为他们改的名,一个绍肆、一个绍武。抗战结束后,梅绍肆改回原来梅葆琛,而梅绍武则坚持此名,不再改回。 梅绍武是我国著名的英美文学翻译家、评论家、戏剧家和作家,主要翻译作品有《阿尔巴尼亚短篇小说集》、《马克思和世界文学》、《微暗的火》、《一个匈牙利富豪》等外国书籍,主要作品有《京剧与梅兰芳》、《我的父亲梅兰芳》等,同时也是中国梅兰芳纪念馆名誉馆长、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2005年病逝于北京,享年七十八岁。 梅葆玥:梅兰芳唯一成年的女儿,1930年出生,为著名的京剧老生,195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教育系,分配到中国戏曲学院任国文教员。次年被调往中国京剧院,开始了45年的戏台生活。 父亲梅兰芳去世后,梅葆玥和梅葆玖两兄妹肩负起父亲留下的剧团,两人都是有名的京剧演员。2000年出世,享年七十一岁。 梅葆玖:1934年出生,是梅兰芳最疼爱的小儿子,十岁开始学艺,十三岁登台演出,被誉为是“梅派”的最佳接班人,与姐姐葆玥一起传承发展梅派艺术,是我国著名的京剧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代表作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等。 2011年荣获中国京剧终身成就奖,2016年病逝于北京,享年八十二岁。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资讯百科 2021-11-14
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个人成就4主要作品5艺术特色6个人生活7人物评价8后世纪念 基本资料1 本名:梅兰芳别称:梅澜、梅鹤鸣、裙姊字号:畹华所处时代:近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时间:1894年10月22日去世时间:1961年8月8日主要作品:《五花洞》《贵妃醉酒》《嫦娥奔月》《霸王别姬》《黛玉葬花》等主要成就:京剧旦角、四大名旦之首、创立梅派等无声电影作品:《春香闹学》职业:京剧演员国籍:中国籍贯:江苏泰州 人物生平2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梅兰芳出生在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一座京剧世家的旧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梅兰芳在北京百顺胡同附近一家私塾读书。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正式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学的第一出戏是《战蒲关》,后又学习了《二进宫》《三娘教子》等共约三十余出戏。也常跟着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戏。光绪三十年(1904年)8月17日,北京“广和楼”戏馆第一次登台,工花旦,在《长生殿·鹊桥密誓》里演织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梅兰芳家从百顺胡同移居卢草园,正式搭班“喜连成”演出。之后喜连成班主叶春善收梅兰芳为徒。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8月14日,母亲杨长玉病逝后全家移居鞭子巷头条。清宣统二年(1910年),梅兰芳与王明华结婚。开始养鸽子的业余爱好。宣统三年(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第一次与谭鑫培同台 个人成就3 梅派形成初期京剧形成初期,以梅巧玲为代表的一代老前辈艺术家开启了京剧男旦艺术的篇章。梅巧玲开创的梅派艺术,对京剧旦角表演艺术的提高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成为了梅派男旦的重要奠基人。到第二代梅派传人梅巧玲之子梅竹芬承父衣钵,良好地继承了梅巧玲的唱法,他对梅派艺术的传承功不可没。梅派的创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梅巧玲之孙梅兰芳继承并发展了梅派艺术,当时的男旦艺术在京剧史上出现了“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让整个京剧发展步入了巅峰时期,这是京剧走向兴盛的重要标志。梅兰芳旦行立派也是从“梅派”开始的,而京剧行当中梅兰芳最擅演的是“旦”,故梅兰芳是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京剧《窦娥冤》中的女主角窦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青衣 主要作品4 传统戏反串曲目时装新戏古装新戏编演剧目昆曲剧目其他剧目 艺术特色5 梅兰芳的唱腔醇厚流丽,感情丰富含蓄。由于他嗓音高宽清亮、圆润甜脆俱备,故音色极其纯净饱满,唱工从不矜才使气,始终保持平静从容的气度,决无气馁音懈之处。他的唱腔基本上是从传统唱法中来,但又无一腔照搬传统,而是以自己的润腔方式和行腔规律,将其化为具有从容含蓄的梅派韵味的唱腔,旋律优美,顺畅流利。在每一出戏中,均结合表达人物感情和剧情内容的需求,设计出大量新的唱腔,悦耳动听,清丽舒畅,并不以花哨织巧、变化奇特取胜,但无论是柔曼婉转之音抑或昂扬激越之曲,都无不出自心声,感人至深。梅兰芳的嗓音脆、亮、甜、润、宽圆俱备,而最难得的是又甜又亮。甜而不宽,这只是一般好嗓子,梅的嗓音之宽,恰到好处。梅兰芳精通音律,五声尖。他的唱法,在成名之后,可以说既无腔不新,又无腔不似旧。其中打破藩篱的是“南椰子”唱腔,这是前人没有的,至于在“南梆子”中加“哭头”《春秋配》,“南梆子”转快流水以及反四平调,如《太真外传》的 个人生活6 家庭成员长辈:梅巧玲(祖父)、梅竹芬(父亲)、杨氏(母亲)、梅雨田(伯父)妻子:王明华(嫡妻)、福芝芳(平妻)子女:大永、五十、大宝、葆琪、葆琛、葆珍、葆玥、葆玖 人物评价7 梅兰芳之青衫亦为都中第一流人物,色艺之佳,早已名满都下二难兼并,必有特异之技艺以动人,观听者有梨园癖者自必联翩往观,第一台又将座物隙地矣。(申报)他是个勤勉好学的演员,从青年时代起就认真钻研古典文学、国画、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俗学、音韵学和服饰学等多方面的祖国传统文化,并把这些知识融合到他的艺术中去,从而创造了大量优秀剧目,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艺术流派--梅派。(中国评论家、戏剧家梅绍武)忽然听到梅兰芳同志病逝的消息。我们都黯然久之,热泪欲坠!我们之中,有的是梅大师的朋友,有的只看过他的表演,伤心却是一致辞的。谁都知道这是全国戏曲界的一个重大损失!(中国作家老舍)梅兰芳先生是世人景仰的京剧艺术大师,他创造的独树一帜“梅派”艺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艺术遗产,他为中国戏剧艺术做出的杰出贡献,将永载戏剧史册。梅先生属于世界、属于中国,更属于他的 后世纪念8 上海故居1932年冬,"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梅兰芳偕全家告别了北平故居"缀玉轩"故居,在上海马斯南路121号(今思南路87号)定居下来。在思南路居住期间,梅兰芳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戏。抗日战争爆发后,梅兰芳罢歌罢舞,息影舞台,并留起了胡子。期间汪伪政府与侵华日军数次登门要求梅兰芳重新登台,均遭拒绝。直到抗日战争胜利,梅兰芳才在思南路的寓所剃去了留了8年的胡子,重返舞台。泰州梅兰芳纪念馆泰州梅兰芳纪念馆,俗称梅苑,是京剧大师梅兰芳故乡的纪念建筑群。1985年2月,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题写了馆名。1992年2月,江泽民总书记亲临视察,并用笔写下“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兴京剧艺术”的题词。梅兰芳史料陈列馆由明清两代古建筑移建而成。其布局错落有致,融严整、朴实、幽静、雅致于一体。设有“梅兰芳艺术生平”、“梅兰芳生活实物展”、“桃李厅”几部分内容的七个展厅。北京梅兰芳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位于北京

