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昇怎么念?——探究古代印刷术的发明者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和发明,其中毕昇是一个备受推崇的人物。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科学家,被誉为“活字印刷术之父”。然而,关于他的名字读音却一直存在争议。那么,毕昇的名字该怎么念呢?本文将从历史资料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一、毕昇的历史地位 毕昇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后世的印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发明不仅提高了印刷效率,还降低了印刷成本,对于推动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毕昇的名字读音 据史书记载,毕昇的名字应该是“bì sēng”,其中“昇”字读作“shēng”。这个读音与现代汉语中的读音相同。然而,在一些地方方言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读音。例如,在广东话中,“昇”字的读音可能是“siung”。 三、结论 综上所述,毕昇的名字读音应该是“bì sēng”,其中“昇”字读作“shēng”。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都应该尊重历史事实,正确地称呼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要珍惜和平、尊重生命,避免类似的争议再次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毕昇:读音是什么?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和发明,其中毕昇是一个备受推崇的人物。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科学家,被誉为“活字印刷术之父”。然而,关于他的名字读音却一直存在争议。那么,毕昇的名字读音到底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历史资料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一、毕昇的历史地位 毕昇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后世的印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发明不仅提高了印刷效率,还降低了印刷成本,对于推动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毕昇的名字读音 据史书记载,毕昇的名字应该是“bì sēng”,其中“昇”字读作“shēng”。这个读音与现代汉语中的读音相同。然而,在一些地方方言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读音。例如,在广东话中,“昇”字的读音可能是“siung”。 三、结论 综上所述,毕昇的名字读音应该是“bì sēng”,其中“昇”字读作“shēng”。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都应该尊重历史事实,正确地称呼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要珍惜和平、尊重生命,避免类似的争议再次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毕昇:是科学家吗?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和发明,其中毕昇是一个备受推崇的人物。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被誉为“活字印刷术之父”。然而,他是否真的是一位科学家呢?本文将从历史资料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一、毕昇的历史地位 毕昇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他在印刷术方面的贡献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他的活字印刷术不仅提高了印刷效率,还降低了印刷成本,对于推动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毕昇的职业背景 据史书记载,毕昇曾经是一名官员,后来因为不满当时的政治腐败而辞官回家。在家期间,他开始研究印刷术,并最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因此,可以说毕昇并不是一名专业的科学家,而是在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践中逐渐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发明家和创新者。 三、结论 综上所述,毕昇虽然不是专业的科学家,但他在印刷术方面的贡献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他的活字印刷术不仅提高了印刷效率,还降低了印刷成本,对于推动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尊重生命,避免类似的争议再次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毕异和毕昇是一个人吗?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和发明,其中毕昇和毕异是两个备受关注的名字。他们都被誉为“活字印刷术之父”,但是他们是否是同一个人呢?本文将从历史资料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一、毕昇的历史地位 毕昇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后世的印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发明不仅提高了印刷效率,还降低了印刷成本,对于推动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毕异的历史地位 毕异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学者和书法家,他在书法和绘画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书法风格独特,被誉为“南宗北碑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位重要的文化传承者,为后世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毕昇和毕异的关系 虽然毕昇和毕异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但他们并不是同一个人。