人物百科 2021-11-06
跟梅兰芳学吃饭:饱吹饿唱

跟梅兰芳学吃饭:饱吹饿唱

  在梅兰芳家中,曾特意请来一位专门烹制淮阳菜的厨师。淮阳菜制作精细,品种多样,口味清淡,以原汁原味为主。梅兰芳对此十分欣赏,认为淮阳菜既能保持菜肴的本色,又能保留菜肴的营养,食之不厌。   因为喜欢清淡,梅兰芳养成了“三不三怕”饮食习惯一是坚决不喝酒,怕呛坏嗓子;二是尽量少吃动物内脏和红烧肉之类太油腻的食物,怕生痰;三是演出前后不吃冷饮,特别是刚唱完戏不吃冷饮,声带经过激烈震荡的“热嗓子”就不会变成“哑嗓子”。为了保护嗓子,增加营养,梅兰芳主张多食鲜奶、鸡蛋、蔬菜和水果。   梅兰芳非常敬业,很讲究平时一日三餐与京剧表演艺术的关系。对戏剧界的饮食名言“饱吹饿唱”体会尤深,他说,演员在演出之前,决不能饱食,否则的话,唱起来中气不足,动作乏力,严重的还会引发胃炎。所以,梅兰芳每逢晚上有戏,晚饭吃得都很简单,一定要等唱完了戏,休息一会,才敞开胃口来吃。   【食后一得】 //   如今的现代人在饮食上最需要的就是“清淡”。合理的饮食结构、少盐少油少脂肪的饮食习惯,不但能够保持体重不超标,更重要的是它能预防“三高”、冠心病、中风、心肌梗塞等多种慢性疾病发生。   上班一族早餐最好以清淡打底,少吃油条、汉堡,中午可以适当进补,晚餐再吃一些清淡饮食。三餐中要保证足够的水果和青菜,吃清淡饮食的同时,要注意不要喝浓茶。 (责任编辑:王健淇)

饮食文化 2021-09-09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