尽管他们的姓名相似,但他们的出生年代、出生地点以及生平经历都有所不同。毕昇出生于今天的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境内,而毕异则出生于今天的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境内。因此,可以说他们并不是同一人。 四、结论 综上所述,毕昇和毕异并不是同一个人。尽管他们的姓名相似,但他们的出生年代、出生地点以及生平经历都有所不同。我们应该尊重历史事实,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行为和言论。同时,也要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尊重生命,避免类似的争议再次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具体操作过程是怎么样的?活字印刷主要是通过使用可以移动的金属或胶泥字块,来取代传统的抄写,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即可。 活字制版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 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昇用胶泥制字,一个字为一个印,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摆满要印的字印,摆满就是一版。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进行印刷。用这种方法,印二、三本谈不上什么效率,如果印数多了,几十本以至上千本,效率就很高了。为了提高效率常用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排字。印完一块,另一块又排好了,这样交替使用,效率很高。常用的字如“之”、“也”等字,每字制成20多个字,以备一版内有重复时使用。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则临时刻出,用草木火马上烧成。从印板上拆下来的字,都放入同一字的小木格内,外面贴上按韵分类的标签,以备检索。毕昇起初用木料作活字,实验发现木纹疏密不一,遇水后易膨胀变形,与粘药固结后不易去下,才改用胶泥。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但是,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他死后,活字印刷术仍然没有得到推广。他创造的胶泥活字也没有保留下来。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却流传下去了。 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内发现的刊本《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鉴定为北宋元符至崇宁(1100~1103)年活字本。这是毕昇活字印刷技术的最早历史见证。 宋人周必大(1129~1204年)曾被封为济国公,老年时从沈括那里学来了毕昇的方法,印了自己的著作。他也做了一点小改动,把铁板改为铜板。铜板比铁板传热性好,易使粘药熔化,但铜板比铁板价格贵。 元代的姚枢(1201~1278)提倡活字印刷,他教子弟杨古用活字版印书,印成了朱熹的《小学》和《近思录》,以及吕祖谦的《东莱经史论说》等书。不过杨古造泥活字是用毕昇以后宋人改进的技术,并不是毕昇原有技术。 清康熙六年翟世琪出任饶州推官,集磁户,造青磁《易经》一部。所谓青磁(活字)据专家分析可能是以制青瓷的瓷土烧成的陶活字。 19世纪安徽泾县的翟金生,因读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所述的毕昇泥活字技术,而萌生了用泥活字印书的想法。他费时30年,制泥活字10万多个。1844年印成了《泥版试印初编》。此后,他又印了许多书。20世纪60~70年代在泾县还发现了翟金生当年所制的泥活字数千枚。这些活字有大小五种型号。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了毕昇的发明是可行的,打破了有人对泥活字可行性的怀疑。 1962年发现于安徽徽州的翟氏泥活字模。 明代木活字本较多,多采用宋元传统技术。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的《唐诗类苑》、《世庙识余录》、嘉靖间(约1515~1530年)的《璧水群英待问会元》等都是木活字的印本。 在清代,木活字技术由于得到政府的支持,获得空前的发展。康熙年间木活字本已盛行,大规模用木活字印书则始于乾隆年间《英武殿聚珍版丛书》的发行。印制该书共刻成大小枣木木活字253500个。印成《武英殿聚珍版丛书》134种,2389卷。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用木活字印书。 用金属材料制造活字,也是活字印刷的一个发展方向。在王祯以前,已有人用锡做活字。但锡不易受墨印刷很困难,难于推广。公元15、16世纪之际,铜活字流行于江苏无锡、苏州、南京一带。铜活字印刷在清代进入新的高潮,最大的工程要算印刷数量达万卷《古今图书集成》了,估计用铜活字达100~200万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毕昇(972年-1051年),生于淮南路蕲州蕲水县(今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为北宋发明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初为杭州书肆刻工,专事手工印刷,在印刷实践中,毕昇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活字印刷术,其法未及推行即卒。毕昇事迹仅见于沈括《梦溪笔谈》。毕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国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概述图参考资料)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影响4历史评价5轶事典故6人际关系7人物争议8后世纪念9艺术形象 基本资料1 本名:毕昇别称:毕升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淮南路蕲州蕲水县出生时间: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去世时间: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主要成就:发明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之一) 人物生平2 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毕昇出生于北宋淮南路蕲州蕲水县(今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毕昇初为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在印刷实践中,深知雕版印刷的艰难,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后发明活字印刷术。关于毕昇所创的活字印刷术规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明确记载。《梦溪笔谈》中记载所见,毕昇发明的活版印刷术不是空穴来风,是基于前人版印书籍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而《梦溪笔谈》对于活版印刷的流程的描述,对于后人的研究也是一笔重要的财富。毕昇是一个从事雕版印刷的工匠,熟悉并精通雕版技术,最终成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在长期的雕版工作中,发现了雕版时最大缺点就是每印一本书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较长时间,而且加大了印刷的成本。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要雕制一副活字,则可排印任何书籍,活字可以反复使用。虽然制做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后排印书籍则十分方便。正是在这种启示下,毕昇才发明了活字版。经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毕昇墓 主要影响3 主词条:活字印刷术毕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国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在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前,只有摹印、拓印和雕版印刷,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不仅存放不便,有错字又不易更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简单灵活,又方便轻巧。其制作程序为: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统一的单字,用火烧硬,使其成为胶泥活字,然后把它们分类放在木格里,一般常用字备用几个至几十个,以备排版之需。排版时,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一个个从备用的木格里拣出来,排进框内,排满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烤。等药剂稍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待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时,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纸,加上一定压力,就行了。印完后,再用火把药剂烤化,轻轻一抖,胶泥活字便从铁板 历史评价4 张秀民:毕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中国文化经济的发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黄宣正:毕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国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王芳: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世界印刷史上是一次革命,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孙启康: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长廊中树立了不朽的丰碑,被西方学者称为"文明之母"。 轶事典故5 毕昇把自己的发明介绍给师弟们。一位师弟说:“《大藏经》5000多卷,雕了13万块木板,一间屋子都装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师兄的办法,几个月就能完成。师兄是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的?”“是我的两个儿子教我的。”毕昇说。“你儿子?怎么可能呢?他们只会‘过家家’。”“你说对了!就靠这‘过家家’。”毕昇笑着说,“清明前,我带着妻儿回乡祭祖。有一天,两个儿子玩过家家,用泥做成了锅、碗、桌、椅、猪、人,随心所欲地排来排去。当时我就想,我何不也来玩过家家:用泥刻成单字印章,不就可以随意排列,排成文章吗?这不是儿子教我的吗?”师兄弟们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但是这过家家,谁家孩子都玩过,师兄们都看过,为什么偏偏只有你发明了活字印刷呢?”还是那位小师弟问道。这时老师傅开口说:“在你们师兄弟中,毕昇最有心。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方法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师兄弟们茅塞顿开。 人际关系6 儿子:毕嘉、毕文、毕成、毕荣。孙子:毕文显、毕文斌、毕文忠。 人物争议7 1990年,湖北省英山县草盘镇信访干部黄尚文路过该镇五桂墩村时,在田间发现毕昇墓墓碑,引起英山县和湖北省考古界及有关部门的重视,认为是对毕昇生世的重大发现,因此确认毕升为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毕昇墓碑发现时严重风化,又遭损伤,字迹笔画有残缺,年号难以确定,均为修复归补政,碑正中为“故先考毕昇神主"并列刻“故先妣李氏妙香左侧刻孝子毕嘉、毕文、毕成、毕荣,孙男毕文显、毕文斌、毕文忠。右侧刻皇祐四年二月初七,碑上有日月二字,有明显摩尼教(明教)风格。湖北省有关部门于1993年10月和1995年12月两次组织省级鉴定会,对毕昇墓碑进行鉴定,认定是皇祐四年的毕昇墓墓碑,应为国家二级文物。但中国印刷史专家张秀民与参加1995年英山毕异墓碑研讨会的李瑞良在《中国印刷年鉴》和《印刷科技》上多次发表文章,认为湖北英山发现活字发明家毕昇墓不可确认,可能是另一位同名同姓的明教神主毕昇。但此问题未得到 后世纪念8 1990年秋,湖北省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睡狮山麓出土了一方墓碑,据考证为毕昇的墓碑。墓地西3公里处为毕家铺,南一公里处的肖家大屋传为毕宰相府,东十五公里处有宰相毕翰儒墓。英山县毕昇森林公园位于温泉城区。是大别山主峰天堂寨跌岩而来的中支山脉最后一个高峰,也是城区的至高点,公园东临科技金融贸易开发区,南望红南经济长廊,西眺龙头工业区,北与乌云山茶叶公园相依,公园距武英高速公路仅有1公里,毕昇森林公园现有森林面积8500亩,公园循环公路9.8公里,建设亭阁景点31个,其中毕昇雕像、毕昇纪念馆和露天大佛、鸡鸣游乐园已接待游客。 艺术形象9 1981年版电影《毕升》中毕昇由芮旭华扮演。2009年9月,由英山县黄梅剧团编排创作,黄梅戏演员虞万能,程丞主演的黄梅戏《布衣毕昇》参加湖北省第七届黄梅戏艺术节,荣获9项大奖。2014年12月下旬,由黄梅戏演员虞万能,程丞主演的原创黄梅戏《活字毕昇》在黄冈市文化艺术中心首演。